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香港电汇申请书填写格式 电汇单填写要求(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3:02:27 页码:11
香港电汇申请书填写格式 电汇单填写要求(四篇)
2023-01-10 13:02:27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香港电汇申请书填写格式一

在整个航程中,船上的每位工作人员都非常乐意为大家服务。希望各位贵宾能在短短的海上旅程中,轻轻松松地欣赏香港这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尖沙咀钟楼和香港文化中心

在船的左边有一座古老钟楼,它是九龙的标志。这钟楼是旧火车站的一部份,在1920xx年,香港开通了第一条通往内地的铁路,1975年火车站迁移到红磡, 旧火车站就拆掉了。令人怀愐过去的就只有这座44米高的钟楼,现为香港的法定古迹。在钟楼旁的淡粉红色建筑群就是香港文化中心,每年在此都举行世界各地的戏曲、电影、歌剧、舞蹈等文艺活动,使人很难想像这里早年原来是铁路密布的火车总站。钟楼和文化中心的所在是九龙的黄金地段,商厦、购物中心、酒店、夜总会、卡拉ok等数之不尽,世界名牌商品琳琅满目。

洲际酒店和新世界中心

左边那一大幢暗红色的建筑物,是世界闻名的五星级酒店「洲际酒店」它的前身是丽晶酒店,它正好座落在九龙地图上最突出的方位,那地方早年是一块尖尖的沙滩,真是名符其实的「尖沙咀」。酒店除了提供各类豪华海景住房外,还提供大中型会议场地,许多重大国际会议,官绅名流晚都会在此举行。再往前就是著名的新世界中心,这裡汇集了各种品牌的时装、珠宝和电器,还有提供各种美食的的酒家。

尖沙咀海滨长廊

沿海一带是尖沙咀海滨长廊,这是一片在80年代初填海得来的土地。此处可把两岸的灯火尽收眼底,每逢夜晚,一团团的游人在岸边赏灯和一对对的情侣在海边吹风,相影成趣。每年国庆和春节的烟花汇演,很多市民不惜提早两三小时赶来这里等候观看烟花,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情景可以想像得到。每逢圣诞节及春节前后,维港两岸的酒店商铺都将外枪挂满灯饰,香港亮丽璀璨的夜景,实令万千旅客流连忘返。

香港体育馆和九龙车站

左边那一幢外型独特,像是倒置金字塔的建筑物,是著名的香港体育馆,可容纳12,000名观众,场内有巨型荧光幕,可让现场观众观看奇大无比的彩色映像和大特写,重播和慢镜头等,这个场地原本是为了体育活动而盖,但目前很多时间却用来作本地与国际巨星举行演唱会的场地,香港体育馆旁就是1975年落成的九龙火车站,火车除了来往九龙、广州之外,还前往新界和中国边区的罗湖。由九龙到罗湖全程包括停站时间只需四十五分钟,这铁路系统每天早上5:30开始至午夜运作,为市民旅客快捷方便的交通服务,1997年,京九铁路通车,每天分单双号从这车站开住上海和北京。体育馆和火车站都位于红磡区,所以被称为红磡体育馆和红磡火车站。

关于香港电汇申请书填写格式二

hong kong is located in southern china in east asia and and facing the south china sea ,wellknown international city.

the territory's 1,104 km2 land area consists primarily of hong kong island,lantau island,kowloon peninsula and the new territories as well as some other islands.

hong kong became a dependent territory of the united kingdom for 99 years and remained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on 1 july 1997.

hong kong is one of the asia's leading traveling capitals,named shopping heaven.

翻译:

香港位于中国南部在东亚和面临南海,著名的国际城市。

香港的1104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主要包括香港岛、新界大屿山,九龙半岛,以及一些其他的岛屿。

香港成为英国的属地了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97年7月1日。

香港是亚洲主要旅游国家之一,叫购物天堂。

关于香港电汇申请书填写格式三

香港的主要港口是维多利亚港,它位于维多利亚海峡近岸,港区海底多为岩石星底,泥沙少,航道无淤积。港区水域辽阔,可以同时靠泊50艘巨轮。港区水深大,平均水深为12.2米,万吨级的远洋巨轮可以全天候进出港口。港内有三个海湾和两个避风塘能躲风避浪。另外,由于九龙半岛向南伸入海中,消减了风浪,使港区相对平静。维多利亚港湾地处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这里港阔水深,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水域总面积达59平方千米,宽度从1.2千米到9.6千米不等,可以停泊远洋巨轮。

