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十九心得体会联防及收获 结合防疫心得体会(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0:46:25 页码:8
十九心得体会联防及收获 结合防疫心得体会(4篇)
2023-01-08 10:46:25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有关十九心得体会联防及收获一

为什么说新时代、新指南、新战略是大会的基本要义?是因为,这“三个新”是带有灵魂意义的方面,是带有纲举目张作用的要素,是贯穿整个报告的思想脉络,把握好这“三个新”,就容易理解大会制定的宏伟蓝图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就容易理解大会所作的各方面决策部署的内在逻辑与遵循。也是因为,这“三个新”集中体现着大会在思想理论上的创新创造,彰显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卓越智慧和能力,把握好了这“三个新”,就能更好地掌握大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就能以顺应历史大势的主动精神去履行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这也是大会重大意义、历史贡献最集中的体现。

第一,认识新时代。“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准确判断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从而确立正确的理论指导和路线方针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中国发展大势的自觉认识和清醒把握,为实现新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

这一科学论断有着科学的依据。就当代中国发展进程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立雄心壮志、开新局新风,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党的领导力和执政力、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人民自信心和向心力的全方位提升,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来说,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提出新的愿望和期待。就未来中国的发展趋势来说,从党的十八大开始到本世纪中叶,开启了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新的历史征程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战略谋划和部署。

与这样的分析研判相联系,大会还对新时代的基本内涵作出系统阐述,作出“三个意味着”“五个时代”的明确概括。“三个意味着”“五个时代”的概括涵盖面很宽,贯穿的是对中国历史、现在、未来大势趋势把握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目标使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人民推动中国历史进步、世界共同发展、人类文明前行进程的有机统一。这也必然赋予各方面事业发展以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党的历史使命以新的更高要求。

第二,把握新指南。理论创新优势是我们党的根本优势。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正式确立这一重要思想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指导地位,是党的十九大最具核心意义的理论成果,也是大会最根本、最重要的历史贡献。

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些论述所贯穿的核心意蕴,就是我们党一贯坚持和反复强调的: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出了新话,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与时俱进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体系。首先,这一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当今中国发展的新的时代课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会报告用“八个明确”阐明这一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包括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也充分展示了这一重要思想在讲出“新话”上的广度力度和厚重程度。其次,这一重要思想在引领党和国家发展的实践中彰显了真理力量。5年来,党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背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引领的力量。再者,这一重要思想以一系列关怀人类命运和占据道义制高点的思想观点,提升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可以说,这一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在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背景、基本内涵和历史地位的同时,大会报告还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等14个方面,用很大篇幅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强调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这就从这一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要求、与“三个基本”有机统一的关系上,为我们把握好今后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向,指明了总的遵循和大政方针。

第三,实施新战略。战略问题是赢得全盘主动的基本问题。世界各国特别是当今发达国家,都是在运用正确发展战略中成就现代化的。我们党作为一个富有战略眼光的政党更是如此,包括五六十年代的“两步走”战略,包括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大“三步走”战略、新“三步走”战略,都有力支撑了国家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进程。

新时代要有新使命,新使命要有新战略。党的十九大围绕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使命,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发展的战略思想,确立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方向标和路线图。这一战略安排,立足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人民整体福祉,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进程,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后的30年分成“两大步”“两个15年”“两大阶段性总目标”,具有很强的方向引领性。这一战略安排,既体现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又体现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像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美丽中国方面的目标追求,都更具时代性和前瞻性;既体现长远追求,又体现逐步提升、渐次推进的特点,符合发展的一般特性和基本规律,具有很强的实际可行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当然,强调对“三个新”的理解,并不是以此来代替大会内容的全部。重要的是把这“三个新”同大会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决策部署有机联系起来,在相互贯通中更好地领会大会精神。

