手机阅读

交叉代职心得体会和感想 交流代职心得体会(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08:34:34 页码:14
交叉代职心得体会和感想 交流代职心得体会(7篇)
2023-01-08 08:34:34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交叉代职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为了获得更好的交往效果,我们要注意哪些礼仪禁忌呢?1.不要言而无信。言而无信,只是图了一时的方便和嘴上的痛快。长远地说,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失去了最大的资本。2.不要恶语伤人。当对方脾气一触即发时,要临时回避,使对方找不到发泄对象,并逐步消火。回避并不等于“妥协”,而是给对方冷静思考的机会,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修养。3.及时沟通,消除彼此的矛盾。恶语很难避免。最好的是在事情发生之前或产生苗头之后,双方坐下来进行冷静的交流,借以消除双方的误解或矛盾,避免恶语的出现。4.不要随便发怒。

医学认为,发怒时容易伤及自己的肝脾,易发怒的人平均寿命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更容易衰老,而且还会伤了彼此的和气。所以,遇事要冷静思考,学会“换位”思想,冷静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考虑。5.不要流言蜚语。在背后流言蜚语的做法,不仅会伤害朋友或同事间的情谊,甚至会造成反目成仇的后果。同时也反映出低下的品格。所以要做到:不干涉别人的隐私,不传播小道消息,对别人的过失不要幸灾乐祸。6.不要开过分的玩笑。开玩笑是常有的事,但要适度。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握:性格开朗、大度的人,稍多一点玩笑,可以使气氛更加活跃。拘谨的人,少开甚至是不开玩笑。异性,特别是对于女性,开玩笑一定要适当。不要拿别人的姓名开玩笑或是乱起纠号、乱叫绰号。尊长、领导,开玩笑一定要在保持住对方的尊严的基础上。在一些悲哀、不幸的气氛中或是别人正专心致志的场合或庄重的集会、重大的社会活动中,不开玩笑。既使开玩笑,也要注意内容健康、幽默、高雅。不要拿别人的缺陷玩笑,不要开庸俗、下流的玩笑。

拜访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那么怎样让拜访做得更得体、更具效果,是必须考虑的事情。1.拜访前要事先和对方约定,以免扑空或扰乱主人的计划。拜访时要准时赴约,时间长短应根据拜访目的和主人意愿而定,通常宜短不宜长。2.如果接待者因故不能马上接待,可以在接待人员的安排下在会客厅、会议室或在前台,安静地等候。如果接待人员没有说“请随便参观参观”之类的话,而随便地东张西望,甚至伸着脖子好奇地往房间里“窥探”,都是非常失礼的。3.有抽烟习惯的人,要注意观察周围有没有禁止吸烟的警示。即使没有,也要问问工作人员是否介意抽烟。如果等待时间过久,可以向有关人员说明,并另定时间,不要显现出不耐烦的样子。4.既使和接待者的意见不一致,也不要争论不休。对接待者提供的帮助要适当地致以谢意。要注意观察接待者的举止表情,适可而止。当接待者有不耐烦或有为难的表现时,应转换话题或口气;当接待者有结束会见的表示时,应识趣地立即起身告辞。5.到达被访人所在地时,一定要用手轻轻敲门,进屋后等主人安排后坐下。后来的客人到达时,先到的客人可以站起来,等待介绍或点头示意。6.拜访时应彬彬有礼,注意一般交往细节。告辞时要同主人和其他客人一一告别,说“再见”、“谢谢”;主人相送时,应说“请回”、“留步”、“再见”。

1.正确、适当的称呼。它不仅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重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务必注意:一是要合乎常规,二是要入乡随俗这两点。另外,还应对生活中的称呼、工作中的称呼、外交中的称呼、称呼的禁忌细心掌握,认真区别。生活中的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是有特殊性的,要求庄重、正式、规范。以交往对象的职务、职称相称,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比如张经理、李局长。国际交往中,因为国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称呼就显得千差万别。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规律,二是要注意国别差异。在政务交往中,常见的称呼除“先生”、“小姐”、“女士”外,还有两种方法,一是称呼职务(对军界人士,可以以军衔相称),二是对地位较高的称呼“阁下”。教授、法官、律师、医生、博士,因为他们在社会中很受尊重,可以直接作为称呼。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讲英语的国家里,姓名一般有两个部分构成,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后。对于关系密切的,不论辈份可以直呼其名而不称姓。比如:俄罗斯人的姓名有本名,父名和姓氏三个部分。妇女的姓名婚前使用父姓,婚后用夫姓,本名和父名通常不变。日本人的姓名排列和我们一样,不同的是姓名字数较多。日本妇女婚前使用父姓,婚后使用夫姓,本名不变。

我们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避免下面几种失敬的做法。1)错误的称呼。常见的错误称呼无非就是误读或是误会。误读也就是念错姓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不认识的字,事先要有所准备;如果是临时遇到,就要谦虚请教。误会,主要是对被称呼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相对年轻的女性,都可以称为“小姐”,这样对方也乐意听。2)使用不通行的称呼。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伙计”,但南方人听来“伙计”肯定是“打工仔”。中国人把配偶经常称为“爱人”,在外国人的意识里,“爱人”是“第三者”的意思。3)使用不当的称呼。工人可以称呼为“师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称为“出家人”。但如果用这些来称呼其他人,没准还会让对方产生自己被贬低的感觉。4)使用庸俗的称呼。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不适合使用。例如,“兄弟”、“哥们儿”等一类的称呼,虽然听起来亲切,但显得档次不高。5)称呼外号。对于关系一般的,不要自作主张给对方起外号,更不能用道听途说来的外号去称呼对方。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

“第一印象是黄金”。介绍礼仪是礼仪中的基本、也是很重要的内容。介绍是人与人进行相互沟通的出发点,最突出的作用,就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社交或商务场合,如能正确地利用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进行必要的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并且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

介绍有多种方式。1.介绍自己。在社交活动中,如果想结识某个人或某些人,而又没有人引见,可以自己充当自己的介绍人,把自己介绍给对方。确定自我介绍的具体内容,要兼顾实际需要、所处场景,要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不要“千人一面”。有时可以把自己的姓名同名人的姓氏或是常用名词相结合,以增强别人的记忆。比如,姓名是“周英”的,就可以介绍为:周总理的“周”,英雄的“英”。但如果介绍人在场,自我介绍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2.介绍别人。在为他人做介绍时,可以遵循这样的顺序: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如果介绍对象双方的年龄、职务相当,异性就要遵从“女士优先”的原则,即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对于同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比如把和你熟悉的介绍给和你不熟悉的;介绍双方职务有高有低的时候,就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也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介绍等。为别人介绍之前不仅要征求一下被介绍双方的意见,在开始介绍时再打一下招呼,不要上去开口即讲,让被介绍者措手不及。当介绍者询问是不是要有意认识某人时,不要拒绝或扭扭捏捏,而应欣然表示接受。实在不愿意时,要委婉说明原因。当介绍者走上前来,开始为你进行介绍时,被介绍者双方都应该起身站立,面含微笑,大大方方地目视介绍者或对方。当介绍者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进行握手,彼此问候一下对方,也可以互递名片,作为联络方式。不论是给别人做介绍还是自我介绍,被介绍双方态度都应谦和、友好、不卑不亢,切忌傲慢无礼或畏畏缩缩。

握手,是交际的一个部分。握手的力量、姿势和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对握手对象的不同礼遇和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印象,也可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说:我接触的手有能拒人千里之外;也有些人的手充满阳光,你会感到很温暖……

1.握手的要求。通常,和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都可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也是最常见的。有些特殊场合,比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握手时,距对方约一步远,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虎口相交,拇指张开下滑,向受礼者握手。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显示着一个人强烈的支配欲,无声地告诉别人,他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应尽量避免这种傲慢无礼的握手方式。相反,掌心向里握手显示一个人的谦卑与毕恭毕敬,如果伸出双手,更是谦恭备至了。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态是两手的手掌都处于垂直状态。这是一种最普通也最稳妥的握手方式。戴着手套握手是失礼行为,女士可以例外。当然在严寒的室外也可以不脱。比如双方都戴着手套,帽子,这时一般也应先说声:“对不起”。握手时双方互相注视,微笑,问候,致意,不要看第三者或显得心不在焉。除了关系亲近的人可以长久地把手握在一起外,一般握两三下就行。不要太用力,但漫不经心地用手指尖“蜻蜓点水”式去点一下也是无礼的。一般要将时间控制在三五秒钟以内。如果要表示自己的真诚和热烈,也可较长时间握手,并上下摇晃几下。握手时两手一碰就分开,时间过短,好像在走过场,又像是对对方怀有戒意。而时间过久,特别是拉住异性或初次见面者的手长久不放,显得有些虚情假义,甚至会被怀疑为“想占便宜”。长辈和晚辈之间,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男女之间,女方伸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当然,如果男方为长者,遵照前面说的方法。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握手时要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交际时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只跟相近的几个人握手,向其他人点头示意,或微微鞠躬就行。为了避免尴尬场面发生,在主动和人握手之前,应想一想自己是否受对方欢迎,如果已察觉对方没有要握手的意思,点头致意就行了。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闲场合,它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婚否。在接待来访者时,这一问题变得特殊一些:当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就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前者是表示“欢迎”,后者就表示“再见”。这一次序颠倒,很容易让人发生误解。应当强调的是,上述握手时的先后次序不必处处苛求于人。如果自己是尊者或长者、上级。而位卑者、年轻者或下级抢先伸手时,最得体的就是立即伸出自己的手,进行配合。而不要置之不理,使对方当场出丑。当你在握手时,不妨说一些问候的话,可以握紧对方的手,语气应直接而且肯定,并在加强重要字眼时,紧握着对方的手,来加强对方对你的印象。

2.应当握手的场合:遇到较长时间没见面的熟人;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认识的人道别;在以本人作为东道主的社交场合,迎接或送别来访者时;拜访他人后,在辞行的时候;被介绍给不认识的人时;在社交场合,偶然遇上亲朋故旧或上司的时候;别人给予你一定的支持、鼓励或帮助时;表示感谢、恭喜、祝贺时;对别人表示理解、支持、肯定时;得知别人患病、失恋、失业、降职或遭受其他挫折时;向别人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时。

3.握手的八禁忌。我们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做到合乎规范,避免违犯下述失礼的禁忌。

