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精选年味传播团申请书(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8:23:45 页码:7
精选年味传播团申请书(3篇)
2023-01-10 08:23:45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年味传播团申请书(精)一

放爆竹

放爆竹是一个汉族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鞭炮,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寄托了汉族人民一种驱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贴春联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古代的汉族民俗文化。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俗称春联。春联的来源是一种桃符。最初人们用于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厨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男女两人,女神是汉族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愿望。

我是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的。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光,接着又听到毕毕剥剥的鞭炮,是春节到了。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绵联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国。


精选年味传播团申请书(精)二

20--年2月某日晚,透过窗看着外面飘洒的纷纷白雪如同柳絮般的落下落下。草地上,树上,车上……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婚纱。看着这如此诗意的美景我不禁回忆起那逝去但又难忘的年味。

零食和烟花

童年时过年的年味是吃不完的零食和美丽灿烂的烟花。那时小小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终于过年了,我和附近的小盆友们都在家前的广场集合,身上能装东西的口袋里都装满糖果、瓜子、花生。每个人的脸都跟大花猫似的,鼻涕忽上忽下的;大人们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冲到门外,高高兴兴地点燃了引线。“扑”地一声,烟花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声,分成了许多个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金玉满堂,拿在手上,“砰”、“砰”,十声炮响,响彻夜空,大街小巷早已经成了儿童的世界。

祝福与饺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了学,过年的年味则成为一句句吉祥的祝福和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过年了,早早来到爷爷奶奶家,并送上一句吉祥的话:“祝您,春节快乐!”祝福顿时温暖了你我他。晚上奶奶把我和爸爸唤进屋去。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三鲜陷饺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节目。爷爷,老叔还有爸爸举杯畅饮,奶奶笑眯眯的双眼变成了两条缝,一家人都是满面春风,其乐融融。

思念

岁月无情,光阴飞逝,爷爷奶奶也禁不住时间的考验,随那年寒冬大雪也与我们阴阳相隔了。正是那年也让我知道过年的年味是对亲人牵肠挂肚的思念。想着和爷爷吃年夜饭饭的情景,我的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

那一年爸爸刚贴完春联,就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我坐在饭桌旁,看着这些美味家肴,垂涎三尺。终于开饭了,我狼吞虎咽,好不费力气就把一碗饭消灭了,轮到我敬酒,我端起酒杯对爷爷说“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接着我又祝奶奶寿比南山不老松。然后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喝一口,咂砸嘴,好酒好酒。爷爷笑呵呵地说:“我们的小乖孙子长大了,会用对联了。”奶奶脸上笑得乐开了花,说:“祝我们的小孙子学习进步,天天向上。”爷爷奶奶虽然走了,但他们仍留在我心中。我相信他们在那边也是开开心心。

在飘飘落落雪中,年虽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旧是挥之不去,仍给了我无尽的回味。

精选年味传播团申请书(精)三

寒风凛冽,小雪悠悠。迈步于风中,独自体味这寒冷中的惬意。我伤心,伤心于雪的吝啬;我痛惜,痛惜于逝去的年味。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鞭炮从远方传来,震耳欲聋;烟花从山的那边升起,绚烂多彩。雪的甘甜沁人心脾,炮竹的清香扑鼻而来。而我在雪中却闻到了一股恶臭,在烟花灿烂的夜空下却感到年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逝。

过去,人穷而味浓。孩子们都掰着手指头数着日子期待着初一的到来。因为初一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各家的孩子都能穿上新的衣服,都能收到或多或少的压岁钱。拿着各自新年的收获在同伴中显耀,这是纯真快乐的分享,更是无邪的童心对年味的诠释。披着小棉袄,在雪地里奔跑,孩子们才是这个冬季里的真正勇士。当然,大人们亦伫立在远处为孩子的活泼可爱而笑声连连。稍些调皮的孩子悄悄地将鞭炮扔在别人脚下的雪堆里,“嘭”地一声将他给吓住了,在声响里,雪花四溅,待他缓过神来,“敌军”已在远方痴笑。笑声伴着北风与雪花跳起舞来,是那么的迷人,是那么的和谐。孩子的笑声是年味浓郁的真实体现。

而今天,雪变得吝啬了,北风也失去了其内涵,人也变懒了,孩子们在雪地里的奔跑被睡觉所替代,早起拜年的习惯也被手机所吞噬,与父母要压岁钱的欢乐时光亦被qq消息所占据。新年的那种浓浓的气氛哪里去了?我们应该反思,是否越穷的地方年味越浓呢?科技是服务于生活,还是驾驭生活呢?

二十四以后,各家父母本应紧急准备年货为孩子买新衣,应和孩子一起度过一年艰苦工作之余的几天假期。然而今天,大人们的行为让我为他们感到羞愧。

麻将在中国历史很久,赌钱之风更是在东方弥漫久而不散。小赌怡情,大赌伤身。试问所有围坐在牌桌四周的`人:你们玩牌是为了怡情吗?难道怡情还须通宵打吗?难道怡情还会面色苍白,神情憔悴吗?难道怡情还会使你们恶言相,痛哭流涕吗?

因为“怡情”,曾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因为“怡情”,曾有多少人倾家荡产,失去双手。

因为“怡情”,曾有多少亲朋好友最后反目成仇。

传奇的东方神韵被赌钱之风吹散,愉悦闲恬的年味被钱所冲淡,互相祝愿的新年贺词被桌下的勾心斗角所淹淡。我欲哭无泪。

父母们,真诚地问上一句:你们喜欢孩子在心里对牌桌上的你们的怨恨吗?难道你们喜欢这种孩子日日夜夜的睡而你们通宵达旦的抓牌生活吗?

为孩子想想吧,不要被自己的孩子所憎恶,更不要被自己的良心所谴责。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营造更加香醇的年味,用科技作为载体,用久别的东方年味来浇灌年轻而伤痕累累的心灵。

窗外又下起了雪,越来越豪放,远方又升起了绚烂的烟花,更加多姿,孩子们也露出了有些陌生的天真的笑声,更加欢快。我在雪地里轻轻地拾起一支遗落的炮竹,缓缓地点燃后用力抛向了空中,一声巨响散发出令人陶醉的年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