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从军生涯心得体会总结 参军生涯心得体会(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9:47:11 页码:11
从军生涯心得体会总结 参军生涯心得体会(六篇)
2023-01-08 19:47:11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从军生涯心得体会总结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识字部首。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并能用几句话写下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知道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女英雄;学习文中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紧扣“女英雄”,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

2.出示第一段复习。(板书:女英雄。)

3.引导学生看木兰女装图,让学生感知木兰的女子形象。

4.在古代,像这样一位女子,应该足不出户。在家中,种桑养蚕,纺丝织布,绣花刺字。可是,木兰却成了女英雄。你心中的英雄是什么形象的?

小结:发现没有,你们心中的英雄都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心,由此可见,木兰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女子了。

(一)感知爱国爱家

过渡:让我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最能体现木兰热爱祖国的句子来吧。

1.生仔细读文后交流。

2.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理应”什么意思?(应该)这句话什么意思? (自己应该为国为家分担忧愁。)

3.国家有何忧患,家庭又有什么忧愁呢?请你再读第二段,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读完了,我们来看这段话。(出示第二段)

4.引导学生感悟“国忧家愁”,指导朗读。

1)国忧是什么?(板书:国)指名读。

a.凸显1、2句,积累词语:战事不断

b.北方战事不断,边防将士死伤无数,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再读。

c.此时,国家正遭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敌人正在烧杀抢掠。假如是你,你怎么办?(我要为国出力……)

对,国家的兴盛与灭亡,是关系到每一个国家成员的。没有大家庭的安宁,哪有小家庭的温馨?国家有难,作为一份子,理应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就是人么常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出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齐读)

2)过渡:国忧如此,那家愁又是什么?(板书:家)指名读。

a.凸显4、5句话。

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幼小,家里情况不如人意呀。你再读。

b.凸显“焦急万分”,读好“焦急万分”。

师:面对这国忧家愁,木兰的内心怎么样?(焦急万分)“焦急”换个词怎么说?(十分着急)能理解这种心情吗?用朗读表达出来。

3)指名朗读1234句。

师生评读。

5.木兰焦急过后想到了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她怎样去为国为家分忧的?她决定怎么做?

指名读: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引读出坚定的语气。

6.引导说话

1)同学们,透过这句话的字面,你还能发现什么?(家人不同意)

2)从哪里看出来的?“说服”就是木兰和家人讲道理,让家人同意她替父从军。

3)铺设说话语境

木兰的家人有哪些?

你是她的弟弟,你同意姐姐离家吗?你有什么不理解的?

你是她的母亲,你同意女儿从军吗?你担心什么?

你是父亲,你同意孩子代替你吗?为什么?

家人都不同意她从军。可是木兰一心想着国家,只好一一说服他们了,她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想不想演演木兰?

4)请你选择一个说服对象,同桌先练一练。

5)说话表演。

师:小木兰们,现在我就是你的家人,你来说服我吧!

a.弟弟:姐姐,你为什么去从军呀?你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呀!你走了,爸妈怎么办?

b.母亲:儿呀,你可不能去呀,你是个女孩子,怎么生活呀?

c.父亲:木兰呀,国家有难,爹知道不能不去,文书上是爹的名字,还是让爹去吧。你毕竟是个弱女子呀!

小结:你们的说服让我感受到木兰爱国爱家的高尚品质。(板书:爱)

她能够坚定想法,为国为家分忧,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果真是一位——女英雄。

8.朗读第二段

过渡:你敬佩她吗?谁能通过朗读告诉我们呢!

指名读。你读出了自己的敬佩之情。你读出了那份焦急,那份坚定。

(二)感知为国立功

引读: 与亲人的离别让人伤心难过,可是为了国家的安危---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那威武的样子不亚于男儿。一路上,她---渡黄河,过燕山,不辞辛劳,千里迢迢,终于---来到了前线。大家捧起书读一读第三段。

1.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2.我发现你重点读出了这四个字“披、跨、渡、过”,能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吗? (很快)为什么要快?(战事紧急)真是个爱读爱想的孩子,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

3.你们读出什么感受了?(很勇敢)怎样勇敢?

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太值得大家学习了。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吧!

