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景区公函范文汇总 景区公函范文汇总表(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6:19:46 页码:12
景区公函范文汇总 景区公函范文汇总表(八篇)
2023-01-10 06:19:46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最新景区公函范文汇总一

2.韭菜园。之所以被叫做韭菜园,是因为漫山遍野生长着粗壮的野韭菜。相传王母娘娘姐儿三,老三为人刁钻,她怕别的神仙在这里修建庙宇、寺院,就撒了韭菜籽,呛得诸位神仙不敢近前。说到这里,大家自然就明白韭菜的来历了。韭菜园大约有两千多亩,咱们一直往前走,会到一个叫双雄石的景点,那里有个餐厅,如果想品尝野韭菜的味道,在那里可以吃到野韭菜炒鸡蛋和野韭菜饺子。在观景台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小洞天,在小洞天的斜上方有一股清泉一直流淌,好像“水帘洞”再现。穿过65米的小洞天就进入白石山的精华地带了。

3.文化墙。记载着涞源的历史以及涞源的民间故事。其中有太行之首、老祖悟道、铁臂飞狐、六郎守边、黄土岭战役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及传说。下面我简单的向大家介绍铁臂飞狐和王二小的故事。(1)铁臂飞狐---白石山北部有野狐山,据传,殷汤之末,千年灵狐食万年松果得日月之精华羽化成仙,幻化为妙龄少女、老妪、老翁三种形象,常显其圣,救苦救难、扶佑众生,百姓因感其慈悲奉为神灵。(2)王二小---王二小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1939年,暴雨成灾,庄稼颗粒无收,再加上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掠夺,上庄一带民不聊生。次年,闹起了春荒。一天夜里,鬼子闯入二小的家,打死了二小的爹,抢走了粮食,抓走了哥哥石头,二小的娘因病饿也离开了人世,这样11岁的王二小成了一名孤儿,不得不外出要饭。后来听说插箭岭南面靠近解放区,于是他拾荒到了南马庄地区的狼牙口村替大户人家放牛,因这一地区是解放区,王二小参加了儿童团。

4.一炷香。穿过小洞天,就来到这个景点,在海拔1600米游道未开发之前,这条路是进入景区的必经之路,相传白石山是神仙修炼的地方,而神仙要进入白石山修炼经过这里,必须要在这里拜祭,方可通过。

5.绝壁长廊。长廊始建于20__年,全长280余米,位于海拔1600余米,净高差350余米之绝壁山腰间。该工程既汲取了巴蜀古栈道营造法,又结合现代钢筋砼施工之先进工艺,科学安全、大气壮观,凝聚着开发创建者的勇气和智慧,更加体现白石山的“险”。

6.瞰海亭。这里是观看云海的一个极佳的位置,在这里可以静看云海的千变万化。大家可以在这稍事休息!

7.太行之神。这个景点叫做“太行之神”,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形状比较特殊的山体独立在群峰之中,显得格外的“抢眼”。涞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白石山是一座有着神话传说的“奇山”,相传,在白石山修道、修仙之人均在此修炼,而这是取日月之精华的最佳位置。“太行之神”经历了亿万年的自然洗礼,依然伟岸的伫立在那里,守护着涞源、守护着白石山、守护着太行。

8.三佛朝圣。白石山的神话传说始传于宋代初年,相传在白石山修炼得道之人聚集在“太行之神”取日月之精华得以成仙之际,必要在此祭拜一表诚心。

9.飞狐峡。相传,殷汤之末,千年灵狐食万年松果得日月之精华羽化成仙,幻化为妙龄少女、老妪、老翁三种形象,常显神圣,救苦救难。因这里是相传飞狐出现最多的地方,因此取名为飞狐峡。

10.一指峰。大家可以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前边有一块形状犹如人食指的山峰,这就是“一指峰”,它挺拔的伫立在群峰之中,直指苍穹。