维多利亚港有三个主要出入水道,是进入香港的门户,维多利亚港目前有72个供远洋轮船停靠的泊位,其中有43个可供长达183米的巨轮停泊。整个港区开发的码头和货物装卸区总长度近7千米,进出港的轮船停泊时间只需十几个小时,效率之高为世界各大港口之冠。香港港口的助航设施以及港口通信设备也是十分先进和完备的维多利亚港湾斜斜的漆咸道,深夜打烊的大小店铺都还倦在卷帘门后。漆咸道往南的尽头,已足够闻得着维港的味道了。横着的是有名的梳士巴利道。穿过去,就是尖沙咀的滨海公园。其实,漫步尖沙咀的滨海散步道,维港就在身旁。往来的各色船等慢悠悠地穿梭在雨雾中,隔水相望,港岛更便涩地躲在朦胧之后。弥敦道的喧嚣还没有开始。往西走,香港太空馆、艺术馆、文化中心在徐徐悠悠的港风中逐渐显露着各自的身形。

再往西去,文化中心的广场上,米寿的钟楼亦然。这是一座红砖砌成的方形建筑,高44米,四角是花岗岩。楼顶,一枚7米长的避雷针高耸。钟楼外墙依稀可见斑驳的痕迹。始建于1920_年的钟楼,原是九广铁路尖沙咀火车总站的标志性建筑。1978年,九广铁路总站迁至红磡,尖沙咀站被拆除,只剩下孤零零的钟楼在此。

维港的那一面,太平山正与钟楼日夜相望,一高一低,永远遥相厮守,一道见证着维港的一切。行至天星码头,雨已停歇,天似放晴。贝聿铭设计的中银大厦,犹如竹干节节高升的外形和钢架玻璃的结构将香港的传统气质和现代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湾仔的会展中心新翼则是香港的新地标,它拥有全球最高的玻璃幕墙,如展翅欲翔的海鸥。临海的广场上,金紫荆正熠熠盛开。

广东道上豪华海景酒店的顶级名牌店或许发散着诱惑的磁场,一如维港对面中环的高档写字楼。坐在海港城三楼的露天游廊上,碌碌嘎然。身后的玻璃门仿佛一道屏风,门里是尘世,门外是桃源。阳光铺在海面上,随波浮荡,目眩神迷。依稀中,没有追逐,不知魏晋,唯有山海天风。

夜幕初临,维港灯火渐明,天边一抹紫霞余辉。绿白两色的天星小轮缓缓向港岛游去。摩挲多年依然坚固的甲板,吱吱呀呀的古旧木质座椅,沿袭着不列颠的绅士品格。回望九龙,霞光正淡去,灯火繁花渐行渐远,几艘归航的小船静静地躺在码头上,钟楼依然形单影只。彼岸璀璨耀眼的港岛让人目不暇接,加上波光倒影,越显奢华。湾仔会展中心彻亮如洗,铜锣湾熙攘如潮,中西区错落的高大建筑灯火通明,中环中心的明灯直刺云霄,青黑的太平山隐现的点点星星,是这片灯海的边际。迷离恍惚中,海面上的观光游轮甚至天星小轮都成了维港两岸争妍的表演者,水、灯、船、人共奏华章。

在中环的天星码头登岸,夜色完全笼罩了维港,她的妆容逾显华贵。临海护栏隔疏了拍岸的浪声,倒映着连片色彩的海面,九龙反而显得亲近平实了许多。几步路外的皇后码头,不知哪家电视公司正在拍跳海戏。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总喜欢在这里跳海,想想其实在这样浪漫的地方结束生命恐怕真是对自己的最好祭奠。

还是再上山顶吧。有的人喜欢分两次上太平山,一次是在白天,体会殖民时代只准上流人士出入的巅峰感,另一次则是在山下城市灯火盛宴的夜晚,领略维港最亮丽的一面。

古老的山顶缆车一如既往地陡斜着身子往上爬。半山一户豪宅正在开party,惹来阵阵观望。美酒佳人恐怕早就没有欣赏夜景的兴致了,抑或他们早已习惯了将自己也看作景致。夜晚的太平山顶凌霄阁观景台笼罩在流光溢彩中。不管你是不是一个浪漫的人,这里都能让你沉醉其中,畅快愉悦。

