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禅宗公案心得体会和感想 禅宗公案心得体会和感想感悟(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04:39:08 页码:12
禅宗公案心得体会和感想 禅宗公案心得体会和感想感悟(8篇)
2023-01-09 04:39:08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禅宗公案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禅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行化,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禅寺。当时柏林禅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却屡遭劫难,到 1988 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殿堂、经像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唐朝古柏,依稀屹立,一片凄凉,昭示世人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

1988 年,柏林禅寺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大和尚亲自主持柏林禅寺

修复工作,在各界人士大力护持下: 1992 年,普光明殿落成;随后,钟鼓楼、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关房、佛学院、茶香楼、文殊阁、普贤阁、万佛楼相继建成; 20xx 年 9 月 6 日,巍峨雄伟的万佛楼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重大成果。一处占地 90 余亩,殿堂楼阁鳞次栉比、庄严整肃的千年古刹重焕生机。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古城,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

赵州禅师以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的南北禅林。人们议论当时中国禅林的高僧,每每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又有“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的美誉。在遥远的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门耸立有“赵州关”,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由此可见赵州禅师在禅门中的地位。

禅师虽然道誉四布,并有燕赵二王的供养护法,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他的“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他经常是“裤无腰,褂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土塌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接引四方学人。脍炙人口的“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不仅启悟了当时的许多禅僧,而且流传后世,历久弥新。从宋朝开始,中国禅门盛行以“参话头”为方便的话头禅,赵州禅师的公案语录最频繁地为人们所参究,许多人在赵州语录的启发下明心见性。其中“狗子无佛性”更凝练而为“无门关”,成为禅门一大总持,直至今天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

柏林禅寺前任住持上净下慧老和尚。出生于1933年,他是中兴柏林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和河北《禅》杂志主编。法师髫龄出家,早年曾亲近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并从其承法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传人。法师日常法务繁忙,但精力过人,虽日理万机,但常安详自在。1993年,法师根据自己几十年修学佛法的体会,结合时代潮流,正式提出“生活禅”,作为柏林寺修行弘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针。“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能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互相熔铸,产生出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趋向智能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围绕这一思想,净慧法师提出了一系列修行的方法、原则。他把佛法的思想凝炼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作为生活禅的宗旨。几年来,生活禅受到教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柏林禅寺现任方丈为明海禅人,常住僧众 160 余人,内设河北省佛学院、河北禅学研究所。每年举办上元节吉祥法会、中元节报恩法会、清明节水陆法会、生活禅夏令营、念佛七、禅七等大型弘法活动。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如法如律结夏安居。冬参夏讲。赵州祖庭已经成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镇。

如今的赵州祖庭已一改昔日的荒村破院一变而为殿宇庄严、环境幽雅、佛唱悠扬、香客云来的清净佛地。20xx年11月5日,当时的江来到柏林禅寺参观,他赞扬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肯定了柏林寺幽雅的环境和良好的管理。柏林禅寺每年夏季举办的生活夏令营和冬季举办的禅七法会都已具备相当规模和水平,在全国以及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各位游客如果对此感兴趣的可以在柏林禅寺的网站上进行报名。在柏林禅寺最为游人感兴趣的就是在寺庙内的舍利塔和万佛楼。等到了柏林禅寺我再向各位做进一步的介绍。最近柏林禅寺正在举行爱与心相连——救助河北农村特困大病患儿到慈善活动,各位游客如果想献爱心到话可以通过寺庙捐赠一百元人民币,同时柏林禅寺也会赠送各位一枚护身符.在三月29号到四月5号将会有清明节水陆法会,对此有兴趣到话各位到时候可以来参加.对于柏林禅寺大致的情况我就先介绍这么多.

待会到了寺庙如果有游客要烧香的话,下了车会有就有很多请香的地方,其中大多数是当地的居民。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既然来柏林禅寺烧香,我觉得香还是在寺院里请比较好。首先是香的质量有保障,其次大家都知道柏林禅寺的不对外收门票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寺庙内请香也是对柏林禅寺的一种支持吧,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建议。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我们这站的目的地——柏林禅寺。

这就是柏林禅寺的山门,建于1993年.与韦驮殿组建为一体,三座门高

低并列,后建韦驮殿,与三门成丁字形布局,富有创意。山门中央屏风面南悬挂《佛祖源流图》,是释迦牟尼佛讲法的场面,画面有佛教人物八十九位;北面供韦驮菩萨铜像,木雕贴金佛龛;左右两侧是四大天王画像。在山门的两侧高悬着生前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题写的“柏林禅寺”匾额。门两侧挂着中国佛协副会长、河北省佛协会长、柏林禅寺方丈净慧法师撰写的对联:“寺藏真际千秋塔;门对赵州万里桥。”

在西边就是本寺佛教用品交流处,有想请香的游客可以去那里.如果有想请一些纪念品的有客等我们把寺庙整个参观完以后再给大家留一些时间供大家自由支配.

下面我们将参观的是全寺主殿普光明殿,普光明殿占地435平方米,为僧人早晚诵经及举行重要佛事活动之处。普光明殿于1991年11月动工兴建,1992年7月底全部竣工,8月28日(农历八月初一日)隆重举行了落成开光典礼。位于过去“牟尼殿”旧址。普光明殿通过一条约7米宽、100米长的石板路与山门相连,路两旁设置了六对仿唐石灯幢,植有近万平方米的草坪,新栽的300余株柏树与十几株历尽沧桑的千年古柏交相辉映。普光明殿为木结构单檐宫殿式建筑,上覆以黄琉璃瓦,风格典雅,气势雄伟。殿内供奉着高3米、重达10吨、用大理石雕造而成的释迦佛坐像,汉白玉贴金.两边分别是佛的侍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殿北墙东侧供文殊菩萨像,西侧供普贤菩萨像,均为汉白玉雕制。大东、西两侧墙上拓片是十六尊者画像,原作者是五代高僧贯休大师。大殿门外楹联一为赵朴初居士撰书,为本寺住持净慧法师撰,集赵州禅师公案和本寺历史沿革而成,禅意隽永,历史昭然。这一大型主体建筑的完成,得到国内外诸山大德、长者居士的慷慨布施,特别是美国纽约佛性法师大力支持,捐赠巨款。

这座就是钟鼓楼,此楼落成于1994年,歇山顶三层建筑,高十八米,与赵州祖师塔东西对称。一层为护法殿,供奉福德财神大黑天尊像;二层钟楼,悬铜钟一口,高1.8米,供奉地藏菩萨铜像;三层鼓楼,悬大鼓一面,供奉消灾延寿药师佛圣像。晨钟暮鼓是寺院生活的标志,钟声使人清醒,消除烦恼;鼓声令人振奋,增强勇气。“东寺钟声”为赵州十景之一,自古闻名遐迩。

观音殿、藏经楼:此殿1995年落成,由香港杨勋居士捐资修建。柏林寺在宋朝以前曾名“观音院”。明朝此处建有“大慈殿”供奉观音像。毁于“文革”期间。此殿所供观音菩萨圣像,系用本寺千年古柏雕制贴金而成,东西两侧分别为善财、龙女。殿内壁画是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化图。观音菩萨是慈悲喜舍的化身,众生遇苦难至心称念其名,即得菩萨摄受加持,离苦得乐。

会贤楼、指月楼位于柏林禅寺观音殿前大院东西两侧,均为两层楼结构,排间16,全长60米。这两栋楼均为1997年动工修建,同时落成。会贤楼最重要的去处是客堂,位于一楼中部,两侧南北分别为福慧堂与伽蓝殿,楼上是僧人寮房,大多居住寺院班首执事。指月楼一楼中间最大的房间为会客厅,乃本寺接待客人最主要的场所,南北两侧分别为愿海堂和祖师殿。楼上现在是禅学研究所办公的地方,原来河北省佛学院的教室,现在经常组织居士坐禅、讲课修学。柏林禅寺电脑日益增多,局域网构建以后,这里也成为网络的中心。随着高科技在寺院文化里逐步的应用,这里有望发展成为柏林禅寺的it中心。

这里就是大和尚大住所,大和尚法号明海,1968年生人,俗姓肖,祖籍湖北潜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9年开始留心佛学,1990年于北京广济寺结识禅宗大德净慧上人,从此归心佛门。1992年9月,于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净慧上人座下披剃出家,1993年于洛阳白马寺受具足戒。多年来,积极参与柏林禅寺的兴复及“生活禅”夏令营的组织、弘法工作。20xx年于净慧上人座下得预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承。现任柏林禅寺住持、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接下来我们参观万佛楼通高三十七米,上下两层,面积达五千平方米。一层是禅修中心,可容纳千人坐禅,;二层是大雄宝殿.万佛制作法式则依华严海印三昧及总持教五智五佛思想,精心设计,如法铸造。一层为菩提场,中央供奉五尊铜佛像,每尊通高四· 八米,系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由法界体性智流出;东方阿閦佛,由大圆镜智流出;南方宝生佛,由妙观察智流出;西方阿弥陀佛,由平等性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佛,由成所作智流出。之所以被称为万佛楼,就是因为在里面一共有大小佛像共一万零五十三尊,除了刚刚提到到五座大佛外,还有小铜佛像共计一万零四十八尊,其制作法式亦据五智五方五佛教义安排。其中一楼北墙两侧共二千零一十六尊为中央毗卢遮那佛;二楼东墙二千零十尊为东方阿閦佛;南墙二千零二尊为南方宝生佛;西墙二千零十尊为西方阿弥陀佛;北墙二千零十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从别相而言,虽五方五智各有一佛以表法,显示诸佛之差别殊胜义;若就总相而言,不但五方五佛各具五智,且一切佛皆具五智,显示诸佛之平等殊胜义。此即华严大教一多互具、重重无尽之海印三昧也。

归云庵座落在柏林禅寺东北角,南面一栋为“戒香楼”是供僧众专修的关房。中间为“知止楼”,是供护法居士贵宾禅修的关房。北面“听松楼”,是供本寺退居长老静修的关房。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到是河北省到佛学院.1998年9月,在柏林禅寺僧伽培训班的基础上,河北省佛学院开始试办并对外招生。20xx年5月,在省委省政府等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佛学院由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成立。学院开设三个班,中专班、大专班两年,研究班三年。因为现在办学规模还不是很大,学院现有教师二十九人,其中法师十九人,在家教师十人,在家教师中大学讲师、教授四人,高级教师一人。大家看,这坐落在柏林禅寺西北角四合院式三层仿古建筑,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多平方米。内设办公室、会议室、大礼堂、阅览室、图书室、电脑室、书画室、教室、活动室、茶室、师生寮房等,是一所集办公、教学、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教学楼,极大地改善了学院的教学环境。目前已培养三届学僧,共有120名学僧圆满毕业。毕业学僧有的继续深造,有的留在柏林禅寺担任管理工作,有的留在佛学院担任教学或管理工作,也有许多学僧回到自己原来的寺院肩负起弘法的重任,有的已经成为一方住持。

