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给钱的协议书通用 给钱的协议书通用范本(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22:24:26 页码:8
给钱的协议书通用 给钱的协议书通用范本(5篇)
2023-01-09 22:24:26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给钱的协议书通用一

根据惠来电大的教育教学安排,本人于9月2号至10月2号到惠来县神泉镇华埔小学进行社会调查活动。我调查的课题是:《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调查报告,我主要从调查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以及对小学生正确使用零花钱的建议三部分来具体叙述。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小学生几乎都有零花钱。即使当地经济仍较紧张,但都能看到我周围的学生每天都在用零花钱。放学前后,校门口及附近的小店总是挤满了买东西的同学。他们有的买零食,有的买玩具,还有的买本子……那他们的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么支配的?使用得是否合理?为此,我对本班34位同学进行了调查,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说明:

1、调查目标:了解小学生零花钱的来源;了解小学生对零花钱的支配;以及了解家长对小学生使用零花钱的看法,方便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使用零花钱。

2、调查内容:在当今社会中,物质显得愈加重要。而小学生也同样作为一个消费者,他们也不例外。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他们对零花钱的使用情况,我主要是调查了他们的零花钱的来源、零花钱的用途以及家长对学生拥有、使用零花钱的看法等。

3、调查对象:华埔小学501班的34名学生,5位家长和学校里的4位教师。

4、调查方法:为了更好的进行此次的调查,我主要是使用文献资料法了解我班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确定留守学生数量;同时还使用了观察法,利用课前课后对他们使用零花钱情况进行调查;最后还通过问卷调查法,采访了个别家长和教师。

1.我通过对五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之后,发现大多数家长是在当孩子需要的时候给孩子零花钱,少数家长以孩子的优势及奖励的形式给孩子零花钱,并且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把钱用在学习上,不允许孩子乱花钱行为。

2.我通过对四位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后,老师认为给孩子零花钱是必要的,但要限量。给他们零花钱既可以培养他们的理财观,又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3.通过对我班小学生的调查,我了解到:这个班级的34人中,留守儿童占总数的34%;有零花钱的学生占总数的90%。其中30%的学生是父母主动给零花钱的;10.2%的学生是通过自己劳动赚来的;9.3%的学生是亲戚朋友给的;6%的学生是家长以学生的优势及奖励的形式给的。而在零花钱的支配上,14%的学生把零花钱交给父母储存;30%的学生用零花钱买学习用品;15%的学生把零花钱用在网吧和娱乐;35%的学生用于买零食和玩具等。

由此可看出,只有30%的学生对自己零花钱的使用是比较有规划的。造成这种现象,通过我调查分析,得出以下几点:

1.现在学生家庭基本条件都不错,家长每天给孩子几块钱的零花钱根本不在意。同时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家长出远门谋生,加上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都会给一些零花钱。

2.得到的钱太容易,同学们就不会去想怎么花钱,平时花钱时,没有计划,甚至大手大脚,大部分浪费在不该花的地方。

3.家长太溺爱,太相信自己的孩子,只管给钱,不问怎么花钱,导致学生缺乏理财概念,消费随意,未能更有效地使用零花钱。

4.学校对学生也缺少相应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方面的教育。

1、家长应控制给孩子的零花钱的数目。即使家里经济很宽松,也不能多给。家长应让孩子明确:零花钱也应该用在刀口上,如买学习用品、乘车,或在肚子饿、口渴时买些充饥解渴的食物等。

2、家长应该经常了解孩子零花钱的使用情况。从以上的调查情况看,家长没有对孩子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进行追踪,这是导致孩子乱花钱的主要原因。平时对孩子多家管教,如果发现孩子乱花钱多花钱,应及时制止,并讲一些节俭花钱的好处,理财小窍门等等,让孩子有“家长挣钱不容易,我不能随便花钱”的意识。

3、家长可让孩子体会赚钱的艰辛,从小养成勤俭的好习惯。父母可利用寒、暑假等时间鼓励孩子进行劳动实践,如帮妈妈当一天家、帮亲戚做一天生意、跟着爸爸上一天班,年纪较长的学生可让他去打打暑假工或寒假工,让他们在社会上亲自实践,孩子自然会领悟到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道理,用零花钱时当然就会多想一想了。这也能较快地锻炼孩子,增长他们生活的见识和本领。

4、培养孩子一定的理财观念。如使用之前可以先制定开销计划:今天你需要多少零花钱?分别用来干什么?等等。这样可让孩子及早养成计划用钱的习惯。当然父母有时还得“旁敲侧击”地“调查”孩子的钱是否如他自己计划的那样去用了,避免孩子为多领零花钱而撒谎,预防、杜绝一些孩子从小在外随意借钱的问题。

5、鼓励学生自己存钱,给自己交学费,买学习用品,这样既能减轻父母的负担,也能让孩子更有效得使用零花钱。

6、老师可利用班会,召开主题班会,以引导学生认识钱来之不易和学会正确理财。

通过调查和讨论,我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节俭教育,限制小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是十分必要的。孩子如何正确使用零花钱,需要家长、学校联合起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养成不能铺张浪费的毛病,让他们知道金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小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好习惯。

推荐给钱的协议书通用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小学生的零花钱已呈愈来愈多的态势。同学们是怎么运用这些零花钱的呢?我在班里调查了10名同学(男6名,女4名)调查的内容和结果如下。

调查的内容是;

一、你一天约有多少零花钱?

