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武汉传媒学院毕业协议书通用 武汉传媒学院毕设(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6:12:46 页码:14
武汉传媒学院毕业协议书通用 武汉传媒学院毕设(三篇)
2023-01-10 06:12:46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武汉传媒学院毕业协议书通用一

警车开道,志愿者手持横幅夹道欢送,随着武汉疫情形势好转,多批援鄂医疗队陆续撤离。图为日前陕西医疗队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撤离场景。

武汉西高速收费站扼守武汉西大门,连接武汉仙桃、潜江和宜昌方向。目前,该站通道已全部打开,每天不断有市民从这里返城。

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中国邮政武汉邮区中心员工进行包裹分拣。从3月份开始,机场的国内分拣中心已有40多人复工,现在平均每天分拣4至5万吨货物。

汽车产业已连续多年占据武汉第一支柱产业位置。以武汉开发区为例,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神龙汽车等7家整车企业和5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这里汇集。目前,东风乘用车公司一线员工到岗率97%,全力按下复工生产“加速键”。

在武汉港务阳逻港埠分公司工地上,装卸工忙着装运煤渣,停靠在河岸边的货船不时传来绵长的汽笛声。为保障阳逻电厂春节和疫情期间发电用煤需求,该公司号召员工积极返岗,现在已有一半以上员工复工。

4月6日是武汉硚口区越秀财富中心“渼树美发店”复工开业的第三天。店内7名理发师已有5人返岗,现在入店顾客需提前手机预约,进店前出示“绿码”并配合测量体温,理发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这几天,每天进店理发顾客人数平均在40人左右。

4月6日下午,一位外卖小哥到光谷大道附近酒店送餐。他说,因为城区内部分小区还处于封闭状态,赶回武汉复工复产的企业职工大多暂住在酒店,送餐时感觉大家积极乐观,复工热情很高。

4月6日晚9点,一辆公交车驶入洪山区大黄村站公交站。自3月25日起,武汉恢复运营部分公交线路车辆,每天开班前、收班后,都要进行一次全面清洁消毒,确保做到“不消毒,不出车”。

夜里11点多,武汉东西湖区青年产业联盟志愿者连夜加班赶制蛋糕,以确保第二天送到社区网格员、志愿者手上。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奋战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

时隔两个多月,武汉商业迎来复苏。光谷大道附近一家小型商超近日营业,工作人员说目前店里每隔两三天会上一批新货,售卖紧俏的是牙膏、洗发水等日用品。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武汉珞瑜东路华乐花园小区灯火通明。与两周前相比,小区亮灯率明显高了许多,不少居民逐渐返回武汉家中。

4月8日,江城武汉即将迎来解封。英雄的城市,我们好久不见!

推荐武汉传媒学院毕业协议书通用二

各位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是大家这次行程武汉段的导游,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陪同各位一起游览。 各位如果有什么问题,请随便提出,我将尽我所知为各位解答。希望大家今天可以在武汉玩愉快并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

因为大家初到武汉,对武汉这个城市一定充满了好奇,我先就武汉的情况,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武汉是湖北的省会,也是我省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娱乐为一体的中心城市,华中重镇。从地图上向下看,武汉市的形状就像一只自西向东翩翩飞舞的彩蝶。长江和汉水在武汉纵横交汇了以后,把武汉分成了三部分,也就是历史上所俗称的“三镇顶立”的格局。“三镇分别是哪三镇,三镇名字具体是何种原因来得来”? “武汉”是长江之南的武昌与长江之北的汉阳、汉口的联称。“武昌”原指今鄂州。三国时吴王孙权迁都来此地,取“因武而昌”的意思,改鄂县为武昌。而今武昌则叫“夏口”(处夏水入长江口而得名)。由于这里地处冲要,成为军政驻节地。南朝刘宋设郢州,治所在夏口;唐代设武昌军节度使,治所在夏口;元代设武昌路,治所在由夏口改称的“江夏”;明代设武昌府,治所亦在江夏。这样,作为府城的江夏称“上武昌”,作为县城的今鄂州称“下武昌”,而“上武昌”名声更著,“武昌”之名渐为其专之。江北之城曾称“却月城”。明代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以前,这里在汉水之北。遵循“水之北称阳”的传统,自随代起即称“汉阳”(汉水之阳)。汉水改道后原汉阳离析,汉水东北称“汉口”,取义“汉水入长江之口”。简而言之,这就是武汉三镇名字的由来。

