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地质灾难心得体会如何写 地质灾难心得体会如何写初中(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17:41:51 页码:13
地质灾难心得体会如何写 地质灾难心得体会如何写初中(九篇)
2023-01-09 17:41:51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地质灾难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强风化:

1.大部分变色,只有局部岩块保持原来形状。

2.岩石的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小部分岩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岩石呈不连

续的骨架或心石,风化裂隙发育,有时含大量次生夹泥。

3.除石英外,长石、云母和镁、铁矿物都已风化蚀变。

4.锤击哑声,岩石大部分已风华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易碎,用镐撬可

以挖动,坚硬部分需要爆破。

弱风化(中等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色泽。

2. 岩石原始组织结构清楚完整,但纷华裂隙发育,裂隙壁风化剧烈。

3 .沿裂隙铁镁矿物氯化锈蚀,长石变的模糊不清。

4. 锤击哑声,开挖需要爆破。

微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轻微褪色

推荐地质灾难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1、实习目的

通过对交城县水峪贯镇的榆林沟、寺沟、陈台沟、王文沟、大水沟、小水沟等地的地层观察以及剖面测量和地质填图,再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实习区内的地形、地层岩性、岩浆岩体、地质构造、气象水文条件、古生物、地下水补给及径流排泄条件和地质灾害等。

通过野外实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中,加深对教材知识的应用,体会学以致用的意义。另外,要通过实习培养野外实习的方法和技能,学会一定的观察要领和细节,以及提高分析周围自然环境形成原因和过程、各种地形地貌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增加同学们考察地理和各种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为我们进行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2、实习任务

综合课程实习是水文水资源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1)能够熟练地使用罗盘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学会阅读和使用地质图;

(2)学会在野外肉眼鉴定和描述岩石岩性的方法,熟悉实习区内的地层特征,掌握地层层序的划分;

(3)分析实习区内地质构造类型,找出判断其类型的依据并分析其特点;

(4)区分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并且对不同岩石的特点进行了解;

(5)通过岩石的特点判断岩层的时期,并且可以推断岩层在当时所处的环

境;

(6)分析区内的地形地貌特征,探究各种物理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

(7)实测地层剖面,画出剖面图;

(8)对区域岩层不同时期的划分,填图;

(9)对当地水文地质环境进行评价,了解岩溶水、裂隙水等水文地质特点;

(10)对当地灾害地质环境进行评价,了解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特点、预防措施及处理措施;

(11)最后编写实习报告,表达对此次实习的感受。

二、实习具体安排

1、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野外踏勘;

第三阶段:实测地层剖面;

第四阶段:野外地质填图;

第五阶段:编写实习报告和图件

2、日程安排

7月02日:学习使用地质罗盘仪,用罗盘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用罗盘的方位角在地形图上交会定点,并观察山坡露头岩体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登上水峪贯镇西冶川河口南侧小坡,登高望远,观察整个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

7月03日:沿榆林沟行进至太古界界河口群地质出露点,并沿路返回观察了太古界界河口群(ar3)区域变质岩系、元古界长城系霍山组(z1h)、下古生界

寒武系徐庄组(∈2x)和张夏组(∈2z)、寒武系崮山组(∈3g)长山组(∈3c)和凤山组(∈3f)、下古生界奥陶系下统(o1)、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o2x)、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以及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等地质观测点。了解各个

推荐地质灾难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按照学校的安排我们在本学期学习了《土木工程地质》,紧接着我们就进行了地质野外实习的过程。我们进行这次实习的目的在与 :巩固和加深在课堂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了解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的性质以及该地区的地质发展演变简史;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实习,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专业工作、扩大知识面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20xx年6月24日至6月26日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天津市北部蓟县山区,属燕山山脉中段南翼,沿津 (天)—围(场)公路东侧(蓟县段)呈南北走向,毗邻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园东面与河北省遵化市的清东陵隔山相望,黄崖关长城犹如一条巨龙横卧于剖面之上;南面是渔阳古城,县城东侧的翠屏湖是天津市最大的淡水湖和重要的水资源基地;北面是河北省兴隆县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面有京东第一山、全国十五大名山之一的盘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居京(北)、津 (天)、唐(山)三市腹心地带,素有京、津、唐“金三角”之称.

古老的地质构造奠定了现代地貌发育的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地势北高南低,地质公园北端与兴隆县交界处的九山顶,海拔1078.5米,是天津市的最高峰。而座落在地质公园南端的府君山,海拔只有350米,海拔高度相差728.5米。保护区的地貌类型主要有中山、低山、丘陵、宽谷、盆地和坎谷等构成。中、低山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及其以北地区的石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气势磅礴。丘陵主要分布在县城以北的石灰岩、白云岩、砂页岩分布区,海拔一般在300、—500米。山体浑圆,坡度缓,土层较厚。是我国惟一记录有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地质历史的国家地质公园。其范围北起九山顶,南至府君山;东至八仙山,西至盘山,分为7个景区: 1、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2、八仙山石英岩峰林峡谷景区;3、盘山花岗岩地貌景区;4、九龙山碳酸盐岩峰丛景区;5、黄崖关断崖地貌景区;6、九山顶石英砂岩峰林景区;7、府君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总面积342.0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40.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53.6平方公里,北纬40°00′~40°15′,东经117°15′~117°35′。处于京、津、唐交会地带,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河北工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07级全体学生

:(如下)

