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项羽争霸心得体会和方法 项羽成功的秘诀(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10:36:21 页码:11
项羽争霸心得体会和方法 项羽成功的秘诀(7篇)
2023-01-09 10:36:21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项羽争霸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心中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要说,可是却不知道如何说起。因为心中的项羽与眼中的项羽在互相的交织着,极力地想将项羽变得完美,想要他不仅有着项羽的刚正不阿的性格,而更应该多几分成熟与刘邦的无赖。可是,这还是我们想要的项羽吗?不,绝对不是。项羽是不完美,他是残缺的,今天才真正明白遗憾美,才是最美。

我眼中的项羽是一个盖世英雄,是一个侠骨柔情的伟丈夫。“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在垓下之围抱着美人写下的诗句,类似于绝笔的情诗,我想普天之下,没有第二个以武力称霸天下的男子能够写下如此优美豪情的句子了。是他的盖世豪情,是他的侠骨柔情,注定了他是一个矛盾的男子,是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男子。我已深爱上了那个巨鹿之战中的豪情项羽,爱他的勇猛大气。他可以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抑或小女子才疏学浅,我觉得世间上没有任何一个男子能有项羽这样的勇猛大气与豪情了。这不免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项羽指着出游的秦始皇曰:“彼可取而代之也。”虞姬这样柔情似水的女子相依在这样的男子身旁,你完全不可能生出妒忌之情,满心的祝福溢出心怀。不知是虞姬的柔情将铸就了项羽的侠骨柔情,还是项羽的豪情勇猛铸就了虞姬的柔情似水。抑或上帝在造物的时候,虞姬是项羽身上的那条肋骨,他们是最好的匹配。在垓下之围时,项羽保全自己的英雄气概乌江自刎,叫虞姬跟随乌江亭长回江东,而虞姬没有,没有。世间感人的爱情故事往往是充满浓重的悲剧色彩的,在项羽死后,虞姬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我眼中的项羽是一个刚愎自用,是一个恨铁不成钢的孩子。项羽骨子里的缺陷和他的骁勇善战一样,明摆着。孩子气也是他骨子里的缺陷之一。

第一处是他早年学艺时对叔父项梁所说的“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一个成大事者,不一定满腹经纶,但是也要求我们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书读的少,想必铸就了项羽不会成为一代王者的原因之一。也许你会说唐朝诗人云: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那么我们来看一下第二处原因。

第二处是他不善于用人,他多疑。帝王的事业,除了打仗之外,还需要御人之术。在这一点上,项羽无疑非常短视,而且象个妄想症患者。自己太强悍、万万人皆为草芥,跟东方不败犯的是一个错误。范增虽然比不上张良,好歹也提过不少正确意见。刘邦那么狗血的离间计他都没看出来,说翻脸就翻脸,老人家死不瞑目。鸿门宴也许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亚父伴随着拼搏天下那么久,也是他的一个军师了。亚父要求这时刺杀了刘邦这个小人,可是项羽却同情了刘邦,没有杀掉他,放虎归山,留下隐患。亚父气急而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项羽暴戾,而且相当暴戾。坑杀秦兵二十余万就是令人发指的暴行。意气用事、愚之极矣。看到此时的项羽,我内心震撼了,怎会这样?你怎么会忘记了自己揭竿起义的原因了吗,就是因为秦王的暴戾。人民需要和平,不在需要以暴制暴。你项羽怎么会忘记了呢,你一下子就坑杀了二十万秦兵,每一个秦兵都有着相亲父老,你失去了民心。攻城池容易,得民心难啊,项羽。

你实在是一个幼稚的孩子。与刘邦这个小人在城下论战,居然要求“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骏马嘶吼,被甲持戟,沙场尘寰,云散雾合。项羽一定为自己天神一般的容光心潮澎湃。这就是他对战争的理解,单枪匹马、万夫莫当,勇武决胜负、长戟定天下。奈何?刘邦只会感到极度的可笑。“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单挑?他输定。搞阴谋诡计,项羽不是对手。因为刘邦不仅有张良,更是因为他本是一个无赖小人。

项羽,你的仰天长啸,你乌江自刎,你的乌江亭感慨:“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将我的心纠结,让我心疼。

可是,在我心中你仍然是一个完美的男子。

主题项羽争霸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乌江河畔,可否安放你英灵?