武汉“地当天下之中”,若以武汉为圆心,以1000公里为半径,北京、天津、青岛、上海、厦门、台北、广州、南宁、成都、西安、太原均在圆周线左右。武汉恰置中国经济地图的中心。

武汉又是中国内河航运枢纽。亚洲第一大河长江,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在三楚腹地的龟蛇逼锁处,接纳其最大支流汉江。所谓“江汉西来于此会,朝宗东去不须分”。江汉交会奠定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自然基础。充沛而又广延的长江水系,使这里“占水道之便,擅舟楫之利”。清初思想家熊伯龙称汉口为“九省通衢之地”。《大清一统志》说“汉镇适当五达之行”。《汉口业谈》则谓“七省要道”、“九省通衢”。后人沿用“通衢”说而不辍,因为它反映了近古至近代交通地理的实情。当代交通走势、物资聚散情形发生变化,武汉也在新格局中再造其水、陆、空“通衢”地位。

长江、汉江穿行武汉。诗仙李白赞之日“江城”;东湖、南湖、月湖、马沧湖等湖泊星罗棋布,人称“湖中城,城中湖”。淡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资源,重要性只有空气可与比拟,连石油都不能并肩。而武汉是中国富水区集结点,水域率、湖泊率居全国城市首位,人均淡水拥有量居世界各大城市前列,这为武汉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至于江河行地之雄阔,湖光山色之娟秀,更使楚风汉韵兼具壮丽与柔美,因而古今文豪吟咏此地的诗文,豪放与婉约辉映,激慨与幽怀并蓄。

具有优越地理条件的武汉,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其进程如同长江奔腾,不舍昼夜。早在8000—6020xx年前新石器时代早、中朝,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3520xx年前,商朝在今黄陂区府河北岸筑城,揭开城史帷幕。经城堡时期到镇邑时期的发展,江夏(今武昌)、汉阳自三国以降,既是兵家必争的四战之地,又是商贾往来、士民聚居的通都大邑;汉口在明中叶崛起,清初即跻身全国“四大镇”、“四大聚”之列。19世纪60年代汉口开埠,清末张之洞治鄂,武汉进入近代都会时期,工商业发展规模真追上海。正由于近代文明的积淀、蕴蓄,这里成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区。民国初年,孙中山著《建国方略》,勾勒中国现代化建设蓝图,对武汉有“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内地开放之“顶水点”、规划“略如纽约、伦敦之大”的殷殷期待。20世纪50年代,这里是全国有数的工业建设基地之一,武钢等一批大型企业巍然屹立,使武汉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内陆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市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使武汉驶入现代化建设快车道,沌口汽车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光谷崛起,水道、铁路、公路、航空线纵横交织,展示了武汉作为华中主要发展极、中国中部地区开放型、多功能中心城市的宏伟前景。

武汉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优雅、丰赡的楚文化是其深广根系。近代以来,文教科技又获长足进展,今日的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三位,拥有各类科研机构687家,专业技术人员45万,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4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34万以上。武汉东湖周边是中国有数的智力密集区之一,通讯、生物工程、激光、微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走在全国前列,人文社会科学实力雄厚,富有特色。

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实施沿海沿江发展战略,武汉1992年成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其江海枢纽功能突现;1999年开始实施西部发展战略,武汉上衔横空出世之昆仑,下联明月生辉的碧海,其承东启西战略支点的地位日渐彰显。作为正在兴起的五大产业基地(钢材及新材料基地、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基地、环保产业基地)、五大功能中心(华中科教中心、华中金融商贸中心、华中物流中心、华中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华中信息中心),武汉充满空前的活力。而放眼未来,武汉因其区位优势明显、淡不资源丰富、交通发达、腹地市场广阔、科教实力雄厚,更被海内外有识之士称作21世纪世界最有发展前途的超级城市之一。

武汉,白云黄鹤的故乡,梅花迸放的江城,从幽远的历史走出,正迈向辉煌的未来!

推荐武汉传媒学院毕业协议书通用三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左手边就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东湖的面积有西湖面积的六倍之大,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解放之后,朱德总司令游览东湖的时候曾说过“东湖暂让西湖好,将来更比西湖强”的诗句,这也说明我们的东湖有着巨大的潜力。

从五十年代开始东湖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现在对外开放的就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我们今天游览的就是磨山景区。

进入磨山景区的大门,我们可以看到一面非常有楚文化特色的大鼓,叫做虎坐鸟架鼓,是战国时期出国的重要乐器种类,以两只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的鸣凤,一面大鼓用红绳悬于凤冠之上。在楚文化中,我们随处可见这种形象的鼓,多为漆器制品。