6月24日早上我们从西生活区坐大巴一路奔波来到蓟县国家地质公园,下车后,我们稍作整顿,然后老师开始介绍地质情况,我们的地址野外实习考察也就开始了。

1. 矿物、岩石的认识和地质构造的认识实习

首先讲的是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环境中,先前存在的化石(岩浆岩、变质岩和早已形成的沉积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的物质、有机物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地址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是地壳表面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虽然它的体积只占地壳的5%,但是露出面积约占陆地表面积的75%。沉积岩主要由碎屑物质、粘土矿物、化学沉积物、有机质及生物残骸等一些物质组成。

沉积岩的结构按其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及形状等方面的特点,一般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及生物结构四种。

1) 碎屑结构 碎屑结构是指岩石中由50%以上的碎屑颗粒被胶结物所胶结的结构,是沉积岩所特有的结构。按碎屑粒径的大小,碎屑结构可分为:a、砾状结构(碎屑粒径2mm) b、竹叶状结构(碎屑形态多呈扁平状) c、砂质结构(碎屑粒径介于2~0.05mm之间) d、粉砂质结构(碎屑粒径为0.05~0.005mm)

2)泥质结构 该结构由粒径0.005mm的粘土矿物颗粒组成,是泥岩、页岩等粘土岩的主要结构。

3)结晶结构 该结构是由溶液中沉淀或经重结晶所形成的结构。

4)生物结构 该结构是由生物遗体或碎片所组成,如贝壳结构、珊瑚结构等,都是生物化学岩所具有的结构。沉积岩的构造是指其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的排列关系。产检的沉积岩构造有层理构造、块状构造、鲕状构造及层面构造。

沉积岩的构造按其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排列和组合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一般分为层理构造 块状构造 鲕状构造 层面构造

1)层理构造 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是先后沉积的物质在颗粒大小、形状、颜色和成分上发生变化,从会而显示出成层现象。由于形成层理的条件不同,层理有各种不同的形态,常见的类型有: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和波状层理。

2)块状构造 岩石层理不清楚,矿物颗粒排列五一定规律。

3)鲕状构造 具有同心心圆状的圆形或椭圆形颗粒,形似鱼籽。鲕状构造直径一般在0.5~2mm之间,鲕粒的形成系胶体物质围绕沙粒、碎屑在浅海浅水环境中沉积而成。

4) 层面构造 沉积岩岩层面上的特征如波痕、泥裂、雨痕等,这些特征同样反映了沉积岩生成条件和形成环境的特殊性,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古地理古地貌的标志。其中的波痕特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沉积岩的肉眼鉴定:在鉴定碎屑岩时,除观察颜色、碎屑成分及含量外,尚需特别注意观察碎屑的形状和大小,以及胶结物的成分。在鉴定泥质岩时,则需仔细观察他们的构造特征,即看有无页理等;在鉴定化学岩时,除观察其物质成分外,还需判别其结构、构造,并辅以简单的化学试验,如用冷稀盐酸滴试,检验其是否起泡。

接着我们考察了岩浆岩。

岩浆岩又叫火成岩,占地壳总质量的95%,在三大类岩石中,岩浆岩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岩浆岩上升侵入围岩,在地壳深处结晶形成的岩石,称为深成岩(形成深度大于3km)。在地面以下较浅处形成的岩石称为浅成岩(形成深度小雨3km)。两者统称为侵入岩。由喷出地面的岩浆凝固形成的岩石成为喷出岩,包括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岩浆岩主要由sio2、 al2o3、 fe2o3、 mgo等氧化物组成。其中sio2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它是反应岩浆性质和直接影响岩浆岩矿物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

常依sio2的含量,将岩浆岩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超基性岩(45%);基性岩(=45%~52%);中性岩(=52%~65%);酸性岩(65%)。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岩 浆岩由于形成的环境不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结构和构造。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形态、大小和结晶程度,以及颗粒之间的关系。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 矿物的空间排列及其填充的方式。

了解结构和构造可以了解岩浆岩的形成环境。如喷出岩由于冷却快,来不及结晶,形成玻璃质,称为玻璃质结构。其中一些气体尚 未逸散,形成气孔构造。岩浆一面流动一面凝固形成许多流纹,做流纹构造。深成岩在地下缓慢结晶,它的颗粒在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形成块状构造;在深处,各种 矿物结晶的大小相近,这样的结构叫做等粒结构。而浅成岩中由于矿物结晶时间不同,造成先结晶的晶体粗大,后结晶的晶体细小,从而形成斑状结构。岩浆岩的简易鉴定方法:

首先,观察岩体的产状等,将定是不是岩浆岩及何种产状类型。然后观察岩石的颜色以初步判断岩石的类型。含深色矿物多、颜色较深的,一般为基 性或超基性岩;含深色矿物少、颜色较浅的,一般为算子那个或中性岩。相同成分的岩石,隐晶质的教显晶质的颜色要深一些。应注意岩石总体的颜色,并应在岩石 的新鲜面上观察。

接着观察岩石中矿物的成分、组合及特征。并估计每种矿物的含量,即可初步确定岩石属何大类。进一步观察岩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区别是喷出岩 还是浅成或深成岩。

最后综合分析,据《土木工程地质学》“岩浆岩分类表”确定岩石的名称。

最后,考察了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地壳中已存在的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处在高温、高压及其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原来岩石 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

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因素,将变质作用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和动力变质作用。

变质岩的结构可分为:变余结构(残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常形成一些新的构造特征,这是区别于其他两类岩石的特有标志,是变质岩的作重要特征之一。原岩变质后仍残留有原岩的部分构造特征者叫变余构造。

