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贵州茅台的经销申请书汇总 茅台酒经销商申请条件(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7:02:57 页码:11
贵州茅台的经销申请书汇总 茅台酒经销商申请条件(9篇)
2023-01-10 07:02:57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贵州茅台的经销申请书汇总一

大家早上哈!欢迎大家参加贵州旅游团队。我是大家此行导游员木可。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壮美大瀑布多彩贵州风相信有很多人对贵州的了解始于那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俗语;我想三千八百万贵州各族人民不会认同,因为它的描述与实际的贵州截然相反,“晚上下雨白天晴、公路同乡处处平、人逢节日遍身银”才是真正的贵州。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实乃“中国之宝贝”。根据“贵州”二字写法,乃‘中、一、贝、州’,即‘中国的一个宝贝之州’,一语道破贵州的奇特与珍贵。贵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呢?它是天、地、人三者完美结合、和谐相伴的一个大宝贝,是自然与人类文化的一片净土。贵州的“天”—洁净、湿润、气候宜人;贵州的“地”—由变化万千的喀斯特奇观构成;贵州的“人”—生活在多种文化环境之中,并且创造出绚烂多姿的文化与文明。贵州位于北纬24〃37′到29′13′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在地球气候变得越来越恶劣的今天,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人们饱受炎热的煎熬、干旱的折磨、洪涝的危害、沙尘暴的袭击;自然灾害正在大范围地侵蚀人类的家园,可是在贵州这块宝地上,它的天仍然是四季如春、三晴两雨、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俨然一个难得的大空调。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环境,造就了贵州种类繁多、覆盖丰厚的绿色植被,演绎出“山山张家界、处处九寨沟”神奇画卷,由此得到‘公园省’、‘空调省’的美誉,这正是贵州动人魅力之所在。明初刘伯温曾经预言:“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云贵以什么来取胜江南呢?刘伯温又说:“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贵州风光的集中表现就是那莽莽大山了。贵州属高原山地,山地和丘陵占据境内地土面积的95.2%,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到过云南的人,也许听说过它的“十八怪”;这次去贵州旅游,贵州也有八怪。

第一怪:石片当瓦盖

贵州的石头很特别,层次清楚,能剥离出几厘米厚的石片儿,用这些石片儿代替传统的烧结瓦,虽面积不是太统一和整齐,但免去了烧制的耗费,且比瓦片结实耐用,何乐而不为?

第二怪:老太太上山比车快

贵州的山很多,所以路也艰难,盘山公路在山上绕了一圈儿又一圈儿,即使再快的汽车,沿着盘山公路上山,也要一环一环的绕上去,路程自然是人们行走小径的几十倍,因而,等汽车绕上去了,即便是脚慢的老太太,也早提前到达了啊!

第三怪:半边房屋依山盖

安顺龙宫景区就有许多依山而建的房屋,借用山体作为后沿墙,巧借地势,也省去了一面墙的石料,据老百姓讲,这样建屋还有冬暖夏凉的优势呢!

第四怪:山包儿独立在

贵州的山,尤其在黔西南、黔南等地,贵州的山都是独立突兀的,只有山脚下是相互连在一起的,远不象云南的山峦,连接起来是同一个山脊那样绵延起伏、峰峦叠翠,这可能就是山包儿独立在的所在吧?

第五怪:房顶上种菜

这并非普遍现象,而是一种特殊的方式,就是条件好的居民在建造房子时,往往用水泥加固房顶,然后留有女儿墙,在女儿墙内铺上好土,种些常用蔬菜,却也落得个能不求人就不求人,丰衣足食般的感觉!

第六怪:辣椒当成家常菜

贵州地处高原山区,同时雨勤构成了完整的潮湿气候,常吃辣椒可以驱寒强身吧?有时我就不明白,西北的大漠边缘,在万里夕阳中的居民也是凡食毕有辣椒,那他们是为了什么呢?也许恶劣的食品条件下,为了下饭吧?贵州居民特别是苗族除喜食辣外,更嗜食酸。当地谚云:“三日不吃酸,走路打蹿蹿(意为不稳)”。由此也衍生出两道名菜:一是酸汤鱼。制作时先将西红柿、生姜等放入米汤中,存于瓦缸发酵,再加入多种中草药及花椒、葱、香椿等与鱼煮之,汤鲜肉嫩,酸辣可口,食之胃口大开。二是虎皮辣椒,即将青椒置于火上烤后撕成条,拌以酱油等作料,装盘上菜。

第七怪:三个老鼠一麻袋

这里的老鼠当然指的是硕鼠,每个好几公斤重的样子,几个就能装一麻袋。

不过,这个怪应该和云南的三个老鼠一麻袋应该是如出一辙。

第八怪:厕所随身带

指过去厕所少,苗族人长裙,随处可如厕方便。在贵州,苗、侗、布依等40多个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民族风情异彩纷呈。妇女尤喜以银饰装扮,据说一个苗族妇女全身所披银饰品重达16千克。但在田间劳作时,则不戴饰品,下半身多穿裙(亦称百折裙)。当需“解手”时,随时可蹲下,裙四下张开笼罩,宛若一天然厕所。

还有听到另外导游所言:越丑越好卖(贵州天麻)树皮当成药来卖(贵州杜仲)酒香不飘国内飘国外(贵州茅台)……

贵阳的女子特别忌讳被叫做“小姐”,据说稍有姿色的女子可被称呼为“钉子”,按照姿色等级分为——金钉子银钉子铜钉子铁钉子。少数民族又将女子称呼为“娘娘(niangniang请念第一声)”。相对应,略有几分姿色,或者说可以参加加油好男儿比赛的男子。被叫为“钳子”,金钳子银钳子铜钳子铁钳子。

有关贵州茅台的经销申请书汇总二

一路辛苦了。我们已经来到中国最大的侗寨——肇兴。

肇兴,俗名“六洞”、“略懂”、“宰肇”,现是肇兴乡政府所在地,寨内分设三个行政村,共有920多户,4000余人,是黎平县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寨。

“肇”在侗语中是开始、最先的意思。那么肇兴也就是这一方最先开始生存的寨子。据传,村民之先祖陆浓暖,从江西迁徙,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定居肇兴。当时这里竹林丛生,荆棘遍野。他于是在一个名叫“象细”的地方挖了一口井,开荒造田,居于井旁。后来陆浓暖的后裔逐渐发展兴旺,村落相应扩大,分迁纪堂、登杠、洛香等寨去居住,肇兴为“六洞之根”

什么叫寨门呢?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寨子的大门、门户。侗寨人往往在通往寨子的路上建。

我们现在站在肇兴寨门外。一座别致的门楼,称为寨门,当你走到寨门时就知道已经到了属于寨子的范围。寨门的造型十分考究,若建在比较平坦的道路上,则大多是一个大门,两个平房;如若遇到较陡的地势,则依地势而建。因此,寨门是多姿多彩的。

寨门为杉木建造,凿孔穿榫而成,不用一钉一铆。豪华一些的寨门,在石柱、石础、梁柱上雕绘各种图案、花卉、鱼虫、波涛等。周围配以几何图案的花纹,精巧美观。

寨门实际是侗寨的迎宾门,每逢节日到来,主人们就到寨门去“拦路唱歌”,表示欢迎;客人要回去了,主人备办礼物,送到寨门外,唱歌分手告别。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侗族拦路,这是一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侗族地区两寨之间,有集体结交、集体作客(侗语叫做“月贺”)和青年男女互去对方寨上唱歌、唱侗戏、探访、联谊(侗家叫做“外顶”)的习俗。如两寨之间有这些活动的话,主寨的男女青年就会借此机会,在进入本寨的寨门前设置板凳、竹竿、树枝、绳索等障碍物,把路拦起来。主寨的姑娘拦住客寨的后生,或是主寨的后生拦住客方的姑娘,唱起拦路歌。歌中列举种种拦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后生们唱起“开路歌”,逐一“驳倒”对方拦路的借口,这样一唱一答,一来一往,主方就把拦路障碍物一件件地拆除去,直到把拦在路上的障碍物完全拆除干净,客方才得进寨。

两个寨子的人,通过拦路对歌活动,有的由陌生到相识,有的由一般相识到加深彼此间的了解。此后,他们之间,便可进一步交往了。

有一个著名诗人说过,侗家拦路不让进,看似无情却有情,情在歌声中,情在酒碗里,情在路中的草结上。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也享受了作为贵宾而被拦路唱歌的礼遇,希望能常来常往,成为肇兴人的老朋友。

大家请看肇兴寨全景:中间凹,四周山高坡陡,呈长方形,块块聚落,似船状形,刚才我说过,肇兴的先祖开出泉水,流淌成河,又奇迹般形成这条巨船,顺水而下,一帆风顺,肇兴能不是好地方吗?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17℃左右。有一条溪流从寨中穿过,便于生产和生活。因此,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迁来,和睦相处,都为陆姓。为了区别,又在房族中定出“内姓”。一个内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称为“团”。肇兴先后发展成五个团,按当时民间奉行的“五常”命名,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和信团。每个团、也就是每个房族都各自建筑自己的鼓楼,于是才出现一寨有5座鼓楼的这一奇观,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肇兴鼓楼群。

下面,我们接着去看鼓楼。它高28.9米,有13层。

大家随我来看,鼓楼为木质结构,用四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顶层,另立副柱加横枋竖瓜于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铁钉,结实牢固,扣合无隙。

鼓楼形状不一,有的呈四面流水,有的呈六面或八面流水,楼的层次都为奇数,有三五层以至十五层不等,高二、三丈到四、五丈。底层地面一般宽约二、三平方丈,有的围以栏杆,有的空敞,中间置“火塘”,四周围以长凳,供人休息。楼檐覆盖小青瓦,有的檐角附以龙凤,花鸟泥塑。楼顶多呈伞形,上竖桅杆或垒叠陶瓷“金瓜”、“葫芦”。顶盖下层,有的围以木格或累积角形木花,“若蜂窝一样千孔万眼”,“象燕窝一样垒泥点点”。

请大家往外看,横枋、四壁和门上彩绘龙凤麒麟,鸟兽花卉,山水人物,造型美观,栩栩如生。从鼓楼外貌我们可以看出,雄伟壮丽,既有宝塔之英姿,又有楼阁之优美,巍峨庄严,蔚为壮观。

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艺术,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侗族一个重要标志,今后大家只要见到鼓楼,就知道这里肯定是侗寨。

有先生问,侗寨里这种精巧造型独特实用美观的鼓楼是什么人建造的呢?