关于虎坐鸟架鼓的来历有一段历史渊源,在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和位于现在四川一代的巴人连年征战,巴人崇尚老虎,而楚人崇尚凤,各自以虎和凤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楚人虽然不能每次战争都打能赢巴人,但是他们在思想上,精神上,都觉得楚国是最强的,所以他们制作了这种虎坐鸟架鼓,寓意着楚人可以把巴人踩在脚下,巴人要以楚人马首是瞻。也是因为有这样的民族荣誉感,楚国才能所向无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磨山景区可以说是一个大型的楚文化主题公园,大家远远的可以看到前面的楚城门,楚城是参照当时楚国的第一大都会纪南城所设计,建造的。

城门有三个门洞,一大两小,大家一定都听说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当年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人欺负晏婴身材矮小,让他从城门的小门入,晏子说:“如果我是出使狗国,那么我就从狗门入,现在我出使楚国,不应该从此门入。”楚人没办法,不能承认自己是狗国,只好敞开大门,迎接晏婴。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楚国确实有多个门洞。

城门上是用甲骨文写的“楚城”二字,我们可以看到楚城门很有特色的地方是两边的望楼比中间的望楼要高,由此可以方便的监控周围的环境,以防敌情。另外一个特别的地方是楚城门除了陆门以外,还设有水门。根据楚人临水居高城的特点,楚城外一般都有天然的护城河,而且楚地处于南方,河流湖泊众多,不仅城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城内也是流水密布。通过水门,那些乘船而来的商贾和使节就可以直接开船进城。我们这里的楚城门就沿袭了当年的风格,向东湖里延伸出了一个水门。大家可以看右手边,那是我们的楚长城,大家都知道秦长城,很少知道楚国也有长城的,因为楚国的长城没有那么宏伟,但是建造的年代要比秦国早很多,也是作为防御之用。

关于这个楚城门,当年设计建造的时候专家们为其材料的选择大伤脑筋,本想以青灰色的石砖作为材料,可是那样的风格接近于唐代的城墙,宫殿建筑,年代就比较近了。用一般的转头又无法体现楚国的特色。后来专家们将目光放在武汉沿江码头台阶所用的红砂石上,楚人刚好崇尚红色,而且这些砂石资源丰富,售价便宜,就用此来建造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楚城门。

这两个巨大的铜凤叫做楚凤标,高8.7米。凤是楚国人的图腾,被视为至真,至善,至美的象征。楚国人非常崇尚凤凰,所以在很多楚墓中出土的器物上都是凤的图案。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铜凤同我们在门口看到的虎坐鸟架鼓一样,也是脚踏老虎。这里的把凤的尾部特意做成上扬的形象,就像熊熊烈火,这也表现了楚人崇火尚凤的习俗。凤标修建最妙的地方在于凤尾形成的拱门,恰好将巍然屹立于磨山主峰的楚天台罩住,成为烘托楚天台的一个铜光环,这样一来凤标和楚天台就形成了“借景”效应。

登上345级台阶就可以登上楚天台,楚天台的名字取自_同志的一句“极目楚天舒”,而在楚国最顶级的建筑被称为台。楚天台是参照楚灵王时的行宫---章华台的遗址修建的。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据说灵王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癖好,就是喜欢细腰,他自己是细腰不说,还对细腰的大臣非常喜爱,许多人为了得到灵王的厚爱都节食束腰,以致后来许多人都饿死了,所以在民间又有“灵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的说法,章华台也因此被称为细腰宫。据说有一次楚王宴请宾客,在章华台大摆宴席,哪知客人爬上章华台就休息了三次,所以章华台又名“三休台”,而现在我们登上楚天台的台阶上也设有三个休息平台。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磨山最主要的景点之一-----楚才园,它向我们展示了楚国800多年历史长河中的著名典故。楚才园的门口悬挂着四口楚式编钟,是按照曾侯乙编钟所设计的,编钟上刻有四个甲骨文,从右向左读出就是“惟楚有才”。这里要说到一个历史典故:当年蔡国的声子出使晋国,途中遇到了受到诬陷而逃亡郑国的楚国大夫伍举,为了帮助伍举回到楚国,声子回到蔡国后就急忙来到楚国并见到了楚国令尹(宰相)子木。子木问声子:“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哪个更加贤明?"声子说:“楚国的大夫更贤明,就算晋国很有多的人才都不如楚国,可是,虽楚有才,晋实用之,楚国的人才大都流失到晋国了,晋王非常重视楚国的人才。”声子还向子木列举了很多楚国人才到晋国为官的例子。子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报告给了楚王,楚王随即召回了流失到晋国的人才们,并且迎回了伍举。后来“虽楚有才”被传诵成了“惟楚有才”,这里的“惟”并不是“唯独”的“唯”,并不是说只有楚国有人才,而是个语气词,意思是“啊!原来楚国有人才”。

