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视察吉林心得体会总结 视察吉林研讨材料(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05:09:41 页码:7
视察吉林心得体会总结 视察吉林研讨材料(4篇)
2023-01-09 05:09:41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视察吉林心得体会总结一

大家好!在这春暖花开的时候和你在向海相遇,相知,相识,我感到很高兴!今天这向海之旅就有我为大家做向导。那么我就长话短说,下面为大家介绍向海......

向海地处松辽平原边缘,科尔沁草原东部,吉林省通榆县西北部,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分关注的“自然保留地”。

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地貌以沙化和盐渍化的平原为主,区内多固定沙丘,沼泽湿地和湖泊分布其间:沙丘上千奇百怪的蒙古黄榆,是世界罕见的生态景观;一望无际、神秘莫测的蒲草苇荡,是向海的独特景观;三万多公顷湿地草原,是向海核心中的核心,被世界环保组织定为a级湿地,是中国六大湿地之首。

向海水草丰美,是鸟类的乐园。据专家近几年观察,已发现293种。其中,猛禽有金雕、白尾海雕、秃鹫、隼、鹗等20余种。还有天鹅、大鸨、灰雁、白额雁和世界濒危物种一类保护鸟类白鹳等。向海的鹤最为有名。全世界有鹤类14种,向海占有6种。它们是丹顶鹤、白鹤、灰鹤、白头鹤、衰羽鹤、白枕鹤。由于向海鹤的种类多,种群大,有“鹤乡”之美誉。

此外,向海还有狍子、黄羊、蒙古兔、狼等37种兽类;青鱼、草鱼、鲤鱼、鳌花等19种鱼类和林蛙、白条饰蛇等14种两栖爬行动物。

那么向海的历史沿革是, 向海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1年,是经吉林省人民政府以吉政函第27号文批准建立的,为白城专署直属林业事业单位,后委托通榆县人民政府代管。1986年7月,国务院第75号文批准向海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为省林业主管部门和县政府双重领导。1983年至1992年,原国家林业部和吉林省林业厅投资在保护区进行了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160万元。在林业主管部门和省、市、县各级领导及国内外自然机构的关心和支持下,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全体员工,努力拼搏,取得了一定成绩。1992年加入"世界湿地公约组织",被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国际重要湿名录",同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评审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1991年第五届意大利桑迪欧国际生物保护节上,反映向海保护区的专题片《家在向海》夺得了评委会主席特别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代表资格奖,吉林电视台导演程捷被评为特别女性奖。1992年,李鹏带着唯一的一部专题片《家在向海》参加在巴西召开的世界环保大会,把向海介绍给了世界。

1993年5月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批准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994年7月30日,吉林省第八届人大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使保护区的规范化管理有了法律依据。1993年4月吉林森警总队派出一支森警大队进驻向海保护区,配备了森林防火车等设施,切实加强了向海保护区的防火、禁猎等保护工作。1996年在一期工程建设完成的基础上林业部批准计划投资939万元进行一期续建工程建设。1995年经省编制委员会批准向海保护局晋升为县(处)级事业单位。

1999年10月,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和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编制完成《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xx-20xx年)》,确定了向海保护区为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湿地生物物种的遗传基因库。并使向海保护区朝着健康有序、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1999年内,国家给向海保护区专项投资1065万元用于分洪入向,造林、种草、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初步建立了较完善的保护体系。1999年11月3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将向海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调整为省林业部门和通榆县双重管理,以省林业部门为主,整体上划归省林业厅管理,作为省林业厅直属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调整,理顺了国家对向海保护区的建设投资渠道,加大了对向海保护区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20xx年7月5日,吉林省省长洪虎到向海保护区现场办公,视察了生态工程、博物馆、并对涉及向海保护区生存和发展的移民、旅游发展等问题作出了重要部署。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界同仁的关心下,保护区的全部职工努力拼搏,艰苦奋斗,来迎接大好发展机遇和未来严竣的挑战。

下面给大家3个小时的时间,让大家自由活动,留念拍照。3个小时后请大家回大我们的旅游车上。

好了,游客朋友么!我们今天的旅行就这样结束了饿!希望我今天的服务你能满意,若有不周之处好请指出,小磊以后回更好的为你服务!分别之时没有什么送给大家的礼物,祝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健康,快乐......

再见!

