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治疗淋证心得体会报告 淋病治疗经验(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08:13:49 页码:14
治疗淋证心得体会报告 淋病治疗经验(5篇)
2023-01-09 08:13:49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治疗淋证心得体会报告一

1·在护理部及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介入手术室日常行政管理和护理业务工作;是本部门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

2·有计划地安排工作。根据手术和护理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必要时进行具体指导或亲自参加手术。

3·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负责本科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改善服务态度,遵守劳动纪律,密切医护配合。

4·督促检查各级护理人员及卫生员的工作,并予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5·定期检查急救物品备用情况、毒麻药品及贵重器械仪器使用与管理情况。

6·负责监督护士做好院内感染监测,做好微创手术室无菌技术监测(空气、无菌物品、手等)及护士对一次性医疗用品按照规定进行毁型处理。

7·负责指导各类物资的管理,包括各种介入耗材、器械、药品、敷料、被服、表格等领取保管工作,出入账目要清楚。

8·定期召开全科护理会,定期总结工作,并向有关领导汇报,共同研究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下一步工作计划,并寻求上级支持和帮助。

9·督促护士做好自身防护工作,解决或反映其在工作、学习

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发挥积极性,调动主观能动性,注意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管理。

1·在护理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直接领导下,配合手术医师,负责微创介入治疗术前的准备、介入术中的`配合和介入治疗后的整理工作。

2·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常规,并监督上台医师的无菌操作。负责微创手术室的保洁、消毒及感染监控工作,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

3·负责各种介入耗材及有关器械、药品、敷料的清领、保管、保养工作,放置应定点定位有序,出入帐目要清楚。

4·认真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返回病房时按照规定的程序严格逐项交接,并做好交接记录及签字确认。

5·协助医师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前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备皮和消毒铺巾等,术中配合,用药前要严格三查八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师。

6·负责供氧、c型臂x光机及臭氧仪器等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并熟悉使用方法,正确使用。同时负责急救药品的清点,随时做好急救准备。

微创手术室人员职责

20xx年11月

关于治疗淋证心得体会报告二

1·护士自身要求:服装鞋帽整洁,仪表端庄,操作时佩带口罩,需要时增添其它防护设施,操作前后规范洗手。

2·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无菌操作规程与消毒隔离制度。

3·治疗室为无菌区。

4·无菌物品专柜放置,无菌柜无积灰。

5·无菌物品应距墙5cm,距地20cm,距顶50cm放置。按失效日期顺序排列(近在前,远在后),无过期包。

6·一次性物品定点规范放置,定期检查有效期。

7·环境要求:保持整洁,空气清新。—每天湿式清扫、通风,物体表面每日用1000mg/l消毒灵擦拭2次;室内用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30min并登记、签名;地面每日用1000mg/l消毒灵溶液拖洗2次;如果被体液污染,立即用2000mg/l消毒灵溶液拖洗后再用清水拖洗。

一、门诊登记一般项目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家庭地址等内容应清晰、完整,并与处方记载相一致。

二、门诊登记范围应包括每日工作量,新病例登记,初复诊登记、疾病分类、转诊转院、初步诊断、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案,并与处方记载相一致。

三、门诊登记对需上报的传染病病例要做出明显标记,并按规定及时上报,疫情上报后,在门诊登记相应处加盖“疫情已报”章。

四、门诊登记对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五、门诊登记要求用钢笔书写,力求通顺、完整、简练、准确,字迹清楚、整洁,不得删改、剪贴、颠倒,医师要签全名。

六、要认真做好门诊登记的整理工作,保存原始门登记,按规定要求存档备查。

关于治疗淋证心得体会报告三

(一)总体目标

全面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控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基于高血压、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健康管理、综合干预能力明显增强,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患者自我管理有效衔接的慢性病全程管理模式基本形成,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感受度显著提升。

(二)具体指标

1、高血压、糖尿病的知晓率不低于60%;规范管理率不低于60%;控制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因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降低10%。

2、20xx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签约服务率达到60%,20xx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签约服务率达到90%;

3、20xx年,每个乡镇卫生院、经培训合格且能较规范开展高血压诊疗和2型糖尿病诊疗的医生分别不少于2名和1名。

辖区内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重点关注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一)高危人群和患者发现

1、高血压高危人群和患者界定标准

(1)高血压高危人群确定标准:具有下列1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即为高血压高危人群:

①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39和/或舒张压80-89mmhg)。

②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4kg/m2和/或腰围男性≥90cm,女性腰围≥85cm);

③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④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且每周饮酒≥4次);

⑤长期膳食高盐;

⑥男性≥55岁,更年期后的女性。

(2)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①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②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目前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

2、糖尿病高危人群和患者界定标准

(1)糖尿病高危人群确定标准:具有下列任1项条件者,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①有糖耐量减低和/或空腹血糖受损者;

②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一级亲属);

③肥胖或超重者(bmi≥24kg/m2);

④有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儿(出生体重≥4kg)分娩史者;

⑤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0.91mmol/l)和/或甘油三酯升高(≥200mg/dl,即2.22mmol/l)者;

⑦年龄45岁及以上者;

(2)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加上下列1项或1项以上者,即视为糖尿病患者。

①随机静脉血糖检测≥11.1mmol/l。

②空腹静脉血糖检测≥7.0mmol/l。空腹血糖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

③葡萄糖负荷后2h静脉血糖检测≥11.1mmol/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

3、发现途径

(1)机会性筛查。通过日常诊疗、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签约家庭医师入户诊疗或随访时,识别高危人群,发现和确诊患者。

(2)健康体检。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的健康管理中心(体检门诊)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制度,对所有前来接受健康检查(含预防性健康检查)的居民必须常规开展血压、血糖检测项目,发现有血压、血糖异常者,及时指导其进行高血压、糖尿病诊断。

(3)重点人群筛查。在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建立并有效实施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对血压异常的居民要指导其到专科门诊进行确诊,筛查出高血压患者或者高危人群;对所有住院患者常规开展空腹静脉血糖检测,筛查出糖尿病患者或者高危人群。

4、登记与报告

(1)信息报告。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含各级各类健康管理中心)建立高血压、糖尿病信息报告制度,即每月10日前汇总上报机构内诊断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电子信息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电子信息按现住址分发至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于患者信息核对和追踪管理。患者的电子信息具有隐私性和保密性,未经授权不得用于患者管理以外的翻阅和利用。

(2)建档立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种途径检出的高危人群进行登记造册,填写《株洲市社区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登记表》(附件1-1,1-2)。对各种途径检出的疑似高血压(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疑似糖尿病患者(即空腹血糖≥7.0mml/l和/或任意血糖≥11.1mml/l)应及时做进一步确诊或转至上级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对各种途径发现的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包括新确诊和既往确诊患者),应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进行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

(二)健康管理

1、患者随访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和)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合并症情况,做出治疗决策,并且通过门诊、上门服务、患者俱乐部、自我管理小组等多种形式,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开展患者随访管理。

根据患者临床评估和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随访时开具“健康教育处方”(附件2-1,2-2)。规范填写“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及时掌握死亡、迁出、失访、拒绝等终止管理患者信息,在居民健康档案中注明终止管理时间和原因,分类存放档案。对随访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季度进行1次血压、血糖控制效果评估,在随访服务记录中填写控制效果等级。对符合转诊指征(见附件5-1,5-2)的患者及时转诊。

2、实施签约服务制度。依托(县域)医疗中心,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由专科医师、全科医生、公卫医生为主体的“1+1+1”居民签约服务专业团队,制定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规范,明确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以辖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为对象,全面实施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有效提供患者自我管理技术、就医及用药指导、就诊及转诊绿色通道等套餐式健康管理与服务。到20xx年底,患者签约率达到60%以上,到20xx年,患者签约率达到90%以上。探索在各级医疗机构健康管理中心(体检门诊)推行居民健康管理签约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机衔接。

要推进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面向区域共同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任务职责要进一步落实县公立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医院,以医联体等为载体,激励这些机构的在职医生下沉到基层多点执业,主动参加签约服务。

在大力推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签约服务制度的基础上,以纵向医联体、医共体为载体,全面推动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包括构建功能定位明确的县级医疗中心(含中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血压、糖尿病诊疗服务体系,制定高血压、糖尿病双向转诊技术规范及流程制度,逐步建立基于高血压、糖尿病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3、推行患者自我管理。有机衔接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专业团队)的指导与组织下,在辖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中大力推广系统化、规范化的患者自我管理技术,指导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掌握自我管理知识技能,激发自身责任和潜能,建立患者尤其是康复者在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经验分享机制,有效地帮助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血压血糖控制、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改变其行为生活方式,进而缓解临床压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三)综合干预