进入楚才园的第一座雕像叫做次非斩蛟,展现的是楚国一位勇士在湍急的河流中奋力搏斗的场景。勇士双眼圆睁,手持宝剑与凶恶的扬子鳄搏斗,整个场面充满了原始的张力,在这里主要是想向游人展示楚国地处在河流湖泊众多的南方,建城之初人们生活环境恶劣,水兽横行,但是楚国人民不畏艰险,顽强的生活了下来,而且也表现出活跃在社会最底层的英雄形象。

这个头像是楚国的祖先鬻熊,他是商纣王时期楚民族非常有作为的一位酋长,他带领当时的楚民族离开了荒淫无道的商纣王,投奔民心所向的周王朝。使得后来的周天子分封他的曾孙熊绎为楚国的第一任国君。鬻熊的后代以他的名字分为鬻氏和熊氏,从此改变了楚国的国君由民主选举的禅让制改为熊氏子孙世袭制。

这边这幅巨大的浮雕名叫熊绎守燎,上面有一个人头像,双眉紧锁,下面是一堆熊熊燃烧的大火很多人在火堆旁边载歌载舞。这个头像就是熊绎,他是鬻熊的曾孙,在周王朝建立的时候被封予“子男”的爵位,这是当时周天子分封各诸侯最低的爵位。有一次周天子在会稽山举行诸侯大会,虽然熊绎也参加了,但是只能忙于一些会场的具体事物,做后勤工作,守着火堆,不能参与政事。这件事被楚国人认为是奇耻大辱,与后来楚国迅速崛起,楚成王代表周天子主持盟会,楚庄王敢向周王室询问鼎之轻重,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个雕塑名叫卞和抱璞,是发生在楚国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楚山脚下有一个叫卞和的人,在山脚下发现了一块璞石,他知道里面藏有一块无价宝玉,出于对国家的热爱,他把璞玉献给了当时的楚国国君楚厉王,楚厉王见了便叫一位宫廷玉匠来辨识。谁知玉匠手艺虽然高超,却从未见过粗糙的璞石,于是就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楚厉王大怒,砍断了卞和的左腿。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登位,卞和又抱着那块璞玉去觐见,谁知楚武王还是宠幸当年的玉匠,结果卞和又被看去了右腿。不久后楚武王去世,楚文王继位,被砍下双足的卞和已经80岁了,回顾往事不胜伤感,于是抱着璞石在山下嚎啕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睛都哭出了血。消息传到楚文王耳中,便召见了他,并问他:“楚国有那么多因为欺君之罪被砍掉双足的人,为什么你要哭的如此伤心?”卞和义正言辞的回答:“我哪里是悲伤失去双足,我悲伤的是明明是块宝玉却偏偏说它是石头,明明我忠心为国,却说我欺君,楚王不分真假,不辨忠奸,这才是我最伤心的。”楚王听了深受感动,这次他不再让玉匠用肉眼辨别,而是命人将璞石劈开,结果果然是举世罕见的无价之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和氏璧的来历。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长排浮雕描述了铜矿开采,丝织刺绣,漆器漆画和舞蹈音乐;向我们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同时告诉我们楚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沿着这一长排浮雕可以看到很多楚国当时的名人逸事,包括许行讲学,甘德观星,高山流水遇知音,楚囚南冠,优孟衣冠,楚宝倚相,隔河对射,伍参主战等等。

走了一圈,我们马上就要走出楚才园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尊大型雕塑的名字叫做“庄王出征”,中间这位雄伟高大,身穿战甲的人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一鸣惊人”这个成语的来历就跟楚庄王有关。在楚庄王刚继位的时候,三年不理朝政,整天歌舞享乐,有位大臣叫做伍举,他不知道庄王到底是不是明君,于是故意试探他:“臣听说山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不鸣,不知道是为什么,大王您知道是什么原因么?”他满以为庄王答不上来。谁知庄王毫不思索的说:“此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伍举一听大喜,为君王感到高兴,因为他知道庄王不是昏君。事实证明庄王果然很有能力,他通过三年时间摸清谁是正直的,为国家着想的大臣,哪些是昏庸,奸佞的臣子,之后更是带领着楚国进入鼎盛时期。

我们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剩下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后我们在门口集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