4.在木兰心中,国事当头,战事紧急。古文《木兰诗》中是这样描述木兰赶往前线的。(出示古文“旦辞爷娘去……”)师解释“旦”“幕”及大意。艰辛、困难都抛到了脑后。老师也为之感动,我也要读。

5.老师读得如何?你们一定比我读的还好。齐读。

评:你们读出了重点词,读出了花木兰的英姿飒爽,勇往直前。让我感觉到花木兰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一点儿也不输给男孩子的气概。

6.战场上,花木兰又如何呢?出示第二句读。你知道了什么?

1)交流:立功了。从哪里看出来?赫赫战功什么意思?

2)多年是多少年,你知道吗?木兰在边疆一蹲就是12年呀,她带领军队打败了敌人的许多次侵略。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齐读词语)

7.想不想看一看这位女英雄?(出示戎装图)指导读。

瞧,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一次又一次用智慧打败了敌人。我们送个词语给他,那就是——英勇善战。(板书:英勇善战)由于她的英勇善战,她为国立下赫赫战功,因此,她成了军中英雄,成了大将军。看,军旗上写着大大的花字,多威武呀!让我们边读边想象木兰奋勇杀敌的情景吧!。

8. 出示朗诵第三自然段。

9.引导背诵第三段。

老师看到你都会背了,是吗?你怎么记住的?愿意为我们展示一下吗?

小结:读到这里,木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木兰是名符其实的——女英雄。

(三)体会木兰双面

1.战争胜利了,战功赫赫的女英雄花木兰回到阔别12年的家乡,脱下了战袍,换上了心爱的女装,来探望她的将士们怎么样呢?默读第四段,画出有关词语。

2.出示女装图交流

师:大家看,重回女儿容貌的花木兰还是那么美。当将士们看着穿上女装的木兰时,都——惊讶。惊讶什么?(板书:文静优美)

3.说话训练:有的将士忍不住说:天哪……

4.是呀,将士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英勇善战的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怎么也没想到,面前这文静俊美的姑娘竟然就是战场上英勇善战的军中英雄!捧起书,让我们齐读第四段,读出那万分无比的惊讶吧!

5.齐读第四段。

小结:将士们,同学们,就是这么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她也同样能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女英雄啊!

1.指着板书小结:

现在,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了花木兰:她爱国爱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战场上,她是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生活中她又是文静俊美的姑娘。她真不愧是——女英雄。难怪她的故事千古传颂。

2.人们以多种形式传颂着这个故事,我国豫剧《花木兰》就广为流传,课前老师选了一个精彩唱段,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谁说女子不如男)戏中唱的好: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3.同学们,花木兰只是众多巾帼英雄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古今中外,在各个领域里都有许多杰出的女子。如:科学家居里夫人,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巾帼英雄穆桂英……她们的故事值得我们去阅读。让我们走进课外阅读,搜集她们的故事,去领略她们的风采吧!

推荐从军生涯心得体会总结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学具安排:投影、生字卡、录音。

1、继续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的良好课堂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姿势。

教学时间:三课时。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

1、 认读生字词。

2、 指名背第一段。

1、理解第二段。

(1)自读。画出写局势紧张的词语及花木兰十分着急的原因的句子。

(2)读后交流。

理解文书征兵年老多病。

(3)花木兰是不是干着急呢?从花木兰说服全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可以看出她怎么样?

(4)指导朗读。

2、理解第三段。

(1)观察图一。

看,这是花木兰从军后驰骋沙场的英姿,瞧她跃马提枪的威武形象,一看就知道她英勇善战。

(2)课文是怎样写她从军后的情景的?读一读,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读后交流。

(4)指导读第一句。

(5)指名读第二句。

理解赫赫战功。

从这句可以看出木兰自强自信,所以开头称她女英雄,结尾又说她是花将军。

(6)指导读第二句。

(7)指导背诵。

征 病 幼 男 胜 利

抄写生字。

1、认读词语。

2、背诵第一、二、三段。

理解第四段

1、看插图二,说说胜利归来的花木兰装束有什么变化?

