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微光初中范文 作文《微光》600字(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6:40:46 页码:14
微光初中范文 作文《微光》600字(四篇)
2023-01-10 06:40:46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微光初中范文一

②从最早的彭宇案开始,社会上就充斥着一种奇怪的现象。当一个老人或小孩摔倒在路上时,旁边经过的行人,居然没有人第一时间去帮忙,而是要么愣了一下,径直走开,要么在原地犹豫……这是因为他们怕也像彭宇一样,做好事没有得到感谢,反而被讹诈。仅仅因为这样,他们就丢弃了自己内心的第一反应,那浮出水面,想去救人的道德之光。

③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是无比巨大的考验。如果我们不去找回我们心灵中闪过的道德之光,没有人会再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同样也不会有人来理睬自己发出的求助。当人们的道德之光被摒弃,人间的真善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会荡然无存,取代它们的将是怀疑、冷漠。真无法想象,这个社会将会崩溃到什么地步。

④所以我们要找回心灵中闪过的道德之光。道德,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从未消失的美德。它的地位总是稳固地屹立在顶端。金钱、权力、地位都只是人表面穿的衣服,而道德衡量的却是一个人的灵魂。只有找回道德之光,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才能变得越来越稀薄;只有找回道德之光,社会秩序才能变得更加完善,更加稳固;只有找回道德之光,这整个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整个国家才能更加安定。

⑤虽然人们往往会丢弃自己心灵中闪过的道德之光,但是,我们却在别人的有德之举中认出曾被自己丢弃的道德之光。从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中反映出的道德问题,到上海的“小苗苗”事件中,人们已在慢慢找回道德之光。而那些已经丢弃了自己道德之光的人在看到他人的善举后,我相信,他们也不会再无动于衷。尽管有人可能还在犹豫,但我相信,他们会努力改变。

⑥道德之光,丢弃很容易,找回却也不难。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信任他人,露出真善美的那一面,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整个社会乃至国家,都会更加和谐安定。

⑦让我们一起携手共进,找回曾被我们丢弃的道德之光,使它重新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关于微光初中范文二

我很喜欢学校里的一棵老树。

两年前,我还懵懵懂懂地进来这所全新的学校,人生地不熟,在班上找不到同伴的我只好在下课时躲去校园某个角落,一个专属我的角落。但是我找了很久,每个角落似乎都已经有了固定的“主人”,于是我只好再次寻寻觅觅,最后找到了校园最边缘的一棵老树。

老树很高,跟我学校的五层教学楼一般的高。我不知道它存在了几年,但是光从它的外貌来看,肯定有几十年了。它树干蛮粗,需要几个人才能环抱完,它巨大的根也突出地面,让我能够坐在上面,靠着树干,欣赏着校园安逸的风景。老树处在校园边缘,周围环境特别清幽,静谧,当你坐在树下时,你会感觉很凉爽,因为它的树冠抵挡了大部分的阳光,只让些许微光透过,好似点点的星光闪耀着。当我找到这个地方时,我很开心,因为总算找到了一个没人打扰的“世外桃源”。

躺在树下的感觉很好,就仿佛远离了喧嚣以及世间的纷纷扰扰,只专注于享有一个独属你的空间。我开心时,我会躺在老树下的草地上,任清风抚摸我的脸颊,回味着之前的快乐回忆;伤心时,我也会躺在树下,让自己静一静,暂时忘却一切不愉快的事物,享受当下。

某天,我在和朋友闲聊时听说一件事:学校有一棵“鬼树”。我平常最爱听这类带有灵异成分的故事了,当我细细问起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传说中那棵“鬼树”,竟是我平常一直呆在其下乘凉的老树!传闻中,有学长在学校玩夜里行军走到老树附近时,发现树下闪烁着一点点的光,看起来就像漂浮的鬼火,当场吓得他们赶紧跑回课室,不敢再出来。

我听后心有戚戚焉,幸好我在老树下躺了那么久却什么事情都没遇到。虽然我对这个传闻半信半疑,但是至此以后我对老树抱着的则是一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心,也不敢再到老树底下乘凉了。

过了几个月,我参加学校举办的生活营。晚上大家也有举办夜里行军活动。我拿起我被分配的路线一看,吓着了,竟然要绕过老树再回到课室。我心里凉了一下,算了,反正只是匆匆走过,应该不会发生什么事情吧?