现在我们所看到就是赵州古佛从谂禅师的舍利塔,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赵州禅师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曰真际禅师,塔曰光祖之塔。因其在柏林禅寺内,故俗称柏林寺塔。该塔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明两代曾先后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际禅师写真刻石。柏林禅寺现存的赵州塔建于元代,全称“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我们现在看到的柏林寺塔建于元代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砖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七级,高约33米。下有莲花须弥座,整个塔身坐落在坚固的方形台基上。1997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百万元,将此塔修整一新。经过修整的柏林寺塔,“较之昔日,虽非新构,亦美轮美奂,典雅庄严”。

描写禅宗公案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的第一站我们将要参观柏林禅寺。本站点将由我陪伴大家一起度过,我姓王,大家叫我小王就可以。柏林禅寺距石家庄南45公里处,下面我用一点时间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柏林禅寺的历史。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于东汉末年,迄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全寺占地80亩、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这些建筑,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古朴庄重,气势宏大.在过去古称观音院,南宋称为永安院,金代称为柏林禅院,到了元朝,在一份皇帝给寺院的圣旨中,"柏林禅寺"这一名称才开始出现,那时候寺院柏树成林,所以有"柏林"一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禅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行化,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禅寺。当时柏林禅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却屡遭劫难,到 1988 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殿堂、经像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唐朝古柏,依稀屹立,一片凄凉,昭示世人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

1988 年,柏林禅寺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大和尚亲自主持柏林禅寺

修复工作,在各界人士大力护持下: 1992 年,普光明殿落成;随后,钟鼓楼、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关房、佛学院、茶香楼、文殊阁、普贤阁、万佛楼相继建成; 20xx 年 9 月 6 日,巍峨雄伟的万佛楼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重大成果。一处占地 90 余亩,殿堂楼阁鳞次栉比、庄严整肃的千年古刹重焕生机。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古城,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

赵州禅师以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的南北禅林。人们议论当时中国禅林的高僧,每每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又有“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的美誉。在遥远的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门耸立有“赵州关”,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由此可见赵州禅师在禅门中的地位。

禅师虽然道誉四布,并有燕赵二王的供养护法,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他的“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他经常是“裤无腰,褂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土塌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接引四方学人。脍炙人口的“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不仅启悟了当时的许多禅僧,而且流传后世,历久弥新。从宋朝开始,中国禅门盛行以“参话头”为方便的话头禅,赵州禅师的公案语录最频繁地为人们所参究,许多人在赵州语录的启发下明心见性。其中“狗子无佛性”更凝练而为“无门关”,成为禅门一大总持,直至今天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

柏林禅寺前任住持上净下慧老和尚。出生于1933年,他是中兴柏林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和河北《禅》杂志主编。法师髫龄出家,早年曾亲近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并从其承法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传人。法师日常法务繁忙,但精力过人,虽日理万机,但常安详自在。1993年,法师根据自己几十年修学佛法的体会,结合时代潮流,正式提出“生活禅”,作为柏林寺修行弘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针。“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能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互相熔铸,产生出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趋向智能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围绕这一思想,净慧法师提出了一系列修行的方法、原则。他把佛法的思想凝炼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作为生活禅的宗旨。几年来,生活禅受到教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柏林禅寺现任方丈为明海禅人,常住僧众 160 余人,内设河北省佛学院、河北禅学研究所。每年举办上元节吉祥法会、中元节报恩法会、清明节水陆法会、生活禅夏令营、念佛七、禅七等大型弘法活动。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如法如律结夏安居。冬参夏讲。赵州祖庭已经成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镇。

如今的赵州祖庭已一改昔日的荒村破院一变而为殿宇庄严、环境幽雅、佛唱悠扬、香客云来的清净佛地。20xx年11月5日,当时的江来到柏林禅寺参观,他赞扬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肯定了柏林寺幽雅的环境和良好的管理。柏林禅寺每年夏季举办的生活夏令营和冬季举办的禅七法会都已具备相当规模和水平,在全国以及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各位游客如果对此感兴趣的可以在柏林禅寺的网站上进行报名。在柏林禅寺最为游人感兴趣的就是在寺庙内的舍利塔和万佛楼。等到了柏林禅寺我再向各位做进一步的介绍。最近柏林禅寺正在举行爱与心相连——救助河北农村特困大病患儿到慈善活动,各位游客如果想献爱心到话可以通过寺庙捐赠一百元人民币,同时柏林禅寺也会赠送各位一枚护身符.在三月29号到四月5号将会有清明节水陆法会,对此有兴趣到话各位到时候可以来参加.对于柏林禅寺大致的情况我就先介绍这么多.

待会到了寺庙如果有游客要烧香的话,下了车会有就有很多请香的地方,其中大多数是当地的居民。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既然来柏林禅寺烧香,我觉得香还是在寺院里请比较好。首先是香的质量有保障,其次大家都知道柏林禅寺的不对外收门票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寺庙内请香也是对柏林禅寺的一种支持吧,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建议。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我们这站的目的地——柏林禅寺。

这就是柏林禅寺的山门,建于1993年.与韦驮殿组建为一体,三座门高

低并列,后建韦驮殿,与三门成丁字形布局,富有创意。山门中央屏风面南悬挂《佛祖源流图》,是释迦牟尼佛讲法的场面,画面有佛教人物八十九位;北面供韦驮菩萨铜像,木雕贴金佛龛;左右两侧是四大天王画像。在山门的两侧高悬着生前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题写的“柏林禅寺”匾额。门两侧挂着中国佛协副会长、河北省佛协会长、柏林禅寺方丈净慧法师撰写的对联:“寺藏真际千秋塔;门对赵州万里桥。”

在西边就是本寺佛教用品交流处,有想请香的游客可以去那里.如果有想请一些纪念品的有客等我们把寺庙整个参观完以后再给大家留一些时间供大家自由支配.

下面我们将参观的是全寺主殿普光明殿,普光明殿占地435平方米,为僧人早晚诵经及举行重要佛事活动之处。普光明殿于1991年11月动工兴建,1992年7月底全部竣工,8月28日(农历八月初一日)隆重举行了落成开光典礼。位于过去“牟尼殿”旧址。普光明殿通过一条约7米宽、100米长的石板路与山门相连,路两旁设置了六对仿唐石灯幢,植有近万平方米的草坪,新栽的300余株柏树与十几株历尽沧桑的千年古柏交相辉映。普光明殿为木结构单檐宫殿式建筑,上覆以黄琉璃瓦,风格典雅,气势雄伟。殿内供奉着高3米、重达10吨、用大理石雕造而成的释迦佛坐像,汉白玉贴金.两边分别是佛的侍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殿北墙东侧供文殊菩萨像,西侧供普贤菩萨像,均为汉白玉雕制。大东、西两侧墙上拓片是十六尊者画像,原作者是五代高僧贯休大师。大殿门外楹联一为赵朴初居士撰书,为本寺住持净慧法师撰,集赵州禅师公案和本寺历史沿革而成,禅意隽永,历史昭然。这一大型主体建筑的完成,得到国内外诸山大德、长者居士的慷慨布施,特别是美国纽约佛性法师大力支持,捐赠巨款。

这座就是钟鼓楼,此楼落成于1994年,歇山顶三层建筑,高十八米,与赵州祖师塔东西对称。一层为护法殿,供奉福德财神大黑天尊像;二层钟楼,悬铜钟一口,高1.8米,供奉地藏菩萨铜像;三层鼓楼,悬大鼓一面,供奉消灾延寿药师佛圣像。晨钟暮鼓是寺院生活的标志,钟声使人清醒,消除烦恼;鼓声令人振奋,增强勇气。“东寺钟声”为赵州十景之一,自古闻名遐迩。

观音殿、藏经楼:此殿1995年落成,由香港杨勋居士捐资修建。柏林寺在宋朝以前曾名“观音院”。明朝此处建有“大慈殿”供奉观音像。毁于“文革”期间。此殿所供观音菩萨圣像,系用本寺千年古柏雕制贴金而成,东西两侧分别为善财、龙女。殿内壁画是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化图。观音菩萨是慈悲喜舍的化身,众生遇苦难至心称念其名,即得菩萨摄受加持,离苦得乐。

会贤楼、指月楼位于柏林禅寺观音殿前大院东西两侧,均为两层楼结构,排间16,全长60米。这两栋楼均为1997年动工修建,同时落成。会贤楼最重要的去处是客堂,位于一楼中部,两侧南北分别为福慧堂与伽蓝殿,楼上是僧人寮房,大多居住寺院班首执事。指月楼一楼中间最大的房间为会客厅,乃本寺接待客人最主要的场所,南北两侧分别为愿海堂和祖师殿。楼上现在是禅学研究所办公的地方,原来河北省佛学院的教室,现在经常组织居士坐禅、讲课修学。柏林禅寺电脑日益增多,局域网构建以后,这里也成为网络的中心。随着高科技在寺院文化里逐步的应用,这里有望发展成为柏林禅寺的it中心。

这里就是大和尚大住所,大和尚法号明海,1968年生人,俗姓肖,祖籍湖北潜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9年开始留心佛学,1990年于北京广济寺结识禅宗大德净慧上人,从此归心佛门。1992年9月,于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净慧上人座下披剃出家,1993年于洛阳白马寺受具足戒。多年来,积极参与柏林禅寺的兴复及“生活禅”夏令营的组织、弘法工作。20xx年于净慧上人座下得预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承。现任柏林禅寺住持、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接下来我们参观万佛楼通高三十七米,上下两层,面积达五千平方米。一层是禅修中心,可容纳千人坐禅,;二层是大雄宝殿.万佛制作法式则依华严海印三昧及总持教五智五佛思想,精心设计,如法铸造。一层为菩提场,中央供奉五尊铜佛像,每尊通高四· 八米,系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由法界体性智流出;东方阿閦佛,由大圆镜智流出;南方宝生佛,由妙观察智流出;西方阿弥陀佛,由平等性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佛,由成所作智流出。之所以被称为万佛楼,就是因为在里面一共有大小佛像共一万零五十三尊,除了刚刚提到到五座大佛外,还有小铜佛像共计一万零四十八尊,其制作法式亦据五智五方五佛教义安排。其中一楼北墙两侧共二千零一十六尊为中央毗卢遮那佛;二楼东墙二千零十尊为东方阿閦佛;南墙二千零二尊为南方宝生佛;西墙二千零十尊为西方阿弥陀佛;北墙二千零十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从别相而言,虽五方五智各有一佛以表法,显示诸佛之差别殊胜义;若就总相而言,不但五方五佛各具五智,且一切佛皆具五智,显示诸佛之平等殊胜义。此即华严大教一多互具、重重无尽之海印三昧也。

