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佛教信仰心得体会和方法 佛教信仰与人生的感悟(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09:44:14 页码:12
佛教信仰心得体会和方法 佛教信仰与人生的感悟(二篇)
2023-01-08 09:44:14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佛教信仰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首先,我对各位光临泉城济南致以最诚挚的欢迎!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是大家这次旅行的导游,大家以后可以叫我小王,或者叫我王导。旁边这位是我们经验丰富的司机师傅老李,他有十几年的驾龄,大家可以放心乘车。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欣赏千佛山秀丽的美景,领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蕴。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当,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首先,请允许我站在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代表千佛山景区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到来,愿您能在这里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大家可以下车了。在去参观景区前的这段时间里,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千佛山的大致概况。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济南三大名胜——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千佛山,古称历山”,至今算来,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上古时期舜帝曾在山下耕种过,所以又称“舜耕山”,是人们祭祀舜帝的地方。以前人们每年在这里举行“迁祓”仪式,借以除恶。“迁祓”就是“迁居高处,祓除不详”,因“迁祓”与“千佛”谐音,后人据将此山称作千佛山了。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千佛山于1959年开辟为公园,占地面积约166公顷,包括兴国禅寺、历山院、唐槐亭、文昌阁、弥勒胜苑等等。

现在我们来到了千佛山的北大门。北大门是景区的正门,也称“礼敬门”,取佛经“礼敬诸佛”之意,走进礼敬门,大家就可以去拜佛了。

进入“礼敬门”,便可看见这座气势雄伟的四柱三楼式石坊,它是千佛山的标志性建筑。站在坊前仰望千佛山,山上的苍松翠柏、梵宇僧楼尽收眼底。 面前的这条台阶路是大家上山的主盘路,位于盘路两侧的是建于1996年的十八尊石质罗汉像。东侧第一尊是十七降龙罗汉,西侧第一尊是十八伏虎罗汉,这是乾隆皇帝给他们命的名。

大家请注意看,前方这尊卧佛是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的,它是释迦牟尼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属全省之最。

在我们右前方的这座园子叫观音园。它的主体造像就是园中这尊15米高的

铜铸观音像。1980年的时候,这里有一方荷池,1996年景区将池扩建,建起了观音园,并且供有一尊“白衣观音”。20xx年重修观音像,改成了现在的铜质“杨柳观音”。

各位朋友,北大门景区游览走完了,让我们一起登上山间小路,前往西盘道景区吧。(后面的游客跟上了)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宝顶飞檐凉亭叫唐槐亭,建于1957年,因旁边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个字是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来千佛山时提写的。旁边的这棵古槐,现在树干这已干枯,但有一棵幼槐穿过树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们又称它为“母抱子槐”,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传说,唐朝的开国元勋护国公秦琼是个大孝子,为了给母亲求福增寿,经常到山上来上香许愿,每到此处都要将马拴在这棵树上,于是后人把这棵古槐又称为了“秦琼拴马槐”。

再往上走,我们就来到了齐烟九点坊,这是一座二柱一楼式木质的丹柱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上面“齐烟九点”这四个苍劲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间历城县令叶圭书写的。这四个字取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梦天》诗中,他在诗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怀中泻”。意思是说,他在梦中从天上远远看去,中国辽阔的九州小的像九点烟尘,汪洋大海也不过是怀中之水。

大家看一下“齐烟九点坊”的背面匾额,这“仰观俯察”四个字是引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佳句来描绘这里的美景。而且这四个大字是从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贴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径禅关”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四柱三楼式木枋。坊正面“云径禅关”四字隶书为济南已故书法家黄立孙所书。背面“峰回路转”四字则出自济南当代已故书法家姜守迁之手。 “云径禅关”的含义是说,寺院高耸,云雾弥漫,风吹着清云,回绕禅门,到寺里拜佛,必须经过此坊,游人至皮,已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也就是到了大彻大悟的关键,需静静心,诚心诚意烧香拜佛。 “峰回路转”则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以形容此处地势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弯转。而在此又一语双关,暗示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回头是岸。