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新的构造叫变成构造:a)板状构造 岩石具有平行、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岩石易于分裂成板体,原岩基本未重结晶,仅有少量绢云母或绿泥石。b)千枚状结构 岩石常呈薄板状,其中各组分基本已重结晶并呈定向排列,但结晶程度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矿物,仅在岩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见有强烈的丝绢光泽,系由绢云母、绿泥石小鳞片造成。常具挠具和小皱纹。c)片状构造 在定向盈利的长期作用下,岩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状、柱状矿物如云母、角闪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各组分全部重结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矿物颗粒。d)片麻状结构 以石英、长石等矿物为主,期间夹以鳞片状、柱状变晶矿物,并呈大致平行的断续带状分布而成,他们的结晶程度都比较高。e)块状结构 岩石中的矿物分布均匀,结构均一,无定向排列,这是大理石和石英岩常具有的构造。

变质岩的简易鉴定方法:

鉴别变质岩时,可先从观察岩石的构造开始,根据构造,将变质岩区分为片理构造和块状构造两类。然后可进一步根据片理特征和结构以及主要矿物成分,分析所属的亚类,确定岩石的名称。

2. 水流的地质作用认识实习

河流普遍分布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带,是改造地表的主要营力之一。

河流的地质作用主要有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

1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在运动过程中对河谷岩石进行的破坏作用称为侵蚀作用。其主要通过冲蚀 磨蚀和溶蚀三种形式对河底及两岸进行侵蚀

1) 下蚀作用

下蚀作用的强度首先与流速和河水中的泥沙含量有关。此外,还与河床的岩石性质及地质构造有关。 下蚀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时又使河流向源头伸长。分水岭不断遭到切割剥蚀,河流的长度不断增加,以及河流的袭夺现象都是河流溯源侵蚀的结果。

2) 侧蚀作用

河流一携带的泥沙为工具,并以自身的动能和溶解力对河床两岸的岩石进行侵蚀,使河谷加宽的作用称为侧蚀作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平原区的河流,由于河床坡度较为平缓,侧蚀作用占主导地位。

2 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流主要通过对碎屑物的悬运 跃运和推运三种方式来进行搬运。碎屑物以何种方式被搬运,主要取决于颗粒的沉降速度与上推力的对比情况。

3 河流的沉积作用

河流搬运物从水中沉积下来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

4 河流冲积土

1)河床沉积

2)河漫滩沉积

3)牛轭湖沉积

4)三角洲沉积

5)山区河流沉积土

6)由冰川补给的河流冲积土

3. 风化作用认识实习

影响风化作用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和地质因素。

一、气候因素:影象风化作用的气候因素主要指降水量与温度。降水量丰富且水循环快的地区有利于化学风化的进行;而温度则影象化学反应的速度,水中游离氧的含量和水的离解度随温度增高而加大,水中co2含量虽随 温度增高而减少,但温度增高十度,反应速度却加快一倍,因此,氧化作用和水溶液的作用都随温度增高而加快,有利于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而且,气候控制着数量和类型,它们对风化作用产生各不相同的影象。

地球气候的分带性决定了风化作用速度及其产物类型的分带性。

二、地形因素:

在相对高程很大的中低纬度山区,可以看到不同高程上有不同的气候带因而有不同类型的风化作用。

地形陡缓的不同,风化作用也不同。陡坡地下水位低,植被稀少,物理风化相对强烈,产物不易保留,未风化岩石不断暴露接收风化;缓坡平地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相对强烈,矿物分解彻底,风化产物残留原地,母岩被覆盖,不利于物理风化,最后形成大量粘土和残余矿床。

坡向也有影象,中低纬度阳坡昼夜温差大,冰冻风化比阴坡强烈,以至阳坡比阴坡更凹凸不平。

三、地质因素:主要有岩石的矿物成分、岩石结构构造和构造运动的影响。

4. 不良地质现象认识实习

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制约,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有滑坡、泥石流、岩 崩、岩溶、岩堆(坡积层)、软弱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冻土、水害、采空区以及强震区(高地应力)等。

因此在施工前优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路线走廊带,真正贯彻地 质选线的原则。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路线应设法绕避。

其次,当工作中发现仍有重大的地质病害存在或有潜在的重大地质病害时,必须及时调整线位。对于重大的地质病害应尽量绕避,实在无法绕避的要考虑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可靠性,并且应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提高工程措施的可靠性和安全度。对地质病害应以防为主,以治为辅,能避当避,即使增加工程造价也是值得的。

实习总结:

在3天的实地考察中,我们和老师走在一起,学在一起,老师给我们进行的详细举例说明,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并且这些都加深了我们对书本上老师所讲内容的认识,对三大类岩石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让我知道了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实际联系起来的话它只能变成无用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应该尽量多的去实践。这次实习也让我认识到团体协作的力量,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一定要注意团队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这次实习中我所收获的这些为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在我以后的工作中定会给予很大的帮助。

在这期间,我们面对烈日当头曾汗如雨下,汗水浸透了我们的衣服,但是我们坚持了。在坚持一下,在挺一会儿,一切都会过去,等待我们的只有胜利。同时感谢李老师和郭老师不畏酷暑给我们进行的生动讲解,而两位老师的这种敬业精神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尊敬。