最新视察吉林心得体会总结二

各位团友早上好,昨夜休息得还好吧?今天我们大家靠着自己的福气为自己带来了运气,几日未见得雾凇今天早上终于又挂满了枝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在就让我们到十里江堤去观赏中国四大自然奇迹之一的吉林雾凇吧。从我们下榻的国际酒店到十里江堤大约有十分钟的路程,先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雾凇的形成。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在吉林,我们通常叫雾凇为“树挂”,它是雾和水汽遇冷结冰而结成的一种气象景观,分粒状、晶状两种。吉林雾凇属于晶状类,它必须在有水汽、气温-25°c以下、不大于三级风的天气里才能形成,正因为形成的条件如此苛刻,才被列为中国的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听到这里有的团友想问了,为什么能在吉林市形成如此规模绝妙天成的雾凇奇观呢?这是因为我们吉林市有一条东北三省唯一一条冬天不结冰的河流——松花江。哦,那位团友问了:“我们刚从哈尔滨过来,为什么那里的松花江是结冰的呢?”这是因为从吉林市沿松花江上溯15公里就是著名的丰满水电站,每到冬季,江水通过巨大的水轮发电机组,水温升高变暖,仍保持在4°c左右,所以尽管松花湖上已是千里冰封,一抹如镜,但湖下的江水却携带着巨大的热能奔腾而下,流过市区几十公里而不封冻。大量的水汽就从这不冻的江面上蒸发出来,遇冷气压而形成难得一见的奇迹般的冬季浓雾,水汽借雾飘飘洒洒,在适合的自然条件下凝结在江两岸的苍松、垂柳上,就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雾凇奇观。

细心的团友已经发现了,今天路两旁的树木和昨天不一样了,昨天还是露着黑黑的树皮,可今天已经变成白色的了。对,这就是树挂,只是由于市区内雾比较少,所以树上只挂了一层,比起江堤的景色就要差远了,是不是有的团友已经心急了,想马上赶到江边啊。早上有团友问我为什么天刚亮就起来了呢,这是因为美丽的雾凇不是每天都出现,而观赏也分三个阶段,叫做“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夜看雾” ,是在雾凇形成的前夜看江上的雾景。当夜里10点多钟时,江面上开始有缕缕雾气升起,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那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江面上滚滚而起,不停地向江岸飘流。有的雾如同一缕缕的细沙,缠绕在江堤老树上;有的雾好似一朵朵白云,漂浮在空间不动;更多的雾如同棉花团,不停地爬着很高很高的棉花山。此时的松江中路包裹在浓浓的雾中,高楼在雾中忽隐忽现,灯光也变得扑朔迷离,使人仿佛置身于九天之上的凌霄之中。冬雾弥漫江城,也是北国一大奇景。

“晨看挂”,是早起看树挂。大雾不断地附着在树上,一夜之间,眼前的树木就变成一片银白的林海,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江风吹过,银针闪烁,玉菊摇曳;当东方的朝霞将红光投向树林,那千姿百态的雾凇更显得晶莹多姿。雾凇在民间还有一个“梦送”的美名。意思是说人们还在睡梦中,老天爷便送来了漫天洁白无瑕的晶莹梨花。正如唐朝诗人岑参所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早起的时候大家能感觉到,今天的天气特别晴朗,空气也格外清新。这大概是因为雾中的水份流动对空气起到了净化作用,所以我才一早让大家跟我来观赏美丽的树挂,顺便还能呼吸这清新的空气。

很多中外游客看到树挂后都连声惊叹其美丽。1990年1月9日,当时的来吉林市视察时观赏吉林雾凇后,赞叹道:“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雾凇虽然美丽,但是只能维持几个小时,“待到近午赏落花”,就是说树挂脱落时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点钟左右,树挂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落。当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天空的背景格外湛蓝,雪片在空中开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徐徐飘下,撒落满地洁白。此时漫步在松江路上,阳光下,蓝天白雪飘洒,人们任凭树挂片片落在头上,透过雪帘远望松花江奔流如练,林立的高楼、流动的彩车和服饰艳丽的游人显得格外的清新精神,冬日里看到的分明是一幅梨花纷飞的春天图画。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也要到达观赏雾淞的最好地点松江中路了。现在大家看前面的大型雕塑,这就是吉林市的市标——摇橹人,它是由花岗岩雕筑而成,上面有四个大字“激流勇进”。昨天我给大家讲过吉林市的历史,关于吉林市在清朝时是全国闻名的造船厂大家还记得吧,选择“摇橹人”作为我们的市标就是象征我们吉林市勇往直前的城市精神。

现在大家看到右面树挂中仿佛涂上一层雪的哥特式建筑,就是天主教堂,它是由法国神父禄业于1920xx年开始建造的,历时9年建成,其主体由教堂和钟楼两部分组成,高耸云天,是江边雾凇中的一景。

请大家带好帽子、手套,随我一起走近这美丽的雾凇奇观。诸位可以举起你们的照相机,把这雾凇美景拍下来,留在你们的记忆中,因为雾凇奇景不但是吉林的,同时也是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的。

最新视察吉林心得体会总结三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在这春暖花开的时候和你在向海相遇,相知,相识,我感到很高兴!今天这向海之旅就有我为大家做向导。那么我就长话短说,下面为大家介绍向海......

