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选课分班心得体会实用 对分课堂学后感(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19:57:10 页码:12
选课分班心得体会实用 对分课堂学后感(7篇)
2023-01-09 19:57:10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选课分班心得体会实用一

1、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开发拓展性课程,编撰课程资料,尽可能的形成校本教材,报学校审核。

2、学校审核后确定课程,制作成海报在宣传栏中宣传,向全体学生公示。

3、依据学生的学科兴趣、发展潜能、未来发展的要求、学生与家长的共识、以及教师指导意见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选课平台自主选课。

4、学生选课报名结束后,组成新的班级,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开展拓展性课程教学。

5、制定和完善拓展性课程评价方案,每学期末对学生的拓展性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

本方案从第6周开始实施,本学期初一、初二拓展性课程“走班选课”统一在双周周三团队课进行。

1、学生:

(1)及时到达指定教室候课,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旷课,不得在教室滞留,不得随意调换上课班级;

(2)上课须带笔记本,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不得在上课期间做作业;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

2、指导教师:

(1)指导教师在第6周周一前去图书室选择一本教材,或去书店购买一本教材(凭发票报销),作为拓展性课程“走班选课”教材;

(2)第一次上课前组织部分学生打扫好上课教室的卫生,桌椅摆放整齐;

(3)课前认真备课,充分准备,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潜能和未来发展的要求;上课时尽可能地做到讲练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案写在“走班选课”活动记载本上,要求每节课写两课时的教案,一学期写14节左右的教案;

(5)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开展课程教学,有事不能正常开课的,必须提前向学校教学处报告,作好调课安排并及时通知学生;

(6)上课期间指定一名学生做好点名工作,对无故不参加的学生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并纳入期末评价;

(7)安排学生做好上课教室电灯、门窗的开关工作,课后组织学生打扫好教室卫生。

3、班主任:

(1)根据学生实际,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

(2)报名方法和时间:0批和1批学生名单已由指导老师确定,不用再选课报名,具体名单见附件,其余学生进入学校外网选课系统自主选课报名,请班主任老师先自己登录一次,然后对学生进行指导;

报名时间:10月8日——10月10日,报名需在学校进行;

(3)第6周周三上课前把学生所报课程名称、上课地点等信息在班级公告栏进行公示,告知学生所报课程名称、上课地点及应注意事项;

(4)高度重视走班选课活动,积极配合各指导教师开展“走班选课”教学,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督促学生准时参加、认真学习。

4、学校:

(1)加强拓展性课程“走班选课”的过程管理,对拓展性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确保拓展性课程“走班选课”教学的正常开展;

(2)及时做好指导教师的月绩效考核工作。

有关选课分班心得体会实用二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开展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适应高考综合改革需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扩大学生学习自主选择权,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学习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选课制度和选课指导体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一)学生自主。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和发展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学习能力及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选课并确认,老师和家长可以提供参考意见,但不可以替代学生选择。

(二)因校制宜。学校要充分考虑选课走班所需办学条件、师资、课程特色等情况,做好教育教学资源的统筹配置,为选课走班教学提供基础保障,努力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人发展平台。

(三)科学指导。立足长远,对学生兴趣、特长、学业、专业发展方向等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根据学校实际,努力做到既满足升学考试需要,又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个性发展的选课方案。

(四)创新管理。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五)有序推进。有序推进学生选课,第一步先完成学生科目选择的数据收集;第二步根据学生第一次的科目选择,结合学校的客观条件(师资、教室等)进行部分调整;第三步进行选课指导,为学生最终选课把好方向;第四步学生第二次选课调整机会,调整确定后实施选课走班教学。

建立切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选课走班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确保选课走班教学运行机制有效实施,促进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合理设定学科组合。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在借鉴前期试点地区经验做法基础上,结合自身办学传统、校舍数量、学科优势、师资配备、办学定位、生源实际和高等学校招生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合理设定学科组合。

(二)精心指导学生选课。选课走班,选课是重点。各普通高中要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加强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和生涯规划等方面教育和指导,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优势、专业发展趋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要求,按照“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扬长避短,自主选科目组合。学校应按照“选课志愿征集--模拟选课走班---适当调整---正式实施”的选课走班教学的程序进行,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选课过程。

(三)做好编班工作。学校确定开设的科目组合后,根据各组合学生人数,按照组合编班,人数较多的组合,可采取分层次编班,同时应保持固定。走班学科实行教学班编班。

(四)加强班级管理。实行行政班和教学班双轨管理,构建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制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教学班是学生选课走班形成的班级,学生除在原来的行政班学习之外,根据自己所选的课程参加教学班学习。要设立教学班的班主任,负责教学班的管理工作。教学班任课教师负责本课堂学生考勤、纪律等管理,并及时与行政班、教学班的班主任沟通,防止出现学生管理上出现的空档,实现无缝隙化管理。建立教学班级组织,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和协助任课教师做好学生作业的收集等工作。