1)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干净的。2)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他们眼里这是很不吉利的。3)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许的。4)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东西。5)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或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6)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正确的做法,是握住整个手掌。即使对异性也应这样。7)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8)不要拒绝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湿、弄脏了,也要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在国内外交往中,除握手之外,以下会面礼也常见。1.点头礼,又叫颔首礼,它所适用的情况主要有:遇到熟人,在会场、剧院、歌厅、舞厅等不宜交谈之处,在同一场合碰上已多次见面者,遇上多人而又无法一一问候的。行点头礼时,应该不戴帽子。具体做法是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同时面带笑容,不要反复点头不止,也不必点头的幅度过大。2.举手礼。行举手礼的场合,和行点头礼的场合大致相似,它最适合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行举手礼的做法是:右臂向前方伸直,右手掌心向着对方,其他四指并齐、拇指叉开,轻轻向左右摆动一两下。手不要上下摆动,也不要在手部摆动时用手背朝向对方。3.脱帽礼。戴着帽子的人,在进入他人居所,路遇熟人,与人交谈、握手或行其他会面礼,进入娱乐场所,升挂国旗,演奏国歌等情况下,要主动地摘下自己的帽子。女士在社交场合可以不脱帽子。4.注目礼。注目礼的具体做法,是起身立正,抬头挺胸,双手自然下垂或贴放于身体两侧,笑容庄重严肃,双目正视于被行礼对象,或随之缓缓移动。在升国旗、检阅、剪彩揭幕、开业挂牌等情况下,适用注目礼。5.拱手礼。拱手礼,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会面礼。现在它所适用的情况,主要是过年时举行团拜活动,向长辈祝寿,向友人恭喜结婚、生子、晋升、乔迁,向亲朋好友表示无比感谢,以及与海外华人初次见面时表示久仰大名。拱手礼的行礼方式:起身站立,上身挺直,两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自上而下,或者自内而外,有节奏地晃动两下。6.鞠躬礼。鞠躬礼目前在国内主要适用于向他人表示感谢、领奖或讲演之后、演员谢幕、举行婚礼或参加追悼活动等。行鞠躬礼时,应脱帽立正,双目凝视受礼者,然后上身弯腰前倾。男士双手应贴放在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下垂搭放在腹前。下弯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重程度就越大。鞠躬的次数,喜庆的场合下,不要鞠躬三次。一般追悼活动时才用三鞠躬的礼仪。在日本、韩国、朝鲜,鞠躬礼应用十分广泛。7.合十礼。合十礼,就是双手十指相合为礼。具体做法,是双掌十指在腑前相对合,五指手指并拢向上,掌尖与鼻尖基本持平,手掌向外侧倾斜,双腿立直站立,上身微欠低头。行礼时,合十的双手举得越高,越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但原则上不可高于额头。行合十礼时,可以口颂祝词或问候对方。也可以面含微笑,但不应该手舞足蹈,反复点头。 在东南亚、南亚信奉佛教的地区以及我国傣族聚居区,合十礼普遍使用。8.拥抱礼。在西方,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拥抱礼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和道别礼。在人们表示慰问、祝贺、欣喜时,拥抱礼也十分常用。正规的拥抱礼,讲究两人正面面对站立,各自举起右臂,将右手搭在对方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右腰后侧。首先各向对方左侧拥抱。然后各向对方右侧拥抱,最后再一次各向对方左侧拥抱,一共拥抱3次。普通场合不必这么讲究,拥抱次数一下、二下、三次都行。在我国,除某些少数民族外,拥抱礼不常采用。9.吻礼。1)亲吻礼,是一种西方国家常用的会面礼。它会和拥抱礼同时采用,即双方会面时既拥抱、又亲吻。行亲吻礼时,通常忌讳发出亲吻的声音,而且不应将唾液弄到对方脸上。在行礼时,双方关系不同,亲吻的部位也会有所不同。长辈吻晚辈,应当吻额头;晚辈吻长辈,应当吻下颌或吻面颊;同辈间,同性贴面颊,异性吻面颊。贴面颊的时候,先贴一次右边,再贴一次左边。2)吻手礼,主要流行欧洲国家。做法是:男士走到已婚妇女面前,首先垂首立正致意。然后以右手或双手捧起女士的右手,俯首以自己微闭的嘴唇,去象征性地轻吻一下其手背或是手指。吻手礼的受礼者,只能是已婚妇女。手腕及其以上部位,是行礼时的禁区。

名片是“第二身份证”,使用已经非常普及。它不仅是自己身份的介绍,更是自己的脸面、形象。名片总的要求是“整洁、有序、明了”。对于职务,不应该罗列过多、本末倒置,样式、颜色设置上不应该过分夸张。个人照片、企业宣传口号、广告词是不适合印在名片上的。

1.发送名片的时机。随身所带的名片,最好放在专用的名片包、名片夹里,也可以放在上衣口袋里。千万不要放到裤袋、裙兜、提包、钱夹里,那样做既不正式,又显得杂乱无章。自己的公文包、办公桌抽屉里,也要备有名片,以便随时使用。要适时地发送名片,让对方接受并收到最好的效果,就要注意:除非对方要求,不然就不要在年长的主管面前主动出示名片。不要在一群陌生人中到处散发自己的名片,这会让人误会为你想推销什么东西,反而不受重视。在商务社交活动中尤其要有选择地提供名片,别人才不会以为你在替公司做广告。出席重大的社交活动,一定要记住带名片。如果总是跟人家说“不好意思,我的名片刚用完”,这是很牵强的理由。没有名片也可说是第一步就失败了。对方会认为你根本不重视他或者是你的职业、身份不值得拥有自己的名片。要知道,不管是参加私人还是或商务餐宴,都不要在用餐时发送名片,因为这时候只适合从事社交而非商业性的活动。而且一定要注意名片的干净和完整。发一张脏或损的名片,还不如不送。要把它们整齐地放在名片夹、盒或口袋里,以免毁损。发送名片可以在刚见面或告别时,但如果自己即将发表意见,在说话之前发名片给周围的人,可以帮助他们认识你。交换名片的时候如果名片用完,也可以在干净的纸上写下个人资料。使用名片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建立及展现个人风格。在名片空白处或背面写下个人资料,将使名片更为“个人化”,例如:送花答谢宴会的主人时,可以在名片上写“谢谢您安排的丰盛晚餐,这真是个愉快的夜晚”等意思的简短文字,然后签上名。送东西给别人,在名片后加上亲笔写的“希望你喜欢它”。介绍朋友互相认识时,在名片后可写上朋友的简历,以帮助相互了解。在参加交际应酬之前,要像准备修饰化妆一样,提前准备好名片,并进行必要的检查。2.怎样递接名片 在取出名片准备发送给别人时,要双手轻托名片至齐胸的高度并将正面朝向对方,以方便别人接收时阅读。如果人多而自己左手正拿着一叠名片,也应该用右手轻托,左手给以辅助,一张张地发给每个人,不要像发扑克牌一样随便乱丢。双手接过他人的名片看过之后(边看边读出声音来,效果也不错),然后精心放入自己的名片夹或上衣口袋里,也可以看后先放在桌子上,但不要随手乱丢或在上面压上杯子、文件夹等东西,那是很失礼的表现。另外,如果对方名字比较复杂或有不能确认的发音,最好能礼貌地向对方请教。无论如何总比下次见面时读错字,让对方板着脸强很多。3.西方的名片礼仪。西方人在使用名片时通常写有几个法文单词的首字母,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n.b.表示:“提请注意”。提醒对方注意名片上的附言。p.f.表示:“祝贺”。用于节日或其他固定纪念日。p.f.n.a.表示:“贺年”。p.r.表示:“感谢”。在收到礼物、祝贺信或受到款待后表示感谢。p.p.表示:“介绍”。通常用来把一个朋友介绍给另一个朋友。p.p.c.表示:“辞行”。在分手时用。p.c.表示:“谨唁”。在重要人物逝世时,表示慰问。按照西方礼仪,递送名片应注意到:一个男子去访问一个家庭时,如果想送名片,要分别给男、女主人各一张,再给这个家庭中超过18岁的女性一张,但决不在同一个地方留下三张以上名片。一个女子去别人家作客,如果想送名片,应给这个家庭中超过18岁的妇女每人一张,但不要给男子名片。如果拜访人事先没有约定,也不想受到会见,只想表示一下敬意,可以把名片递给任何来开门的人,请他转交主人。如果主人亲自开门并邀请进去,也只应稍坐片刻。将名片放在桌上,不可以直接递到女主人手里。

关于交叉代职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甲方:

乙方:

为了贯彻落实指挥部《交叉作业管理规定》,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避免双方作业人员遭到人身伤害,经双方协商特制定本协议。

1、作业区域:

2、 甲方:

乙方:

3、 甲方:——年——月 ——日至——年 ——月 ——日

乙方:——年——月 ——日至——年 ——月—— 日

4、可能发生的伤害:地下管网、设备管道安装、临时施工用电、建筑设备基础、钢结构安装、

脚手架搭设等引起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起重伤害、触电等人身伤害 。

5、采取的措施

1)双方可通过施工调度、工程部或hse部协调尽可能避免交叉作业。

2)一方先进入本区域作业,通过施工调度、工程部的协调工作由后进入方负责,协调成功后双方形成书面协议。

3)尽量避开作业时间的交叉。

4)垂直交叉作业、垂直分层作业中间必须有隔离措施,隔离措施必须满足交叉作业人员安全需求。

5)交叉作业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和警戒区,以作为对双方作业人员的提示。

6)双方作业人员进入施工区域前进行工作危险性分析(jha),并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7)双方配备专职hse员或设置现场监护人进行现场监督和防范措施协调。

甲方现场hse人员(现场监护人)姓名 联系电话

乙方现场hse人员(现场监护人)姓名 联系电话

8)双方hse管理人员(现场监护人)必须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工作协调,如因特殊原因需暂时离开岗位,需先告知对方hse管理人员(现场监护人),加强监督。

6、相互的安全承诺

1)教育交叉作业区域施工人员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纪律,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做到不违章作业。

2)教育并提醒作业人员作业时精力集中,注意环境识别,如一方有特殊危险作业时,另一方施工人员尽可能离开和注意避让。

3)高处作业方必须保证作业物正确摆放并使之稳固,认真做好防止物体坠落工作。

4)作业区域搭设的脚手架必须符合脚手架搭设规范;未安装的设备必须放置稳固,防止倾倒伤人。

5)双方如存在立体交叉作业,经协调无果,而另一方必须进入施工时,后进入方必须保证在采取了有效的安全防护硬隔离措施后方可进入,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后进入方承担。

6)双方保证做好员工道德、素质教育工作,要求员工作业时要保护好双方的成品,更不得故意损坏。如发现成品被损坏,由责任方按价赔偿,故意损坏加价赔偿,并作罚款处理。

7、本协议经双方项目经理、施工队长、专业工程师签字确认后生效,。

8、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hse部备案一份。有效期为暂估作业时间,如需延续和未尽事宜双方本着友好的原则,商定暂估作业时间的延续和未尽事宜的完善工作,并由双方施工经理(施工队长)签字确认后即可继续生效。

甲方施工经理签名: 乙方施工经理签名:

甲方区域施工队长: 乙方区域施工队长:

年    月   日

关于交叉代职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一、职业着装的基本原则

得体的穿着,不仅可以显得更加美丽,还可以体现出一个现代文明人良好的修养和独到的品位。作为一个成功的职场人,必须掌握如下职业着装的基本原则: 场合原则:衣着要与场合协调。与顾客会谈、参加正式会议等,衣着应庄重考究;听音乐会或看芭蕾舞,则应按惯例着正装;出席正式宴会时,则应穿中国的传统旗袍或西方的长裙晚礼服;而在朋友聚会、郊游等场合,着装应轻便舒适。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穿便装,你却穿礼服就有欠轻松;同样的,如果以便装出席正式宴会,不但是对宴会主人的不尊重,也会令自己颇觉尴尬。

时间原则:不同时段的着装规则对女士尤其重要。男士有一套质地上乘的深色西装或中山装足以包打天下,而女士的着装则要随时间而变换。白天工作时,女士应穿着正式套装,以体现专业性;晚上出席鸡尾酒会就须多加一些修饰,如换一双高跟鞋,戴上有光泽的佩饰,围一条漂亮的丝巾;服装的选择还要适合季节气候特点,保持与潮流大势同步。

地点原则:在自己家里接待客人,可以穿着舒适但整洁的休闲服;如果是去公司或单位拜访,穿职业套装会显得专业;外出时要顾及当地的传统和风俗习惯,如去教堂或寺庙等场所,不能穿过露或过短的服装。

整洁平整:服装并非一定要高档华贵,但须保持清洁,并熨烫平整,穿起来就能大方得体,显得精神焕发。整洁并不完全为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这是良好仪态的第一要务。

色彩技巧:不同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如深色或冷色调的服装让人产生视觉上的收缩感,显得庄重严肃;而浅色或暖色调的服装会有扩张感,使人显得轻松活泼。因此,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择和搭配。

配套齐全:除了主体衣服之外,鞋袜手套等的搭配也要多加考究。如袜子以透明近似肤色或与服装颜色协调为好,带有大花纹的袜子不能登大雅之堂。正式、庄重的场合不宜穿凉鞋或靴子,黑色皮鞋是适用最广的,可以和任何服装相配。 饰物点缀:巧妙地佩戴饰品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女士们增添色彩。但是佩戴的饰品不宜过多,否则会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佩戴饰品时,应尽量选择同一色系。佩戴首饰最关键的就是要与你的整体服饰搭配统一起来。

严格禁止的着装:牛仔服(衣、裤)、超短裙、拖鞋(包括时装脱凉)。

二、职场仪态礼仪

很多职业人士,为了美化外在的形象,不惜花重金去美容,购买高档的服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无可厚非。但是,精心打造出来的光鲜夺目的形象,往往会被行为举止上的一些差错而彻底粉碎。掌握职场仪态礼仪,修饰你的仪态美,从细微出流露你的风度、幽雅,远比一个衣服架子,更加赏心悦目!