2、自读课文,画出写将军们恍然大悟的句子。

3、读后交流。

4、指导朗读、背诵。

脱 穿 将 勇

抄写字词。

板书:

12、木兰从军

女 (扮) 男 (装)

花木兰 花将军

胜利归乡

我执教的是《木兰从军》第一课时,读通课文,走近木兰,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是我这一课时定下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花木兰爱国爱家的女英雄形象呢?我认为第一课时应以放手让学生阅读为主,扫清文字障碍;在学生的大声朗读,反复诵读中,在教师的有效点拨中,达到读得读准、读通、读顺,最终使学生放下书本仍能记得内容为止。有了这样的思考,我把《木兰从军》的第一课时,定位在

其一:怎样让孩子们正确、流利的读通、读顺课文,认识本课的两个多音字。我主要通过孩子的大声朗读,自纠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字词的方法,打好读课文的基础,达到读通、读顺文本。

其二:使孩子们初步感知人物品质。为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两个问题“如果你是木兰的家人,你会怎样劝阻她?”“如果你是木兰,你怎样说服家人?”让学生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推荐从军生涯心得体会总结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幼儿很少会知道古代人物。设计这节课是为了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古代的事件。《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听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充分考虑到“幼儿在活动中有机会听说,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情境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说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1、在阅读活动中通过观察讨论,逐步理解故事内容。

2、能根据图标的提示,不断丰富对话内容。

3、能够积极与同伴交流。

1、难点:能根据图片创编对话内容

2、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1、花木兰玩偶。

2、动画片《花木兰》

3、幼儿用书第5册第1—8页

4、挂图《木兰从军记》

5、语言磁带或cd

(一)自由谈谈故事

1、出示玩偶“花木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下面我们请她出来吧!

“你们认识她吗?她给你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认识或不认识,像士兵……)

2、幼儿说说花木兰的故事。

“她是花木兰,在她身上有一个故事,你们猜猜看她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打战的故事)

(二)教师引导幼儿阅读故事

1、集体看挂图《木兰从军》,重点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及画面背景,请幼儿讲一讲。

教:刚才小朋友已经猜了很多了,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花木兰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教:看这些图片,再观察里面人物的动作、神态及画面背景。请小朋友说说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呢?

2、幼儿看图讲故事。

3、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整地讲述故事。

教:刚才有很多下朋友都讲的很好,现在请小朋友跟着我一起说说这个故事,好吗?”

(三)自由阅读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阅读幼儿用书,根据人物之间的对话图标,引导幼儿创编对话内容。

教:你们认识这个图标吗?这个是人们对话的内容在里面,可是今天我已经把图标里面的内容删掉了,现在请你们来说说他们会说一些什么话呢?

2、幼儿两人一组,相互讲故事。

教:现在找到你们的好朋友,把你想到的内容编成一个故事给你们的好朋友说说。

1、

2、结束

七、活动延伸

欣赏童谣《花木兰》,并可配上快板进行说唱。

推荐从军生涯心得体会总结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学具安排:投影、生字卡、录音。

1、继续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的良好课堂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姿势。

教学时间:三课时。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

1、 认读生字词。

2、 指名背第一段。

1、理解第二段。

(1)自读。画出写局势紧张的词语及花木兰十分着急的原因的句子。

(2)读后交流。

理解文书征兵年老多病。

(3)花木兰是不是干着急呢?从花木兰说服全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可以看出她怎么样?

(4)指导朗读。

2、理解第三段。

(1)观察图一。

看,这是花木兰从军后驰骋沙场的英姿,瞧她跃马提枪的威武形象,一看就知道她英勇善战。

(2)课文是怎样写她从军后的情景的?读一读,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读后交流。

(4)指导读第一句。

(5)指名读第二句。

理解赫赫战功。

从这句可以看出木兰自强自信,所以开头称她女英雄,结尾又说她是花将军。

(6)指导读第二句。

(7)指导背诵。

征 病 幼 男 胜 利

抄写生字。

1、认读词语。

2、背诵第一、二、三段。

理解第四段

1、看插图二,说说胜利归来的花木兰装束有什么变化?