最新景区公函范文汇总二

1.祥云门。坐落在祥云峰旁,在白石山东门盘山而上大约30分钟的车程即可到达祥云门停车场。之所以叫祥云门,是因为据说过此“祥云门”者,来年必定工作顺利,家庭美满,顾名思义也就是象征吉祥的意思,在夏季多雾的季节,站在祥云门的门楼上边可看见白云的变化万千,宛如九天之上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2.韭菜园。之所以被叫做韭菜园,是因为漫山遍野生长着粗壮的野韭菜。相传王母娘娘姐儿三,老三为人刁钻,她怕别的神仙在这里修建庙宇、寺院,就撒了韭菜籽,呛得诸位神仙不敢近前。说到这里,大家自然就明白韭菜的来历了。韭菜园大约有两千多亩,咱们一直往前走,会到一个叫双雄石的景点,那里有个餐厅,如果想品尝野韭菜的味道,在那里可以吃到野韭菜炒鸡蛋和野韭菜饺子。在观景台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小洞天,在小洞天的斜上方有一股清泉一直流淌,好像“水帘洞”再现。穿过65米的小洞天就进入白石山的精华地带了。

3.文化墙。记载着涞源的历史以及涞源的民间故事。其中有太行之首、老祖悟道、铁臂飞狐、六郎守边、黄土岭战役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及传说。下面我简单的向大家介绍铁臂飞狐和王二小的故事。(1)铁臂飞狐---白石山北部有野狐山,据传,殷汤之末,千年灵狐食万年松果得日月之精华羽化成仙,幻化为妙龄少女、老妪、老翁三种形象,常显其圣,救苦救难、扶佑众生,百姓因感其慈悲奉为神灵。(2)王二小---王二小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1939年,暴雨成灾,庄稼颗粒无收,再加上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掠夺,上庄一带民不聊生。次年,闹起了春荒。一天夜里,鬼子闯入二小的家,打死了二小的爹,抢走了粮食,抓走了哥哥石头,二小的娘因病饿也离开了人世,这样11岁的王二小成了一名孤儿,不得不外出要饭。后来听说插箭岭南面靠近解放区,于是他拾荒到了南马庄地区的狼牙口村替大户人家放牛,因这一地区是解放区,王二小参加了儿童团。

4.一炷香。穿过小洞天,就来到这个景点,在海拔1600米游道未开发之前,这条路是进入景区的必经之路,相传白石山是神仙修炼的地方,而神仙要进入白石山修炼经过这里,必须要在这里拜祭,方可通过。

5.绝壁长廊。长廊始建于20__年,全长280余米,位于海拔1600余米,净高差350余米之绝壁山腰间。该工程既汲取了巴蜀古栈道营造法,又结合现代钢筋砼施工之先进工艺,科学安全、大气壮观,凝聚着开发创建者的勇气和智慧,更加体现白石山的“险”。

6.瞰海亭。这里是观看云海的一个极佳的位置,在这里可以静看云海的千变万化。大家可以在这稍事休息!

7.太行之神。这个景点叫做“太行之神”,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形状比较特殊的山体独立在群峰之中,显得格外的“抢眼”。涞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白石山是一座有着神话传说的“奇山”,相传,在白石山修道、修仙之人均在此修炼,而这是取日月之精华的最佳位置。“太行之神”经历了亿万年的自然洗礼,依然伟岸的伫立在那里,守护着涞源、守护着白石山、守护着太行。

8.三佛朝圣。白石山的神话传说始传于宋代初年,相传在白石山修炼得道之人聚集在“太行之神”取日月之精华得以成仙之际,必要在此祭拜一表诚心。

9.飞狐峡。相传,殷汤之末,千年灵狐食万年松果得日月之精华羽化成仙,幻化为妙龄少女、老妪、老翁三种形象,常显神圣,救苦救难。因这里是相传飞狐出现最多的地方,因此取名为飞狐峡。

10.一指峰。大家可以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前边有一块形状犹如人食指的山峰,这就是“一指峰”,它挺拔的伫立在群峰之中,直指苍穹。

最新景区公函范文汇总三

天河潭是以典型喀斯特自然风光为主、历史名人隐士文化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4公里,距花溪13公里,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具有河谷曲拐,沟壑险峻的地貌特征,融山、水、洞、潭、瀑布、天生桥、峡谷、隐士为一体。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洞行山空,空山闻水声,碧潭衍飞瀑,纵横密布,形态各异。有贵州山水浓缩盆景的美称,被谷牧副总理誉为“黔中一绝”。

景区分为水洞、旱洞和外景区三部分,兼具了黄果树瀑布之雄、龙宫之奇与花溪之秀,集飞瀑、清泉、深潭、奇石、怪洞与天生石桥于一身,不过,综观这一景区,山中有水,水中有洞,洞中有潭,恐怕还是它的主要特色。有人说,天河潭景区把安顺龙宫、织金洞、黄果树的妙处集于一身了,只是具体而微罢了,这话也许不无道理。