我要告诉大家,建造者都是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整个建筑都是在他们头脑中描绘而成,从来不用图纸,几百根梁、枋、柱头的尺寸,也凭他们心中默算。虽然没有图纸,但层层叠楼梁枋柱头的衔接,却完全吻合,从不发生差错。从这里可以看出,侗寨鼓楼的建造者,真是巧夺天工、技艺非凡。这种能工巧匠,各地侗寨都有,但最负盛名的还是多在肇兴、纪堂这一带。

还有先生问,建鼓楼谁出钱呢?

侗寨中的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众人心齐的表现,因此,在寨上修建鼓楼就成了全寨人们的共同荣誉和意愿,全寨把它当作一件喜庆大事看待,家家为此集资、出力,有的侗寨建成鼓楼后,还把集资者的姓名、捐献银钱的数目,一一刻在石碑上,立于鼓楼旁,以昭后世。“鼓楼有什么作用呢?”这个问题提的好。刚才我讲过,第一、它是侗寨的标志,看到鼓楼就意味着进入了侗乡。因为别的民族村寨是没有类似的建筑的。第二,它又是侗族族姓的标志。侗族的规矩,鼓楼是按族姓分别建造的,一个族姓一座鼓楼。第三,是侗族同胞休息的场所。劳动之余,村民常在鼓楼内外休息乘凉或烤火聊天。有时围听长者讲述民族优美的民间传说,接受传统教育。第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小伙子们常在那儿围圈踩堂,跳起欢乐的歌舞,等待浓妆艳抹的姑娘来寻找他们的意中人。第五、鼓楼又是侗家接待客人的所在,逢年过节,侗家喜欢集体相互走访,届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第六、鼓楼是侗家集会议事的地方。凡村中大事,由寨老派人击鼓聚众商议,作出决定,分派执行。如有民事纠纷,也由款首在此裁夺定案。第七、鼓楼又是侗寨中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鼓楼顶层,悬挂一个长行细腰牛皮大鼓,鼓楼就是因此得名的。过去,如遇兵匪骚乱劫掠,或发生山火寨火,款首便派人上楼击鼓求援,一楼鼓鸣,别寨响应,村寨相传,鼓声齐鸣,人们应声而至,相互支持。很象过去北方的烽火台,不过鼓楼的信号不是烽火而是以鼓声相传。有位古建筑专家对侗寨鼓楼进行了一番研究后说:“侗寨鼓楼是地道的土著文化,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品种。”寨上男女青年为大家演唱的是侗族大歌,大歌是一种自然合声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的民族音乐,传说是一个名叫四也的侗族青年到天上去采摘下来,传遍侗乡的,因此,也有人称为“天籁之音”。从50年代开始发现,唱响全国,80年代唱响巴黎,震惊世界音乐界,现正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唱完大歌,姑娘小伙们就要邀约大家踩歌堂了,踩歌堂侗话叫“哆耶”,是一种集体性、祭祀性的舞蹈,是侗族先祖贯公和也降创造的,据说参加跳这个舞能消灾祈福、保佑平安,请大家都加入到吉祥的队列中去吧,你会得到平安,得到幸福,健康长寿的。看完第一座鼓楼,我们就要去参观侗族的“萨”,去领略侗族“萨”文化的神秘了。“萨”是侗族信奉的女神,侗家为什么每年都要这样来祭祀萨呢?传说,古时候有个侗家妇女,为了维护侗家的利益,与邪恶作斗争,最后在一个名叫“弄塘概”的地方因寡不敌众,纵身跳下九层悬崖下的龙滩,壮烈殉难。不久,在她殉难的地方,长出形似她的崖石,昂首矗立在龙滩边。侗家说这就是萨的化身。为了悼念她,侗家称她为“祖母”,奉为神。这可是至高无尚的神,她能呼风唤雨,庇护村寨,主宰一切,保境安民。因此,每逢新年,各寨都派专人去“弄塘概”把龙滩边的岩石背一块回寨,安放在本寨“祖母堂”里。这样,就等于把祖母接到自己寨上,以求得本寨人丁清吉、六畜兴旺。这是祖母塘,象征当年祖母跳下的龙滩。是十分神圣的水塘,每逢节日喜庆,寨上人踩歌堂时,都必先绕水塘三圈,然后才进歌堂,以表示对祖母神“萨”的崇敬。这是萨堂,亦有人译为“圣母祠”、“社稷坛”。这种译法到底正不正确,我不敢妄加评论。总之这就是我先前所说的侗家信奉的女神萨的房子。里面的萨坛用石头砌成圆丘,丘上栽一株黄杨,旁置一把雨伞,四周有十二个或二十四个小木椿或小石堆,纸伞和木椿上披挂纸剪,据说这些木椿、石堆表示“守将”之位。此地有一世袭或由卜测产生的“登萨”——祖母之祖管理。非敬祭之日,不得入内。肇兴这个地方,每逢上月初,合寨举行敬祭活动,届时,“登萨”将特制盛服置于坛前,每户一男一女,携带茶(酒)肉、菜肴、香纸、蜡烛前往祭祀,祭毕,即于“神坛”周围合席共餐,同时鸣锣或吹芦笙,“哆耶”歌颂此神的人才品德,敬祝她千古流芳,保佑村民,与民同在等。若遇抵御外敌以及集会活动,也要先集中于坛前喝祖母之茶,求其庇护,才能行动。这是智团鼓楼,这座鼓楼有9层,高14.8米,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这座鼓楼与前面那座有一些区别。什么区别呢?大家先看一看,想一想。

对啦!智团鼓楼的顶层为四方形,采用歇山式屋面,四面翼角高翘,层脊中央塑一宝葫芦,两端塑天鹅。那么其它四座鼓楼都是八角攒尖顶,上头塑一由大到小的葫芦宝顶,每座鼓楼各层屋檐角塑各种珍禽异兽,人物塑像,形象逼真、各具特色。封檐板上彩绘人物故事和山水、花鸟,栩栩如生。好啦,我们接着往上走。我们现在行走的这条街,是一条公路街,往南,通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但在其中要经过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和著名的地坪花桥,地坪花桥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很值得去看一看。往右走,我们现在到了肇兴涉外旅馆,这是一幢具有侗族特色的3间3层木质结构的吊脚楼,服务设施比较健全,接待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还有一支20余人的侗族艺术表演队,晚间专门为游客表演侗族风情歌舞、唱侗戏,如果有兴趣可以欣赏。另外,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侗家人热情好客,象中国古话讲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5户村民办起了民居接待,很有家庭的温馨感,如果需要,他们将欢迎大家去作客。这是村民田茂荣家的民居接待室,象这样的接待室,往下还有4家,他都以侗族家庭式的接待,让客人当一天侗家人,体味侗族家庭生活的情趣。这是礼团的鼓楼,13层,高23米。鼓楼对面的是戏楼,也叫戏台。是当地村民演出侗戏、演唱侗歌的舞台。

讲到侗戏,我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侗戏是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侗族居住地区。是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文人吴文彩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始创的,具有独特浓厚的民族风格。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每个鼓楼前都有一块坪子。这是干什么的呢?这叫鼓楼坪,也叫歌坪,供踩堂歌用的。有鼓楼就必有戏台,必有歌坪,这是侗族建筑分布的一大特点,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公共设施功能区分布的心理构想。这是礼团花桥。侗族的桥梁以木桥居多,以长廊式的风雨桥最为出色,大都建于清末。肇兴寨这样的花桥共有5座。这种桥造型优美,桥身运载坚固,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挡风避雨,同时又是供人们休息和迎送宾客的场所。我们往四处看,都是侗族的木楼。《黎平府志·风俗》载,侗族多建造上人下畜式木结构的双面屋顶“干栏”楼房,当地汉族称为“吊脚楼”。侗寨房屋布局,多依所傍的山势朝向,面向田坝或流水,巷道弯弯曲曲,宽窄不一,并根据地形由几户共同建连带状房屋。屋的前半部为开敞式宽阔的长廊,也叫敞廊,侗语叫“干栏”,是生活、接待宾客、纺织、刺绣的场所,后半部则是卧室与火炉房。侗家吊脚楼开间有一间、二间、三间,也有五间甚至十多间的连廊式串楼。不管间数多少,房屋两侧各配有“偏厦”以架楼梯之用。楼房一般为三层,底层关牲畜,二层为起居室,第三层存放农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侗家木楼最大的特点是呈倒金字塔,第二层在第一层的基础上挑出60公分,以此类推,形成“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形状。据说,侗族这种造屋形式,是巢穴居住留下的遗风。过去侗族为了防止猛兽的袭击,防止地表潮湿对人体的侵害,在树上筑巢造屋,后来演变成今天的吊脚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住二层改变为住底层,由前廊,生活厅堂、卧室和厨房组成。有少数人家还建起四合院,窗户宽大明亮,体现了侗族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我们所看到的挂在屋廊处的是侗布。那是妇女们自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染的布。以经久耐用,柔软可身而久负盛名,侗家姑娘、后生漂亮的民族服饰,就是用这种布制成的。这块油光发亮的石头是用作什么用的呢?是侗家妇女们用来捶布用的,布织好了,初染一遍,为了使它纤维更紧密,质地更柔软,今后染色得更加亮丽,就需要反复地捶,真可谓千捶百练。

