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阆中贡院心得体会及收获 阆中实践心得(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7:46:52 页码:9
阆中贡院心得体会及收获 阆中实践心得(八篇)
2023-01-08 17:46:52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阆中贡院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阆中位于嘉陵江中游,四川西北部。

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

所以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紧跟团队,注意安全,保护景区环境,不要乱刻乱画。

今天我们将依次游览们将依次参观张飞庙、贡院,锦屏山等景点。

希望大家游览愉快。

阆中古城在周朝时期是巴国别都,于公元前320xx年置县,汉时为巴郡,隋朝时期改称为阆内县,宋代以后才称为阆中,历代多为州、郡、府治所,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了。

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

很多文人墨客为阆中留下了众多赞美的诗篇。

诗圣“杜甫”为阆中留下了“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除此之外,阆中还被誉为中国最大的“风水古城”。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古城完全是按照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修建的一座城市,四面环山,水绕三方。

在这里山、水、城融为一体。

朋友们,一路说说看看,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闻名遐迩的张飞庙了。

张飞庙也就是汉桓侯祠。

桓侯祠主体建筑均沿中轴线布局,由南向北。

主要由山门、敌万楼、木牌坊、 大殿、后殿、墓亭及张飞墓和墓后园林组成。

走过山门。

穿过敌万楼。

现在来到的是张飞庙大殿,大家请看,中间正壁那尊竖眉瞠目,不怒而威的塑像便是张飞了,张飞,字翼德,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

刘备称帝后,被封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长达七年之久。

这尊塑像2米多高。

头戴王冠,身着锦袍,手捧玉笏。

大多数人都疑问说张飞不是武将吗?为什么会塑他的冠冕文身坐像呢?。

原来啊!是因为:在清嘉庆年间,张飞被追封为"桓侯大帝",所以这里塑了他冠冕文身的塑像。

这旁边的是张飞生前使用过的兵器——铁鞭和铁矛,。

这个铁鞭有一米余长,共有29节,重约20公斤,由此可见要想将这个铁鞭挥舞自如,得需要多大力气。

从这里我们就能想象得到张飞是多么力大无比了。

这个铁矛上端的刀刃曲折如蛇,这就是传说中张飞在战场上使用的“丈八蛇矛了”!。

大殿后实为墓亭,墓亭古雅简朴,肃然卓立。

亭柱一副对联:

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

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

上联写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魂仍存遗憾。

下联说他死后,此墓虽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忠勇的情怀千古不衰。

关于无头之躯,这里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张飞被杀后,凶手范、张二人割下头颅,想拿到东吴献给孙权,他们乘船时听说:孙权正向刘备求和,二人惊惶无措就把张飞的头抛入江中,浮到云阳地界被一位渔翁捞起,葬在云阳凤凰山麓。

这就是为什么张飞"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悲壮故事了。

大家请看,张飞墓,高约6米,方圆100多平方米,全用黄土垒成,宛如一个椭圆形的小山峦,岁月沧桑,墓穴仍安然无恙。

墓上古木森森,碧草丛生,似乎印证出千百年来无数后人对这位勇猛刚强、嫉恶如仇的"张三爷"的敬爱。

墓亭下 的拱穴内,端坐着张飞的武身像。

墓像前 ,盘龙石斗窝 叫"长明灯"。

千百年来,后人为张飞墓添油点灯,这盏长明灯灯火不灭。

好了,朋友们,关于张飞庙我们就聊到这儿了,下一站,我们一起去品——贡院吧!

主题阆中贡院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三山五岳之中有许多着名的寺庙,如河南洛阳的白马寺,嵩山的少林寺,西藏拉萨的大昭寺,而在阆中也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寺庙——巴巴寺,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只是觉得它的名字很有趣而已,可它在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心中有着非常神圣的地位。这是因为那里埋葬了一位德高望众的圣人——伊斯兰教噶德忍耶教派第一位来我国传教的祖师华哲·阿卜董拉希,又称为西来上人,他长眠于此已有300多年了。

