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诈骗诱骗心得体会实用 有关诈骗的心得(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6:11:21 页码:11
诈骗诱骗心得体会实用 有关诈骗的心得(5篇)
2023-01-08 16:11:21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诈骗诱骗心得体会实用一

当前电信诈骗犯罪活动猖獗,犯罪分子频繁利用电话、短信和网络实施电信诈骗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给群众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为了您的财产安全,请您认真阅读此信并将此信的基本内容转告您的家人以及亲友、邻居,以增强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形成坚实的社会防范基础,有效遏制犯罪。

图片

这些骗局早知道

01

盗用微信、qq冒充班主任老师诈骗家长

作案过程:犯罪分子冒充家长身份加入班级微信qq群后,潜伏研判出班主任的身份,复制班主任微信昵称和头像图片,伪装冒充班主任收书费、资料费等向家长群发送转账汇款指令,骗取家长钱财。

02

冒充公检法骗局

犯罪分子先是冒充银行、电信、快递公司等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的包裹内有毒品、银行卡、信用卡透支等,然后再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称受害人涉嫌洗黑钱、涉毒、涉嫌非法集资信用透支需负刑事责任等犯罪行为,并要求受害人到atm机、或登录网银按其提示将其账户上的钱转入所谓的“安全帐户”配合调查。

03

网上购物诈骗

此类案件作案时间不固定,被害人多以热爱网购的年轻人为主,这些年青人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不法分子主要利用网络购物弊端,通过电话、qq、短信通知被害人,以系统出错、支付平台升级及代价销售二手车、手机等物为由,诱骗被害人将银行卡、支付宝、网银上的钱转入不法分子的银行卡内,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04

网上订票诈骗

犯罪分子事先获取受害人所乘飞机航班的相关信息,冒充客服编发航班“因故取消”等短信给受害人(短信号段多为106开头客服电话为400开头,且短信内容与机票退签通知类似),让其办理退票改签,受害人一旦与客服联系后,便被犯罪分子诱使银行卡转帐改签,并以支付不成功,需要重新购票为由,骗取转帐。

05

发送携带木马链接的内容短信诈骗

犯罪分子使用伪基站冒充10086、95588等移动公司或银行客服电话发送包含钓鱼网站链接的短信,以积分兑奖、网银升级为由,诱使事主填写银行账号、密码,安装木马程序,进而将账户资金消费或转走。

06

网络刷单兼职诈骗

犯罪分子往往以“轻松、高薪”做诱饵,轻轻松松日挣成百上千元,制造一个虚假的发单系统,称完成一次任务即可返还本金和佣金,做完后以系统卡单为由,要求受害人重新支付某些订单来激活继续骗钱,受害者一旦意识到受骗,骗子会拉黑消失。

07

利用网络婚恋、交友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社交工具,与被害人发展为恋人、好友,在取得信任后以有项目可以投资赚钱(工程项目、影视娱乐、网络赌博、投资、购买彩票等形式),或者以生活困难、病重求医等为由,诱骗被害人转账实施诈骗。

08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网络社交工具(qq、微信、陌陌、抖音、soul等)、短信、网页上发布推广股票、外汇、彩票、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的信息。谎称能轻松赚钱、有内幕消息、有网站漏洞、或者谎称自己为职业投资顾问、证券经理等,诱导被害人在骗子提供的虚假网站、app投资。在投入大量资金后,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再与对方交涉时,发现对方将自己拉黑或者失联。

防骗技能

防骗五不要

一、不贪心,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二、不轻信,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短信。凡通过电话、短信要求您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进行资金审查的,请一概不要相信,防止上当受骗;

三、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因贪图小利而受不法分子的诱惑,不向对方提供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四、不惊慌,收到恐吓威胁反洗钱类的陌生短信或电话,不要惊慌失措;

五、不转账,绝对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防范新型网络电信诈骗,请记住这十条

1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要随意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存款、银行卡等信息,不向陌生人转账汇款,发现被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2

收到含有链接的短信一定要多加留意,短信中可能含有钓鱼网址,不点击短信中的可疑链接,不在陌生网站输入个人重要隐私信息。

3

贷款、代办信用卡以及提升信用卡额度等请走正规渠道,可通过银行等可信金融机构进行办理,切勿贪小便宜走非常规渠道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4

凡是以“中奖”、发放补贴、申领助学贷款为名向你索要手续费、税费等金钱的,或要你转账汇款的,一定是诈骗。

5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自2016年12月1日起,通过atm机转账汇款的,延迟24小时到账,如果发现被骗,可以在24小时内向atm机所属银行申请撤销这笔汇款。

