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山东贫困劳务协作协议书通用 山东贫困劳务协作协议书通用模板(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8:44:59 页码:8
山东贫困劳务协作协议书通用 山东贫困劳务协作协议书通用模板(5篇)
2023-01-10 08:44:59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山东贫困劳务协作协议书通用一

沂蒙山同时也是一个旅游概念,沂蒙山旅游区位于山东省中南部,包含蒙山云蒙景区、龟蒙景区、沂山景区三个景区,核心景区面积148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所在地、世界著名养生长寿圣地,现为国家5-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

沂蒙山旅游区位于山东省中南部,包含沂山景区、蒙山云蒙景区、龟蒙景区,核心景区面积148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所在地、世界著名养生长寿圣地,现为国家5-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

蒙山历史文化

蒙山亦是历史文化名山。20xx余年来,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论语》中记载颛臾王曾主祭蒙山。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留下了儒、道、纵横家代表人物孔子、庄周、老莱子、鬼谷子的足迹。鬼谷子在此-授徒,弟子过百,著名者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汉朝史学家蔡邕等曾隐居此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结伴去游蒙山,杜甫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佳句。唐玄宗曾率群臣登临蒙山;苏轼游蒙山作诗吟诵蒙山;明代文学家公鼐作《蒙山赋》诵叹蒙山;康熙大帝冬游蒙山留下“马蹄踏碎琼瑶路,隔断蒙山顶上峰”的诗篇;乾隆皇帝南巡中游历蒙山则留有“山灵盖不违尧命,示我诗情在玉峰”的优美诗章,以及王心鉴的《东蒙行》“清风过沂水,松涛缦蒙山。天低雾沾履,路险云在肩。苍鹰巡玉宇,耕牛守麦田。回首登临处,浩浩一大千”等诗篇,都对蒙山颂扬备至。

蒙山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世人注目。我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书·禹贡》称:“蒙羽其艺。”认为早在夏朝时期,蒙山、羽山带就已种植作物。建国以来,蒙山麓区先后发现的几十处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遗址,对此作了印证。西周时,成王封颛臾于蒙山之阳,主祀蒙山,说明当时蒙山已路身于我国名山之列。春秋时期,鲁大夫莫斯的颂诗《閟宫》写道:“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天蒙,遂荒大东。”他把拥有泰山和蒙山,视作鲁国的荣耀。现代诗人胡秉言写道:“虬龙苍郁绿卿鲜,独倚幽栏看水涓。亚岱嶙峋奇万壑,晨钟暮鼓鸟鸣翩。”

西周在蒙山南北封国齐、鲁,这两个大国在军事、政治进入的同时,华夏文化也开始在此传播。它和当地的东夷文化由相互阻隔到相互融合,使蒙山及其周围广大地区的文化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而且这种现象经朝历代,不断延续和发展。在蒙山地区发现的汉画像石墓,其建筑和雕刻技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其他如西汉石碑、东汉墓阙以及春秋时期的徐子氽鼎等金石精华,有的属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的属国家一级文物,都是上述现象的见证。由于社会经济的发达和先进文化的哺育,蒙山地区名人辈出,荀子、曾子、蒙恬、刘洪、匡衡、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公鼐、左宝贵等很多业绩卓著的人物,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历史上蒙山的道教和佛教都非常兴盛。僧人道众对蒙山情有独钟,把这里当作-正果、养生长寿的圣地。主要道观有玉皇宫、雨王庙、清虚观、翠云观、九龙宫、观音殿、承天宫、慈宁宫等,香火鼎盛的寺庙有蒙山寺、明光寺、海螺寺和云台寺等。早在五代时期,任过后晋水部员外郎的贺亢就修道蒙山,北宋苏东坡曾和他的八十多岁的弟子乔仝有过交往并写诗相赠。宋朝蒙山玉虚观住持贾文,于宣和元年(1120xx年)被宋徽宗召见于汴京,赐给度牒、紫衣。明清时期,蒙山清虚观属全真道华山派,和道教“天下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有着密切联系。正是这些宗教的活动,给蒙山留下了多处宏殿重阁,并洋溢着黄卷青灯、钟响磐鸣的神秘气氛。

推荐山东贫困劳务协作协议书通用二

各位朋友,咱们马上就要到达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蓬莱了。在此小张先给各位介绍一下蓬莱的概况,蓬莱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烟台市西北方向约75公里处,隶属于烟台,北临渤、黄二海,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全市总面积1128平方公里,总人口44.7万。 但就是这样一个总人口不足50万的一个县级市,每年确能接待海内外游客200多万人次。是什么使中外游客不远万里、纷纷沓来呢?那是因为蓬莱是一方充满神话传说、千百年来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为什么说蓬莱是“人间仙境”呢?有两个原因;

大家都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这故事发生在哪呀?对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当年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越喝越高兴不知不觉的就喝醉了。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并言定要凭个自的宝物渡海,不得乘舟。正所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铁拐李用的是他的宝葫芦,汉钟离用的是他的芭蕉扇,吕洞宾用的是宝剑,荷仙姑用的是荷花,兰采合用的是花篮,韩湘子用的是潇,曹国舅用的是手中的护板,张果老和他的神驴用的是笙。都知道张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骑着一头毛驴,日能行万里,当然这驴子也是一匹「神驴」,据说不骑的时候,就可以把它折迭起来,放在皮囊里。还有一首诗来说明此举,“举世多少人,无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来教世人做事要常回头看,便于总结经验。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蓬莱小城不大却与八位神仙有缘。