“巴巴”二字是外来语,阿拉伯语有“祖先、祖师”的意思,是对圣人的尊称。各位眼前的这座巴巴寺,他既是墓地,又是一座宗教圣地,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的朝圣之处,素有”东方麦加”之称。关于巴巴寺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康熙20xx年,穆罕默德第29代裔孙,就是这位华哲先生,来到阆中传教,据说他是言语诙谐、善于骑射、尤其擅长诗歌。一天,他同当时的川北总兵马子云同游蟠龙山,看到蟠龙山地势甚佳,便卜其阴宅于水池之中,康熙20xx年,他去世之后,其弟子便在他生前所卜之处建造了墓亭,将其安葬于内,并命名为“久照亭”,俗称巴巴寺。

现在,大家就可以看到山门处的这块写有“久照亭”木匾了,从字面上理解,意思就是说巴巴寺明月常照,清风长吹,而在清真教义中就是永久长存的意思。进入山门,大家可以看到左侧这块是乾隆年间的水磨青砖大照壁,它长十米,高八米,正面雕刻的是明代唐寅,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唐伯虎的阆山阆水图,背面是唐代张藻的迎送图,大家可以看到,照壁上的刀工精美、技艺精湛,图案很富有艺术感和立体感。

照壁后就是大殿了,大殿为寺内的主体建筑,分为内外二室,外室锦帘垂掩,匾额高悬,水磨地面铺设丝毯跪垫,供人朝拜。内室是华哲先生的墓室,顶若苍穹,高悬金匾两通,大家可以看到其中一块题写有“清修”二字的匾额,这是由清朝多罗贝勒亲王亲手书写的,上面还装饰有龙吻金印,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贡院制度馆

现在我们进入的这一处展馆,就是贡院的科举制度馆。大家都知道,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很重要的选官制度,那在科举制度之前,我国历史上究竟还有哪些选官制度呢?大家不妨看看我们眼前的这张示意图,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分别有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西周的世袭制、汉朝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然后就是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贡院程序馆

我们现在所在的景点就是古城中的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四川贡院,贡院俗称考棚,是科举时代考生们应试的考场。在明清时期,用作县考、府考的地方称之为试院,用作乡试、会试的地方才称之为贡院。清代四川贡院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科举考试场所,是见证科举取士的实物宝库,根式我国现有贡院中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特色最突出的科举文化胜地了。

现在我们进入的这一处展馆呢,是贡院的科举程序馆,这里所反映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时的具体程序。在这里,有一张明清时的考试程序图,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究竟要经过哪些程序,才可以突破重围进入贡院参加考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参观看一下,在这里我就不为大家一一讲解了。

贡院防作弊馆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贡院的防作弊馆。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似乎自有考试以来,这个作弊就相伴而生,再加上科举考试名利效应的逐渐升级,很多人甚至不惜冒着性命危险,也要通过作弊来实现金榜题名的美梦。作弊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作弊手段较现在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我们下面就来看几种比较有趣的作弊方式。

首先,就是大家眼前的这款作弊服了,大家可以看到,衣服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有点像我们今天很流行的文化衫啊。但这在当年这却是考生们作弊时的不二法宝,真可谓是一衣在身,有如神助。但这种作弊方式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书写面积太大,目标太过明显,这样,很容易被监考老师发现了。于是后来,聪明的考官就在贡院的门口设立了两个大的洗澡堂,规定凡是进入贡院考试的考生,在考试之前都要统一洗澡,并换上统一的衣服,当然,这样的作弊方式就不能再用了。

我们接着再来看另外一种作弊方式,飞鸽传书。古时候不像我们现在,没有手机,通讯方式都还比较原始,绞尽脑汁想要作弊的考生就想到了利用飞鸽传书的原理,在考场将考题写在小字条上由鸽子传出去,然后墙外的人再通过鸽子将答案传送回来,这种作弊方式似乎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手机短信作弊。但是这一切都瞒不过火眼金睛的监考考官啊,考官发现后就在考场的四周燃放鞭炮,把飞鸽全都吓走了,并且还在楼上放老鹰来把飞鸽吃掉。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古时候的小抄,大家可以看,小抄的字非常的小,整个小抄做的非常的精致,现在看来也可以算得上一件工艺品了。这么小的字用一般的毛笔是很难写出来的,这上面的字可都是是用老鼠的胡须特制的毛笔写成的,考生就将这种纸条放在衣服或者饭菜里面进行作弊,更有甚者,用手抄加刺绣的方式,把四书五经的重要内容绣在内衣的夹层里面。