1、健康教育。建设健康教育阵地。在县级媒体开设健康教育专题栏目,在各级各类学校(含托幼机构)、县级党校、劳务技能培训班常规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道德讲堂开设健康教育大课堂,在居民(村民)活动中心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和健康教育室。开展群体性健康教育。

县疾控健康教育科实施核心健康信息发布制度,组织并指导各级各类机构利用健康教育阵地开展群体性健康宣传,广泛普及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引导居民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主导作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发挥在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方面的主阵地作用,要把健康教育列为常规医疗规范内容并贯穿至整个诊疗行为中;在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建立健康教育处方制度,医生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门诊、住院、出院等诊疗环节必须开具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处方;基层医疗机构要把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要内容,利用各种渠道(如口头交流、专题讲座、宣传咨询、设置咨询室、标语、橱窗、板报、专栏、播放录像、张贴或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等),对辖区居民普及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及技能。

2、危险因素控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低盐饮食、控制体重、心理平衡等咨询和劝导服务,给予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指导(参见附件3-1,3-2《高血压、糖尿病非药物干预》)。县疾控中心要指导并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危险因素评估,高血压高危人群要求每半年测量一次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要求每年测量一次空腹血糖和/或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a)。

3、支持性环境建设。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为抓手,推进健康步道、健康小屋等支持性环境建设、开展健康家庭(单位、学校、食堂、餐厅/酒店)创建。到20xx年,以县为单位健康步道、健康小屋数量不少于3个,健康单位、学校、食堂/酒店每类不少于10个,开展健康家庭活动的健康社区不少于30%。

(四)统筹开展其他重点慢性病干预

1、组织开展慢性病监测

全面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恶性肿瘤(农村妇女两癌)等重点慢性病和死因监测,加强监测信息分析与利用,及时了解完整、准确的株洲县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恶性肿瘤(两癌)等重点慢性疾病发病情况,动态分析慢性病的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组织开展重点专项

(1)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和干预。依托株洲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对我县35岁-64岁适龄妇女进行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期治疗率、早期干预率,提高广大妇女健康保健意识,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2)结核病早诊、早治、筛查信息网络直报。建立定点医院(株洲县第一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上下联动的结核病综合防控体系,加大患者发现力度,提供规范化的患者管理服务,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项目。建立完善综治、卫生计生、公安、民政、司法、残联等多部门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领导小组。依托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线索调查、诊断、报告、治疗和管理,落实分片包干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提高全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规范管理率和服药率。

(一)组织领导。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成立由王宇平局长为组长,分管基本公卫、医政的王松良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控领导小组,负责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卫计局公卫股,由分管公卫的副局长王松良兼任办公室主任,公卫股股长李志娜为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协调调度、组织督导考核与评价。

(二)技术保障

1、在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分别设立高血压、糖尿病的临床指导中心和中医临床指导中心,承担辖区范围内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和业务指导。要求每年培训人员不少于150人次;临床中心业务指导每年覆盖率达100%,临床指导中心业务指导每年乡镇覆盖达100%。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须设置慢性病防治科,专职负责高血压、糖尿病防控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由县疾控慢病科牵头,组建由公共卫生医师、临床医师组成的县级健康管理讲师团,负责集中和巡回讲座、高危因素干预及患者自我管理技术培训,要求每年培训不少于2次,培训人数不少于150人。

(三)经费保障。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将积极争取同级政府及财政部门重视和支持,对落实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各项任务提供专项经费支持。

(四)宣传发动。各医疗单位要大力开展对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重要意义的宣传,让各级政府及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各界了解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危害的严重性和推进综合防控的重要性、紧迫性,在全社会层面形成广泛共识,促进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格局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的形成。

县卫计局将高血压、糖尿病的综合防控工作纳入年度医改和卫生计生重点工作任务,实施绩效管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要制定工作制度、运行流程和质量控制程序,进行内部考核与评估。县卫计局每年至少组织2次督导、考核评估,并及时上报与反馈考核评估报告。

关于治疗淋证心得体会报告四

(一)总体目标

全面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控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基于高血压、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健康管理、综合干预能力明显增强,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患者自我管理有效衔接的慢性病全程管理模式基本形成,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感受度显著提升。