站姿:古人云:站如松。联系现代职场的世界,倒也不必站的那么严肃!男士则主要体现出阳刚之美,抬头挺胸,双脚大约与肩膀同宽站立,重心自然落于脚中间,肩膀放松。女士则体现出柔和和轻盈,丁字步站立。

交谈:谈话时,要面对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保持身体的挺直,不可歪斜。依靠着墙壁、桌椅而站;双腿分开的距离过大、交叉,都是不雅观和失礼的行为。手中也不要玩弄物品,那样显的心不在焉,是不礼貌的行为。

坐姿:入坐要轻而稳,女士着裙装要先轻拢裙摆,而后入坐。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膝上,也可放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双膝自然并拢,双腿正放或侧放。至少坐满椅子的2/3,脊背轻靠椅背。起立时,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起立。

行走:靠道路的右侧行走,遇到同事、主管要主动问好。在行走的过程中,应避免吸烟、吃东西、吹口哨、整理衣服等行为。上下楼梯时,应尊者、女士先行。多人行走时,注意不要因并排行走而占据路面。

递接物品:递接物品是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常见的举止动作,但这一小小的动作往往却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递接物品的基本原则是举止要尊重他人。如双手递物或接物就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而如果在特定场合下或东西太小不必用双手时,一般要求用右手递接物品。

目光:与人交往是,少不了目光接触。正确的运用目光,可以塑造专业形象。根据交流对象与你的关系的亲疏、距离的远近来选择目光停留或注视的区域。关系一般或第一次见面、距离较远的,则看对方的以额头到肩膀的这个大三角区域;关系比较熟、距离较近的,看对方的额头到下巴这个三角区域;关系亲昵的,距离很近的,则注视对方的额头到鼻子这个三角区域。分清对象,对号入座,切勿弄错!每次目光接触的时间不要超过三秒钟。交流过程中用60%-70%的时间与对

方进行目光交流是最适宜的。少于60%,则说明你对对方的话题、谈话内容不感兴趣;多与70%,则表示你对对方本人的兴趣要多于他所说的话。

三、舞会着装礼仪

参加舞会时,得体的着装可以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总的来说,舞会上必须要注意的着装礼仪有如下几点:

家庭舞会

如果是亲朋好友在家里举办的小型生日party等活动,要选择与舞会的氛围协调一致的服装,女士则最好穿便于舞动的裙装或穿旗袍,搭配色彩协调的高跟皮鞋。

作为男士,一定要头发干净,衣着整洁。一般的舞会可以穿深色西装,如果是夏季,可以穿淡色的衬衣,打领带,最好穿长袖衬衣。

隆重的大型舞会

如果应邀参加的是大型正规的舞会,或者有外宾参加,这时的请柬会注明:请着礼服。接到这样的请柬一定要提早作准备,女士的礼服在正式的场合要穿晚礼服。晚礼服源自法国,法语是“袒胸露背”的意思。有条件经常参加盛大晚会的女士应该准备晚礼服,偶尔用一次的可以向婚纱店租借。近年也有穿旗袍改良的晚礼服,既有中国的民族特色,又端庄典雅适合中国女性的气质。 另外,还要注意以下细节部分:

小手袋是晚礼服的必须配饰,手袋的装饰作用非常重要,缎子或丝绸做的小手袋必不可少。

晚礼服一定要配戴首饰,露肤的晚礼服一定要配戴成套的首饰:项链、耳环、手镯,晚礼服是盛装,因此最好要佩戴贵重的珠宝首饰,在灯光的照耀下,首饰的光闪会为你增添光彩。

男士的礼服一般是黑色的燕尾服,黑色的漆皮鞋。正式的场合也需戴白色的手套。男士的头发一定要清洁,因为跳舞时两人的距离较近,保持口腔卫生,最好用口腔清新剂。

四、职场电话礼仪

1、电话接听技巧

①目的

通过电话,给来电者留下这样一个印象:键桥通讯是一个礼貌、温暖、热情和高效的公司。当我们接听电话时应该热情,因为我们代表着公司的形象。 ②左手持听筒、右手拿笔

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拿起电话听筒,但是,在与客户进行电话沟通过程中往往需要做必要的文字记录。在写字的时候一般会将话筒夹在肩膀上面,这样,电话很容易夹不住而掉下来发出刺耳的声音,从而给客户带来不适。

为了消除这种不良现象,应提倡用左手拿听筒,右手写字或操纵电脑,这样就可以轻松自如的达到与客户沟通的目的。

③电话响过三声之内接起电话

④注意声音和表情

你说话必须清晰,正对着话筒,发音准确。通电话时,你不能大吼也不能喃喃细语,而应该用你正常的声音——并尽量用热情和友好的语气。

你还应该调整好你的表情。你的微笑可以通过电话传递。使用礼貌用语如“谢谢您”,“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吗?”“不用谢。”

⑤保持正确姿势

接听电话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正确的姿势。一般情况下,当人的身体稍微下沉,丹田受到压迫时容易导致丹田的声音无法发出;大部分人讲话所使用的是胸腔,这样容易口干舌燥,如果运用丹田的声音,不但可以使声音具有磁性,而且不会伤害喉咙。因此,保持端坐的姿势,尤其不要趴在桌面边缘,这样可以使声音自然、流畅和动听。此外,保持笑脸也能够使来电者感受到你的愉悦。 ⑥复诵来电要点

电话接听完毕之前,不要忘记复诵一遍来电的要点,防止记录错误或者偏差而带来的误会,使整个工作的效率更高。例如,应该对会面时间、地点、联系电话、区域号码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核查校对,尽可能地避免错误。

⑦最后道谢

最后的道谢也是基本的礼仪。来者是客,以客为尊,千万不要因为电话客户不直接面对而认为可以不用搭理他们。实际上,客户是公司的衣食父母,公司的成长和盈利的增加都与客户的来往密切相关。因此,公司员工对客户应该心存感激,向他们道谢和祝福。

⑧让客户先收线

不管是制造行业,还是服务行业,在打电话和接电话过程中都应该牢记让客户先收线。因为一旦先挂上电话,对方一定会听到“喀嗒”的声音,这会让客户感到很不舒服。因此,在电话即将结束时,应该礼貌地请客户先收线,这时整个电话才算圆满结束。

⑨当你正在通电话,又碰上客人来访时,原则上应先招待来访客人,此时应尽快和通话对方致歉,得到许可后挂断电话。不过,电话内容很重要而不能马上挂断时,应告知来访的客人稍等,然后继续通话。

2、电话转接流程

当我们接到一个外线电话时,应该遵循以下流程:

①使用以下语句:“您好,键桥通讯。”

②不同的来电者可能会要求转接到某些人。任何找管理者或领导的电话必须首先转到相关的秘书或助理那里。这样可以保证管理者或领导们不被无关紧要的电话打扰。

③如果来电者要求转接某个职位的人,如“请找你们的人力资源总监听电话好吗?”“我帮你转到他办公室。”然后,我们试着将电话转到相关的秘书哪里。 ④如果来电者说出要找的人的名字——你必须回答:“请稍等,我帮你转到他的办公室。”然后,试图将电话转给相关秘书。

如果秘书的电话占线或找不到秘书——你必须回答:“对不起,先生电话正占线,您要等一下吗?”

如果对方回答“是”,请保留来电者的电话不挂段,但等到快一分钟时,你必须跟来电者确认是否还要继续等候。你必须说“先生的电话还在占线,您还要等侯吗?”如果回答“否”,你必须说:“请问您有什么事我可以转告吗?” ⑤如果你知道相关的人员现在不在办公室——你必须说:“对不起,先生暂时不在办公室,请问有什么事情我可以转告吗?”或者说“对不起,先生去香港出差了,请问有什么事情可以转告吗?”千万不要在不了解对方的动机、目的是什么时,随便传话,更不要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说出指定受话人的行踪或将受话人的手机号码或家庭电话号码告诉来电者。

⑥如果来电者不希望和具体某个人或者不确定和谁通话时,你必须说“有什

么可以帮到您的吗?”通过与他的对话了解来电者的目的。如果是投诉电话,你应该仔细聆听后,帮他们找到可以帮助的人,但不能将电话直接转到公司领导那里。如果是一般性的推销电话,你必须说:“对不起,先生外出香港了,他的秘书暂时联系不上,您需要我转达什么信息吗?”

⑦如果来电者拨错了号码,你必须说“对不起,您是不是打错了呢?这里是键桥通讯”。如果有必要你还可以告诉来电者“这里的号码是25625233”。 ⑧如果一次通话占用了较长时间又有其他电话进来时,你必须说:“对不起先生,您能稍等一会,让我接听另外一个电话吗?”

⑨在转接电话的时候,如果你知道的话,告诉领导或秘书来电者的姓名。 公司职员接听电话要尽量使用标准规范的语言,接听电话的规范语言有如下几类:

3、问候语句:

如“您好”、“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节日快乐”、“新年快乐”、“圣诞快乐”等。

4、询问语句:

询问打电话者时,口气一定要保持谦虚、客气、友好,语气要和蔼。如: “请问先生您贵姓?”

“我可以知道您的姓名和公司名称吗?”

“请问,您需要我为您做点什幺吗?”

“请您稍等片刻,我通知经理来接听您的电话好吗?”

“您的吩咐我已经记录下来了,现在复述一遍给您听行吗?”

“很抱歉,经理暂时不在,需要给他留言吗?”

“请问,您可以留下您的电话号码和住址吗?”

5、应答语句:

回答问题时,在语句和口气上要带有谢意,因为别人能打来电话是对您公司的信任。还要让人感觉到您在回答问题时的微笑和诚意。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断然拒绝别人,即使是对难以满足的要求,也只能婉言谢绝。常用的应答语有以下几种,如:

“很高兴能为您服务。”

“谢谢,请多提宝贵意见。”

“请放心,我一定将您的意见转达给我的上司。”

“好的,我们一定遵照您的吩咐去做。”

“请不要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6、道歉语句:

a、当工作中出现差错或失误时,一定要诚心诚意表示歉意,并尽力挽回公司的形象;如:

“实在对不起,是我们不小心碰撞了您的物品,请您多原谅。” “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很对不起,是我们没有给您解释清楚,产生误会,还请您多原谅。”

b、当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或对方还不能完全理解公司的规定时,应先道歉再解释缘由,请对方予以理解及合作。如:

“对不起,我们暂时还没有开展此项服务,如果您有此项要求,可向值班经理提出,我们尽力为您解决。”

“对不起,总经理暂时不在,您是否需要给他留言呢?”

“不好意思,打搅您了。”

“对不起,我没听清楚,请您再重复一遍好吗?”