二、你用这些零花钱来干什么?

根据调查统计,这10名同学是这样来支配零花钱的:有一位上网吧已经两年了有五位天天用来买零食吃;有1位把零花钱存着,已赞有500多元了;有两位同学主要用于买课外读物看。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能注意积攒且正确运用零花钱的同学只有3名,占调查人数的30%;而其余7名同学(占70%)只知道用零花钱来“吃喝玩乐”了。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同学不珍惜手中的零花钱,只知道用它来买零食,不能把零花钱积攒起来用来买学习文具、买课外读物等呢?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不知道父母的钱来的不容易,只知道没钱伸手向家长要,花钱如流水。

二、吃零食已成了习惯,如吸毒那样已有瘾了

三、吃零食,有的包装上有奖,获奖后感到刺激、好玩,而上网心里感到舒服。

从家长和学校来找原因,主要有:

一、有些家长手里有钱了,给孩子的零花钱就大方、随便了,只管给钱,不问零花钱是怎么花的二、有的学校校内就有小卖部,这为学生买零食提供了方面;三、有的老师缺少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方面的教育。

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很有必要正确引导同学们运用零花钱。如果把零花钱大都用于买零食吃上,不仅对自己的成长无益,还对人的身体有害,特别长期食用那些“三无”产品,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我建议:

一、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节制、有计划,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引导孩子把零花钱用在“刀刃”上,可积攒起来用于订报刊、买课外读物看;用于买必要的学习文具,用于捐助别人等。

二、老师可利用班会、中队会等,召开“我是这样花零花钱的”的演讲比赛或专题讨论会,以引导学生认识钱来之不易和学会正确理财。

三、校园内如有小卖部,应只卖学习文具和必要的饮料,不卖零食,以净化校园环境

四、学校不应该让同学们把零食带入校园。

结论:

1.大多数同学的零花钱来源于父母,有些父母每星期会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有些父母会根据孩子的表现奖励零花钱,也有些父母是顺从孩子的心意给零花钱的。

2.一些同学会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赚”零花钱,供自己用,一些同学的零花钱来源是压岁钱;一些同学就是纯消费者,无条件享受零花钱,把压岁钱交予父母保管、从来不用零花钱的同学少之又少。

3.同学们的零花钱大多数是用来买零食玩具,也有同学会积攒零花钱买课外书。虽然同学们懂得节省零花钱,但还是有不少同学乱花钱,少部分同学甚至与其他同学攀比、交易。

推荐给钱的协议书通用三

时代在不断发展,同学们的零花钱也一样随着消费指数的增长而不断地增长。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就读的年级越来越高,可支配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是不是都能够很妥善地运用好自己的零花钱呢?为此我们特地开展了对“中学生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这一课题的研究,将初、高中学生的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以此让更多的学生都能正确地意识到自己支配零花钱的方法是否妥当,从而更加妥善地保管和分配好自己的零花钱,有节制地使用零花钱,在适当的地方使用零花钱,不做“月光族”。

我校初高中学生。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除去废卷,其中有效卷250份。

首先,我们就初、高中学生关于零花钱方面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中的统计数据显示:初中学生使用零花钱的情况普遍较节制,父母每个月所给的零花钱基本在30-50元不等,父母所给的零花钱基本能够满足他们,并且他们能够较为妥善地分配好自己的零花钱,量力而为,一般很少会出现问父母多要零花钱的情况。当然,父母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因素,在初中这个年龄段,学生父母都可以理性地教育孩子使用零花钱,不会过多地追加给孩子零花钱,这一方面也使得初中生普遍较为节约,在使用零花钱的时候三思而后行,不将自己的零花钱浪费在不该花的地方。初中生一般将自己大部分的零花钱使用在购买文具和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如购买自己喜欢的杂志,收集一些物品等)方面,这与高中生有很大的区别。初中生使用零花钱时,有一定数量的人会记帐,虽然原因是出于父母所迫,但是他们还是会认真地去做,因此这一点也很好地体现出了父母对于孩子的零花钱使用情况的重视,让孩子意识到什么钱是应该用的,什么钱是不该用,或者是被浪费掉的,从而促使孩子能够更正确地分配好自己的零花钱。但是初中生也有一点不足,那就是他们较喜欢与自己的同学进行攀比,在调查问卷中同样也体现出了这一点,但他们的攀比通常较为理性,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购买一定的文具,或时尚的饰品来进行攀比,尽管会因此花费一些钱,但是由于父母的控制,因此此现象并不十分严重。

