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花鸟临摹心得体会总结 花鸟画心得(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10:41:26 页码:9
花鸟临摹心得体会总结 花鸟画心得(二篇)
2023-01-09 10:41:26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花鸟临摹心得体会总结一

(一)宋代工笔花鸟的线条语言

1、线与形体的关系

线与形体的关系就是用线所表达的对象组织结构的关系。中国工笔花鸟画室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的物,首先要了解对象的结构关系,将其变成画面上的体面关系,画面上的线就是根据形体上的变化而变化。运用线来变现花鸟物象,要对对象进行充分的研究,这就离不开对物象内部结构的细致观察。

用线表现花鸟的“形”,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线条很多,要分出主次来。例如宋代《出水芙蓉图》中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布局、设色端庄大大气,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气质表现得十分完美。莲瓣的描绘既轻盈又腴润是画面的主体部分,所以刻画细致周到,用线劲挺有力度,甚至花瓣上的红丝都是用色线进行一一细致勾画。其后起烘托作用的正面荷叶也是重点刻画的对象,所以从起伏的外轮廓线到精细的叶筋勾线都是一丝不苟,精到考究。而最终面的未张开的新荷叶则处于次要地位,描绘就相当简化,线条也细而淡,进行虚化处理,从而更好的突出主体。

2、线与质量感的关系

质量感是物体之间性质的区别,线条要变现物体的质量感,就得经过用笔用墨的变化来实现。宋代画家李公麟代表作《五马图》,画中五匹大马,由五人牵引,神采焕发,顾盼惊人。画中马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动作生动,清晰地表现出马的肌肉骨骼结构,身体的质量感,软硬质感,乃至光泽印象。墨笔线条简练,以提按、轻重、、转折、回旋的手法,概括出马匹的不一样特征,形神毕肖,气韵飞动。

3、线与空间感的关系

线条的运用使物象所存在的空间关系得到暗示,是经过线的交接和线的虚实、疏密、浓淡、粗细、松紧、强弱等比较表现的,一般情景下近粗远细,近浓远淡、近实实虚。宋代黄居寀的《山鹧棘雀图》,此画以浅水、巨石、枯木为背景,描绘了栖息期间的各种禽鸟,画中的物象先以不一样的线条加以勾勒,暗示出物体的空间感。与此相对,将前石与后石分大小皆以密皴皴出,以灰衬白,空间关系也就自然显现,前景大石和山鹧的线条运用浓而实,而后的荆棘、竹叶和坡岸线条运用淡而虚,构成强烈的比较,空间关系自然变现的更加深远。各种错综复杂的比较关系融于画面中,使画面意境更加深邃。

(二)宋代工笔花鸟的构图艺术

1、“折枝特写式”的构图艺术

“折枝特写式“的构图方法多取“折枝画”形式,即截取自然花卉中最具特征的局部入画,较之整体描绘更为细腻动人。主要见于扇面、册页,条幅中也偶然见之,此种构图往往以花卉一枝,配以禽鸟蜂蝶表达作者立意。

南宋林椿的《果熟来禽图》,绢本设色,其简洁的构图,枝叶和果实的安排,都可见出对截取自然一角而“经营位置”的匠心。画面构图采取稳定的三角形,从左端上部四分之一处到右下角,被一枝鲜美饱满的果实所占据。树叶错落有致,阴、阳面、叶柄转承等细节都一一罗列。

2、“深远纵横折叠式”的构图艺术

“深远纵横折叠式”这种章法和构图主要见于立轴和条幅。典型代表作品是北宋黄居寀的《山鹧棘雀图》,绢本设色,描述晚秋时节的溪边小景。此画共画了六只山雀,一只山鹧,是画面的主体,另有一丛荆棘及溪水、山石、坡岸,是这类鸟类的生存环境。近景溪边的几块石头显得突出,整个景色想的荒寒萧疏,但飞鸣,栖息于荆棘从上的几只雀鸟,则为画面增添了生机和活跃的气氛。此画不像单纯的山水画,也不像单纯的花鸟画,而是兼有二者的特色,巧妙而自然地将二者融合在一齐。

3、“形制小、空式”的构图艺术

“形制小、空式”的构图,此刻遗留下的宋代工笔花鸟画作品中,这种形制小、空式“的特点异常多见。画面形制是以方形或是圆形为主,并且作品的尺幅往往都不是很大,多数为手卷、册页和扇面。如《鹡鸰荷叶图》绢本设色,此图描述荷塘里枯枝断茎,荷叶翻卷残破,满布虫蚀的痕迹,在一枝鹡鸰的停驻下摇摇欲坠。鹡鸰双爪紧握荷茎,扭颈俯视,神情专注,为萧瑟的深秋平添了几许生气。

(三)宋代工笔花鸟的赋色精华

宋代工笔花鸟画工致周密、笔精色妙,其色彩具有富丽凝重、艳而不俗;淡雅清逸、厚重而又微妙的特点。这样色彩特点的运用是受当时皇家画院的影响,追求一种贵族化的色彩审美,在敷色上除了富丽凝重之外,还倾向于文人逸趣情感的表达,悬挂于宫廷之内,与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相得益彰。

1、设色富丽凝重、艳而不俗

南宋李嵩的《花蓝图》中描述竹篮编织精巧,里面放满了各色鲜花,有秋葵、栀子、百合、广玉兰、石榴等,小小的花篮折射出繁华似锦的大自然——美丽、多样、蓬勃、朝气,让人看了之后感到十分亲切,画家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关注亦油然绢上。其形象刻画生动准确,设色富丽凝重,单纯雅致,艳而不俗,在工整细腻中又充满了浓浓的诗意。