(五)加强课程建设。各普通高中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科学制定并落实每学期、每学年、三年课程计划,整体设计高中三年课程。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创造条件开好选择性必修课程,积极开发精品选修课程,努力满足学生多层次学习需要。积极推行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面向全体,尊重个体,构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体系。

(六)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各普通高中学校要探索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积极探索区域内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的科学方法,建立过程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教师个人与教研组团队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一)第一阶段(2022年1月底前),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高考综合改革的内容、选课走班的办法;结合本学期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指导学生选课,征集学生选课志愿。学校初步确定开设科目组合。

(二)第二阶段(2022年2月份--2022年6月份),各学校进行模拟选课走班教学(具体时间由各学校确定)。在这阶段可允许学生调整科目组合。

(三)正式实施阶段(2022年9月开始)。高一学年完成4门必修课程和全区学业水平考试。在这阶段可允许少量学生调整科目组合。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实施选课走班教学。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充分认识选课走班教学是高考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切实加强对选课走班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保障选课走班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二)强化基础保障。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要根据学校需求测算情况,统筹辖区内学校教学资源,切实加大资源建设与保障力度,满足实际教育教学需求。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实验室、功能教室、图书馆和学校周边社会公共资源开展走班教学,尽可能满足学生选课需求。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选课、排课、管理、评价等管理活动智能化。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改革和学生选课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各高中教育集团牵头学校要主动召集成员学校共同研究选课走班工作,努力提高科目组合设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选课走班教学的质量。

(三)加强师资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高中学校要结合选课走班教学推进情况,定期开展培训,加强每一名教师的选课走班教学能力。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合理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团队评价等方式,构建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教学评价模式,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

(四)加强舆论宣传。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普通高中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做好选课走班教学宣传和解读,加深师生、家长对选课走班教学改革意义、步骤、方法的认识,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有关选课分班心得体会实用三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开展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适应高考综合改革需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扩大学生学习自主选择权,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学习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选课制度和选课指导体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一)学生自主。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和发展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学习能力及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选课并确认,老师和家长可以提供参考意见,但不可以替代学生选择。

(二)因校制宜。学校要充分考虑选课走班所需办学条件、师资、课程特色等情况,做好教育教学资源的统筹配置,为选课走班教学提供基础保障,努力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人发展平台。

(三)科学指导。立足长远,对学生兴趣、特长、学业、专业发展方向等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根据学校实际,努力做到既满足升学考试需要,又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个性发展的选课方案。

(四)创新管理。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五)有序推进。有序推进学生选课,第一步先完成学生科目选择的数据收集;第二步根据学生第一次的科目选择,结合学校的客观条件(师资、教室等)进行部分调整;第三步进行选课指导,为学生最终选课把好方向;第四步学生第二次选课调整机会,调整确定后实施选课走班教学。

建立切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选课走班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确保选课走班教学运行机制有效实施,促进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合理设定学科组合。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在借鉴前期试点地区经验做法基础上,结合自身办学传统、校舍数量、学科优势、师资配备、办学定位、生源实际和高等学校招生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合理设定学科组合。

(二)精心指导学生选课。选课走班,选课是重点。各普通高中要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加强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和生涯规划等方面教育和指导,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优势、专业发展趋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要求,按照“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扬长避短,自主选科目组合。学校应按照“选课志愿征集--模拟选课走班---适当调整---正式实施”的选课走班教学的程序进行,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选课过程。

(三)做好编班工作。学校确定开设的科目组合后,根据各组合学生人数,按照组合编班,人数较多的组合,可采取分层次编班,同时应保持固定。走班学科实行教学班编班。

(四)加强班级管理。实行行政班和教学班双轨管理,构建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制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教学班是学生选课走班形成的班级,学生除在原来的行政班学习之外,根据自己所选的课程参加教学班学习。要设立教学班的班主任,负责教学班的管理工作。教学班任课教师负责本课堂学生考勤、纪律等管理,并及时与行政班、教学班的班主任沟通,防止出现学生管理上出现的空档,实现无缝隙化管理。建立教学班级组织,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和协助任课教师做好学生作业的收集等工作。

(五)加强课程建设。各普通高中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科学制定并落实每学期、每学年、三年课程计划,整体设计高中三年课程。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创造条件开好选择性必修课程,积极开发精品选修课程,努力满足学生多层次学习需要。积极推行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面向全体,尊重个体,构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体系。

