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木雕雕刻心得体会及感悟 关于传统木雕总结(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7:02:31 页码:13
木雕雕刻心得体会及感悟 关于传统木雕总结(三篇)
2023-01-08 17:02:31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木雕雕刻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读为本,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创设情境,诱发参与;读中悟情,合作学习;盘活课堂,落实主体。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课时。

课件,学生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自主探究,读中体会。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出示世界地图,介绍非洲,相机出示智力题:这里的什么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

2、播放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风光图片,配乐介绍。引导学生读p112第二自然段,要求找出形容瀑布的词语。

3、导入故事: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4、板书课题。

5、过渡: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1)学生抢答,并根据课前预习介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2)欣赏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风光,感受美丽风景。学生看后找词:"名不虚传""十分壮观"。

(3)学生齐读课题。

创设情境,诱发参与。在课程开始我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图片让学生欣赏,渲染气氛,揭开课题,把学生的情感自然地带入到课文的学习情境中,设想在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时,我让学生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1、学习字词。

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词句,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词语,请学生认读。

请学生交流读懂的词义。鼓励学生课前预习了解词义。

3、请学生叙述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按要求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当小老师带读。

4、学生交流读懂的词义,不懂的做好记号。

5、学生叙述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鼓励学生自己查工具书去解决生字新词,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4自然段)

根据学生叙述,提出思考:"我"为什么特别想买木雕。要求学生再读课文(3—4自然段)。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这些坐凳构思新颖,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两个句子。

鼓励学生找出木雕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的词语。

突出显示这些词语,出示木雕的图片。

指导朗读。

出示填空。

1、学生再读思考。

2、学生汇报。

3、学生找出木雕给"我"留下的印象,画出来。"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颖""栩栩如生"。

4、学生观看木雕图,理解这些词语。

5、学生品读句子,指名再读。

6、学生填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

抓重点促表达,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的运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等词语时,我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且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填空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是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两个不同层次,在学生领会的基础上,要尽可能使学生通过练习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描写木雕雕刻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卖木雕的少年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卖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不便携带,只好放弃。非洲少年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他等在宾馆门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教学后,我觉得有些可以反思一下。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词句的积累是最常见的。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的词语。如“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很多词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语言材枓。我有意地引导学生把它们从文中找出来,积累下来。

适当开发资源也是一种积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了解中非之间的友谊,除了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外,我还提前在板报上提出了中非友谊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积累。积累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课堂上我让学生用积累的词语讲一讲非洲大瀑布给自已留下的印象,中非人民有过怎样的交往。都是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

注重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渗透学习方法,也可以说是我在这课的教学中的又一个成功做法。渗透解词方法,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教学中我重视了词语教学,注意渗透解词方法。比如教学“构词新奇”一词,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字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爱不释手”,让学生懂得通过语素分析,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和课文相关的资料,丰富对文本的理解,拓宽文本视野。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这和本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突尼亚大瀑布,中国曾经在20世纪60、70年代援助过非洲,给非洲人民留下美好的印象。课前我在黑板报上登了这些资料,起到了帮助,有的学生在课外也搜到了一些,

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情感。例如在体会“我”的遗憾时,能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能体会我遗憾的句子。在品读句子的同时,抓住“构思新奇、爱不释手、语无伦次”等词语,()体会木雕的精美,“我”很喜欢却不能带走的心情。为少年真诚地赠送木雕作好铺垫。

教给发散思维方法,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想象那个少年当时在想什么。他可能在想:我爸爸、妈妈说过,那条铁路是中国人帮我们修的,那个电站也是中国人帮我们建的。中国人是我们的最好朋友。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本文的教学难点是通过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体会他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出这样的句子,通过补白想象,揣摩少年的内心,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更好地刻画少年的品质。在感情朗读对话的基础上,学生的内心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再让他们写几句夸夸这位黑人少年,让读写紧密结合起来。

但是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教师总是在缺憾中进步。这节课的最大缺憾有两点:在学生找不齐与“遗憾”相关的句子时,我没能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准确找到句子。在学生有一部分不爱举手回答问题时,我显得无计可施了

描写木雕雕刻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尽可能发掘来自学生、教师、社会的各种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并以教科书为依托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篇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一定的语言场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关注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使得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积累、运用,同时收集整理了大量背景信息,以期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落实爱是相互的主题。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通过事情的叙述,勾勒出一个纯朴而又美好的非洲少年形象,折射出爱是相互的主题,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课文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极尽能事反映了非洲木雕的美,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文章中两处少年和我的对话,也是反映全文主题的重点部分,需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体会非洲少年的内心,感受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此外,三年级学生对于非洲了解甚少,它可以说是第一篇让学生了解非洲的文章,因此在课前需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课时教师也要提供有关感性的资料才能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非洲木雕、中国在70年代援赞的图片及《医疗队员到坦赞》、《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来了解课文的背景。

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卖、售2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从而体会我的遗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高120米,宽达1800米,在非洲赞比亚与津巴布韦的接壤处,瀑布落下时声如雷鸣,所以,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思是说雷霆翻滚的云雾。

(课件投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照片并播放瀑布的声音)

2、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这里景色壮观,游人如织。这里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3、教学卖 。揭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难读处多读几次,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轮读课文,并及时正音。

3、这事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事?(板书:中国游客 非洲少年)

文章讲了我们俩的一件什么事?出示: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 做纪念,但是 ,只好放弃。后来非洲少年 。

自由准备指名说

三。紧扣遗憾研读第一板块16自然段

(一)出示第9自然段。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师:小朋友,这段话比较难读,里面有个长句子,你能读好它吗?

