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创造变化心得体会实用 改变创新奋发有为心得体会(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3:00:53 页码:7
创造变化心得体会实用 改变创新奋发有为心得体会(六篇)
2023-01-08 13:00:53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创造变化心得体会实用一

读书是创造的基础,这个结论是被许多事实证明了的。日本索尼这家几十年前的小公司,经过一番努力,一跃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大公司之一。其中自然不乏其本身雄厚的科技实力,但他们学习了中国的《孙子兵法》,并把它运用到商业领域中,由此而打开了产品的销路,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孙子兵法》由军事而推广到商业领域,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但这个创造又是以读书为基础的,如果不读书,根本不知道有这本书在,也就不可能了解其内容,更谈不上由此而进行的创造了。

那么一味地读书,能否有创造呢?读书读死了,也就窒息了创造的活力;读书只有“读活”,完全领悟其中的涵义,善于灵活运用时才有可能创造。《孙子兵法》确是兵书,但其所述的内容策略却可推广到生活各个领域,索尼公司的管理者正是了解其内涵,看透其深远宽广的外延,从中获得了创造的借鉴,才取得了今天这样巨大的成就。

读书对创造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反过来,创造又能促进读书。

还是索尼公司,由于其超乎寻常的成功,使世界工业企业为之瞩目,于是纷纷寻求其成功的“秘诀”,当得知索尼公司的成功得益于一本兵书时,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惊叹。作为孔子故乡的中国,立即掀起了一场“研究中国古代著作”的热潮。许多厂长、经理也都开始研究起《孙子兵法》来了!现在,许多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正被大规模地整理和研究,并已开始发挥它们的作用。

索尼公司的创造使人们对读书的'观念进行了一次变革,使人们从更广角度去读书,去研究书,并进一步明确了读书与创造之间辩证关系;离开读书的创造是“空想”,离开创造的读书是“死记”。只有当读书和创造有机地结合起来时,才可能开放耀眼的智慧之花!

关于创造变化心得体会实用二

叶子的离开,不知是对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肯挽留;梦的破碎,不知是日子被摧毁,还是年月的急迫离去。

岁月流逝,留下了一些脚印你便得到了回忆。回忆有时使人欣喜若狂,得到快乐;有时却使人追悔莫及,得到痛苦。我渴盼像一只鸟儿飞向理想的天堂,可是梦醒、梦碎,直至梦空。

再次名列前茅是我的梦,是美好的梦。努力给予我信心,自信使我不断努力。可成绩单却无情地将我的梦击碎,失败是那样的残忍,它在我的心灵上烙下了一个深深的印记。

我苦闷:付出的为什么得不到回报?我寻找着答案。

天空、梦想、春天都已离我而去,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还会成为那只在天空自由飞翔的鸟儿。我想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回到蔚蓝的天空中,回到那个美丽的春天。

终于在梦醒之后,我从沉醉中走出来了,看到大地上点点萌动的春意,柳条上滋生的泛黄的嫩芽。是的,那是新生,那是春天。走过夏,踏过秋,绕过冬,即将是春,即将是美。梦碎了回到现实,也许更完美。

终于,在迷失中,我觉悟了:一切的一切靠的只有自己。

我终于发自内心地对自己呼唤:努力吧,去创造第二个春天!

关于创造变化心得体会实用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党员朋友们:

大家好!

翻开近代中国的史册,我们清楚地看到:正是__年前在嘉兴南湖上诞生的那一点星星之火唤醒了沉睡千年的中国巨龙,从此,满目创痍、灾难深重的华夏大地燃起了熊熊烈焰,并以燎原之势迅速照亮了神州的每一个角落。于是每位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了一首赞歌,一首星星之火的赞歌。唱着这首歌,我的心中总会激荡着无限温情;唱着这首歌,我的生命便会闪烁着无限荣幸。当我亲眼目睹星星之火让一度低靡的“煤城”贾汪凤凰涅磐,欲火重生时,当我亲眼目睹点点星星之火以无比的先进性带领着贾汪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时,就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愿做这星星之火!