(六)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各普通高中学校要探索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积极探索区域内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的科学方法,建立过程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教师个人与教研组团队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一)第一阶段(2022年1月底前),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高考综合改革的内容、选课走班的办法;结合本学期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指导学生选课,征集学生选课志愿。学校初步确定开设科目组合。

(二)第二阶段(2022年2月份--2022年6月份),各学校进行模拟选课走班教学(具体时间由各学校确定)。在这阶段可允许学生调整科目组合。

(三)正式实施阶段(2022年9月开始)。高一学年完成4门必修课程和全区学业水平考试。在这阶段可允许少量学生调整科目组合。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实施选课走班教学。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充分认识选课走班教学是高考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切实加强对选课走班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保障选课走班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二)强化基础保障。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要根据学校需求测算情况,统筹辖区内学校教学资源,切实加大资源建设与保障力度,满足实际教育教学需求。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实验室、功能教室、图书馆和学校周边社会公共资源开展走班教学,尽可能满足学生选课需求。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选课、排课、管理、评价等管理活动智能化。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改革和学生选课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各高中教育集团牵头学校要主动召集成员学校共同研究选课走班工作,努力提高科目组合设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选课走班教学的质量。

(三)加强师资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高中学校要结合选课走班教学推进情况,定期开展培训,加强每一名教师的选课走班教学能力。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合理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团队评价等方式,构建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教学评价模式,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

(四)加强舆论宣传。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普通高中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做好选课走班教学宣传和解读,加深师生、家长对选课走班教学改革意义、步骤、方法的认识,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有关选课分班心得体会实用四

目前我国高校对生态环保类的公共课程普遍不够重视,虽然一些教材中有所提及,但是不够系统、不够全面。部分专业由于受限于本身特点,根本没有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列入教学范围,造成大学生生态环保知识贫乏、意识薄弱、行为习惯落后.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日益增强,并且随之而来的也有日趋恶劣的生存环境。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领军人物,应该在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已经刻不容缓。高校应该针对目前大学生环保意识的现状,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公共课程,引导大学生建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共筑美好家园。因此,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当今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程度,并且为了更有力的倡导大学生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我做了以关于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报告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针对个宿舍成员共五十名,其中包括男生25人,女生25人。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地点是南区宿舍楼通过宿舍内发放书面问卷的方式进行,在各宿舍随机发放两张,对各年级学生无要求。

(三)调查内容

书面问卷以选择题为调查内容,共八道题。内容如下:

1. 请问地球日是哪一天?

a.3.18

b.4.22

c.6.5

d.12.22

2.你清楚垃圾的分类方法吗?

a.不清楚

b.记不太清,但很支持 c.清楚,偶尔会注意行为 d.清楚,同时运用与生活中

3.发现周围存在环境污染的行为,你会怎么做? a.视而不见,一走了之 b.表示不满,期盼得到治理 c.阻止有关行动 d.向环保部门反应

4.如何看待一次性餐具的做法 a.不环保,坚持不用

b.不太环保,但偶尔用一下也没影响 c.一次性餐具挺方便,经常使用 d.别人都在用,所以我也用

5. 您以为下面哪一项是工业“三废”? a.废铜、废铁、废钢

b.废电池、废家电、废家具 c.废电视机、废冰箱、废电脑 d.废水、废气、废渣

6. 您认为下列因素对我国当前环境问题影响最大的是?(选三项) a. 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b. 政府环保执法不严、重视程度不够

c. 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公众的环保意识差 d.e.

7.对于低碳生活,请问你有那些行动?(多选) a.出门按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私车选择 b.任何电器一旦不用及时关掉电源 c.尽量节约,循环使用水资源等

d. 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 e. 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

f.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物品 g. 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既省电也维护你的电脑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共发放书面问卷50份,得到的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50。

调查结果如下为,44%的同学表示会阻止其行为,32%的同学希表示不满,期盼得到治理,一少部分同学会向有关部门反映,极少数会一走了之。许多同学对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看法比较现实,56%的同学选择了“不太环保,但偶尔用一下也没影响”,有些同学却很注意这方面,坚决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同时也有少数会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关于工业三废调查,使我们看出同学们对工业中的“三废”有很大了解,最起码大多数人都知道“三废”是指什么。说明大家对工业污染比较重视,也说明了“三废”的确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多数学生认为影响我国环境的主要因素是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环保执法不严、重视程度不够,这是政府的管理不善,其实可以想到我们约束自己行为的意志也不够坚定,这需要我们社会共同努力,加大宣传共同促进大家的环保意识。对于第七个问题,反映出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环保的概念不是特别强烈,所如果改变大家对环保的看法,就要从社会大环境中营造一种良好的环保氛围, 在尊重客观存在的环保意识不太高的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经济建设是必不可少,我们意识的高度,往往物质基础的影响是很大的。