用指名读、齐读方式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师:发现了吗?遗憾在这段里出现了几次(两次),一次是少年遗憾,一次是我遗憾。(板书: 遗憾 )

(二)学习第一块16自然段:体会我为什么遗憾?

1、理解遗憾

(1)什么叫遗憾 ?

(2)联系学生平时生活说说:你有过遗憾的经历吗?师生互谈遗憾的经历。

2、体会我为什么会遗憾?

(直接从这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我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

3、请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拿出笔来找找划划,说说为什么我会那么遗憾,你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了(具体原因)。

4、交流原因: 因为木雕小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令我爱不释手。我为自己不能买下它而遗憾。

(1)理解栩栩如生

①指名读这个词

②师:听你的读,读得那么有感情,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吗?

③指读这句话。

(2)理解爱不释手:

①释是放下的意思。整个词是说

②想象说话:看着自己这么喜欢的象墩,肯定是赞不绝口了,我会怎么说呢?

(3)理解琳琅满目

①课文还有哪句话也形容了这些木雕?木雕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② 琳琅满目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美好的东西非常多。

③(播放课件)欣赏琳琅满目的木雕,师简介非洲木雕:

这就是木雕,木质的工艺品,来自非洲。木雕是非洲古老的艺术形式,因多数民族都没有文字,所以许多古老的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这些木雕大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造型怪异,表情刻画生动,又被称为非洲式照片,各国人民都乐于收藏。

5、闯关填空,理解我遗憾的原因:

(1)出示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等四字词语,并让学生朗读。

(2)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构思新奇 ),大象雕得( 栩栩如生 ),我一看就( 爱不释手 )。但是因为象墩(沉甸甸)的 ,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遗憾)。

自由准备指名说,师适时指导沉甸甸的甸字读音。

6、过渡:那非洲少年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四。书写指导,作业巩固

1、书写售 、卖:

引导学生发现出售的意思与卖相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售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2、抄写文中四字词组。

[课时目标]

1、会学其他12个生字。

2、继续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播放琳琅满目的非洲木雕,师:你能用这些木雕有有有来夸夸这琳琅满目的木雕吗? 出示:(这些木雕有 ,有 ,有 ,真是琳琅满目。)

引导学生用上栩栩如生、构思新奇、爱不释手、各式各样等四字词语来夸夸这些木雕。

2、就是这些琳琅满目的木雕,就是这栩栩如生的小象墩吸引了我,但是我又不能将其带回国,所以我很遗憾。但少年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接着去学习课文。

二、紧扣遗憾研读第二板块715自然段:理解少年遗憾什么?

1、自由读读715自然段,用笔划出写少年言行的句子,体会少年遗憾什么?

2、交流第一次对话部分

(1)自己的木雕不能卖出去。(板书:不能出售)

(2)师生对读,读出语气。

(3)分角色表情朗读。

(4)非洲少年仅仅是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所以遗憾吗?还有别的答案吗?

3、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连连摆手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1)他把中国人当成是朋友,因为朋友的遗憾而遗憾。

(2)那天晚上,少年和我之间有一番怎样感人的对话呢?

师生对读:老师夸张地强调你们是朋友这句话。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少年为什么会说中国话?为什么要送木雕,而不是卖?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

②补充资料,解疑:

同学们,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教师出示课件,打出相关图片或网页:①周总理访问非洲。②中国医生给非洲儿童治病。播放背景音乐《医疗队员到坦赞》。③坦赞铁路。)

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全长1860公里,全部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为了修这条铁路,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设备材料100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条件恶劣,有60几个中国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③课前,同学们有收集到有关资料吗,能交流一下吗?

此时,如果你就是那个卖木雕的少年,心情会怎样?

(4)你能通过自己的读让我们感受到非洲少年对中国游客的情谊吗?去读一读。

通过朗读,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他不希望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

读出两处我们是朋友这个语句的理解。

(5)同学们,这一块沉甸甸的木雕难道仅仅是一块木雕吗?它还是什么?

出示:这木雕还是 。

4、现在我和非洲少年还遗憾吗?(板书:不)

三、情境朗读,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一幅画面:夜晚宾馆外的小树林边,作者手捧木雕的剪影,《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轻轻响起。

师:就在这样一个晚风吹拂的夜晚,一个黑人少年送给我一个雕得栩栩如生的木雕,我捧着它,心中感慨万千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轻声朗读10-15自然段。学生随着音乐轻声朗读。

2、师小结: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愿这美好的情景永驻我们心间。

四。书写指导

1、学生自由地讨论辨、堆、驮三个字的书写。引导学生注意三个字的笔画。2、自由书写,并及时评价。

五。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卖 木雕的少年

朋友

中国游客 不遗憾 非洲少年

不能出 售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