归云庵座落在柏林禅寺东北角,南面一栋为“戒香楼”是供僧众专修的关房。中间为“知止楼”,是供护法居士贵宾禅修的关房。北面“听松楼”,是供本寺退居长老静修的关房。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到是河北省到佛学院.1998年9月,在柏林禅寺僧伽培训班的基础上,河北省佛学院开始试办并对外招生。20xx年5月,在省委省政府等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佛学院由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成立。学院开设三个班,中专班、大专班两年,研究班三年。因为现在办学规模还不是很大,学院现有教师二十九人,其中法师十九人,在家教师十人,在家教师中大学讲师、教授四人,高级教师一人。大家看,这坐落在柏林禅寺西北角四合院式三层仿古建筑,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多平方米。内设办公室、会议室、大礼堂、阅览室、图书室、电脑室、书画室、教室、活动室、茶室、师生寮房等,是一所集办公、教学、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教学楼,极大地改善了学院的教学环境。目前已培养三届学僧,共有120名学僧圆满毕业。毕业学僧有的继续深造,有的留在柏林禅寺担任管理工作,有的留在佛学院担任教学或管理工作,也有许多学僧回到自己原来的寺院肩负起弘法的重任,有的已经成为一方住持。

现在我们所看到就是赵州古佛从谂禅师的舍利塔,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赵州禅师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曰真际禅师,塔曰光祖之塔。因其在柏林禅寺内,故俗称柏林寺塔。该塔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明两代曾先后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际禅师写真刻石。柏林禅寺现存的赵州塔建于元代,全称“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我们现在看到的柏林寺塔建于元代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砖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七级,高约33米。下有莲花须弥座,整个塔身坐落在坚固的方形台基上。1997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百万元,将此塔修整一新。经过修整的柏林寺塔,“较之昔日,虽非新构,亦美轮美奂,典雅庄严”。

参考资料:

柏林禅寺,中国著名佛教禅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镇,赵州祖庭所在地,内设河北省佛学院、河北禅学研究所,现任方丈为明海禅师,常住僧众有 160 余人。坐落于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

一、千年古刹

它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 - 220 ),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赵州和尚)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禅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归云禅师平生主持七所名刹,望重当时,现在北京西郊潭柘寺尚存其舍利塔;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行化,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禅寺。当时柏林禅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却屡遭劫难,到 1988 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殿堂、经像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唐朝古柏,依然挺拔屹立,昭示世人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

二、赵州禅师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古城,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赵州禅师以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的南北禅林。人们议论当时中国禅林的高僧,每每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又有“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的美誉。在遥远的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门耸立有“赵州关”,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由此可见赵州禅师在禅门中的地位。禅师虽然道誉四布,并有燕赵二王的供养护法,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他的“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他经常是“裤无腰,褂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土榻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接引四方学人。脍炙人口的“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不仅启悟了当时的许多禅僧,而且流传后世,历久弥新。从宋朝开始,中国禅门盛行以“参话头”为方便的话头禅,赵州禅师的公案语录最频繁地为人们所参究,许多人在赵州语录的启发下明心见性。其中“狗子无佛性”更凝练而为“无门关”,成为禅门一大总持,直至今天,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赵州禅师住世百二十年,他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真际禅师”。元明两代曾先后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际禅师石刻顶相。寺内现存的赵州塔建于元天历三年(1330),全称“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高33米,七层。1997~1998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重修,使古塔焕然一新。

三、祖庭中兴

1988年5月1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柏林寺作为宗教场所开放,交河北省佛教协会管理,并逐步筹资修复。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法师亲自主持祖庭修复工作,他不惮辛劳,奔走呼告,夙兴夜寐,惨淡经营。“破砖乱瓦毛毛草”的荒败景象逐渐改观,殿堂佛像一一涌现。1992年8月28日,普光明殿落成开光典礼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日本、中国台湾、香港的贵宾和国内诸山长老、佛教信众三千多人参加了这一盛况空前的庆典,赵朴初会长委托吴立民先生持亲笔信前来祝贺。普光明殿建成不久,在十方信施护法的大力支持下,柏林禅寺的修复工程次第展开。五、六年间相继落成:山门、钟鼓楼、东西长廊、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等建筑;全院地面硬化或绿化。昔日的荒村破院一变而为殿宇庄严、环境幽雅、佛唱悠扬、香客云来的清净佛地。20xx 年 9 月 6 日,巍峨雄伟的万佛楼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重大成果。一处占地 90 余亩,殿堂楼阁鳞次栉比、庄严整肃的千年古刹重焕生机。在修复殿宇的同时,柏林寺的僧团组织逐步稳定,寺院管理制度日趋健全,学修并重的道风初步形成。这里继承了传统丛林的规制,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两次请职确立执事班子,在方丈下分设监院寮、客堂、维那寮、典座寮等职能部门,负责寺院日常管理工作。重大事务的决策,由方丈召集班首执事会议,民主议定实施。全体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并有全体僧俗住众参加的生活会议宣读《共住规约》,议决寺院的各项事宜。1998年9月,河北省佛学院在柏林寺招生开学,培养合格僧才的工作正式展开。1998年9月30日,柏林寺开放十周年庆典及赵州塔修复竣工典礼、净慧法师升座仪式隆重举行。这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阶段性成果。千年古刹焕发生机,重新成为燕赵大地上辉映遐迩的庄严法域。

四、禅寺住持

柏林禅寺住持上净下慧法师。出生于1933年,他是中兴柏林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和河北《禅》杂志主编。法师髫龄出家,早年曾亲近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并从其承法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传人。法师日常法务繁忙,但精力过人,虽日理万机,但常安详自在。1993年,法师根据自己几十年修学佛法的体会,结合时代潮流,正式提出“生活禅”,作为柏林寺修行弘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针。“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能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互相熔铸,产生出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趋向智能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围绕这一思想,净慧法师提出了一系列修行的方法、原则。他把佛法的思想凝炼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作为生活禅的宗旨。几年来,生活禅受到教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五、弘法利生

柏林禅寺从1988年开放以来,虽然修复工程浩繁,经费、人手紧张,活动场地一度简陋、有限,但在弘扬佛法、利益社会方面一直作着不懈的努力。通过几年来丰富的弘法活动,柏林禅寺正在逐步成为一个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现代佛教寺院。住持净慧法师高瞻远瞩,在1992年就提出了“生活禅“作为柏林禅寺修行弘法的理念。生活禅的主要意趣是“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生活禅的宗旨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则是我们从事各项事业的准则。为了提倡生活禅的理念,更好地将佛法融化于社会,从1993年起,柏林禅寺每年坚持面向社会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参加夏令营的都是18~30岁的佛教青年,每届人数在250人左右。在七天的寺院生活中他们要参加上殿课诵、坐禅、聆听佛学讲演、吃茶谈心、云水行脚等活动。营员们在一种全新的环境中认识佛法的博大精深,寻求心中尘封已久的真善美,体味佛法的超越与安详。夏令营从举办以来得到各级政府领导和教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许与好评。柏林禅寺每年例行的法会还有上元节吉祥法会,四月初八传授在家居士菩萨戒,七月十五中元节报恩法会以及三次观音法会和冬天三周的禅七。每次法会,海众云集。柏林寺成为四众弟子温暖的家。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如法如律结夏安居。冬参夏讲。除举办各种弘法活动外,多年来,柏林寺一直积极参予、支持省佛协组织的各种社会慈善事业,体现了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

六、天下赵州

“天下赵州”,这是一千多年前赵王对赵州禅师德化广大的赞叹,也似乎是对今天赵州禅风、赵州祖庭走向世界的预示,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人们对东方文化犹其禅文化的回归,柏林禅寺作为古老的禅宗祖庭,赵州禅风的发祥地,日益向世人显示出它净化人心的巨大价值和隽永的魅力

描写禅宗公案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的第一站我们将要参观柏林禅寺。本站点将由我陪伴大家一起度过,我姓李,大家叫我小李就可以。柏林禅寺距石家庄南45公里处,下面我用一点时间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柏林禅寺的历史。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于东汉末年,迄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全寺占地80亩、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这些建筑,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古朴庄重,气势宏大.在过去古称观音院,南宋称为永安院,金代称为柏林禅院,到了元朝,在一份皇帝给寺院的圣旨中,"柏林禅寺"这一名称才开始出现,那时候寺院柏树成林,所以有"柏林"一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禅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行化,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禅寺。当时柏林禅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却屡遭劫难,到 1988 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殿堂、经像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唐朝古柏,依稀屹立,一片凄凉,昭示世人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

1988 年,柏林禅寺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大和尚亲自主持柏林禅寺

修复工作,在各界人士大力护持下: 1992 年,普光明殿落成;随后,钟鼓楼、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关房、佛学院、茶香楼、文殊阁、普贤阁、万佛楼相继建成; 20__ 年 9 月 6 日,巍峨雄伟的万佛楼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重大成果。一处占地 90 余亩,殿堂楼阁鳞次栉比、庄严整肃的千年古刹重焕生机。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古城,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

赵州禅师以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的南北禅林。人们议论当时中国禅林的高僧,每每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又有“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的美誉。在遥远的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门耸立有“赵州关”,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由此可见赵州禅师在禅门中的地位。

禅师虽然道誉四布,并有燕赵二王的供养护法,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他的“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他经常是“裤无腰,褂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土塌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接引四方学人。脍炙人口的“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不仅启悟了当时的许多禅僧,而且流传后世,历久弥新。从宋朝开始,中国禅门盛行以“参话头”为方便的话头禅,赵州禅师的公案语录最频繁地为人们所参究,许多人在赵州语录的启发下明心见性。其中“狗子无佛性”更凝练而为“无门关”,成为禅门一大总持,直至今天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

柏林禅寺前任住持上净下慧老和尚。出生于1933年,他是中兴柏林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和河北《禅》杂志主编。法师髫龄出家,早年曾亲近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并从其承法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传人。法师日常法务繁忙,但精力过人,虽日理万机,但常安详自在。1993年,法师根据自己几十年修学佛法的体会,结合时代潮流,正式提出“生活禅”,作为柏林寺修行弘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针。“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能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互相熔铸,产生出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趋向智能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围绕这一思想,净慧法师提出了一系列修行的方法、原则。他把佛法的思想凝炼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作为生活禅的宗旨。几年来,生活禅受到教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柏林禅寺现任方丈为明海禅人,常住僧众 160 余人,内设河北省佛学院、河北禅学研究所。每年举办上元节吉祥法会、中元节报恩法会、清明节水陆法会、生活禅夏令营、念佛七、禅七等大型弘法活动。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如法如律结夏安居。冬参夏讲。赵州祖庭已经成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镇。

如今的赵州祖庭已一改昔日的荒村破院一变而为殿宇庄严、环境幽雅、佛唱悠扬、香客云来的清净佛地。20__年11月5日,当时的江__来到柏林禅寺参观,他赞扬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肯定了柏林寺幽雅的环境和良好的管理。柏林禅寺每年夏季举办的生活夏令营和冬季举办的禅七法会都已具备相当规模和水平,在全国以及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各位游客如果对此感兴趣的可以在柏林禅寺的网站上进行报名。在柏林禅寺最为游人感兴趣的就是在寺庙内的舍利塔和万佛楼。等到了柏林禅寺我再向各位做进一步的介绍。最近柏林禅寺正在举行爱与心相连——救助河北农村特困大病患儿到慈善活动,各位游客如果想献爱心到话可以通过寺庙捐赠一百元人民币,同时柏林禅寺也会赠送各位一枚护身符.在三月29号到四月5号将会有清明节水陆法会,对此有兴趣到话各位到时候可以来参加.对于柏林禅寺大致的情况我就先介绍这么多.