有关十九心得体会联防及收获二

党的十九大举旗帜、指方向、明方略、绘蓝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阐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擘画了未来5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规划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路线图,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统一了全党思想,凝聚了全国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气势恢弘、催人奋进,明确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指南,为今后做好各方面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为首,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轴,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作出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等8个方面重要任务的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鲜明品格,必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管党治党,重在基层。全国妇联机关党委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要求,自觉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紧密结合妇联改革和妇女工作实际,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以坚决有力的措施推动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新要求落实落地,把全国妇联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妇联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下一步,要着力在5个方面下功夫,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抓牢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根本,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来抓。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坚定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纪律和规矩下行动,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始终忠诚于党,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妇联组织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中央政令在全国妇联畅通。尊崇党章,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把践行“四个意识”作为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形成组织制度坚持下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是扎实推进机关党的思想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党员。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核心,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做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组织力。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坚持实施并不断完善党建工作年度测评,探索推进党建工作定性和定量评价,推进党组织书记向机关党委述职工作全覆盖,指导督促基层党组织层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统筹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推进党务公开,扩大党内民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正风肃纪。完善落实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妇女群众、到居住地社区妇联报到、下基层扶贫接力小分队等制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服务妇女群众。认真贯彻《全国妇联关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月报制度》,紧盯问题易发多发的领域、环节、岗位,坚决纠正、查处“四风”问题。

五是加强机关纪律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格落实《全国妇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约谈制度》《全国妇联巡视督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全国妇联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实施办法》,该问责的坚决予以问责,以问责倒逼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实。继续探索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二种形态,畅通信访渠道,建立问题线索台账,严格处置问题线索,加强纪律审查工作。(作者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有关十九心得体会联防及收获三

10月30日至11月3日,四川省各部门相继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大家表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扛起使命和担当,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树江,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冯键分别主持所在单位会议并讲话。

省法院召开党组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认真做好部署推进,结合“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活动开展调研指导、辅导宣讲,迅速掀起学习全会精神的热潮,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法院发展的思想动能、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要围绕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找准工作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持之以恒推进“六个实质化”,切实发挥人民法院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省检察院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结合四川检察工作实际,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会议指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要围绕“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聚焦“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把全会的部署要求体现到具体检察工作中;要立足检察职能,服务好“六稳”“六保”和平安四川、法治四川建设,抓实检察业绩考评工作,切实提升检察办案质效,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省委台办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会议强调,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通过室务会、中心组学习研讨会、邀请专家教授作专题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学习宣传。要结合对台工作实际落实举措、务实推进。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要求,坚持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不断深化川台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奋发有为推动四川对台工作再上新台阶。

教育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强调,“十四五”时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打好开局之战具有特殊意义。必须抓好大项目、大平台、大改革,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教师编制和人事管理、教育收费价格调控等方面重点突破,着力扫清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障碍,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必须抓好大事、要事、难事,完善多元供给,提供“丰富可选”的教育;扩大优质供给,提供“多数满意”的教育;注重特色供给,提供“个性绽放”的教育,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在各自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给学生搭建人生出彩的舞台,提供人人皆可成才的机会。

科技厅召开厅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会议指出,全厅系统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积极谋划推动全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要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工作,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启动实施和对上争取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同步抓紧推进西部科学城、绵阳科技城等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要对标对表全年目标任务逐项梳理,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推动重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民政厅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开好局、起好步具有特殊意义,必须在民政政策完善、项目支撑、场景营造、措施明确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解决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不足、供给不优、效能不高等问题。全省民政系统要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做好年底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结合起来,与扎实谋划全省民政事业“十四五”规划结合起来,在履行新时代民政“三基”职责上展现新作为,在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大局上做出新贡献,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上见到新成效。

司法厅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会议指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要结合司法行政工作职能,把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为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实法律支撑、有力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要深入学习,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要拉高标杆,精心编制全省司法行政“十四五”规划;要紧盯目标,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要理清思路,提前谋划明年重点工作。重点要聚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等重大战略和重大工作要求,加强司法行政制度供给,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司法行政的智慧和力量。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全会提出的新思路、新举措,准确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要精心做好四川省人社事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做好与全省“十四五”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加强研究论证,深入群众、广泛调研、开门问策,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切实谋划好未来五年全省人社事业发展目标和路径。要聚焦“十三五”规划收官,梳理排查“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人社指标完成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和总结评估。要努力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结合“十四五”规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点,提前研究谋划好明年工作。

应急管理厅召开党委会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落实工作。会议强调,要迅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全会各项决策部署上来,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定位,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两件大事。会议要求,应急管理厅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按照《建议》部署要求,切实抓好当前重点工作,突出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时刻做好大灾应对准备,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确保四川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更大贡献。