躲开山顶最熙闹的人群,一路西行,观景的狮子台静卧在飞崖之上。人不算多,随意地或站或坐,指点着海山之间的炫影。继续西去,自然祥静的氛围越来越浓密,脱世一般。这时维港才真切起来。港九两岸夺目的灯海是她给自己涂上的夜光眼影,调尽亮丽色彩,配合着香港的妩媚线条和华贵夜礼服。维港忽明忽暗的眼波不似她的奢华妆容这般张扬,海潮更替中沉淀着浮华,幽冷地望穿红尘,反而更撩人心绪。

细味维港所代表着的这个东方大都会,东西对比,左右共存,古今并陈,南北交通,城乡兼胜,沧桑荣辱……眼前的繁都逐渐和记忆中的交叠起来,或许这才是维港掩藏在奇幻无穷美景之后的真髓吧。

关于香港电汇申请书填写格式四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香港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维多利亚港(英语:victoria harbour)简称维港,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世界第三大海港。由于港阔水深,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东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誉 。

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一年四季皆可自由进出。早年已被英国人看中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后来从清政府手上夺得香港,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维多利亚港一直影响香港的历史和文化,主导香港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是香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之一。

维多利亚港(英语:victoria harbour)简称维港,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世界第三大海港。由于港阔水深,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东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誉 。

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一年四季皆可自由进出。早年已被英国人看中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后来从清政府手上夺得香港,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维多利亚港一直影响香港的历史和文化,主导香港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是香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之一。

地理概述

根据20__年的资料,维多利亚港面积为41.88平方公里,仅为原水域面积的60%,平均水深达12米。最深的航道是鲤鱼门,深约43米,最浅的航道则是油麻地,约为7米。范围东至鲤鱼门,西至青洲、青衣岛南湾角及汀九(该带水域又称为“西锚湾”)。维多利亚港潮差约1米。海港内包括青衣岛、青洲、小青洲及九龙石等岛屿,以及蓝巴勒海峡、硫磺海峡及鲤鱼门等水道。

形成原因

维多利亚港是一个天然的深水海港。它的形成大概在7000多年前当海平面比现在还很低之时。当时的维多利亚港是太平山与九龙之间的一个山谷。后来随着海平面上升,原来的山谷被海水淹盖,成为了今日的海港。

港口水位

维多利亚港的水位高度最高的纪录为3.96米,

纪录于1962年台风温黛袭港期间产生。因全球气候暖化、大型填海、珠江口流出的淡水及沉积物,以及南中国海的海流等,在1954年至20__年共50年其间,维多利亚港的水位高度合共上升12厘米,平均每年上升2.3毫米。而且在1987年至1999年期间,维多利亚港的水位更以每年平均22毫米的速度上升,升幅是全球水位上升速度的10倍,不过,在1999年后,维多利亚港水位急速下跌。

维多利亚港在香港开埠之时颇为广阔,因为当时两岸都是天然的海岸线。在今日北角东部,直到1930年代还是一个海滩,而在1970年代时,即使在筲箕湾的码头,仍然会有人在岸边游泳。然而,随着都市的发展,使污水不断排入海港里,使海港受到极大的污染;加上维多利亚港两岸不断的填海取地,使海港内变得大浪和湍急。1980年代当香港政府草拟香港机场核心计划时,曾建议把海港从维多利亚港外迁到青衣的蓝巴勒海峡或南丫岛外的博寮海峡,但未有成事。

历史沿革

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清政府与英国签署《南京条约》后,1861年1月英军占领九龙半岛,4月将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以当时在位的维多利亚女王命清政府与英国签署《南京条约》后,1861年1月英军占领九龙半岛,4月将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

清政府与英国签署《南京条约》后,1861年1月英军占领九龙半岛,4月将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

名为维多利亚港,在此以前,清朝文牍称为尖沙咀洋面或中门。类似的情况还有维多利亚公园、维多利亚城(今西环至铜锣湾一带)和维多利亚山(victoria peak,即太平山)等。