待会到了寺庙如果有游客要烧香的话,下了车会有就有很多请香的地方,其中大多数是当地的居民。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既然来柏林禅寺烧香,我觉得香还是在寺院里请比较好。首先是香的质量有保障,其次大家都知道柏林禅寺的不对外收门票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寺庙内请香也是对柏林禅寺的一种支持吧,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建议。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我们这站的目的地——柏林禅寺。

这就是柏林禅寺的山门,建于1993年.与韦驮殿组建为一体,三座门高

低并列,后建韦驮殿,与三门成丁字形布局,富有创意。山门中央屏风面南悬挂《佛祖源流图》,是释迦牟尼佛讲法的场面,画面有佛教人物八十九位;北面供韦驮菩萨铜像,木雕贴金佛龛;左右两侧是四大天王画像。在山门的两侧高悬着生前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题写的“柏林禅寺”匾额。门两侧挂着中国佛协副会长、河北省佛协会长、柏林禅寺方丈净慧法师撰写的对联:“寺藏真际千秋塔;门对赵州万里桥。”

在西边就是本寺佛教用品交流处,有想请香的游客可以去那里.如果有想请一些纪念品的有客等我们把寺庙整个参观完以后再给大家留一些时间供大家自由支配.

下面我们将参观的是全寺主殿普光明殿,普光明殿占地435平方米,为僧人早晚诵经及举行重要佛事活动之处。普光明殿于1991年11月动工兴建,1992年7月底全部竣工,8月28日(农历八月初一日)隆重举行了落成开光典礼。位于过去“牟尼殿”旧址。普光明殿通过一条约7米宽、100米长的石板路与山门相连,路两旁设置了六对仿唐石灯幢,植有近万平方米的草坪,新栽的300余株柏树与十几株历尽沧桑的千年古柏交相辉映。普光明殿为木结构单檐宫殿式建筑,上覆以黄琉璃瓦,风格典雅,气势雄伟。殿内供奉着高3米、重达10吨、用大理石雕造而成的释迦佛坐像,汉白玉贴金.两边分别是佛的侍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殿北墙东侧供文殊菩萨像,西侧供普贤菩萨像,均为汉白玉雕制。大东、西两侧墙上拓片是十六尊者画像,原作者是五代高僧贯休大师。大殿门外楹联一为赵朴初居士撰书,为本寺住持净慧法师撰,集赵州禅师公案和本寺历史沿革而成,禅意隽永,历史昭然。这一大型主体建筑的完成,得到国内外诸山大德、长者居士的慷慨布施,特别是美国纽约佛性法师大力支持,捐赠巨款。

这座就是钟鼓楼,此楼落成于1994年,歇山顶三层建筑,高十八米,与赵州祖师塔东西对称。一层为护法殿,供奉福德财神大黑天尊像;二层钟楼,悬铜钟一口,高1.8米,供奉地藏菩萨铜像;三层鼓楼,悬大鼓一面,供奉消灾延寿药师佛圣像。晨钟暮鼓是寺院生活的标志,钟声使人清醒,消除烦恼;鼓声令人振奋,增强勇气。“东寺钟声”为赵州十景之一,自古闻名遐迩。

观音殿、藏经楼:此殿1995年落成,由香港杨勋居士捐资修建。柏林寺在宋朝以前曾名“观音院”。明朝此处建有“大慈殿”供奉观音像。毁于“wenge”期间。此殿所供观音菩萨圣像,系用本寺千年古柏雕制贴金而成,东西两侧分别为善财、龙女。殿内壁画是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化图。观音菩萨是慈悲喜舍的化身,众生遇苦难至心称念其名,即得菩萨摄受加持,离苦得乐。

会贤楼、指月楼位于柏林禅寺观音殿前大院东西两侧,均为两层楼结构,排间16,全长60米。这两栋楼均为1997年动工修建,同时落成。会贤楼最重要的去处是客堂,位于一楼中部,两侧南北分别为福慧堂与伽蓝殿,楼上是僧人寮房,大多居住寺院班首执事。指月楼一楼中间最大的房间为会客厅,乃本寺接待客人最主要的场所,南北两侧分别为愿海堂和祖师殿。楼上现在是禅学研究所办公的地方,原来河北省佛学院的教室,现在经常组织居士坐禅、讲课修学。柏林禅寺电脑日益增多,局域网构建以后,这里也成为网络的中心。随着高科技在寺院文化里逐步的应用,这里有望发展成为柏林禅寺的it中心。

这里就是大和尚大住所,大和尚法号明海,1968年生人,俗姓肖,祖籍湖北潜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9年开始留心佛学,1990年于北京广济寺结识禅宗大德净慧上人,从此归心佛门。1992年9月,于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净慧上人座下披剃出家,1993年于洛阳白马寺受具足戒。多年来,积极参与柏林禅寺的兴复及“生活禅”夏令营的组织、弘法工作。20__年于净慧上人座下得预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承。现任柏林禅寺住持、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接下来我们参观万佛楼通高三十七米,上下两层,面积达五千平方米。一层是禅修中心,可容纳千人坐禅,;二层是大雄宝殿.万佛制作法式则依华严海印三昧及总持教五智五佛思想,精心设计,如法铸造。一层为菩提场,中央供奉五尊铜佛像,每尊通高四· 八米,系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由法界体性智流出;东方阿閦佛,由大圆镜智流出;南方宝生佛,由妙观察智流出;西方阿弥陀佛,由平等性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佛,由成所作智流出。之所以被称为万佛楼,就是因为在里面一共有大小佛像共一万零五十三尊,除了刚刚提到到五座大佛外,还有小铜佛像共计一万零四十八尊,其制作法式亦据五智五方五佛教义安排。其中一楼北墙两侧共二千零一十六尊为中央毗卢遮那佛;二楼东墙二千零十尊为东方阿閦佛;南墙二千零二尊为南方宝生佛;西墙二千零十尊为西方阿弥陀佛;北墙二千零十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从别相而言,虽五方五智各有一佛以表法,显示诸佛之差别殊胜义;若就总相而言,不但五方五佛各具五智,且一切佛皆具五智,显示诸佛之平等殊胜义。此即华严大教一多互具、重重无尽之海印三昧也。

归云庵座落在柏林禅寺东北角,南面一栋为“戒香楼”是供僧众专修的关房。中间为“知止楼”,是供护法居士贵宾禅修的关房。北面“听松楼”,是供本寺退居长老静修的关房。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到是河北省到佛学院.1998年9月,在柏林禅寺僧伽培训班的基础上,河北省佛学院开始试办并对外招生。20__年5月,在省委省政府等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佛学院由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成立。学院开设三个班,中专班、大专班两年,研究班三年。因为现在办学规模还不是很大,学院现有教师二十九人,其中法师十九人,在家教师十人,在家教师中大学讲师、教授四人,高级教师一人。大家看,这坐落在柏林禅寺西北角四合院式三层仿古建筑,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多平方米。内设办公室、会议室、大礼堂、阅览室、图书室、电脑室、书画室、教室、活动室、茶室、师生寮房等,是一所集办公、教学、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教学楼,极大地改善了学院的教学环境。目前已培养三届学僧,共有120名学僧圆满毕业。毕业学僧有的继续深造,有的留在柏林禅寺担任管理工作,有的留在佛学院担任教学或管理工作,也有许多学僧回到自己原来的寺院肩负起弘法的重任,有的已经成为一方住持。

现在我们所看到就是赵州古佛从谂禅师的舍利塔,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赵州禅师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曰真际禅师,塔曰光祖之塔。因其在柏林禅寺内,故俗称柏林寺塔。该塔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明两代曾先后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际禅师写真刻石。柏林禅寺现存的赵州塔建于元代,全称“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我们现在看到的柏林寺塔建于元代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砖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七级,高约33米。下有莲花须弥座,整个塔身坐落在坚固的方形台基上。1997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百万元,将此塔修整一新。经过修整的柏林寺塔,“较之昔日,虽非新构,亦美轮美奂,典雅庄严”。

描写禅宗公案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的第一站我们将要参观柏林禅寺。本站点将由我陪伴大家一起度过,我姓王,大家叫我小王就可以。柏林禅寺距石家庄南45公里处,下面我用一点时间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柏林禅寺的历史。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于东汉末年,迄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全寺占地80亩、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这些建筑,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古朴庄重,气势宏大.在过去古称观音院,南宋称为永安院,金代称为柏林禅院,到了元朝,在一份皇帝给寺院的圣旨中,"柏林禅寺"这一名称才开始出现,那时候寺院柏树成林,所以有"柏林"一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禅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行化,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禅寺。当时柏林禅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却屡遭劫难,到 1988 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殿堂、经像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唐朝古柏,依稀屹立,一片凄凉,昭示世人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

1988 年,柏林禅寺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大和尚亲自主持柏林禅寺

修复工作,在各界人士大力护持下: 1992 年,普光明殿落成;随后,钟鼓楼、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关房、佛学院、茶香楼、文殊阁、普贤阁、万佛楼相继建成; 20xx 年 9 月 6 日,巍峨雄伟的万佛楼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重大成果。一处占地 90 余亩,殿堂楼阁鳞次栉比、庄严整肃的千年古刹重焕生机。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古城,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

赵州禅师以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的南北禅林。人们议论当时中国禅林的高僧,每每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又有“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的美誉。在遥远的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门耸立有“赵州关”,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由此可见赵州禅师在禅门中的地位。

