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宇宙病毒心得体会和方法 宇宙病毒心得体会和方法作文(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13:23:15 页码:14
宇宙病毒心得体会和方法 宇宙病毒心得体会和方法作文(二篇)
2023-01-09 13:23:15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描写宇宙病毒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星光照耀着我的面颊,在我身体中上蹦下跳,告诉我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在宇宙遥远的另一边,有一个奇妙的影子,那里有同样的家庭,同样的楼房,楼房里有个和我一样的小孩。

那另一个小孩是我吗?当我从文具盒里拿出橡皮时,他是不是正将橡皮放进文具盒里?当我把板凳放在地上时,他是不是正从地上拿起板凳呢?等我趴在窗台上看着星空的时候,他会不会也趴在窗台,看着美丽的日光,想着我呢?我们的目光会在哪里相遇呢?

在宇宙的这一边,姹紫嫣红的花都是在春天开放的,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争奇斗艳的花都是在冬天开放的吗?在宇宙的这一边都是人养宠物,那么,在宇宙的那一边,是宠物养人吗?

在宇宙的这一边,家具是没有生命的。在宇宙的另一边,它们会不会跳舞呢?或者像人一样行走呢?

早上,我拿起黄色的水杯,忽然想到,在宇宙的另一边,另一个我会拿起绿色的水杯吗?

下课铃声响起了,我出门向左走,在宇宙的另一边,我是向右走的吗?向右走的路上会发生什么呢?

在宇宙的另一边,加法是这样的:土地加上青草的种子等于一大片草地,那时,无数的孩子会从家里冲出来,在草地上打滚、踢足球、做游戏……这样,土地加上青草的种子又等于无数孩子欢快的时光。

描写宇宙病毒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教学重点

1、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

2、筛选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

2、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的礼赞》的内容;

2、掌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区别与关系,从中归纳出主旨;

3、综合运用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

1、分析文章大意,归纳思路,总结写作方法;

2、抓住个别语段,纵深分析语言的运用;

3、思路凌驾在自读之上,进行综合式的研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到人类社会唯有尊重生物,研究生物的智慧才能程度地发展自身的事业的理念;

2、培养学生勇于为科学贡献余热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随着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便不免表现出自视其高、自私傲慢的特点。其实,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形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美国科普作家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从中,我们一定更能明白这个道理,更能懂得如何去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从它们的生存智慧中得到启示,来指导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和生活。

推进新课

一、解题

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为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仍畅销不衰。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一)学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的大意。

明确:本文就生物社会和人类社会相互对照,虽说有人刻意要给以区分,但事实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给人类社会的提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这样,我们在科学方面或其他领域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划出关键句子,然后给本文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根据关键句子和内在逻辑联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部分(1):从人类社会的情景联想到生物社会的活动,从而切入文章所探讨的话题。

第二部分(2):生物学界力求将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区分开来,以显示其同生物社会的异样性。

第三部分(3~10):谈了许多生物(蚂蚁、蜜蜂、鱼等)的生活状态和习性,从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多角度的来说明。

第一层(3~8):结合蚂蚁、蜜蜂的社会来看,主要说明了它们能思考,它们有智慧,它们能很有条理地组建自己的社会。

第二层(9~10):从粘菌细胞和鲱鱼的社会来看,它们能完全生存下来,它们是相互依赖和依存的。

第四部分(11~13):得出科学的推断,人类社会同生物社会是有相似性的,人类社会并非是孤立的。同时,人类只有从中得到启示才能更好地健全自身的社会组织。

(三)对于科普论文的解读,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

明确(教师):首先,在浏览全文基础之上,我们先弄懂整个文章的大概内容,让我们有个整体的理解。其次,借助理解论文的方法,如找寻每个段落的关键句子等方法来落实到段落层次中,将我们的思路更进一步明晰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