阆中状元馆

这里是阆中状元馆,大家都知道“状元”这个称号是来之不易的,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方能荣登宝座。我们阆中自古便是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从唐代到清末废除科举,这1300多年间,四川共出了19个状元,阆中就独占4名,位列四川省首位,在整个西南地区都堪称翘楚!而且这四个人恰好还是两兄弟,这在历史上更是少之又少!

大家首先请看这两尊塑像,他们是唐代的一对兄弟状元,尹枢、尹极,他们中状元都是70岁高龄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对兄弟状元,也是最老的一对兄弟状元。由于文才出众,被人们称之为“梧桐双凤”。那旁边这两位呢,是阆中另外一对兄弟状元,其实他们是兄弟三人,这里是老大陈尧叟,老三陈尧咨,老二陈尧佐中的是进士,不在其列。大家可以看一下老三陈尧咨,他是一副将军装扮,不要以为他中的是武状元,其实他中的也是文状元,这样的装扮是因为陈尧咨是既能文又能武。欧阳修在《卖油翁》里写到:尧咨闪射,当世无双。说的就是他了,他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由文职改任武职的文状元。

主题阆中贡院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三山五岳之中有许多着名的寺庙,如河南洛阳的白马寺,嵩山的少林寺,西藏拉萨的大昭寺,而在阆中也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寺庙——巴巴寺,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只是觉得它的名字很有趣而已,可它在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心中有着非常神圣的地位。这是因为那里埋葬了一位德高望众的圣人——伊斯兰教噶德忍耶教派第一位来我国传教的祖师华哲·阿卜董拉希,又称为西来上人,他长眠于此已有300多年了。

“巴巴”二字是外来语,阿拉伯语有“祖先、祖师”的意思,是对圣人的尊称。各位眼前的这座巴巴寺,他既是墓地,又是一座宗教圣地,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的朝圣之处,素有”东方麦加”之称。关于巴巴寺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康熙23年,穆罕默德第29代裔孙,就是这位华哲先生,来到阆中传教,据说他是言语诙谐、善于骑射、尤其擅长诗歌。一天,他同当时的川北总兵马子云同游蟠龙山,看到蟠龙山地势甚佳,便卜其阴宅于水池之中,康熙28年,他去世之后,其弟子便在他生前所卜之处建造了墓亭,将其安葬于内,并命名为“久照亭”,俗称巴巴寺。

现在,大家就可以看到山门处的这块写有“久照亭”木匾了,从字面上理解,意思就是说巴巴寺明月常照,清风长吹,而在清真教义中就是永久长存的意思。进入山门,大家可以看到左侧这块是乾隆年间的水磨青砖大照壁,它长十米,高八米,正面雕刻的是明代唐寅,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唐伯虎的阆山阆水图,背面是唐代张藻的迎送图,大家可以看到,照壁上的刀工精美、技艺精湛,图案很富有艺术感和立体感。

照壁后就是大殿了,大殿为寺内的主体建筑,分为内外二室,外室锦帘垂掩,匾额高悬,水磨地面铺设丝毯跪垫,供人朝拜。内室是华哲先生的墓室,顶若苍穹,高悬金匾两通,大家可以看到其中一块题写有“清修”二字的匾额,这是由清朝多罗贝勒亲王亲手书写的,上面还装饰有龙吻金印,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贡院制度馆

现在我们进入的这一处展馆,就是贡院的科举制度馆。大家都知道,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很重要的选官制度,那在科举制度之前,我国历史上究竟还有哪些选官制度呢?大家不妨看看我们眼前的这张示意图,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分别有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西周的世袭制、汉朝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然后就是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贡院程序馆