有关十九心得体会联防及收获四

党的十九大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社会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的大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宣言书与动员令,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新战略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新觉醒。全面把握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是当前全党全社会极为重大的政治任务。

那么如何学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建设的新要求。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党的十九大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是我们学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遵循。

经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歌猛进近四十年,加之之前近三十年社会主义探索的良好基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所有这些全方位、开创性的辉煌成就,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从“伟大事业”的角度,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从“奋斗目标”的角度,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从“人民期待”的角度,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从“历史使命”的角度,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从“世界意义”的角度,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美好生活需要”内容更广泛,不仅包括既有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些客观的“硬需求”的全部内容,更包括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尊严、权利、当家作主等等这些更具主观色彩的“软需要”。原来的“硬需求”并没有消失,呈现出升级态势,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新生的“软需要”则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从精神文化到政治生活、从现实社会地位到心理预期、价值认同等等方面,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对共同富裕,甚至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出相应要求。

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则表现为虽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但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内容不平衡、群体不平衡现象客观存在,发展的相对低水平、不稳定、不持续状态客观存在。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在这一时期呈现出来的发展阶段性特征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背景下的新特征、新状态、新矛盾,并不是说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上的一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有足够的战略清醒、足够的战略定力,一定不能被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冲昏头脑,不能发热、不能冒进,不能好大喜功。

关于对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水平与发展状况的评估,我们要讲两句话。一句是发展水平已经不低了,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积累,某些方面的发展已经供大于求,甚至一骑绝尘;再一句是发展程度并没有很高,发展态势尚不够稳固,发展总量并没有绝对充裕,某些方面依然存在短缺、依然比较滞后。这两句话任何时候都要一块讲,不能只讲其中一句。

我们讲我国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主要是纵向比。确实今日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仅与四十年前相比,与三十年前相比已经天壤之别,就是与二十年前相比,与十年前、五年前相比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从整个世界进程发展来看,横向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生产力水平在总体上依然处于中等偏下,我们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这一发展地位。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不充分的状态并没有根本改观,更没有完全消失。这种不充分不仅体现在落后地区、农村的发展不充分,比如很多地方虽然已经摆脱贫困,但仅仅是刚刚跨过“贫困线”或“温饱线”,小康的基础尚不巩固。甚至东部发达地区包括一些大城市依然有发展不充分的现象,比如,高质量的医疗机构、教育机构依然是稀缺资源,高等级的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基本上刚刚起步,甚至还没有起步,有的城市还有大量的“城中村”,等等。

发展不充分导致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是在发展不充分基础上的“不平衡”,已经发展起来了但发展又不够充分,在不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驱使下就会产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发展不充分因发展不平衡而更凸显“不充分”。

在什么发展阶段干什么事。既然中国社会“基本国情”“最大实际”没有改变,既然 “发展起来后”的阶段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新阶段”,我们就一定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会深刻改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历史,深刻改写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同样会深刻影响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政党。回应时代呼唤,反映实践诉求,及时构建科学的理论体系,谱写伟大思想的新篇章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百试不爽的不二法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伟大时代、伟大实践中创立的伟大思想。

这一伟大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应该有什么样的担当、中国的国家治理应该走什么样的路、中国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等等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这一伟大思想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重大观点。这就是十九大报告中的“八个明确”: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深入贯彻落实这一伟大思想,又体现为十九大报告中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必须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一起全面贯彻。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际紧密结合,与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全面现代化、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与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历史新飞跃有了更加坚实的文化基础与文明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最新成果更具中国风格,更有中国气派。