水洞

水洞长1000余米,半是人工半天然,登舟入洞,借助稀疏的灯光和导游的手电筒辨认着一处一处各各不同的景物,颇有一点神秘之感。洞尽船出,豁然开朗,但见茂竹修篁丛丛簇簇,一泓绿水微波不兴,野趣天成,静谧无声,此处名“竹林翠溪”,宛如一世外桃源。旱洞共三层,满布着形态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其第三层洞厅轩敞,一座天然石桥飞架两悬崖间,人称“奈何桥”,桥下即是深不可测的阴潭,景观之奇特,令人叫绝。旱洞出口处,有苗寨一座,是专为旅游者兴建的,游人尽可在此亲身体验一次苗家的婚俗。

水洞下游有卧龙湖,水清可鉴,湖边排列着水车、水碾、水磨、“香粑车”等等往时乡间常见的农家物,给人以既古朴又清新的感觉。与卧龙湖相连的是一处罕见的钙化滩,足有200米长,滩面上瀑布流泻,水帘溶洞星罗棋布,植被茂密,堪称喀斯特景貌的一绝。这一带,春来桃花烂漫,夏临兰草吐芳,金秋野菊盛开,初冬火棘红艳,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旱洞

到了旱洞,凉气就阵阵袭来了。知道这洞有个好听的名字“崆灵洞”,可导游却告知我们已被改名为“双龙洞”,问其缘由,却是因为,新上任的地方官改的,呵呵,原来景观也是要冠以“改革的”,好写上某某题字之千古,不知是风景的幸还是不幸了。

旱洞共三层,满布着形态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层层叠叠,很是壮观,给我留下最深映像的当属第三层的从天堂到地狱。在第三层宽大的洞厅拐角处,一座天然的石桥飞架在两钟乳悬崖间,名曰“奈何桥”。因为下得桥去,就是深不可测的阴潭,而因桥而分的上面却是洞厅轩敞,意味天堂,这样下去就被冠以“从天堂到地狱”,如此天成的景观赋以生活的喻义,不得不叫绝阿。最是在桥的起脚出还有一个形似跪立模样的石头,被称为请罪石,石头的上方还有一酷似大刀的一断石,据说乃是时刻对心肠不好的罪人给以惩罚。

藏经阁——位于天河潭重要景观双龙洞之一的旱洞内。

春满人间——位于天河潭重要景观双龙洞之一的旱洞内。

高空滑翔

高空滑翔天河潭滑索全长400米,飞架于景色秀美的天河流水,南北两岸悬崖高峰之巅,气势雄伟,穿梭高空之中,尽揽天河风情,美妙无比之感觉,直叫人爽心悦目,拍手叫绝。游客美其名曰:“天下第一溜”。空中飞越时间约40秒,传说中后羿曾由起点处顶峰飞到对面日月谭与嫦娥相会。如今还隐约能够看到小白兔在对岸睡熟的样子,尤其当凌晨有大雾迷漫之时,仿佛还可听见嫦娥后羿窃窃私语。今天人们终于可以凭借滑索追忆传说中这个美丽的故事,有传人携手放飞,更显人间天上之情趣。天河滑索地理位置非常便利游客交通,游客在欣赏完水、旱洞奇观之后,就近可乘座滑索飞行至对面停车场,即可免去旅途之累,正是“一索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最新景区公函范文汇总四

净月潭滑雪场取寡多滑雪场开好异的是这里是“皆会中的滑雪场”,取皆会好异的是这里湖光山色、空气浑新。净月潭滑雪场年积雪期为150天,滑雪期为120天。每年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中旬皆是最幻想的滑雪时间。为了开意好异档次,好异纯熟水平旅游滑雪者的需求,滑雪场共设有5条雪道。分为低级、中级跟越野雪道。

低级雪道三条各少580米、470米、300米,均匀宽度30米,坡度8-10度,可供初学者使用。中级雪道一条,少1470米,均匀宽度35米,坡度15度,高好80.6米,可供有必然滑雪根基的纯熟者战死少各类定见意义滑雪比赛使用。如果滑雪者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战较强的技能纯熟水平,大可在2.5公里少的越野滑雪道上一展英姿。