我们现在所在的景点就是古城中的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四川贡院,贡院俗称考棚,是科举时代考生们应试的考场。在明清时期,用作县考、府考的地方称之为试院,用作乡试、会试的地方才称之为贡院。清代四川贡院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科举考试场所,是见证科举取士的实物宝库,根式我国现有贡院中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特色最突出的科举文化胜地了。

现在我们进入的这一处展馆呢,是贡院的科举程序馆,这里所反映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时的具体程序。在这里,有一张明清时的考试程序图,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究竟要经过哪些程序,才可以突破重围进入贡院参加考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参观看一下,在这里我就不为大家一一讲解了。

贡院防作弊馆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贡院的防作弊馆。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似乎自有考试以来,这个作弊就相伴而生,再加上科举考试名利效应的逐渐升级,很多人甚至不惜冒着性命危险,也要通过作弊来实现金榜题名的美梦。作弊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作弊手段较现在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我们下面就来看几种比较有趣的作弊方式。

主题阆中贡院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阆中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四川阆中贡院位于四川阆中学道街。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

清代四川贡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又称川北道贡院。顺治九年(1652年),因全川未靖,四川省省会暂驻阆中,并在此举行了甲午、丁酉、庚子三科考试,贡院即是当时的考场。值得关注的是考生们的考场,具说考生进考场后要沐浴是为了防止夹带。进了考室以后九天时间吃喝全在里面不能进出。白天的桌子晚上放低一点就躺在上面睡觉,前面还放了桶是方便时用,吃就是自带干食。

清代考棚在城内学道街,清嘉靖年间重建,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这里是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整个贡院至今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

现在,贡院每天的上午8:30和下午的15:00都会安排一场访古的科举考试,花20元左右报名费就可以当一次考生。

阆中贡院,规范的称呼是川北道贡院,俗称清代考棚。目前阆中贡院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 明清时,阆中代行四川临时省会20xx年,在这里共举行乡试四科。省会迁徙后,阆中贡院考棚又作县试、府试场所至废除科举制度。

阆中贡院具体建于何时,已无确切记载。明代嘉靖《保宁府志》,此处有一个建筑群叫明伦堂,设考场四十间,清代黎学锦重修考棚地基差不多在此,应当就是它前身,指的是同一个地方。

现存的阆中贡院,系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纯穿斗木结构,房舍整齐规矩,高出街坊民居一头。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是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庭院中是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斋舍为一楼一底四合院,楼下庭院纵贯走向。

这里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现在已建成科举博物馆,现有孔子塑像、清代衣妆、应试考物等展出。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考棚在城内学道街、清嘉靖年间重建、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至今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

清代考棚,是川北道贡院的俗称。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试选拔文武官员后备人才的一钟制度。明清时,阆中代行四川临时省会20xx年,在这里共举行乡试四科。省会迁徙后,阆中贡院考棚又作县试、府试场所至废除科举制度。

贡院考棚具体建于何时,已无确切记载,查明代嘉靖《保宁府志》,有建筑群叫明伦堂,考场四十间, 而清代黎学锦重修考棚地基原来也很宽广。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纯穿斗木结构,房舍整齐规矩,高出街坊民居一头。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为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庭院中间为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斋舍为一楼一底四合院,楼下庭院纵贯走向。

阆中同成都一样,是全国兴办学校最早的地方,人才辈出,文风炽盛。1987年10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议就是在贡院里召开的。

目前,已在阆中贡院里建成科举博物馆,现有孔子塑像、清代衣妆、应试考物等,游客可自主参与,自得其乐,不久巴蜀第一砚也将落户贡院。

作为国内目前唯一的"科举文化"旅游点,阆中贡院复原了清初四川学子赶考的旧貌。游客可以现场亲身体会科举考试,在考官的高声"开考"中,在"衙役"的锣声中,过一把复古的瘾。

主题阆中贡院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阆中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四川阆中贡院位于四川阆中学道街。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

清代四川贡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又称川北道贡院。顺治九年(1652年),因全川未靖,四川省省会暂驻阆中,并在此举行了甲午、丁酉、庚子三科考试,贡院即是当时的考场。值得关注的是考生们的考场,具说考生进考场后要沐浴是为了防止夹带。进了考室以后九天时间吃喝全在里面不能进出。白天的桌子晚上放低一点就躺在上面睡觉,前面还放了桶是方便时用,吃就是自带干食。

