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围城摘抄心得体会总结 围城摘抄与感悟(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16:43:27 页码:8
围城摘抄心得体会总结 围城摘抄与感悟(二篇)
2023-01-09 16:43:27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围城摘抄心得体会总结一

钟书先生写的《围城》一书,展示了方鸿渐这个小人物一生的故事,只觉得既可笑又可悲。和苏文纨的爱情,原本便是一场闹剧,文纨的自视清高,使得方鸿渐只得敬着她。文纨以为走进了他的围城,不过一直在城外打转罢了。唐晓芙的温婉,也许才是他想要的。但晓芙不是优柔寡断的方鸿渐,告别了他便在泪花中目送他远去。夜阑尽处,闪烁的心火,映出决绝的容颜。孙柔嘉的精明,让方鸿渐竟一步步走进她的城。但这并非他本意。于是最终只换来无休止的争吵。在三闾大学的知识分子中,方鸿渐看到了圆滑,迂腐,一切让他不适,这再也不是当初他梦想的大学了,但他依然未作挣扎。一切的一切,如书中所言,如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方鸿渐注定是一个悲哀的角色。悲其不争,哀其不幸。当在文纨,柔嘉的咄咄逼人中,他只得屈服。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吧。可当他遇到晓芙,他愿意与骄傲的文纨做一个了结,只想倾诉内心的想法。可当说了之后,明明被他感动的晓芙却说不愿看到他,他本愿为她付出一切却再未回头。爱,是沧海遗珠。

有时,爱是坚韧的东西,可有时,它只是一池碧水,一榭春花,一陌杨柳,一窗月光,天明之后,就要干涸,萎谢,褪色,消失,短暂到,不能用手指写完——等待。

可即使方鸿渐与唐晓芙走在一起,或许结尾也不是那么美满。就如他心心念念的三闾大学,曾以为会干出一番事业,最终却也无法结尾。正应了小说题目——围城。人们总有想得到的东西,爱情,事业,梦想…可当你真真切切的得到了之后,你却觉得想逃脱一切,忘了最初的目的。

一个人最困难的不是追求,因为你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最难的是坚守,坚守最初的信仰。

这让我想起一位先贤,庄子。飘摇不羁,轻轻拂过尘世万千。他冷眼看尽世间不平却牵肠挂肚,到底是无法看穿。面对张口即得的楚国相位,他心中又何尝不是思绪万千。先秦诸子,谁不想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但他最终选择了朝敦夕月,落崖惊风。“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他明白那是自己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他的一生只属于明月清风。面对名利,他一直淡然以对,心中清泉不卷起一丝尘泥,心中明月朗照乾坤。

如今,我们不会选择像庄子那样成为一名隐士,但依然要坚守住那份清风明月自在怀的心境。

也许人多是这样,你不舍,他舍,你舍得,或者他就舍不得,如果离开是必然,不如留一个空白,即使不回头,日后想起也不会觉得那么逼仄。那么看来,唐晓芙当初的离开,在看似遗憾的背后,却是最好的决定。

在生活的座座围城中,我们拼命的到城里去,最终却倒想出来了。也许一开始就不要进去便没这烦恼了。可我们的一生总该有些追求啊,最重要的是,在得到后的淡然。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否则,就像方鸿渐一样,生活在永远的痛苦中。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可即使时光千回百转,当我们回归心海深处,那片幽蓝深静中,我是鲛人,依然会为你落泪成珠。

有关围城摘抄心得体会总结二

围城,一道紧闭的墙。并不坚硬,也不难越。难的是如何轻松,如何洒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堵墙,墙上有一扇门,好奇的人们总想走进里面,探究里面的奥秘。方鸿渐如此,苏文纨如此,我想钟书老先生亦如此。

纵观《围城》中的人物,主人公方鸿渐----一个典型的旧社会知识分子和西洋文化糅合的产物

。既有陈旧的根基,又有新思想的火花。从他的大学,到西方的游学;从留洋的经费,到买来的文凭;从鲍小姐到苏文纨,从唐晓芙到孙柔嘉。懦弱中不失知识分子的根本,幻想中脱离不了乱世的现实。悲剧中的方鸿渐,注定了方鸿渐的悲剧。

苏文纨----高智商的旧社会女子,典型的中国特色的代表。高的学位,不错的外表,显赫的家世,造就了她的特殊性格。

为了达到目的而绞尽脑汁,想走进方鸿渐的围城,又表现出无所谓,千方百计的阻挠方鸿渐和唐晓芙,为的不单单是爱情。或许在苏文纨的眼里,爱情根本就是计谋和得失。最后,她和曹元朗走到一起,也不失是一个好的归属。也许只有他们在一起,才是苏文纨想要的。因为有权势,有地位。

假如苏文纨真的和方鸿渐走到了一起,那何尝不是两人的另一种悲哀呢。

唐晓芙----《围城》中近乎完美的形象,也是钟书先生塑造的唯一的纯洁且可爱的人物,短短的篇幅,留给了我们更多想象。人都是向往美好的,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总是如此之大。唐晓芙在《围城》中是完美的化身,但人都是真实的,只要真实,那人都是可笑的、可悲的。这让我想到,也许只有残缺,才能给我们想象完美的空间。假设一下,方鸿渐和唐晓芙走到一起,方鸿渐和唐晓芙就一定会幸福吗?幸福的标准又是什么?这种完美只能在想象中,假设把完美放入现实,那么完美就不是完美了。

鲍小姐-----一个经常被遗忘的角色,我认为她才是《围城》中人物的经典。敢爱敢恨,敢于追求自己的需要,无论生理上还是物质上。更特出的是,敢于表现自己,更敢于遗忘。大胆的装饰,放肆的笑声,超强的适应能力。短短的一段海上游轮,就发生了那么多的故事。想一想,她的一生,何其丰富。假如有一天,鲍小姐写上一份回忆录的话,我相信,肯定是满城空巷,一书难求啊!只可惜,生不逢时,在那样一个年代,她也只能在医生丈夫的怀抱中假装幸福。

《围城》中的幽默的文字,犀利的语言,穿透人心的洞察力,让人叹为观止。人生总是在不满中追求成功,成功中不满,如此轮回。何时是个尽头。总想离开这个围城,跨进另一个围城。可另一个围城里面是什么?也许只能像《围城》的结局一样,听着不准的钟声,彷徨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