晚上,捶布声声,也是一种天成音乐。侗族是居住在水边的民族,而水边的民族是喜欢鱼的,与鱼结下不解之缘。大家看,村寨里鱼塘四布,塘里有一群大大小小的鲤鱼,这鱼不是用来吃的鱼,而是鱼种,因为,侗族社会中的传统农业是以水田种稻,严格说是以水田种禾为主,水田里除了种禾以外,就是养鱼,因此形成稻田养鱼这样一种独特农耕形式和稻作文化特征。稻田养鱼分为秧田育鱼苗、稻田养大鱼,水塘存鱼种三个阶段。所以塘里的鱼是鱼种,不能吃,只能供我们观赏。我想问问大家,鱼塘中间那个四四方方的土木台是用来干什么的?还有外面围着的一圈栅栏是用来干什么的?让我告诉大家,这叫鱼窝,是鱼群逃避天敌、防御严寒的地方,比如水塘经常放鸭子,鸭子是叼鱼的,当鸭子进水塘时,鱼就逃进窝去躲起来,鸭子被栅栏挡住,等鸭子走了,鱼又无忧无虑地出来觅食,聪明的侗家人在鱼窝上面培上土,种些常用的葱蒜、丝瓜等等,既美观又实用,真是一打墙几方便。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仁团花桥,紧接着是仁团鼓楼和戏台,和我们已看到鼓楼花桥和戏台一样,具有同样的建筑特点和功能,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座鼓楼还有一个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叫“抬官人”,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清正廉洁又乐善好施的“天官”,经常下到各个侗寨去访贫问苦,与侗家结下深厚友谊,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天官,每年过年时开展抬官人活动。请大家穿过侗家吊脚木楼下面,去义团鼓楼看一看。这是义团鼓楼,有11层,高15.8米。鼓楼后面有鼓楼坪和戏台,前面紧接是义团花桥。这座鼓楼所处位置在肇兴寨中部,所以到这里休息娱乐的人特别多,你看这花桥上的木柱木板,都坐起了凹槽,不是年长月久,能磨成这样光亮吗?接着,我们去走一走侗乡的石板路,观赏一下河边住房的景致。侗乡为什么有石板路呢?有这样的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很早很早以前侗家不会唱歌,就是刚才我说过的,有一个名叫四也的青年想上天去为民取歌,可是他一个人修筑上天之路难,四方八路的村民们知道后,一人献一块青布,搭成了一条通天大路,四也上天采歌,传遍了侗乡。你看,这一块块青石,一条条由青石铺成的道路,不正是当年的青布变成的吗?侗族群众向来有修路架桥、热心公益事业的良好风尚,人们为了解决坡高路窄、逢雨难行的困难,村寨的道路大都铺上青石板,石板路是本地工匠就地取材,开山取石建成石块,全寨人投工投劳共同铺就的。象这样的石板路,侗乡到处可见。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铺路架桥的功德,在路的尽头或桥头立有石碑,碑上刻有建造人的姓名,建造时间和捐款人姓名、捐款数额等,让那些热心公益事业、好行善事的人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各位朋友,肇兴侗寨参观完了。肇兴历史悠久,素有侗乡歌海之美称,同时肇兴又是集侗族食品之大成的地方,还是侗族民族工艺品较为丰富的地方之一。

我们到下榻的地方之后,可根据各自需要,欣赏侗乡歌舞,品尝侗乡风味食品,购买民族民间工艺品。总之,让大家到肇兴侗寨来,既饱眼福,又饱口福,还能给家人带去一片侗乡的祝福,带去你美好的记忆。谢谢大家!

有关贵州茅台的经销申请书汇总三

一路辛苦了。我们已经来到中国最大的侗寨——肇兴。

肇兴,俗名“六洞”、“略懂”、“宰肇”,现是肇兴乡政府所在地,寨内分设三个行政村,共有920多户,4000余人,是黎平县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寨。

“肇”在侗语中是开始、最先的意思。那么肇兴也就是这一方最先开始生存的寨子。据传,村民之先祖陆浓暖,从江西迁徙,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定居肇兴。当时这里竹林丛生,荆棘遍野。他于是在一个名叫“象细”的地方挖了一口井,开荒造田,居于井旁。后来陆浓暖的后裔逐渐发展兴旺,村落相应扩大,分迁纪堂、登杠、洛香等寨去居住,肇兴为“六洞之根”

什么叫寨门呢?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寨子的大门、门户。侗寨人往往在通往寨子的路上建。

我们现在站在肇兴寨门外。一座别致的门楼,称为寨门,当你走到寨门时就知道已经到了属于寨子的范围。寨门的造型十分考究,若建在比较平坦的道路上,则大多是一个大门,两个平房;如若遇到较陡的地势,则依地势而建。因此,寨门是多姿多彩的。

寨门为杉木建造,凿孔穿榫而成,不用一钉一铆。豪华一些的寨门,在石柱、石础、梁柱上雕绘各种图案、花卉、鱼虫、波涛等。周围配以几何图案的花纹,精巧美观。

寨门实际是侗寨的迎宾门,每逢节日到来,主人们就到寨门去“拦路唱歌”,表示欢迎;客人要回去了,主人备办礼物,送到寨门外,唱歌分手告别。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侗族拦路,这是一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侗族地区两寨之间,有集体结交、集体作客(侗语叫做“月贺”)和青年男女互去对方寨上唱歌、唱侗戏、探访、联谊(侗家叫做“外顶”)的习俗。如两寨之间有这些活动的话,主寨的男女青年就会借此机会,在进入本寨的寨门前设置板凳、竹竿、树枝、绳索等障碍物,把路拦起来。主寨的姑娘拦住客寨的后生,或是主寨的后生拦住客方的姑娘,唱起拦路歌。歌中列举种种拦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后生们唱起“开路歌”,逐一“驳倒”对方拦路的借口,这样一唱一答,一来一往,主方就把拦路障碍物一件件地拆除去,直到把拦在路上的障碍物完全拆除干净,客方才得进寨。

两个寨子的人,通过拦路对歌活动,有的由陌生到相识,有的由一般相识到加深彼此间的了解。此后,他们之间,便可进一步交往了。

有一个著名诗人说过,侗家拦路不让进,看似无情却有情,情在歌声中,情在酒碗里,情在路中的草结上。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也享受了作为贵宾而被拦路唱歌的礼遇,希望能常来常往,成为肇兴人的老朋友。

大家请看肇兴寨全景:中间凹,四周山高坡陡,呈长方形,块块聚落,似船状形,刚才我说过,肇兴的先祖开出泉水,流淌成河,又奇迹般形成这条巨船,顺水而下,一帆风顺,肇兴能不是好地方吗?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17℃左右。有一条溪流从寨中穿过,便于生产和生活。因此,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迁来,和睦相处,都为陆姓。为了区别,又在房族中定出“内姓”。一个内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称为“团”。肇兴先后发展成五个团,按当时民间奉行的“五常”命名,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和信团。每个团、也就是每个房族都各自建筑自己的鼓楼,于是才出现一寨有5座鼓楼的这一奇观,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肇兴鼓楼群。

下面,我们接着去看鼓楼。它高28.9米,有13层。

大家随我来看,鼓楼为木质结构,用四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顶层,另立副柱加横枋竖瓜于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铁钉,结实牢固,扣合无隙。

鼓楼形状不一,有的呈四面流水,有的呈六面或八面流水,楼的层次都为奇数,有三五层以至十五层不等,高二、三丈到四、五丈。底层地面一般宽约二、三平方丈,有的围以栏杆,有的空敞,中间置“火塘”,四周围以长凳,供人休息。楼檐覆盖小青瓦,有的檐角附以龙凤,花鸟泥塑。楼顶多呈伞形,上竖桅杆或垒叠陶瓷“金瓜”、“葫芦”。顶盖下层,有的围以木格或累积角形木花,“若蜂窝一样千孔万眼”,“象燕窝一样垒泥点点”。

请大家往外看,横枋、四壁和门上彩绘龙凤麒麟,鸟兽花卉,山水人物,造型美观,栩栩如生。从鼓楼外貌我们可以看出,雄伟壮丽,既有宝塔之英姿,又有楼阁之优美,巍峨庄严,蔚为壮观。

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艺术,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侗族一个重要标志,今后大家只要见到鼓楼,就知道这里肯定是侗寨。

有先生问,侗寨里这种精巧造型独特实用美观的鼓楼是什么人建造的呢?

我要告诉大家,建造者都是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整个建筑都是在他们头脑中描绘而成,从来不用图纸,几百根梁、枋、柱头的尺寸,也凭他们心中默算。虽然没有图纸,但层层叠楼梁枋柱头的衔接,却完全吻合,从不发生差错。从这里可以看出,侗寨鼓楼的建造者,真是巧夺天工、技艺非凡。这种能工巧匠,各地侗寨都有,但最负盛名的还是多在肇兴、纪堂这一带。

还有先生问,建鼓楼谁出钱呢?