滑雪场还有一条单人循环彩色吊椅式空中缆车战三条进口托牵机供滑雪者上山使用。建造面积为2800平方米欧式气势的多功效雪具大楼,上千套进口滑雪东西供滑雪者出租。为保障雪量,滑雪场还备有2台进口造雪机,6台出口雪地摩托

在净月潭光景区的雪雕园里,游客们继欣赏哈我滨冰灯艺术后再次明黑了别的一种冰雪的创作艺术。一座非常弘大的雪雕作品―雄鸡报晓耸立在雪雕园的焦面地位。游客们纷纭在此留影。同时,雪雕园中各类构思美好,创意新奇的中外雪雕艺术作品更是令人眼花撩乱,赞没有停口。

没有雅参观缆车达到花大山顶后,乘坐管轨滑道下山更是别有一番的惊险取刺激。净月潭的管轨滑道全少1616米,是世界上起码的同典范滑道。遁风逐电,峰回路转般地脱越于涛涛碧波中的那种感应熏染几近是康乐爱好无量。果为采取了世界上进步的手艺装备,所以管轨的滑行速度可以或许由人自由疗养。看似危险的举止实在却有惊无险,老少咸宜。出格下山时是林中的新奇空气能令人的身心得到残破的放紧,实是一种美好绝伦的享受

净月潭冬季的冰雪娱乐格式更是丰衰多彩。在净月潭滑雪场能感应到有别于北大湖滑雪场时的别的一种定见意义。掌控雪地摩托奔跑在辽阔的雪原冰湖上,体味北国雪黑世界的神韵;跨上骏马驰骋在辽阔的雪原上,饱览北国风光,体味游乐平易近族的死涯情味;坐狗扒犁奔跑在冰雪上,令人康乐爱好有限,游兴大增。辽阔的净月潭一片雪原,碧水银花,没必要说多彩的游乐项目,即使在林中散步、没有美观皑皑黑雪,听紧涛,体会人取自然的调和同一,也是别有一番情味。

净月潭果筑坝蓄水呈直月状而得名,果山清水秀而驰名,被誉为中国台湾日月潭的姊妹潭,浩瀚,茂稀如织,依山布阵,威武灿素,构成了露有30个树种的完全森林死态系统。这里四季较着的景象形象似神风指碧波,是泛船、垂钓、拍浮的避寒胜地;降叶婆婆,层林尽染,色彩斑谰,天凉好个春;黑雪初霁,千里冰封,潭水凝脂,银装素裹,一派北国景色。

净月潭没有只是国家森林公园,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它的森林面积逾100平方公里,潭水面积430公顷,如此浩瀚的人工,当之无愧地可谓为“亚洲之最”!在净月潭,记者乘坐全少1316米的空中没有雅参观缆车时鸟瞰净月潭景色区,那茂稀耸立的参天树木遍及在黑雪茫茫的大地上,一幅幅雪原的壮没有美观景象形象一览无余令人叹为没有美观止。非但凡人在缆车上如同置身于一个弘大非常的空中氧吧中,其所吸吸的新奇空气好像彷佛皆带着经常的浑新取苦甜。从空中乘索道缆车围绕净月潭往返概略要四极度钟。可睹净月潭景区其区域的辽阔。

最新景区公函范文汇总五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xx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景区。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高僧昙柯迦罗来到白马寺。此时佛教也从深宫走进了市井民间。随后,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时期,安息国僧人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了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昙无德羯磨》。至此,戒律和僧团组织章程都已齐备,一条中土有缘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铺就,为中土戒律之始。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一场受戒仪式在白马寺举行,这是一个注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事件。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国汉地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老传统被打破了。

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这里是中国第一次西天求法的产物,是最早来中国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总之,白马寺是与中国佛教的许许多多个“第一”紧紧联在一起的,这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最新景区公函范文汇总六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泉州开元寺。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

人们常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其实是冤枉了出家人。与世无争的僧人隐身在高山峻岭之上,本意是修心养性,却常成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闻名遐迩。而泉州开元寺就座落在平平无奇的鲤城区西街,与凡世的隔绝只靠山门前这堵象征性的屏障一紫云屏,这无形中缩短了尘世与佛门的距离。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衬,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这就是泉州开元寺的独特之处。

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或许大家想知道,开元寺何以能够闻名海内外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慢慢领略、细细品味吧。

眼前这座别致的建筑就是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后已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大家先请看这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石柱风格,年代已十分久远了。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它是泉州这个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风貌的真实写照。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