穿千年,再读霸王,如痴如醉,再读,唏嘘不已。

观秦王仪仗时说出“彼可取而代之”的你,破釜沉舟与秦军决一死战时的你,连破十面埋伏冲出重围的你,怎落个自刎的下场匆匆了结一生。

睢水之战,你俘虏刘邦父亲与妻儿以此要挟,扬言要杀了刘父做汤,刘邦却笑要你分他一杯羹,你是英雄,放了刘父,却落了个妇人之仁的骂名,可有谁看到你英雄背后,苦苦坚持的仁义。

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欲取刘邦首级,维护西楚霸王的统治,范增多次朝你使眼色,你仍不为所动,你是英雄,要抗衡也是光明正大的抗衡,怎能用宴会之名谋杀刘邦,当刘邦的将士樊哙进帐时,你不见他眼中的腾腾杀气,只是一种壮士的惺惺相惜,樊哙割肉而谈时,你只见他的风气豪爽,却未曾想那个“心子最黑,脸皮最厚”的刘邦阴险算计,你的仁义,成了笑柄。

被韩信包围,虞姬自 杀,你依然带着八百人杀出重围,你的英勇被后人化为匹夫之勇,仁义,成了笑话。

乌江边,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染红了乌江,血染了白发,乌江亭长劝你逃走,重回江东。你作为英雄,为了尊严,岂能为了苟且活命仓皇而逃?当年带八千江东弟子渡江反秦,今无一人生还,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大呼“天之亡吾”后,拔剑自刎,一代英雄,从此落幕,乌江边,一轮明月挂上,霸王睁着眼,看着汉军,看着楚兵,看着他的一生,不舍闭眼,心有不甘,怎奈“天要亡我”,雾霭遮锋芒,奈何可奈何。

霸王啊,当年自刎时的皎皎月光是否会闪起一抹悲哀,当年自刎时的滚滚江水,是否会为你奏响一首哀歌,这么多年,铁打的黄河流水的江山,是否会让世人对你的尊严不屑一顾,天下之大,历史之久,易安读你,天下之大,历史之久,我在读你,天下之大,历史之久,霸王,可还有人读你?

主题项羽争霸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

秦朝末年,秦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

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项羽为副将去支援赵国。谁知宋义带兵到安阳后,由于惧秦,停滞四十多天不前,项羽忍无可忍痛斥宋义,并杀了他。使楚不得不任命他为上将军。随即项羽率二十三万军队渡河去解巨鹿之围,由于破釜沉舟之举大大增强了兵士们必胜的信念,最终打败了秦军。

从中我们看到了项羽不畏困难、果决勇敢的大丈夫情怀,彰显了他勇冠三军的气魄。

鸿门宴义释刘邦

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刺杀刘邦,而项羽并没有行动,我认为这不是他妇人之仁,而是他考虑到秦患未除,还需刘邦相助,且杀刘邦必会引起诸侯不满,所以项羽不是不善于识人,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会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而项伯之后说出竖子不足与谋的话也并没有使项羽迁怒于他。

从中我们可以读出项羽义薄云天的侠义情怀,以及他不乏政治谋略的才能。虽然“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但项羽在鸿门宴上义释刘邦可谓大丈夫英雄气概也!

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韩信的十面埋伏使项羽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然而他仅靠二十八名骑兵突出了几十万大军的包围来到乌江边,霸王别姬的一幕让我们读到了项羽除力能扛鼎的另一面,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正是因为项羽辉煌而又悲壮的人生才会令世人感慨不已,而我更是敬佩有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主题项羽争霸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1、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学习本文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和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感受作者对项羽深深的赞叹和惋惜之情。

2课时

大家对时下的流行歌曲很熟悉,不知道听没听过这首“老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作词作曲——项羽。我知道大家对项羽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因为去年我们学了司马迁的《鸿门宴》,为了能让大家对项羽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项羽的一篇文章《项羽之死》。

1、 介绍作者——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 介绍《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把历代帝王作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来加以论述,同时又以他们的前后继承关系来显示历史的发展。

世家:记叙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

列传:是使那些品行高洁和有功于天下的人得以传名于后世。

表:按朝代的顺序,把历史分成若干阶段,再分别按世代、年、月写成简历的大事记。

书:是对当时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的专门论述,与后世的专门学科发展史有相近之处。

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

3、 背景资料(《鸿门宴》之后到《项羽之死》之前这一段)

项羽西入咸阳杀子婴烧宫室,掠夺财宝、美女东归。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诸将相为王,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又把关中分为三块,封秦朝三名降将为王以阻断汉王的东出之路。迁义帝到长沙郴县,击杀义帝于江中。有的诸侯认为封的不公平,开始反叛。沛公平定三秦,东进伐楚,离间君臣关系,项羽渐渐处于劣势。后刘邦和项羽讲和,划鸿沟为界。但刘邦在张良、陈平的劝说下继续攻打项羽,一直追到阳夏以南,会和韩信、彭越,大败项羽。

