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春节印象范文(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7:10:10 页码:7
最新春节印象范文(通用12篇)
2023-11-12 07:10:10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在写总结时,要全面考虑到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下面是一些优秀总结的特点和规范,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春节印象篇一

转瞬之间,旧的一年已经翻过最后一页,新的一年如约而至,在中国这片炙热的土地上,无论是北国雪花烂漫,还是南国春光四溢,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喜庆的年味,关于春节的印象也无不写满着幸福与感动。

(一)回家。

中国的老百姓有一句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有关于春节的首当其冲的印象就是浩荡的春运大军。票难买,路难走,但千山万水总挡不住回家的期待。家是每个人心中最独特、最美好、最温暖的港湾。在辞旧迎新,万家团圆的春节,享受那份回家的幸福就成为每个在外飘荡的灵魂的期盼。人生在世很短暂,有悲欢,有喜乐,一年一年都有新的期许和心愿,唯有过年这份回家团聚的心情年复一年恒久不变。带上一年的辛劳,带上幸福的思念,回家,团圆,就是过年最大的幸福!

(二)年货。

春节是老百姓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围绕这个节日所做的准备很长,年味很早就会悄然来到。人们进入腊月就会陆续准备年货,起初的年货是为了度过青黄不接的日子而准备的,如今日子越过越红火,物质丰美,早已不需要提前的储备,但这准备年货的传统却一点没有淡化的意思,而且越来越烈,仿佛有了准备年货的过程才有了过年的气氛。当超市挂满喜庆的红福,当春联鞭炮红灯笼塞满箱,当鸡鸭鱼等各种美味摆满阳台,年的味道也就逐渐地洋溢出来。

(三)除夕。

一年中的最后一天,生肖更迭,就到了意义重大的除夕之夜。除夕之夜有很多事情要做,包饺子,餐桌铺陈,杯盏交错,全家团圆,说说这一年,谈谈下一年,彼此关心,互相温暖。回不来的,见不到的也不怕,自有电话,手机,网络连接这份牵挂。吃过了年夜饭,全家老小一起看春晚,演员编导都竭尽全力,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雅俗共赏,照顾所有。当然,一台晚会要满足十三亿人的胃口,确实很难,褒贬不一,但话说回来,看春晚,节目如何倒在其次,一家人热热闹闹,边看边讨论,这种忙活一年,到头来的喜庆才是真正所在。到了倒计时时刻,鞭炮齐鸣,花火绚烂,人们送走一年,迎来新年,许下心愿,充满期待!

(四)拜年。

大年初一,焕然一新,穿新衣,戴新帽,一声声热情的“过年好”,使得人人的心都暖暖的,空气中总是洋溢着一中浓郁甘甜的亲情、友情、爱情的味道。想起儿时,过大年是最兴奋地时刻,拿到压岁钱的喜悦自不必说,遍尝姑姑嫂嫂,阿姨大妈的劳动成果,在院子里放鞭炮,和小伙伴玩闹,总是希望天天都过年??如今在时代的变迁中,这种快乐也不知不觉流失在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间,总是有些许遗憾和无奈。好在新生活方式带来的新的拜年方式,短信,网络,各种媒介媒体,弥补了这种损失,或许真的是有得有失,也或许可以叫做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的时代,思想,生活必然也是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幸运的是,过年的这种喜庆的气氛并未冷淡。

伴随着美味佳肴,人们体味这一年来的累累硕果;伴随着鞭炮焰火,人们尽情地释放了一年的辛苦劳累。春节就要过去了,新的一年就要来到了,万物复苏的春天就要来到了,让我们带上亲人的祝福,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一年的奋斗和努力中去吧。

春节印象篇二

草木安静,枯黄安静。

一棵树褪去了所有的头发。

草也瘦成了白骨。

抽象的风。

刮成了具体也刮到了节令。

隐藏的原野脱去了外衣。

把凹凸还给空阔。

那么多草木挤在一起。

抵御深秋,抵御覆盖。

骨骼中的盐,在拥抱中呈现。

多像我的兄弟。

在荒原中站立。

草木一生。

草把头低下去,接近土地。

压弯的弧线,是谁在底处打磨?