跨过山门就到了拜亭。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东西塔和宽敞明亮的东西两廊对称地排列在两旁,而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开元寺的中轴线上。佛教传入我国巳有一千多年历史,并在中国落地开花,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开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国古建筑的南面为尊和中轴线为主的特点。

拜亭前的这个大石庭,是个“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每逢农历二十六日,这里人山人海,梵呗声声,一派泉南佛国景象。石庭两边分列着八棵200至800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增添了开元寺静寂、庄严的气氛。树下排列着11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以及两只。庭中还置立着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炉,盖钮雕蹲狻猊,炉身周雕幡龙、祥云、莲瓣、蔓草等纹饰,形制优美,雕工精妙。焚帛炉稍后两侧,还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下的痕迹。

在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就是眼前这座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亨,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后来捐给匡护大师建寺。关于这件事,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1387.75平方米,大殿出拱深远,外观雄浑,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两旁是五代王审?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佛,南方欢喜世界是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这五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五方佛的胁侍有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以及观音、势至、韦驮、关羽、梵王、帝释等诸天菩萨、护法神将共10尊。在大殿后正中供奉着密宗六观音的首座圣观音以及善才、龙女和两翼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宗派,而大殿却能保持这种罕见的规制,这既值得夸耀,也是值得研究的。

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全殿原计划设立柱子一百根,后来因为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珩梁,减少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右参政、按察使曾樱与总兵郑芝龙重修开元寺紫云大殿时,将其中木柱全部换成石柱。

最新景区公函范文汇总七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让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对大家来泰山旅游、观光表示热烈欢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间能够玩得开心,吃、住放心,同时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览当中能够得到一个较大的收获,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为东经117度6分,北纬36度16分。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992年荣登全国旅游胜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有22处,总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间,还有12处石坊、6座石桥、7座石亭、1座铜亭和1座铁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处,被誉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这里有中国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贵的汉代张迁碑、衡方碑和晋孙夫人碑;有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观的唐玄宗纪泰山铭和唐代双束碑等。泰山古树名木繁多,被誉为“活着的世界自然遗产”。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3万余株,其中有2120xx年前的汉柏6株,1320xx年前生的唐槐,520xx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还有一棵被誉为国宝的620xx年前生的盆景松树“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壮美著称,呈现出雄、奇、险、秀、幽、奥、旷等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区内有著名山峰12座,崖岭7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有著名的黑龙潭、扇子崖、天烛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观;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10大自然奇观。

泰山的日出,是一个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笔墨难以形容的。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对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观都有过生动的描述。宋代词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配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尤为人爱,凌晨破晓前,站在日观峰,举目东方,晨星渐没,微晕稍露,天地间的一片云海滚动,稍顷,一线晨曦透过云层照亮东方,这时天空由灰变黄,继而呈现橙、紫、红瑰丽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层,在阳光的照耀下,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绮丽多姿的图案,旭日在阳光中婷婷娜娜从云层升起,阳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响忽隐忽现,闪烁不定,日轮缓升时又受波峰、波谷推进的影响上下跳动,渐渐成圆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阳西下时,朵朵残云飘浮在天际,落日的余辉如一道道金光穿过云朵洒满山间。太阳象一个巨大的玉盘,由白变黄,越来越大,天空如缎似锦,待到夕阳沉入云底,霞光变成一片火红,天际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烧,天是红的,山是红的,云是红的,大地也是红的。举目远眺,黄河象一条飘带,弯弯曲曲从天际飘来,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缎带般的黄河泛起红润,波光翻滚,给人以动的幻觉。“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太阳慢慢靠向黄河,彩带般的黄河象是系在太阳上,在绛紫色的天边飞舞。泰山的云雾是变幻莫测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气蒸发蒸腾,加之夏季季风自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成云致雾。有时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条长长的带子,如同官服玉带,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时则乌云滚滚,大有倒海翻江之势;也有时白云平铺,如大地铺絮,山谷堆雪,团团白云如同千万个玉盘,轻拢漫涌,铺排相接,好象平静如无垠的汪洋大海,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盘”。