蓬莱另一个原因是跟“海市蜃楼”有关。相传,很早以前,渤海中常常出现一些怪异的影像,当时,人们无法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这种现象,刚开始以为是妖怪,把他说成海中的达蛤蜊精吐出的气,称蛤蜊为“蜃”,非常害怕,烧香磕头,祈祷“蜃”不要危害人间,久而久之,人们发现“蜃”并没有威害人类,又把他说成是神山现世,传说海中有仙山,山上的房屋是金银修砌,树上满是玉石玛瑙,还有仙人来回走动,最主要的是山上有长生不死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山,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三座山非比寻常,还在不断的变,其实他当时正是赶上了海市蜃楼,他惊奇的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山。”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山叫什么名。方士说一座叫“瀛洲”因为秦始皇又叫秦“嬴政”,一座叫“方丈”,还有一座一时无法应答, 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蓬莱”者, “蓬草蒿莱”也。就这样“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神山就这样传开了。

蓬莱到了汉武帝时期,他像秦始皇一样听说大海中有三座仙山,也来到这里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他为了能寻到仙山,在此专门修筑了一座小城,在这里住了很久,每日登上丹崖山眺望大海,但是,他没有秦始皇幸运,没看到海市蜃楼,也没找到长生不老之药,就下令将他在海边望神山而修筑的小城赐名为蓬莱,聊以自慰。从此,这座小城就叫做蓬莱了。

其实秦皇汉武也好,普通百姓也好,之所以不远万里来到蓬莱,都是来访仙踪、寻仙药的,都盼望能象仙人一样自由自在、长生不老。把蓬莱奉之为“仙境”,实际上都是海市蜃楼给闹得。其实海市蜃楼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介质时发生的折射或反射的现象。而作为介质大气,它的密度是不完全相同的,通常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温度越低密度越大。蓬莱海市一般出现在春夏两季,要海中有雾,还要刮东南风一到二级,这些条件具备后好要有最佳的观赏角度才能看到。为什么蓬莱这边经常出现海市现象呢?这同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关。蓬莱地处渤、黄海的分界线,而渤海的气温偏低,尤其是在春夏、夏秋之交,海面气温容易较大的低于高层气温,这就形成了下层空气密度大于上层空气密度的逆温现象。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既是仙;海上仙境不可寻,人间仙境寻神仙。蓬莱已经到了,就让让我们一起沿着往日帝王寻仙的足迹,走进人间仙境去拜会诸位神仙吧!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东北端的黄海之滨,三年环海,一面接陆,东面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素有“京津的门户和钥匙”之称,总面5436平方公里,人口246万,其中市区面积731平方公里,人口50万,共辖三市一区,荣成,文登,乳山三市,三市均为国家百强县,一区是环翠区,为威海市区所在地,其噪音指数,空气质量,水质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上世纪末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人类居住环境奖,在获奖的100多个城市中,威海是唯一一个亚洲城市。此外,威海也是第一个国家级卫生城市,每年秋天,威海都要举办人居环境节。

(历史)说起威海的历史,可以用悠久两个字来形容。大约在70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汉时,这里还是一个偏僻的小渔村,当时称作“石落村”或“落柑”,到了元朝称作“清泉夼”,“夼”字是上下结构,上边一个大下面一个川,意为有水的洼地,清泉即为温泉,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威海的温泉含量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又把这个名字解释为清泉大川,可见在元朝,威海就是一个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好地方,到了明朝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1398年,为了防止海上倭寇的侵扰,明朝在这里设卫屯兵,取“威镇海疆”之意,将此兵卫命名为“威海卫”,从此,“威海”开始作为地名出现。1888年,中国第一支海军——北洋舰队成立,并将水师提督衙门设在威海的刘公岛。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威海军民英勇抵抗,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大家都知道香港被英国强租了120xx年,这段屈辱的历史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其实威海也曾被英国强租,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在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1930年被英国强租长达32年的威海才被国民政府收回。1938年,威海再度被日本侵占,日军在此进行奴化教育,实行经济封锁,威海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直到1945年威海才得以解放。1987年,威海脱离烟台成为山东一个地级市。自解放以来,威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个边防小镇发城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海运发达、旅游旺盛的现代化城市。

人们都说威海是一个小城,小到什么程度呢?威海当地过去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一个警察管全城,一家烧鱼半城腥”,威海虽然小但是有自己的风格,虽然没有太高的高楼大厦,但是其建筑错落有致,布局合理,非常协调,其中威海的市委市政府大楼是模仿拉萨的布达拉宫建造的,素有“东方小布达拉宫”之称。