禅师虽然道誉四布,并有燕赵二王的供养护法,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他的“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他经常是“裤无腰,褂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土塌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接引四方学人。脍炙人口的“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不仅启悟了当时的许多禅僧,而且流传后世,历久弥新。从宋朝开始,中国禅门盛行以“参话头”为方便的话头禅,赵州禅师的公案语录最频繁地为人们所参究,许多人在赵州语录的启发下明心见性。其中“狗子无佛性”更凝练而为“无门关”,成为禅门一大总持,直至今天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

柏林禅寺前任住持上净下慧老和尚。出生于1933年,他是中兴柏林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和河北《禅》杂志主编。法师髫龄出家,早年曾亲近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并从其承法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传人。法师日常法务繁忙,但精力过人,虽日理万机,但常安详自在。1993年,法师根据自己几十年修学佛法的体会,结合时代潮流,正式提出“生活禅”,作为柏林寺修行弘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针。“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能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互相熔铸,产生出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趋向智能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围绕这一思想,净慧法师提出了一系列修行的方法、原则。他把佛法的思想凝炼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作为生活禅的宗旨。几年来,生活禅受到教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柏林禅寺现任方丈为明海禅人,常住僧众 160 余人,内设河北省佛学院、河北禅学研究所。每年举办上元节吉祥法会、中元节报恩法会、清明节水陆法会、生活禅夏令营、念佛七、禅七等大型弘法活动。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如法如律结夏安居。冬参夏讲。赵州祖庭已经成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镇。

如今的赵州祖庭已一改昔日的荒村破院一变而为殿宇庄严、环境幽雅、佛唱悠扬、香客云来的清净佛地。20xx年11月5日,当时的江来到柏林禅寺参观,他赞扬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肯定了柏林寺幽雅的环境和良好的管理。柏林禅寺每年夏季举办的生活夏令营和冬季举办的禅七法会都已具备相当规模和水平,在全国以及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各位游客如果对此感兴趣的可以在柏林禅寺的网站上进行报名。在柏林禅寺最为游人感兴趣的就是在寺庙内的舍利塔和万佛楼。等到了柏林禅寺我再向各位做进一步的介绍。最近柏林禅寺正在举行爱与心相连——救助河北农村特困大病患儿到慈善活动,各位游客如果想献爱心到话可以通过寺庙捐赠一百元人民币,同时柏林禅寺也会赠送各位一枚护身符.在三月29号到四月5号将会有清明节水陆法会,对此有兴趣到话各位到时候可以来参加.对于柏林禅寺大致的情况我就先介绍这么多.

待会到了寺庙如果有游客要烧香的话,下了车会有就有很多请香的地方,其中大多数是当地的居民。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既然来柏林禅寺烧香,我觉得香还是在寺院里请比较好。首先是香的质量有保障,其次大家都知道柏林禅寺的不对外收门票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寺庙内请香也是对柏林禅寺的一种支持吧,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建议。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我们这站的目的地——柏林禅寺。

这就是柏林禅寺的山门,建于1993年.与韦驮殿组建为一体,三座门高

低并列,后建韦驮殿,与三门成丁字形布局,富有创意。山门中央屏风面南悬挂《佛祖源流图》,是释迦牟尼佛讲法的场面,画面有佛教人物八十九位;北面供韦驮菩萨铜像,木雕贴金佛龛;左右两侧是四大天王画像。在山门的两侧高悬着生前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题写的“柏林禅寺”匾额。门两侧挂着中国佛协副会长、河北省佛协会长、柏林禅寺方丈净慧法师撰写的对联:“寺藏真际千秋塔;门对赵州万里桥。”

在西边就是本寺佛教用品交流处,有想请香的游客可以去那里.如果有想请一些纪念品的有客等我们把寺庙整个参观完以后再给大家留一些时间供大家自由支配.

下面我们将参观的是全寺主殿普光明殿,普光明殿占地435平方米,为僧人早晚诵经及举行重要佛事活动之处。普光明殿于1991年11月动工兴建,1992年7月底全部竣工,8月28日(农历八月初一日)隆重举行了落成开光典礼。位于过去“牟尼殿”旧址。普光明殿通过一条约7米宽、100米长的石板路与山门相连,路两旁设置了六对仿唐石灯幢,植有近万平方米的草坪,新栽的300余株柏树与十几株历尽沧桑的千年古柏交相辉映。普光明殿为木结构单檐宫殿式建筑,上覆以黄琉璃瓦,风格典雅,气势雄伟。殿内供奉着高3米、重达10吨、用大理石雕造而成的释迦佛坐像,汉白玉贴金.两边分别是佛的侍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殿北墙东侧供文殊菩萨像,西侧供普贤菩萨像,均为汉白玉雕制。大东、西两侧墙上拓片是十六尊者画像,原作者是五代高僧贯休大师。大殿门外楹联一为赵朴初居士撰书,为本寺住持净慧法师撰,集赵州禅师公案和本寺历史沿革而成,禅意隽永,历史昭然。这一大型主体建筑的完成,得到国内外诸山大德、长者居士的慷慨布施,特别是美国纽约佛性法师大力支持,捐赠巨款。

这座就是钟鼓楼,此楼落成于1994年,歇山顶三层建筑,高十八米,与赵州祖师塔东西对称。一层为护法殿,供奉福德财神大黑天尊像;二层钟楼,悬铜钟一口,高1.8米,供奉地藏菩萨铜像;三层鼓楼,悬大鼓一面,供奉消灾延寿药师佛圣像。晨钟暮鼓是寺院生活的标志,钟声使人清醒,消除烦恼;鼓声令人振奋,增强勇气。“东寺钟声”为赵州十景之一,自古闻名遐迩。

观音殿、藏经楼:此殿1995年落成,由香港杨勋居士捐资修建。柏林寺在宋朝以前曾名“观音院”。明朝此处建有“大慈殿”供奉观音像。毁于“文革”期间。此殿所供观音菩萨圣像,系用本寺千年古柏雕制贴金而成,东西两侧分别为善财、龙女。殿内壁画是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化图。观音菩萨是慈悲喜舍的化身,众生遇苦难至心称念其名,即得菩萨摄受加持,离苦得乐。

会贤楼、指月楼位于柏林禅寺观音殿前大院东西两侧,均为两层楼结构,排间16,全长60米。这两栋楼均为1997年动工修建,同时落成。会贤楼最重要的去处是客堂,位于一楼中部,两侧南北分别为福慧堂与伽蓝殿,楼上是僧人寮房,大多居住寺院班首执事。指月楼一楼中间最大的房间为会客厅,乃本寺接待客人最主要的场所,南北两侧分别为愿海堂和祖师殿。楼上现在是禅学研究所办公的地方,原来河北省佛学院的教室,现在经常组织居士坐禅、讲课修学。柏林禅寺电脑日益增多,局域网构建以后,这里也成为网络的中心。随着高科技在寺院文化里逐步的应用,这里有望发展成为柏林禅寺的it中心。

这里就是大和尚大住所,大和尚法号明海,1968年生人,俗姓肖,祖籍湖北潜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9年开始留心佛学,1990年于北京广济寺结识禅宗大德净慧上人,从此归心佛门。1992年9月,于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净慧上人座下披剃出家,1993年于洛阳白马寺受具足戒。多年来,积极参与柏林禅寺的兴复及“生活禅”夏令营的组织、弘法工作。20xx年于净慧上人座下得预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承。现任柏林禅寺住持、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接下来我们参观万佛楼通高三十七米,上下两层,面积达五千平方米。一层是禅修中心,可容纳千人坐禅,;二层是大雄宝殿.万佛制作法式则依华严海印三昧及总持教五智五佛思想,精心设计,如法铸造。一层为菩提场,中央供奉五尊铜佛像,每尊通高四· 八米,系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由法界体性智流出;东方阿閦佛,由大圆镜智流出;南方宝生佛,由妙观察智流出;西方阿弥陀佛,由平等性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佛,由成所作智流出。之所以被称为万佛楼,就是因为在里面一共有大小佛像共一万零五十三尊,除了刚刚提到到五座大佛外,还有小铜佛像共计一万零四十八尊,其制作法式亦据五智五方五佛教义安排。其中一楼北墙两侧共二千零一十六尊为中央毗卢遮那佛;二楼东墙二千零十尊为东方阿閦佛;南墙二千零二尊为南方宝生佛;西墙二千零十尊为西方阿弥陀佛;北墙二千零十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从别相而言,虽五方五智各有一佛以表法,显示诸佛之差别殊胜义;若就总相而言,不但五方五佛各具五智,且一切佛皆具五智,显示诸佛之平等殊胜义。此即华严大教一多互具、重重无尽之海印三昧也。

归云庵座落在柏林禅寺东北角,南面一栋为“戒香楼”是供僧众专修的关房。中间为“知止楼”,是供护法居士贵宾禅修的关房。北面“听松楼”,是供本寺退居长老静修的关房。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到是河北省到佛学院.1998年9月,在柏林禅寺僧伽培训班的基础上,河北省佛学院开始试办并对外招生。20xx年5月,在省委省政府等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佛学院由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成立。学院开设三个班,中专班、大专班两年,研究班三年。因为现在办学规模还不是很大,学院现有教师二十九人,其中法师十九人,在家教师十人,在家教师中大学讲师、教授四人,高级教师一人。大家看,这坐落在柏林禅寺西北角四合院式三层仿古建筑,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多平方米。内设办公室、会议室、大礼堂、阅览室、图书室、电脑室、书画室、教室、活动室、茶室、师生寮房等,是一所集办公、教学、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教学楼,极大地改善了学院的教学环境。目前已培养三届学僧,共有120名学僧圆满毕业。毕业学僧有的继续深造,有的留在柏林禅寺担任管理工作,有的留在佛学院担任教学或管理工作,也有许多学僧回到自己原来的寺院肩负起弘法的重任,有的已经成为一方住持。

现在我们所看到就是赵州古佛从谂禅师的舍利塔,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赵州禅师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曰真际禅师,塔曰光祖之塔。因其在柏林禅寺内,故俗称柏林寺塔。该塔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明两代曾先后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际禅师写真刻石。柏林禅寺现存的赵州塔建于元代,全称“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我们现在看到的柏林寺塔建于元代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砖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七级,高约33米。下有莲花须弥座,整个塔身坐落在坚固的方形台基上。1997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百万元,将此塔修整一新。经过修整的柏林寺塔,“较之昔日,虽非新构,亦美轮美奂,典雅庄严”。

参考资料:

柏林禅寺,中国著名佛教禅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镇,赵州祖庭所在地,内设河北省佛学院、河北禅学研究所,现任方丈为明海禅师,常住僧众有 160 余人。坐落于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