学生自读课文,疏通字音

学生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板书:

本纪——帝王

世家——诸侯

项羽之死 司马迁——《史记》列传——大臣

表——大事记

书——专门学科

第一段:学生翻译,教师点拨。

(一):点拨知识点:

1、实词:壁 慷慨 若

2、活用:壁 夜 楚歌 名

(二):段解:写垓下被围的困境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第二段: 学生翻译,教师点拨。

(一):点拨知识点:

句式: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

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

所当者破——被动句

然今卒困于此——被动句

(二):段解:写垓下突围、被困东城

主要情节:逃亡途中——绝境示勇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自负、勇武。

第三段: 学生翻译,教师点拨

(一):点拨知识点:

古今异义:以为 山东

(二):段解:写东城溃围之战

三次行动:第一次:斩杀汉将 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二次:吓跑汉军 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第三次:痛杀汉兵 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四段: 学生翻译,教师点拨

(一):点拨知识点:

重点词:地方 无以 长者 邑 购

(二):段解:乌江自刎

情节:拒渡——赠马——赐头——自刎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视死如归。

1、 项羽的性格特点。

2、 项羽该不该过江东。

四面楚歌

第一段:垓下被围 多愁善感

慷慨悲歌

逃亡途中

项 第二段:东城被困 自负勇武

羽 绝境示勇

之 斩杀汉将

死 第三段:东城溃围 吓跑汉军 勇猛善战

痛杀汉兵

拒渡赠马

主题项羽争霸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楚军主力北上击齐,汉军趁机东进伐楚!也就是说,项羽为了平乱齐国,把所有的精力和兵力都用在齐国,而不是刘邦身上,也就间接的给了刘邦发展壮大的机会。

田荣不断的在齐国搞事情,项羽派人去剿灭,田荣就给他玩起游击战,远远躲起来。楚国大军一走,田荣率领的军队又冒出来,到处斩杀楚国的军士。这样反反复复搞了很多次,让楚国的大军深陷在齐国的沼泽里不能自拔。

齐国跟楚国是世仇,为了联合齐国抵御汉军,双方暂时合作,楚军二十万被韩信一场水给淹了,大将龙苴战死,齐国成为汉土。九江王英布早就叛楚归汉了,长沙王吴苪是汉王的忠实追随者。

彭越在楚国后方搞游击战,搞得楚国不得安宁,大部分楚地都被彭越攻占了。

项羽还有那些盟友呢?诸侯是一个没有了,他们都跟刘邦结盟围攻项羽!

唯一还忠于项羽的是鲁地,项羽死后,鲁人拒不投降,理由是楚怀王曾经封项羽为鲁公,鲁人要给项羽举行葬礼。

韩信将项羽尸体缝合起来交给鲁人,以公爵之礼厚葬,刘邦亲自祭奠,鲁人乃降!

所谓江东之地方千里,乃王霸之资,失败的项羽回到江东,结果只有两种,无论那种都是项羽不能接受的。一是被汉联军追杀,最终死于战阵之上;二是被百姓捉住斩首或者扭送汉军。两千年来,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都被当做他因此失去天下、最终国破身亡的最主要原因。多少后世英雄人杰,都将项羽当做鞭策自己的反面典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然而,如果当真从项羽当时的立场和形势看来,那么我们会发现一个被《史记》《汉书》掩藏的真实史实,项羽当时实力不足,根本就不可能君临天下。

刘邦并非他最大的敌人,杀刘邦,对项羽来说弊远大于利,也会严重损害自己政治声望,从此成为天下公敌,自取灭亡。

主题项羽争霸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大漠长烟,孤泉冷月,在千年风霜与半生信仰之间,你坦然地选择了向前再跨一步——即使一路苦行,也要披荆斩棘;

芦花飘荡,残阳盛血,在生死险恶与一世枭雄之间,你坦然地选择了向前再跨一步——即使走向地狱,也要差遣豪迈;

白驹过隙,时光如流,在朱户阁楼与茅草小屋之间,你坦然地选择了向前再跨一步——即使潦倒清贫,也要追随心境。

向前再跨一步,是你写下了万里迢迢的历史征途。

一千五百年前,你输给了刘邦,但你却赢得了从此以后所有人口中的英雄之名。从历史的大殿上走下,这条滚滚的乌江像一个历史的隧道,我们随手可翻检到楚汉的遗迹。遐想连篇,我似乎坐在了你的面前。