三、调查问题分析

1.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现状

首先,环保意识素养不高,缺乏有关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这次调查中,发现很多同学对对环境保护的知识了解很少。调查最后,我碰到几个同学,问他们几个问题了解到,关于废弃物会收到再利用的标志也是别不出来,关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电子垃圾的概念等这样的常识也只是略知一二,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整体认知水平亟待加强。

2.造成大学生环保意识整体薄弱的原因

a.高校缺乏有关环保的课程

目前我国高校对生态环保类的公共课程普遍不够重视,虽然一些教材中有所提及,但是不够系统、不够全面。部分专业由于受限于本身特点,根本没有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列入教学范围,造成大学生生态环保知识贫乏、意识薄弱、行为习惯落后。

b.社会缺乏宣传力度

社会上一些主流媒体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或者缺乏关注的连续性和

持久性,很多网站或纸质媒体只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或“植树节”等特定节日,才会象征性地关注一下环境保护,等日期一过便再无下文,目前甚至很少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期刊或杂志,大学生很难接触到有关知识。 c.有关环境保护的校园课外活动太少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也是非常充分的,因此诞生了各式各样的社团,以及各种主题的课外活动。虽然很多学校也会组织环境保护主题的课外活动但是大都仅限于观看资料片、考察野外动物园等初级层次,表面上非常认真重视,短期内也能在校园引起一定的反响,但在教育方面的深度和持久力不够,目前很多大学生了解环保的意义所在,但却缺乏更深一步的了解。

四、解决对策

近年来,素质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核心与目标。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完整意义上的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体。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应该具备较高的环境意识,有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身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是对其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21世纪环境意识将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环境意识也将成为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正是新世纪发展的客观要求。”

1.开设与环境保护知识相关的必修课,并在德育课程中引入环境意识的内容

有调查表明,日前很多大学生已有的环境知识不是来之于学校的教学,而且对现有的环境教学感到不满。因此,有必要在大学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增加环境科学知识的教学内容。大学环境教育课程主要应加强三部分课程内容:一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公共必选课,如“环境保护”、“环境与发展”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这类公选课的设置要兼顾全校各专业的特点,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现状、危害及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从思想上对环境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二是根据全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专业必选课,如“清洁生产工艺”、“三废处理”、“可更新资源管理”、“旅游景区环境评估”、“环境监测”等,专业选修课要结合各专业的具体特点,在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同时,还提高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二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增加旨在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的内容,如: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向学生通报高时效性的国际与国内的环境状况及环境问题,同时通报由环境问题带来的现实与潜在的危害;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加强环境法律法规教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要求,等等。如此将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有机地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当中,这既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具有启示意义,更是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的有效途径。

3.开展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将课堂上学到的环保知识加以巩固和应用。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很多,例如开展广泛的环境教育宣传,办展览、开讲座、结合环境保护主题节日开展活动等。我们也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引导大学生走向户外、走进社区、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并吸引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以此提升大学生以及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

4.构建并完善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的激励机制

构建并完善激励机制是促进大学生环境意识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瑞典的成功经验是设立绿色学校奖,尽管其目的是鼓励学校为健康的环境而采取了基于课程的行动,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也可以设立诸如绿色使者、绿色团队等奖项,并使之与继续升学以及就业相联系,激发大学生学习与环境有关的知识并付诸于实践的动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

总之,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的有效方法很多,只要抓住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有利时机,适时地对其进行熏陶与渗透,必将使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大大提高,进而有利于我国乃至整个地球的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有关选课分班心得体会实用五

莒县四中选课走班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实验)》和《山东省普通高中选课指导意见(试行)》为指导,努力实现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制度和选课指导体系,以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发给学生每人一本《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每名学生进行选课。

2、教学班编班:

(1)平行分班:相对于行政班而言,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根据学生选择的情况,将各模块的学生在单元内平行分班,确定各模块教学班的数量和各班学生名单,班与班之间要成绩均衡,合理搭配,便于教学评价。

(2)确定座次:教学班学生的座次安排遵循“同一行政班的学生座次相邻,学习小组的成员来自同一行政班”的原则。固定学生在教学班的听课位置,确定学生座次表,注明学生姓名、行政班号。