(二)具体指标

1、高血压、糖尿病的知晓率不低于60%;规范管理率不低于60%;控制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因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降低10%。

2、20xx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签约服务率达到60%,20xx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签约服务率达到90%;

3、20xx年,每个乡镇卫生院、经培训合格且能较规范开展高血压诊疗和2型糖尿病诊疗的医生分别不少于2名和1名。

辖区内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重点关注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一)高危人群和患者发现

1、高血压高危人群和患者界定标准

(1)高血压高危人群确定标准:具有下列1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即为高血压高危人群:

①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39和/或舒张压80-89mmhg)。

②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4kg/m2和/或腰围男性≥90cm,女性腰围≥85cm);

③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④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且每周饮酒≥4次);

⑤长期膳食高盐;

⑥男性≥55岁,更年期后的女性。

(2)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①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②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目前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

2、糖尿病高危人群和患者界定标准

(1)糖尿病高危人群确定标准:具有下列任1项条件者,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①有糖耐量减低和/或空腹血糖受损者;

②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一级亲属);

③肥胖或超重者(bmi≥24kg/m2);

④有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儿(出生体重≥4kg)分娩史者;

⑤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0.91mmol/l)和/或甘油三酯升高(≥200mg/dl,即2.22mmol/l)者;

⑦年龄45岁及以上者;

(2)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加上下列1项或1项以上者,即视为糖尿病患者。

①随机静脉血糖检测≥11.1mmol/l。

②空腹静脉血糖检测≥7.0mmol/l。空腹血糖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

③葡萄糖负荷后2h静脉血糖检测≥11.1mmol/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

3、发现途径

(1)机会性筛查。通过日常诊疗、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签约家庭医师入户诊疗或随访时,识别高危人群,发现和确诊患者。

(2)健康体检。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的健康管理中心(体检门诊)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制度,对所有前来接受健康检查(含预防性健康检查)的居民必须常规开展血压、血糖检测项目,发现有血压、血糖异常者,及时指导其进行高血压、糖尿病诊断。

(3)重点人群筛查。在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建立并有效实施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对血压异常的居民要指导其到专科门诊进行确诊,筛查出高血压患者或者高危人群;对所有住院患者常规开展空腹静脉血糖检测,筛查出糖尿病患者或者高危人群。

4、登记与报告

(1)信息报告。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含各级各类健康管理中心)建立高血压、糖尿病信息报告制度,即每月10日前汇总上报机构内诊断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电子信息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电子信息按现住址分发至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于患者信息核对和追踪管理。患者的电子信息具有隐私性和保密性,未经授权不得用于患者管理以外的翻阅和利用。

(2)建档立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种途径检出的高危人群进行登记造册,填写《株洲市社区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登记表》(附件1-1,1-2)。对各种途径检出的疑似高血压(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疑似糖尿病患者(即空腹血糖≥7.0mml/l和/或任意血糖≥11.1mml/l)应及时做进一步确诊或转至上级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对各种途径发现的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包括新确诊和既往确诊患者),应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进行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

(二)健康管理

1、患者随访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和)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合并症情况,做出治疗决策,并且通过门诊、上门服务、患者俱乐部、自我管理小组等多种形式,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开展患者随访管理。

根据患者临床评估和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随访时开具“健康教育处方”(附件2-1,2-2)。规范填写“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及时掌握死亡、迁出、失访、拒绝等终止管理患者信息,在居民健康档案中注明终止管理时间和原因,分类存放档案。对随访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季度进行1次血压、血糖控制效果评估,在随访服务记录中填写控制效果等级。对符合转诊指征(见附件5-1,5-2)的患者及时转诊。

2、实施签约服务制度。依托(县域)医疗中心,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由专科医师、全科医生、公卫医生为主体的“1+1+1”居民签约服务专业团队,制定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规范,明确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以辖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为对象,全面实施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有效提供患者自我管理技术、就医及用药指导、就诊及转诊绿色通道等套餐式健康管理与服务。到20xx年底,患者签约率达到60%以上,到20xx年,患者签约率达到90%以上。探索在各级医疗机构健康管理中心(体检门诊)推行居民健康管理签约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机衔接。

要推进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面向区域共同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任务职责要进一步落实县公立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医院,以医联体等为载体,激励这些机构的在职医生下沉到基层多点执业,主动参加签约服务。