景点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北起九山顶、南至府君山、东至八仙山、西至盘山、总面积342平方公里。其科研价值、环境价值、旅游价值很高。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曾评价蓟县地质剖面:“在欧亚大陆同时代地层中,蓟县剖面之佳,恐无出其右者”。目前,现已形成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八仙山石英岩峰林峡谷景区、九山顶石英砂岩林景区、黄崖关断崖地貌景区、盘山花岗岩地貌景区、九龙山碳酸岩峰林丛景区、府君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7个景区,总计87个景点。

编辑本段形成

地质遗迹是地球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

演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记录和自然遗产,代表着这一地区的地质历史、事件和演化过程。因此,概括地说地质遗迹的成因几乎全部是地壳内外地质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区18亿年前是古大陆,遭受剥蚀。18亿年时地壳开始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中上元古界长城系由陆相到海相的沉积物,由碎屑岩建造演变到富钾、富镁的碳酸盐岩建造,构成一个巨型沉积旋回。常州沟期气候较温暖,雨量充沛,早期形成厚度较大的河流相碎屑堆积。串岭沟期气候更加湿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体相对加深。团山子期和大红峪期同处于亚热带温暖气候,有利于菌藻类生物繁衍,伴随大量碳酸盐岩沉积,形成丰富的规模不等的叠层石礁体。高于庄期气候炎热潮湿,微体藻类大量出现,尤其是高于庄早期藻礁和叠层石相当发育,形成大量碳酸盐岩和铁锰质沉积。在长城纪时期,造成了八亿年跨越,砂岩层理、宏观藻类化石,锰方硼矿等地质遗迹。

蓟县纪从14亿年开始,气候炎热湿润,地壳仍然缓慢下降,有利于碳酸盐岩的大量沉积和菌藻类生物的生长。岩石组合以各种类型的碳酸盐岩为主,古地理处于滨海泻湖相,潮间带和浅海陆棚。从而形成了大量藻类化石和叠层石等生物地质遗迹。

青白口纪从10.5亿年开始,地壳下降速率渐缓,碎屑岩、粘土岩增多,出现河流相,滨海岸边砂泥相等沉积环境。景儿峪期地壳下降形成浅海陆棚相泥灰岩沉积。此后地壳上升,陆地遭受剥蚀。仅保留了8亿年的景儿峪组。

寒武纪早期,约5.6亿年地壳下降,接受府君山组碳酸盐岩沉积。古风化壳形成“2亿年跨越”的著名蓟县运动地质遗迹。

本区在印支运动期,形成了盘山花岗岩,时间约217.1——222.7百万年。为花岗岩地貌景区奠定了岩石基础。

本区在长城纪大红峪期,约16亿年发生海底火山喷发活动,形成了与火山熔岩类有关的地质遗迹。

构造运动是地质景观遗迹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据地质条件分析,本区地貌奠基于印支运动期,成型于燕山造山运动。燕山造山运动距今约1.8——1.4亿年,使蓟县北部黄崖关、九山顶、八仙山及盘山隆起成山。此后,经风化侵蚀形成了砂岩峰林峡谷和花岗岩地貌。府君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内逆掩断层形成的飞来峰就是燕山运动的产物。

编辑本段旅游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地球科学知识和美学魅力的天然博物馆;为人们提供了一处自然景观美、文化底蕴厚、科学品位高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自然风景区,使人们得以享受自然,陶冶情操,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现已成为蓟县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来蓟观光、游览、考察的专家学者、游人明显增多,对外影响力日益扩大,蓟县的知名度显著提升,有力地拉动了蓟县旅游、建筑、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于2001年12月1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其范围北起九山顶,南至府君山;东至八仙山,西至盘山,面积342平方公里。

根据景区划分原则,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划分为7个景区: 1、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2、八仙山石英岩峰林峡谷景区;3、盘山花岗岩地貌景区;4、九龙山碳酸盐岩峰丛景区;5、黄崖关断崖地貌景区;6、九山顶石英砂岩峰林景区;7、府君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

编辑本段地质

蓟县有着深厚悠远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以及优美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它拥有世界著名的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和大量的有观赏价值、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因此在蓟县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以中上元古界标准层型地质剖面为主的地质遗迹景观,将为地学领域的研究、地质遗迹的保护、自然遗产的永续利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典型、完整、系统、稀有、科学的内涵,向世人展示了博大精深的自然魅力,记录了地球的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形成过程,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自然与文化遗产。蓟县国家地质公园7个景区各具特色,天然造化、鬼斧神工、精彩纷呈,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地质遗产。

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

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津市蓟县城北,燕山山脉南坡,北起古长城脚下常州村,南至蓟县城北关府君山,南北长约24公里,东西宽约350米,面积890公顷。蓟县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1984年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地质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以地层齐全、出露连续、保存完好,顶底清楚、构造简单、变质轻微、叠层石和古生物化石丰富,地层总厚度近万米为特色。它好象一部巨厚的“石头记”,真实地记录了地球演化距今18亿年至8亿年的地质历史。被国内外地质学家推崇为世界上同一地质时期的“标准层型剖面”、 “大地的史书”和世之罕见的“地质瑰宝”,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内的地质遗迹类型多、数量大、品位高。其中堪称世界之最的地质遗迹主要有10大奇观:

①蓟县地层剖面代表的地质历史最长。顶底界限长达10亿年,其连续之长,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②蓟县剖面底界年龄最老。比世界著名的俄罗斯里菲--文德剖面底界年龄还老3亿年。