7、感谢语句:

如:“谢谢您打电话来。”

“感谢您的宝贵意见,我们一定会认真研究并改进工作的。”

“多谢您的提醒。”“谢谢您的关心。”

关于交叉代职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为了获得更好的交往效果,我们要注意哪些礼仪禁忌呢?1.不要言而无信。言而无信,只是图了一时的方便和嘴上的痛快。长远地说,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失去了最大的资本。2.不要恶语伤人。当对方脾气一触即发时,要临时回避,使对方找不到发泄对象,并逐步消火。回避并不等于“妥协”,而是给对方冷静思考的机会,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修养。3.及时沟通,消除彼此的矛盾。恶语很难避免。最好的是在事情发生之前或产生苗头之后,双方坐下来进行冷静的交流,借以消除双方的误解或矛盾,避免恶语的出现。4.不要随便发怒。

医学认为,发怒时容易伤及自己的肝脾,易发怒的人平均寿命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更容易衰老,而且还会伤了彼此的和气。所以,遇事要冷静思考,学会“换位”思想,冷静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考虑。5.不要流言蜚语。在背后流言蜚语的做法,不仅会伤害朋友或同事间的情谊,甚至会造成反目成仇的后果。同时也反映出低下的品格。所以要做到:不干涉别人的隐私,不传播小道消息,对别人的过失不要幸灾乐祸。6.不要开过分的玩笑。开玩笑是常有的事,但要适度。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握:性格开朗、大度的人,稍多一点玩笑,可以使气氛更加活跃。拘谨的人,少开甚至是不开玩笑。异性,特别是对于女性,开玩笑一定要适当。不要拿别人的姓名开玩笑或是乱起纠号、乱叫绰号。尊长、领导,开玩笑一定要在保持住对方的尊严的基础上。在一些悲哀、不幸的气氛中或是别人正专心致志的场合或庄重的集会、重大的社会活动中,不开玩笑。既使开玩笑,也要注意内容健康、幽默、高雅。不要拿别人的缺陷玩笑,不要开庸俗、下流的玩笑。

拜访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那么怎样让拜访做得更得体、更具效果,是必须考虑的事情。1.拜访前要事先和对方约定,以免扑空或扰乱主人的计划。拜访时要准时赴约,时间长短应根据拜访目的和主人意愿而定,通常宜短不宜长。2.如果接待者因故不能马上接待,可以在接待人员的安排下在会客厅、会议室或在前台,安静地等候。如果接待人员没有说“请随便参观参观”之类的话,而随便地东张西望,甚至伸着脖子好奇地往房间里“窥探”,都是非常失礼的。3.有抽烟习惯的人,要注意观察周围有没有禁止吸烟的警示。即使没有,也要问问工作人员是否介意抽烟。如果等待时间过久,可以向有关人员说明,并另定时间,不要显现出不耐烦的样子。4.既使和接待者的意见不一致,也不要争论不休。对接待者提供的帮助要适当地致以谢意。要注意观察接待者的举止表情,适可而止。当接待者有不耐烦或有为难的表现时,应转换话题或口气;当接待者有结束会见的表示时,应识趣地立即起身告辞。5.到达被访人所在地时,一定要用手轻轻敲门,进屋后等主人安排后坐下。后来的客人到达时,先到的客人可以站起来,等待介绍或点头示意。6.拜访时应彬彬有礼,注意一般交往细节。告辞时要同主人和其他客人一一告别,说“再见”、“谢谢”;主人相送时,应说“请回”、“留步”、“再见”。

1.正确、适当的称呼。它不仅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重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务必注意:一是要合乎常规,二是要入乡随俗这两点。另外,还应对生活中的称呼、工作中的称呼、外交中的称呼、称呼的禁忌细心掌握,认真区别。生活中的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是有特殊性的,要求庄重、正式、规范。以交往对象的职务、职称相称,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比如张经理、李局长。国际交往中,因为国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称呼就显得千差万别。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规律,二是要注意国别差异。在政务交往中,常见的称呼除“先生”、“小姐”、“女士”外,还有两种方法,一是称呼职务(对军界人士,可以以军衔相称),二是对地位较高的称呼“阁下”。教授、法官、律师、医生、博士,因为他们在社会中很受尊重,可以直接作为称呼。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讲英语的国家里,姓名一般有两个部分构成,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后。对于关系密切的,不论辈份可以直呼其名而不称姓。比如:俄罗斯人的姓名有本名,父名和姓氏三个部分。妇女的姓名婚前使用父姓,婚后用夫姓,本名和父名通常不变。日本人的姓名排列和我们一样,不同的是姓名字数较多。日本妇女婚前使用父姓,婚后使用夫姓,本名不变。

我们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避免下面几种失敬的做法。1)错误的称呼。常见的错误称呼无非就是误读或是误会。误读也就是念错姓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不认识的字,事先要有所准备;如果是临时遇到,就要谦虚请教。误会,主要是对被称呼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相对年轻的女性,都可以称为“小姐”,这样对方也乐意听。2)使用不通行的称呼。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伙计”,但南方人听来“伙计”肯定是“打工仔”。中国人把配偶经常称为“爱人”,在外国人的意识里,“爱人”是“第三者”的意思。3)使用不当的称呼。工人可以称呼为“师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称为“出家人”。但如果用这些来称呼其他人,没准还会让对方产生自己被贬低的感觉。4)使用庸俗的称呼。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不适合使用。例如,“兄弟”、“哥们儿”等一类的称呼,虽然听起来亲切,但显得档次不高。5)称呼外号。对于关系一般的,不要自作主张给对方起外号,更不能用道听途说来的外号去称呼对方。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

“第一印象是黄金”。介绍礼仪是礼仪中的基本、也是很重要的内容。介绍是人与人进行相互沟通的出发点,最突出的作用,就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社交或商务场合,如能正确地利用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进行必要的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并且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

介绍有多种方式。1.介绍自己。在社交活动中,如果想结识某个人或某些人,而又没有人引见,可以自己充当自己的介绍人,把自己介绍给对方。确定自我介绍的具体内容,要兼顾实际需要、所处场景,要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不要“千人一面”。有时可以把自己的姓名同名人的姓氏或是常用名词相结合,以增强别人的记忆。比如,姓名是“周英”的,就可以介绍为:周总理的“周”,英雄的“英”。但如果介绍人在场,自我介绍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2.介绍别人。在为他人做介绍时,可以遵循这样的顺序: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如果介绍对象双方的年龄、职务相当,异性就要遵从“女士优先”的原则,即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对于同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比如把和你熟悉的介绍给和你不熟悉的;介绍双方职务有高有低的时候,就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也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介绍等。为别人介绍之前不仅要征求一下被介绍双方的意见,在开始介绍时再打一下招呼,不要上去开口即讲,让被介绍者措手不及。当介绍者询问是不是要有意认识某人时,不要拒绝或扭扭捏捏,而应欣然表示接受。实在不愿意时,要委婉说明原因。当介绍者走上前来,开始为你进行介绍时,被介绍者双方都应该起身站立,面含微笑,大大方方地目视介绍者或对方。当介绍者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进行握手,彼此问候一下对方,也可以互递名片,作为联络方式。不论是给别人做介绍还是自我介绍,被介绍双方态度都应谦和、友好、不卑不亢,切忌傲慢无礼或畏畏缩缩。

握手,是交际的一个部分。握手的力量、姿势和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对握手对象的不同礼遇和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印象,也可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说:我接触的手有能拒人千里之外;也有些人的手充满阳光,你会感到很温暖……

1.握手的要求。通常,和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都可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也是最常见的。有些特殊场合,比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握手时,距对方约一步远,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虎口相交,拇指张开下滑,向受礼者握手。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显示着一个人强烈的支配欲,无声地告诉别人,他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应尽量避免这种傲慢无礼的握手方式。相反,掌心向里握手显示一个人的谦卑与毕恭毕敬,如果伸出双手,更是谦恭备至了。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态是两手的手掌都处于垂直状态。这是一种最普通也最稳妥的握手方式。戴着手套握手是失礼行为,女士可以例外。当然在严寒的室外也可以不脱。比如双方都戴着手套,帽子,这时一般也应先说声:“对不起”。握手时双方互相注视,微笑,问候,致意,不要看第三者或显得心不在焉。除了关系亲近的人可以长久地把手握在一起外,一般握两三下就行。不要太用力,但漫不经心地用手指尖“蜻蜓点水”式去点一下也是无礼的。一般要将时间控制在三五秒钟以内。如果要表示自己的真诚和热烈,也可较长时间握手,并上下摇晃几下。握手时两手一碰就分开,时间过短,好像在走过场,又像是对对方怀有戒意。而时间过久,特别是拉住异性或初次见面者的手长久不放,显得有些虚情假义,甚至会被怀疑为“想占便宜”。长辈和晚辈之间,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男女之间,女方伸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当然,如果男方为长者,遵照前面说的方法。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握手时要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交际时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只跟相近的几个人握手,向其他人点头示意,或微微鞠躬就行。为了避免尴尬场面发生,在主动和人握手之前,应想一想自己是否受对方欢迎,如果已察觉对方没有要握手的意思,点头致意就行了。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闲场合,它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婚否。在接待来访者时,这一问题变得特殊一些:当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就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前者是表示“欢迎”,后者就表示“再见”。这一次序颠倒,很容易让人发生误解。应当强调的是,上述握手时的先后次序不必处处苛求于人。如果自己是尊者或长者、上级。而位卑者、年轻者或下级抢先伸手时,最得体的就是立即伸出自己的手,进行配合。而不要置之不理,使对方当场出丑。当你在握手时,不妨说一些问候的话,可以握紧对方的手,语气应直接而且肯定,并在加强重要字眼时,紧握着对方的手,来加强对方对你的印象。

2.应当握手的场合:遇到较长时间没见面的熟人;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认识的人道别;在以本人作为东道主的社交场合,迎接或送别来访者时;拜访他人后,在辞行的时候;被介绍给不认识的人时;在社交场合,偶然遇上亲朋故旧或上司的时候;别人给予你一定的支持、鼓励或帮助时;表示感谢、恭喜、祝贺时;对别人表示理解、支持、肯定时;得知别人患病、失恋、失业、降职或遭受其他挫折时;向别人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时。

3.握手的八禁忌。我们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做到合乎规范,避免违犯下述失礼的禁忌。

1)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干净的。2)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他们眼里这是很不吉利的。3)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许的。4)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东西。5)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或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6)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正确的做法,是握住整个手掌。即使对异性也应这样。7)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8)不要拒绝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湿、弄脏了,也要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在国内外交往中,除握手之外,以下会面礼也常见。1.点头礼,又叫颔首礼,它所适用的情况主要有:遇到熟人,在会场、剧院、歌厅、舞厅等不宜交谈之处,在同一场合碰上已多次见面者,遇上多人而又无法一一问候的。行点头礼时,应该不戴帽子。具体做法是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同时面带笑容,不要反复点头不止,也不必点头的幅度过大。2.举手礼。行举手礼的场合,和行点头礼的场合大致相似,它最适合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行举手礼的做法是:右臂向前方伸直,右手掌心向着对方,其他四指并齐、拇指叉开,轻轻向左右摆动一两下。手不要上下摆动,也不要在手部摆动时用手背朝向对方。3.脱帽礼。戴着帽子的人,在进入他人居所,路遇熟人,与人交谈、握手或行其他会面礼,进入娱乐场所,升挂国旗,演奏国歌等情况下,要主动地摘下自己的帽子。女士在社交场合可以不脱帽子。4.注目礼。注目礼的具体做法,是起身立正,抬头挺胸,双手自然下垂或贴放于身体两侧,笑容庄重严肃,双目正视于被行礼对象,或随之缓缓移动。在升国旗、检阅、剪彩揭幕、开业挂牌等情况下,适用注目礼。5.拱手礼。拱手礼,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会面礼。现在它所适用的情况,主要是过年时举行团拜活动,向长辈祝寿,向友人恭喜结婚、生子、晋升、乔迁,向亲朋好友表示无比感谢,以及与海外华人初次见面时表示久仰大名。拱手礼的行礼方式:起身站立,上身挺直,两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自上而下,或者自内而外,有节奏地晃动两下。6.鞠躬礼。鞠躬礼目前在国内主要适用于向他人表示感谢、领奖或讲演之后、演员谢幕、举行婚礼或参加追悼活动等。行鞠躬礼时,应脱帽立正,双目凝视受礼者,然后上身弯腰前倾。男士双手应贴放在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下垂搭放在腹前。下弯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重程度就越大。鞠躬的次数,喜庆的场合下,不要鞠躬三次。一般追悼活动时才用三鞠躬的礼仪。在日本、韩国、朝鲜,鞠躬礼应用十分广泛。7.合十礼。合十礼,就是双手十指相合为礼。具体做法,是双掌十指在腑前相对合,五指手指并拢向上,掌尖与鼻尖基本持平,手掌向外侧倾斜,双腿立直站立,上身微欠低头。行礼时,合十的双手举得越高,越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但原则上不可高于额头。行合十礼时,可以口颂祝词或问候对方。也可以面含微笑,但不应该手舞足蹈,反复点头。 在东南亚、南亚信奉佛教的地区以及我国傣族聚居区,合十礼普遍使用。8.拥抱礼。在西方,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拥抱礼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和道别礼。在人们表示慰问、祝贺、欣喜时,拥抱礼也十分常用。正规的拥抱礼,讲究两人正面面对站立,各自举起右臂,将右手搭在对方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右腰后侧。首先各向对方左侧拥抱。然后各向对方右侧拥抱,最后再一次各向对方左侧拥抱,一共拥抱3次。普通场合不必这么讲究,拥抱次数一下、二下、三次都行。在我国,除某些少数民族外,拥抱礼不常采用。9.吻礼。1)亲吻礼,是一种西方国家常用的会面礼。它会和拥抱礼同时采用,即双方会面时既拥抱、又亲吻。行亲吻礼时,通常忌讳发出亲吻的声音,而且不应将唾液弄到对方脸上。在行礼时,双方关系不同,亲吻的部位也会有所不同。长辈吻晚辈,应当吻额头;晚辈吻长辈,应当吻下颌或吻面颊;同辈间,同性贴面颊,异性吻面颊。贴面颊的时候,先贴一次右边,再贴一次左边。2)吻手礼,主要流行欧洲国家。做法是:男士走到已婚妇女面前,首先垂首立正致意。然后以右手或双手捧起女士的右手,俯首以自己微闭的嘴唇,去象征性地轻吻一下其手背或是手指。吻手礼的受礼者,只能是已婚妇女。手腕及其以上部位,是行礼时的禁区。