也许说到这里,在座每一位都会为家乡有如此迅猛的发展和身为一名党员而自豪和骄傲,然而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在这么多天的学习中,在区领导上的那一堂堂党课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震撼人心的照片、一组组发人深省的数据;听到的是一句句感人至深的道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不争的实事告诉我们,我们的经济还很落后,我们的人民还并不富裕,我们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并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先进性。

也许有人要说,我只是个普通的党员,既没有显赫的位置,又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我该怎么做?是啊,作为台上的我,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记者,也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然而在近期的工作中,有两次采访经历让我难以忘怀:

__村是__镇一个偏远的村子,由于搞运输的多,村内道路毁坏严重,路难走就成了__人的一块心病。__年,村党支部一班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硬是把村里的十一条小路修成了宽阔的水泥大道,又在路两侧树起了二百盏路灯,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去年,这个村的经济条件好了一些,村干部们又作出了一系列的决定:路灯照明费,免!农田灌溉费用,免!村民吃水费用,免!老百姓高兴地说:“俺们村的党员干部好啊,这些可都是为乡亲们办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啊!”

再说前几天,我利用假期时间到__镇的贫困户家中去采访,一位76岁的老大妈告诉我,老伴早年去世,几年前儿子又出车祸死了,儿媳妇也改了嫁,只留下小孙子和自己相依为命。由于家里穷,自己有病在身也没钱看,只能央着。春节前的一天,家来了很多领导来慰问,给她送来了米、面、油和300块钱。她告诉我已经拿出60块钱买药看病,又留下了100元作为孙子的学费,剩下的钱就足够他们半年的生活用的了。临走时,大妈激动地拉这我的手说“感谢党,感谢政府,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们,这可是等于救了我们祖孙的命啊!”

朋友们,听到了吗?这就是百姓的心声!是啊,正如__村的干部们所说的那样,也许我们做不了什么大的事业,但是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一条路、一盏灯、一袋米、一桶油,虽然普普通通,你去做了,老百姓就记住了,谁能说这不是得民心?谁又能说这不是党员先进性的所在?

是啊,也许我们说,我们很渺小!是的,面对六千八百万这个数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的确渺小地如同浩瀚海洋中的一朵浪花,相对六千八百万这个数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就只是茫茫荒原上的一点星星之火。也许我们总认为自己的这一点火光是微弱的,但我想只要是我们能时时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把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到极至,困难来了我们带头上,荣誉到了不妨让一让;哪怕在只是公交车上让个座,帮路边的行人推一把车。这一点火光就足以让你成为一面旗帜,这一点火光就足以点亮老百姓心中的那盏明灯!

在这里,我要说,我愿做星星之火,因为我知道,当全区一万八千点星火聚在一起就是一把燃烧的火炬;当全国六千八百万点星火汇聚在一起,那必将会以不可遏制的气势,点燃起先进性教育的熊熊烈火。

最后,请允许我用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那就是,亲爱党员朋友们,如果此时此刻你还在思索,就让我们一起在心底说一声:我愿做星星之火!


关于创造变化心得体会实用四

我站在高耸入云的山巅上,鸟瞰着下方:葳蕤的花草树木,清澈见底的涓涓溪流,鳞次栉比的房屋……这一切构成了一幅诗情画意的画,云蒸霞蔚。我叹为观止,问道:“这一切怎么这么美好呢?”

母亲莞尔一笑:“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以后呀,等你长大了,也要当一个为祖国劳动的栋梁之才,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我不禁有些百思不得其解了,记得_曾经说过:“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如今的美好生活就是劳动人民们创造的,那么劳动人民到底指的是谁呢?是任劳任怨的环卫工人,还是夜以继日工作的医生,又或者是含辛茹苦的农民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徜徉在山间,风景美不胜收。道路两旁,许多环卫工人在聚精会神地工作。他们的眼睛炯炯有神,额上的“虫子”蠕动着,皮肤被晒得黑黝黝的,显得老态龙钟。他们默默无言,弯着腰,埋着头,一丝不苟地扫着地上的垃圾,然后把它倒在垃圾桶里。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太阳烘烤着大地,他们绯红的脸颊上也沁出了汗珠,涔涔落下,犹如湍急的河流,浸湿了衣襟。不一会儿,他们便汗流浃背了,却仍然全神贯注地扫着地,没有丝毫怨言。有些拍照的游客还嫌他们挡住了风景,便争论不休:“哎呀,你们快让开!你们扫个地可不可以不要挡我拍照?真的是煞风景!”那个环卫工人十分委屈,但也恼羞成怒,便瞪着他,嗫嚅着,悻悻然走向了一旁,继续工作了。