香港可供发展的平地很少,因此自1841年开埠以来,政府多次集中在维多利亚港进行填海工程。1842年,皇后大道及云咸街的兴建造成大量沙石,为免搬运至其他地区存放,于是直接把沙石推进海港,扩大香港的发展面积。政府1852年展开的文咸填海计划,是香港首次的正式填海工程,位置在今日上环文咸东街一带,目的是将上环的发展面积进一步增加,以兴建政府部门及港口设施,发展维多利亚城。

后来,填海工程由原来的港岛西面,及后扩展至整个香港岛及九龙,以有利香港发展。中环德辅道、湾仔北、铜锣湾、尖沙咀东、启德机场跑道、港澳码头、红磡湾、观塘工业区、土瓜湾、葵青货柜码头、荃湾和西九龙等重要发展地方,全都是填海造地得来。

因香港为亚洲的重要港口之一,在20世纪初至1970年代,造船业亦十分发达。当时,香港拥有亚洲其中两个最大规模的船坞,分别是位于鲗鱼涌,由太古洋行开设的太古船坞,以及位于红磡的黄埔船坞。船坞雇用的工人数以千计,造船技术和出产船只的排水量皆与日本齐名。然而,自1970年代起,香港的航运业开始衰退,地产业则开始起飞。两所船坞分别在1970年代及1980年代拆卸,其后在青衣合作开设香港联合船坞,原址改建成住宅及商场,即今日的太古城与黄埔花园。

香港开埠以后,英国皇家海军在中环设立海军基地,其后命名为添马舰,现时该地段已发展成新政府总部。1990年代中期,海军基地迁往昂船洲。香港由于是自由补给港,又位于东南亚与远东航道的中心点,所以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维多利亚港常有英国或美国军舰停泊,1997年后亦有不少美国军舰来港补给。舰上官兵留港期间,多到湾仔等地消遣。

段经济贸易

维多利亚港是国际上重要的港口之一,据政府纪录,20__年抵港的远洋轮船及内河商船分别有39,040和190,820航次,海上运输相当发达。早期,维多利亚港已被视为重要商港,直至后来海港西部的葵涌及青衣货柜码头的兴建,香港海运才逐渐离开维多利亚港中心地带,转而以旅游和交通为主。现时,维多利亚港仍有不少货船往来,中流作业及内河商船仍然十分频繁。香港现时处理的货物对整个华南地区极为重要,而且大部份货物大部份地区与华南地区有关。

维多利亚港是天然的深水港,港口水域广阔,平均水深达12米,海底泥层亦没有淤泥阻塞,可同时容纳上50艘万吨级的大型远洋轮船。另外,港口东面的鲤鱼门和西面的汲水门较窄,加上受九龙半岛和香港岛的群山所包围,形成港口四面环山,强风因而为山势所阻。港内又设有多个天然及人工的港湾与避风塘,足以让船只在平日甚至热带气旋来临时,免受风浪侵袭。此外,由于香港气候暖和,港口终年不结冰,船只可自由进出。基于各项优秀条件,香港因而成为优良转口港。

葵青货柜码头

葵青货柜码头位于香港新界葵青区葵涌及葵青青衣的醉酒湾,在维多利亚港西北部,是香港最主要的货柜物流处理中心,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吞吐量的货柜港口(世界最大吞吐量的货柜港口是新加坡)及华南地区第一大港。1992年至20__年,香港均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口。

葵青货柜码头占地庞大,由葵涌、青衣伸延至昂船洲一带,共有9个货柜码头,24个泊位,可停泊最大型的货柜船。码头的全年总处理能力,超过1800万个标准货柜单位。20__年,葵青货柜码头处理的货物总量约为16,048千个货柜单位。

中流作业区

1970年代,货柜码头开始发展时,货柜码头可供集箱船只所装载的泊位不敷使用,班轮公司为减低船只等候泊位所造成的损失,决定直接在货船上分派货柜,在海中系以浮筒或抛海通过趸船来进行装卸集装箱,利用趸船将货柜运送到附近的码头起卸,目的是要辅助货柜码头的角色,成为香港中流作业的雏型。

为方便将货柜船的货物运送至港九各地,香港在维多利亚港两岸设置多个中流作业区。由于中流作业可将货柜船在市区部份码头直接进行起卸工作,无需经过货柜码头起卸,可避免路面上的交通挤塞或所泊位不足造成的延误。加上中流作业的成本低廉,为不少客户提供多一种装卸选择。现时,香港约有 20% 的货物装卸工作在系泊或锚泊港内的船只上以中流作业的方式进行。