碧霞宝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宝光”俗称“佛光”,多出现在碧霞祠东、西、南神门外,碧霞祠地处玉皇顶的前怀,地势相对低凹,云雾较为浓密且较稳定,在弥漫背后照来,人影呈现在雾幕上,周围形成内紫外红彩色光环,烨烨生辉,彩环呈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有时还会出现双环,更加绚丽动人。站在雾幕前的游客举手投足,光环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飘飘欲飞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气温常在-20摄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气温回暖,大陆气团稍有减少,南方暖温气团乘虚而入,雾气笼罩山间,微风吹动,飘浮的雾滴触及树枝、岩石、房顶,凝结成冰粒,层层叠叠,便形成了“千枝琼玉”、“万树花”的雾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个洁白如银的世界,犹如龙宫洞府,别有一番情调。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却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体上,急速结成坚硬、滑而透明的冰层,这就是“雨淞”。每当雨淞出现,山峦树木象冰晶倒挂,地面岩石似铺明镜,泰山变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红日映冰峰,蓝天衬霞山,光彩夺目,金光迸射,满山松柏映雪,到处银装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洁的北国风光。

泰山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态的丽山秀水和人文名胜,生动地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文明篇章。现代考古科学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泰山周围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大量史料也都记载了泰山地区早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已经显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不仅影响到山东,而且影响到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齐鲁之邦”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产生了孔子、孟子等历史文化名人。历史告诉我们,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时代就已成为中国最早的名山,成为五岳之首。

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仅占第三位。与全国的许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但它为什么成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长”、“五岳独宗”而独享盛名呢?这要从泰山的地理环境和原始宗教谈起。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山脉绵亘100余公里,盘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从古到今,人们总把泰山作为一个高大、美好、高尚、坚毅的形象,热情加以歌颂。公元前二世纪,司马迁在他的报任少卿书中就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马迁的这名话教导人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种把泰山精神与人生的意义、人生观密切联系起来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异记载,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氏(远古时开天辟地,代生万物的神人)死后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尸体的头向东方,而且化为东岳,泰山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这显然是根据五行、五德学说创作的神话故事,反映了泰山独尊五岳的历史背景。

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认为是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因此,东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这个通天拔地的庞然大物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伴随着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泰山成了各种宗教流派活动的重要场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黄伯阳修道于山后,以后历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传经布道,建观筑庙。佛教自东晋高僧郎公创建郎公寺开始,在泰山也不断发展。

泰山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历代诗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朝山览胜,赋诗撰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马迁、张衡、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刘禹锡、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王世贞、姚奈、郭沫若等都挥笔疾书,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颂岱诗文,把游人从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览观赏、求知审美的新方向。由山脚拾级而上,到泰山之巅,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处,从秦至清,历代皆有巨制。书体众彩纷呈,书意各代不同,其规模之大,作品之多,时代之连续性以及风格、流派、艺术之精湛,构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无与伦比的。刻古中所包含的高韵深情与巍巍壮丽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数千年的文明中,历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系列辉煌的人文景观与高大雄伟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构成了独特的泰山风景景观。人文景观的布局与创作,是根据自然景观,尤其是地形特点和封禅、游览、观赏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禅、百姓朝山进香的路线。其主体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观,主题是封天禅地的思想内容,布局形式重点是祭地的蒿里山,经帝王驻驿的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了长达10余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三重空间一条轴线。即以城西南过奈河桥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车站东南侧)为“阴曹地府”;泰安城区为人间;自城北岱宗坊开始,沿长达6666级的“天梯”至岱顶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禅祭祀、百姓朝山进香和游览观光发展而成的。岱庙是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这条中轴线从泰城南门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登山盘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序列上形成一体。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动的程序次第展开,贯穿着一种由“人境”至“仙境”的历程。从地形上看,是由缓坡、斜坡直到陡坡,人们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从建筑规模上看,是由人间帝王宫殿上达苍穹,渐入仙境;从色调上看,红墙黄瓦始终与苍松翠柏形成对比。再通过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一天门、二天门(中天门)、三天门(南天门),三重节奏,构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伟壮观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势,又以人工之力加强和美化自然环境。其一,在封禅祭祀活动的序列空间位置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缓渐陡之势,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属“封闭型”自然景观,下段是紧紧收缩,直至岱顶才开放。前奏长,对比十分强烈,对于“祭天”活动来说,造成环境感应的心理状态,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临南天门骤然开阔,恰似升仙。因此,这样的地理环境是封禅祭祀空间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单体或群体位置的选择与建筑结构的创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门户建筑,有登山转折处的导向性建筑,有临溪而设的赏景建筑,有半山悬挂的宗教建筑,也有耸立山巅的祭祀建筑等。其三,从建筑的结构、材料、装饰及以庭院空间为基本单元的群体组合上,均能适应地形环境多变的要求,该建亭的建亭,该设阁的则设阁;需开敞通透处即造型轻巧,需收缩空间处便实厚重,充分体现因景而设,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与会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例证,保存了一个巨大的封禅祭祀序列和一幅记载历史的立体画卷,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由于它们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使峻极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几亿炎黄子孙的心坎中,并名扬全世界,成为全为类的珍贵遗产。