③蓟县剖面保存最完整。从老到新顺序排列在24公里长的一条线上,完整的地质剖面,世界首屈一指。

④蓟县剖面构造最简单。从北到南,按地质年代自老至新依次展布在燕山褶皱南翼的单斜山上,没有因构造变动造成错位或破坏。

⑤蓟县剖面变质最轻微。从长城系常州沟组河流相的砂砾岩到青白口系井儿峪组滨海相含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的泥质微晶灰岩,剖面总厚度9197米,基本保留原始状态,变质极浅。

⑥蓟县剖面宏观多细胞藻类植物出现的年代最早。从国际公认的9亿年前提早到17亿年前,是地球早期生物演化史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⑦蓟县剖面中沉积海泡石矿床最早。蓟县海泡石矿床形成于距今12--13亿年前,且保存完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沉积海泡石矿床。

⑧蓟县剖面中喷气孔构造最古老。在蓟县剖面蓟县系铁岭组上部地层发现10亿年前形成的古喷气孔构造,是世界最古老的喷气孔构造。

⑨蓟县剖面中古生物化石与叠层石最丰富。蓟县剖面的古生物化石从长城系常州沟组到青白口系井儿峪组均有,叠层石从长城系团山子组到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均有。古生物化石、叠层石层位之多、时限之长、类型之全、种类之多、保存之好为世界罕见。

⑩蓟县剖面中沉积形象最丰富。在蓟县剖面上,不论是碎屑岩、泥质岩还是碳酸盐岩,都表露出十分丰富的沉积形象,如波痕、斜层理、双向交错层理,风暴沉积、地震沉积,雨痕、干裂、水下冲痕、滑塌痕等遗迹,为世界各国同时期剖面所罕见。

蓟县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除世界罕见的蓟县剖面地质遗迹之外,保护区内还有雄、险、秀、幽的多种自然景观和神奇的人文景观。

小贴士:

购物:紫砂矿是上乘的陶瓷原料。用蓟县紫砂矿烧制的紫砂壶,外观高雅光泽,透气不透水,壶内泡茶,数日不馊,具有观富和收藏价值,可与全国闻名的宜兴紫泥陶器、景德镇瓷器相媲美。

编辑本段意义

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所发现的一些重要生物化石对研究早期生命的演化和地球的形成过程有重要意义。对揭开地球远古时期许多科学之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地质公园内群峰俊秀、峡谷幽深、空气清新怡人、自然风光迷人,自然奥秘诱人,交通方便,是休闲、度假、旅游、揽胜的好去处,探求自然之谜的难得场所。

推荐地质灾难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南望山南坡,北垭口南侧,地质大学北区西南角公路拐角处,地质大学北门南望山汽车站构造地质学习

学会掌握使用地质罗盘仪和锤子的方法;掌握测量岩层产状的方法,并学会认识简单的地层,褶皱,断层,及其他地质现象,定点描述,勾画地质界线,做地质剖面图;辨认不同的岩石,观察其特征;学会用穿越法和追踪法测绘地质界线或断层。从而使我们对工程地质勘探方法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为今后地质、岩土方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联系实际,为今后的专业的学习以及到工地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早上7:30我们从学校出发,到达南望山南坡后,首先,学习和练习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测量走向:将仪器盖子开到极限位置,松开磁针锁制器,使磁针能自由旋转。将一起下侧的棱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上下左右调整使圆水准泡居中(注意不要让罗盘长边下侧离开地质界面)。此时,罗盘长编下侧既相当于走向线。由于走向有两个方位,所以可读南针,也可读北针,刻度盘上的数值既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将一起上盖的背面紧贴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罗盘仪使水准泡居中。此时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就是该界面的倾向。(切记,此时只能读北针所指的刻度盘的数值,倾向只有一个方向)。若倾角较小,也可用连接合页下下边的一起外壳短边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水准泡居中,读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亦可。

将一起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且将罗盘仪侧边紧靠地质界面并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纽,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的倾角。在实际测量中,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20?),为了提高精度,则首先要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测倾向和倾角。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后,老师带我们对南望山上的一些岩石进行辨认,并对南望山的地质进行讲解。

研究区位于大别山南缘,江汉平原北东缘。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区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布,与东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应。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米,海拔最高者为喻家山(149.4米),最低洼处为东湖。海拔100米以上者多见有基岩出露,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间凹地多为近代残坡积物堆积。研究区内以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为主,垄岗中部以黄棕壤土为主,土质粘性重,垄岗上部为少量红壤土,酸性强,土层薄。区内地下水赋存在碳酸盐岩类含水层及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层中,富水性极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盖。在岩石破碎、断裂发育,岩溶发育处,岩溶水及裂隙水明显富集。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类地下水,属低矿化度淡水,水质较好。

研究区的地层跨及秦岭、扬子两个一级地层区,第四纪堆积物分布最广,占总面积80%以上,基岩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狮子山等低山处有出露,主要为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二叠系硅质岩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核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不同时代岩层。

研究区由于受到第四系覆盖、河湖众多及构造因素的影响,使地层出露不全,仅出露有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以及第四系沉积物(q),石炭系地层未见地表出露。

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部为灰褐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图1);中部为一套棕黄色中厚层状一厚层状杂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局部含磷结核;下部为黄绿色粉砂质页岩、页岩、泥质粉砂岩。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纯石英砂岩,偶夹白色粘土层;下部为灰白色厚层一巨厚层状中细粒石英质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砾石为脉石英。与下伏中志留统坟头组(s2f)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接触面上可见铁铝质古风化壳。石炭系未见出露。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上部为灰色薄层一厚层状硅质岩(图2);下部为灰黑色厚层状瘤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被覆盖。第四系(q)全新统为冲积、湖积、湖冲积层及坡残积成因的砾石、砂粘土等。3、构造