交通设施

由于维多利亚港分隔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维多利亚港的交通对香港发展尤其重要。1890年代起,早已有渡海小轮往返维多利亚港两岸。随着香港经济发展,维多利亚港的交通设施由原来渡海小轮发展至海底隧道,地下铁路等现代化设施。

跨海设施

维多利亚港上虽没有桥梁横过,但它的底下现时有三条过海行车隧道,分别是1972年通车的香港海底隧道(红磡海底隧道)、1989年通车的东区海底隧道,以及1997年通车的西区海底隧道。

早在1894年,香港正兴建电车系统之时,香港政府便已经有兴建跨海大桥的打算,以连接港岛及九龙两岸。大桥上更包括电车系统,希望跨海大桥能成为香港的标志性建筑物。由于当年兴建跨海大桥成本高昂,及影响维多利亚港船只运行,故计划搁置。

二次大战过后,政府曾考虑天星小轮负荷问题,在1950年代重新研究跨海大桥计划。当时建议中跨海大桥亦包括海底隧道方案,但因大桥破坏景观而被搁置。后来,政府于1955年决定研究兴建海底隧道可行性。直到1960年代,香港政府决定兴建红磡海底隧道,连接红磡与铜锣湾。1972年8月,红磡海底隧道通车。

1976年,因红磡海底隧道挤塞情况未有改善,政府再度研究在鲤鱼门兴建大桥,连接香港岛及九龙东面,但其后因影响船只航道及启德机场飞机升降再度搁置,后来由东区海底隧道取代。

香港海底隧道

香港海底隧道又名红磡海底隧道(简称红隧或旧隧),是香港第1条海底行车隧道,于1972年8月通车,耗资港币3亿2千万元兴建。目前,红隧是世界上最繁忙的4线行车隧道之一,也是香港最繁忙、使用率最高的道路。海底隧道南端出入口位于奇力岛(又称灯笼洲),因工程关系该岛已与香港岛连接。北端出入口所在的土地位于红磡以西,亦为填海所得。隧道使用旧式设计,只有双程双线行车,早于通车10年后行车流量已经饱和,往港岛方向每天上下午繁忙时间经常出现挤塞情况。因此,除隧道收费外,由1984年6月1日起,当局向所有车辆征收隧道税,以求减低流量。而该隧道专营权在1999年8月31日届满,现已交还香港政府管理。

虽然先后有东区海底隧道及西区海底隧道通车纾解车流,但由于两隧均收费高昂,地理位置又不及香港海底隧道方便,故隧道的饱和程度仍日益恶化。在周末及假日前夕,有时到凌晨12时左右仍可见车龙。20__年,平均每日行车量达124,000架次。

东区海底隧道

东区海底隧道简称东隧,是香港第二条过海行车隧道。隧道连接香港岛东部和九龙东部,全长2.2公里,共有5条管道:2条双程双线行车管道、两条为港铁将军澳线使用(将军澳线通车前为观塘线使用),以及一条容纳环境控制系统的管道。隧道南端为鲗鱼涌,与4号干线(东区走廊)交汇;北端的茶果岭出入口设有收费广场。

1986年,中信泰富旗下的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以“建造、营运、移交”(bot)方式获发东区海底隧道30年的专营权。20__年,该公司在有庞大盈利下仍申请加价成功,引起市民很大的回响,亦使本已饱和的香港海底隧道的车流量而不合理化。20__年,平日的行车流量约为61,000架次。

西区海底隧道

西区海底隧道简称西隧,是香港第三条过海行车隧道,是全港首条双程3线行车的过海隧道和全港最大的海底隧道。隧道全长1.97公里,连接香港岛的西营盘和九龙油麻地附近的西九龙填海区,是香港第1条双程3线分隔沉管式隧道,并与机场铁路的第三条过海铁路隧道同时兴建。九龙出入口附设有20个缴费亭的收费广场,当中4条行车线可随时改变行车方向,如繁忙时间便可为同一行车方向提供12条行车线。并在油麻地交汇处连接西九龙公路;西营盘出入口的交汇处包括17条接驳天桥、1条下通路和多段引道,连接4号干线。