让粮食掏空父辈的肢体。

在一粒米处,倾听草木的`吟唱。

从生到死。

草荣与草枯就从未停止过向上抵达。

一路高歌,唱响神谕。

披着自然,披着风雪。

二.辽阔。

高远的平原扯出天空的蓝。

嶙峋的山谷托举翱翔的雁。

在大地的腹部行走,白云裹我成一粒蚁。

江清映瘦影,落霞孤帆远。

临树,临水,临月台。

深邃的秋空。

比一只雄鹰的飞翔更辽阔。

静谧的苍茫。

囊括山川,囊括宇宙。

天空有多宽广。

心境就有多辽阔。

平原上打谷归家的人,禾锄唱晚。

飞鸟巢归,牛羊返圈,黄昏依山梁。

多么惬意!

我的爱人,我的光。

于秋野中。

在天地的辽阔里。

不再迷失乡路。

春节印象篇三

“今年回东北过年!我姥姥九十岁了,回去过寿!”

“不!每次都回我们家,今年也不例外,而且我妈刚做完手术,所以回山东!”

唉——,又开始了,我不满地用被子捂住耳朵。每年过年,妈妈和爸爸就因为回山东还是东北而引发“小争吵”,但妈妈总是败给爸爸,于是今年过年我们又回山东了。

在自驾回去的路上,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姐姐了,我的心情莫名的愉悦,随着音乐在车上跳来跳去。

开了一天半的路程后,终于回到了那座尘土飞扬,不怎么美观却叫人感到温暖的——魏家庄。

车停下来了。这时,有一位老大爷敲了敲爸爸的车窗,爸爸一看,立即摇下车窗:“哟,二爷啊?五六年没见,不见老啊?”

“哈哈,谁七十五了还不老啊?”

“七十五了?没看出来。二爷我先走了,您保重!”

我又回到了那用砖垒成的房子,凹凸不平的院子地板,厕所只是两个坑,下面是“深渊万丈”,我并不嫌弃。那灰砖瓦已经用了几十年了,一下雨,雨便滴落下来,爸爸说那是他两三岁时看着爷爷一砖一瓦砌成的。

晚上,弟弟和姐姐都来了,我缠着姐姐讲初中的故事。可就在这时妈妈的声音响了起来:“吃饭了!吃饭了!大家吃饭了!”妈妈和大娘把一道道菜端到长桌上时,我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像宫爆鸡丁、小鸡炖蘑菇、土豆饼……什么都有。

弟弟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妈妈做的土豆饼,大叫:“妈妈!妈妈!我要吃舅妈做的土豆饼!”

吃了一个后又伸长脖子说:“我的土豆饼呢?”

姑姑又给了他一个后,他又嚷着:“不够,不够,一个不够!”

唉——好吧,我和姐一人吃一个,全部都给了弟弟,这下他开心了,两只小手一直乱舞。

吃到中间时,大伯突然大喝一声:“来,来,来,新年快乐!”大家也“腾”地一下站起来,举起杯子,而我嘴里那块肉还没吃完,所以比别人慢了一拍。等我站起来时,爸爸开口了,因为刚喝了酒,所以脸上带着一点红晕,说:“祝爸妈寿比南山,祝灿灿和夏至学习更好,百尺竿头。”

吃完饭后,我们三家和爷爷奶奶聊家常,不知不觉夜深了,我们都困了,倒在椅子上就睡着了。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我深切地觉得,过年一家人在一起,真好!

春节印象篇四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忙碌了起来。碗碰勺,锅碰碟,各种菜肴“哗啦哗啦”地下了锅。空气中到处充溢着浓浓的油香,人们全家团聚,举杯同庆,辞旧迎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这已是我在上海过的第六个春节了。每个春节,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下了线,我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忽然,只听得新年的钟声悠然敲响,窗外鞭炮齐鸣,烟花绽放,好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啊!

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xx年,这是我向往并憧憬着的一年,我一定会在一年里,实现所有美好的愿望!

春节印象篇五

转瞬之间,旧的一年已经翻过最后一页,新的一年如约而至,在中国这片炙热的土地上,无论是北国雪花烂漫,还是南国春光四溢,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喜庆的年味,关于春节的印象也无不写满着幸福与感动。

中国的老百姓有一句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有关于春节的首当其冲的印象就是浩荡的春运大军。票难买,路难走,但千山万水总挡不住回家的期待。家是每个人心中最独特、最美好、最温暖的港湾。在辞旧迎新,万家团圆的春节,享受那份回家的幸福就成为每个在外飘荡的灵魂的期盼。人生在世很短暂,有悲欢,有喜乐,一年一年都有新的期许和心愿,唯有过年这份回家团聚的心情年复一年恒久不变。带上一年的辛劳,带上幸福的思念,回家,团圆,就是过年最大的幸福!