清代考棚在城内学道街,清嘉靖年间重建,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这里是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整个贡院至今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

现在,贡院每天的上午8:30和下午的15:00都会安排一场访古的科举考试,花20元左右报名费就可以当一次考生。

阆中贡院,规范的称呼是川北道贡院,俗称清代考棚。目前阆中贡院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 明清时,阆中代行四川临时省会20xx年,在这里共举行乡试四科。省会迁徙后,阆中贡院考棚又作县试、府试场所至废除科举制度。

阆中贡院具体建于何时,已无确切记载。明代嘉靖《保宁府志》,此处有一个建筑群叫明伦堂,设考场四十间,清代黎学锦重修考棚地基差不多在此,应当就是它前身,指的是同一个地方。

现存的阆中贡院,系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纯穿斗木结构,房舍整齐规矩,高出街坊民居一头。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是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庭院中是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斋舍为一楼一底四合院,楼下庭院纵贯走向。

这里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现在已建成科举博物馆,现有孔子塑像、清代衣妆、应试考物等展出。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考棚在城内学道街、清嘉靖年间重建、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至今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

清代考棚,是川北道贡院的俗称。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试选拔文武官员后备人才的一钟制度。明清时,阆中代行四川临时省会20xx年,在这里共举行乡试四科。省会迁徙后,阆中贡院考棚又作县试、府试场所至废除科举制度。

贡院考棚具体建于何时,已无确切记载,查明代嘉靖《保宁府志》,有建筑群叫明伦堂,考场四十间, 而清代黎学锦重修考棚地基原来也很宽广。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纯穿斗木结构,房舍整齐规矩,高出街坊民居一头。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为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庭院中间为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斋舍为一楼一底四合院,楼下庭院纵贯走向。

阆中同成都一样,是全国兴办学校最早的地方,人才辈出,文风炽盛。1987年10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议就是在贡院里召开的。

目前,已在阆中贡院里建成科举博物馆,现有孔子塑像、清代衣妆、应试考物等,游客可自主参与,自得其乐,不久巴蜀第一砚也将落户贡院。

作为国内目前唯一的"科举文化"旅游点,阆中贡院复原了清初四川学子赶考的旧貌。游客可以现场亲身体会科举考试,在考官的高声"开考"中,在"衙役"的锣声中,过一把复古的瘾。

主题阆中贡院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各位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阆中旅游,我是大家的导游,希望大家能随我一起畅游古城,度过愉快的一天。

阆中位于嘉陵江中游,四川西北部,全市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全市人口90万左右,1986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是整个四川迄今为止保留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和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我们中国的四大古城。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的美誉,唐代诗人杜甫就在这里留下了“阆苑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第一个要参观的景点张飞庙,马上就要到了。

张飞庙

我们所在的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桓侯祠是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弘、建造精美。

张飞庙墓亭

这里是张飞的墓亭,大家可以看到这边墓亭亭柱上有一幅对联。上联是“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意思是说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魂仍存有遗憾。下联是“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意思是说张飞死后,此墓虽然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英勇的情怀千古不衰。

这墓亭下放的拱穴内,端坐的是张飞的武身像,大家仔细看一下这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的猛张飞是不是和大家心目中的张飞有几分相似呢?这像前摆的盘龙石斗窝叫“长明灯”,据说,张飞在驻守阆中的时候,曹魏大将张合带领五万大军进攻巴西首府阆中,当时张飞手足不过万人,却依靠阆中人民的支持,以少胜多,大败张合,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阆中人为感戴他的英勇,在其死后,特意选取最好的石头精工雕成这座“长明灯”。千百年来,每到清明时节,人们都要为张飞扫墓,给长明灯献油。

张飞庙大殿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翘脚联运、气势不凡的敌万楼,“敌万”故名思议,就是说张飞有力敌万夫之勇的意思,楼的两边分别是文物展览厅和群塑厅,穿过这两个展厅,我们来到的就是张飞庙的大殿了。