一、千年古刹

它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 - 220 ),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赵州和尚)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禅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归云禅师平生主持七所名刹,望重当时,现在北京西郊潭柘寺尚存其舍利塔;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行化,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禅寺。当时柏林禅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却屡遭劫难,到 1988 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殿堂、经像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唐朝古柏,依然挺拔屹立,昭示世人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

二、赵州禅师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古城,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赵州禅师以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的南北禅林。人们议论当时中国禅林的高僧,每每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又有“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的美誉。在遥远的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门耸立有“赵州关”,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由此可见赵州禅师在禅门中的地位。禅师虽然道誉四布,并有燕赵二王的供养护法,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他的“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他经常是“裤无腰,褂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土榻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接引四方学人。脍炙人口的“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不仅启悟了当时的许多禅僧,而且流传后世,历久弥新。从宋朝开始,中国禅门盛行以“参话头”为方便的话头禅,赵州禅师的公案语录最频繁地为人们所参究,许多人在赵州语录的启发下明心见性。其中“狗子无佛性”更凝练而为“无门关”,成为禅门一大总持,直至今天,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赵州禅师住世百二十年,他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真际禅师”。元明两代曾先后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际禅师石刻顶相。寺内现存的赵州塔建于元天历三年(1330),全称“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高33米,七层。1997~1998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重修,使古塔焕然一新。

三、祖庭中兴

1988年5月1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柏林寺作为宗教场所开放,交河北省佛教协会管理,并逐步筹资修复。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法师亲自主持祖庭修复工作,他不惮辛劳,奔走呼告,夙兴夜寐,惨淡经营。“破砖乱瓦毛毛草”的荒败景象逐渐改观,殿堂佛像一一涌现。1992年8月28日,普光明殿落成开光典礼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日本、中国台湾、香港的贵宾和国内诸山长老、佛教信众三千多人参加了这一盛况空前的庆典,赵朴初会长委托吴立民先生持亲笔信前来祝贺。普光明殿建成不久,在十方信施护法的大力支持下,柏林禅寺的修复工程次第展开。五、六年间相继落成:山门、钟鼓楼、东西长廊、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等建筑;全院地面硬化或绿化。昔日的荒村破院一变而为殿宇庄严、环境幽雅、佛唱悠扬、香客云来的清净佛地。20xx 年 9 月 6 日,巍峨雄伟的万佛楼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重大成果。一处占地 90 余亩,殿堂楼阁鳞次栉比、庄严整肃的千年古刹重焕生机。在修复殿宇的同时,柏林寺的僧团组织逐步稳定,寺院管理制度日趋健全,学修并重的道风初步形成。这里继承了传统丛林的规制,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两次请职确立执事班子,在方丈下分设监院寮、客堂、维那寮、典座寮等职能部门,负责寺院日常管理工作。重大事务的决策,由方丈召集班首执事会议,民主议定实施。全体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并有全体僧俗住众参加的生活会议宣读《共住规约》,议决寺院的各项事宜。1998年9月,河北省佛学院在柏林寺招生开学,培养合格僧才的工作正式展开。1998年9月30日,柏林寺开放十周年庆典及赵州塔修复竣工典礼、净慧法师升座仪式隆重举行。这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阶段性成果。千年古刹焕发生机,重新成为燕赵大地上辉映遐迩的庄严法域。

四、禅寺住持

柏林禅寺住持上净下慧法师。出生于1933年,他是中兴柏林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和河北《禅》杂志主编。法师髫龄出家,早年曾亲近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并从其承法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传人。法师日常法务繁忙,但精力过人,虽日理万机,但常安详自在。1993年,法师根据自己几十年修学佛法的体会,结合时代潮流,正式提出“生活禅”,作为柏林寺修行弘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针。“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能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互相熔铸,产生出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趋向智能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围绕这一思想,净慧法师提出了一系列修行的方法、原则。他把佛法的思想凝炼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作为生活禅的宗旨。几年来,生活禅受到教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五、弘法利生

柏林禅寺从1988年开放以来,虽然修复工程浩繁,经费、人手紧张,活动场地一度简陋、有限,但在弘扬佛法、利益社会方面一直作着不懈的努力。通过几年来丰富的弘法活动,柏林禅寺正在逐步成为一个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现代佛教寺院。住持净慧法师高瞻远瞩,在1992年就提出了“生活禅“作为柏林禅寺修行弘法的理念。生活禅的主要意趣是“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生活禅的宗旨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则是我们从事各项事业的准则。为了提倡生活禅的理念,更好地将佛法融化于社会,从1993年起,柏林禅寺每年坚持面向社会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参加夏令营的都是18~30岁的佛教青年,每届人数在250人左右。在七天的寺院生活中他们要参加上殿课诵、坐禅、聆听佛学讲演、吃茶谈心、云水行脚等活动。营员们在一种全新的环境中认识佛法的博大精深,寻求心中尘封已久的真善美,体味佛法的超越与安详。夏令营从举办以来得到各级政府领导和教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许与好评。柏林禅寺每年例行的法会还有上元节吉祥法会,四月初八传授在家居士菩萨戒,七月十五中元节报恩法会以及三次观音法会和冬天三周的禅七。每次法会,海众云集。柏林寺成为四众弟子温暖的家。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如法如律结夏安居。冬参夏讲。除举办各种弘法活动外,多年来,柏林寺一直积极参予、支持省佛协组织的各种社会慈善事业,体现了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

六、天下赵州

“天下赵州”,这是一千多年前赵王对赵州禅师德化广大的赞叹,也似乎是对今天赵州禅风、赵州祖庭走向世界的预示,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人们对东方文化犹其禅文化的回归,柏林禅寺作为古老的禅宗祖庭,赵州禅风的发祥地,日益向世人显示出它净化人心的巨大价值和隽永的魅力

描写禅宗公案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普济寺位于普陀山灵鹫峰下,坐落在白华山南,为普陀山寺院之首,又称前寺(相对于法雨禅寺的"後寺")。它的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唐咸通年间。

普济寺又名前寺,座落于灵鹫山麓。i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它的前身是“不肯去观音院”。唐大中年间(847-859年),日僧慧锷请五台山观音像归国,因风阻上岸与山民张氏在潮音洞上共建此院供奉观音。后梁末帝贞明年间(915-920xx年),由“不肯去观音院”扩大为寺,后迁到现在这个地方的(一说最早的不肯去观音院即建于此地)。宋代先后改名为“五台圆光寺’’与“宝陀观音寺”,香火始盛。宋嘉定七年(1220xx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定为专供观音的寺院。明洪武十九年(1420xx年)实行海禁,命汤和进山烧殿毁佛,并将僧人迁到明州栖心寺(今宁波七塔寺),直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才迎佛回山,重建寺院。明孝宗嘉靖年间(1522一1566年),普陀山的寺庙被毁,宝陀观音寺也未能幸免。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20xx年),朝廷派太监张千来山扩建宝陀观音寺于灵鹫峰下,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寺庙规模宏大,一时甲于东南。康熙八年(1669年),荷兰殖民者入侵普陀,该寺除大殿未毁外,其余均荡然无存。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修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并赐额“普济群灵”,始称“普济禅寺”。清雍正九年(1731年),扩建殿堂及用房,寺庙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进入普济寺一般都要经过一个石牌坊,此坊四柱三门,高约20米,柱上横楣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坊内北侧,树一石碑,上书,“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据说这是皇帝立下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普济寺前有一个广约15亩的莲池,名叫海印池,亦名放生池,建于明代。池上筑桥三座。中间一座,桥面平阔,北接着普济寺的正门,南衔御碑亭。桥中有一湖心亭,又称八角亭,正对普济寺山门。周围玉液拥抱,粉墙环绕。夏日荷花盛开,绿叶田田,红花亭亭,景色迷人,憩此玩赏,凭栏临风,清香扑鼻,顿觉暑气全消,令人心旷神怡。桥南的御碑亭,在湖心亭前,与海印池相连。亭系清雍正九年(1731年)所建,中竖雍正所书丈六白玉碑一方,高3米,宽1.5米。碑文记载普陀山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石刻非常精美,可谓双绝,碑极名贵。东面一座为拱桥,称永寿桥,长40米,宽7.5米,高6米,系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所建。桥上石栏柱头,刻有狮子40座,形态各异,生动逼真。石桥古朴典雅,为雕刻中的珍品。桥前有菩萨墙影壁,上书“观自在菩萨”五个大字,字高五尺,苍劲有力。相传观音菩萨悲智双圆,从悲则称观世音,从智则称观自在。墙旁刻有《心经》,颂云:“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度众生住此山。”西面一座为长堍拱桥,四隅镂有龙首,逢雨水从龙嘴喷出,似袅袅轻烟。莲花池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每年六月莲花盛开,池中树影、亭影、桥影倒映,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夏夜入静,荷香沁人,池中银花伴月影,形成普陀山十景之一——“莲池夜月”,令人流连忘返。

普济寺占地37019平方米,共有10殿、12楼、7堂、7轩,计23l间,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全寺有六进殿堂,自南向北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

山门

面宽五间,重檐歇山,正山门平时关闭,僧人游客均从东山门出入。僧人圆寂后由西山门出寺。

御碑殿

在山门内,有明万历、清康熙时的御碑三块,正中一块刻的是普济禅寺历史沿革,立于3.5吨重的赑屃上,赑屃昂首伸颈,服珠能转动,可见其雕刻之精。

钟鼓楼

山门东侧是钟楼,重檐歇山,内悬大铜钟一口,重3500余公斤,铸于清嘉庆十二年(1820xx年)。西侧有鼓楼,建筑形式同钟楼。每天清晨撞钟,傍晚击鼓,召集僧众参加活动,这就是古代诗文中常说的“晨钟暮鼓”。

天王殿

亦称金刚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进门迎面是一弥勒菩萨,光首、笑脸、袒胸、盘坐,一手拿一只布袋。据说他能将世人一切苦难装入布袋之中。佛像两旁有一副对联:“慈颜含笑笑天下之可笑之人,大腹可容容世间难容之事”,以劝人们慈悲大度为怀,用乐观态度对待风雨变幻的生活。弥勒菩萨后面的塑像是韦驮菩萨,昂然挺立,手持宝杵,据传韦驮是神将之首,常于东、南、西三州巡游,守护伽蓝,属护法神。两旁的四大天王宛如四名卫士在维护法门,他们是东、南、西、北四个方面的天王,各自手里拿着法器。殿后有香樟8株,直径0.8-2米多,植茂盖庭。