春节是老百姓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围绕这个节日所做的准备很长,年味很早就会悄然来到。人们进入腊月就会陆续准备年货,起初的年货是为了度过青黄不接的日子而准备的,如今日子越过越红火,物质丰美,早已不需要提前的储备,但这准备年货的传统却一点没有淡化的意思,而且越来越烈,仿佛有了准备年货的过程才有了过年的气氛。当超市挂满喜庆的红福,当春联鞭炮红灯笼塞满箱,当鸡鸭鱼等各种美味摆满阳台,年的味道也就逐渐地洋溢出来。

一年中的最后一天,生肖更迭,就到了意义重大的除夕之夜。除夕之夜有很多事情要做,包饺子,餐桌铺陈,杯盏交错,全家团圆,说说这一年,谈谈下一年,彼此关心,互相温暖。回不来的,见不到的也不怕,自有电话,手机,网络连接这份牵挂。吃过了年夜饭,全家老小一起看春晚,演员编导都竭尽全力,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雅俗共赏,照顾所有。当然,一台晚会要满足十三亿人的胃口,确实很难,褒贬不一,但话说回来,看春晚,节目如何倒在其次,一家人热热闹闹,边看边讨论,这种忙活一年,到头来的喜庆才是真正所在。到了倒计时时刻,鞭炮齐鸣,花火绚烂,人们送走一年,迎来新年,许下心愿,充满期待!

大年初一,焕然一新,穿新衣,戴新帽,一声声热情的“过年好”,使得人人的心都暖暖的,空气中总是洋溢着一中浓郁甘甜的亲情、友情、爱情的味道。想起儿时,过大年是最兴奋地时刻,拿到压岁钱的喜悦自不必说,遍尝姑姑嫂嫂,阿姨大妈的劳动成果,在院子里放鞭炮,和小伙伴玩闹,总是希望天天都过年??如今在时代的变迁中,这种快乐也不知不觉流失在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间,总是有些许遗憾和无奈。好在新生活方式带来的新的拜年方式,短信,网络,各种媒介媒体,弥补了这种损失,或许真的是有得有失,也或许可以叫做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的时代,思想,生活必然也是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幸运的是,过年的这种喜庆的气氛并未冷淡。

春节印象篇六

所谓寒假,所谓过年,无非是贴对联,放烟花,吃年饭,看春晚一向如此。

对于过年,早已经没有了当初那样的'兴奋,除去漠然,仍是漠然。倒不如趁着难得的假期去旅行,不禁这样想着。 但却没能料到,我们真的能一家一起去青岛。路上景色匆匆闪过,却渐渐依稀闻见海水的气味,吹得仿佛身上每一个细胞都兴奋的发抖。

人生地不熟地,来到这样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们理所应当的找了一家旅行船,上了一家“贼船”的游船,飘荡在水上,遥望天际与海面衔接处,被阳光照耀波光粼粼的一抹金。实在是美极了。海风很柔,很暖。

回去的时候,做了事后令我相当后悔的一个决定——顺便乘车游玩。被带到了一家据说是当地“有名”的庙宇,不过因为什么出名,就不得而知了。无奈,在拉不动的两个父母的带领下,只好跟着一起进去看看,刚进大门,解说员对我们说拜庙诚恳之类、以及各种规矩的事情时,我不禁感到厌烦,要知道,从她那化了浓妆的眼睛里可以看出,她是并不相信这些的。这种烦躁甚至夹杂着一丝的莫名不安。

进入正院,是满树的红牌,也就是所谓的祈福牌,远远看去,掉了叶子的树一片红。香炉里,香灰满是的,檀香气四处缭绕,还有络绎不绝,来来往往的“信徒”们,讲述着这里的繁华,香火正旺,却也加重着我的不安。

来到正殿,解说员不知带进了多少批游客,亦或是别的什么,对这里的一切相当熟悉,甚至连庙里的“工作人员”也与其是熟人。他讲述的规矩都是相当苛刻的,繁琐而枯燥,甚至夹杂着一丝恐吓,深深埋在他所谓的“规矩”里,我忍不住,想要离开,父母却没有想要移动的意思。

走过正殿,拿着发派的小福袋,在解说员的指引下又向左偏殿走去,据说,只是祝一下好运,还特意加重了“免费的”让大家不要担心。我不明白当时是怎么了,神使鬼差的相信了他的鬼话,有了“也好,反正没什么损失,跟去看看”的想法,随着父母去了。

