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期末必考范文(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1:33:03 页码:7
期末必考范文(优秀8篇)
2023-11-12 11:33:03    小编:ZTFB

商榷是对观点和理论进行辩论和讨论的过程,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和拓宽思维。怎样写一篇总结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这些总结范文旨在提供给大家一个思路和参考,仅供学习交流之用。

期末必考篇一

如:“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不干不净,吃了得病”等日常俗语导出相关的人体消化系统方面的内容。例如在讲解不定根的定义时,不定根是指从茎叶上生出的根,(1)从茎上生出的根叫不定根,如甘蔗,我们在吃甘蔗时,经常会发现在基部的节上生长有许多条根,这些根就叫做不定根;再如柳树,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为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主要是在柳树的枝条的下端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出的不定根,形成了一个新的柳树。(2)从叶上生出的根也叫不定根,“落叶生根”同学们都听说过了,比如说“秋海棠”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植物,它的树叶落到地上就能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出许多条不定根,而形成许多个新的植物体。

2、以比拟“导”,具有形象性。

生物学知识大都是抽象的,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恰当运用比拟法,使知识形象化,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如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把细胞比作“国家”,学生受此启发,把细胞膜比为国家的“防线”,控制内外物质的“进出”。

3、以成语“导”,具有简炼性。

许多成语撇开引申义,只看本义,包含着特定的生物学知识。如“肝胆相照”道明了动物的肝脏与胆囊的结构和功能联系;“飞蛾扑火”、“蜻蜓点水”揭示了非条件反射现象;“华而不实”说明了硼对植物的特殊作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望梅止渴”、“移花接木”都具有丰富的生物学意义。

4.以古诗“导”,具有生动性。

在“心脏”的导入中,恰当运用南唐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生动形象引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生动描绘出生物的保护色现象还有器官移植,基因工程,“生物导弹”,试管婴儿,仿生学,转基因食品等等,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的很大兴趣,也就想努力要而且也一定能学好生物这门学科。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这就为学生学好初一生物知识夯实了基础。

期末必考篇二

我愿化蝶,翩然于书香中。书香幽幽,是墨印的淡雅,是文章辞藻的华彩,是读书人“才华馥比仙,气质美如兰”。

——题记。

“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书有华,秀于百卉”,而书亦有香,馥于万花,书香幽幽,它将我们从俗事的染缸里拉出来,鼓舞了我们的智慧和心灵。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书使人充实,使人明智,使人灵秀。读书妙用无数,并能给人以快乐。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口臭”,可见读书是乐;“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读书是雅;但也有“三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辛苦,“十年寒窗无人知”的寒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艰苦。这其中的苦乐之境真是一言难尽。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是长才的一种方式,但择书时也应注意自己需要什么书。择书如择友,好书能给你带来让你终身受益的好处,它是骤雨初霎晴日丽天的一束彩虹,是沉默黑夜划破苍穹的一道闪电,是乌云散去妆点西天的一抹晚霞。

一个人,因为信仰而幸福。一个人,有阅读作信仰,更是他的幸福!读书时,我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是纯粹的自我。读书,让我听到了自己深处的声音,大海一样的声音。尽管它很微弱,但依然能够穿透心灵的厚壁。

书香幽幽,我翩舞其中。那支舞是一个梦,梦中我只是一个纯粹的自己,岁月不再轻轻飘散在风里,我在其中醉了,梦了,痴了,顿悟了......

期末必考篇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期末必考篇四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词类活用:

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2、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3、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4、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5、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6、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7、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三、一词多义:

1、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

2、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3、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顺承)。

四、古今异义:

(1)于时**未静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期末必考篇五

1、《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

4、《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5、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

6、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19,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获诺贝尔化学奖。

7、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8、《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9、《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

10、《夏感》作者梁衡。

11、《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12、《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13、《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14、《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15、《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著名戏曲作家。

16、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17、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18、《风筝》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二心集》等。

19、《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20、《散步》作者莫怀戚。

21、《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著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沙子》、《沉船》等。19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2、《荷叶》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23、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主要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期末必考篇六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2、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深入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的底部: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3、为生物生存提供了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收集和分析资料。

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收集资料的途径: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

(2)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

(3)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发现探究的线索。

期末必考篇七

1.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

2.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宋多吃鱼肉。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3.宋代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乘轿出行。那时交通比较发达,“邸店如云屯”,形容旅店业的兴旺。

4.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5.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12,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从此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记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元朝时的民族融合:(根本原因是国家的统一)。

表现:许多汉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边疆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形成一个新的少数民族——回族。

作用: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期末必考篇八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p38—39。

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p41。

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p41。

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p41。

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p43。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p43。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p43。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p46—p47。

4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4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45、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p59。

46、公元前2,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政权p63。

47、公元前2,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p64。

49、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51、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p69。

52、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p73。

53、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p73。

54、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p74。

55、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p77。

56、公元前1,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p78—79。

57、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p79。

61、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p87。

62、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p88。

63、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p88。

66、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p93。

68、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p95。

70、2,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p102。

71、2,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p103—104。

73、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省),加强了夷洲与大陆的联系p106。

75、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p109。

76、3西晋灭亡,3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p109。

77、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p11o。

78、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82、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p119。

83、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p122、

84、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p123。

85、南朝的思想家范缜,他撰写了《神灭论》。p124。

86、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p12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