穿过“云径禅关”坊,迎面的是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公元1748年)游览千佛山所题的一首风光诗,题作《千佛山极目有作》,诗中主要描绘了千佛山秀丽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石佛造像。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兴国禅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开皇年间,占地

4.9亩,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园的主体建筑。兴国禅寺历经沧桑,多次遭到破坏。唐代贞观年间进行扩建,改用现名。大家看寺门上额嵌有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石刻,寺门两侧有石刻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济南清末的秀才杨兆庆书写的。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到这里被寺院晚间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所惊醒,抛弃名利欲望,众僧吟诵经文的声音把在人世间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唤回来,使他们走上去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兴国禅寺分东西两院,西院的北侧有厅房三楹,厅东接走廊,廊东为殿宇三楹。廊北墙上分别镶有赵朴初的“齐鲁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和郭沫若的《俯瞰齐州九点》七绝碑刻。

大家往南看,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东依次是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吕祖洞。它开凿于隋开皇七年至唐贞观年间,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约1300多年,这是济南地区一组雕刻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东佛教的重要史迹。同洛阳的龙门石窟、桂林的七星岩石壁、敦煌的壁画、灵岩寺的巨佛一样,是我为极为宝贵的文物,对研究隋唐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再往前走,我们去看看兴国禅寺的正殿。俗话说“山有主峰,庙有主殿”。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兴国禅寺的正殿——大雄宝殿。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分别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塑像个个端庄大方,面容生动。

走出兴国禅寺,我们来到了历山院。历山院是为纪念舜在历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阶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开间的山门。门额上是清朝书法家农髯熙的手书大字“历山”。进了山门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这个院落和兴国禅寺紧密相连,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味,可谓珠联璧合。为了发掘大舜文化,所以将这上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如果说兴国禅寺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响,儒、

道、佛三教先后影响这里,历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这在全国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

改革开放以来,千佛山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云冈四大石窟精华于一体的万佛洞,以及十八罗汉、卧佛、大舜石图园,还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弥勒胜苑”和主像为30米高的铜制弥勒佛等景观,丰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内涵。被誉为“历山飞虹”的客运索道,如驾轻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间,上行可观山景,下行可瞻市容。

千佛山还建有鲁班祠、舜祠和文昌阁,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现在顺着东盘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4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几天的共处,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几天中,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对不起了!再一个字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的好,明天的好,现在的好,将来的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

2022佛教信仰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涞滩二佛,为全国罕见的佛教禅宗造像聚点。1956年,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线还可参观著名的古战场遗址-合川钓鱼城。

二佛寺原名鹫峰禅寺,位于合川县涞滩乡渠江西崖鹫峰山上。建筑群披山带河,重峦叠翠,飞檐翘角,隐现于云烟之中,蔚为壮观。寺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建筑群有灵宫殿、天王殿、玉皇殿、韦驮殿、大雄殿、国母娘娘殿、观音殿;下部建筑只有二佛殿,全为摩崖造像区。上部寺院占地5346平方米,下部占地1800余平方米。据明正德十三年《重建鹫峰禅寺记》碑文载:“全蜀大佛有三,而宕梁涞滩镇曰鹫峰,盖其二佛也。其刹去□城八十里许。”唐广明二年(881年),黄巢农民军占领长安,僖宗李儇逃到成都避难,曾派使者到二佛寺“祈祷”,足见其佛寺在晚唐时即负盛名。后经历代培修,至宋绍兴二十六年(1158年),已有“殿楼九十有九,宿僧九佰九……”。宋末经兵燹,殿廊倾秃。