侗寨中的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众人心齐的表现,因此,在寨上修建鼓楼就成了全寨人们的共同荣誉和意愿,全寨把它当作一件喜庆大事看待,家家为此集资、出力,有的侗寨建成鼓楼后,还把集资者的姓名、捐献银钱的数目,一一刻在石碑上,立于鼓楼旁,以昭后世。“鼓楼有什么作用呢?”这个问题提的好。刚才我讲过,第一、它是侗寨的标志,看到鼓楼就意味着进入了侗乡。因为别的民族村寨是没有类似的建筑的。第二,它又是侗族族姓的标志。侗族的规矩,鼓楼是按族姓分别建造的,一个族姓一座鼓楼。第三,是侗族同胞休息的场所。劳动之余,村民常在鼓楼内外休息乘凉或烤火聊天。有时围听长者讲述民族优美的民间传说,接受传统教育。第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小伙子们常在那儿围圈踩堂,跳起欢乐的歌舞,等待浓妆艳抹的姑娘来寻找他们的意中人。第五、鼓楼又是侗家接待客人的所在,逢年过节,侗家喜欢集体相互走访,届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第六、鼓楼是侗家集会议事的地方。凡村中大事,由寨老派人击鼓聚众商议,作出决定,分派执行。如有民事纠纷,也由款首在此裁夺定案。第七、鼓楼又是侗寨中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鼓楼顶层,悬挂一个长行细腰牛皮大鼓,鼓楼就是因此得名的。过去,如遇兵匪骚乱劫掠,或发生山火寨火,款首便派人上楼击鼓求援,一楼鼓鸣,别寨响应,村寨相传,鼓声齐鸣,人们应声而至,相互支持。很象过去北方的烽火台,不过鼓楼的信号不是烽火而是以鼓声相传。有位古建筑专家对侗寨鼓楼进行了一番研究后说:“侗寨鼓楼是地道的土著文化,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品种。”寨上男女青年为大家演唱的是侗族大歌,大歌是一种自然合声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的民族音乐,传说是一个名叫四也的侗族青年到天上去采摘下来,传遍侗乡的,因此,也有人称为“天籁之音”。从50年代开始发现,唱响全国,80年代唱响巴黎,震惊世界音乐界,现正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唱完大歌,姑娘小伙们就要邀约大家踩歌堂了,踩歌堂侗话叫“哆耶”,是一种集体性、祭祀性的舞蹈,是侗族先祖贯公和也降创造的,据说参加跳这个舞能消灾祈福、保佑平安,请大家都加入到吉祥的队列中去吧,你会得到平安,得到幸福,健康长寿的。看完第一座鼓楼,我们就要去参观侗族的“萨”,去领略侗族“萨”文化的神秘了。“萨”是侗族信奉的女神,侗家为什么每年都要这样来祭祀萨呢?传说,古时候有个侗家妇女,为了维护侗家的利益,与邪恶作斗争,最后在一个名叫“弄塘概”的地方因寡不敌众,纵身跳下九层悬崖下的龙滩,壮烈殉难。不久,在她殉难的地方,长出形似她的崖石,昂首矗立在龙滩边。侗家说这就是萨的化身。为了悼念她,侗家称她为“祖母”,奉为神。这可是至高无尚的神,她能呼风唤雨,庇护村寨,主宰一切,保境安民。因此,每逢新年,各寨都派专人去“弄塘概”把龙滩边的岩石背一块回寨,安放在本寨“祖母堂”里。这样,就等于把祖母接到自己寨上,以求得本寨人丁清吉、六畜兴旺。这是祖母塘,象征当年祖母跳下的龙滩。是十分神圣的水塘,每逢节日喜庆,寨上人踩歌堂时,都必先绕水塘三圈,然后才进歌堂,以表示对祖母神“萨”的崇敬。这是萨堂,亦有人译为“圣母祠”、“社稷坛”。这种译法到底正不正确,我不敢妄加评论。总之这就是我先前所说的侗家信奉的女神萨的房子。里面的萨坛用石头砌成圆丘,丘上栽一株黄杨,旁置一把雨伞,四周有十二个或二十四个小木椿或小石堆,纸伞和木椿上披挂纸剪,据说这些木椿、石堆表示“守将”之位。此地有一世袭或由卜测产生的“登萨”——祖母之祖管理。非敬祭之日,不得入内。肇兴这个地方,每逢上月初,合寨举行敬祭活动,届时,“登萨”将特制盛服置于坛前,每户一男一女,携带茶(酒)肉、菜肴、香纸、蜡烛前往祭祀,祭毕,即于“神坛”周围合席共餐,同时鸣锣或吹芦笙,“哆耶”歌颂此神的人才品德,敬祝她千古流芳,保佑村民,与民同在等。若遇抵御外敌以及集会活动,也要先集中于坛前喝祖母之茶,求其庇护,才能行动。这是智团鼓楼,这座鼓楼有9层,高14.8米,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这座鼓楼与前面那座有一些区别。什么区别呢?大家先看一看,想一想。

对啦!智团鼓楼的顶层为四方形,采用歇山式屋面,四面翼角高翘,层脊中央塑一宝葫芦,两端塑天鹅。那么其它四座鼓楼都是八角攒尖顶,上头塑一由大到小的葫芦宝顶,每座鼓楼各层屋檐角塑各种珍禽异兽,人物塑像,形象逼真、各具特色。封檐板上彩绘人物故事和山水、花鸟,栩栩如生。好啦,我们接着往上走。我们现在行走的这条街,是一条公路街,往南,通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但在其中要经过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和著名的地坪花桥,地坪花桥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很值得去看一看。往右走,我们现在到了肇兴涉外旅馆,这是一幢具有侗族特色的3间3层木质结构的吊脚楼,服务设施比较健全,接待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还有一支20余人的侗族艺术表演队,晚间专门为游客表演侗族风情歌舞、唱侗戏,如果有兴趣可以欣赏。另外,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侗家人热情好客,象中国古话讲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5户村民办起了民居接待,很有家庭的温馨感,如果需要,他们将欢迎大家去作客。这是村民田茂荣家的民居接待室,象这样的接待室,往下还有4家,他都以侗族家庭式的接待,让客人当一天侗家人,体味侗族家庭生活的情趣。这是礼团的鼓楼,13层,高23米。鼓楼对面的是戏楼,也叫戏台。是当地村民演出侗戏、演唱侗歌的舞台。

讲到侗戏,我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侗戏是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侗族居住地区。是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文人吴文彩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始创的,具有独特浓厚的民族风格。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每个鼓楼前都有一块坪子。这是干什么的呢?这叫鼓楼坪,也叫歌坪,供踩堂歌用的。有鼓楼就必有戏台,必有歌坪,这是侗族建筑分布的一大特点,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公共设施功能区分布的心理构想。这是礼团花桥。侗族的桥梁以木桥居多,以长廊式的风雨桥最为出色,大都建于清末。肇兴寨这样的花桥共有5座。这种桥造型优美,桥身运载坚固,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挡风避雨,同时又是供人们休息和迎送宾客的场所。我们往四处看,都是侗族的木楼。《黎平府志·风俗》载,侗族多建造上人下畜式木结构的双面屋顶“干栏”楼房,当地汉族称为“吊脚楼”。侗寨房屋布局,多依所傍的山势朝向,面向田坝或流水,巷道弯弯曲曲,宽窄不一,并根据地形由几户共同建连带状房屋。屋的前半部为开敞式宽阔的长廊,也叫敞廊,侗语叫“干栏”,是生活、接待宾客、纺织、刺绣的场所,后半部则是卧室与火炉房。侗家吊脚楼开间有一间、二间、三间,也有五间甚至十多间的连廊式串楼。不管间数多少,房屋两侧各配有“偏厦”以架楼梯之用。楼房一般为三层,底层关牲畜,二层为起居室,第三层存放农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侗家木楼最大的特点是呈倒金字塔,第二层在第一层的基础上挑出60公分,以此类推,形成“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形状。据说,侗族这种造屋形式,是巢穴居住留下的遗风。过去侗族为了防止猛兽的袭击,防止地表潮湿对人体的侵害,在树上筑巢造屋,后来演变成今天的吊脚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住二层改变为住底层,由前廊,生活厅堂、卧室和厨房组成。有少数人家还建起四合院,窗户宽大明亮,体现了侗族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我们所看到的挂在屋廊处的是侗布。那是妇女们自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染的布。以经久耐用,柔软可身而久负盛名,侗家姑娘、后生漂亮的民族服饰,就是用这种布制成的。这块油光发亮的石头是用作什么用的呢?是侗家妇女们用来捶布用的,布织好了,初染一遍,为了使它纤维更紧密,质地更柔软,今后染色得更加亮丽,就需要反复地捶,真可谓千捶百练。

晚上,捶布声声,也是一种天成音乐。侗族是居住在水边的民族,而水边的民族是喜欢鱼的,与鱼结下不解之缘。大家看,村寨里鱼塘四布,塘里有一群大大小小的鲤鱼,这鱼不是用来吃的鱼,而是鱼种,因为,侗族社会中的传统农业是以水田种稻,严格说是以水田种禾为主,水田里除了种禾以外,就是养鱼,因此形成稻田养鱼这样一种独特农耕形式和稻作文化特征。稻田养鱼分为秧田育鱼苗、稻田养大鱼,水塘存鱼种三个阶段。所以塘里的鱼是鱼种,不能吃,只能供我们观赏。我想问问大家,鱼塘中间那个四四方方的土木台是用来干什么的?还有外面围着的一圈栅栏是用来干什么的?让我告诉大家,这叫鱼窝,是鱼群逃避天敌、防御严寒的地方,比如水塘经常放鸭子,鸭子是叼鱼的,当鸭子进水塘时,鱼就逃进窝去躲起来,鸭子被栅栏挡住,等鸭子走了,鱼又无忧无虑地出来觅食,聪明的侗家人在鱼窝上面培上土,种些常用的葱蒜、丝瓜等等,既美观又实用,真是一打墙几方便。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仁团花桥,紧接着是仁团鼓楼和戏台,和我们已看到鼓楼花桥和戏台一样,具有同样的建筑特点和功能,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座鼓楼还有一个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叫“抬官人”,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清正廉洁又乐善好施的“天官”,经常下到各个侗寨去访贫问苦,与侗家结下深厚友谊,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天官,每年过年时开展抬官人活动。请大家穿过侗家吊脚木楼下面,去义团鼓楼看一看。这是义团鼓楼,有11层,高15.8米。鼓楼后面有鼓楼坪和戏台,前面紧接是义团花桥。这座鼓楼所处位置在肇兴寨中部,所以到这里休息娱乐的人特别多,你看这花桥上的木柱木板,都坐起了凹槽,不是年长月久,能磨成这样光亮吗?接着,我们去走一走侗乡的石板路,观赏一下河边住房的景致。侗乡为什么有石板路呢?有这样的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很早很早以前侗家不会唱歌,就是刚才我说过的,有一个名叫四也的青年想上天去为民取歌,可是他一个人修筑上天之路难,四方八路的村民们知道后,一人献一块青布,搭成了一条通天大路,四也上天采歌,传遍了侗乡。你看,这一块块青石,一条条由青石铺成的道路,不正是当年的青布变成的吗?侗族群众向来有修路架桥、热心公益事业的良好风尚,人们为了解决坡高路窄、逢雨难行的困难,村寨的道路大都铺上青石板,石板路是本地工匠就地取材,开山取石建成石块,全寨人投工投劳共同铺就的。象这样的石板路,侗乡到处可见。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铺路架桥的功德,在路的尽头或桥头立有石碑,碑上刻有建造人的姓名,建造时间和捐款人姓名、捐款数额等,让那些热心公益事业、好行善事的人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各位朋友,肇兴侗寨参观完了。肇兴历史悠久,素有侗乡歌海之美称,同时肇兴又是集侗族食品之大成的地方,还是侗族民族工艺品较为丰富的地方之一。

我们到下榻的地方之后,可根据各自需要,欣赏侗乡歌舞,品尝侗乡风味食品,购买民族民间工艺品。总之,让大家到肇兴侗寨来,既饱眼福,又饱口福,还能给家人带去一片侗乡的祝福,带去你美好的记忆。谢谢大家!