中信泰富旗下的香港西区隧道有限公司在1997年以“建造、营运、移交”方式获发西区海底隧道30年的专营权。因其高昂收费,西区海底隧道车流一直偏低,未能分流香港海底隧道的负担。于20__年,平均每日行车量只有44,373架次,远低于可供行车数目的180,000架次。

香港第四条海底隧道

香港第四条过海隧道是一条计划中的海底隧道,研究在香港海底隧道东面兴建另一条海底隧道。倡议中第四条海底隧道由连接香港岛的炮台山和九龙黄埔,并考虑同时兴建铁路管道,以减低第五条过海铁路隧道的兴建成本。

工程的建议已经响起了一段长时间,以舒缓红隧的交通流量压力。虽然先后有东区海底隧道及西区海底隧道通车为香港海底隧道分流,但由于由中信泰富旗下的两间隧道公司所垄断,两隧均多次加价以致收费高昂,加上地理位置不及香港海底隧道方便和过于分散,故隧道的饱和程度日益恶化,使红隧所承受的压力愈来愈大。因此兴建第四条过海隧道的呼声再次响起,以抗衡中信泰富对香港过海交通的垄断。

过海铁路隧道

现时有3条港铁行车线亦会穿过维多利亚港,包括:

第1条过海铁路隧道:荃湾线(接驳港岛金钟站及九龙尖沙咀站一段)

第2条过海铁路隧道:将军澳线(接驳港岛鲗鱼涌站及九龙油塘站一段,与上述东区海底隧道一同兴建)

第3条过海铁路隧道:东涌线和机场快线(两线使用同一隧道,接驳港岛香港站及九龙的九龙站一段,与上述西区海底隧道一同兴建)

1967年,政府在检讨香港交通同时,同时邀请英国交通研究部门就香港整体交通作出研究[33]。因此出现首次过海铁路隧道雏型,在1982年与前地铁修正早期系统第四期工程一起启用。此外,1970年亦曾建议在九龙尖沙咀兴建另一条过海铁路隧道连接香港岛的上环,因为资金及人口问题而拖延。

1984年至87年,因第一条过海铁路隧道因应港岛线通车而开始出现饱和现象,政府决定在维多利亚港东面兴建第二条过海铁路隧道(请参阅东区海底隧道部份内容)。

1989年,因为过海铁路隧道发展需求,纷纷出现多个过海铁路隧道方案[35],其中在维多利亚港西面兴建过海铁路隧道相对重要,以便加强机场铁路接驳能力。同时又因为部份路段与西区海底隧道重叠,一同兴建可减低兴建成本。

第四条过海铁路隧道将连接香港岛的中环至湾仔填海区及九龙红磡。此方案沿袭1970年的东九龙线方案,并加以改良。最初政府一直是考虑地下铁路方案,但因1989年的中环至湾仔填海区,而重新规划。20__年,政府采纳九广铁路的东铁过海方案。20__年4月,两铁合并终落实,南北线将通过第四条过海铁路隧道到达港岛会展站,再到达终点金钟。

与此同时,第5条过海铁路隧道方案亦在1989年提出[35],曾考虑以观塘线、机场铁路或九广铁路(现称港铁东铁线)连接香港岛的炮台山站及九龙黄埔站。由于第四条过海铁路隧道尚未兴建,故香港暂时并无兴建第五条过海铁路隧道的迫切性。

渡轮服务

过海隧道和铁路未兴建前,渡海小轮是往来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唯一交通工具;香港的渡轮事业亦曾一时兴盛。最早的渡轮公司是约在1888年成立的“九龙渡海小轮公司”,由一位波斯拜火教教徒dorabujee naorojee mithaiwala创办,来往尖沙咀与中环。1898年,九龙仓收购“九龙渡海小轮公司”,并把“九龙渡海小轮公司”,改名为“天星小轮公司”。

香港的发展一直侧于香港岛一边,但随着九龙的发展,市民对于港九之间的渡轮需求日渐殷切,20世纪初期,分别由16间小轮公司承办来往由中环至油麻地,旺角及深水埗等地的航线,可是由于太多公司承办,易生混乱,故港府在1919年起,批出专营权予“四约街坊轮船公司”,营办港九之间的渡轮服务。及至1924年1月1日“四约街坊轮船公司”专营权期限届满,由香港油蔴地小轮船有限公司接办服务。