相对而言,高中生的零花钱使用情况就不怎么节制了,他们的零花钱通常在50元以上不等,但是有些父母就较为机智,他们会给孩子一个调节的空间。例如高中生普遍拥有自己的手机,父母每个月给孩子100元的零花钱,50元作为零用,50元作为电话费,让孩子自己进行调节控制,这样一来,父母就可以不用担心自己的孩子零花钱与话费都超支使用,每个月限定100元,让他们自己进行调节,这不但省了父母的心,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我们自己分配零花钱的能力,一举两得。高中生与初中生有很大程度上区别的一点是:高中生的零花钱多用于聚会派对,或朋友出去逛街上。大家比较多的会和自己的朋友进行聚会,在ktv中唱歌或在高档餐厅里吃饭,这样每人每次平均会花费50—100元,那么如果每两个月一次的话,基本上所有的零花钱就都是用在这上面了,使得大部分的高中生都不能满足于父母所提供的零花钱。因此,高中生就更加容易问父母要求追加更多的零花钱,父母一般也不过问孩子零花钱的使用情况,有一些较为富裕的家庭每个月甚至会给孩子的零花钱超过200元,孩子如果开口要,就会再追加,并且多是孩子要多少就会给多少,这一点也致使许多的高中学生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较为浪费。他们会去许多高消费的地方,或者购买许多高档奢侈的日用品,由于父母多半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使得高中生很难把握好自己零花钱的使用情况。但是比起初中生较为乐观的一点是:高中生很少会和自己的同学进行攀比。当自己已经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之后,每个人的喜好必定会发生一定的差异,因此大家不再为了同一样东西进行比较,而是各取所需,用零花钱购买自己喜欢的、自己需要的东西,不会由于攀比而造成太大的浪费。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四点建议:

1、 量力而为,不购买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东西;

2、 和父母约法三章,给一个适度的零花钱,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

3、 不要因为进行无谓的攀比而浪费了太多的零花钱;

4、 尽量养成记账的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分配自己下月零花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小学生的零花钱已呈愈来愈多的态势。同学们是怎么运用这些零花钱的呢?我在班里调查了10名 同学(男6名,女4名)调查的内容和结果如下。

调查的内容是;

1、你一天约有多少零花钱?

2、你用这些零花钱来干什么?

根据调查统计,这10名同学是这样来支配零花钱的:有一位上网吧已经两年了有五位天天用来买零食吃;有1位把零花钱存着,已赞有500多元了;有两位同学主要用于买课外读物看。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能注意积攒且正确运用零花钱的同学只有3名,占调查人数的30%;而其余7名同学(占70%)只知道用零花钱来“吃喝玩乐”了。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同学不珍惜手中的零花钱,只知道用它来买零食,不能把零花钱积攒起来用来买学习文具、买课外读物等呢?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不知道父母的钱来的不容易,只知道没钱伸手向家长要,花钱如流水。

2、吃零食已成了习惯,如吸毒那样已有瘾了

3、吃零食,有的包装上有奖,获奖后感到刺激、好玩,而上网心里感到舒服。

从家长和学校来找原因,主要有:

1、有些家长手里有钱了,给孩子的零花钱就大方、随便了,只管给钱,不问零花钱是怎么花的2、有的学校校内就有小卖部,这为学生买零食提供了方面;3、有的老师缺少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方面的教育。

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很有必要正确引导同学们运用零花钱。如果把零花钱大都用于买零食吃上,不仅对自己的成长无益,还对人的身体有害,特别长期食用那些“三无”产品,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我建议:

1、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节制、有计划,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引导孩子把零花钱用在“刀刃”上,可积攒起来用于订报刊、买课外读物看;用于买必要的学习文具,用于捐助别人等。

2、老师可利用班会、中队会等,召开“我是这样花零花钱的”的演讲比赛或专题讨论会,以引导学生认识钱来之不易和学会正确理财。

3、校园内如有小卖部,应只卖学习文具和必要的饮料,不卖零食,以净化校园环境

4、学校不应该让同学们把零食带入校园。

结论:

1、大多数同学的零花钱来源于父母,有些父母每星期会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有些父母会根据孩子的表现奖励零花钱,也有些父母是顺从孩子的心意给零花钱的。