韩国服装城:威海是中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城市,有多近呢?说句玩笑话,水性好的可以直接游过去,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想偷渡过去的,想去的,可以在此下车,蛮方便的。在威海街头处处可以看到韩国的店铺餐馆,威海路上跑的轿车大都是韩国产的,韩国和威海的贸易往来频繁,我们将要参观的韩国服装城就是韩国商品在威海的一个集散地,韩国服装城内出售的商品主要有三种渠道,大部分都是从韩国进口的,一小部分是把韩国的原材料进口在威海加工成的,还有一部分是利用韩国技术在威海投资制造的。服装城内商品种类繁多,主要有服装,饰品,渔具,手工艺品,生活用品等,价格非常便宜,在威海韩国服装城有七八家之多,过会我们会去一家规模最大、商品最全的服装城参观。

烟台

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濒临黄海、渤海,总面积1.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30万人,三面环海一面接陆,年平均温度有12摄氏度,无严寒无酷暑。烟台下辖芝罘、莱山、福山、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区,海阳、栖霞、蓬莱.招远、龙口、莱州、莱阳七个县级、及长岛一个县。

烟台历史非常悠久.据考证早在1万多年前就有人在此居住。烟台古称芝罘,而我国最大的陆连岛芝罘岛就是在这里,从高处看芝罘岛,它像一支深插入海中的灵芝,也许是这样秦始皇才相信方士之言,不辞劳苦多次亲自驾临寻找不死仙药。而芝罘的”罘”字上面一个”四”下面一个”不”字,这个罘还与秦始皇寻找不老仙药有关。据传,秦始皇平定天下后开始东巡,三次来此地都没有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于是他便说:“第四次,我是绝对不会再来的”果然是是金口玉言,在第三次的归途中,他便*了,这便是”罘”字的来历。也许各位会问:“为何称为烟台”,这还要从以前说起,烟台是延海地带,所以以前经常受到外来侵犯,这里自古就是海防重地,明代时,在临海的山路上修建起了狼烟墩台,用于报警之用,狼烟墩台非常有特点,因为狼烟墩台烧的狼粪、硫磺和硝酸的混合物。大家可能奇怪,猪粪、马粪不行吗?这还真有讲法,因为狼烟与其他烟不一样之处在于,其他的烟冒上天空很快就会发散,而狼烟是不会发散的,所以一旦有海贼进犯,点狼粪冒出狼烟,提醒人们赶快防御,后来这座山便叫烟台山,而烟台也因此得名。

烟台海岸线长909公里,海鲜自然十分丰富,其中有鲍鱼、对虾、扇贝等70多个品种。在这里我介绍最具特色的两种。烟台鲍鱼.鲍鱼单面,贝壳形如耳朵俗称为“右耳”,肉质鲜美,自汉代便是宫廷供品,而鲍鱼壳可治疗白内障,将其磨成粉有消痰的作用,烟台鲍鱼可与墨西哥鲍鱼相媲美,在世界享有一定美誉。另外烟台对虾是非常鲜美,不但肉质鲜嫩而且营养极高。每年9月打捞上来的对虾叫做彩虾,不但好吃而且婀娜多姿,被称为”大虾公主”。 烟台土壤废肥沃,雨水充足,气候良好,所以非常适合水果的生长。大家一定都知道烟台苹果、莱阳梨吧,烟台苹果早在明代便开始种植.以个大、味道香脆可口而得名,据说烟台苹果的香气有安神安眠的作用。如果有晚上失眠的朋友,你不妨在床前放个烟台苹果,它会让你做个美梦的。而莱阳梨历史也很悠久,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皮薄水分大,有清肺化痰的作用。那莱阳梨还出国呢,它远销日本、加拿大等国家。而用它做成的梨干梨脯更让人拍手叫绝。

对外商埠的开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推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说到烟台当地的特色,您一定想到的是张裕葡萄酒。张裕葡萄酒是由我国爱国华侨张弼士于1892年所创张裕葡萄酒厂,它是我国第一个工业化的葡萄酒厂,当年张弼士先生应清廷之邀来烟台考察,他发现烟台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酿造葡萄酒的良种葡萄,于是他便投资了300万两白银,开办张裕葡萄酒,当时是中国乃至全亚洲的最大的葡萄酒公司,在1920xx年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张裕葡萄酒获得四枚金牌,1952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就用张裕葡萄酒款待各国代表,现在张裕葡萄酒不但国内驰名,而且远销国外,它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

推荐山东贫困劳务协作协议书通用三

蒙山是沂蒙山的主体,绵延近百公里,群峰嵯峨,重峦叠嶂,气势恢宏,主峰龟蒙顶海拨1156m为山东第二高峰,被称为“岱宗之亚”。

蒙山是一座古老的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地学史书”,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它记录了大地28亿年以来的沧桑巨变。28亿年前,蒙山地区为一个稳定的陆块。距今28—27.5亿年间,受大地裂谷作用形成面积广泛的海盆,岩浆沿裂谷喷发喷溢并接受沉积,形成火山沉积岩系,这就是齐鲁大地最为古老的岩石——泰山岩群。之后的2.5亿年间,蒙山地区经受两期大规模岩浆侵入,“吞噬”了泰山岩群,形成阜平期蒙山岩套、五台期峄山岩套花岗岩类;距今25—23亿年间,蒙山地区又经受第三次大规模岩浆侵入,形成吕梁期傲徕山岩套二长花岗岩,交代或捕虏了泰山岩群和前两期岩浆岩。距今23—8亿年间,蒙山陆块经历了构造运动的挤压和小规模的岩浆活动,处于隆升剥蚀时期。8亿年以来,蒙山地区又经历了海进海退的变迁及陆相火山活动。直到距今3000万年以来,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蒙山断裂再次活动,蒙山主体不断隆升剥蚀,终于雄踞齐鲁大地。