向海地处松辽平原边缘,科尔沁草原东部,吉林省通榆县西北部,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分关注的“自然保留地”。

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地貌以沙化和盐渍化的平原为主,区内多固定沙丘,沼泽湿地和湖泊分布其间:沙丘上千奇百怪的蒙古黄榆,是世界罕见的生态景观;一望无际、神秘莫测的蒲草苇荡,是向海的独特景观;三万多公顷湿地草原,是向海核心中的核心,被世界环保组织定为a级湿地,是中国六大湿地之首。

向海水草丰美,是鸟类的乐园。据专家近几年观察,已发现293种。其中,猛禽有金雕、白尾海雕、秃鹫、隼、鹗等20余种。还有天鹅、大鸨、灰雁、白额雁和世界濒危物种一类保护鸟类白鹳等。向海的鹤最为有名。全世界有鹤类14种,向海占有6种。它们是丹顶鹤、白鹤、灰鹤、白头鹤、衰羽鹤、白枕鹤。由于向海鹤的种类多,种群大,有“鹤乡”之美誉。

此外,向海还有狍子、黄羊、蒙古兔、狼等37种兽类;青鱼、草鱼、鲤鱼、鳌花等19种鱼类和林蛙、白条饰蛇等14种两栖爬行动物。

那么向海的历史沿革是, 向海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1年,是经吉林省人民政府以吉政函第27号文批准建立的,为白城专署直属林业事业单位,后委托通榆县人民政府代管。1986年7月,国务院第75号文批准向海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为省林业主管部门和县政府双重领导。1983年至1992年,原国家林业部和吉林省林业厅投资在保护区进行了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160万元。在林业主管部门和省、市、县各级领导及国内外自然机构的关心和支持下,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全体员工,努力拼搏,取得了一定成绩。1992年加入"世界湿地公约组织",被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国际重要湿名录",同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评审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1991年第五届意大利桑迪欧国际生物保护节上,反映向海保护区的专题片《家在向海》夺得了评委会主席特别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代表资格奖,吉林电视台导演程捷被评为特别女性奖。1992年,李鹏带着唯一的一部专题片《家在向海》参加在巴西召开的世界环保大会,把向海介绍给了世界。

1993年5月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批准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994年7月30日,吉林省第八届人大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使保护区的规范化管理有了法律依据。1993年4月吉林森警总队派出一支森警大队进驻向海保护区,配备了森林防火车等设施,切实加强了向海保护区的防火、禁猎等保护工作。1996年在一期工程建设完成的基础上林业部批准计划投资939万元进行一期续建工程建设。1995年经省编制委员会批准向海保护局晋升为县(处)级事业单位。

1999年10月,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和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编制完成《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xx-20xx年)》,确定了向海保护区为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湿地生物物种的遗传基因库。并使向海保护区朝着健康有序、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1999年内,国家给向海保护区专项投资1065万元用于分洪入向,造林、种草、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初步建立了较完善的保护体系。1999年11月3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将向海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调整为省林业部门和通榆县双重管理,以省林业部门为主,整体上划归省林业厅管理,作为省林业厅直属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调整,理顺了国家对向海保护区的建设投资渠道,加大了对向海保护区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20xx年7月5日,吉林省省长洪虎到向海保护区现场办公,视察了生态工程、博物馆、并对涉及向海保护区生存和发展的移民、旅游发展等问题作出了重要部署。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界同仁的关心下,保护区的全部职工努力拼搏,艰苦奋斗,来迎接大好发展机遇和未来严竣的挑战。

下面给大家3个小时的时间,让大家自由活动,留念拍照。3个小时后请大家回大我们的旅游车上。

好了,游客朋友么!我们今天的旅行就这样结束了饿!希望我今天的服务你能满意,若有不周之处好请指出,小磊以后回更好的为你服务!分别之时没有什么送给大家的礼物,祝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健康,快乐......

再见!