名片是“第二身份证”,使用已经非常普及。它不仅是自己身份的介绍,更是自己的脸面、形象。名片总的要求是“整洁、有序、明了”。对于职务,不应该罗列过多、本末倒置,样式、颜色设置上不应该过分夸张。个人照片、企业宣传口号、广告词是不适合印在名片上的。

1.发送名片的时机。随身所带的名片,最好放在专用的名片包、名片夹里,也可以放在上衣口袋里。千万不要放到裤袋、裙兜、提包、钱夹里,那样做既不正式,又显得杂乱无章。自己的公文包、办公桌抽屉里,也要备有名片,以便随时使用。要适时地发送名片,让对方接受并收到最好的效果,就要注意:除非对方要求,不然就不要在年长的主管面前主动出示名片。不要在一群陌生人中到处散发自己的名片,这会让人误会为你想推销什么东西,反而不受重视。在商务社交活动中尤其要有选择地提供名片,别人才不会以为你在替公司做广告。出席重大的社交活动,一定要记住带名片。如果总是跟人家说“不好意思,我的名片刚用完”,这是很牵强的理由。没有名片也可说是第一步就失败了。对方会认为你根本不重视他或者是你的职业、身份不值得拥有自己的名片。要知道,不管是参加私人还是或商务餐宴,都不要在用餐时发送名片,因为这时候只适合从事社交而非商业性的活动。而且一定要注意名片的干净和完整。发一张脏或损的名片,还不如不送。要把它们整齐地放在名片夹、盒或口袋里,以免毁损。发送名片可以在刚见面或告别时,但如果自己即将发表意见,在说话之前发名片给周围的人,可以帮助他们认识你。交换名片的时候如果名片用完,也可以在干净的纸上写下个人资料。使用名片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建立及展现个人风格。在名片空白处或背面写下个人资料,将使名片更为“个人化”,例如:送花答谢宴会的主人时,可以在名片上写“谢谢您安排的丰盛晚餐,这真是个愉快的夜晚”等意思的简短文字,然后签上名。送东西给别人,在名片后加上亲笔写的“希望你喜欢它”。介绍朋友互相认识时,在名片后可写上朋友的简历,以帮助相互了解。在参加交际应酬之前,要像准备修饰化妆一样,提前准备好名片,并进行必要的检查。2.怎样递接名片 在取出名片准备发送给别人时,要双手轻托名片至齐胸的高度并将正面朝向对方,以方便别人接收时阅读。如果人多而自己左手正拿着一叠名片,也应该用右手轻托,左手给以辅助,一张张地发给每个人,不要像发扑克牌一样随便乱丢。双手接过他人的名片看过之后(边看边读出声音来,效果也不错),然后精心放入自己的名片夹或上衣口袋里,也可以看后先放在桌子上,但不要随手乱丢或在上面压上杯子、文件夹等东西,那是很失礼的表现。另外,如果对方名字比较复杂或有不能确认的发音,最好能礼貌地向对方请教。无论如何总比下次见面时读错字,让对方板着脸强很多。3.西方的名片礼仪。西方人在使用名片时通常写有几个法文单词的首字母,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n.b.表示:“提请注意”。提醒对方注意名片上的附言。p.f.表示:“祝贺”。用于节日或其他固定纪念日。p.f.n.a.表示:“贺年”。p.r.表示:“感谢”。在收到礼物、祝贺信或受到款待后表示感谢。p.p.表示:“介绍”。通常用来把一个朋友介绍给另一个朋友。p.p.c.表示:“辞行”。在分手时用。p.c.表示:“谨唁”。在重要人物逝世时,表示慰问。按照西方礼仪,递送名片应注意到:一个男子去访问一个家庭时,如果想送名片,要分别给男、女主人各一张,再给这个家庭中超过18岁的女性一张,但决不在同一个地方留下三张以上名片。一个女子去别人家作客,如果想送名片,应给这个家庭中超过18岁的妇女每人一张,但不要给男子名片。如果拜访人事先没有约定,也不想受到会见,只想表示一下敬意,可以把名片递给任何来开门的人,请他转交主人。如果主人亲自开门并邀请进去,也只应稍坐片刻。将名片放在桌上,不可以直接递到女主人手里。

关于交叉代职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为了获得更好的交往效果,我们要注意哪些礼仪禁忌呢?1.不要言而无信。言而无信,只是图了一时的方便和嘴上的痛快。长远地说,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失去了最大的资本。2.不要恶语伤人。当对方脾气一触即发时,要临时回避,使对方找不到发泄对象,并逐步消火。回避并不等于“妥协”,而是给对方冷静思考的机会,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修养。3.及时沟通,消除彼此的矛盾。恶语很难避免。最好的是在事情发生之前或产生苗头之后,双方坐下来进行冷静的交流,借以消除双方的误解或矛盾,避免恶语的出现。4.不要随便发怒。

医学认为,发怒时容易伤及自己的肝脾,易发怒的人平均寿命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更容易衰老,而且还会伤了彼此的和气。所以,遇事要冷静思考,学会“换位”思想,冷静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考虑。5.不要流言蜚语。在背后流言蜚语的做法,不仅会伤害朋友或同事间的情谊,甚至会造成反目成仇的后果。同时也反映出低下的品格。所以要做到:不干涉别人的隐私,不传播小道消息,对别人的过失不要幸灾乐祸。6.不要开过分的玩笑。开玩笑是常有的事,但要适度。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握:性格开朗、大度的人,稍多一点玩笑,可以使气氛更加活跃。拘谨的人,少开甚至是不开玩笑。异性,特别是对于女性,开玩笑一定要适当。不要拿别人的姓名开玩笑或是乱起纠号、乱叫绰号。尊长、领导,开玩笑一定要在保持住对方的尊严的基础上。在一些悲哀、不幸的气氛中或是别人正专心致志的场合或庄重的集会、重大的社会活动中,不开玩笑。既使开玩笑,也要注意内容健康、幽默、高雅。不要拿别人的缺陷玩笑,不要开庸俗、下流的玩笑。

拜访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那么怎样让拜访做得更得体、更具效果,是必须考虑的事情。1.拜访前要事先和对方约定,以免扑空或扰乱主人的计划。拜访时要准时赴约,时间长短应根据拜访目的和主人意愿而定,通常宜短不宜长。2.如果接待者因故不能马上接待,可以在接待人员的安排下在会客厅、会议室或在前台,安静地等候。如果接待人员没有说“请随便参观参观”之类的话,而随便地东张西望,甚至伸着脖子好奇地往房间里“窥探”,都是非常失礼的。3.有抽烟习惯的人,要注意观察周围有没有禁止吸烟的警示。即使没有,也要问问工作人员是否介意抽烟。如果等待时间过久,可以向有关人员说明,并另定时间,不要显现出不耐烦的样子。4.既使和接待者的意见不一致,也不要争论不休。对接待者提供的帮助要适当地致以谢意。要注意观察接待者的举止表情,适可而止。当接待者有不耐烦或有为难的表现时,应转换话题或口气;当接待者有结束会见的表示时,应识趣地立即起身告辞。5.到达被访人所在地时,一定要用手轻轻敲门,进屋后等主人安排后坐下。后来的客人到达时,先到的客人可以站起来,等待介绍或点头示意。6.拜访时应彬彬有礼,注意一般交往细节。告辞时要同主人和其他客人一一告别,说“再见”、“谢谢”;主人相送时,应说“请回”、“留步”、“再见”。

1.正确、适当的称呼。它不仅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重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务必注意:一是要合乎常规,二是要入乡随俗这两点。另外,还应对生活中的称呼、工作中的称呼、外交中的称呼、称呼的禁忌细心掌握,认真区别。生活中的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是有特殊性的,要求庄重、正式、规范。以交往对象的职务、职称相称,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比如张经理、李局长。国际交往中,因为国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称呼就显得千差万别。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规律,二是要注意国别差异。在政务交往中,常见的称呼除“先生”、“小姐”、“女士”外,还有两种方法,一是称呼职务(对军界人士,可以以军衔相称),二是对地位较高的称呼“阁下”。教授、法官、律师、医生、博士,因为他们在社会中很受尊重,可以直接作为称呼。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讲英语的国家里,姓名一般有两个部分构成,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后。对于关系密切的,不论辈份可以直呼其名而不称姓。比如:俄罗斯人的姓名有本名,父名和姓氏三个部分。妇女的姓名婚前使用父姓,婚后用夫姓,本名和父名通常不变。日本人的姓名排列和我们一样,不同的是姓名字数较多。日本妇女婚前使用父姓,婚后使用夫姓,本名不变。

我们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避免下面几种失敬的做法。1)错误的称呼。常见的错误称呼无非就是误读或是误会。误读也就是念错姓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不认识的字,事先要有所准备;如果是临时遇到,就要谦虚请教。误会,主要是对被称呼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相对年轻的女性,都可以称为“小姐”,这样对方也乐意听。2)使用不通行的称呼。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伙计”,但南方人听来“伙计”肯定是“打工仔”。中国人把配偶经常称为“爱人”,在外国人的意识里,“爱人”是“第三者”的意思。3)使用不当的称呼。工人可以称呼为“师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称为“出家人”。但如果用这些来称呼其他人,没准还会让对方产生自己被贬低的感觉。4)使用庸俗的称呼。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不适合使用。例如,“兄弟”、“哥们儿”等一类的称呼,虽然听起来亲切,但显得档次不高。5)称呼外号。对于关系一般的,不要自作主张给对方起外号,更不能用道听途说来的外号去称呼对方。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

“第一印象是黄金”。介绍礼仪是礼仪中的基本、也是很重要的内容。介绍是人与人进行相互沟通的出发点,最突出的作用,就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社交或商务场合,如能正确地利用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进行必要的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并且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

介绍有多种方式。1.介绍自己。在社交活动中,如果想结识某个人或某些人,而又没有人引见,可以自己充当自己的介绍人,把自己介绍给对方。确定自我介绍的具体内容,要兼顾实际需要、所处场景,要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不要“千人一面”。有时可以把自己的姓名同名人的姓氏或是常用名词相结合,以增强别人的记忆。比如,姓名是“周英”的,就可以介绍为:周总理的“周”,英雄的“英”。但如果介绍人在场,自我介绍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2.介绍别人。在为他人做介绍时,可以遵循这样的顺序: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如果介绍对象双方的年龄、职务相当,异性就要遵从“女士优先”的原则,即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对于同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比如把和你熟悉的介绍给和你不熟悉的;介绍双方职务有高有低的时候,就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也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介绍等。为别人介绍之前不仅要征求一下被介绍双方的意见,在开始介绍时再打一下招呼,不要上去开口即讲,让被介绍者措手不及。当介绍者询问是不是要有意认识某人时,不要拒绝或扭扭捏捏,而应欣然表示接受。实在不愿意时,要委婉说明原因。当介绍者走上前来,开始为你进行介绍时,被介绍者双方都应该起身站立,面含微笑,大大方方地目视介绍者或对方。当介绍者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进行握手,彼此问候一下对方,也可以互递名片,作为联络方式。不论是给别人做介绍还是自我介绍,被介绍双方态度都应谦和、友好、不卑不亢,切忌傲慢无礼或畏畏缩缩。