那人像是“专业”的,说了一通“解析”后,递给我们像是一张餐馆的结账单的东西,也确实开了“菜”——两根所谓的龙香。到外面上香驱除厄运去了。当负责人员用她那纤纤玉手,指着那刺眼的标价时,我一下子呆住。那个做工不细致,甚至可以用粗糙来形容的大型檀香,标价为二百九十元。而在看手里的,他居然开了两支!工作人员像是看见财神一样的脸上,露出令人生厌的表情,做着所谓的思想工作:“你们还真是有福气啊,很少有人能够同时点两只龙香的。”我可以理解为很少有人像你这样这么有钱还任人宰割的么。忍无可忍,终于转身离去,母亲却一把拉住了我,父母脸上的表情令我绝望。

而却在右偏殿贴所谓的小福子的时候,差点失控。交上祈福卡的手忽然顿住,耳边,擦肩而过的阿姨的声音依旧回荡萦绕在耳边,听得刺耳。“没想到,这里还要交一百的善款啊。”

何为善款?何为香火钱?何为神佛?何为寺庙,何为旅行团?一切,在这时变悄然失去了它原本应在的地位。

春节印象篇七

过年,是人们的一种习俗。它在全世界都流行,在过年的那几天,无论身在何处的亲人都会想方设法的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回家。

过年时在不同地方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在我们这儿,在年三十前十几天就开始摆年集这时候的集市比往常的集市更加热闲繁荣,在集市上人来人往有卖东西的,有买东西的,人们会在这几天的集市上买齐过年用的所有东西比如烟花、鞭炮、蜡烛、还会请一副新的天谷苓和灶王符名。

在这几天集市上卖的东西也比往常的集市卖的花样多,还会出现卖年糕的如果家里有人懒了不想打年糕了,就直接在集市上买一块儿送给来自家送礼拜年的小辈。

在年三十这一天应该算是忙碌的,在早上家长都会起来放一挂鞭炮,在下午的时候会包一顿饺子,等饺子出锅的时候还会再放一挂鞭炮,等放完鞭炮才开始吃。在这天晚上我们会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国在桌子前吃着喝着,大人会在晚上将旧的灶王爷爷发掉,换上新的。吃完喝完我们会去街上看烟花,然后会守在电视机跨年守岁到下半夜还会再煮一次饺子。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们都会去挨家挨户的磕头拜年,这也是我们孩子最喜欢的,因为尽管自己不去,但每到一户人家那家的主人就会抓一把糖抓一把瓜子室到大人的口袋里,等拜完年回来以后我们总是能吃上不同口味的糖和瓜子。在这一天人们总会穿上新衣服在大街上聊天玩耍。

剩下的这些天会去不同的亲戚家里拜年,在初二的时候我们会去姥姥家拜年,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因为我可以收到不少的红包。对了,在正月里我们这里是不能剪头发的,对舅舅不好。剩下的日子里还会串很多亲戚,多的时候会一直串到十五呢。在十五晚上大人会把天爷爷发掉,换上新的天爷爷。这是我家乡过年的一些风俗习惯。

但加上今年已经两年了,因为疫情原因我们没有过好年。在2020年我们过得实鼠不易,希望我们在2021年牛转乾坤。

春节印象篇八

意象飞翔。

穷尽色彩,

描绘盛装。

喀纳斯,

千娇百媚。

喀纳斯,

靓丽芬芳。

喀纳斯,

神秘宁静。

喀纳斯,

腹地深藏。

九天玉液,

雅韵流淌。

山覆苍翠,

水溢安祥。

天湛蓝,

深邃幽远。

地辽阔,

绿草牛羊。

山蜿蜒,

林海生机。

云曼妙,

羽衣霓裳。

湖光百里,

水色琼浆。

雾霭流岚,

峰峦跌宕。

看画图,

少点缥缈。

到实地,

多些舒爽。

似梦境,

旖旎神秘。

沐秋色,

物幻天光。

春节印象篇九

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都很忙。碗碰勺子,锅碰盘子,各种盘子“当啷”地下。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油香,人们欢聚一堂,举杯欢庆,辞旧迎新。大街小巷都装饰着灯光,很热闹。