大家可以首先从外观上观赏一下整个大殿的建筑风格,大殿为歇山式屋顶,砖雕拼合屋脊,屋檐下有题为“刚强直理”的金匾,这是清代果亲王亲自撰写的。走进大殿,中间端坐的那座两米多高、状貌威武的塑像,便是张飞了。也许大家觉得奇怪了,为什么这尊张飞塑像,是头戴王冠、身披锦袍呢?原来在清朝嘉庆年间,张飞被追封为“桓侯大帝”,殿上塑的便是他冠冕纹身的坐像了。左右两壁式岳飞草书的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更是将大殿烘托得一片威严、儒雅。

华光楼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阆中古城的地标性建筑——华光楼。这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矗立于阆中城南、嘉陵江边,说到这阆中的楼阁,华光楼便是首当其冲、不得不提。历代到过阆中的文人墨客,无不以此楼为诗。华光楼在一大片古城居民区中拔地而起,气势恢宏,极富古典建筑的特色,素有“阆苑第一楼”的称号。

大家可以看到,华光楼的楼下是一个五米高的石拱门,这是用于人们来往穿行的过街门。由于华光楼靠近嘉陵江,古代是阆中的航运枢纽中心,加之当时楼的两边都是手工业加工作坊,所以昔日华光楼下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曾有诗云“春城天不夜,人语市如潮”,以此来描写它的热闹。楼上则是古时候的达官贵人们邀请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欣赏山水的地方。

请各位朋友仔细看一看这座石拱门上雕刻的内容,拱门上南北两面分别刻着“只有打倒国民党才好打帝国主义”和“苏维埃政府是工农兵自己的政府”。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两幅标语,这些标语是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阆中征战时所留下的,正是因为这些标语,在文革时期华光楼才免遭红卫兵的破坏,我们现在也才有机会看到这座保存完好的华光楼。

滕王阁

我们现在所参观的就是位于阆中古城北、嘉陵江玉台山上的滕王阁,大家可能通过王勃的《滕王阁序》早已对滕王阁这三个字如雷贯耳,但是此滕王阁非彼滕王阁,王勃所描绘的滕王阁位于今天的江西南昌。不过这两座滕王阁还是有共同之处的,那就是他们都是因为一人而建,此人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第22个儿子,也就是唐腾王李元婴。据说,当时李元婴被贬阆中,为了延续在宫中的奢靡生活,就用聚敛的钱财修建了这座气势宏大、富丽堂皇宫殿式建筑群,当时称之为隆苑,后来因为避讳,改为阆苑。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大家眼前所看到的这尊石塔,就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唐代舍利石塔,经人研究它就是七级浮屠,这是佛教中等级最高的佛塔。它始建于公元4世纪的唐代,高约8.25米。关于这座宝塔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腾王李元婴从小在皇宫里娇生惯养,贪图享乐,被贬阆中之后依然是不加收敛,骄奢淫逸,他为了来世依然能够过上这种骄奢的生活,就想通过修建浮屠这种方式,来祈求他来世也可以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于是就命人在院中修建了三尊佛塔,其余两尊因为历史变迁,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只剩下大家眼前这尊了。关于这座佛塔有一个神奇的视觉效果,那就是你围着这个佛塔转,无论在哪个方向看佛塔,佛塔都是倾斜的,所以这座塔又被人们称之为“斜塔”,也有人嘲笑说,李元婴为官不正,就连他修的佛塔也都是斜的。

主题阆中贡院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各位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阆中旅游,我是大家的导游,希望大家能随我一起畅游古城,度过愉快的一天。

阆中位于嘉陵江中游,四川西北部,全市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全市人口90万左右,1986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是整个四川迄今为止保留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和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我们中国的四大古城。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的美誉,唐代诗人杜甫就在这里留下了“阆苑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第一个要参观的景点张飞庙,马上就要到了。

张飞庙

我们所在的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桓侯祠是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弘、建造精美。

张飞庙墓亭

这里是张飞的墓亭,大家可以看到这边墓亭亭柱上有一幅对联。上联是“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意思是说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魂仍存有遗憾。下联是“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意思是说张飞死后,此墓虽然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英勇的情怀千古不衰。