握手,是交际的一个部分。握手的力量、姿势和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对握手对象的不同礼遇和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印象,也可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说:我接触的手有能拒人千里之外;也有些人的手充满阳光,你会感到很温暖……

1.握手的要求。通常,和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都可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也是最常见的。有些特殊场合,比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握手时,距对方约一步远,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虎口相交,拇指张开下滑,向受礼者握手。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显示着一个人强烈的支配欲,无声地告诉别人,他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应尽量避免这种傲慢无礼的握手方式。相反,掌心向里握手显示一个人的谦卑与毕恭毕敬,如果伸出双手,更是谦恭备至了。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态是两手的手掌都处于垂直状态。这是一种最普通也最稳妥的握手方式。戴着手套握手是失礼行为,女士可以例外。当然在严寒的室外也可以不脱。比如双方都戴着手套,帽子,这时一般也应先说声:“对不起”。握手时双方互相注视,微笑,问候,致意,不要看第三者或显得心不在焉。除了关系亲近的人可以长久地把手握在一起外,一般握两三下就行。不要太用力,但漫不经心地用手指尖“蜻蜓点水”式去点一下也是无礼的。一般要将时间控制在三五秒钟以内。如果要表示自己的真诚和热烈,也可较长时间握手,并上下摇晃几下。握手时两手一碰就分开,时间过短,好像在走过场,又像是对对方怀有戒意。而时间过久,特别是拉住异性或初次见面者的手长久不放,显得有些虚情假义,甚至会被怀疑为“想占便宜”。长辈和晚辈之间,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男女之间,女方伸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当然,如果男方为长者,遵照前面说的方法。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握手时要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交际时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只跟相近的几个人握手,向其他人点头示意,或微微鞠躬就行。为了避免尴尬场面发生,在主动和人握手之前,应想一想自己是否受对方欢迎,如果已察觉对方没有要握手的意思,点头致意就行了。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闲场合,它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婚否。在接待来访者时,这一问题变得特殊一些:当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就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前者是表示“欢迎”,后者就表示“再见”。这一次序颠倒,很容易让人发生误解。应当强调的是,上述握手时的先后次序不必处处苛求于人。如果自己是尊者或长者、上级。而位卑者、年轻者或下级抢先伸手时,最得体的就是立即伸出自己的手,进行配合。而不要置之不理,使对方当场出丑。当你在握手时,不妨说一些问候的话,可以握紧对方的手,语气应直接而且肯定,并在加强重要字眼时,紧握着对方的手,来加强对方对你的印象。

2.应当握手的场合:遇到较长时间没见面的熟人;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认识的人道别;在以本人作为东道主的社交场合,迎接或送别来访者时;拜访他人后,在辞行的时候;被介绍给不认识的人时;在社交场合,偶然遇上亲朋故旧或上司的时候;别人给予你一定的支持、鼓励或帮助时;表示感谢、恭喜、祝贺时;对别人表示理解、支持、肯定时;得知别人患病、失恋、失业、降职或遭受其他挫折时;向别人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时。

3.握手的八禁忌。我们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做到合乎规范,避免违犯下述失礼的禁忌。

1)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干净的。2)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他们眼里这是很不吉利的。3)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许的。4)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东西。5)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或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6)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正确的做法,是握住整个手掌。即使对异性也应这样。7)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8)不要拒绝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湿、弄脏了,也要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在国内外交往中,除握手之外,以下会面礼也常见。1.点头礼,又叫颔首礼,它所适用的情况主要有:遇到熟人,在会场、剧院、歌厅、舞厅等不宜交谈之处,在同一场合碰上已多次见面者,遇上多人而又无法一一问候的。行点头礼时,应该不戴帽子。具体做法是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同时面带笑容,不要反复点头不止,也不必点头的幅度过大。2.举手礼。行举手礼的场合,和行点头礼的场合大致相似,它最适合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行举手礼的做法是:右臂向前方伸直,右手掌心向着对方,其他四指并齐、拇指叉开,轻轻向左右摆动一两下。手不要上下摆动,也不要在手部摆动时用手背朝向对方。3.脱帽礼。戴着帽子的人,在进入他人居所,路遇熟人,与人交谈、握手或行其他会面礼,进入娱乐场所,升挂国旗,演奏国歌等情况下,要主动地摘下自己的帽子。女士在社交场合可以不脱帽子。4.注目礼。注目礼的具体做法,是起身立正,抬头挺胸,双手自然下垂或贴放于身体两侧,笑容庄重严肃,双目正视于被行礼对象,或随之缓缓移动。在升国旗、检阅、剪彩揭幕、开业挂牌等情况下,适用注目礼。5.拱手礼。拱手礼,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会面礼。现在它所适用的情况,主要是过年时举行团拜活动,向长辈祝寿,向友人恭喜结婚、生子、晋升、乔迁,向亲朋好友表示无比感谢,以及与海外华人初次见面时表示久仰大名。拱手礼的行礼方式:起身站立,上身挺直,两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自上而下,或者自内而外,有节奏地晃动两下。6.鞠躬礼。鞠躬礼目前在国内主要适用于向他人表示感谢、领奖或讲演之后、演员谢幕、举行婚礼或参加追悼活动等。行鞠躬礼时,应脱帽立正,双目凝视受礼者,然后上身弯腰前倾。男士双手应贴放在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下垂搭放在腹前。下弯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重程度就越大。鞠躬的次数,喜庆的场合下,不要鞠躬三次。一般追悼活动时才用三鞠躬的礼仪。在日本、韩国、朝鲜,鞠躬礼应用十分广泛。7.合十礼。合十礼,就是双手十指相合为礼。具体做法,是双掌十指在腑前相对合,五指手指并拢向上,掌尖与鼻尖基本持平,手掌向外侧倾斜,双腿立直站立,上身微欠低头。行礼时,合十的双手举得越高,越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但原则上不可高于额头。行合十礼时,可以口颂祝词或问候对方。也可以面含微笑,但不应该手舞足蹈,反复点头。 在东南亚、南亚信奉佛教的地区以及我国傣族聚居区,合十礼普遍使用。8.拥抱礼。在西方,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拥抱礼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和道别礼。在人们表示慰问、祝贺、欣喜时,拥抱礼也十分常用。正规的拥抱礼,讲究两人正面面对站立,各自举起右臂,将右手搭在对方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右腰后侧。首先各向对方左侧拥抱。然后各向对方右侧拥抱,最后再一次各向对方左侧拥抱,一共拥抱3次。普通场合不必这么讲究,拥抱次数一下、二下、三次都行。在我国,除某些少数民族外,拥抱礼不常采用。9.吻礼。1)亲吻礼,是一种西方国家常用的会面礼。它会和拥抱礼同时采用,即双方会面时既拥抱、又亲吻。行亲吻礼时,通常忌讳发出亲吻的声音,而且不应将唾液弄到对方脸上。在行礼时,双方关系不同,亲吻的部位也会有所不同。长辈吻晚辈,应当吻额头;晚辈吻长辈,应当吻下颌或吻面颊;同辈间,同性贴面颊,异性吻面颊。贴面颊的时候,先贴一次右边,再贴一次左边。2)吻手礼,主要流行欧洲国家。做法是:男士走到已婚妇女面前,首先垂首立正致意。然后以右手或双手捧起女士的右手,俯首以自己微闭的嘴唇,去象征性地轻吻一下其手背或是手指。吻手礼的受礼者,只能是已婚妇女。手腕及其以上部位,是行礼时的禁区。

名片是“第二身份证”,使用已经非常普及。它不仅是自己身份的介绍,更是自己的脸面、形象。名片总的要求是“整洁、有序、明了”。对于职务,不应该罗列过多、本末倒置,样式、颜色设置上不应该过分夸张。个人照片、企业宣传口号、广告词是不适合印在名片上的。

1.发送名片的时机。随身所带的名片,最好放在专用的名片包、名片夹里,也可以放在上衣口袋里。千万不要放到裤袋、裙兜、提包、钱夹里,那样做既不正式,又显得杂乱无章。自己的公文包、办公桌抽屉里,也要备有名片,以便随时使用。要适时地发送名片,让对方接受并收到最好的效果,就要注意:除非对方要求,不然就不要在年长的主管面前主动出示名片。不要在一群陌生人中到处散发自己的名片,这会让人误会为你想推销什么东西,反而不受重视。在商务社交活动中尤其要有选择地提供名片,别人才不会以为你在替公司做广告。出席重大的社交活动,一定要记住带名片。如果总是跟人家说“不好意思,我的名片刚用完”,这是很牵强的理由。没有名片也可说是第一步就失败了。对方会认为你根本不重视他或者是你的职业、身份不值得拥有自己的名片。要知道,不管是参加私人还是或商务餐宴,都不要在用餐时发送名片,因为这时候只适合从事社交而非商业性的活动。而且一定要注意名片的干净和完整。发一张脏或损的名片,还不如不送。要把它们整齐地放在名片夹、盒或口袋里,以免毁损。发送名片可以在刚见面或告别时,但如果自己即将发表意见,在说话之前发名片给周围的人,可以帮助他们认识你。交换名片的时候如果名片用完,也可以在干净的纸上写下个人资料。使用名片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建立及展现个人风格。在名片空白处或背面写下个人资料,将使名片更为“个人化”,例如:送花答谢宴会的主人时,可以在名片上写“谢谢您安排的丰盛晚餐,这真是个愉快的夜晚”等意思的简短文字,然后签上名。送东西给别人,在名片后加上亲笔写的“希望你喜欢它”。介绍朋友互相认识时,在名片后可写上朋友的简历,以帮助相互了解。在参加交际应酬之前,要像准备修饰化妆一样,提前准备好名片,并进行必要的检查。2.怎样递接名片 在取出名片准备发送给别人时,要双手轻托名片至齐胸的高度并将正面朝向对方,以方便别人接收时阅读。如果人多而自己左手正拿着一叠名片,也应该用右手轻托,左手给以辅助,一张张地发给每个人,不要像发扑克牌一样随便乱丢。双手接过他人的名片看过之后(边看边读出声音来,效果也不错),然后精心放入自己的名片夹或上衣口袋里,也可以看后先放在桌子上,但不要随手乱丢或在上面压上杯子、文件夹等东西,那是很失礼的表现。另外,如果对方名字比较复杂或有不能确认的发音,最好能礼貌地向对方请教。无论如何总比下次见面时读错字,让对方板着脸强很多。3.西方的名片礼仪。西方人在使用名片时通常写有几个法文单词的首字母,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n.b.表示:“提请注意”。提醒对方注意名片上的附言。p.f.表示:“祝贺”。用于节日或其他固定纪念日。p.f.n.a.表示:“贺年”。p.r.表示:“感谢”。在收到礼物、祝贺信或受到款待后表示感谢。p.p.表示:“介绍”。通常用来把一个朋友介绍给另一个朋友。p.p.c.表示:“辞行”。在分手时用。p.c.表示:“谨唁”。在重要人物逝世时,表示慰问。按照西方礼仪,递送名片应注意到:一个男子去访问一个家庭时,如果想送名片,要分别给男、女主人各一张,再给这个家庭中超过18岁的女性一张,但决不在同一个地方留下三张以上名片。一个女子去别人家作客,如果想送名片,应给这个家庭中超过18岁的妇女每人一张,但不要给男子名片。如果拜访人事先没有约定,也不想受到会见,只想表示一下敬意,可以把名片递给任何来开门的人,请他转交主人。如果主人亲自开门并邀请进去,也只应稍坐片刻。将名片放在桌上,不可以直接递到女主人手里。

关于交叉代职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为了获得更好的交往效果,我们要注意哪些礼仪禁忌呢?1.不要言而无信。言而无信,只是图了一时的方便和嘴上的痛快。长远地说,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失去了最大的资本。2.不要恶语伤人。当对方脾气一触即发时,要临时回避,使对方找不到发泄对象,并逐步消火。回避并不等于“妥协”,而是给对方冷静思考的机会,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修养。3.及时沟通,消除彼此的矛盾。恶语很难避免。最好的是在事情发生之前或产生苗头之后,双方坐下来进行冷静的交流,借以消除双方的误解或矛盾,避免恶语的出现。4.不要随便发怒。