(3)组建学习小组: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成绩均衡,分为aa、bb、cc三层,选出负责任的小组长,便于合作学习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3、编制选课走班课程表:

(1)年级编排出选课走班课程安排表,发放给学生,学生根据年级的课程安排形成自己个性化的个人课程表,并按照年级安排的时间、地点进行学习。

(2)课程表的编排原则:

①同一走班单元同时排课原则:同一走班单元的学生必须同时走班,同时上同一学科,避免出现学生无课可上的现象。

②走班教室不连续使用原则:尽量避免走班教室前后两节连续使用(尽量防止前一批学生还未完全退出,后一批学生在门口等待进入现象的发生)。

③走班模块课时分散原则:从周一到周五,各走班模块授课时段与非走班模块授课时段尽量交叉。

1、教学班管理:①教学班班主任:

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是教学班的管理核心,全面负责教学班的管理工作,及时将学生的具体情况向原行政班班主任反馈,问题比较突出的要协同行政班班主任及时解决。主要职责:

a强化德育教育,形成动态稳定的班集体;b负责选出教学班班长及各小组组长,组建教学班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

c指定不同学科的科代表;

d安排好座次;

e安排好卫生值日;

f设计考勤登记表,组织好考勤;

g搞好学生课堂听课评价,维持好教学秩序;

h组织好学科考试及学分认定等。

②教学班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

a班内设一位班长,直接对任课教师负责,如有问题直接和任课教师联系。帮助任课教师做好课前准备、课前考勤、课堂纪律维持、安排值日等常规工作。

b组建教学班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由班长和来自单元内各行政班的学习小组的组长组成,负责纪律、卫生等各项工作,各小组长每天要向行政班主任汇报本小组成员的学习表现。

c组建教学班学科班长委员会,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3—5个学科班长(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学科班长(课代表)一般由学习小组担任,配合任课教师做好收发作业、分发学习材料、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

③教学班学生守则:

a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服从任课教师的管理,按指定位置就座,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向行政班班主任、教学班班主任请假。

b认真按照课时计划做好自己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前2分钟到达教室,下课1分钟迅速离开教室,保证课间得到休息。

c自觉爱护所在教室的公物,不得翻动其他学生物品。

d认真听课,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按时完成并上交作业;自觉认真地参加模块考试(包括修习不合格后的补考)。

e自觉爱护所在教室的环境卫生,不随地乱吐、乱扔东西。走班时自己的课桌上锁、清理好自己桌面,为其他走课同学提供方便。来往走班走廊上安静有序。

2、行政班管理:

①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行政班班主任做好,行政班学生的表现,是考核班主任的主要依据。

②除走班上课的学科外,其他学科及早晚自主学习时间仍在行政班内学习,原行政班学习小组根据选课情况重新组建,尽量做到选课相同的在一个学习小组。

③行政班班主任不仅要抓好行政班的各项管理工作,还要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自己班级学生所在的教学班中,加强和教学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联系和沟通,及时解决走班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3、全面实行“导师制”。

(1)“导师制”是新课程背景下为指导学生选课和落实全员德育而建立的一种师徒式的管理制度,是班主任制的补充。每位指导教师原则上辅导10--20名学生,或仅限于原来的行政班,或跨原行政班,根据实际情况也可略作调整。

(2)导师职责: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向学生解释选课指导手册的内容,确保学生能理解手册的各项规定;通过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弱势和兴趣点;帮助学生了解高校招生的各种规定,从而为学生选课提出相应的建议,经常关注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根据选课手册控制学生的课业负担,积极创造一种温暖、真诚和开放的师生关系。

4、继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1)扩大学生自主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在级部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下设“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宿舍自主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2)对“1530”高效课堂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如预习、讨论、展示、反刍、复习、作业等)实施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培训成为常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5、加强学分管理。

(1)完善、严肃学分认定办法,从制度上保障选课走班的进行。从学习课时、修习过程、模块考试成绩三方面确定学生是否获得学分:只有修习课时达到规定课时的90%(36×90%=32.418×90%=16.2)、修习过程(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方面,由学生自评、互评和任课教师打分,按照一定权重计算得出分数,60分为及格)良好,模块考试成绩合格才给予相应模块学分。

(2)为了确保学生完成选修课程,任课教师要严格考勤,按时检查学生的成长日记和学习笔记,为完成课程时的学分认定提供参考依据。每个级部设考勤员一人,考勤员负责所有学生的考勤记录,逐次检查教师、学生的上课情况。