这是我在上海的第六个春节。每个春节,我都有不同的感受。

今年除夕,我们请了舅舅一家吃饭。饭桌上,慈祥的老爷爷觉得:“真不知道晓丽东和茂福什么时候回来和我们吃团圆饭!”是的,每年春节我都会想起千里之外的父母。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父母过一个圆满的新年。“我明年寒假就回去!”我向爷爷建议。“好!明年回春节。”爷爷郑重地点点头。“我想爸爸妈妈了!”舅舅摸着我的头说:“那就上网去见见他们吧!”“好!”我迫不及待地冲进房间,打开电脑,连接互联网,拿出相机。不一会儿,屏幕上清晰地出现了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哮天!”“爸爸妈妈,新年快乐!”我兴奋地问:“妈妈,今年春节你是怎么过的?我不会有被抛弃的感觉!”“我们和你二叔二姨一起过年,很热闹。”“我希望我们的小日子在这里!”爸爸深情的说:“可是虽然我们‘千里之外’,我们也‘近在咫尺’!”“对了,爸爸妈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爷爷答应我们明年春节回新疆。”“太好了,我们早就盼着你回来过年了!到时候,我们真的可以像一家人一样团聚了!”我看见妈妈眼里有泪水。

下线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突然只听见新年钟声悠悠响起,窗外鞭炮声响起,烟花绽放。真是“火树银花不眠”!

我们迎来了全新的2008年,这是我向往和期待的'一年。我一定会在一年内实现我所有美好的愿望!

一听说厕所,我赶紧跑,却被抓了回来。

我和我妈洗了一上午厕所才洗完。我的腰直不起来。我真的累了!看看时间。已经中午了。我们必须先吃午饭,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工作。妈妈说:“今天我们就随便吃一个人的炒面。”

吃饱了,我们好好休息了一会儿。我妈带我去阳台。我妈让我把阳台上的这些盆花拿到托盘旁边的地板上浇水,然后和我一起打扫阳台。

阳台好脏!我和妈妈花了很大力气打扫阳台。我小心翼翼地把花收起来,以免弄脏地板。我妈又对我说:“就剩这一层了,加油!”

我在想,每年只有我妈一个人打扫卫生。不知道打扫卫生的辛苦。这一年,我个人意识到我妈每年打扫卫生都很累。以后每年都会帮妈妈打扫卫生,平时也会量力而为。

“当当当……”新年钟声敲响了!家家挂红灯笼,金对联,笑语不断。孩子们穿着新衣服过年,手里拿着刚接过的红包,聚精会神地看着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妈妈和奶奶正提着菜篮,匆忙准备晚餐。爸爸收拾了一下仪容,捧着红包和礼物,一脸的友好。“各走各的路”,发短信打电话拜年似乎没完没了。屋外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颜六色的烟花绚烂无比,让人动不了眼睛。