在亿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大自然的力量是人们难以想象的,它断山裂海,造就了沂蒙山区异彩纷呈的地质遗迹。

沿蒙山山脉广泛分布着三期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岩石:片麻状英云闪长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共同构成了蒙山的主体。蒙山并由此成为蒙山岩套的命名地,是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太古代ttg质花岗岩系出露最好的地区之一。形成于距今17—15亿年间的中元古代四堡期牛岚辉绿岩脉,命名地也在蒙山,是我国本期岩浆侵入最为典型的地区。这里有我国规模巨大的古构造带,形成于距今26亿年前后,经历长期多次岩浆活动和构造挤压作用,北西—南东方向延伸达上百公里,宽2到9公里。

沂沭断裂带及其东临的中生代潜火山岩和侵入岩遗迹,沿线的温泉地热遗迹等,是研究华北板块东南缘构造运动、板块俯冲碰撞造山过程的重要证据。

莒南恐龙足迹化石形成于距今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形态保存完好、数量众多、种类齐全,为世界少有、国内罕见。来这里还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大的石铁陨石,重达4吨,是研究天体演化不可多得的实证。

沂蒙山是一座富饶的山。蒙山金刚石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原生金刚石矿,其颗粒之大、品位之高,均居全国首位,蒙山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钻石之乡。距今5到4.5亿年间,蒙山地区沿近南北向断裂带有幔源岩浆侵入,形成金刚石矿母岩——常马庄金伯利岩。1983年发现的“蒙山1号钻石”,重达119.01克拉,是国内原生矿中最大的一颗钻石。

沂蒙山钟灵毓秀,自然风光壮美。千峰万壑,林海花潮,奇嶂绝壁,山峦缥缈,泉飞瀑鸣,湖光滟潋,兼北国山水之雄奇,继江南水乡之灵秀。

蒙山山体巍峨高耸,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形成的花岗岩奇峰随处可观,海拔高度多在500米之上。龟蒙顶、天蒙顶、云蒙峰等山峰,沟谷深邃、山势雄奇。鹰窝峰、刀山、大汪等悬崖绝壁,相对高差达百米以上。

马鬐山是沂蒙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云腾雾涌,群峦叠翠,飞瀑高悬,俊秀挺拔,三面环水,水天一色。马鬐山主体岩石为中生代正长花岗岩类,由于断裂活动形成峡谷及悬崖峭壁。山之雄,石之奇,峰之峭,景之秀,有四奇、四怪、四险、四秀之说。马口石,高达百米,绝壁如削,巨石形如马口仰天长啸,山风吹过,巨石上茂密的芦苇,迎风抖动,如列马的鬃鬐,马鬐山由此得名。

莒南天佛长=3800米,头枕青山,脚抵明湖,神采奕奕,慑人心魄。天佛额头饱满方正,五官清晰,是由形成于九千万年前的潜火山岩体,经长期风化侵蚀作用“雕琢”而成。

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各类象形石,怪石嶙峋,惟妙惟肖,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公园内,令人叹为观止。花岗岩崩塌和风化作用形成的指动石及石阵景观,乃世界之稀有。古生代碳酸盐岩地表岩溶形成的园林石,造型奇特、规模巨大,为我国北方地区所罕见。

沂水地下溶洞群,发育在距今亿年间形成的新元古代土门群藻灰岩,以及亿年以来形成的古生代寒武系灰岩中。溶洞洞体规模之大,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种类之全、数量之多,地下暗河流量之大,在江北地区实属罕见。

溪水淙淙,泉瀑轰鸣,沂蒙山水体景观丰富多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清爽甜美的泉水由花岗岩裂隙水汇集而成,在林木草丛间迂回流淌。碧水幽谷,显示了高山林野的灵性和无限生机。因断崖岩壁酷似中国版图而得名的中国瀑布,水韵三叠,雨帘雾幕。三面群山环峙的云蒙湖,烟波浩渺,鸥翔鱼跃,使人心旷神怡。马鬐山下的天湖,水质纯美甘冽,栖息着天鹅、大雁、鸳鸯、鸬鹚等珍贵鸟禽,是一个天然野生动物保护区。

沂蒙山是一座物华天宝的山,是植物的王国,动物的天堂,人类回归自然的胜地。这里有植物余种,是全国最大的金银花产地。有鸟类69种,陆栖兽类15种,蝴蝶及观赏昆虫40余种,雀鹰、白头鹞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来过蒙山的人,无不感叹这里清新宜人的大气环境,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20万个,蒙山被喻为“天然氧吧、养生圣地、长寿摇篮”。蒙山脚下已建成开放的自然博物馆,地质矿产、古生物化石收藏种类齐全,规模巨大,世界罕见。