(3)实行人性化的补考制度,对于那些第一次模块考试不理想,学分认定不及格的同学,年级统一组织补考,每位同学有二次补考机会。

(4)对于未办理退选手续,而不参加上课及考核者,该模块作自动放弃处理。

6、加强教师的集体教研,提高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

(1)许多选修模块对教师还比较陌生,要求教师加强业务学习,加强教师之间的业务合作与研究。年级定期召开教学协调会,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召开有关班主任、备课组长、单元长和任课教师会议,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科学的应对策略。

(2)每周两次集体备课,实行统分结合的备课体制,即同一学科有统一的集体备课要求、内容,同时考虑到人文、科学倾向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分倾向教学内容的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究,构建高效教学流程,实施整合的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3)授课过程中年级组织教授不同课程的教师相互听课观摩,共同提高,一起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相同模块的教师更要加强研究,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7、改革教学管理与评价,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按照行政班进行教学的学科,执行学校原来的常规教学要求和教师评价标准。

(2)重新完善考核办法,按选课走班组织教学的学科,除继续执行正常的常规教学要求和教师评价标准外,还要通过所教学生的动态变化对教师进行考核,以科学、民主的评价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有关选课分班心得体会实用六

莒县四中选课走班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实验)》和《山东省普通高中选课指导意见(试行)》为指导,努力实现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制度和选课指导体系,以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发给学生每人一本《普通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每名学生进行选课。

2、教学班编班:

(1)平行分班:相对于行政班而言,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根据学生选择的情况,将各模块的学生在单元内平行分班,确定各模块教学班的数量和各班学生名单,班与班之间要成绩均衡,合理搭配,便于教学评价。

(2)确定座次:教学班学生的座次安排遵循“同一行政班的学生座次相邻,学习小组的成员来自同一行政班”的原则。固定学生在教学班的听课位置,确定学生座次表,注明学生姓名、行政班号。

(3)组建学习小组: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成绩均衡,分为aa、bb、cc三层,选出负责任的小组长,便于合作学习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3、编制选课走班课程表:

(1)年级编排出选课走班课程安排表,发放给学生,学生根据年级的课程安排形成自己个性化的个人课程表,并按照年级安排的时间、地点进行学习。

(2)课程表的编排原则:

①同一走班单元同时排课原则:同一走班单元的学生必须同时走班,同时上同一学科,避免出现学生无课可上的现象。

②走班教室不连续使用原则:尽量避免走班教室前后两节连续使用(尽量防止前一批学生还未完全退出,后一批学生在门口等待进入现象的发生)。

③走班模块课时分散原则:从周一到周五,各走班模块授课时段与非走班模块授课时段尽量交叉。

1、教学班管理:①教学班班主任:

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是教学班的管理核心,全面负责教学班的管理工作,及时将学生的具体情况向原行政班班主任反馈,问题比较突出的要协同行政班班主任及时解决。主要职责:

a强化德育教育,形成动态稳定的班集体;b负责选出教学班班长及各小组组长,组建教学班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

c指定不同学科的科代表;

d安排好座次;

e安排好卫生值日;

f设计考勤登记表,组织好考勤;

g搞好学生课堂听课评价,维持好教学秩序;

h组织好学科考试及学分认定等。

②教学班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

a班内设一位班长,直接对任课教师负责,如有问题直接和任课教师联系。帮助任课教师做好课前准备、课前考勤、课堂纪律维持、安排值日等常规工作。

b组建教学班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由班长和来自单元内各行政班的学习小组的组长组成,负责纪律、卫生等各项工作,各小组长每天要向行政班主任汇报本小组成员的学习表现。

c组建教学班学科班长委员会,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3—5个学科班长(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学科班长(课代表)一般由学习小组担任,配合任课教师做好收发作业、分发学习材料、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

③教学班学生守则:

a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服从任课教师的管理,按指定位置就座,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向行政班班主任、教学班班主任请假。

b认真按照课时计划做好自己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前2分钟到达教室,下课1分钟迅速离开教室,保证课间得到休息。

c自觉爱护所在教室的公物,不得翻动其他学生物品。

d认真听课,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按时完成并上交作业;自觉认真地参加模块考试(包括修习不合格后的补考)。

e自觉爱护所在教室的环境卫生,不随地乱吐、乱扔东西。走班时自己的课桌上锁、清理好自己桌面,为其他走课同学提供方便。来往走班走廊上安静有序。

2、行政班管理:

①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行政班班主任做好,行政班学生的表现,是考核班主任的主要依据。

②除走班上课的学科外,其他学科及早晚自主学习时间仍在行政班内学习,原行政班学习小组根据选课情况重新组建,尽量做到选课相同的在一个学习小组。

③行政班班主任不仅要抓好行政班的各项管理工作,还要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自己班级学生所在的教学班中,加强和教学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联系和沟通,及时解决走班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3、全面实行“导师制”。

