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青岛轮训心得体会和感想 青岛培训心得体会(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7:59:10 页码:13
青岛轮训心得体会和感想 青岛培训心得体会(二篇)
2023-01-08 17:59:10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青岛轮训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的达官贵人纷纷来到八大关购地建房外国驻青岛领事馆及侨居青岛的外国人亦在此建造别墅住宅,初步形成建筑规模。

20世纪30年代初,青岛市政府规划建设湛山特别行政区域时,八大关地区道路分为三个阶段建设,先建一条,再建六条,最后建三条。十条关路只有七条路是以关隘的命名,其他三条则是以我国古代的税关命名的。10条道路分别是韶关路、嘉峪关路、山海关路、武胜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和居庸关路,其中三条以税关命名的路是正阳关路、韶关路、临淮关路。

八大关建筑一般高度在2-3层,建筑面积多在500平方米以下。

景区里每一条道路都有一个特殊的树种为代表,春天,韶关路上碧桃花大色艳,娇艳媚人;夏天山海关路法国梧桐,枝繁叶茂,高洁美好,正阳关路,“盛夏绿遮眼,此花满堂红”,宁武关路海棠成荫,蓬勃旺盛,明艳照人;秋天,居庸关路的银杏树干通直,杏叶金黄;冬天,紫荆关路的雪松傲霜斗雪,繁茂雄伟;一年四季,临淮关路龙柏成行,其余各路则植有樱花树、杜仲树、杨树、槐树等。

八大关于__年6月荣幸的跻身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列。八大关又有“天然摄影棚”之称。像《到自然去》、《第二个春天》、《冒名顶替》等均在此地拍摄。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位于山海关路17号的元帅楼,是一座日本式的建筑,1940年由在青岛的日本人所建,砖混结构,两层平顶式建筑,建筑面积929.53平方米。其中一个日本式套房的墙壁上镶挂着一块樱花木。据日本人考证,该樱花木有上千年树龄,十分罕见。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6位元帅曾在此居住,所以这座楼被称为“元帅楼”。

徐向前是入住该楼的第一位元帅,虽有罗荣桓、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叶剑英元帅先后住在此楼。

大家往前走,就是八大关宾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山海关路19号的八大关小礼堂,选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图纸,是一幢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厅堂建筑。因为一些原因,仅建成地上、地下各一层的建筑。里面设有一流的同声传译设备,可同时传译四种语言。

北京有一个钓鱼台国宾馆。八大关的贵宾楼被称为“青岛钓鱼台”。位于居庸关路19号,俗称“国宾馆”。

山海关路9号是一幢美国式建筑,该楼原为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的住宅。

下面大家所看到的是八大关具有代表性的一幢典型的丹麦建筑—公主楼,位于居庸关路10号。

宋氏花园位于居庸关路14号的美国式居民建筑,曾被电视剧《宋庆龄和他的姊妹们》选作拍摄地,拍摄内容是宋氏姐妹年轻时居住美国的生活片段。

花石楼位于黄海路18号。花石楼是八大关风景区名气最大的一处别墅式建筑。他是一座欧式古堡式建筑,融合了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既有希腊式和罗马式风格,又有哥特式的特色。圆形小楼共5层。楼内用大理石砌贴,内外除用花岗岩砌筑外,还嵌砌了许多鹅卵石,因此被人们称为“花石楼”。

该楼的主人叫涞比池。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戴笠曾和白光也在此居住。

花石楼的建筑特色和优雅的环境也吸引了影视工作者的目光,他们纷纷选择花石楼作为拍摄地点。

推荐青岛轮训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是栈桥。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是青岛人的骄傲。它位于青岛湾,全长440米,宽8米。20世纪30年代栈桥曾被誉为青岛市内十景之首、青岛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写下赞美它的诗词,国内外的重要宾客、知名人士来青岛观光时,都要登临栈桥,欣赏海滨风光。驰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商标便是以栈桥为图案设计而成的。