这墓亭下放的拱穴内,端坐的是张飞的武身像,大家仔细看一下这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的猛张飞是不是和大家心目中的张飞有几分相似呢?这像前摆的盘龙石斗窝叫“长明灯”,据说,张飞在驻守阆中的时候,曹魏大将张合带领五万大军进攻巴西首府阆中,当时张飞手足不过万人,却依靠阆中人民的支持,以少胜多,大败张合,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阆中人为感戴他的英勇,在其死后,特意选取最好的石头精工雕成这座“长明灯”。千百年来,每到清明时节,人们都要为张飞扫墓,给长明灯献油。

张飞庙大殿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翘脚联运、气势不凡的敌万楼,“敌万”故名思议,就是说张飞有力敌万夫之勇的意思,楼的两边分别是文物展览厅和群塑厅,穿过这两个展厅,我们来到的就是张飞庙的大殿了。

大家可以首先从外观上观赏一下整个大殿的建筑风格,大殿为歇山式屋顶,砖雕拼合屋脊,屋檐下有题为“刚强直理”的金匾,这是清代果亲王亲自撰写的。走进大殿,中间端坐的那座两米多高、状貌威武的塑像,便是张飞了。也许大家觉得奇怪了,为什么这尊张飞塑像,是头戴王冠、身披锦袍呢?原来在清朝嘉庆年间,张飞被追封为“桓侯大帝”,殿上塑的便是他冠冕纹身的坐像了。左右两壁式岳飞草书的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更是将大殿烘托得一片威严、儒雅。

华光楼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阆中古城的地标性建筑——华光楼。这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矗立于阆中城南、嘉陵江边,说到这阆中的楼阁,华光楼便是首当其冲、不得不提。历代到过阆中的文人墨客,无不以此楼为诗。华光楼在一大片古城居民区中拔地而起,气势恢宏,极富古典建筑的特色,素有“阆苑第一楼”的称号。

大家可以看到,华光楼的楼下是一个五米高的石拱门,这是用于人们来往穿行的过街门。由于华光楼靠近嘉陵江,古代是阆中的航运枢纽中心,加之当时楼的两边都是手工业加工作坊,所以昔日华光楼下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曾有诗云“春城天不夜,人语市如潮”,以此来描写它的热闹。楼上则是古时候的达官贵人们邀请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欣赏山水的地方。

请各位朋友仔细看一看这座石拱门上雕刻的内容,拱门上南北两面分别刻着“只有打倒国民党才好打帝国主义”和“苏维埃政府是工农兵自己的政府”。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两幅标语,这些标语是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阆中征战时所留下的,正是因为这些标语,在文革时期华光楼才免遭红卫兵的破坏,我们现在也才有机会看到这座保存完好的华光楼。

滕王阁

我们现在所参观的就是位于阆中古城北、嘉陵江玉台山上的滕王阁,大家可能通过王勃的《滕王阁序》早已对滕王阁这三个字如雷贯耳,但是此滕王阁非彼滕王阁,王勃所描绘的滕王阁位于今天的江西南昌。不过这两座滕王阁还是有共同之处的,那就是他们都是因为一人而建,此人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第22个儿子,也就是唐腾王李元婴。据说,当时李元婴被贬阆中,为了延续在宫中的奢靡生活,就用聚敛的钱财修建了这座气势宏大、富丽堂皇宫殿式建筑群,当时称之为隆苑,后来因为避讳,改为阆苑。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大家眼前所看到的这尊石塔,就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唐代舍利石塔,经人研究它就是七级浮屠,这是佛教中等级最高的佛塔。它始建于公元4世纪的唐代,高约8.25米。关于这座宝塔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腾王李元婴从小在皇宫里娇生惯养,贪图享乐,被贬阆中之后依然是不加收敛,骄奢淫逸,他为了来世依然能够过上这种骄奢的生活,就想通过修建浮屠这种方式,来祈求他来世也可以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于是就命人在院中修建了三尊佛塔,其余两尊因为历史变迁,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只剩下大家眼前这尊了。关于这座佛塔有一个神奇的视觉效果,那就是你围着这个佛塔转,无论在哪个方向看佛塔,佛塔都是倾斜的,所以这座塔又被人们称之为“斜塔”,也有人嘲笑说,李元婴为官不正,就连他修的佛塔也都是斜的。