(1)“导师制”是新课程背景下为指导学生选课和落实全员德育而建立的一种师徒式的管理制度,是班主任制的补充。每位指导教师原则上辅导10--20名学生,或仅限于原来的行政班,或跨原行政班,根据实际情况也可略作调整。

(2)导师职责: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向学生解释选课指导手册的内容,确保学生能理解手册的各项规定;通过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弱势和兴趣点;帮助学生了解高校招生的各种规定,从而为学生选课提出相应的建议,经常关注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根据选课手册控制学生的课业负担,积极创造一种温暖、真诚和开放的师生关系。

4、继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1)扩大学生自主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在级部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下设“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宿舍自主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2)对“1530”高效课堂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如预习、讨论、展示、反刍、复习、作业等)实施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培训成为常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5、加强学分管理。

(1)完善、严肃学分认定办法,从制度上保障选课走班的进行。从学习课时、修习过程、模块考试成绩三方面确定学生是否获得学分:只有修习课时达到规定课时的90%(36×90%=32.418×90%=16.2)、修习过程(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方面,由学生自评、互评和任课教师打分,按照一定权重计算得出分数,60分为及格)良好,模块考试成绩合格才给予相应模块学分。

(2)为了确保学生完成选修课程,任课教师要严格考勤,按时检查学生的成长日记和学习笔记,为完成课程时的学分认定提供参考依据。每个级部设考勤员一人,考勤员负责所有学生的考勤记录,逐次检查教师、学生的上课情况。

(3)实行人性化的补考制度,对于那些第一次模块考试不理想,学分认定不及格的同学,年级统一组织补考,每位同学有二次补考机会。

(4)对于未办理退选手续,而不参加上课及考核者,该模块作自动放弃处理。

6、加强教师的集体教研,提高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

(1)许多选修模块对教师还比较陌生,要求教师加强业务学习,加强教师之间的业务合作与研究。年级定期召开教学协调会,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召开有关班主任、备课组长、单元长和任课教师会议,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科学的应对策略。

(2)每周两次集体备课,实行统分结合的备课体制,即同一学科有统一的集体备课要求、内容,同时考虑到人文、科学倾向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分倾向教学内容的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究,构建高效教学流程,实施整合的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3)授课过程中年级组织教授不同课程的教师相互听课观摩,共同提高,一起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相同模块的教师更要加强研究,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7、改革教学管理与评价,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按照行政班进行教学的学科,执行学校原来的常规教学要求和教师评价标准。

(2)重新完善考核办法,按选课走班组织教学的学科,除继续执行正常的常规教学要求和教师评价标准外,还要通过所教学生的动态变化对教师进行考核,以科学、民主的评价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有关选课分班心得体会实用七

对学生发展的认识。更好地为孩子提供所需的个性化教育,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通过必修课走班,为学生打开选择的空间,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发展个性、走向自立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学会负责,学会规划人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在共同基础上获得差异化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不同类别的人才。

对教师发展的认识。教师不能只是研究题海的教书匠,而应该是有个性、有特长的教育工作者。学生流动增加,迫使教师进一步关注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而减少通过课外辅导提高学生成绩的行为。同时,行政班淡化,班主任职责弱化,导师制和全员德育的施行,使得普通老师和学生的交往进一步加强,不但是学业帮助,也包括素质培养和生涯规划等方面。

对学校发展的认识。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意味着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必修课走班将带来一系列深层次的教育变革,如导师制、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模式等等,这些能促进学校更好地依托本校特点加强针对性研究,并逐渐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避免各学校同质化的竞争。

学校考虑从20xx级学生开始,实行必修课程选课走班,学校综合考虑设计方案。

(一)遵循的原则:

1、减少班级人数。从以前几届的平均<45人每班减少到平均<43人每班,使每位学生的每门学科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因材施教。

2、遵从单科层次。因本校学生大数学生会有偏科现象,让学生每门课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发展层次上寻找“最近发展区”。

3、让学生有选择教师的权利,学生能在一定范围内选择教师,促进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

4、稳定教师队伍,教师教学工作量基本平衡。走班教学后,教学班会有所增加,工作量尽可能平衡。倡导优秀教师多承担教学工作量,但要稳步推进。

(二)学生的分层标准

学校在统一招生以后,高一年级在语、数、英、政、史、地、物、化8门科目中,按照学生的能力发展层次和具体需求将学生分成基础层次和拓展层次两个层次。其中,除语数英外,其余学科分层可以参考学生该学科最终参加考试的预设进行确定。一个层次是学生选择该学科需要参加选修类考试,作为高考成绩的。另一层次是学生决定该学科仅作为学业水平测试,作为毕业要求的。