这是一座名人辈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山。孔子著名弟子子路,一代名相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大书法家颜真卿,算圣刘洪等均出生在这里。沂蒙山是中华历史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就创造着远古文明。万寿宫、白云岩、明广寺、卧佛寺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佛、道寺观。

蒙山为历代名人登临胜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东山即指蒙山。李白、杜甫结伴登蒙山,留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不朽诗篇。苏轼也曾来蒙山观光并赋诗称颂。康熙、乾隆二帝曾游历蒙山,留下了“奄有海邦为鲁镇”,“敦俗户多淳朴风”的赞颂。

这是一座英雄的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区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工作过。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使华东战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加快了全国大反攻的进程。朴实的沂蒙人民,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这里是著名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著名电影《红日》的诞生地。

沂蒙山美,美在山和水。天然的地质地貌,造就了沂蒙山绮丽无比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给沂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古迹和美好的传说。

临沂蒙山导游词3

蒙山,古称“东蒙”、“东山”,地处山东省临沂市西北、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为山东第二高峰,素称“亚岱”,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蒙山历史上属于东夷文明,是世界著名养生长寿圣地,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颛臾王曾主祭蒙山,这里留下了孔子、庄周、老莱子、鬼谷子、李白、杜甫、唐玄宗、苏轼、康熙、乾隆等帝王圣贤足迹。

1999年中科院在蒙山监测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54167个,居全国第一,被誉为超洁净地区。蒙山栈道、蒙山寿星、蒙山索桥等设施创下数项世界之最。

20__年蒙山评获全国首座“中国生态名山”称号,入选“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名录”。20__年国土部推荐蒙山作为世界地质公园20__候选单位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查。

蒙山,又名东山、东蒙。蒙山在古代曾是一座宗教文化名山,有“岱宗之亚”的称号,近代又因是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而闻名遐迩。

推荐山东贫困劳务协作协议书通用四

岱庙,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俗称泰庙。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封禅和祭祀泰山的地方,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寺庙建筑中规格最高的。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为9.6万平方米,约合160亩。庙内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186间,碑碣184块,汉画像石48块,古桧、侧柏212株。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遥参亭

为岱庙前庭,凡古代帝王有事于岱宗,必先至此进行简单参拜,而后入庙祭神,所以又被称为“草参亭”。亭为二进院落。前院正殿,明清时祀碧霞元君;两侧为东西配殿;院中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xx年)同知泰安州事张奇逢立《禁止舍身碑》。后院中立四角亭,1983年重建;后山门内东侧有1990年立日本书法家柳田泰云书《李白登岱六首》诗碑。

亭前有石坊,额书“遥参亭”。两侧铁狮对峙,旗杆高竖。坊前为双龙池,清光绪六年(1880年)为引王母池水而建。池南为通天街,池西有唐槐一株。

亭后是岱庙坊,又名玲珑坊。清康熙年间山东布政使施天裔重修岱庙时创建,并撰书楹联:“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

正阳门

庙有八门。南向五门,即中为正阳,两侧为掖门;掖门两侧,东为仰高,西为见大。东门名东华,又称青阳;西门名西华,又称素景;北门名厚载,又称鲁瞻。各门之上均有楼,前门称五凤楼,后门称望岳楼。庙墙四角有角楼,按八卦各随其方而名:东北为艮,东南为巽,西北为乾,西南为坤。门楼、角楼均于民国年间毁坏。1985年重建正阳门和五凤楼,黄瓦盖顶,点金彩绘,富丽堂皇,高耸巍峨。1988年至1989年重建巽、坤二楼,五彩斗拱,飞檐凌云。

正阳门内迎面是配天门,穿堂式,筑于石砌高台上。门上悬当代书法家舒同书额。门内原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像,1920xx年毁,今为大汶口文化展室。两侧原有配殿:东为三灵侯殿,祀周朝谏官唐宸、葛雍、周武;西为太尉殿,祀唐武宗时中书郎杜。两配殿神像毁于1920xx年。

门两侧有碑碣21块。东侧有《宣和重修泰岳庙碑》、《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大元重修东岳蒿里山神祠记》、《创塑州学七十子记》、《康熙重修青帝宫记》等;西侧有《大宋封东岳天齐仁圣帝碑》、《大元创建藏峰寺记》、《供祀泰山蒿里祠记》、《可摘星辰方碑》、《泰山赞碑》等。

天贶殿

位于仁安门北,是岱庙主体建筑,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20xx年)。大殿建于长方形石台之上,三面雕栏围护,长48.7米,宽19.73米,高22.3米。重檐歇山,彩绘斗拱,画瓦盖顶,檐下8根大红明柱,规模宏大,辉煌壮丽,与北京的故宫,曲阜的大成殿,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殿内祀泰山神,面容肃穆,气氛庄严。像高4.4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俨然帝君。龛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门内上悬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像前陈列明、清铜五供各一套及铜鼎、铜釜、卤簿等。