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北缘,襄樊-广济断裂南部,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发育一系列走向ew至nww向的线型褶皱,nw、nww、ne和近ew向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其中,褶皱在本区占主导地位,并对其它构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体构造线近东西向,在南北向主应力作用下,还发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级的构造形迹。区内现代构造运动呈缓慢下降趋势,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

磨山向斜:位于磨山113.9-116.4高地。这是本区发育较为完整的、轴迹呈近ew向延伸的小型开阔向斜。该向斜核部地层由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所组成,构成了山脊,是向斜成山的实例。向斜两翼地层由中志留统坟头组泥质页岩、粉砂岩、砂岩组成。岩层相向倾斜,北翼产状为17030~40,南翼产状为10~20xx~50。近核部岩层倾角变缓,一般在15~20;转折端圆滑开阔,轴面近直立;枢纽在东西两端仰起,在区域上长20公里,宽0.81公里,属于直立倾伏型褶皱。大李村背斜:位于磨山一风筝山之间,与磨山向斜平行展布。核部由中志留统坟头组砂页岩组成,北翼为磨山向斜的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统五通组、石炭系、下二叠统孤峰组组成,地层发生倒转,向北倾斜,倾角70左右。区域上长40公里,区内宽2公里,由于覆盖区影响,褶皱形态未及磨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据核部宽度和两翼产状变化,可以判定该背斜应为一转折端宽缓的倒转箱状背斜。园林学校向斜:位于风筝山一喻家山之间,为大李村背斜相邻褶皱。核部被第四系覆盖,北翼与大李村背斜共翼,南翼依次出露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统孤峰组、中志留统坟头组,产状为350~1040~80,延伸长40公里,西至长江大桥。宽度小,表现为箱状向斜。

本区断层主要是基于褶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分为近东西向的纵断层和近南北向的横(斜)断层。断层规模相对较小,平面上延伸不长,如地大水塔断层。纵断层组:已观察到的纵断层有磨山、风筝山南北坡、喻家山共四条,它们规模大小不一,走向近东西。标志为地层缺失、产状突变、岩石破裂、摩擦镜面和阶步发育等,并常被横(斜)断层切错。断层面均较陡立,微向北倾斜,断面擦痕多组,属多次活动断层性质。横(斜)断层组:野外观察到如磨山南北坡、喻家山等地,走向近南北,标志有地层沿走向被切错、切割纵断层、破碎带、向斜核部宽窄突变等。断层面较陡,倾向或东或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校区至磨山一带为构造剥蚀地形,由南至北分布有三条走向近东向的山脊。南侧为南望山--喻家山,其主峰分别为139米、149.5米。中间展布的有都山、猴山、风筝山及团山。北为磨山,主峰高116.4米。山脊之间为高程24-58米的岗状平原。该区在2亿多年前沉积了一套砾岩、砂岩、页岩、灰岩及硅质岩。由于受到中晚三叠世后期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近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作用,从而使三叠系至志留系发生了显著的缩短,形成强烈褶皱。褶皱轴迹方向近东西,并伴生有走向近东西的断层和其它方向的断层,从而垫定了走向东西延伸,南北起伏的山峦地形。据对武汉地区地貌发展史的研究,喻家山至磨山所见比高10~100米的山梁,为早第三纪末喜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夷平面(准平原化)。本区在喜山运动时期,地壳强烈上升,遭受剥蚀,早更新世早期,地壳下降,大云梦泽形成。末期地壳又上升,剥蚀形成了云梦期夷平面。地形除明显受地质构造控制外,也强烈反映出差异风化剥蚀的特点,即坡度与岩性相关,抗风化力强的石英质砾岩、砂岩构成山包或山丘;灰岩、页岩侵蚀成沟谷或地洼地带。基岩面上的疏松沉积物多为坡残积物,呈深红色网纹红土、褐红色砂土、褐黄色砂土,常含少量角砾。低洼处为红灰色、黄灰色粘土、亚粘土。接下来我们到了南望山垭口。在这里我们对道路两侧的岩层进行测量。最后,我们还来到了最后的南望山北门汽车站处,这边我们主要听老师的讲解并观看了断层。

野外测量实习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测量,知道了岩土工程的大体分类,掌握了一些实践的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实习是将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初步的与实践联系起来,不仅让我们坚信了以前所学的知识的正确性,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为我们下学期将要进行的专业课的学习铺下了道路。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在知识上更上一曾楼,而且在身体素质和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最后衷心感谢陈洪江老师一直以来的辛勤指导。

推荐地质灾难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本次实习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目的有三:

(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2)了解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罗盘仪的使用。此外,通过实习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20xx年x月x日到20xx年x月x日

xx岛石门寨地质实习基地

本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龙山组: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砂岩。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厚91米。

(2)景儿峪组: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38m。

(二)寒武纪

(1)馒头组: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厚 71m。

(2)徐庄组: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厚101m。

(3)张夏组: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 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3m。

(4)崮山组: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厚102m。

(5)长山组: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三叶虫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

(6)凤山组: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化石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厚92m。