有关贵州茅台的经销申请书汇总四

各位游客: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织金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的两个景区:东风湖景区和恐龙谷景区。我是东风湖云谷公司的××号导游员,很高兴有机会为大家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感受东风湖,热爱东风湖,让大家通过游览东风湖领略到贵州最壮美的喀斯特高峡平湖的风采,让大家愉快地度过一生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天。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八仙洞。在进入八仙洞游览之前,让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今天主要参观的东风湖。我们脚下这条深谷里的水面就是乌江。乌江是长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她有两条源流,北源叫六冲河,南源叫三岔河,都发源于贵州西部地势最高的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两条源流分别在深深的峡谷里流淌了几百公里后,终于汇合成了乌江,又继续在深深的峡谷里流淌,横贯贵州的中部和北部,最后在重庆市的涪陵汇入了长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在这里修筑了东风水电站的大坝,湖面倒灌进两条源流各有几十公里,使滚滚的乌江变成了一个三叉形的十分平静的湖面——东风湖。

现在我们就要下到码头去乘船游览东风湖。从八仙洞到湖面的垂直高度是 200多米,修建上下缆车的计划正在制定,今天只有辛苦大家下行这一段了,请大家小心!

水西坐佛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开始游览东风湖。我们左面的山崖上耸立的这尊佛像有300多米高。他法相端庄,和善慈祥,正默默地祝愿大家,在此去东风湖游览的过程中欢乐愉快!

各位游客,东风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拥有两岸的悬崖峭壁。这些悬崖峭壁一般都在300米以上,气势壮伟、气象万千。那么这些峭壁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大约是在七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时代,今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地壳运动——地质学上称之为“燕山运动”。这次运动在今日贵州的地盘上造成了一 条从西部往东北走向的大裂谷,裂谷底部后来就成了一千多公里长的乌江的河床,我们今天游览的东风湖处在乌江的上游。实际上也就是这条大裂谷的上段。在这里。相对深厚的岩层使形成的裂谷比别的地方深了许多,自然也精彩了许多。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的喀斯特风光不仅在乌江所有的峡谷风光中无与伦比,就是在全世界所有的峡谷风光里也首屈一指。

不过,再美好的风光都要有起码的进入条件,才能够得到天下游客的青睐。有一个数据大家应该知道,在乌江上游的448公里河段上,落差就多达1636米,拥有十分丰富的水电资源。从上个世纪中期国家就开始了乌江梯级电站的开发。我们现在航行着的东风湖就是其中的一个电站。东风水电站大坝坝高162米,形成的湖面倒灌入乌江的两条源流都远达三十多公里以外。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游览整个东风湖的方便条件。应该说,大家都是很有福气的了,如果你是在上个世纪来的话,无论如何也是看不到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神奇风光了!

无字碑林

各位游客,请注意左面峭壁的上部,有一片片平坦的岩面,仿佛是一面面人工凿成的石碑。现在它的上面还没有写字,那是为所有游览东风湖的游客准备的。今后,如果有谁写有好的文章,就请交给我们,我毛司一定给你刻写在那些石碑上。在大家的作品雕刻上去之前,我们还是暂时将其命名为“无字碑林”。

那么,什么是东风湖最美的东西呢?

有人说,最美的是湖岸的岩壁,七千多万年前的那场燕山运动将大地撕裂,形成了数百米高的两相对峙的悬崖峭壁后,又经历了七千多万年的日晒雨淋冰雪风霜,再加上不同地段地形地物的差异,使东风湖的这些绝壁异彩纷陈、气象万千,具有了勾魂夺魄的无穷魅力。

有人说,最美的不仅是岩壁,还应该加上水面,由于是百里高峡平湖,水波不兴,一平如镜,倒映着从未受到破坏的青山画岩,比重庆的三峡雄奇,比桂林的漓江秀美,毫不夸张地说:“东风湖山水甲天下”!

还有人说,最美的是世世代代生活在湖岸的苗家儿女,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去到了苗寨,你会领略到最具独特魅力的西部苗族风情。

那么,究竟哪一个说法对呢?各位游客,前面就要进入东风湖的中心湖区了,请大家自己用心去体会吧……

天竹峰(第一次眺望)

各位游客,前面这尊独秀山峰名叫天竹峰,又名叫笋子岩。她独立于湖水边,高350多米,直径也是300多米,四周都是垂直绝壁,无路可走。峰顶有6000多平方米面积,又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除了百鸟翔集以外,一般人和走兽都是上不去的。不过也有例外,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道家一代宗师张三丰到西南地区传经布道,见这天竹峰壮伟秀丽,便攀着巨大的青藤到了峰顶,就在那峰顶结庐修行、招收门徒。成就了道家在云南贵州的一方功果。张三丰在那天竹峰上传道三年后离去了,再没有什么外面来的人上去了,只有当地胆子大的苗族小伙子偶尔有人去过。据他们讲,那峰顶有座石块垒的道观,有块岩石上还刻有张三丰的手迹:“西南第一峰”。由此可知,天竹峰的确是道家的一座圣峰。

有关贵州茅台的经销申请书汇总五

话说来到贵州啊,要么体验原生态的民族风情,要么享受画卷般的美丽风景,那么今天呢,我们就在自然风景的簇拥下,去寻找那种撞击心灵的感觉吧。

众所周知,马岭河峡谷被称之为“天沟地缝”和“地球上最美丽的疤痕”,没错,我们今天要游览体验的地方就是这片神奇的土地—马岭河峡谷。

现在就让我们步入景区吧,沿着蜿蜒的小路,我们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天星画廊景区,它是峡谷景区的精华部分,有珍珠瀑、面纱瀑、黄龙瀑、雨洒芭蕉、天星瀑水钙华、海狮厅等多个景区。马岭河犹如一条银线,把十多个景点串了起来,游人仿佛走进了一条神奇秀美的天然画廊,感到佳景迭来、美不胜收。马岭河发源于乌蒙山系白果岭,上游叫清水河,中游因两岸有马别大寨和马岭寨而称马岭河。依次下去,这里有年代久远的马岭河谷崩坍遗迹,有狂放洒脱、不拘章法的天赐石窟,有摄魂惊魄的回峰崖,有充满传奇色彩的夫妻树和姊妹泉。

马岭河又被称之为清水河,是一个集雄、奇、险、秀为一体的国家级景区。被誉为神州第一漂的马岭河峡谷素有“兴义归来不看峰,除去马岭不是河”之说。雄奇秀丽的悬崖峭壁,惊险的石滩成了马岭河的独特标签。因此在清咸丰年间,兴义知县蒯关宝为马岭河峡谷的奇特风光提了一首诗,其中四句便是“岩奇石更奇,奇绝画难比。写奇惟有诗,诗在空山里”,极为贴切的写出了马岭河‘谷深’、‘岩异’的特点,使马岭河峡谷成为空山里的一首诗。

我们都知道啊,贵州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的地区,而马岭河广泛分布着三叠系碳酸盐可溶岩。那些从高处落下的瀑布析出的碳酸钙形成了钙华,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多姿多彩的瀑布群与瑰丽辉煌的钙化沉积物浑然一体,形成了形状各异的神奇画卷,我相信它早已令您叹为观止了吧。大家知道马岭河峡谷的四大景致吗?这个很有意思,马岭河峡谷的景致大体由谷深、岩异、漂流、瀑奇构成,可谓西南奇胜,天下奇观。上面我们体验了谷深和岩奇,下面让我们去感受一下漂流和瀑布吧。

对于来此地旅游,马岭河的漂流一定是您难得的冒险之旅,河水急中有缓,乘坐橡皮船从上往下漂流,天然落差200多米,奇险无比,动人心弦。沿途有18滩,20余湾,30余谭,峰回路转,船移暗迁,真可谓惊心动魄啊,因此冠以“神州第一漂”这个名号一点也不为过。相信您在挑战自我的同时,一定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了吧!

现在来到的是我们今天马岭河之行的最后一站—群瀑竞流区。马岭河峡谷两岸支流流量较小,因而下切速度缓慢,所有就形成了峡谷两侧众多的高达百米的瀑布坠落于深谷之中的奇特景观。在多数人眼中,马岭河最美的就是那些多得数不清的瀑布,在长约74千米的马岭河峡谷中,瀑布就有13条之多,形成一片具有众多水流争奇斗艳的瀑布群,在这片瀑布群中,有的如白练悬挂,有的如银坠轻抖,有的如万马腾哮,有的如珍珠飞洒,水流有大有小,响声有起有伏,就像山谷间一群雄浑的山水交响乐,这就是瀑奇。峡谷中常常是水雾茫茫,把山崖上的植物映衬得特别的鲜绿,如果阳光灿烂的话,您还可以看到很多条彩虹挂在半空中,恍若人间仙境、袅袅婷婷,堪称贵州一绝。

在一番游览之后,一种赏心悦目、超凡脱俗的感觉袭遍全身,这就是一种自然与人的相互和谐相互撞击的结果,马岭河峡谷,一个不朽的传奇,发展壮大、令游客向往,必将成为其亮丽的标签!