大圆通殿

是普济寺的主殿,相当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圆通是观音菩萨的别号,这座殿供奉的正是观音菩萨。殿堂宏大巍峨,殿面阔7间,进深6间,重檐歇山,黄琉璃顶,九踩斗拱,门心板雕二龙戏珠。大殿可容数千人,有“活大殿”之称。殿前平台周有石雕栏板,台中有钢鼎炉,高约4米,上铸,“普济禅寺”、“千秋宝鼎”、“光绪辛丑(即1920xx年)冬月吉旦”等字样。殿内正中端坐着高达8.8米(毗卢观音趺伽坐像本身高6.5米,座高2.3米)的观音菩萨,全身金黄,眉清目秀,慈祥含笑,身边站立着她的门徒善财和龙女,神态天真活泼。

东西两壁又各塑有16尊不同服饰,不同形态的菩萨,称观音三十二应身,即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时的现身说法形象。她们是:辟支佛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寒塞身、优婆夷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妇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龙身、夜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边楼罗身、紧那罗身、摩睺罗迦身、执金刚神身。再加上中间供奉的观音佛身,共33身。这种塑法是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主殿两旁建有配殿。东首文殊殿,供奉应化于五台山的文殊菩萨;西首普贤殿,供奉应化于峨眉山的普贤菩萨。两侧回廊是罗汉堂,各塑9尊共18尊罗汉。

法堂

面宽5间,重檐歇山,楼下是法堂,楼上为藏经楼。收藏着万卷经书。两侧又有配殿,东首为普门殿,西首为地藏殿,供奉应化于九华山的地藏菩萨。这样排列,把中国四大佛山的主佛,都集中在一起了,宾主相比,使“震旦第一佛国”棗普陀山主佛观音菩萨显得更为突出。再两侧东首是客堂,是接待香客和外来僧人、接洽佛事之处,西首也是客堂。

后殿立有功德碑,是供募化资金、建寺有功的人留名用的。

方丈殿

5开间,殿内陈设清净,简朴大方。殿东首为库房,殿西现为普陀山佛教协会办公室。

功德殿

在寺最后,是佛教信徒为其祖宗立位做功德的佛堂。殿堂四周附设斋堂、僧舍等。

普济寺内有龙眼泉、菩提泉、菩提井,均为煮云雾佛茶的上品泉水。过去在附近设有茶室,招待香客。这就是普陀山十景之一“静室茶烟”的所在地。

普济寺后湾有真歇庵遗址,为本山禅宗第一代祖师真歇和尚修静处,其东无畏石高五丈、周百丈,上携“海天春晓”、“空有境”,并有一对联“寰区照瑞相,刹海遍潮音”。石巅过去有真歇禅师塔。西例另有岩。寺西过去有“清静庵”(又称“三摩地”),境中有亭,今已不存。

普济寺东南,海印池旁立有普陀山三宝之一的多宝塔。元元统年间(1333一1334年),普陀山僧孚中托钵江南,见姑苏盛产美石,便立志建塔。孚中名怀信,浙江奉化人,天历二年(1320xx年)迁住普陀山。元顺帝曾赐号“广慧妙语智空宏教禅师”。他住持宝陀观音寺(即今普济禅寺)20xx年,以勤俭简朴著称,为兴建名山道场;多次外出云游募化,得到江南诸藩王隆重接待,太子宣让王等出资建造多宝塔;故又名太子塔。塔全用太湖石砌成,呈方派共五层,高32米,塔取《法华经》多宝佛塔之义定名。桃台石栏柱端刻有护天神狮及莲花。座基较宽,平台的转角处及四周栏下饰有螭首,作张口吐水状。

第二层之蟠龙柱,体态雄健,纹饰线条流畅。余上三层,塔身每面镌有佛像一尊,全伽趺坐式,形象生动。塔刹为仰莲宝瓶。整座建筑造型别致,雕工精巧,具有浓郁的元代风格。象这样的元塔,全国已罕见,现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昔日,每当清晨,人们在太子塔院中闻听由普济寺传来的碎扬钟声,颇能启人遐想,发人幽思,这就是普陀十二景之一的“宝塔闻钟”。

普济寺后有一石,宛如三扇门板并竖,状如宝岛,叫“灵鹫石”,又名“慈云石”,上刻明会稽陶望龄的题词:“鹫岭慈云”。

石隙间有泉流入寺,清冽有香气。明丁继嗣诗中“皈心来宝地,蹑足上慈云。泉溜穿橱入,昙香满院闻……何幸逢林远,幽探绝世氛”。说的便是这慈云石的胜况。

普济寺是普陀山的佛教活动中心,一切重大的佛舜活动在此举行。十年动乱中,殿宇佛像受到破坏。1979年,国家重视名山修复,贯彻落实宗教政策,今殿堂楼阁,已修葺一新。每日来普济寺进香的善男信女和寻胜探幽的旅游者络绎不绝。

描写禅宗公案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的第一站我们将要参观柏林禅寺。本站点将由我陪伴大家一起度过,我姓李,大家叫我小李就可以。柏林禅寺距石家庄南45公里处,下面我用一点时间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柏林禅寺的历史。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__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于东汉末年,迄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全寺占地80亩、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这些建筑,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古朴庄重,气势宏大.在过去古称观音院,南宋称为永安院,金代称为柏林禅院,到了元朝,在一份皇帝给寺院的圣旨中,"柏林禅寺"这一名称才开始出现,那时候寺院柏树成林,所以有"柏林"一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禅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行化,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禅寺。当时柏林禅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却屡遭劫难,到 1988 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殿堂、经像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唐朝古柏,依稀屹立,一片凄凉,昭示世人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

1988 年,柏林禅寺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大和尚亲自主持柏林禅寺

修复工作,在各界人士大力护持下: 1992 年,普光明殿落成;随后,钟鼓楼、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关房、佛学院、茶香楼、文殊阁、普贤阁、万佛楼相继建成; 20__ 年 9 月 6 日,巍峨雄伟的万佛楼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重大成果。一处占地 90 余亩,殿堂楼阁鳞次栉比、庄严整肃的千年古刹重焕生机。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古城,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

赵州禅师以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的南北禅林。人们议论当时中国禅林的高僧,每每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又有“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的美誉。在遥远的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门耸立有“赵州关”,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由此可见赵州禅师在禅门中的地位。

禅师虽然道誉四布,并有燕赵二王的供养护法,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他的“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他经常是“裤无腰,褂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土塌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接引四方学人。脍炙人口的“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不仅启悟了当时的许多禅僧,而且流传后世,历久弥新。从宋朝开始,中国禅门盛行以“参话头”为方便的话头禅,赵州禅师的公案语录最频繁地为人们所参究,许多人在赵州语录的启发下明心见性。其中“狗子无佛性”更凝练而为“无门关”,成为禅门一大总持,直至今天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

柏林禅寺前任住持上净下慧老和尚。出生于1933年,他是中兴柏林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和河北《禅》杂志主编。法师髫龄出家,早年曾亲近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并从其承法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传人。法师日常法务繁忙,但精力过人,虽日理万机,但常安详自在。1993年,法师根据自己几十年修学佛法的体会,结合时代潮流,正式提出“生活禅”,作为柏林寺修行弘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针。“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能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互相熔铸,产生出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趋向智能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围绕这一思想,净慧法师提出了一系列修行的方法、原则。他把佛法的思想凝炼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作为生活禅的宗旨。几年来,生活禅受到教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描写禅宗公案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的第一站我们将要参观柏林禅寺。本站点将由我陪伴大家一起度过,我姓李,大家叫我小李就可以。柏林禅寺距石家庄南45公里处,下面我用一点时间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柏林禅寺的历史。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__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于东汉末年,迄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全寺占地80亩、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这些建筑,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古朴庄重,气势宏大.在过去古称观音院,南宋称为永安院,金代称为柏林禅院,到了元朝,在一份皇帝给寺院的圣旨中,"柏林禅寺"这一名称才开始出现,那时候寺院柏树成林,所以有"柏林"一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禅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行化,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禅寺。当时柏林禅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却屡遭劫难,到 1988 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殿堂、经像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唐朝古柏,依稀屹立,一片凄凉,昭示世人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

1988 年,柏林禅寺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大和尚亲自主持柏林禅寺

修复工作,在各界人士大力护持下: 1992 年,普光明殿落成;随后,钟鼓楼、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关房、佛学院、茶香楼、文殊阁、普贤阁、万佛楼相继建成; 20__ 年 9 月 6 日,巍峨雄伟的万佛楼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重大成果。一处占地 90 余亩,殿堂楼阁鳞次栉比、庄严整肃的千年古刹重焕生机。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古城,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

赵州禅师以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的南北禅林。人们议论当时中国禅林的高僧,每每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又有“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的美誉。在遥远的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门耸立有“赵州关”,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由此可见赵州禅师在禅门中的地位。

禅师虽然道誉四布,并有燕赵二王的供养护法,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他的“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他经常是“裤无腰,褂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土塌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接引四方学人。脍炙人口的“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不仅启悟了当时的许多禅僧,而且流传后世,历久弥新。从宋朝开始,中国禅门盛行以“参话头”为方便的话头禅,赵州禅师的公案语录最频繁地为人们所参究,许多人在赵州语录的启发下明心见性。其中“狗子无佛性”更凝练而为“无门关”,成为禅门一大总持,直至今天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

柏林禅寺前任住持上净下慧老和尚。出生于1933年,他是中兴柏林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和河北《禅》杂志主编。法师髫龄出家,早年曾亲近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并从其承法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传人。法师日常法务繁忙,但精力过人,虽日理万机,但常安详自在。1993年,法师根据自己几十年修学佛法的体会,结合时代潮流,正式提出“生活禅”,作为柏林寺修行弘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针。“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能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互相熔铸,产生出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趋向智能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围绕这一思想,净慧法师提出了一系列修行的方法、原则。他把佛法的思想凝炼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作为生活禅的宗旨。几年来,生活禅受到教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描写禅宗公案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西湖新十景之一的灵隐禅宗,今天我们的游览项目是攀登飞来峰、进香灵隐寺!我是你们此次旅游的解说员,我姓胡,大家可以叫我胡导,虽然叫胡导,但绝对与乱说沾不着边!由于人流较多,请大家携带好随身物品,保管好贵重财物,以免遗失!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灵隐寺的大门,灵隐寺三个大字也因大家的到来而显得熠熠生辉。大家请看身后照壁上写着的四个大字“咫尺西天”,它的意思是只要虔心向佛,与佛之缘便在咫尺之间。请大家排好队,我们现在进入飞来峰景区!