大殿东次间有明代铜铸“照妖镜”一架,原在遥参亭,1936年移此。殿内东、西、北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名《泰山神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描绘泰山之神出巡的盛况。东半部是出巡,西半部是回銮。整个画面计675人,加以祥兽坐骑、山石林木、宫殿桥涵,疏密相间,繁而不杂,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大殿重台宽广,雕栏环抱。中置明代铁铸大香炉和宋代两大铁桶;两侧有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

殿两侧原有环廊百间,与仁安门两侧的东西神门连接,内绘十殿阎罗、七十二司。东廊中间有鼓楼,西廊中间有钟楼,均毁于清末。1982年后,陆续重建环廊与钟楼。今东廊内陈列历代碑刻,自北而南有《仿秦刻石二十九字碑》、《汉衡方碑》、《汉张迁碑》、《晋孙夫人碑》、《魏齐隋唐造像记刻石》、《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唐鸳鸯碑》、《唐经幢》、《宋升元观敕牒碑》、《金泺庄创佛堂之记》、《金重修天封寺碑》、《五岳真形图碑》、《登岱八首》、《太极图》、《谷山寺敕牒碑》、《颂岱诗》、《乾隆御制诗》、《望岳诗》、《筑桥碑记》等名碑19块。西廊内陈列汉画像石48块。

殿前院,古柏蔽荫,碑碣林立:东有《宋封祀坛颂碑》、《金重修东岳庙碑》、清乾隆皇帝御制《重修岱庙碑记》;西有《大宋天贶殿碑铭》、明太祖御制《封东岳泰山之神碑》;中立《大观圣作之碑》、清康熙年间《重修岱庙记》等。

汉柏院

位于庙东南隅,院内原有炳灵殿,又有汉柏,故旧称炳灵宫或东宫,今称汉柏院。门内巨匾高悬,李铎书“炳灵门”。周围有古柏5株,传为汉武帝东封时所植。如今扭结上耸,苍劲葱郁若虬龙蟠曲。虽已肤剥心枯,却新枝继生。古人誉为“汉柏凌寒”,为泰安八景之一。树下有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题《汉柏诗碣》。

院内存历代碑碣90块,仅乾隆皇帝登岱传作就有26块,诗30首。亭台及东墙内嵌70余块。著名的有张衡《四思篇》、曹植《飞龙篇》、陆机《泰山吟》、米芾《第一山》、乾隆帝《登岱诗》。

东御座

位于汉柏院北,原为清代皇帝驻跸之所。其垂花门与东华门相直,大门与汉柏亭相对。院内殿宇毗连,步廊环围,1985年辟为泰山珍贵文物陈列室。正殿内按清宫设置作复原陈列,有龙墩、龙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古木家具及各种大理石花饰挂屏。配殿内陈列泰山祭器。殿前松柏下,东有宋真宗御制《青帝广生帝君之赞碑》,西有驰名中外的《泰山秦刻石》残字碑。

铜亭铁塔

岱庙后院的东西两侧,有两处惹人注目的古迹,东为铜亭,西为铁塔。铜亭又名“金阙”,为明万历四十一年(1620xx年)铸。亭为铜质,施以鎏金,亭长4.4米,宽3.4米,内祀元君铜像。璀璨耀目,端庄浑重,该亭以仿木结构形式装配而成,显示了我国古代精湛的冶铸工艺。西侧的铁塔为明嘉靖年间铸,造型质朴雄伟,原有13级,立于泰城天书观,抗日战争中被日军飞机炸毁,仅存3级,1973年移此

推荐山东贫困劳务协作协议书通用五

岱庙古称东岳庙、泰岳庙,也叫泰庙,明代就开始称为岱庙。它是泰山上下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古代帝王来泰山时祭祀泰山神的场所。据文字记载及文物调查证实,岱庙初建于秦汉,随着泰山神信仰的逐步增大,岱庙规模也日益增大,以宫城形制来营造岱庙,是宋代以来所严格遵循的制度。

先看一下岱庙的平面图。整个岱庙呈长方形,四周城墙高筑,四角都建有角楼,总占地面积约占9.6万平方米,城内布局严谨,对称规整,以一条南北方的轴线为中心,主要建筑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左右两边以庭院形势对称分布,这些院落各自独立,以幽雅、质朴的风格与主要建筑的庄严、肃穆相映成趣,即主次分明,又完整统一。

游岱庙要从遥参亭开始。遥参亭又名“草参亭”是岱庙的前庭,古帝王来岱庙祭祀泰山神之前必先在遥参亭举行一个简单的拜仪式,遥参也就是遥遥祭拜的意思。在遥参亭与岱庙之间的中轴线上,是清康熙11年,山东布政使施天裔和巡抚兵部右侍郎赵祥星组织人筑建的“岱庙坊”,石坊的上部为仿木结构,在石坊的梁柱,额板等地分别雕有“铺首衔环,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群鹤闹莲,天马行空,麒麟献宝等二十余幅图案,图案设计均采用对称的手法,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工艺,是我国现存清代石雕建筑珍品。

岱庙四周有八个门,朝正南的为五个,中为正阳门,正阳门两侧为“掖门”掖门两侧东为“仰高门”西为“见大门”,意思就是说仰望泰山之高,目睹泰山之大。

配天门是岱庙的第二重门,创建于北宋的大中祥符年间,取孔子语“德配天地”之意,解放后曾多次整修,现悬挂的“配天门”牌是当代书法家舒同书写,殿内原供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星宿,现在是流动展室,为泰山民俗展。