我也顿时义愤填膺,但不想惹是生非,便在心里嘟嚷着:那个人有没有想过,如果身为游客的我们不乱丢垃圾,他们就不会这么辛苦,这么一直忍气吞声的工作着。他们工作也是为了让这里的景色更加美丽。马克思说过:“劳动创造社会”。他们为了创造社会、拥有更美好的生活而劳动,有什么错?

走完了整座山,我恍然大悟:其实,所有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劳动过的人都是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大到__,小到一个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他们无不在为更美好的生活付出、劳动。甚至一只“拓荒牛”,它不畏严寒酷暑,不畏雨雪风霜,坚韧不拔地耕耘一片荒地,最后,每当秋高气爽,田地丰收,它便兴高采烈。它同样是我们劳动的榜样。

高尔基说过:“只有人的劳动才是最神圣的”。我们现今这么好的生活都是由前辈们创造的。我们也要劳动起来,尽自己的全力,为下一代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走完了整座山,我仰望着那令人如痴如醉的景色:山岭层峦叠嶂,树木枝繁叶茂……一切美好交织在天地间,哇!好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关于创造变化心得体会实用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正如古诗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答案也多种多样。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因素,使我们在解决事情的方法上也不止有一种选择,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的思维突破常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写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浏览感知 ——明白文章论述的话题

1、了解文体。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本文属于哪一种文体?

明确:议论-------即对人或事物、社会现象、问题等表示自己的立场、意见、观点。

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就是议论文。在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立场之前,首先要了解议论的话题。

2、明确话题。

浏览1—3段,思考:

文章开篇,从分析一个问题的答案入笔,否定哪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倡导哪一种思维方式?

学法指导:注意文中的关键词“模式”和“方式”的不同,以理解文段的主要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否定“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倡导“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

小结:本文开篇,通过一个现象,来引出论述的话题——那就是创造性思维。

三、紧扣问题——理清文章的脉络

1、 跳读4——12段,思考:围绕“创新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法指导: 注意设问句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及其作用。

——往往出现句末或句首或独句成段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而后交流发言。

明确:1)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2)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

四、仔细琢磨——分析文章的内容

1、轻声朗读4--8段,思考:

1)作者认为产生创新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

2)难句理解:“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以后……”。

这种情况”指代什么?“它”指代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质疑,交流

明确:

渊博的知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5、6小节

提示:注意长句子朗读的停顿。

明确:“这种情况”指代“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它”指代“新的创意”。

追问:请你举例证明作者的这一观点。

学生答。

追问:文章举了哪两个例子,请概括。

学法指导: 概括事例的方法——谁做什么事?

明确:①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②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2、请你用简明的语言来另举例子。

学生答,教师指导纠正。

小结:这一部分,作者论述了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需的要素。你觉得你身上一具备了哪些要素?你觉得自己是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吗?(学生交流,引出下一个环节)

3、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明确: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4、齐声朗读最后一个小节:提示:要读得有力、自信。

思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明确:①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质疑、争辩,教师点评。

五、赏读课文析词句————品味文章的语言

1、再度走进文本,画出你认为文章中能起承上启下的重点句。它们大都以什么句式出现?表达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开篇: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么,d又怎样呢?这是唯一……”。

第4段段尾:“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有哪些呢?”。

它们大都以设问句式出现,作用有:①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③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上面三例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后两例起承接、过渡作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①然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②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③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④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明确:

①“大多数”一词强调了获得灵感多数情况下并非轻而易举,但也有轻而易举获得灵感的时候。这一词语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②不能删。因为“总是”强调了富有创造性的的人都这样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无一例外,如果删去了就没有强调的意味,表示的范围也不明确。

③“真正关键”强调了“如何运用知识”是发挥创造力的最重要的必需的要素,如果删去,则表明该要素是一般的,无突出强调的效果。

④不能删,“之一”表示区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除了这一根据之外,还有别的根据,如果去掉,就显得太绝对,体现不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以上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合作、交流、辨析完成,教师巡回参与交流。

六、拓展课文学创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3个回形针,一张卡通信纸。在实践中探索回形针的用途。

(夹书、书签、钓鱼钩、女生的花夹子、当拉链坠、门帘、项链)

结束语:

同学们,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创新,才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而这个重任就落在了我们肩上。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培养更多的创新精神,人人都争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教学反思

关于创造变化心得体会实用六

一说劳动,人们常常提到“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可见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成立大家的共识。

上周日上午,阳光明媚。我看到妈妈在忙着打扫卫生,就悄悄地一手拿着簸箕,一手拿着扫帚,二话不说便开始扫地。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过去了,我才扫了半个客厅。我的额头上冒出细细密密的汗珠,竟然有几滴汗珠淘气地滴到嘴巴里面,味道咸咸的。我真想歇一歇,让妈妈去干。但我转念一想,为了我们家干净整洁的美好生活,要人人出力,再坚持一会儿吧。接着我又打起十二分精神,鼓足勇气继续清理还没完成的地方。在我坚持不懈地努力下,我们家被我打扫的一尘不染,光洁如新。我看到我的“杰作”之后,便欢天喜地地去找我的妈妈。妈妈看到了干净房间客厅,高兴地对我说:“你真是妈妈的小帮手。”妈妈摸摸我的头,轻轻地擦掉我额头上的小汗珠,让我摊开我的双手给她看。我缓慢地伸出手,此时我才发现我的手掌心全部都是红色,火辣辣的疼痛感一阵阵袭来。妈妈告诉我,这是劳动人民的手,长大以后要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听了妈妈的话,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劳动真光荣,我高兴地呐喊了起来。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这不仅发生在我们家身上,同样发生在我的舅舅家。

我的舅舅家身处小龙虾原产地---江苏盱眙。既然是小龙虾之都,那么舅舅家的主要受益当然是小龙虾啦,但是他们努力的过程可没有那么简单。那么舅舅家又发生了哪些劳动创造的故事呢?妈妈给我娓娓道来。

首先,每当凌晨4点时候,我的外公,舅舅,舅妈都会准时起床。这时候的公鸡还没打鸣,满天星星如萤火虫一样闪烁着微光,弯弯的月亮挂在天空,映出乳白色光铺满了整个道路,微光照亮着离家6公里远的小龙虾原产地-洪泽湖的路。接着舅舅他们便借助这个微光去捕虾,撒网,收网,挑选,撑船,换水……鲜活的小龙虾就这样被打捞上来。2个多小时后,舅舅再把捕捞上来的虾送到盱眙希望大酒店。外公就要做好做余下的收尾清扫工作。此时星光月亮已经慢慢隐去,太阳公公悄悄爬上来,阳光沐浴着舅舅家的龙虾塘。黑夜笼罩已经变成了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美丽的风景后有谁知道这背后是多么辛苦劳累啊!

辛苦总是有回报的,美好生活体现在哪里呢?

舅舅家通过他们一家人的辛勤劳动,已经从瓦房变成了楼房,每次我们从上海回到舅舅家,迎接我们的总是一片欣欣向荣繁忙景象,天黑了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欢声笑语的吃着饭,聊着天,就连舅舅家两只“小皮球”狗狗也被吸引过来,躺在我们桌下听我们说话。舅舅家通过辛勤劳动改变了生活,吸引了全村人一起往虾稻共生的产业上发展。因此获得了县里颁发的“光荣之家”称号。

我想“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这件事,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当你去努力地劳动之后,你创造出来的事情,就是美好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