走在恬静的小路上,参天古树遮天蔽日,身边潺潺清流伴随,一溪之隔是幽山秀峰,大家是不是大感到有一种消除尘意仿佛来到人间仙境一般呢?说了这么久,大家还不知飞来峰的来历吧,现在我给大家说说:飞来峰又名“灵鹫峰” ,相传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印度高僧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奇峰怪石,风景绝异,惊奇地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时飞来?”因此后人命此山为飞来峰。还有人说,飞来峰是从峨眉山飞来,并流传着济公活佛抢新娘救生灵的故事。相传飞来峰下原是个村庄。南宋初年时,有一位名叫李修源的天台人,在灵隐寺出家后,不受戒律,好吃狗肉,身穿破袈裟,头带破帽子,脚穿破拖鞋,手上还拿一把破扇子,整天在村庄里游来荡去,疯疯癫癫。但却好管闲事,爱打抱不平,人称“济颠”。这位疯和尚还有能掐会算的本领呢!一天他掐指一算,四川峨眉山有一座小峰将要飞来,可能要压着灵隐村。他急忙跑到村里劝说村民赶快搬家,可村民没有一个相信的。大白天疯和尚难道又说疯话了?这时,远处正有一群人吹着唢呐,抬着花轿过来,济公一看是迎娶新娘的队伍,心想要是我和尚跟新娘在一起的话,那乡亲们不就会出来看热闹了吗?于是济公冲进人群,背起新娘就朝村外跑。村民一下子都哄动了,“不好了,和尚抢新娘了!和尚抢新娘了!”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追了出来。此时,天空的一阵乌云越来越近,只听“轰”的一声,一座黑压压的山峰,正好压在了灵隐村上。这座飞来的山峰便被人们叫作“飞来峰”。山峰飞来了,村民们又怕山峰会重新飞去,于是便在山上刻了数百尊佛像,镇住了山峰。从此,飞来峰就再也飞不走了。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我们眼前的这座奇秀的小山峰,就是苏东坡诗句中所提到的飞来峰了。请各位仔细观察一下,眼前这座山峰,古藤交错,洞壑遍布,它的地质结构确实与周围的山峰不一样,似有“飞来”之感,“飞来峰”就是因此而得名的。飞来峰素有“无石不奇、无水不清、无洞不幽、无树不古”之称。特别珍贵的是,在天然岩洞里和山崖上,布满了五代、宋、元时期的大批石刻造像,属浙江省内最大的一处摩崖造像群。大家请看眼前的这尊石刻,大腹便便,面带微笑,全身珠光宝气,大家知道这是什么佛吗这个就是传闻中西藏喇嘛教中的财神,全称“宝藏神大夜叉王”。据说他掌管天下无尽财宝。据佛经上讲,只要按照上面这种式样绘制或雕刻出“宝藏神大夜叉王”,那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了。而旁边的这座塔叫做“理公之塔”,是为纪念灵隐寺开山祖师慧理和尚而建立的。据说慧理圆寂后,他的遗骨就存放在塔下。现在的塔是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重建,塔为实心、七层六面,一层为塔基,二层刻塔铭,三层刻《金刚经》,四层以上是佛像。古朴苍桑的理公塔见证了一个印度和尚不远千山万水来到中国弘扬佛法的艰辛。

各位游客,我们面前这个洞叫龙泓洞。大家看洞口右侧有一组结构完整、形象逼真的反映佛教历史题材的浮雕,是由三个时代内容各异的高僧取经故事组成的。第一幅是“白马驮经”故事。说的是东汉永平十年(67),明帝派遣蔡谙等人去西域求佛法,在月氏(音rouzhi)国遇到来自天竺的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便请他们到京师洛阳传教;第二幅是曹魏僧“朱士行取经”的故事。第三幅是“唐僧取经”。大家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骑马的唐僧只跟了两个徒弟哦。话说唐僧从长安出发时是有三个徒弟跟随的,但却不是《西游记》里三个有本事的徒弟。有一天师徒4人行致高昌国时,高昌国国王见唐僧一表人才,满腹才智,便聘请唐僧做国师,可唐僧执意西行,而他的三个徒弟却在高昌国做了大官!唐僧出高昌国时有两个高昌国人被唐僧执着的精神所打动便拜师西行,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里只有两个徒弟的原因了!各位游客,整个飞来峰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对面崖壁间那尊袒腹露胸、笑脸相迎的大肚弥勒了,这是飞来峰所有石刻中最大的一尊雕刻,高9。9米,宽3。6米,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人间大佛。他这一笑整整笑了1020xx年了,笑容还是这么灿烂。我们现在入洞看看。此洞因中间端坐一尊观世音像,又叫“观音洞”,观音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大家可以伸手抚摸观音的右脚三下,便会保佑大家一生平安。大家抬头又能看洞顶开一小口,可以直接看到天,俗称“通天洞”。看!洞顶那一大一小的自然石块的背影像不像送子观音?旁边是射旭洞,也就是著名的“一线天”。请大家抬头仰望黑咕隆咚的洞顶石缝间,看你是否能找到这微露的一线天光。

现在我们来到飞来峰东南侧最大的一个洞,叫“青林洞”。它因洞口形似虎嘴,又称“老虎洞”或“金光洞”。请大家抬头细看,洞口右边的崖壁上,刻着的是佛教故事“卢舍那佛会”,这是飞来峰中雕刻最为精致的作品。石龛里正中坐在莲花座上的是卢舍那佛,他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左右两侧骑在狮、象之上的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还有四天王和四菩萨像,再加上随身供养,一共15尊。龛外还有两个“飞天”浮雕,都是北宋乾兴元年,即公元1020xx年的作品。这组浮雕,结构完整,雕刻线条非常细腻生动,很有现代装饰画风格,也表明了当时雕刻水平的高超!洞内除了古代石刻,还有不少济公传说中的遗迹呢!我们前方这块酷似石床的岩石就是“济公床”。传说济公常在洞内喝酒吃狗肉,吃饱喝足了便在石床上呼呼而睡。身后那黑黝黝的小洞里,还有一张石桌,传说是济公吃狗肉的地方。他还有一名言叫“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因此济公也被称为酒肉和尚!

各位游客,我们游完了青林洞,再前去玉乳洞看看。玉乳洞四壁所刻20多尊真人大小的罗汉也都是北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的作品。不过现在这些造像大多经元代修饰重装,每尊都高达1米以上。这个洞内还有个名字叫“岩石室”,传说晋代道人、炼丹专家葛洪的祖父葛孝先就在这里修炼而得道成仙的。洞前那块岩石平台,称“翻经台”,相传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曾在这里翻阅过经书。玉乳洞内的十八罗汉像,高都有1米以上。在玉乳洞东端两侧还有六祖像,他们分别是:初祖达摩、二祖惠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合称“震旦六祖”。

大家看眼前的这一弯碧水就是传闻中的冷泉了,建在溪流之上的就是冷泉亭。1000多年来一直是诗人们流连聚会、休憩赏景的地方,特别是白居易、苏东坡常在亭上饮宴赋诗处理公事。唐长庆二年(822),白居易来杭任刺史,次年8月,他游览灵隐寺时,写下了《冷泉亭记》。白居易曾说,东南山水应惟杭州为最,杭州尤以灵隐为佳,而灵隐又以冷泉亭为首。亭内原有一块“冷泉亭”匾额,唐代白居易先书“冷泉”二字,二百多年后,宋代苏轼又补书了一个“亭”字,二公书法风格不同,朝代不同,而其墨迹能同处一匾,堪称古今一绝。在飞来峰北坡的山腰上还有一座名为翠微亭的亭子。当年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后,抗金名将韩世忠曾当面责问秦桧:“莫须有”三个字,何以服天下!”后来韩世忠被解除了兵权,浪迹于西湖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这座亭子是他为怀念故人岳飞所建。亭的名字取自岳飞的一首诗:“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乘月明归。”翠微亭已有八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其间几经兴废,到底还是被保存下来了,这也寄托了后人对岳飞、韩世忠的仰慕和敬意。

超过冷泉我们便来到了期望已久的灵隐寺了,下面我为大家简单扼要介绍一下灵隐寺的历史: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0xx年),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比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仅晚200多年,比少林寺早]70年(少林寺建于495年),是杭州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名刹之一。公元320xx年,从印度来了一个和尚,名叫慧理。他见这里山清秀,白云飘渺,怪石嶙峋,很像印度的灵鹫山,惊讶地叹道:“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下的小峰,怎么会飞到此地来呢?佛祖如来在世时,灵鹫山多为仙灵所隐之地,看来这地方也将成为佛国佳境。”于是,他便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江南禅院五名山之一(其余为余杭径山寺,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杭州净慈寺),佛教信徒素有“朝普陀必先经灵隐”的说法。历史上灵隐寺规模最大要数五代吴越时。据《寺志》记载,当时灵隐寺有9楼、18阁、72殿,僧徒3000人,僧房1300余间,寺院香火兴盛。南宋时,成为禅宗五山之一,号称东南第一山各位都知道杭州有个灵隐寺,怎么变成“云林寺”了呢?当然不是各位听错了,也不是导游说错了,而是写这个字的人写错的。这人就是康熙皇帝。传说康熙六下江南,四到灵隐。有一次,在寺院住持谛晖法师陪同下,登上了寺后的北高峰,只见寺院笼罩在晨雾之中,眼前的飞来峰云林漠漠,分外幽静。回寺后心情仍激动不已。酒过三巡,住持请皇上题一块匾额,留下墨宝。康熙乘着酒兴,满口答应,便铺开纸张大笔一挥,哪知一落笔,就把繁体字灵隐的“重”雨字头写得过大,下面的三个“口”和一个“巫”字,再也写不下了。但皇帝是天子,下笔就是圣旨呀。正很尴尬的时候,旁边有位名叫高江村的大学士,灵机一动,想起了杜甫“江汉终吾老,云林得尔曹”的诗句,就在手心上写下了“云林”两字,但又不能直接给皇帝看,只有假装磨墨的样子,边磨墨边侧着手给皇帝一瞄,康熙赶忙就在雨字头下面弯了两下,写下了“云林禅寺”。就这样,灵隐寺变成了“云林寺”。可住持纳闷了,这“灵隐寺”怎么就变成“云林寺”了呢?康熙皇帝辩解道:“灵隐寺身在山坳里,前有山必有林,上有天必有云,我乃写风景之幽雅矣;再看看寺院里烧香人之多,就像树林那样密不可数,香的烟雾环绕在寺院的上方就像云彩一样,我乃写寺院规模之大矣,不好嘛?”这一说住持也无话可讲,只得高高地悬挂着。虽然这四个字在天王殿上已挂了300多年了,但杭州人至今也没有人叫它“云林寺”的。各位团友,就尊重杭州人的习惯,还是叫它灵隐寺吧。

各位团友都知道在佛祖面前不可喧哗所以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佛法皆讲究一个缘字,希忘大家有缘再见,为大家再次服务,最后祝各位团友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