最新视察吉林心得体会总结四

各位团友早上好,昨夜休息得还好吧?今天我们大家靠着自己的福气为自己带来了运气,几日未见得雾凇今天早上终于又挂满了枝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在就让我们到十里江堤去观赏中国四大自然奇迹之一的吉林雾凇吧。从我们下榻的国际酒店到十里江堤大约有十分钟的路程,先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雾凇的形成。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在吉林,我们通常叫雾凇为“树挂”,它是雾和水汽遇冷结冰而结成的一种气象景观,分粒状、晶状两种。吉林雾凇属于晶状类,它必须在有水汽、气温-25°c以下、不大于三级风的天气里才能形成,正因为形成的条件如此苛刻,才被列为中国的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听到这里有的团友想问了,为什么能在吉林市形成如此规模绝妙天成的雾凇奇观呢?这是因为我们吉林市有一条东北三省唯一一条冬天不结冰的河流——松花江。哦,那位团友问了:“我们刚从哈尔滨过来,为什么那里的松花江是结冰的呢?”这是因为从吉林市沿松花江上溯15公里就是著名的丰满水电站,每到冬季,江水通过巨大的水轮发电机组,水温升高变暖,仍保持在4°c左右,所以尽管松花湖上已是千里冰封,一抹如镜,但湖下的江水却携带着巨大的热能奔腾而下,流过市区几十公里而不封冻。大量的水汽就从这不冻的江面上蒸发出来,遇冷气压而形成难得一见的奇迹般的冬季浓雾,水汽借雾飘飘洒洒,在适合的自然条件下凝结在江两岸的苍松、垂柳上,就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雾凇奇观。

细心的团友已经发现了,今天路两旁的树木和昨天不一样了,昨天还是露着黑黑的树皮,可今天已经变成白色的了。对,这就是树挂,只是由于市区内雾比较少,所以树上只挂了一层,比起江堤的景色就要差远了,是不是有的团友已经心急了,想马上赶到江边啊。早上有团友问我为什么天刚亮就起来了呢,这是因为美丽的雾凇不是每天都出现,而观赏也分三个阶段,叫做“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夜看雾” ,是在雾凇形成的前夜看江上的雾景。当夜里10点多钟时,江面上开始有缕缕雾气升起,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那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江面上滚滚而起,不停地向江岸飘流。有的雾如同一缕缕的细沙,缠绕在江堤老树上;有的雾好似一朵朵白云,漂浮在空间不动;更多的雾如同棉花团,不停地爬着很高很高的棉花山。此时的松江中路包裹在浓浓的雾中,高楼在雾中忽隐忽现,灯光也变得扑朔迷离,使人仿佛置身于九天之上的凌霄之中。冬雾弥漫江城,也是北国一大奇景。

“晨看挂”,是早起看树挂。大雾不断地附着在树上,一夜之间,眼前的树木就变成一片银白的林海,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江风吹过,银针闪烁,玉菊摇曳;当东方的朝霞将红光投向树林,那千姿百态的雾凇更显得晶莹多姿。雾凇在民间还有一个“梦送”的美名。意思是说人们还在睡梦中,老天爷便送来了漫天洁白无瑕的晶莹梨花。正如唐朝诗人岑参所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早起的时候大家能感觉到,今天的天气特别晴朗,空气也格外清新。这大概是因为雾中的水份流动对空气起到了净化作用,所以我才一早让大家跟我来观赏美丽的树挂,顺便还能呼吸这清新的空气。

很多中外游客看到树挂后都连声惊叹其美丽。1990年1月9日,当时的来吉林市视察时观赏吉林雾凇后,赞叹道:“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雾凇虽然美丽,但是只能维持几个小时,“待到近午赏落花”,就是说树挂脱落时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点钟左右,树挂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落。当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天空的背景格外湛蓝,雪片在空中开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徐徐飘下,撒落满地洁白。此时漫步在松江路上,阳光下,蓝天白雪飘洒,人们任凭树挂片片落在头上,透过雪帘远望松花江奔流如练,林立的高楼、流动的彩车和服饰艳丽的游人显得格外的清新精神,冬日里看到的分明是一幅梨花纷飞的春天图画。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也要到达观赏雾淞的最好地点松江中路了。现在大家看前面的大型雕塑,这就是吉林市的市标——摇橹人,它是由花岗岩雕筑而成,上面有四个大字“激流勇进”。昨天我给大家讲过吉林市的历史,关于吉林市在清朝时是全国闻名的造船厂大家还记得吧,选择“摇橹人”作为我们的市标就是象征我们吉林市勇往直前的城市精神。

现在大家看到右面树挂中仿佛涂上一层雪的哥特式建筑,就是天主教堂,它是由法国神父禄业于1920xx年开始建造的,历时9年建成,其主体由教堂和钟楼两部分组成,高耸云天,是江边雾凇中的一景。

请大家带好帽子、手套,随我一起走近这美丽的雾凇奇观。诸位可以举起你们的照相机,把这雾凇美景拍下来,留在你们的记忆中,因为雾凇奇景不但是吉林的,同时也是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