有关贵州茅台的经销申请书汇总六

“多彩贵州,风情黔东南、好客之州、歌舞之州!”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江千户苗寨,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在接下来前往景区的途中请允许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凯里的东南部,距离州府凯里39千米,是全国最大的苗寨。苗寨有1250多户人家,5600多人,苗族占据全寨总人口99%,所以自古就有“千户苗寨”“西江大寨”的美誉。全寨有溪水四条,分别汇人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环绕寨脚而过,把寨子一分为二,北面有3个苗寨,南面有4个苗寨。那么西江是什么意思呢?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

西江千户苗寨就好像是一座露天博物馆,一篇展现着苗族发展的史诗,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十分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苗族漫长历史和发展的首选之地。淳朴的民风,传承千年的节日以及精致美丽的服饰都是这座博物馆的展品、这首篇章的美丽诗句。

西江苗寨的人们向来十分好客,无论在节日还是平时,有客人来到苗家,主人就会双手捧来一碗碗的米酒,敬给客人,表达自己对于客人的欢迎。要是遇到节日,这礼节就会更加隆重了,每到苗节的时候,每家每户就会做上甜酒、煮冻鱼来款待客人。

都说“花衣银装赛天仙”,西江千户苗寨苗族的服饰也是鲜彩夺目。这里的女青年到节日时就会盛装打扮一番,她们头戴银花、银梳,包上银围布片,戴银耳环,项上挂着三到四只花纽式银圈,手上戴上三四只银手镯,全身打扮得银光闪闪,十分的漂亮。苗族的服饰通常是大花便衣,在衣服的衣角、衣袖、背带上面绣着花、草、鸟、鱼等图案。因为过去的西江苗族都是穿黑色的长袍、戴黑色的头巾,所以这里服饰又被称为黑苗。

外国人都说中国人十分喜欢过节,西江更是如此,其中以祭鼓节和苗族年最为出名。祭鼓节是黔东南苗族的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大多是十三年一次。他们常常会在八月份选择一个平稳的日子“醒鼓”,就是把上一次祭鼓节使用的一对祖鼓唤醒。唤醒的方法通常是到藏鼓洞,把放在鼓楼里面又或者把鼓放到新鼓主的村子里。之后再经过造新鼓、摒旧鼓等一系列的活动,最后把鼓放回藏鼓洞里面封存,从此就不准使用了,整个祭鼓节大约要花费10多天。据说要是遇到了猪年,那祭鼓节和苗节就可以一起过了。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走进苗寨去体会这里独有的风景。

各位游客朋友,进入苗寨首先映人眼帘的就是我们眼前的特有民居——吊脚楼了。西江的村寨所在的地方大多都是靠山面水,所以在建造房子的时候通常会利用山倾斜度较大或者是山谷靠近水的那一面,房子前面的半部分会临空悬出,最后就形成了我们眼前这些玲球起伏的吊脚楼了。我们可以看到吊脚楼的建筑大多是用木材建造的,整个建筑没有使用一钉一铆,全都是用榫卯连接的,所以吊脚楼的建筑工艺十分巧妙。这里的建筑风格也是十分具有特色,要是从我们的苗寨观景台俯瞰,只见那吊脚楼层层叠叠,呈现出金字塔的形状,十分壮观。大家可以来猜猜这个吊脚楼下层是干什么用的呢?没错,就是用来关牲口或用来堆放物品的。同时这里还起到通风、防潮的作用。

游客朋友们,我们可以看到在吊脚楼的四周都有靠椅,这就是当地有名的美人靠。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女子不能抛头露面,所以古时候的闺中的女孩子不能轻易下楼外出,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遥望外面的世界[因为这个原因就把这个靠椅称为“美人靠”。美人靠是一种下设条弃,上连靠栏的木制建筑,因为向外探出的靠背弯曲似鹅颈,所以又把它称为鹅颈椅。那么现在的美人椅主要就是用来乘凉、观景和休息用的了。

游客朋友们,除了吊脚楼,风雨桥也是西江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风雨桥也叫作花桥,主要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因为为行人起到了一个遮风避雨的作用,所以就把它称为风雨桥。风雨桥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桥梁建筑,一共分为由下、中、上三部分组成:下部主要就是桥墩,中部是桥面,上面的就是桥面廊亭。传统的风雨桥和吊脚楼一样没有用一根铁钉,都是采用榫卯技术连接整体的。我们可以看到风雨桥上面修建了很多层的塔、一亭,每一层都有檐角翘起来绘凤雕龙;在塔顶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宝葫芦、千纸鹤等吉祥物,十分精致。

现在的西江苗寨一共有七座风雨桥,他们在原来木质的基础上还采用水泥和木材混合的结构,大大增强了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能力。

现在请各位游客朋友就在这风雨桥休息一会儿,我们再到下一处景点。

有关贵州茅台的经销申请书汇总七

中国是“洞穴之国”,有着成千上万个洞穴;已开发的有41个,其中梦幻织金洞最为美丽。

梦幻织金洞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的乌江旁,在三岔河与六冲河之间,气候潮湿、凉爽。

织金洞全长12.1公里,有四层共五个支洞,每个支洞中还有五至七个小洞。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比天安门广场还要大出44万平方米。这五个支洞中属“十万大山”洞最大,其面积相当于10个足球场!宏伟壮观便成了织金洞的最大特点。

织金洞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颜色鲜艳。洞内的“珊瑚瑶池”、“石柱”,五颜六色,而且形态各异。再加上洞中湿度较大,有的地方有刺鼻的气体,有时在人的眼前就会出现幻觉,因此得名“梦幻织金洞”。

织金洞中还有两件奇物:“霸王盔”和“银雨树”。巧妙的是,这两件奇物都位于“广寒宫”中。“广寒宫”的面积为5万平方米,其中有许多石笋、石柱,可这些都是与两件奇物无法相比的。

“霸王盔”是一种特殊的帽状石笋,十分坚固,因其外表像一顶战争时用的头盔而得名,它有30多米高,5米宽,可谓是“石笋之最”。

“银雨树”则是钟乳石,高5、6米,看似一棵用石片一层层累成的小树,表面呈淡黄色。据推算,“银雨树”还需要15万年来完成生长。

那么这个美丽的洞穴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据考古学家调查,120万年以前,这里还是一块平地。但是有一天,地壳发生了变化,乌江水流的一部分流到了现在织金洞的位置并开始冲刷、腐蚀这里。95万年后,地壳又开始发生变化,水不再涌到这里。又过了120xx年左右,洞内大部分水已经干涸,并开始逐渐变成现在的样子。又过了几十年,一群野猪跑到了这里,在洞内生活、繁殖,并产生了“石洞野猪”这个种群。约2万年后,气候变得潮湿,“石洞野猪”不再适应当时的气候并灭绝了,但他们的角、牙等却给人类留下了很有价值的财富。

梦幻织金洞,真是既宏伟又神秘,不愧为中国的“洞穴之首”!

有关贵州茅台的经销申请书汇总八

一路辛苦了。我们已经来到中国最大的侗寨——肇兴。

肇兴,俗名“六洞”、“略懂”、“宰肇”,现是肇兴乡政府所在地,寨内分设三个行政村,共有920多户,4000余人,是黎平县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寨。

“肇”在侗语中是开始、最先的意思。那么肇兴也就是这一方最先开始生存的寨子。据传,村民之先祖陆浓暖,从江西迁徙,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定居肇兴。当时这里竹林丛生,荆棘遍野。他于是在一个名叫“象细”的地方挖了一口井,开荒造田,居于井旁。后来陆浓暖的后裔逐渐发展兴旺,村落相应扩大,分迁纪堂、登杠、洛香等寨去居住,肇兴为“六洞之根”

什么叫寨门呢?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寨子的大门、门户。侗寨人往往在通往寨子的路上建。

我们现在站在肇兴寨门外。一座别致的门楼,称为寨门,当你走到寨门时就知道已经到了属于寨子的范围。寨门的造型十分考究,若建在比较平坦的道路上,则大多是一个大门,两个平房;如若遇到较陡的地势,则依地势而建。因此,寨门是多姿多彩的。

寨门为杉木建造,凿孔穿榫而成,不用一钉一铆。豪华一些的寨门,在石柱、石础、梁柱上雕绘各种图案、花卉、鱼虫、波涛等。周围配以几何图案的花纹,精巧美观。

寨门实际是侗寨的迎宾门,每逢节日到来,主人们就到寨门去“拦路唱歌”,表示欢迎;客人要回去了,主人备办礼物,送到寨门外,唱歌分手告别。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侗族拦路,这是一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侗族地区两寨之间,有集体结交、集体作客(侗语叫做“月贺”)和青年男女互去对方寨上唱歌、唱侗戏、探访、联谊(侗家叫做“外顶”)的习俗。如两寨之间有这些活动的话,主寨的男女青年就会借此机会,在进入本寨的寨门前设置板凳、竹竿、树枝、绳索等障碍物,把路拦起来。主寨的姑娘拦住客寨的后生,或是主寨的后生拦住客方的姑娘,唱起拦路歌。歌中列举种种拦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后生们唱起“开路歌”,逐一“驳倒”对方拦路的借口,这样一唱一答,一来一往,主方就把拦路障碍物一件件地拆除去,直到把拦在路上的障碍物完全拆除干净,客方才得进寨。

两个寨子的人,通过拦路对歌活动,有的由陌生到相识,有的由一般相识到加深彼此间的了解。此后,他们之间,便可进一步交往了。

有一个著名诗人说过,侗家拦路不让进,看似无情却有情,情在歌声中,情在酒碗里,情在路中的草结上。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也享受了作为贵宾而被拦路唱歌的礼遇,希望能常来常往,成为肇兴人的老朋友。

大家请看肇兴寨全景:中间凹,四周山高坡陡,呈长方形,块块聚落,似船状形,刚才我说过,肇兴的先祖开出泉水,流淌成河,又奇迹般形成这条巨船,顺水而下,一帆风顺,肇兴能不是好地方吗?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17℃左右。有一条溪流从寨中穿过,便于生产和生活。因此,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迁来,和睦相处,都为陆姓。为了区别,又在房族中定出“内姓”。一个内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称为“团”。肇兴先后发展成五个团,按当时民间奉行的“五常”命名,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和信团。每个团、也就是每个房族都各自建筑自己的鼓楼,于是才出现一寨有5座鼓楼的这一奇观,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肇兴鼓楼群。

下面,我们接着去看鼓楼。它高28.9米,有13层。

大家随我来看,鼓楼为木质结构,用四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顶层,另立副柱加横枋竖瓜于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铁钉,结实牢固,扣合无隙。

鼓楼形状不一,有的呈四面流水,有的呈六面或八面流水,楼的层次都为奇数,有三五层以至十五层不等,高二、三丈到四、五丈。底层地面一般宽约二、三平方丈,有的围以栏杆,有的空敞,中间置“火塘”,四周围以长凳,供人休息。楼檐覆盖小青瓦,有的檐角附以龙凤,花鸟泥塑。楼顶多呈伞形,上竖桅杆或垒叠陶瓷“金瓜”、“葫芦”。顶盖下层,有的围以木格或累积角形木花,“若蜂窝一样千孔万眼”,“象燕窝一样垒泥点点”。

请大家往外看,横枋、四壁和门上彩绘龙凤麒麟,鸟兽花卉,山水人物,造型美观,栩栩如生。从鼓楼外貌我们可以看出,雄伟壮丽,既有宝塔之英姿,又有楼阁之优美,巍峨庄严,蔚为壮观。

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艺术,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侗族一个重要标志,今后大家只要见到鼓楼,就知道这里肯定是侗寨。

有先生问,侗寨里这种精巧造型独特实用美观的鼓楼是什么人建造的呢?