现在我把栈桥给大家做一下介绍:

[栈桥概况]

栈桥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她既目睹了青岛的屈辱岁月,也见证了青岛的建设与发展。1891年清政府下诏书在青岛(时称胶澳)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头,其中一座就是现今的栈桥,长20xx年,德军以演习为名,从栈桥所在的青岛湾登陆,武力占领了青岛,栈桥成为德军侵占青岛的见证。德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于1920xx年5月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在南端钢制桥架上铺设木板,并建轻便铁轨,将桥身延长到350米,仍为军用码头。1920xx年大港第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从崂山仰口登陆占领青岛后,仍然在这座桥上举行阅兵式,以此证明其对青岛享有“充分主权”。

1920xx年,青岛被中国北洋政府收回后,中国水兵在此阅兵。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出巨资由德国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桥身加长到440米。桥南端增建了箭头型的防浪堤, 并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回澜阁。整个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栈桥从此成为青岛第一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栈桥进行维修,1985年青岛市又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整修,两侧围以铁索护栏,12对欧式桥灯相峙而立,外铺花岗岩石台阶。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拨款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此次维修既达到防风浪、防腐蚀,保持原有的风韵的要求,又与两侧护岸设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观效果,使整个桥体焕发了青春。

20xx年包括栈桥在内的海滨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风景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站在栈桥桥头,前面这片水域被称为青岛湾。远处看,栈桥像一条彩虹横卧在大海之中,尽头的“回澜阁”仿佛飘浮在大海之上,有“长虹远引”、“飞阁回澜”之美称。

要领略栈桥的魅力,最好是沿着这条通往海中的桥走进去。走进去,仿佛将自己置身于大海环绕之中,可充分感受海的气息,体验海的浩淼,增强对大海的立体感受。碧波拍打着桥面,白云漂浮在蓝天,海鸥在海天间飞翔,游船在海浪中穿梭,这种美妙的感受,您能只能在此时此地才能充分体味。大家在行进中可以看到岸边绿树掩映、楼台辉映的美景,那又是一幅充满浪漫欧陆风情的城市画卷,正如康有为先生所描写的:“碧海蓝天,红瓦绿树”,梁实秋的“观壮阔波澜,当大王之雄风”。

[回澜阁]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回澜阁,“回澜阁”匾额上的3个字最初是由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题写的,这个匾额在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被掠往日本,放在日本东京陆军博物馆内展出,以显示其侵华战争的“功绩”。现在“回澜阁”三字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所写。

此阁为二层八角凉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盖,24根红漆柱子支撑,阁心有螺旋形楼梯,楼上四周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我们可以凭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丽的青岛湾和周围的各个景点以及著名建筑。

[栈桥周边景点]

与栈桥在一条南北直线上的这条路是中山路,它是青岛市一条老商业街,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德国占领青岛后,为了在后海修建深水码头,于1899年开辟了一条南北连接的道路,这便是中山路的雏形。德县路以南是德国人居住区,命名为“斐迭里街”,德县路以北是中国人居住区,称为大马路,1920xx年,两条路合并在一起,命名为山东路。1920xx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又改名为中山路。中山路全长1300多米,63座建筑,160多家商场,同时它还是国家确定的全国100个文明示范点之一。目前中山路也是老市区最繁华的地方之一。这样看来,栈桥成了大海与街市的过渡。它将大海和陆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中山路上那座最高的建筑是“百盛商厦”。1998年9月开业。它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全国18家合资零售企业之一,由青岛第一百货公司与马来西亚的金狮集团合资兴建,总投资7.8亿元人民币,地下5层,地上49层,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商场面积5万平方米。在当时被称为齐鲁商业第一楼。

栈桥西边这个沙滩是第六海水浴场,它是市区浴场中最小的一个,与繁华的中山路相邻而且周围环境十分优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