6

网购的时候应该保持警惕,不要在交易过程中随意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不要见到用户名密码输入就输入。自己收到的各类验证码,都是信息、资金的最后一条安全防线。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接到所谓“订单异常”的电话,应挂掉电话,直接与网店卖家联系,或直接致电网购平台的官方客服电话咨询。

7

包括公检法机关在内的任何单位都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一旦提到“安全账户”一定是电信网络诈骗。同时,要确定对方单位的真实性,需要拨打有关单位的客服电话或者对外电话,而不是由对方进行转接,也不能凭借对方号码显示的是该单位对外公布的电话号码就简单确定,因为在此类诈骗中,犯罪分子经常使用改号软件,将自己的号码显示为银行、银联或者公检法机关的对外办公电话。

8

银行不会在atm机上粘贴卡片等物品,客户取款时应先检查取款机是否有异常,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也可以拨打114,查询相应银行的客服电话号码后,联系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切勿相信atm机上粘贴的小卡片,不要盲目拨打各种“电话”自行解决。

9

诈骗分子假冒电视栏目或者机构之名,通过信息群发的方式发送虚假中奖信息,一旦有人点击信息里的网页链接,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或者拨打所谓的客服电话就会被骗。这些犯罪分子经常还有一个“后手”:如受害者没用联系这些骗子,这些骗子就会冒充公检法人员威胁受害者,如果你不领奖就要缴纳“滞纳金”、要被追究责任等等,逼迫受害者汇款。天上不会掉馅饼,收到所谓中奖信息要提高警惕,做到不信、不理、不汇款。

10

qq、微信等聊天过程中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文件,以防遭受木马攻击。在与好友聊天中涉及借款、汇款问题时,要设法核实对方身份,与其电话联系,确定身份真实后再做决定。如果自己的qq、微信被盗,要及时通知亲朋好友,防止他人上当受骗。

防骗口诀

任凭骗术千万遍

我不掏钱应万变

请您一定要牢记:凡是涉及要求提供账户、密码或转账、汇款的,任何时候都坚决不相信、不理睬、不联系,避免上当受骗。遇有反复纠缠的,要保持冷静,及时拨打110报警求助,公安机关会依法保护您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希望各位家长都能传递正能量,将防骗信息传递给身边的人,编织起一张严密的安全防范网,使犯罪分子无机可乘。

祝各位家长: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有关诈骗诱骗心得体会实用二

星期五,我们观看了一些防网络诈骗的相关视频。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还是自身的谨慎防范和努力,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以防止上当受骗。

所以我们以后上网要小心,不能大意地上了骗子的当,绝对不能让这些有害于我们身体的健康的诈骗内容渗透到我们的心里。让我们迷失自我,最后害了自己,留下伤心而悔恨的眼泪,让自己难受。

所以我们要做好以下措施:

1、上网要小心。

2、尽量不上网,做一些绿化的事情,开拓心情。

3、交朋友时,留意他人的资料,不要加一些陌生人,然后让他人展开对自己的诈骗。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反倒让自己悔恨,伤心。

一定要小心!防网络诈骗、别让自己的言行最后让自己伤心,让自己难受。

有关诈骗诱骗心得体会实用三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预防电信诈骗》,电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电话、互联网、信函报纸等传播媒介,通过银行,柜台、atm机、电话银行、网络银行或其他支付手段,以非接触的方式完成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预防电信诈骗,同学们应谨记以下几点:

一、记住“五不一打”

不怕:公检法打电话不怕

不信: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电话和短信。

不点:不明短信链接不要点

不贪:不贪小便宜。

不转账:不核实清楚不转账

一打:遇到电信诈骗及时拨打110报警。

二、牢记十个凡是

1、凡是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3、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

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先要汇款的;

5、凡是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的;

6、凡是叫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7、凡是叫你登陆网站查看通缉令的;

8、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汇款的;

9、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10、凡是陌生电话心存疑虑的。

同学们一旦发现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

有关诈骗诱骗心得体会实用四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看了"揭露电信诈骗"的录片后,发现:原来现在的犯罪分子是如此的聪明机智。竟然能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