春节印象篇十

黄海,住进夜里。

团到把触须。

伸进海里。

团岛是黄海边的一枚贝壳。

来自甘肃的我们。

是睡熟的蛤蜊肉。

就这样到了大海。

向往大海。

却只能在岸边徘徊。

湿脚的浪花。

寂寞又无奈。

面朝大海。

只是梦中的牧歌。

谁有勇气把后半生染蓝。

你背后的喧嚣城市。

才是现实的家。

诗人季雨剥去甲壳。

也不过是俗人一个。

写给夜晚垂钓者。

夜把青岛藏起来。

藏在他的影子里。

长长的鱼线。

是与大海连接的光缆。

在渤海湾的一角。

他默默地垂钓并不着急。

对于人生而言。

他不需要整个大海。

只需要这一百平米的港湾。

和青岛这一个宁静的夜晚。

一首诗。

船从海面从横掠过。

像一支支画笔。

要涂一幅怎样的油画。

我捡起一朵最白的浪花。

轻轻蘸着青岛的风。

我要在这里写一首诗。

写下划过青岛街市的。

一个匆匆过客。

和他的孤独。

最小的海。

一滴海水溅到手心。

留下浅浅的清凉。

她悄悄地有点神秘。

像在告诉我某个隐私。

这是最小的海。

而我的手掌是最小的沙滩。

我轻握十指。

就拥有了整个大海。

脚印。

刻意在沙滩留一枚脚印。

瞬间被海水抹平。

那也许是人的一个错误。

被自然的橡皮擦去。

在平常的道路上。

我们盖过多少这样的邮戳。

寄给人生的那头。

其实脚是来走路的。

路就是道。

道——。

没有痕迹。

浪花。

浪花泅在海里。

每一次绽放。

其实是一次深呼吸。

海每时每刻。

在揉搓自己。

并向海边吐着泡沫。

他永远洗不净自己的蓝。

为什么一定要洗净呢。

这就是浪花不断绽放的`。

原因。

石老人浴场。

有什么比沙子更柔软。

还有柔软的风。

海敞开柔软的胸。

容纳柔软的肌肤和语言。

我想那成对的裸肉里。

一定有坚硬或冷酷的心肠。

但此刻柔软得。

却像一把浪花。

在中山路喝着青啤。

趁着海风洗净的夜色。

盛一杯冰镇生啤。

来,青岛——干杯。

杯中晃动着海尔电器的霓虹。

在我的醉眼里。

栈桥像一根五彩的吸管。

吸进海水。

与趵突的清泉交配。

这次意外酿成的。

是金黄的琼浆。

和一座城市的盛名。

青岛在这古老的泡沫里。

摇曳又浮起。

浮起的不仅是一条街。

还有一个漂泊的诗人。

豪饮的倒影。

干杯吧,青岛!

如果有一天。

中山路腾我一寸写诗的斗室。

我情愿化作一粒。

酿造青啤的麦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春节印象篇十一

在我看来,冬日是单调而宁静的,如果说它还有什么庄严而热烈的色彩,想必那就是春节了。因为冬日过后,便是生机盎然、繁花似锦的春天,而春节正是这承前启后的最美好的时光。

我深爱着春节,早早地便期盼着过春节(俗称过年),因为过年可以成为一个玩乐的契机。考试考得好,学习不免轻松了许多,不仅受到了师长美好的寄语,还有一个新年礼物的奢望可以在朝夕梦寐中成为现实。孩提时代的我,春节意味着放假,意味着和电脑,和游戏相伴的快乐时光。

快乐是春节的一部分,对于春节这个普天同庆的中华佳节,舌尖上的记忆才是节日的主体。味蕾是心灵的窗口,那些山珍海味表现的只是地位而已,而饺子、年糕、火锅这些和除夕息息相关的平常菜,在我们的唇齿留下的却是家的味道。不必说香气馥人的年糕,不必说晶莹油亮的腊肉,不必说爽口干辣的兔肉丁,不必说占据了色、香、味的火锅,光是小酌几口甜而不腻,沁人心脾的米酒就着实让人陶醉其中。一桌年夜饭,一席珍品宴。桌子中间热腾腾的火锅咕嘟嘟地沸腾着,热辣辣的油面儿诱人地浮在锅汤上,肥肥的羊肉卷,脆脆的土豆片,一下锅便浇上了麻酥酥的汁儿。五颜六色的素菜赏心悦目,还有腊月里就腌好的双黄蛋,一刀切成两瓣,红油直冒,让人垂涎欲滴,心情也欣欣然舒畅起来。

一年又一年,我们赏尽了花开花落,望尽了云卷云舒,终于迎来了新的一年的春节。春节,寄托着人们对未来最淳朴的展望;春节,是岁月间悠长美好的人生画卷;春节,是人们永远的期盼。

浅析印象派绘画的“印象”美。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解读。

印象画派的审美理念。

岭南印象园导游词。

春节印象篇十二

幼时的衣袋。

和机器猫一样神奇。

这边能掏出五分钱的钢镚。

那里能滚出甜甜的糖球、巧克力。

香烟牌子和红纸包放在一起。

包裹着的是一年的.快乐。

虽然崭新的票子,从没有超过一元的钱币。

读书时的衣袋。

像篮球网兜一样神秘。

这边刚放下百元大钞。

那边就流进妈妈的口袋去。

我摸了又摸,钞票悄无声息。

稍稍有些失落,可旋即。

新年的鞭炮,让人忘记了失意。

长大后的衣袋。

像圣诞老人的包裹一样有趣。

从来只有出,再也没有进。

红纸包一下子散尽。

却还是笑了又笑,看了再看。

奇怪的是,衣袋却并没有变空。

左口袋是快乐,右口袋是阅历。

2、鞭炮。

一直都怀疑,除夕才是真正的惊蛰。

鞭炮声喊醒的是春意。

青帝驾着东风起程。

冰天雪地后,有花儿怒放在心里。

这一刻,谁也别想安睡。

冲天的响声回荡在天际。

大地在那一刻复活。

春风吹又生的青草用绿色留下笔记。

蠢蠢欲动的还有春水。

只是一个二踢脚响起。

就抛出了柔柔的媚眼。

盈盈地荡漾开去。

3、门神。

你是秦琼还是尉迟。

站了几千年。

是不是想要疏松一下筋骨。

擦拭一下甲衣。

背对着家里。

面朝着风霜雪雨。

纵使门神也忍不住要叹息。

千年了,还不能和百姓融为一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