晚上十一点的学校显得有些阴森,而我接下来要走的路更加阴森。通往老树的路我之前走了不下二十遍,但是此时的心情早已不同,我走路的步伐也变得十分沉重。我四处张望,没有路灯照耀的路漆黑一片,这时老树庞大的身影就在不远处。我放缓脚步,虽然害怕,但是对我来说,好奇心更加强烈。于是我慢慢靠近老树,想看看是否真的有鬼火等奇怪的东西。

妈呀!树下真的闪烁着一点一点的光,在空中飘动,跟鬼火真的很相似啊!我当下有点想冲回课室的冲动,但是我仔细观察那些“鬼火”,却感觉好像不大对劲。于是我壮起胆子,走过去察看。光忽明忽暗,在近距离的观察下,我明白了,那些是萤火虫。

我顿时感到惭愧,在我找不到容身之处时陪伴着我的老树,我居然因为一些无端端的鬼神之说就不敢接近它,实在不应该。在知晓一切之后,我又重新回到老树下,像之前一样,向老树倾诉着心事。老树,就这样默默地矗立在同一个地方,一年复一年,等着一个会在它底下乘凉的孩子。

关于微光初中范文三

幸福就是炎炎夏日里那一抹清凉,幸福就是数九寒冬里那一丝温暖,幸福就是饥肠辘辘时那一块油饼……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付出也是一种幸福。

暑假里的一天凌晨,睡梦中,我被妈妈摇醒,我边揉眼睛边瞄了一眼闹钟,天哪,才3点半,起这么早,是要干什么?我可是才睡了4个小时。迷迷糊糊中,妈妈告诉我,她今天要带我去参加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我不情愿地想拒绝,可妈妈话语里的威严让我将拒绝的话咽进了肚子里。

汽车在轰鸣声中刺破黑暗,空旷的马路上,我们的汽车显得是那么的孤独,大家都还在睡梦中,我们却已经奔波在路上,但这也是一段幸福时光的开启。

半个多小时后,目的地终于到了。我惺忪着睡眼推开车门,一块发着黄光的招牌闯入我的眼帘。

“爱心粥屋?妈妈要买粥吗?这么早,卖粥的也不会开门吧?”我嘀咕着。

我跟妈妈走到那招牌前,“咦,怎么有这么多人在里面忙碌?还都穿着红马甲。”

当我和妈妈走进屋子的时候,妈妈一边跟叔叔阿姨打着招呼,一边顺手拿起了两件红马甲,一件扔给了我,一件自己穿到了身上。

屋里的墙上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今日志愿者名单,妈妈让我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时候,我才明白,原来妈妈口中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来做志愿者。

我打量了一下这个房间,狭小的厨房里,两口大锅正在忙碌地冒着热气,一口锅里咕嘟着大米粥,另一口锅里胡萝卜炒白菜正滋滋地冒着白烟,饭菜的香气扑鼻而来。

我跟叔叔阿姨们一起摆放桌椅,准备餐具。忙碌了两个多小时之后,时针指向早晨六点钟。陆陆续续地开始有环卫工过来排队,他们是今天就餐的“客人”。没过多大会儿,排队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两百人。

开始用餐了,我的任务是给他们发馒头,一个、两个……我足足发出去两百多个馒头,但我也收到了两百多个谢谢。在夏日清晨的微光中,这些用餐者的谢谢触动了我,也让我对爱心粥屋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感激妈妈带我来到这里。

对环卫工们来说,忙碌一个早晨之后,吃到热腾腾的早餐是一种幸福,对于我来说,能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爱心粥屋的奉粥活动中,能够将自己的爱心传递出去,更是一种幸福。

关于微光初中范文四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晰已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故事历史。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一位朋友告诉我,一次,他走进一个著名的废墟,才一抬头,已是满目眼泪。这眼泪的成分非常复杂,是僧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瞒珊。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年,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人大地,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两位朋友在我面前争论。一位说,他最喜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墟间独行,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另一位说,有了对晨曦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于矫揉。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我呢,我比他们年长,已没有如许豪情和精力,我只怕,人们把所有的废墟都统统刷新、修缮和重建。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昊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

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上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名言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齑粉的遗址也不是废墟,废墟中应有历史最强劲的韧带。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让人留连盘桓的磁力。是的。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要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迹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全部劳作的终点,是使它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墟,一个人人都愿意凭吊的废墟。修缮,总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损坏,把损坏降到最低度,是一切真正的废墟修缮家的夙愿。也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现代建筑家的古典风格,沿用一个古名,出于幽默。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作宾馆;膝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这与历史,干系不大,如果既有废墟,又要重建,那么,我建议,千万保留废墟,傍邻重建。在废墟上开推上机,让人心痛。

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但是,收拾来的又不是前夜残梦只是今日的游戏。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即斫伤了历史,又砍伤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夭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励志诗句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唯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诚恳但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自信议论文。

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个拔地面起的高台。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

是现代的历史哲学点化了废墟,而历史哲学也需要寻找素材。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

因此,古代的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

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