此后,有一段长时间大部份航线由油麻地小轮提供服务,主要路线有北角至观塘、九龙城及红磡,中环至佐敦道码头、大角咀及深水埗。1980年代初期,港岛东区至中环的交通十分挤塞,油麻地小轮曾开办由太古城至中环的非过海渡轮服务,1985年,地铁港岛线通车后服务便取消。渡海小轮的服务时间至午夜止,在海底隧道及通宵过海巴士前现前,停航后市民只能等待第2天早上过海,又或者乘搭收费较昂贵且危险的“哗啦哗啦”电船。

1990年代起,由于陆上交通事业的发达,香港政府对渡轮事业没有大力支持,一些码头像佐敦道码头及大角咀码头一类往昔较繁忙的大型码头,在西九龙填海后并没有重建。今天,除了尖沙咀和观塘外,九龙区就只剩九龙城码头和红磡码头这些没有铁路连接的区份设有渡轮服务。

过去油麻地小轮还有汽车渡轮服务,驾驶人士如需过海,便需把汽车驶至汽车渡轮码头,驶进特制的汽车渡轮过海,沿途可在车上欣赏两岸风景。1980年代末东区海底隧道通车后,汽车渡轮服务因使用需求大跌,加上营运成本昂贵而终止。近日,由于两条海底隧道的加价,促使红磡海底隧道所面临的交通压力渐增,有人曾倡议恢复停办多年的汽车渡轮服务。

现时,维多利亚港内有天星小轮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渡轮服务有限公司、港九小轮有限公司提供往返维多利亚港两岸的航线。另外也有不少公司提供部份航线往返维多利亚港至澳门及广东省珠三角等地。

码头

维多利亚港有多个渡轮码头、汽车渡轮码头及公众码头。有关码头主要是提供往返维多利亚港内的航线,而中环码头更提供往返维多利亚港至离岛的航线,而在北角及观塘汽车渡轮码头仍提供危险品车辆渡轮服务。维多利亚港亦设有一些公众码头供小型驳船、游艇、观光船等作上落客服务。亦有小量的补给和货物转运。

维多利亚港上设有2个大型离境码头:港澳码头及中国客运码头,来往澳门及广东省珠三角各口岸,码头设有出入境设施,可办理离境手续。

避风塘

香港每年夏季时均不时会遭受台风侵袭,因此,维多利亚港内设有多个避风塘供船只躲避风雨及停泊,亦有不少经营游览维多利亚港以及香港一些离岛的船艇,部份更提供娱乐设施和餐饮服务。铜锣湾避风塘除了是游艇的停泊点外,也以避风塘菜闻名,以富辛辣及味浓特色的海鲜料理为主,当中的避风塘炒蟹更是香港著名的地道美食之一,昔日的不少食店已“上岸”移到北角至铜锣湾一带经营。

邮轮码头

位于九龙尖沙咀的海运大厦是香港目前唯一的邮轮码头。海运大厦于1966年落成,除码头外亦设有写字楼及商场。不少著名邮轮曾在海运大厦停泊,包括曾经是世界最大邮轮的伊利沙伯号。

政府现正在前启德机场跑道尽头兴建启德邮轮码头,这项工程并不需要在维多利亚港填海。

港口保护

香港填海工程

香港由于平地少而山多,香港政府早年便已开始进行填海工程以扩展土地,以致海港面积不断缩小。

近年,不少港人开始关注维多利亚港的填维多利亚港中环岸边在填海的海计划,并开展了不少保护维多利亚港的运动,当中以保护海港协会最为人所认识。该会在1996年发动签名行动得到170,000个市民签名支持而成功推动保护海港条例,后于1997年6月于立法局最后一次会议时成为法例。

香港主权移交后,反对填海的声音渐趋强烈。1998年,因为保护海港协会为首的多个环保团体的反对,逼使政府先后需要暂缓及重新检讨启德及添马舰对出的填海工程。其后,部份团体及市民及曾就政府于湾仔北与中环的填海计划作出法律诉讼,直至20__年,终审法院就政府的湾仔北填海计划判定政府败诉;但在20__年,政府在中环的填海计划上获得胜诉。尽管政府在中环填海计划获得胜诉,但为避免再次引起诉讼,政府亦成立咨询性的共建维港委员会,以听取民间对于填海工程的有关意见。