我要告诉大家,建造者都是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整个建筑都是在他们头脑中描绘而成,从来不用图纸,几百根梁、枋、柱头的尺寸,也凭他们心中默算。虽然没有图纸,但层层叠楼梁枋柱头的衔接,却完全吻合,从不发生差错。从这里可以看出,侗寨鼓楼的建造者,真是巧夺天工、技艺非凡。这种能工巧匠,各地侗寨都有,但最负盛名的还是多在肇兴、纪堂这一带。

还有先生问,建鼓楼谁出钱呢?

侗寨中的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众人心齐的表现,因此,在寨上修建鼓楼就成了全寨人们的共同荣誉和意愿,全寨把它当作一件喜庆大事看待,家家为此集资、出力,有的侗寨建成鼓楼后,还把集资者的姓名、捐献银钱的数目,一一刻在石碑上,立于鼓楼旁,以昭后世。“鼓楼有什么作用呢?”这个问题提的好。刚才我讲过,第一、它是侗寨的标志,看到鼓楼就意味着进入了侗乡。因为别的民族村寨是没有类似的建筑的。第二,它又是侗族族姓的标志。侗族的规矩,鼓楼是按族姓分别建造的,一个族姓一座鼓楼。第三,是侗族同胞休息的场所。劳动之余,村民常在鼓楼内外休息乘凉或烤火聊天。有时围听长者讲述民族优美的民间传说,接受传统教育。第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小伙子们常在那儿围圈踩堂,跳起欢乐的歌舞,等待浓妆艳抹的姑娘来寻找他们的意中人。第五、鼓楼又是侗家接待客人的所在,逢年过节,侗家喜欢集体相互走访,届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第六、鼓楼是侗家集会议事的地方。凡村中大事,由寨老派人击鼓聚众商议,作出决定,分派执行。如有民事纠纷,也由款首在此裁夺定案。第七、鼓楼又是侗寨中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鼓楼顶层,悬挂一个长行细腰牛皮大鼓,鼓楼就是因此得名的。过去,如遇兵匪骚乱劫掠,或发生山火寨火,款首便派人上楼击鼓求援,一楼鼓鸣,别寨响应,村寨相传,鼓声齐鸣,人们应声而至,相互支持。很象过去北方的烽火台,不过鼓楼的信号不是烽火而是以鼓声相传。有位古建筑专家对侗寨鼓楼进行了一番研究后说:“侗寨鼓楼是地道的土著文化,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品种。”寨上男女青年为大家演唱的是侗族大歌,大歌是一种自然合声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的民族音乐,传说是一个名叫四也的侗族青年到天上去采摘下来,传遍侗乡的,因此,也有人称为“天籁之音”。从50年代开始发现,唱响全国,80年代唱响巴黎,震惊世界音乐界,现正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唱完大歌,姑娘小伙们就要邀约大家踩歌堂了,踩歌堂侗话叫“哆耶”,是一种集体性、祭祀性的舞蹈,是侗族先祖贯公和也降创造的,据说参加跳这个舞能消灾祈福、保佑平安,请大家都加入到吉祥的队列中去吧,你会得到平安,得到幸福,健康长寿的。看完第一座鼓楼,我们就要去参观侗族的“萨”,去领略侗族“萨”文化的神秘了。“萨”是侗族信奉的女神,侗家为什么每年都要这样来祭祀萨呢?传说,古时候有个侗家妇女,为了维护侗家的利益,与邪恶作斗争,最后在一个名叫“弄塘概”的地方因寡不敌众,纵身跳下九层悬崖下的龙滩,壮烈殉难。不久,在她殉难的地方,长出形似她的崖石,昂首矗立在龙滩边。侗家说这就是萨的化身。为了悼念她,侗家称她为“祖母”,奉为神。这可是至高无尚的神,她能呼风唤雨,庇护村寨,主宰一切,保境安民。因此,每逢新年,各寨都派专人去“弄塘概”把龙滩边的岩石背一块回寨,安放在本寨“祖母堂”里。这样,就等于把祖母接到自己寨上,以求得本寨人丁清吉、六畜兴旺。这是祖母塘,象征当年祖母跳下的龙滩。是十分神圣的水塘,每逢节日喜庆,寨上人踩歌堂时,都必先绕水塘三圈,然后才进歌堂,以表示对祖母神“萨”的崇敬。这是萨堂,亦有人译为“圣母祠”、“社稷坛”。这种译法到底正不正确,我不敢妄加评论。总之这就是我先前所说的侗家信奉的女神萨的房子。里面的萨坛用石头砌成圆丘,丘上栽一株黄杨,旁置一把雨伞,四周有十二个或二十四个小木椿或小石堆,纸伞和木椿上披挂纸剪,据说这些木椿、石堆表示“守将”之位。此地有一世袭或由卜测产生的“登萨”——祖母之祖管理。非敬祭之日,不得入内。肇兴这个地方,每逢上月初,合寨举行敬祭活动,届时,“登萨”将特制盛服置于坛前,每户一男一女,携带茶(酒)肉、菜肴、香纸、蜡烛前往祭祀,祭毕,即于“神坛”周围合席共餐,同时鸣锣或吹芦笙,“哆耶”歌颂此神的人才品德,敬祝她千古流芳,保佑村民,与民同在等。若遇抵御外敌以及集会活动,也要先集中于坛前喝祖母之茶,求其庇护,才能行动。这是智团鼓楼,这座鼓楼有9层,高14.8米,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这座鼓楼与前面那座有一些区别。什么区别呢?大家先看一看,想一想。

对啦!智团鼓楼的顶层为四方形,采用歇山式屋面,四面翼角高翘,层脊中央塑一宝葫芦,两端塑天鹅。那么其它四座鼓楼都是八角攒尖顶,上头塑一由大到小的葫芦宝顶,每座鼓楼各层屋檐角塑各种珍禽异兽,人物塑像,形象逼真、各具特色。封檐板上彩绘人物故事和山水、花鸟,栩栩如生。好啦,我们接着往上走。我们现在行走的这条街,是一条公路街,往南,通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但在其中要经过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和著名的地坪花桥,地坪花桥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很值得去看一看。往右走,我们现在到了肇兴涉外旅馆,这是一幢具有侗族特色的3间3层木质结构的吊脚楼,服务设施比较健全,接待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还有一支20余人的侗族艺术表演队,晚间专门为游客表演侗族风情歌舞、唱侗戏,如果有兴趣可以欣赏。另外,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侗家人热情好客,象中国古话讲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5户村民办起了民居接待,很有家庭的温馨感,如果需要,他们将欢迎大家去作客。这是村民田茂荣家的民居接待室,象这样的接待室,往下还有4家,他都以侗族家庭式的接待,让客人当一天侗家人,体味侗族家庭生活的情趣。这是礼团的鼓楼,13层,高23米。鼓楼对面的是戏楼,也叫戏台。是当地村民演出侗戏、演唱侗歌的舞台。

讲到侗戏,我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侗戏是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侗族居住地区。是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文人吴文彩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始创的,具有独特浓厚的民族风格。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每个鼓楼前都有一块坪子。这是干什么的呢?这叫鼓楼坪,也叫歌坪,供踩堂歌用的。有鼓楼就必有戏台,必有歌坪,这是侗族建筑分布的一大特点,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公共设施功能区分布的心理构想。这是礼团花桥。侗族的桥梁以木桥居多,以长廊式的风雨桥最为出色,大都建于清末。肇兴寨这样的花桥共有5座。这种桥造型优美,桥身运载坚固,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挡风避雨,同时又是供人们休息和迎送宾客的场所。我们往四处看,都是侗族的木楼。《黎平府志·风俗》载,侗族多建造上人下畜式木结构的双面屋顶“干栏”楼房,当地汉族称为“吊脚楼”。侗寨房屋布局,多依所傍的山势朝向,面向田坝或流水,巷道弯弯曲曲,宽窄不一,并根据地形由几户共同建连带状房屋。屋的前半部为开敞式宽阔的长廊,也叫敞廊,侗语叫“干栏”,是生活、接待宾客、纺织、刺绣的场所,后半部则是卧室与火炉房。侗家吊脚楼开间有一间、二间、三间,也有五间甚至十多间的连廊式串楼。不管间数多少,房屋两侧各配有“偏厦”以架楼梯之用。楼房一般为三层,底层关牲畜,二层为起居室,第三层存放农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侗家木楼最大的特点是呈倒金字塔,第二层在第一层的基础上挑出60公分,以此类推,形成“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形状。据说,侗族这种造屋形式,是巢穴居住留下的遗风。过去侗族为了防止猛兽的袭击,防止地表潮湿对人体的侵害,在树上筑巢造屋,后来演变成今天的吊脚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住二层改变为住底层,由前廊,生活厅堂、卧室和厨房组成。有少数人家还建起四合院,窗户宽大明亮,体现了侗族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我们所看到的挂在屋廊处的是侗布。那是妇女们自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染的布。以经久耐用,柔软可身而久负盛名,侗家姑娘、后生漂亮的民族服饰,就是用这种布制成的。这块油光发亮的石头是用作什么用的呢?是侗家妇女们用来捶布用的,布织好了,初染一遍,为了使它纤维更紧密,质地更柔软,今后染色得更加亮丽,就需要反复地捶,真可谓千捶百练。