2、一些同学会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赚”零花钱,供自己用,一些同学的零花钱来源是压岁钱;一些同学就是纯消费者,无条件享受零花钱,把压岁钱交予父母保管、从来不用零花钱的同学少之又少。

3、同学们的零花钱大多数是用来买零食玩具,也有同学会积攒零花钱买课外书。虽然同学们懂得节省零花钱,但还是有不少同学乱花钱,少部分同学甚至与其他同学攀比、交易。

推荐给钱的协议书通用四

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小学生几乎都有零花钱。门口的小卖部每次放学都挤满了学生,有的买零食,有的买他们的零花钱从哪儿来?平时又是怎样支配的?为了解中的疑惑,我对班级里的60名展开了调查。

我给每个同学都下发了一张调查表,从调查表中我知道了,90%的同学的零花钱都是自己在商店里用物品和别人兑换来的,再从支配上来看50%的同学用零花钱来买吃的零食,40%的同学用零花钱来买玩具,还有5%的同学用零花钱来买学习用品,剩下的5%的同学,不让他们乱花钱。从上面的结果就可以知道,只有10%的学生能够正确支配,合理使用自己的零花钱。并且也可以知道,现在大多数的中小学生,花钱都是大手大脚的,而且父母对这种事情。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据我分析,应该有以下几点:

1、现在学生普遍庭情况不错,家长每天给学生几块钱的零花钱根本不在意。

2、得到钱太容易,同学们不会去想怎么花钱,平时花钱时,没有计划,甚至大手大脚,也不去想父母平时挣钱多不容易。

3、家长太溺爱,相信自己的,只管给钱,不管钱的去路,导致孩子缺乏理财概念。

4、同时学校对学生怎样合理使用钱物还缺少教育。

根据调查结果,我提出以下建议:

1、每位家长都应该重视自家孩子在用钱这方面的问题,而且还要知晓孩子零花钱的去向。

2、同学们自己应该合理使用钱财,不要花钱大手大脚,毫无计划。

3、父母要对孩子进行理财这方面的教育,在假期让孩子进行实践,或与父母交换身份一天,让他们能够意识到钱的来之不易,或者可利用假期的让他们做一天生意,跟着上一天班。

同学们,每一分都是父母花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辛勤工作获取来的,但是花钱只需一秒。我们要懂得父母的不容易,崇尚简朴的生活,养成良好的消费。

推荐给钱的协议书通用五

钱学森以往说过,这一生当中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最大,一个是开国总理周恩来,另一个是他的岳父蒋百里。

蒋百里以往留学日本士官学校,被誉为“现代兵学之父”,有人说他以往两次打败日本陆军。在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典礼上,蒋百里靠着优异的成绩打败了所有的同学,包括之后的日军名将,例如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山本五十六。

蒋百里获得了象征日本军界最高荣誉、裕仁天皇御赐的樱花宝刀。在1937年抗战初期,蒋百里先生的《国防论》首次提出了持久抗战的观点。曰本战败之后,很多日本军官吃惊的发现,大日本皇军几乎是在老老实实地按照蒋百里的指挥,由东到西进军,然后陷于湘西战场’最终以失败告终。

蒋百里为钱学森做出了两件影响颇大的事,一件是婚姻,还有一件是专业选择。

蒋百里和钱学森的父亲钱均是莫逆之交,蒋百里在日本留学期间以往和一个日本女人结婚,并生下了5个女儿。他明白钱学森是钱家独子,并且没有结婚,于是有意将自我的第三个女儿蒋英嫁给钱学森。钱学森和蒋英两人在父辈的安排下,很快产生了感情。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蒋英也到欧洲留学。两人之间虽远隔万里,但仍然互通书信,感情在分别中愈加的深厚。直到1947年,钱学森才回到上海和蒋英结婚。婚后,夫妻二人一齐回到了美国,感情甚笃。在被美国扣押、迫害的日子中,两人始终相濡以沫,相互扶持。

钱学森赴美留学之前,父亲钱均对儿子选择航空科学专业十分反对。钱均认为,中国的航天工业基础十分落后,还是将飞机研制好才是当务之急。可是钱学森却坚持认为,中国的飞机制造技术落后西方一大截,仅有从航空理论基础上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赶超西方。父子俩人都各自坚持自我的观点,甚至还出现了争执。

蒋百里先生听说钱家父子二人的争持后,便去当和事佬,他向钱均仔细介绍了西方航空行业的发展,跟他说航空工业是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的产业,工程实践是要跟着理论走的,没有理论,任何实践都是空话。蒋百里的话让钱均茅塞顿开,钱均最终不再阻挠儿子学习航空理论。

钱学森回忆往事的时候,对岳父为自我说服了父亲很是感激,同时也感激蒋百里将女儿交给他,给他一个好妻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