从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具有浓郁中国文化色彩的阐述作为历史使命与战略愿景,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再到“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以及“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包括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构想与价值愿景推进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经内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中,并焕发出持久的精神魅力与文化光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史逻辑告诉我们,正是绵绵五千年的文化精神渗润,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加喜闻乐见、更加自然无间、更加润物细无声,真正成为了中国社会自己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人民自己的思想。其实九十多年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是这样做的。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就是充分运用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写下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邓小平拿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后来成为中国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概念,就是出自中国传统经典《礼记·礼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理论逻辑告诉我们,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是文化自信。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9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有过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今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新长征、新赶考、新起点上的再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必须长期坚持的行动指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历史长河中永葆生机、勇立潮头,一定要大踏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落后于时代,与时代隔绝,“躲进小楼成一统”,不仅不可能站起来、富起来,就算曾经已然站起来,也曾经富裕过,甚至强大过,依然会被他者欺侮、会被历史淘汰。近代以来这种屈辱、惨痛的教训中国社会永远不会忘记,也永远不能忘记。所以,中国社会在政治上“站起来”之后迅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集全社会之力建设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建设“四个现代化”,就是旨在通过现代化让中国社会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也真正“站起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社会又致力于建设小康社会,同样是在希望通过实现富裕走向现代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小康社会就是邓小平心中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后来它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再过不到三年时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就将完美收官,中国社会“富起来”的历史任务即将完成。在这样的背景下,适时做出重大战略调整与战略部署,开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发,推动实现全面现代化就成为了势所必至、理所当然的战略选择。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的战略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出的重大战略安排,这也是对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坚持与发展。其坚持体现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目标坚定不移,其发展体现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标准在提高。当年“三步走”战略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两步走”的实现时间没有变,现代化目标的标准却在提高。首先是把实现基本现代化作为第一步走的目标提前到了2035年,到2050年的第二步走的目标则提升为“全面现代化”,从“现代化国家”提升为“现代化强国”,而且全面现代化的内容也更加全面,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后又加上了“美丽”这一要求。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自我加压的崇高实践品格。

当然,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背景下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实践前所未有,更需要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文明发展的道路。现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炒作“修昔底德陷阱”,固然有遏制中国“强起来”的意图,但也确实是基于他们一种真实的恐惧。因为在他们的世界观中,强国必然伴随着掠夺与战争,强国的形态就是“强权”与“霸权”。其实,中国式的现代化是把世界作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来构建的。在这一世界图景中,不再是弱肉强食,也不再是赢者通吃,没有中心与边缘之分,没有宗主国与殖民地之别,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可以在“各美其美”的同时“美美与共”,可以在共商共建中实现共赢共享。18世纪前的中国就是这样一种行为模式与价值认同,当年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文明的传播而不是殖民奴役的控制。这一文化价值观念经过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已经充分体现在今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体现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中。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不仅为世界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

党的代表大会研究党的建设理所当然,在一定意义上甚至还可说是重中之重。崇高的历史使命,宏伟的战略目标对中国共产党这一中国人民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讲“打铁还需自身硬”主要是从道理逻辑的角度告诫中国共产党要“自身硬”的话,十九大报告中改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则宣示的是决心、是意志,是更高标准。

十九大报告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伟大工程的核心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个“一切工作”,一个“全面”都是在重申强调党的领导要贯穿体现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过程、各方面,从广度到深度,全方位、全层面无空白、无薄弱,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领导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党管干部、选对人用好人、树立鲜明的价值观和政治导向上。

要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学习领会这一总要求,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建设“两个大”:建设世界上最伟大的政党,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政治组织,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政治理想、政治纲领等等是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本质的属性,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优秀的根本。如果不信仰共产主义了还能是中国共产党吗?如果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就不是中国共产党了。我们要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政党。伟大的政党最根本的是主义信仰宗旨的伟大,是理想信念的伟大,这就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统领其他四大建设,在自我革命中彰显伟大、实践伟大。

我们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强大的政党要有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这来自纪律、来自制度、来自规矩,我们要严明纪律、遵守规矩,让制度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同时还要加强学习,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让政治觉悟与工作本领相得益彰,切实提高党长期执政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思想建设与理论武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依靠科学的理论武装,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乘风破浪,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进行的又一次思想建设与理论武装的重大举措。

初心和使命是一个政党最根本的标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出发,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要做什么,集中体现在初心和使命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追求与承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把这些根本问题给全体党员干部讲清楚说明白。告诉中国共产党人要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这一思想基础须臾不能动摇。我们要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在新时代仍然通过治党来建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尽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但我们要在巩固“压倒性态势”的基础上夺取“压倒性胜利”,这就需要对一些更为深层的问题有鲜明的立场与态度。比如,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这一论断斩钉截铁,同样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新觉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开篇就旗帜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然不应该犯这种颠覆性的错误,也不允许犯这样颠覆性的错误。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我们要在全面从严治党这场伟大的自我革命中继续百炼成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