短短五天的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本次实习亲眼见到了很多课本中描述过的地质构造以及岩石,学会了罗盘的使用方法,练习了利用地形图使用后方交会法确定自己的位置,练习了通过读地质图来判断当地岩层的年代、产状等,深刻地感受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将知识化为己用。本次实习真的收获了很多,感谢两位老师一路辛苦的教导。

对我来说,这次实习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给了我无限的启迪,在这个过程中我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而不论我们以后从事怎么样的工作,我们的的人生应该是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这是一次完美的体会。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便是这样一种情况。最后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学院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实习机会,感谢老师在实习过程中的细心指导。

推荐地质灾难心得体会如何写六

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莲花塔、莲花城等我们都一一游玩了个遍,欣赏到了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一睹了莲花山的风采。

下午两点,我们结束莲花山的地质实习任务还回学校。

通过今天对莲花山的野外地质实习,我深刻的了解了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认识了岩石的类型、结构和构造。同时,也使我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这周的工程地质学实习,让我们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了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在基本技能方面的到初步训练,提高了我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掌握了对岩石类型、结构和构造的判别,还有对岩石岩性、层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能够分析一些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的地质问题。

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对一些地形图、地质图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各种地质作用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也学会了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并且能对其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分析。

推荐地质灾难心得体会如何写七

20xx年5月13日上午,我们建工学部来到了大连滨海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开展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活动,实习内容包括金石滩地段地理位臵、山川与海岸形势、地层岩性、构造特征(地层产状、构造类型、节理、断层、褶皱与褶曲等)、海岸侵蚀地貌、滨海地质灾害等。实习这一教学环节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够加深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更从直观上对于各种岩石的结构、产状、构造、颜色的明显的岩石特征有了更细致的认识,本次实习地点为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我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金石滩,进行一天的实地参观,我们首先参观了地质博物馆,然后又驱车来到地质公园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次实习使我们对各种岩石独特的形态和绚丽的颜色所折服,更多的了解到了岩石在地质作用下,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各种形态迥异的形状,对今后工程实地考察勘测,及施工前的选址都是有极大的意义的,通过实习把课堂上学到的关于断层、褶皱、背斜、向斜、穹窿和盆地等对于施工影响极大的特殊地质构造可以尽量避免,认识到工程地质课对建筑施工的基础性作用。

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

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以后的理论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增加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习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1)地质博物馆:

大连金石滩国家地质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金石半岛之上、金石滩核心景区入口处,于20xx年11月12日正式开馆纳客,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共分八大展厅,是一座集地质科研、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参观景点,是了解地球演变和发展过程的最好场所。第一展厅:地球厅,介绍的是地球的组成部分和矿物元素,以及大连的地质演变史。参观完地球厅后,让我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爱护地球的原动力;第二、三展厅:海洋、海岸、海岸带厅,详细介绍海、洋的分别以及海岸带的沉积作用、

风化作用等,领略了海洋奇观、奇石的风采。第四展厅:海洋生物进化厅,在这个展厅内介绍生命的诞生和演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五展厅:海岸带矿产资源厅,展出的是大连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第六展厅:观赏石厅,充分领略到了“牡丹石的雍容华贵、菊花石的淡洁高雅、五彩石的色彩艳丽、黄河石的通体圆润、文石的瘦漏透皱等,在这里,您将看到很多由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的实质细腻、色彩缤纷、造型奇特的,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奇石等。第七展厅:影视厅,可以欣赏到有关大连、金石滩滨海地质公园的实景风光片,通过该片的介绍对金石滩有全面的了解。第八展厅:海蚀地貌厅,隆重介绍“天下第一石”龟背(裂)石的形成以及延绵30多华里长的海岸线独特的地质地貌。

龟裂石(龟背石)

金石滩不仅拥有秀美的外表,奇特的地貌景观,还拥有天下独绝的龟背石。她是金石滩的“镇滩之宝”!,龟背石形成于6亿年前的震旦纪,虽然1994年8月14日的一场台风令岩体部分碎裂,但它仍然是世界发现的块体最大、断面结构显露最清晰的沉积岩标本。类似的奇石目前在世界上仅有两块,另一块在加拿大,块体面积比这块小。它不但是金石滩一宝,也是世界学界的极品。美国地质学家柯劳德教授来此参观后,多次在世界地质论坛上宣布:“世界上最大最美的龟背石在中国大连金石滩,它不仅是中国一绝,也是世界一绝!”关于他的成因,目前地质学界有两种解释:一是干裂说,指的是在干燥、炎热的气候环境下,半塑性岩石暴露、干裂后形成网格状裂隙,后期沉入水下,被绿色沉积物所充填而形成;另一种观点是地震液化泄水脉说,是指岩石在半塑性状态下,由于地震作用产生了垂直层面的裂隙不断振动,使泥沙在水的带动下流向裂隙沉积,形成状如龟背的岩石。

(2)地质公园:

金石滩位于辽东半岛南部,是黄海海岸向东南方向凸出的一个小半岛,属大连市金州区,距大连市中心50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9°01′-39°06′,东经120°57′-122°04′;陆地面积62k㎡,海域面积约58k㎡。由东部半岛、西部半岛和两个半岛之间的开阔腹地和海水浴场组成。包括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岸和旅顺口四大园区。金石滩园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

推荐地质灾难心得体会如何写八

本次的野外地质实习针对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05级学生。

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认识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通时通过实习巩固学过的《普通地质学》的课堂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北接滦平、丰宁、赤县和承德等县;西临怀来、涿鹿等县;南临涞水、涿县、永清、固安、廊坊及天津市的武清等县、市;东与大厂、香河、三河、兴隆和天津市的蓟县为邻。东南是一块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称北京平原,其形状很象一个向群山丛中突出的海湾,故有“北京湾”之称。北京城座落在北京湾的西南隅。