晚上,捶布声声,也是一种天成音乐。侗族是居住在水边的民族,而水边的民族是喜欢鱼的,与鱼结下不解之缘。大家看,村寨里鱼塘四布,塘里有一群大大小小的鲤鱼,这鱼不是用来吃的鱼,而是鱼种,因为,侗族社会中的传统农业是以水田种稻,严格说是以水田种禾为主,水田里除了种禾以外,就是养鱼,因此形成稻田养鱼这样一种独特农耕形式和稻作文化特征。稻田养鱼分为秧田育鱼苗、稻田养大鱼,水塘存鱼种三个阶段。所以塘里的鱼是鱼种,不能吃,只能供我们观赏。我想问问大家,鱼塘中间那个四四方方的土木台是用来干什么的?还有外面围着的一圈栅栏是用来干什么的?让我告诉大家,这叫鱼窝,是鱼群逃避天敌、防御严寒的地方,比如水塘经常放鸭子,鸭子是叼鱼的,当鸭子进水塘时,鱼就逃进窝去躲起来,鸭子被栅栏挡住,等鸭子走了,鱼又无忧无虑地出来觅食,聪明的侗家人在鱼窝上面培上土,种些常用的葱蒜、丝瓜等等,既美观又实用,真是一打墙几方便。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仁团花桥,紧接着是仁团鼓楼和戏台,和我们已看到鼓楼花桥和戏台一样,具有同样的建筑特点和功能,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座鼓楼还有一个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叫“抬官人”,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清正廉洁又乐善好施的“天官”,经常下到各个侗寨去访贫问苦,与侗家结下深厚友谊,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天官,每年过年时开展抬官人活动。请大家穿过侗家吊脚木楼下面,去义团鼓楼看一看。这是义团鼓楼,有11层,高15.8米。鼓楼后面有鼓楼坪和戏台,前面紧接是义团花桥。这座鼓楼所处位置在肇兴寨中部,所以到这里休息娱乐的人特别多,你看这花桥上的木柱木板,都坐起了凹槽,不是年长月久,能磨成这样光亮吗?接着,我们去走一走侗乡的石板路,观赏一下河边住房的景致。侗乡为什么有石板路呢?有这样的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很早很早以前侗家不会唱歌,就是刚才我说过的,有一个名叫四也的青年想上天去为民取歌,可是他一个人修筑上天之路难,四方八路的村民们知道后,一人献一块青布,搭成了一条通天大路,四也上天采歌,传遍了侗乡。你看,这一块块青石,一条条由青石铺成的道路,不正是当年的青布变成的吗?侗族群众向来有修路架桥、热心公益事业的良好风尚,人们为了解决坡高路窄、逢雨难行的困难,村寨的道路大都铺上青石板,石板路是本地工匠就地取材,开山取石建成石块,全寨人投工投劳共同铺就的。象这样的石板路,侗乡到处可见。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铺路架桥的功德,在路的尽头或桥头立有石碑,碑上刻有建造人的姓名,建造时间和捐款人姓名、捐款数额等,让那些热心公益事业、好行善事的人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各位朋友,肇兴侗寨参观完了。肇兴历史悠久,素有侗乡歌海之美称,同时肇兴又是集侗族食品之大成的地方,还是侗族民族工艺品较为丰富的地方之一。

我们到下榻的地方之后,可根据各自需要,欣赏侗乡歌舞,品尝侗乡风味食品,购买民族民间工艺品。总之,让大家到肇兴侗寨来,既饱眼福,又饱口福,还能给家人带去一片侗乡的祝福,带去你美好的记忆。谢谢大家!

有关贵州茅台的经销申请书汇总九

各位亲爱的团友,大家从远方来到具有“黔之腹,滇之喉”的安顺,来到以典型的岩溶风光和宗教人文竟观相结合的龙宫风景地区。我们真的是万分的高兴,内心里充满激动和欢喜。

我想大家已经参观了宏伟壮观的玲珑秀美的天星桥竟区和黄果树大瀑布。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主要参观的是龙宫风景区,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龙宫的地下宫殿有840米的水程,仅是龙宫的第一部分。

安顺龙宫国家级风景区,是一个以典型宗教人文和岩溶风光的景观相结合的风景名胜区。龙宫主要位于贵州省西部的安顺市境里,距离安顺市有27公里,与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相距45公里,距离贵阳132公里,属珠江水系,平均海拔约1000至1400米。

贵州龙宫景区以水溶洞、旱溶洞和洞穴瀑布为主,包括秀丽的田园山寨,粗犷雄伟的山野峰峦,嶙峋古怪、翠竹簇拥的石林等多种景观,风景资源丰富,类型繁多,景观奇特,集山、溪、水、林、洞、瀑、湖、石于一体,实属罕见。龙宫景区属叠系喀斯特岩溶地貌,形成于3 龙宫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平均气温为14.6℃,气候十分温和。整个景区的山峦起伏,溪流环绕,自然环境质朴清新,大气的水体未受污染。贵州龙宫中心景区,景点丰富,内容齐全,是整个风景区之精华。这里既有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巍峨壮观的悬崖峭壁和嶙峋峥嵘的石林,又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恬静淡雅的田园风光。同时有被游人称作中国"三最"的奇特景观资源,第一最,龙门飞瀑属洞中瀑布最大;第二最,地下暗河最长,全长有5000米;第三最,龙宫天池天然辐射量全国最低。地下暗河串联三十余座山头,接九十余个暗河溶洞。

各位团友,就让我们轻轻松松地乘着这条小船去探寻那神秘的龙宫世界吧。 龙宫融水洞、旱洞、峡谷、峰林、绝壁、明流、暗河、漩塘、田园风光、民族风情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组成一条神奇的旅游风景线。分为中心景区、漩塘、油菜湖、仙人箐四个著名景区,可谓鬼斧神工天造就,集天地之精华而成。1985年全国园林学专家门来此考察之后,认为龙宫实在是太"绝"了。它绝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奇绝、雄绝、秀绝、妙绝。贵州著名书法家张星槎先生为龙宫写下一副对联,上联是"吞石为洞,吐石为花,神工赖水造",下联是"聚水成渊,覆水成瀑,胜景依石生"。"绝"字的天机被诗人一语道破。

龙宫的景致不仅绝,而目"神"。这个地方特别能够激发人类奇特的幻想、想像和联想的能力。它的神就在于,这里不仅山奇水奇洞奇,而且可以找到龙的踪迹,体验龙的神出鬼没,是感悟中国龙文化的圣地。《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龙王水晶宫,都集中在这里,人们可以在这里一一找到对应的景观,因此,不能不说它是中国龙的神话传说的体现。您来到这里,会感觉到似乎脱离了现实生活,进入一个不可思议的神秘世界。

龙宫话龙

我们的龙之旅,就从这座进入龙宫的大牌坊开始。中国人对龙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逢新春佳节少不了要玩龙灯,端午节要划龙船,久晴不雨要耍水龙,遇到洪水泛滥则要祭龙王。龙在中国文化习俗中无往而不在,无处不显灵。不是吗?清冽碧透的泉水往往有"龙泉"的美称;深不可测的水潭,大都称为"龙潭";绝妙的山形一定被称为"龙脉";华丽的宫殿往往叫做"龙宫"。茶以"龙井茶"为好,食以"龙门宴"为佳,最锋利的剑谓之"青龙剑",最名贵的马谓之"乌龙驹"。许多优美的传说都和龙王、龙女、龙王三太子、龙宫有关,脍炙人口,千古不衰,难怪人们把讲故事叫做"摆龙门阵"。 龙是中国的吉样物,但凡沾上"龙"字的词,都含有吉样、喜庆、振奋、腾飞的意思。比如。龙飞凤舞"、"龙凤呈样"、"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吟虎啸"、"龙游四海"、还有"鲤鱼跳龙门"。所以,中国人自认是"龙的传人"。至高无上的皇帝自称是"真龙天子",而把他的子孙叫做"龙子"、"龙孙"。龙在人们的心目中神乎其神,高深莫测。龙的形象,神奇而古怪,它是马的头、鹿的角、虎的限、牛的耳、蛇的身、鱼的鳞、鹰的爪,真是神气活现。龙是神物,在人们看来,它有超凡的本领,上天可腾云驾雾,"薄乎天光";下地可入深潭、倒海翻江,有呼风唤雨、惊起雷电的神力。 人们或许会问,在自然界中究竟有没有真的"龙"呢?在距今两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恐龙曾称霸世界1亿多年,而在此之前的三叠纪还有过许许多多的海生龙。不过,至今还没有找到像中国人传说中的这种龙。中国人心目中的龙产生于车富奇妙的想像之中,它是 许多自然现象如风云雷电、冰霜雨雪、江河湖海、珍禽异兽、各种动物的模糊集合物。它也是中国许多古老民族的图腾总汇,是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社会权力的象征。

水是自然界中一种特殊之物,它既是生命之源,又是万物之目,蒸发可以升腾上天变成云雾,聚集又可以下沉为雨雪;在地面上可以形成江河湖海,又可以潜入地底,成为阴河暗湖。因此在《说文》中这样解释:龙者,能隐能现,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升能降。"龙"这个形象其实正是水的形象,所以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龙官的神韵就在于水,这是一条神秘的水。它本是一条小小的河流。从山谷中出来。几次潜入地下,几次又涌冒出地面,穿过了二十几座山峰,经过了几番回旋。这还不够,它还在地底形成一个巨大的瀑布,吞云吐雾之后,这才滔滔流去。这一切的情景难道不就是龙的神奇身影的再现吗?现在,就让我们沿着龙的脚印,去寻找龙的踪迹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