今天的维多利亚港在多次填海造地后面积已大幅减少,但交通却越来越繁忙,海浪因而比往日大,体积较小的船只在海上航行会摇曳不定。

景观保护

维多利亚港两岸是香港著名的观光点,不少旅客会到太平山项远眺维多利亚港及九龙半岛的景观,但地产商多年来不断在维多利亚港两岸临海地段新建高楼,部份高楼甚至遮挡了狮子山山脊线,令海旁景观及两岸山脊线受破坏,阻碍旅客观赏维多利亚港两岸景观。

环保团体环保触觉主席谭凯邦指出,虽然香港已立法在填海方面保护维多利亚港,但没有在景观保护方面立法规管,地产商仍可以在维多利亚港两岸兴建高楼。该团体调查发现,香港人普遍赞成政府应着手立法保护维多利亚港景观。

水质污染

维多利亚港的水质曾被长年忽视,其中以19经填海发展得出土地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及中环广场。

经填海发展得出土地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及中环广场。

70年代香港工业起飞对水质污染影响。当时政府仍未有措施监控工厂排出的污水,香港每天向维多利亚港排放约150万立方米筛滤后的污水,其中有不少含有毒物质及重金属的废料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到维多利亚港,沉积在维多利亚港海底的污泥中。

缺德者乱抛垃圾到海中,船只漏出的油渍等问题均是水质下降的来源。此外,充满化学物的家居清洁用品经厕所排放到维港,特别是沙士事件时期,市民大量使用漂白水,致使海水中的氨含量偏高。

多次的填海亦是一个间接影响水质的因素:填海工程将海岸线修直,造成一些海水流量不大的死位,海港的收窄也减弱了潮水的冲刷能力,这些均造成维多利亚港上一度积聚垃圾及臭味。根据水质测试证实海水中的大肠杆菌含菌量偏高,氧含量偏低,容易令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窒息。有香港立法会议员更提出,若维多利亚港再继续填海工程,将来必定会变成维多利亚渠了。

政府于是推行策划性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又推出“净化海港计划”(原名“策略性污水排放计划”、“策略性排污计划”或“海港污水处理计划”)以处理水质下降之问题。据香港环境保护署监察所得之数据,近年来虽然水质污染情况略有改善,但是仍需继续改善维多利亚港的水质。政府一方面亦制作了不少电视宣传片以呼吁市民不要将垃圾投入海港中,一方面则有部门负责检拾海中的垃圾,及定期对水质进行调查。长远方面,政府曾考虑过以导管将污水排出公海以减低维多利亚港内的水质污染。

过往维多利亚港上有不少捕鱼活动,但由于水质污染影响,令不少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窒息死亡。虽然一直仍有不少人在维多利亚港两岸垂钓,但由于有关的海产有机会吸入有害物质,因此维多利亚港中的海产已不宜食用。

香港维港日

维多利亚港早年曾是不少水上活动的举行场地,但近年由于海港污染严重,及受填海工程影响,部份活动已移师其他地区。20__年起多间机构合办香港维港日(香港海港日),希望引起市民关注维多利亚港的问题,培育市民关注海港的意识,提倡欣赏并爱护这个城市的珍贵资产。

维港活动

维港渡海泳

1906年起开始举办,由九龙尖沙咀公众码头游往中环皇后码头,赛程长1600米。但由于海面交通繁忙令封闭海港困难,海港水质每况愈下,加上兴建香港文化中心而封闭尖沙咀车站的铁路码头,渡海泳在1979年停办。20__年代,随着香港政府的《净化海港计划》渐见成效,香港业馀游泳总会于20__年10月末期向香港政府申请复办维港渡海泳,其后获得批准。

环岛帆船比赛

香港早于1864年已曾举办环岛帆船比赛,20__年沙士疫症过后,采用原有航道恢复举行。而皇家香港游艇会亦每年举办“环岛行”游艇比赛。

烟花汇演

维多利亚港是香港举行烟花汇演的主要场地。1982年起每年农历年初二、以及1997年起回归纪念日及国庆日,维多利亚港都会成为大型烟花汇演的舞台,每年吸引不少市民及旅客在维港两岸欣赏。另一方面,在部分日子的幻彩咏香江表演中,将在维港海上加插烟火表演,使汇演更添吸引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