在大力推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签约服务制度的基础上,以纵向医联体、医共体为载体,全面推动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包括构建功能定位明确的县级医疗中心(含中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血压、糖尿病诊疗服务体系,制定高血压、糖尿病双向转诊技术规范及流程制度,逐步建立基于高血压、糖尿病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3、推行患者自我管理。有机衔接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专业团队)的指导与组织下,在辖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中大力推广系统化、规范化的患者自我管理技术,指导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掌握自我管理知识技能,激发自身责任和潜能,建立患者尤其是康复者在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经验分享机制,有效地帮助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血压血糖控制、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改变其行为生活方式,进而缓解临床压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三)综合干预

1、健康教育。建设健康教育阵地。在县级媒体开设健康教育专题栏目,在各级各类学校(含托幼机构)、县级党校、劳务技能培训班常规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道德讲堂开设健康教育大课堂,在居民(村民)活动中心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和健康教育室。开展群体性健康教育。

县疾控健康教育科实施核心健康信息发布制度,组织并指导各级各类机构利用健康教育阵地开展群体性健康宣传,广泛普及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引导居民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主导作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发挥在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方面的主阵地作用,要把健康教育列为常规医疗规范内容并贯穿至整个诊疗行为中;在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建立健康教育处方制度,医生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门诊、住院、出院等诊疗环节必须开具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处方;基层医疗机构要把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要内容,利用各种渠道(如口头交流、专题讲座、宣传咨询、设置咨询室、标语、橱窗、板报、专栏、播放录像、张贴或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等),对辖区居民普及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及技能。

2、危险因素控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低盐饮食、控制体重、心理平衡等咨询和劝导服务,给予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指导(参见附件3-1,3-2《高血压、糖尿病非药物干预》)。县疾控中心要指导并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危险因素评估,高血压高危人群要求每半年测量一次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要求每年测量一次空腹血糖和/或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a)。

3、支持性环境建设。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为抓手,推进健康步道、健康小屋等支持性环境建设、开展健康家庭(单位、学校、食堂、餐厅/酒店)创建。到20xx年,以县为单位健康步道、健康小屋数量不少于3个,健康单位、学校、食堂/酒店每类不少于10个,开展健康家庭活动的健康社区不少于30%。

(四)统筹开展其他重点慢性病干预

1、组织开展慢性病监测

全面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恶性肿瘤(农村妇女两癌)等重点慢性病和死因监测,加强监测信息分析与利用,及时了解完整、准确的株洲县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恶性肿瘤(两癌)等重点慢性疾病发病情况,动态分析慢性病的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组织开展重点专项

(1)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和干预。依托株洲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对我县35岁-64岁适龄妇女进行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期治疗率、早期干预率,提高广大妇女健康保健意识,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2)结核病早诊、早治、筛查信息网络直报。建立定点医院(株洲县第一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上下联动的结核病综合防控体系,加大患者发现力度,提供规范化的患者管理服务,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项目。建立完善综治、卫生计生、公安、民政、司法、残联等多部门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领导小组。依托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线索调查、诊断、报告、治疗和管理,落实分片包干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提高全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规范管理率和服药率。

(一)组织领导。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成立由王宇平局长为组长,分管基本公卫、医政的王松良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控领导小组,负责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卫计局公卫股,由分管公卫的副局长王松良兼任办公室主任,公卫股股长李志娜为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协调调度、组织督导考核与评价。

(二)技术保障

1、在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分别设立高血压、糖尿病的临床指导中心和中医临床指导中心,承担辖区范围内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和业务指导。要求每年培训人员不少于150人次;临床中心业务指导每年覆盖率达100%,临床指导中心业务指导每年乡镇覆盖达100%。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须设置慢性病防治科,专职负责高血压、糖尿病防控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由县疾控慢病科牵头,组建由公共卫生医师、临床医师组成的县级健康管理讲师团,负责集中和巡回讲座、高危因素干预及患者自我管理技术培训,要求每年培训不少于2次,培训人数不少于150人。

(三)经费保障。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将积极争取同级政府及财政部门重视和支持,对落实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各项任务提供专项经费支持。

(四)宣传发动。各医疗单位要大力开展对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重要意义的宣传,让各级政府及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各界了解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危害的严重性和推进综合防控的重要性、紧迫性,在全社会层面形成广泛共识,促进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格局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的形成。