(三)教学班组建的程序

学校通过学生调查、家长调查、任课教师建议等多方面进行前期准备后(初步确定在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确定分队及单科分层的组班方式。分队即首先将全年级走班学生按照楼层分成若干个队,同一个队同一门学科同时开课,教学难度分为a层与b层,a层为拓展层次,b层为基础层次,学生按照单科发展水平选择进入不同层次不同教师任教的教学班。

根据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及初次选择的可能变动,初步考虑每门学科设置50%的a层次教学班级,其余为b层次教学班级(具体视实际报名情况作相应调整)。由教研组初步提出每位教师a层、b层任教班级数,学校进行审核调整,确定教学班教师安排,并排好走班课表。

必修课走班前,教务处公布各队各门学科任课教师名单、学生分队及单科分层参考意见,并召开学生大会说明走班规定及注意事项。允许学生有10天的时间换队及更换单科层次,然后在校内选课系统中完成选课,再由教师进行微调,确定每个教学班级最终学生名单。一学期进行一次全年级的教学班调整,个别学生要调整教学班级时,需本人申请、家长签字,学科备课组长签字后才能更换。

教学内容及难度:为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教师应对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师可根据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根据模块间的关联性进行调整、重组、合并、删减,调整教学顺序,将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结合。因为a、b层次的区别主要是学生的单科发展层次,最终的教学定位也有区别。教学难度上,总体而言a层教学班的学科层次注重选修内容及对必修内容的"拓展和整合,b层教学班的学科层次主要面向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高中毕业要求,以夯实必修内容基础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备课组在教材处理、进度、教学内容、实施方式及作业布置上都应有相应的区分,并增加了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记载,探索评价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式的变化: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面向每一位学生,学校减少了教学班学生的人数,实现小班化教学。同时倡导有序、有趣、有效的课堂教学原则,反对一讲到底的“填鸭式”教学,鼓励教师采用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实践体验、团队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的生态化课程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评价:完善选课走班的教学评价。必修课程的教学评价目前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的方式。终结性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达成结果进行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过程中,明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关于学生相对客观、全面的评价,实现评价与教学的一体化。

实施走班教学后,学校从必修课课程校本化管理制度、无班级后学生日常管理、班主任制度、教师教学的考核制度、教学资源的提供与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善,以实现有效管理。

(一)必修课课程校本化管理制度。

1、级部形成扁平化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由原来的繁杂层次变为校长室、级部和教师三个层次,形成一种扁平化的管理结构,提高管理的精细化和高效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构建“三位一体”的走班管理体系

一是教师双岗管理,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对学生管理实行双岗管理,即行政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同管理。确立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核心,是教学班中教学质量、纪律、财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一岗双责,既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要承担起对所任的教学班学生管理的责任。

二是学生自主管理,教学班设一位班长,管理本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卫生监督等工作;教学班设多个课代表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次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

三是成长导师指导,以双向选择的方式,为每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每位教师为十位左右的学生当成长导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导师将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科成绩、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学习潜力等方面进行跟踪,帮助学生选择与其性向、志趣相一致的课程,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和生活上指导。

“三位一体”的走班管理体系,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促进选课走班教学的有效开展,保证走班教学管理无漏洞。

(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制度

1、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优体系

从职业道德、工作量、教学常规、专业发展、教学业绩等方面全方位评价,覆盖教育教学各方面。同时,通过学生、家长、教师、主管领导等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评价。此外,教学成绩不再与教师的个人评价挂钩,改为学科团队整体评价。

2、建立家校互动的学情反馈机制

学校构建必修走班管理平台,利用平台对教学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这一平台中,任课教师记录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导师辅导情况,学生有问题也可以给老师留言,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

(三)教学资源管理制度

早读、班会等活动按照行政班进行。走班后,为了不弱化班主任的管理,实行全员德育,实施成长导师制,每位成长导师最多带不超过10名学生,原则上从高一一直带到高三毕业为止,从学习、生活、心理、人生规划等多方面关心学生,每位成长导师每周要和学生交流,全面了解所导学生的情况,并给出适当的建议与指导。学校制定了《浙江省善嘉中学选修课教学班任课教师职责》、《浙江省善嘉中学选修课教学班学生守则》、《善嘉中学学生走班管理制度》、《浙江省善嘉中学选修课后勤保障条例》等相关的制度来保障走班的顺利进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