2、自读课文,画出写将军们恍然大悟的句子。

3、读后交流。

4、指导朗读、背诵。

脱 穿 将 勇

抄写字词。

板书:

12、木兰从军

女 (扮) 男 (装)

花木兰 花将军

胜利归乡

我执教的是《木兰从军》第一课时,读通课文,走近木兰,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是我这一课时定下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花木兰爱国爱家的女英雄形象呢?我认为第一课时应以放手让学生阅读为主,扫清文字障碍;在学生的大声朗读,反复诵读中,在教师的有效点拨中,达到读得读准、读通、读顺,最终使学生放下书本仍能记得内容为止。有了这样的思考,我把《木兰从军》的第一课时,定位在

其一:怎样让孩子们正确、流利的读通、读顺课文,认识本课的两个多音字。我主要通过孩子的大声朗读,自纠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字词的方法,打好读课文的基础,达到读通、读顺文本。

其二:使孩子们初步感知人物品质。为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两个问题“如果你是木兰的家人,你会怎样劝阻她?”“如果你是木兰,你怎样说服家人?”让学生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推荐从军生涯心得体会总结五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幼儿很少会知道古代人物。设计这节课是为了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古代的事件。《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听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充分考虑到“幼儿在活动中有机会听说,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情境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说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1、在阅读活动中通过观察讨论,逐步理解故事内容。

2、能根据图标的提示,不断丰富对话内容。

3、能够积极与同伴交流。

1、难点:能根据图片创编对话内容

2、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1、花木兰玩偶。

2、动画片《花木兰》

3、幼儿用书第5册第1—8页

4、挂图《木兰从军记》

5、语言磁带或cd

(一)自由谈谈故事

1、出示玩偶“花木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下面我们请她出来吧!

“你们认识她吗?她给你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认识或不认识,像士兵……)

2、幼儿说说花木兰的故事。

“她是花木兰,在她身上有一个故事,你们猜猜看她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打战的故事)

(二)教师引导幼儿阅读故事

1、集体看挂图《木兰从军》,重点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及画面背景,请幼儿讲一讲。

教:刚才小朋友已经猜了很多了,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花木兰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教:看这些图片,再观察里面人物的动作、神态及画面背景。请小朋友说说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呢?

2、幼儿看图讲故事。

3、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整地讲述故事。

教:刚才有很多下朋友都讲的很好,现在请小朋友跟着我一起说说这个故事,好吗?”

(三)自由阅读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阅读幼儿用书,根据人物之间的对话图标,引导幼儿创编对话内容。

教:你们认识这个图标吗?这个是人们对话的内容在里面,可是今天我已经把图标里面的内容删掉了,现在请你们来说说他们会说一些什么话呢?

2、幼儿两人一组,相互讲故事。

教:现在找到你们的好朋友,把你想到的内容编成一个故事给你们的好朋友说说。

1、

2、结束

七、活动延伸

欣赏童谣《花木兰》,并可配上快板进行说唱。

推荐从军生涯心得体会总结六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谈谈我的收获和不足: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如何让学生充分领略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积累语言,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古诗的教学还要以读为手段。不仅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所学古诗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更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积极诵读、理解古诗的兴趣。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由于古诗短小精悍,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需要学生去想象,想象画面、声音,丰富诗的内涵。所以我放手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去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所看到的诗中的哪些画面,学生你说一个,他说一个,组成了完整的诗歌画面。虽说打乱了诗句顺序,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诗句,从而感知诗的意境,感受到了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此外还通过适当课外资料的补充拓展,丰富文本,深化古诗内涵。比如出示诗句中出现的青海、雪山、孤城、玉门关等地方的地形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边塞辽阔苍凉的地域特点,感受到了战士们遥望思乡之情。还比如古代战争的残酷,战士生活的痛苦,现在的学生显然很难理解,我通过播放了一段古战场的视频,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遥远的古代,学生瞬间被古战场上的战争惨烈、壮观的场景所震撼,仿佛亲眼目睹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可见利用适当的课程资料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文所表达的情感。

但课堂永远是不完美的,本节课诗意的理解上,学生在上台分享时拿着书将预习时补充的诗意读了下来,如果能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后汇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诗句,学生会理解的更加透彻,诗意的理解也会学的更扎实。

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我会多鼓励学生抛开工具书,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让学习真正发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