县卫计局将高血压、糖尿病的综合防控工作纳入年度医改和卫生计生重点工作任务,实施绩效管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要制定工作制度、运行流程和质量控制程序,进行内部考核与评估。县卫计局每年至少组织2次督导、考核评估,并及时上报与反馈考核评估报告。

关于治疗淋证心得体会报告五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并发症累及血管、眼、肾、足等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ⅱ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肥胖是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前期人群接受适当的生活方式干预可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20xx年,全县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总数为4870人。为认真贯彻落实《“健康宁夏20xx”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健康同心建设,根据《健康宁夏行动(20xx—20xx年)》和《健康同心行动实施方案》(同政办发[20xx]30号),特制定《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xx-20xx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聚焦重点人群,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引导居民建立正确健康观,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坚持健康教育先行。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据糖尿病高危因素与疾病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健康素养人人有。

坚持人人参与行动。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激发居民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热情,养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实现健康生活少生病。

坚持全社会协同推进。强化跨部门协作,鼓励和引导单位、社区、家庭、居民个人行动起来,对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形成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广泛参与、个人自主自律的良好局面,持续提高健康预期寿命。

到20xx年和20xx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83%及以上和85%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糖尿病控制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

——个人和家庭:

1、全面了解糖尿病知识,关注个人血糖水平。健康人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6.1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则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2、糖尿病前期人群可通过饮食控制和科学运动降低发病风险,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同时密切关注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并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建议超重或肥胖者使体重指数(bmi)达到或接近24kg/㎡,或体重至少下降7%,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400~500kcal,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至少保持在150分钟/周。

3、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如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且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负荷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和血脂,控制饮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遵医嘱用药,定期进行并发症检查。

4、注重膳食营养。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可参照《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做到:合理饮食,主食定量(摄入量因人而异),建议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全谷物、杂豆类占主食摄入量的三分之一;建议餐餐有蔬菜,两餐之间适量选择低gi水果;每周不超过4个鸡蛋或每两天1个鸡蛋,不弃蛋黄;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可选择少许坚果;烹调注意少油少盐;推荐饮用白开水,不饮酒;进餐定时定量,控制进餐速度,细嚼慢咽。进餐顺序宜为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

5、科学运动。糖尿病患者要遵守合适的运动促进健康指导方法并及时作出必要的调整。每周至少有5天,每天半小时以上的中等量运动,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有走步、游泳、太极拳、广场舞等。运动时需防止低血糖和跌倒摔伤。不建议老年患者参加剧烈运动。血糖控制极差且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不宜采取运动疗法。

——社会和政府:

1、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实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承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型糖尿病患者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对ⅱ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完善医保支付政策,鼓励家庭签约医生团队开展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县卫健局牵头,财政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落实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规范,鼓励医疗卫生单位为糖尿病患者开展饮食控制指导和运动促进健康指导,对患者开展自我血糖监测和健康管理进行指导。(县卫健局牵头,文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促进基层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提高医务人员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发现、规范化诊疗和治疗能力。及早干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伴肾脏损害、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延缓并发症进展,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县卫健局牵头,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信息化建设,助推糖尿病行动。推进“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糖尿病健康管理手段,创新健康服务模式,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状态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实现在线实时管理、预警和行为干预,提高管理效果;运用健康大数据不断掌握糖尿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情况,提高糖尿病防治的科学性。(县卫健局牵头,发改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加强糖尿病健康知识传播。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糖尿病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将糖尿病健康知识普及列入社区和单位对居民和职工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电视、网络以及微信等媒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公众的健康科普融媒体中心活动和培训工作。(县卫健局牵头,宣传部、文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健康同心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糖尿病防治行动的组织实施,统筹政府、社会、个人参与糖尿病防治行动,研究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并协调落实。进一步完善健康同心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行动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及时提出行动调整建议,并完善相关指南和技术规范。各单位要将落实本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二)强化部门协作。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按照职责各负其责,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行动实效。

(三)开展监测评估。行动监测评估工作由领导小组统筹领导,牵头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每年形成行动实施进展专题报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完善考核评价。将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情况作为健康同心建设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各有关部门的落实责任,每年开展一次专项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作突出的予以奖励。对进度滞后、工作不力单位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各相关责任部门每年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展。

(五)加强宣传引导。要编制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以有效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推动个人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正面宣传、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的普遍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广大医务人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做好糖尿病防治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