医学认为,发怒时容易伤及自己的肝脾,易发怒的人平均寿命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更容易衰老,而且还会伤了彼此的和气。所以,遇事要冷静思考,学会“换位”思想,冷静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考虑。5.不要流言蜚语。在背后流言蜚语的做法,不仅会伤害朋友或同事间的情谊,甚至会造成反目成仇的后果。同时也反映出低下的品格。所以要做到:不干涉别人的隐私,不传播小道消息,对别人的过失不要幸灾乐祸。6.不要开过分的玩笑。开玩笑是常有的事,但要适度。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握:性格开朗、大度的人,稍多一点玩笑,可以使气氛更加活跃。拘谨的人,少开甚至是不开玩笑。异性,特别是对于女性,开玩笑一定要适当。不要拿别人的姓名开玩笑或是乱起纠号、乱叫绰号。尊长、领导,开玩笑一定要在保持住对方的尊严的基础上。在一些悲哀、不幸的气氛中或是别人正专心致志的场合或庄重的集会、重大的社会活动中,不开玩笑。既使开玩笑,也要注意内容健康、幽默、高雅。不要拿别人的缺陷玩笑,不要开庸俗、下流的玩笑。

拜访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那么怎样让拜访做得更得体、更具效果,是必须考虑的事情。1.拜访前要事先和对方约定,以免扑空或扰乱主人的计划。拜访时要准时赴约,时间长短应根据拜访目的和主人意愿而定,通常宜短不宜长。2.如果接待者因故不能马上接待,可以在接待人员的安排下在会客厅、会议室或在前台,安静地等候。如果接待人员没有说“请随便参观参观”之类的话,而随便地东张西望,甚至伸着脖子好奇地往房间里“窥探”,都是非常失礼的。3.有抽烟习惯的人,要注意观察周围有没有禁止吸烟的警示。即使没有,也要问问工作人员是否介意抽烟。如果等待时间过久,可以向有关人员说明,并另定时间,不要显现出不耐烦的样子。4.既使和接待者的意见不一致,也不要争论不休。对接待者提供的帮助要适当地致以谢意。要注意观察接待者的举止表情,适可而止。当接待者有不耐烦或有为难的表现时,应转换话题或口气;当接待者有结束会见的表示时,应识趣地立即起身告辞。5.到达被访人所在地时,一定要用手轻轻敲门,进屋后等主人安排后坐下。后来的客人到达时,先到的客人可以站起来,等待介绍或点头示意。6.拜访时应彬彬有礼,注意一般交往细节。告辞时要同主人和其他客人一一告别,说“再见”、“谢谢”;主人相送时,应说“请回”、“留步”、“再见”。

1.正确、适当的称呼。它不仅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重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务必注意:一是要合乎常规,二是要入乡随俗这两点。另外,还应对生活中的称呼、工作中的称呼、外交中的称呼、称呼的禁忌细心掌握,认真区别。生活中的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是有特殊性的,要求庄重、正式、规范。以交往对象的职务、职称相称,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比如张经理、李局长。国际交往中,因为国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称呼就显得千差万别。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规律,二是要注意国别差异。在政务交往中,常见的称呼除“先生”、“小姐”、“女士”外,还有两种方法,一是称呼职务(对军界人士,可以以军衔相称),二是对地位较高的称呼“阁下”。教授、法官、律师、医生、博士,因为他们在社会中很受尊重,可以直接作为称呼。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讲英语的国家里,姓名一般有两个部分构成,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后。对于关系密切的,不论辈份可以直呼其名而不称姓。比如:俄罗斯人的姓名有本名,父名和姓氏三个部分。妇女的姓名婚前使用父姓,婚后用夫姓,本名和父名通常不变。日本人的姓名排列和我们一样,不同的是姓名字数较多。日本妇女婚前使用父姓,婚后使用夫姓,本名不变。

我们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避免下面几种失敬的做法。1)错误的称呼。常见的错误称呼无非就是误读或是误会。误读也就是念错姓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不认识的字,事先要有所准备;如果是临时遇到,就要谦虚请教。误会,主要是对被称呼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相对年轻的女性,都可以称为“小姐”,这样对方也乐意听。2)使用不通行的称呼。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伙计”,但南方人听来“伙计”肯定是“打工仔”。中国人把配偶经常称为“爱人”,在外国人的意识里,“爱人”是“第三者”的意思。3)使用不当的称呼。工人可以称呼为“师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称为“出家人”。但如果用这些来称呼其他人,没准还会让对方产生自己被贬低的感觉。4)使用庸俗的称呼。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不适合使用。例如,“兄弟”、“哥们儿”等一类的称呼,虽然听起来亲切,但显得档次不高。5)称呼外号。对于关系一般的,不要自作主张给对方起外号,更不能用道听途说来的外号去称呼对方。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

“第一印象是黄金”。介绍礼仪是礼仪中的基本、也是很重要的内容。介绍是人与人进行相互沟通的出发点,最突出的作用,就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社交或商务场合,如能正确地利用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进行必要的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并且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

介绍有多种方式。1.介绍自己。在社交活动中,如果想结识某个人或某些人,而又没有人引见,可以自己充当自己的介绍人,把自己介绍给对方。确定自我介绍的具体内容,要兼顾实际需要、所处场景,要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不要“千人一面”。有时可以把自己的姓名同名人的姓氏或是常用名词相结合,以增强别人的记忆。比如,姓名是“周英”的,就可以介绍为:周总理的“周”,英雄的“英”。但如果介绍人在场,自我介绍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2.介绍别人。在为他人做介绍时,可以遵循这样的顺序: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如果介绍对象双方的年龄、职务相当,异性就要遵从“女士优先”的原则,即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对于同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比如把和你熟悉的介绍给和你不熟悉的;介绍双方职务有高有低的时候,就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也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介绍等。为别人介绍之前不仅要征求一下被介绍双方的意见,在开始介绍时再打一下招呼,不要上去开口即讲,让被介绍者措手不及。当介绍者询问是不是要有意认识某人时,不要拒绝或扭扭捏捏,而应欣然表示接受。实在不愿意时,要委婉说明原因。当介绍者走上前来,开始为你进行介绍时,被介绍者双方都应该起身站立,面含微笑,大大方方地目视介绍者或对方。当介绍者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进行握手,彼此问候一下对方,也可以互递名片,作为联络方式。不论是给别人做介绍还是自我介绍,被介绍双方态度都应谦和、友好、不卑不亢,切忌傲慢无礼或畏畏缩缩。

握手,是交际的一个部分。握手的力量、姿势和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对握手对象的不同礼遇和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印象,也可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说:我接触的手有能拒人千里之外;也有些人的手充满阳光,你会感到很温暖……

1.握手的要求。通常,和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都可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也是最常见的。有些特殊场合,比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握手时,距对方约一步远,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虎口相交,拇指张开下滑,向受礼者握手。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显示着一个人强烈的支配欲,无声地告诉别人,他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应尽量避免这种傲慢无礼的握手方式。相反,掌心向里握手显示一个人的谦卑与毕恭毕敬,如果伸出双手,更是谦恭备至了。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态是两手的手掌都处于垂直状态。这是一种最普通也最稳妥的握手方式。戴着手套握手是失礼行为,女士可以例外。当然在严寒的室外也可以不脱。比如双方都戴着手套,帽子,这时一般也应先说声:“对不起”。握手时双方互相注视,微笑,问候,致意,不要看第三者或显得心不在焉。除了关系亲近的人可以长久地把手握在一起外,一般握两三下就行。不要太用力,但漫不经心地用手指尖“蜻蜓点水”式去点一下也是无礼的。一般要将时间控制在三五秒钟以内。如果要表示自己的真诚和热烈,也可较长时间握手,并上下摇晃几下。握手时两手一碰就分开,时间过短,好像在走过场,又像是对对方怀有戒意。而时间过久,特别是拉住异性或初次见面者的手长久不放,显得有些虚情假义,甚至会被怀疑为“想占便宜”。长辈和晚辈之间,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男女之间,女方伸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当然,如果男方为长者,遵照前面说的方法。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握手时要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交际时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只跟相近的几个人握手,向其他人点头示意,或微微鞠躬就行。为了避免尴尬场面发生,在主动和人握手之前,应想一想自己是否受对方欢迎,如果已察觉对方没有要握手的意思,点头致意就行了。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闲场合,它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婚否。在接待来访者时,这一问题变得特殊一些:当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就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前者是表示“欢迎”,后者就表示“再见”。这一次序颠倒,很容易让人发生误解。应当强调的是,上述握手时的先后次序不必处处苛求于人。如果自己是尊者或长者、上级。而位卑者、年轻者或下级抢先伸手时,最得体的就是立即伸出自己的手,进行配合。而不要置之不理,使对方当场出丑。当你在握手时,不妨说一些问候的话,可以握紧对方的手,语气应直接而且肯定,并在加强重要字眼时,紧握着对方的手,来加强对方对你的印象。

2.应当握手的场合:遇到较长时间没见面的熟人;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认识的人道别;在以本人作为东道主的社交场合,迎接或送别来访者时;拜访他人后,在辞行的时候;被介绍给不认识的人时;在社交场合,偶然遇上亲朋故旧或上司的时候;别人给予你一定的支持、鼓励或帮助时;表示感谢、恭喜、祝贺时;对别人表示理解、支持、肯定时;得知别人患病、失恋、失业、降职或遭受其他挫折时;向别人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时。

3.握手的八禁忌。我们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做到合乎规范,避免违犯下述失礼的禁忌。

1)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干净的。2)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他们眼里这是很不吉利的。3)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许的。4)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东西。5)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或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6)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正确的做法,是握住整个手掌。即使对异性也应这样。7)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8)不要拒绝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湿、弄脏了,也要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在国内外交往中,除握手之外,以下会面礼也常见。1.点头礼,又叫颔首礼,它所适用的情况主要有:遇到熟人,在会场、剧院、歌厅、舞厅等不宜交谈之处,在同一场合碰上已多次见面者,遇上多人而又无法一一问候的。行点头礼时,应该不戴帽子。具体做法是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同时面带笑容,不要反复点头不止,也不必点头的幅度过大。2.举手礼。行举手礼的场合,和行点头礼的场合大致相似,它最适合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行举手礼的做法是:右臂向前方伸直,右手掌心向着对方,其他四指并齐、拇指叉开,轻轻向左右摆动一两下。手不要上下摆动,也不要在手部摆动时用手背朝向对方。3.脱帽礼。戴着帽子的人,在进入他人居所,路遇熟人,与人交谈、握手或行其他会面礼,进入娱乐场所,升挂国旗,演奏国歌等情况下,要主动地摘下自己的帽子。女士在社交场合可以不脱帽子。4.注目礼。注目礼的具体做法,是起身立正,抬头挺胸,双手自然下垂或贴放于身体两侧,笑容庄重严肃,双目正视于被行礼对象,或随之缓缓移动。在升国旗、检阅、剪彩揭幕、开业挂牌等情况下,适用注目礼。5.拱手礼。拱手礼,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会面礼。现在它所适用的情况,主要是过年时举行团拜活动,向长辈祝寿,向友人恭喜结婚、生子、晋升、乔迁,向亲朋好友表示无比感谢,以及与海外华人初次见面时表示久仰大名。拱手礼的行礼方式:起身站立,上身挺直,两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自上而下,或者自内而外,有节奏地晃动两下。6.鞠躬礼。鞠躬礼目前在国内主要适用于向他人表示感谢、领奖或讲演之后、演员谢幕、举行婚礼或参加追悼活动等。行鞠躬礼时,应脱帽立正,双目凝视受礼者,然后上身弯腰前倾。男士双手应贴放在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下垂搭放在腹前。下弯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重程度就越大。鞠躬的次数,喜庆的场合下,不要鞠躬三次。一般追悼活动时才用三鞠躬的礼仪。在日本、韩国、朝鲜,鞠躬礼应用十分广泛。7.合十礼。合十礼,就是双手十指相合为礼。具体做法,是双掌十指在腑前相对合,五指手指并拢向上,掌尖与鼻尖基本持平,手掌向外侧倾斜,双腿立直站立,上身微欠低头。行礼时,合十的双手举得越高,越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但原则上不可高于额头。行合十礼时,可以口颂祝词或问候对方。也可以面含微笑,但不应该手舞足蹈,反复点头。 在东南亚、南亚信奉佛教的地区以及我国傣族聚居区,合十礼普遍使用。8.拥抱礼。在西方,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拥抱礼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和道别礼。在人们表示慰问、祝贺、欣喜时,拥抱礼也十分常用。正规的拥抱礼,讲究两人正面面对站立,各自举起右臂,将右手搭在对方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右腰后侧。首先各向对方左侧拥抱。然后各向对方右侧拥抱,最后再一次各向对方左侧拥抱,一共拥抱3次。普通场合不必这么讲究,拥抱次数一下、二下、三次都行。在我国,除某些少数民族外,拥抱礼不常采用。9.吻礼。1)亲吻礼,是一种西方国家常用的会面礼。它会和拥抱礼同时采用,即双方会面时既拥抱、又亲吻。行亲吻礼时,通常忌讳发出亲吻的声音,而且不应将唾液弄到对方脸上。在行礼时,双方关系不同,亲吻的部位也会有所不同。长辈吻晚辈,应当吻额头;晚辈吻长辈,应当吻下颌或吻面颊;同辈间,同性贴面颊,异性吻面颊。贴面颊的时候,先贴一次右边,再贴一次左边。2)吻手礼,主要流行欧洲国家。做法是:男士走到已婚妇女面前,首先垂首立正致意。然后以右手或双手捧起女士的右手,俯首以自己微闭的嘴唇,去象征性地轻吻一下其手背或是手指。吻手礼的受礼者,只能是已婚妇女。手腕及其以上部位,是行礼时的禁区。