录片中第一个故事是——王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执法人员的男子打来的电话,该男子说王女士的银行卡涉嫌洗钱,需要将卡内的钱转到另一个账户。王女士信以为真竟真的把钱转到了该男子提供的账户里,结果发现自己被骗了、犯罪分子的骗局有很多种,如:发布手机号中奖信息进行诈骗;盗qq号冒充熟人借钱;打电话编造说受害人的亲友发生了事故,急需钱好进行抢救;以“电话欠费”为由实施诈骗;以“刷卡消费或扣除年费”为由实施诈骗;以物品“低价出卖”为由实施诈骗;以“破财消灾(虚假绑架)”为由实施诈骗等。

为了不上当受骗,我们应做到:

1、要克服“天上掉馅饼”的贪财心理,如果对方提出领奖必须先支付钱,可询问对方是否能从应得奖金中扣除,若对方不肯,那就肯定是骗子。

2、不要相信不明来电和短信,不要透露自己的身份和银行卡信息,更不要轻易汇款。可向有关部门或亲友询问。

3、如果收到恐吓勒索电话,马上向警方报案。

4、若收到类似“刷卡消费”,“扣除年费”等可疑信息,首先应向开户银行核实短息内容,不要相信对方提供的咨询电话。

5、不要轻信不明电话或手机短信,不轻信犯罪分子的花言巧语或危言耸听,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短信电话,不给犯罪分子布设圈套的机会。

在现代社会中,骗子无处不在,我们要增强防范知识和防范意识,有效遏制。不要被犯罪分子蒙在鼓里,导致上当受骗。

有关诈骗诱骗心得体会实用五

各村(社区):

为有效预防和遏制我街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提高群众自觉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避免或减少重大财产损失,决定即日起在全街道范围内开展以“强化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识骗防骗能力”为主题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活动。为确保宣传活动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民意导向,紧紧围绕建设“平安羽林”目标,按照“防范为主,以打促防”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全街道职能优势,因情施策,开展多层次、多样式、多角度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防范宣传工作,使人民群众“提高防范意识,捂紧钱袋子”,大幅降低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保护公民财产安全。

成立由街道政法副书记娄晓春、宣传委员王德军为组长,各职能办办公室人员为成员的街道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综治办具体负责抓好方案制定、工作指导、督导检查,确保防范宣传工作落地见效。

(一)筹划准备阶段(2018年1月5日至2月15日)。各村要按照职责与任务分工,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宣传方案,于2月15日前报街道综治办。

(二)集中宣传阶段(2018年2月15日至11月30日)。各村根据方案和预案,持续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并每月将宣传活动报综治办

(三)评估考核阶段(2018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为检验宣传成效,综治办将组织相关人员结合我街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案情况,对各村的宣传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直接影响各村平安村考核申报。

1、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各村(社区)要加强防范宣传工作,采用标语横幅、黑板报、宣传窗、微信公众号、论坛等宣传平台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

2、加强短信平台宣传。各村(社区)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实施的通讯渠道,开展提醒防范宣传。通过不断提醒,使群众绷紧防诈之弦,提高防诈意识。

3、加强村居居民宣传。各村(社区)要发动乡贤、网格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深入农村、社区,通过张贴海报、挂横幅、刊发板报、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加强辖区农村、城市居民小区的防范(通讯)网络诈骗宣传,做到不漏村(居)、村(居)不漏户,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

4、加强特定人群宣传。采用多种手段,加大对村(社区)中企业职工、“网购”群体等特定人群的“防诈”、“反诈”宣传,提高广大群众防范意识和识别诈骗手段的能力,预防相关案件的发生。

5、做强宣传品牌。各村(社区)将“防诈”、“反诈”知识编成文艺节目,通过喜闻乐见、轻松活泼的文化节目引发群众更高的关注度,加强反诈宣传。

6、加强宣传保障。各村(社区)要加强宣传工作的资金保障力度,将“防诈”、“反诈”宣传工作经费纳入预算。

1、高度重视,强化保障。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大二中全会精神“知行合一”的具体体现,是切实为老百姓谋幸福的民生工程,各村(社区)认真制定工作措施,明确专人负责,落实经费保障,确保宣传工作落实到位。

2、周密部署,有序推进。各村(社区)要细化工作措施,安排宣传时间表,按阶段推进宣传工作。宣传活动期间,各村(社区)要于每月5日前向综治办报送上个月宣传活动开展情况(要有文字、图片、数据)。联络人:王秀兰,联系电话:86015929。

3、严格督查,落实责任。建立定期督查制度,综治办将对各村(社区)的宣传工作组织情况、推进情况、上报数据真实情况等开展督查;防范宣传工作启动后,对新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实行逐案倒查。工作懈怠、宣传不到位、数据造假等情形一经发现的,予以通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