明化年间,经僧人募资培建后,其刹雄崎川东,与成都之大慈寺、重庆之崇胜寺并称。明孝宗下诏“令天下废寺”,二佛寺受到毁灭性破坏。清康熙、乾隆年间,虽曾多次对二佛寺进行培修,规模又有发展,但嘉庆初年和咸丰十一年(1861年)对农民军之“清剿”,又使二佛寺受损坏。?二佛寺现有的建筑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局部重建培修的。上部各殿,原有佛像数百尊,“文化大革命”中被捣毁殆尽。下部二佛殿为三檐歇山式建筑,全殿为摩崖造像龛窟。

造像密集于北崖、南崖、西崖三面,石刻总面积约700余平方米,共计218龛,造像1670余尊,最大者高12.5米多,最小者只15厘米不等。主座佛(即二佛)面北背南垂坐,通高12.5米,头高2.75米,头围6.32米,面宽1.75米,肩宽3.6米,头盘螺髻,面部丰满,袒胸束带,左手抚膝,右手作法指状,衣褶流畅,雕镂精细,有肉质感。造型采用以体为主和线面高度结合的表现手法,具有东西方艺术相融合的特点。其余诸佛围绕主尊佛环拱屏列,呈佛主说法图状,布局奇特。再就是宗教故事人物造像,人物形象极富现实 社会的生活意趣,是西方佛教传人中国以后的汉化表现。

? 二佛寺上部现存碑记24块,其中明代3块,清代19块,民国2块;下部范围内存碑记27块,其中宋代4块(皆造像刻记),明代7块(摩崖5块,石碑1块,造像刻记1块),清代14块(摩崖2块,造像刻记1块,石碑11块),民国2块(石碑、摩崖各1块),总全寺共存碑刻题记51块。其他文物有:“大佛禅林”石坊,高约8米,宽约6米,三间四柱,上方浮雕双凤朝阳,下方浮雕二龙戏珠,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铁钟1口,高60厘米,口径40 厘米,盔形,有铭文,民国7年(1920xx年)造;石香炉1个,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35厘米,四边有浮雕图案,明成化年间造,镌有题记。

? 1955年6月,涞滩二佛寺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佛寺,上殿位于鹫峰山顶,占地面积5181平方米,分三个殿层。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玉皇殿、大雄宝殿(即佛爷正殿)和观音殿。左右分设社仓、禅房等建筑,呈四合院布局,尤其是大雄宝殿,殿堂正中原来的三尊泥塑金身的主佛高五米,栩栩如生,佛光闪烁。两侧泥塑颜身的十八罗汉五光十色,神态各异,活灵活现,让人望而生畏。可惜,文革时期寺内文物惨遭破坏。唯有其大雄宝殿内四根石柱高约十三米,由整条巨石制成,挺拔壮观,让人敬畏,堪称历代建筑一绝,和山门牌坊的石刻浮雕,玲珑精美,是难得的历史文化精品。 二佛寺下殿濒临渠江,位于鹫峰山崖,依山摩岩石刻群雕是涞滩古镇人文景观的集中表现,具有深刻的二佛禅宗文化的艺术内涵,集中反映了唐宋时期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艺术结晶,给现代人怀古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寺内摩岩造像之冠。寺内石刻的16罗汉是18罗汉--500罗汉朔象演变的始祖。禅宗六祖造像在全国石刻中是唯一的一组全家合影塑像;三尊怄佛别开生面,故事离奇;善财童子和飞天龙女雕工细腻,装饰华美。这些文物景观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著名学者丁明夷先生,喻其为一颗埋在地下的明珠;美国艺术史家教授何恩之博士,称其为石刻艺术的宝库。敦煌研究院院长,著名石刻专家段文杰先生题词“涞滩摩崖造像,宋代石刻艺术的精华”,“涞滩罗汉造像,石刻艺术的瑰宝”。

绘炙人口的“二佛八景”,这八景是:鹫峰云深、佛岩仙迹、龙洞清泉、修筑戏石、双塔迎舟、独树东门、经盘霁日、画梁搓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