名片是“第二身份证”,使用已经非常普及。它不仅是自己身份的介绍,更是自己的脸面、形象。名片总的要求是“整洁、有序、明了”。对于职务,不应该罗列过多、本末倒置,样式、颜色设置上不应该过分夸张。个人照片、企业宣传口号、广告词是不适合印在名片上的。

1.发送名片的时机。随身所带的名片,最好放在专用的名片包、名片夹里,也可以放在上衣口袋里。千万不要放到裤袋、裙兜、提包、钱夹里,那样做既不正式,又显得杂乱无章。自己的公文包、办公桌抽屉里,也要备有名片,以便随时使用。要适时地发送名片,让对方接受并收到最好的效果,就要注意:除非对方要求,不然就不要在年长的主管面前主动出示名片。不要在一群陌生人中到处散发自己的名片,这会让人误会为你想推销什么东西,反而不受重视。在商务社交活动中尤其要有选择地提供名片,别人才不会以为你在替公司做广告。出席重大的社交活动,一定要记住带名片。如果总是跟人家说“不好意思,我的名片刚用完”,这是很牵强的理由。没有名片也可说是第一步就失败了。对方会认为你根本不重视他或者是你的职业、身份不值得拥有自己的名片。要知道,不管是参加私人还是或商务餐宴,都不要在用餐时发送名片,因为这时候只适合从事社交而非商业性的活动。而且一定要注意名片的干净和完整。发一张脏或损的名片,还不如不送。要把它们整齐地放在名片夹、盒或口袋里,以免毁损。发送名片可以在刚见面或告别时,但如果自己即将发表意见,在说话之前发名片给周围的人,可以帮助他们认识你。交换名片的时候如果名片用完,也可以在干净的纸上写下个人资料。使用名片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建立及展现个人风格。在名片空白处或背面写下个人资料,将使名片更为“个人化”,例如:送花答谢宴会的主人时,可以在名片上写“谢谢您安排的丰盛晚餐,这真是个愉快的夜晚”等意思的简短文字,然后签上名。送东西给别人,在名片后加上亲笔写的“希望你喜欢它”。介绍朋友互相认识时,在名片后可写上朋友的简历,以帮助相互了解。在参加交际应酬之前,要像准备修饰化妆一样,提前准备好名片,并进行必要的检查。2.怎样递接名片 在取出名片准备发送给别人时,要双手轻托名片至齐胸的高度并将正面朝向对方,以方便别人接收时阅读。如果人多而自己左手正拿着一叠名片,也应该用右手轻托,左手给以辅助,一张张地发给每个人,不要像发扑克牌一样随便乱丢。双手接过他人的名片看过之后(边看边读出声音来,效果也不错),然后精心放入自己的名片夹或上衣口袋里,也可以看后先放在桌子上,但不要随手乱丢或在上面压上杯子、文件夹等东西,那是很失礼的表现。另外,如果对方名字比较复杂或有不能确认的发音,最好能礼貌地向对方请教。无论如何总比下次见面时读错字,让对方板着脸强很多。3.西方的名片礼仪。西方人在使用名片时通常写有几个法文单词的首字母,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n.b.表示:“提请注意”。提醒对方注意名片上的附言。p.f.表示:“祝贺”。用于节日或其他固定纪念日。p.f.n.a.表示:“贺年”。p.r.表示:“感谢”。在收到礼物、祝贺信或受到款待后表示感谢。p.p.表示:“介绍”。通常用来把一个朋友介绍给另一个朋友。p.p.c.表示:“辞行”。在分手时用。p.c.表示:“谨唁”。在重要人物逝世时,表示慰问。按照西方礼仪,递送名片应注意到:一个男子去访问一个家庭时,如果想送名片,要分别给男、女主人各一张,再给这个家庭中超过18岁的女性一张,但决不在同一个地方留下三张以上名片。一个女子去别人家作客,如果想送名片,应给这个家庭中超过18岁的妇女每人一张,但不要给男子名片。如果拜访人事先没有约定,也不想受到会见,只想表示一下敬意,可以把名片递给任何来开门的人,请他转交主人。如果主人亲自开门并邀请进去,也只应稍坐片刻。将名片放在桌上,不可以直接递到女主人手里。

关于交叉代职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1、刀

宴席上最正确的拿刀姿势是:手握住刀柄,拇指按着柄侧,食指则压在柄背上。可不要把食指伸到刀背上啊,因为,除了用大力才能切断的菜肴,或刀太钝之外,食指都不能伸到刀背上;另外,不要伸直小指拿来刀,尤其是女性以为这种姿势才优雅,其实这是错误的。

刀是用来切割食物的,不要用刀挑起食物往嘴里送。记住:右手拿刀。如果用餐时,有三种不同规格的刀同时出现,一般正确的用法是:带小小锯齿的那一把用来切肉制食品;中等大小的用来将大片的蔬菜切成小片;而那种小巧的,刀尖是圆头的、顶部有些上翘的小刀,则是用来切开小面包,然后用它挑些果酱、奶油涂在面包上面。切割食物时双肘下沉,手肘不要离开桌子,这样会令对方觉得你的吃相十分可怕,而且正在切割的食物没准也会飞出去呢。

2、叉

叉子的拿法有背侧朝上及内侧朝上两种,要视情况而定。背侧朝上的拿法和刀子一样,以食指压住柄背,其余四指握柄,食指尖端大致在柄的根部,若太前方,外观不好看,太往后,又不太能使劲,硬的食物就不容易叉进去。叉子内侧朝上时,则如铅笔拿法,以拇指、食指按柄上,其余三指支撑柄下方;拇指和食指要按在柄的中央位置,如果太向前,会显得笨手笨脚。

左手拿叉,叉齿朝下,叉起食物往嘴里送,如果吃面条类软质食品或豌豆叉齿可朝上。动作要轻,捡起适量食物一次性放入口中,不要拖拖拉拉一大块,咬一口再放下,这样很不雅。叉子捡起食物入嘴时,牙齿只碰到食物,不要咬叉,也不要让刀叉在齿上或盘中发出声响。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软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3、勺子

在正式场合下,勺有多种,小的是用于咖啡和甜点心的;扁平的用于涂黄油和分食蛋糕;比较大的,用来喝汤或盛碎小食物;最大的是公用于分食汤的,常见于自助餐。切莫搞错。汤匙和点心匙除了喝汤,吃甜品外,绝不能直接舀取其他主食和菜品;不可以将餐匙插入菜肴当中,更不能让其直立于甜品、汤或咖啡等饮料中。进餐时不可将整个餐匙全部放入口中。

1、预约的窍门。越高档的饭店越需要事先预约。预约时,不仅要说清人数和时间,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是基本的礼貌。

2、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餐厅。

3、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

4、由椅子的左侧入座。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

5、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6、正式的全套餐点上菜顺序是:

①菜和汤;

②鱼肝油;

③水果;

④肉类;

⑤乳酷酪;

⑥甜点和咖啡;

⑦水果,还有餐前酒和餐酒。没有必要全部都点,点太多却吃不完反而失礼。稍有水准的餐厅都不欢迎只点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鱼或肉择其一)加甜点是最恰当的组合。点菜并不是由前菜开始点,而是先选一样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适合主菜的汤。

7、点酒时不要硬装内行。在高级餐厅里,会有精于品酒的调酒师拿酒单来。对酒不大了解的人,最好告诉他自己挑选的菜色、预算、喜爱的酒类口味,请调酒师帮忙挑选。

8、主菜若是肉类应搭配红酒,鱼类则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来杯香槟、雪利酒或吉尔酒等较淡的酒。

9、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开。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10、用三根手指轻握杯脚。酒类服务通常由服务员负责将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让客人鉴别一下品质是否有误。只须把它当成一种形式,喝一小口并回签good。接着,侍者会来倒酒,这时,不要动手去拿酒杯,而应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正确的握杯姿势是用手指轻握杯脚。为避免手的温度使酒温增高,应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脚,小指放在杯子的底台固定。

11、喝酒的方法。喝酒时绝对不能吸着喝,而是倾斜酒杯,像是将酒放在舌头上似的喝。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遥晃杯子。此外,一饮而尽,边喝边透过酒杯看人,都是失礼的行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红印,用面巾纸擦较好。

12、喝汤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汤匙由后往前将汤舀起,汤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将汤送入口中。汤匙与嘴部呈45°角较好。身体上的半部略微前倾。碗中的汤剩下不多时,可用手指将碗略微抬高。如果汤用有握环的碗装,可直接拿住握环端起来喝。

13、面包的吃法。先用两手撕成小块,再用左手拿来吃的原则。吃硬面包时,用手撕不但费力而且面包屑会掉满地,此时可用刀先切成两半,再用手撕成块来吃。避免像用锯子似割面包,应先把刀刺入另一半。切时可用手将面包固定,避免发出声响。

14、鱼的吃法。鱼肉极嫩易碎,因此餐厅常不备餐刀而备专用的汤匙。这种汤匙比一般喝汤用的稍大,不但可切分菜肴,还能将调味汁一起舀起来吃。若要吃其他混合的青菜类食物,还是使用叉子为宜。首先用刀在鱼鳃附近刺一条直线,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将鱼的上半身挑开后,从头开始,将刀叉在骨头下方,往鱼尾方向划开,把针骨剔掉并挪到盘子的'一角。最后再把鱼尾切掉。由左至右面,边切边吃。

15、略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开始进餐。

取菜时,不要盛得过多。盘中食物吃完后,如不够,可以再取。如由招待员分菜,需增添时,待招待员送上时再取。如果本人不能吃或不爱吃的菜肴,当招待员上菜或主人夹菜时,不要拒绝,可取少量放在盘内,并表示“谢谢,够了。”对不合口味的菜,勿显露出难堪的表情。

吃东西要文雅。闭嘴咀嚼,喝汤不要啜,吃东西不要发出声音。如汤、菜太热,可稍待凉后再吃,切勿用嘴吹。嘴内的鱼刺、骨头不要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用手(吃中餐可用筷子)取出,或轻轻吐在叉上,放在菜盘内。

吃剩的菜,用过的餐具牙签,都应放在盘内,勿置桌上。

嘴内有食物时,切勿说话。

剔牙时,用手或餐巾遮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