推荐花鸟临摹心得体会总结二

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不断经过推陈出新,逐渐凭借其完善的绘画语言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并且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画的重要的一部分,并且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了许多不一样的色彩,因此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着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对艺术追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需要更新颖、更丰富的当代画作着色技术,这就给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设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断改进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设色技术,成为提升中国画质量、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一)继承、发扬传统工笔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它与写意花鸟画相对应,通过中国特制的毛笔、中国画颜料,在专用的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这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都有很多关于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描绘。到了魏晋南北朝,卷轴画上逐渐使用了丰富的色彩进行装饰。如果单从工笔花鸟画这一独立分科来说,它“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于两宋”,虽然在明清时期水墨画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但历经数千年的积淀,工笔重彩花鸟画在当代还是得到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尤其在色彩方面,传统的着色技术在当代画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工笔花鸟画对色彩的使用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二)广泛借鉴国外先进的绘画着色经验

随着中国传统绘画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工笔花鸟画逐渐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随着国内外艺术交流的不断加深,国外绘画的着色技术对中国工笔重彩花鸟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现代重彩画是传统工笔重彩在现代文化和审美条件的变革和发展下产生的一个新画种,而在工笔重彩花鸟画发展的漫长时期内,一些画家开始学习国外的色彩理论,其中色彩明暗法和透视法的使用使我国工笔花鸟画的色彩应用水平有了不小的提升,很多作品都融入了西方绘画中的色彩观,加入了光学原理,结合我国的传统色彩技巧,创作出一幅幅佳作。

(一)大胆自我,突出个性

工笔花鸟画是我国重要的绘画流派,具有高度浓郁的东方气质和悠久的文化背景,但绘画艺术的价值之一便是体现它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满足现实中人们对精神生活或艺术世界的追求,当代工笔花鸟画作者们充分注意到这一点,绘画创作也不再一味模仿前人成功的模式,越来越多地结合当代的思想观念和审美需求。众多画家从各自不同的环境中汲取创作灵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寻找表达自我艺术追求的元素,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绘画语言和色彩风格。比如著名花鸟画家江宏伟在不断学习传统着色方法的过程中以自身对花鸟及色彩的理解和热爱,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色彩旋律,为工笔重彩花鸟画的革新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二)强调肌理在画面中的表现

对肌理的描绘是当代工笔花鸟画中表现色彩的一种主要的形式,肌理造成的特殊效果给工笔重彩花鸟画提供了不小的创作优势,这可以为工笔花鸟画提供大面积的、快速便捷的色彩效果。工笔花鸟画中的肌理可以充分利用柔韧度不同的画纸和透明度不同的颜料,经过作家的揉、折、压、叠、刷等工艺,逐渐形成厚薄变化、明暗变化、虚实变化、冷暖变化等丰富的色彩感觉。有别的肌理色块形成了丰富的具备节奏和韵律的色彩语言,厚薄颜色的对比,让虚实对比显得更为浑然天成。因此,描绘肌理逐渐成为当代工笔山水画中常用的色彩表现形式。

(三)色彩环境随题材变化不断改变

正如前文所言,中国工笔花鸟画是承载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工具,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来艺术气息的冲击,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作家们所面临和理解的审美客体的范围越来越广,绘画的题材和画面体现的元素也更加丰富,色彩环境随着题材的扩展而不断延伸。在当代日渐开放的艺术环境下,工笔花鸟画绘画题材的种类不断扩展,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对色彩的描绘和把握也随之扩展,越来越多的色彩环境融入到画作之中,给工笔重彩花鸟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继续深化前人花鸟画色彩塑造的经验

宋代可以说是工笔花鸟画十分鼎盛的一个时代,很多画家初涉工笔重彩花鸟画,就是从临摹宋代的一些著名画作开始的,而众多宋代的艺术精品在各个艺术刊物上的登载、亮相,更是说明了人们对宋代画作的情有独钟与崇拜。在艺术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代,民众的审美需求不断扩大,艺术观念相对匮乏,这就需要人们要不断审视过去,全面思考对于古典画作的继承。宋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写实性是其最大的魅力,强调对自然万物美好本质的理解和感悟。当代画作家们需要不断地对万物之美进行提炼和升华,才能呈现出生活真趣和如诗画境。

(二)深化对民间艺术色彩的应用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创作中重要的文化资源,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备鲜明的艺术特色。民间艺术是平民大众为增加自己娱乐休闲活动的趣味性和装饰性而发明的单纯、开放的艺术形式,平易近人、生动活泼、单纯明快是其显著的特点。普通大众思想质朴单纯,民间艺术在画面色彩的表达上也大胆奔放,追求醒目、耀眼的视觉效果,这对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色彩渲染来说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于丰富画面色彩的可读性与趣味性,满足大众对画作的追求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不断学习、借鉴西方科学的色彩理论

近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留学归来后认为必须有选择地借鉴、融合西方的绘画语言,才能让中国画重新振作,这在当代也同样适用。西方的科学色彩观等设色方式对中国当代的工笔重彩花鸟画的色彩设计有着深远影响。为防止色彩单一,西方绘画普遍使用复合色和逆光、侧光、光影等固定光源的表现手法,用冷暖对比变化来强调色感。国外绘画中光与色产生的特殊魅力是色彩的一个新的视觉要素,有效的借鉴和吸收可以为中国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设色增添新的视觉美感和生命活力。

色彩是一幅画里十分引人注目的地方,人们在工笔重彩画的创作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色彩的应用,而工笔重彩花鸟画要直接展现出大自然中的缤纷绚丽,萧疏雅意,这就更需要通过色彩来转换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悟,因此工笔重彩花鸟画色彩的设计就成为画作创作中重要的一环。另一方面,这也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在要求。我国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创作经过不断改进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创作者对色彩的认知也有很大提升,但在实际设色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提高当代画作质量之路任重而道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