走右边,此为三灵候殿,祭祀周朝谏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传说宋真宗东封泰山时,在南天门见三神人,加封为“三灵候”后来建此殿专为祭祀。现神像早已被毁,在殿中间陈列有泰山石上刻“泰山石敢当”。

在岱庙内共有碑刻二百多块。有“宣和修泰岳庙记碑”它立于北宋宣和六年,也就是公元1124年,是宋微宗遣人修岱庙的记事碑,碑高9.25米,宽2.1米,仅龟座就高1.85米,重约4万斤,是泰山上下现存最大的一通龟趺碑。据碑中记载,此次重修后,岱庙内的古建筑共有八百一十三楹,碑文由翰林学士宇文粹中撰写,朝散大夫篆额并书,碑阳刻有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山东巡抚中州李戴,巡抚清源吴龙徵题,田东书写的“万代瞻仰”四个大字。前人有很多丰碑,在明代时被借用,即在碑最刻上几个大字,此碑就是如此。

进汉柏院,门匾上写“炳灵门”。这处雅致的小院名叫汉柏院,因院内保存有五棵柏树,相传为汉武帝公元前110年来泰安封禅时亲手栽植而得名,在院的北面是一座炳灵宫,供奉着泰山神的三太子炳灵王,1929年毁于战火,1959年在炳灵殿旧址建起汉柏亭,此院内共有碑刻90余块。西北侧中间一块,是清乾隆皇帝御制的汉柏图碑,乾隆皇帝的诗文留世的很多,但画却很少见,尤其是刻在石碑上的更不多见。乾隆曾十次来泰安,六次登上泰山,在泰山留下170余首诗文,汉柏连理枝这幅图是乾隆回去后凭记忆绘制的。北边这通碑是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所题写“汉柏”诗(诗文:古柏千年倚碧峦,太平顶上觉天宽,晴空白鹤时来舞,云外逍遥得静观)。南面这通碑是由明崇祯年间陈昌言绘制的。碑额“汉柏图赞”由左佩璇篆写。

东御座在元明时是贵宾休息的地方。明代称迎宾堂,清朝时乾隆皇帝将它改为“驻毕亭”,这里成为乾隆皇帝来泰山时临时休息的地方。因它处在岱庙的东华门内,又是帝王休息的场所,所以又称“东御座”。(这几个字是当代书法家李传周所书)它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由垂花门、仪门、大门、正殿和厢房影壁组成。

院内保存有我们现存最早碑刻之一的《秦刻石》,又名《李斯小篆碑》,此石刻是我国最早的记叙功德的刻石,它原立于泰山顶碧霞祠西侧玉女池旁,刻石原有222字,主要内容记载了秦始皇的功德铭和秦二世胡亥的继位诏书。这个碑刻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在清乾隆五年(1740年)的时候曾毁于一场大火,整个碑刻就遗失了,75年之后泰安知县蒋伯生在泰山顶玉女池旁边拾到两块残片,现仅存10个残字,内容是“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秦刻石最初有7块,但现在仅存琅玡1块,泰山1块,所以这块秦泰山刻石已成为稀世珍宝,是我国的一级文物。“高台三上五间正殿是皇帝来时休息的地方。中间是龙椅,两边的红木家具是从民间收集来的,按清朝时的原样陈列的,家具上有用象牙骨头、贝壳镶嵌的人物及花卉纹饰。在殿内抱柱上的这幅清乾隆皇帝的诗联:“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横匾为“勤政亲贤”。意思就是说“天下要有一个人来统一治理,但天下不能仅供奉他一人,皇帝要勤于政事,亲近贤明”。殿内东为书房,西为卧室。

岱庙内共存有文物一万多件,其中一级文物138件,以祭器为主,乾隆皇帝献给泰山神的祭器中,有三件尤为珍贵,被定为泰山镇山三宝,都是一级文物。

沉香狮子“乾隆27年奉于岱庙,用珍贵的沉香木疙瘩粘合雕制而成,狮子的眼睛用琉璃镶嵌,各重3.5公斤。沉香木是一种较为名贵的中药材,盛产于南方,不但木质坚硬,而且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以入水即沉为贵。

温凉玉圭:清乾隆36年奉给泰山神,圭衣90多厘米,重27.75千克,它由两块玉组成,上部为纯玉制成,质密而凉,下部为璞玉制成,所含的杂质较多,与上部比较手感稍温,上凉下温,故称“温凉玉圭”。玉圭的上部刻有日、月、星及海岱河的图形,意喻泰山神主宰天地,威与天齐,下部刻有“乾隆年制”四个字。

黄釉青花瓷葫芦瓶:此瓶为一对,是明代嘉靖年间官窑景德镇精品,烧成后一直珍藏于皇宫中,于清乾隆52年供于岱庙,但是1942年瓷瓶曾被盗走,在转售过程中遗失了一只,现仅存一瓷瓶及另一瓷瓶盖。