假如你生在古周、盛唐,你会成为周武王、唐太宗;假如上天给你一个信守不渝的对手,你也许会再造一个大楚;假如你少一点天真与优柔寡断,真按范增的计谋,杀沛公于鸿门,也许会又创立一个新的天下。胸中四海翻腾作着这许多的“假如”,抬头一看,你还是那样平静地坐着,目光更加执着,手中的的宝剑被摩挲的锃亮。我不觉可笑自我的胡思乱想。我明白你已经这样静坐默想了两千年,你明白气数不可违,英雄无法挽救一手倾覆的杯具。

所以,即使正如一些人所说,如果项羽少一些天真,少一些高傲,度过了乌江,也未必能东山

再起,虽然你拥有卓越的才能,可是却轻信多疑,妇人之仁,在新丰鸿门宴,迟迟下不定决心刺杀沛公以至于错失了北定天下的良机。更何况项羽又拥有别人不所有的残暴,攻襄城之余,项羽屠杀全城,巨鹿一战,秦将章邯已率军投降,可项羽却在新安下令坑杀20万秦军降卒,入咸阳,又杀秦降王,火烧秦宫室,劫掠妇女宝货。连年的战争百姓早已不堪重负,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此残暴,百姓又怎能信服于你,纵使你有卓越的才能,纵使你能效仿勾践卧薪尝胆,试想如此一个出尔反尔的“膘悍祸贼”到了江东,江东百姓还会真心辅佐你,依然替你出谋划策,他日伺机东山再起吗王安石在诗中写到:“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事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你的天真,你的高傲,造就了你如此的杯具,既然气数已尽,不如可是乌江的,与其屈天下,不如惊天动地刎于乌江,让天地为之动容。

但你短暂的一生中,人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你的“义”,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你的个人杯具。你的“妇人之仁”与“义”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能够说,“重义而轻理”是你的性格的最大痛点。

你的性格杯具还表此刻刚愎自用。你听信项伯的假言丢失了一统天下的机会,你不听劝告逼走范增失去了半壁江山,你退守垓下最终在乌江边告别了一切。你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兵败得你无颜应对江东父老,在乌江边上自刎而死。但不管你成功与否,你永远是堪载史册的英雄,因为你是如此轰轰烈烈,是如此气壮山河,是如此大义凛然。

对面而坐,你说:“我本无我,不负天下。”

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安于此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信仰而生,一生战斗,为了“将相宁无种,本无富和穷”的崇高梦想。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变为鬼;而仅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而为英雄,享四海之朝奉,得到永恒。

主题项羽争霸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本来,并不是很喜欢项羽,因为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大多是妇人之仁,或者刚愎自用之类的。

篇首那句诗很早就见过,但后来偶尔又读起这句诗,才让我对项羽有了新的认识。

从这句项羽的自叹诗里可以看到项羽的价值观,“力拔山兮气盖世”,在项羽的心中,事业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且这句话里不仅充满了这位西楚霸王的自信,也能从中读出他那才华未尽的愤慨。

事业之后项羽继续叹道,“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项羽放不下的还有他那心爱的宝马。英雄末路,竟还念念不忘跨下那匹默默陪他的战马,可见项羽的霸气之中还透了出一丝侠骨柔情。

“虞兮虞兮奈若何”这句是最令我惊讶的一句。项羽竟然在说完自己的宝马之后才提到她心爱的虞姬。可见在项羽的心中,事业第一位,战马第二位,女人第三位。

虽最终惜败给了刘邦,而且项羽的确也有许多致命的缺点,但这并不能影响他被称为是一位流芳千古的英雄。因为在他的身上,散发出了太多英雄的味道。

无论古今,受人仰慕的英雄们都是十分洒脱的,尤其是那些看淡生死,以义为重的英雄们更是深受敬仰。而项羽的洒脱在他人生的尽头体现的淋漓尽致。

乌江边,穷途末路的项羽放弃了渡乌江东山再起的机会,而选择了大杀一番最终战死沙场的结局。他不愿死在敌人手中,自己拔剑砍下脑袋,送给一位以前的朋友,让他拿着去领赏。

多少人,为自己的失败找了无数的理由,多少人,还是选择了忍辱负重。而项羽不会,尽管项羽已经成就了一番难以割舍的事业,尽管项羽还有许多眷恋,但他最后还是放下了,最终还是坦荡地面对了失败。冲入敌营泄气般的大杀一番,然后用手中的剑给自己留下一个不败的神话。这,就是项羽,这,就是一个给后人留下无限感慨的项羽。宁愿光荣的死去,也决不放弃自己心中的荣耀。相比之下,胜者刘邦就显得十分逊色了。

虽然霸业未成身先死,但项羽却留下了一份洒脱,一份对失败的洒脱,一份对生死的洒脱,一份对人生的洒脱。这份洒脱在历史的长河中最终化为一股永恒的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