北京市南起北纬39度28分,北到北纬41度05分,西起东经115度25分,东至东经117度30分,南北横跨纬度1度37分,东西经度相间2度05分。北京地处中纬地带,气候具有明显的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的带性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京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山脉绵延,山峰林立,其中海坨山海拔2334米,为全市最高点。地貌呈明显的层状结构,山区河流多为成型河谷,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洵河和拒马河。

北京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曾发现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和山顶洞人遗址。全市面积16807。8平方公里,辖九县十区,人口达1000多万,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交通运输枢纽。

本次实习共有五条路线。

6月25日:灰峪村口的采石场--灰峪村北西向一山坡--灰峪东山腰处--灰峪东山梁处

及从军向北,向西远眺--军庄火车站南,铁路剖面--铁路隧道附近6月26日:军庄以西,永定河边的陈家庄-野溪附近--下苇甸村西公路边--河东铁路东面--铁路隧道北口一带6月27日:昌平一号隧道--龙山顶--十三陵水库6月28日:房山区石花洞6月29号:周口店山口村东侧--羊屎沟口--东山口花岗岩采石场

北京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三迭系及上白垩统外,其它地层都有发育,总厚度达六万米以上。

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布很广。

元古界的特点是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发育的第一个盖层,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沉积岩系。底部下部岩性以碎屑岩(砾岩、砂岩、页岩)为主,夹有白云质灰岩及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中上部以化学岩(白云质灰岩、页岩等)为主,夹有少量的粉砂岩。

(1)青白口系(zq)

[1]下马岭组(zqx)

本组特点是浅海相灰色,、黑色、黄绿色粉砂岩——页岩组成频繁、明显的沉积韵律。岩性变化较稳定。沉积厚度116-458米,由东向西有逐渐增厚的趋势,青白口以北最厚。

[2]长龙山组(zqc)

本组底部为含砾粗石石英砂岩;下中部为灰白色薄——厚层石英砂岩(局部为长石石英砂岩),夹黄绿色页岩及粉砂岩,交错层理发育;上部为黄褐、灰绿色薄——中层含砾铁质石英砂岩及石英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含海绿石;顶部为暗紫、灰绿及黄绿色页岩。与下马岭组假整合在不同层位上。厚约20-191米。

[3]景儿峪组(zqj)

本组底部为石英粗砂岩(含灰岩角砾),呈现沉积间断特点;下部为灰色中至厚灰层岩或白云质灰岩;中部为黄绿色薄层泥灰岩或白云质泥灰岩夹灰色灰岩透镜体;上部为灰白、灰黄、紫红、黄绿色薄层板状泥灰岩、白云质泥灰岩,致密细腻,具有泥质条带及缝合线构造。厚约76-204米。

北京的下古生界岩性基本稳定,厚度不大,化石不够丰富,代表一种典型的稳定浅海沉积。本区只有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而上奥陶统及志留系(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都不存在。

下古生界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豹皮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和纯厚石灰岩等,总厚约1600余米。

(1)寒武系下分三个统;

(1。1)下寒武统

[1]昌平组即府君山组

本组主要由豹皮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石所组成。

岩性横向变化大,厚约13。5到95米。

[2]馒头——毛庄组

本组下部为角砾状泥灰岩,含角砾泥灰岩;中部为紫红色页岩夹砂质页岩,泥质白云岩与白灰质灰岩;上部为紫红色砂质页岩、页岩及绿色页岩,夹薄层细粒结晶灰岩。与昌平组(府君山组)为整合接触,但局部有沉积间断。厚约50-185米。

(1。2)中寒武统

[1]徐庄组

本组以鲕状灰岩为主,可划分为五个沉积韵律。每个韵律起始于细砂岩,经鲕状灰岩与细砂岩或泥质条带灰岩互层,到大量的巨厚层鲕状灰岩出现结束。厚约60-100米,与下浮地层整合接触。

推荐地质灾难心得体会如何写九

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20__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阅。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这也说明了今日事今日必须完成的重要性。事实上,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每天必做的至少包括晚上留出一段时间来复习一天的功课,回顾一天的收获。无论是实习还是其它的学习,绝对不能再像有些学生一样在最后一个月临时抱佛脚。

学习不能只是死读课本,如果只看文字,永远不能真正理解,只有实际观察,配合书本上的理论,如此一来不但能加深印象,也能学到书上没有的东西、经验,说不定还会发现新的问题。

一个实习最终就是要得到一个报告,这也是实习的目的之一。因此对实习报告的准备一点也不能含糊,除了前面讲的实习前的预习之外,还包括每天的日志整理。每天整理的时候就应该标出来重点,绘出必要的图形,如此一来完成报告也就很轻松了。

一边写着文章,一边好像又回到了在北碚实习的时候,一切都历历在目。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书本转移到实际的操作,更能让我们掌握和领会到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而且同学之间的友情也更深了。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表现在男生对女生的照顾上,在爬山时,男生总是走在最前面。但是对于我,感觉最深、收获最大的还是在于对自己的锻炼上。这次出来实习,是对自己的一次很好的磨练,虽然被太阳晒黑了,人也瘦了,但是我更结实了,在意志上更强了。每一次对体能的突破,都是一次意志力的锻炼,这对于今后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