仁安门,岱庙的第三重门,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元代重建,取孔子语“仁者安仁”意思就是说:以仁义治理天下,天下则安。“天下归仁”四个大字是集的李隆基所写“纪泰山铭”摩崖石碑上的字,四侧回廊是1999年重修恢复元以前的形式,匾额由陈从周所题。

阁老池是古时的一处品级台,据说随帝王来祭神的阁老官员至此止步,不准前行,在石栏池内立有九块玲珑石,这些石头是金代大安元年奉符县令献给泰山神的。这玲珑石有多种称呼,一叫“界石”跟随帝王来祭神的一品大员至此止步,起到时界线的作用,又叫“扶桑石”据传此石从东海运来,东方是日出之地,有神木扶桑,亦有扶桑之国,还有一个俗名为“迷糊石”,这是一个有趣的游戏,以石洞为中心将双眼闭死,绕石头正转三圈反转三圈,然后往北走,去摸那棵古柏的树心,摸到的人泰山神会赐予他大福大贵。

天贶殿:

前面就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宋天贶殿。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10月,北宋真宗赵恒率群臣来封泰山,举行隆重的封禅大典。第二年下诏扩建岱庙,创建天贶殿以供奉泰山神灵。“天贶殿”之名就是说这座殿是上天赐予的。大殿采用了之制,重檐庑殿顶的建筑形式。所谓之制就是开间为九,进深为五,以这两个数字组合的大殿在古建筑中为数很少,象征着帝王之尊,而庑殿顶是指殿顶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具有四坡五脊的特征,是古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屋顶。天贶殿采用这种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是为符合泰山神五岳独尊的身份而设计的,此殿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曲阜辽孔庙的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殿。殿内供奉着东岳大帝泰山神泥塑像。唐玄宗来泰山封禅,给泰山神加封号为“天齐王”,这是泰山神有史记载的帝王给予的第一称号,北宋真宗又封泰山神为“仁圣天齐王”,大中祥符年又晋封为“天齐仁圣帝”。元世祖忽必烈又封泰山神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太祖朱元璋认为给泰山神加封号是对他的不尊重,于是给泰山神云除“帝”和“王”的称号,改称为“东岳泰山之神”,恢复其神的本来面目,并定时派员祭神。皇帝拜祭泰山神时,行三献二跪六叩之礼。泰山神又称东岳大帝,民间又传为黄飞虎,主管生与死,这主要与泰山位于东方有关,日出昭示着生命的开始,日出东方是一日之始,东方属春又是一年之始,万物复苏就在春季,而日落是一天的结束,伴随而来的就是黑夜,有升就有落,有生就有死,于是生死的大任顺理成章地落在了泰山神身上,他上可管天子百官,下可管黎民百姓。任何人也逃脱不了生与死的问题,所以历代帝王纷纷来泰山祭天礼地,乞求保佑皇位永存,长命百岁。其上匾额“配天作镇”为康熙所写。

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所绘的这幅壁画名为“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启”为出巡之意“跸”是净街清道之意,“回銮”就是返回。整幅画内容描绘了泰山神出巡和回归的盛况。壁画是最早绘于宋代,画长62米,高3.3米,通过描绘泰山神出巡的场面,表现了宋真宗封泰山的威严气派,画面以大殿后门为界,东半部为“启跸图”,西半部为“回銮图”。第一组是送行部分,十八位大学士捧笏送行,这儿也是泰山神的随从人员,文官在里,武将在外,密密麻麻簇拥着乘座四轮玉辗的泰山神,肃穆庄严,上方穿红袍的就是泰山神的三太子炳灵王,下方是道教神仙延禧真人,他是泰山神的军师。这一组是奇珍异宝祥兽图,在珊瑚狮子、白象等,白象的背上有五彩宝瓶,瓶出五彩之光,喻意吉祥如意,两匹骆驼在出巡图幅中身上没有驼东西,这儿是个伏笔,再往前是仪仗队乐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最后是十八城隍接驾,城隍是地方小神仙,在此恭候泰山神的到来。另一边是回銮图,这是十八城隍由恭候改为送行,注意此处多了一只老虎,因为古帝王出巡还有一层涵义,就是狩猎。再往前与前半部分大致相同,前面骆驼身上是空的,在此它的身上多了卷宗,我们同前边老虎联系起来看,卷宗代表文,老虎代表武,表示泰山神出巡双丰收。整个画面有697人,场面宏大,是我省最大一幅壁画,画面内容在全国实属罕见,是古代艺术的魂宝。殿内铜釜铸于明代,是古代举行庙会时舍粥用的。铜镜的四周雕有缠枝花纹,上端的两角有祥云纹,云纹当中各铸有14个圆,合起来为28个,意指天上二十八个星宿。镜面上端高浮雕女神,此镜是明弘年间铸造,原是遥参亭碧霞元君神像后的供物。1936年移到这儿保护起来。据说一切妖魔鬼怪在此一照就会原形毕露,所以又叫照妖镜。

后面的三组建筑是后寝宫,创建于北宋,宋真宗认为泰山神即封成“帝”,就没有皇后,因而给泰山神想象了一位皇后,封为“淑明后”并建这三宫以供其居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