登泰山,自古3条路。原来的东路已毁,原来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现在的东路,游人在泰安火车站下火车后,可先游岱庙,然后从岱庙后门至岱宗坊,步行经中天门到南天门,或步行至中天门后转乘索道到南天门,再沿天街经碧霞祠登上泰山极顶。若走中路(原来的西路),从泰安火车站下车后,可乘游览汽车沿环山公路经黑龙潭、竹林寺直达中天门,然后从中天门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门,再沿天街直至岱顶。若从西路上山,需从泰安火车站乘游览汽车至界首(泰安与济南的交界处)向北折,沿新辟的环山公路,在鸟语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从这里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谓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绍就到这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大家要想对泰山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亲身投入到泰山的怀抱里,沿着历史文化的足迹慢慢地去游览,仔细地去观赏。

最新景区公函范文汇总八

时间过的真快,又是岁末了,作为导游员的我似乎还没能回味过来这一年的滋味,适应这季节的变化,但是,时间不等人,日月老人将要给画上句号了。我所从事导游工作,又经历了一个年头了,我喜欢这个工作,不论苦辣酸甜,我总是一个"乐"。现在把这一年工作的乐趣给归拢一下,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以备来年奋马扬鞭,更好的带领我的游客畅游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

一、以导游为荣,以工作为乐。

根据旅行社的安排,作为导游员的我,带团是我的首要任务。这一年,带过的旅游团队数量已经记不清了,留在我感觉里的是忙和乐。过去的一切经常在我眼前浮现,是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工作的意义所在,从心里热爱导游这一工作。

二、学理论、学知识。

从业多年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个国内专业导游人员,我时刻牢记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认真学习各项理论知识,用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思想上紧跟形势,努力是自己成为具有优秀道德品质,高尚职业情操、遵纪守法,尽职尽责的导游员。积极参加省市旅游局组织的培训班,认真学习导游知识、导游业务;业余时间认真阅读相关的经济知识、社会知识、旅游知识,在学习中坚持勤动眼,大量的阅读有关景区、景点的资料和有关风光民情的书籍;勤动手,把读到看到的相关资料、甲篇名作、经典名句都分类整理,以丰富自己的学识,增加自己的见闻。

三、学技能、多实践。

导游工作是一个知识密集型和高智能的服务工作,除了要求导游员要有广博的知识外,还需要导游人员具备高超的技能,如讲解能力、组织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而讲解能力是首当其冲的,常言说"大好河山有多美,全凭导游一张嘴"。游客出游,"求知"是愿望之一,而我们导游就起着传播知识信息、传递审美观念、播洒中华文明的重任,因此导游语言必须科学、规范,传递的信息必须正确无误,这样更能够吸引游客的注意,满足游客的"求知"愿望,我们才会得到游客的尊重和敬佩,这是顺利完成旅游计划的重要前提。

整个旅游活动是一个有组织的,需要和饭店、宾馆、景点、交通等相关的企业和个人来打交道,它牵扯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上,要求我们导游员要有相当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再其旅游活动的主体是人,而人的构成又是复杂的,旅游者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文化层次高低不等,性别年龄各不相同,兴趣爱好因人而异,身体状况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导游员必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善于和各种人打交道。

在旅游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个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随时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独立分析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十分注重留心学习,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时时提醒自己"勤动口",向专家请教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向同事学习、向民间学习、向旅游着学习,以丰富自己的学识;"勤动腿",常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勤跑、多动增加自己的阅历,在实践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勤动眼",大量的阅读有关旅游方面的书籍、查阅有关风光、风情、民俗的资料;"勤动手",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把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动手一一记录下来;"勤动脑",在动口、动腿、动眼、动手的基础上,善于动脑,把学到、收集到、看到的名作、知识经验都分类整理,结合自身的特点,取精去糟,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作风。也就是说,在工作实践中逐步的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今后仍要不断的学习旅游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提高为游客服务的水平,为旅游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