主题阆中贡院心得体会及收获八

阆中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坐落于美里的嘉陵江北面,它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整座古城以中天楼为中心,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中间还穿插了许多小街小巷,形成了一座别具特色的方形古城。

古城的街道是由凹凸不平的大石块铺成的,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有院落、有商铺……院落里的人们休闲自在,有的在下棋,有的在树荫下乘凉,还有的坐在凳子上,悠闲地喝茶聊天,品味着古城独特的韵味。小商铺里,摆放着各种特色小吃和商品,店主在外面卖力地吆喝着,打出各种各样吸引眼球的广告。摆在外桌新鲜出炉的张飞牛肉,它的香味似乎有种特殊的魔力,能使经过商铺的人放慢脚步,垂涎欲滴。当地盛产的保宁醋醋香飘逸在空气中,使整个古城浸泡在“酸酸”的香味里。

步入状元坊,便进入了古城东街。拐个弯,“钻”进东街里的一条小巷子,便来到了人山人海的文化广场。广场上热闹非凡,人们载歌载舞,个个脸上溢满了灿烂的笑容。有几个老爷爷在台上弹着各种稀奇古怪的老式乐器。两旁的人全围上来,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些从没见过的乐器。“哐”,对面一位老奶奶又把游客们的眼球吸引了过去,她用小棍子敲打着一个东西,那东西就发出好听的声音。尽管我们对这些乐器似懂非懂,但它们却承载着古城的悠久历史文化。

广场对面,是贡院。贡院,又称考棚,非常的大,而且严谨。贡院里面会是什么的样呢?以前是怎样考试的呢?……我的脑袋里冒出一个个问题的泡泡,又浮现出一串串考试的情景。

“窜”入古镇北街,就来到了文庙。文庙呈四合院,十分大气。迈入文庙大门,便可看见一座精美的白拱桥横跨在小池塘上。过了白色拱桥,便是“棂星门”,也称孔庙。跨入红漆大门,就是古时候的学堂了。两边是古人修学的厅堂,厅堂里摆放着课桌椅,桌面上放着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学堂正中间供奉着圣人孔子雕像,让人们瞻仰。站在院落中间,闭上眼睛,耳边仿佛萦绕起了“三经四书”的朗朗书声。

出了孔庙,继续顺着小巷子走,就来到了西街。远远地,望见了一座气势森严的庙宇。再近一点,便看清楚了,原来是“汉恒侯祠”。“汉桓侯祠”,又称张飞庙,它布局严谨,构造别致,既雄伟壮观,又幽雅精美。门前,蹲着一尊威武的大狮子,彰显出千年张飞的威严气势。“砰”、“砰”,一个震耳欲聋的声音从背后响起。人们都好奇地转过头去,眼睛里充满了诧异。我转过身一看,不禁呆住了!这气势可真大,前后都有威严的武士护航,黑人张飞手持长矛,端坐在战车上,威风凛凛。在气势磅礴的敲锣打鼓声中,马队踏着整齐的步伐,渐渐远去了。人们依依不舍的收下了照相机,纷纷散开,各自寻找新的乐趣去了。

再往回走,就来到了中天古楼。这就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它高耸入云,仰起头来才能看见它的楼顶。中天楼有三层,一层叠着一层,一层比一层小,好似三层宝塔,矗立在古城中央,接受四方的仰望。

夜幕渐渐降临,沿着高高挂起灯笼的南街向下走,就来到了江边。徐徐的江风吹着我们的脸庞,凉飕飕的。小孩在桥上追逐打闹,大人在桥上仰望“星空”。“呀,星星!”不知谁大喊了一句,大家停止了嬉戏,向天空中望去:一盏盏徐徐升起的孔明灯,像点点繁星,飘在古城上空。它载着阆中古城的悠悠历史和人们的美好梦想,升上夜空。渐渐地,渐渐地,飘向远方……

历史悠久、古文化浓郁的阆中古城,我爱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