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介绍家乡书信范文(汇总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3:39:59 页码:7
2023年介绍家乡书信范文(汇总11篇)
2023-11-12 03:39:59    小编:ZTFB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方向。在总结中,可以通过列举具体的案例或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范文是优秀作品的集合,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介绍家乡书信篇一

亲爱的傅晴子:

你好!最近怎么样?开心吗?我们是同班同学,更是情谊深厚的一对好朋友。我邀请你打我的家乡来作客,我们会以最温暖的拥抱,让你感受到我的真诚和祝福。

有的和亲朋好友聊着天,像我们小学生自然就是和最要好的朋友一起玩耍了!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和谐安宁、风景如画的文明城市。

就能吃到更多的民间小吃。家乡的李氏花炮,大丰的西洋发绣和木芙蓉织品等也是负有盛名的。

家乡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胡木乔爷爷参加了盐城地下党,皖南事后,新四军在盐城重新建军队,陈毅爷爷为代军长,刘少奇爷爷为政治委员这些爷爷给家乡减少危险,给乡亲们的生活添了一份安宁。我谢谢他们了。

为了纪念她,有人写了一首歌叫做《一个真实的故事》。这就是盐城,一个拥有感动的城市。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并不急待的想来到这座无忧无虑、风景如画的城市作客,赶快来吧!我热烈的欢迎你。

祝你。

假日里快乐。

介绍家乡书信篇二

尽管时下各种电讯手段十分发达,但书信这种古老的信息传递方式仍然是人们交流思想、业务往来的重要途径。借助书信工具传递信息,必须区分国内书信与涉外书信,二者在格式“称谓”邮发等方面有较大不同之处。从格式上看,涉外书信如英文信件的基本格式为:信头及发信人地址。

英文书信的信头,一般以写信人自己的地址开始,格式同信封上的'写法相同。地址每行尾用逗号,最后一行末用句号。记住,不能在地址上写自己的名字。地址下面接着的是日期,英文书信日期习惯写法是先日、月,后年,美国人则先写月、日,后写年。日期用基数词或序数词均可。英文书信的称谓,是对收信人的尊称语。大多写在信笺左边,约在信头下半英寸之处。在私人信件中,常在收信人名前加上”亲爱的”(dear)或”我亲爱的”(mydear)。写给年长者、老师或其他敬重之人,则在姓前加上”先生”、”夫人”或”太太”、”小姐”等。英文书信正文同汉语一样,是要给写信人说的话。正文大多在称谓下一行开始,信封的左边要留有一英寸大小空白。

信的结尾往往是几个常用的致敬语,紧接正文之下,结尾的第一个词要大写,最后一个词后用逗号。私人书信结语大多为:“致以美好祝福,你的朋友”,或“顺致敬意,你忠实的朋友”之类。

英文书信签名放在结尾下面空开一点的略偏右处。若是私人信件,签上自己名即可,不宜放上自己的头衔。

英文信纸须用质量好的白色纸,书写用黑色或蓝色墨水。

信写好后,装入如下格式的信封:

信封内容为:

1.收信人地址:包括收信人、寓所门牌号、街号、市镇名。

称、所属国家、所属国名。

2.收信人的邮区号码。

3.收信人姓名。先写名,后写姓。

4.收信人称谓。在姓名前加上。

5.寄信人地址。

特别提醒之语,应写在信封左上角寄信人名址之下,如“请勿折叠”之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介绍家乡书信篇三

亲爱的舅舅:

您好!

上次见面时,还是三个月前。这次写信,我是想邀请您到我的家乡无锡来做客。

无锡的风景名胜有很多,有历史悠久的惠山,有波光粼粼的太湖,有金光闪闪的灵山大佛……其中风景最秀丽要数蠡园了。

一走进蠡园,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桃花。远远望去,桃花像一片片五彩的朝霞,把整个公园装扮得美丽极了。瞧!那一朵朵美丽的桃花粉中透白,白里透红。每一朵都很饱满,千姿百态,就像一个个穿着薄如蝉翼的芭蕾舞裙的小姑娘在阳光下跳舞;又像千万个小精灵似的,你笑我唱,热闹极了!一阵微风轻轻吹过,桃树上的花瓣纷纷落下,就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捡起一朵闻一闻,有股清香的味道,让人神清气爽。说了令人心醉的桃花,接下来就说那一条千步长廊吧!整条长廊古风别致,诗情画意。走进千步长廊,一边欣赏长廊边的瓦片窗,一边看着那风采翩翩的蠡湖。

无锡的特产也有很多,有又大又甜的水蜜桃,有令人垂涎三尺的小笼包……其中最特别的要数惠山泥人了。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很想来无锡吧!我会带您玩遍无锡名胜,吃遍无锡小吃,赏遍无锡特产。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我和可爱的泥人会张开双臂欢迎您!

祝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介绍家乡书信篇四

众所周知在龚场街上的那条隆兴河原本是十分清澈的,她在曾经的曾经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龚场人,后来却日渐枯萎,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了龚场的垃圾处理场了,现在更多的是称她为老隆兴河。而新隆兴河就是流经和平,扒头,陶个桥咯滴的隆兴河。据我外公说这条新隆兴河是人工挖掘而成,当年我的外公也参与了挖河,挑土等工作。夏天的时候常有人去那游泳,我还看到有勇敢者走桥上跳到河里,打出一个个的浪花。

我的老屋隆河到底又在哪呢?不知道的可以跟着我的脚步慢慢走过去,也可以骑个自行车飞奔过去。依照我的'速度,走路大概得30分钟,自行车大概得10分钟。

你依着龚场繁华的永昌路往东走经过教育组,走过庆丰商场,走过小菜行的路口,走过那家生意超好的炸团子的店(去晚一点就买不到了),走过以前的老邮局(去年拆了),走过那家开了很多年的打金银首饰的老店,走过那玩过多次的溜冰场,走过龚场三桥(小学那的)咯滴的十字路口,走过最老的打油的站,走过以前辉煌一时的轧花场,走过应个湾,走过隆河小学(现在倒闭了),走过三八河,在走过一个转弯---------您就到了隆河的地界了。

隆河是我的老屋,虽说没有在那里住过很多的岁月,但我依旧眷念着她,想着门前高大的树;想着远处的小沟,没事总去划船,也不管岸边是谁家的船,反正先划走了再说;想着开新的莲蓬和菱果;想着冬天肆意的野火;想着河边浅粉色的扎刺花;想着隔壁家门口的柿子树;想着村头的小卖部;想着被我惦念了那么多年一直没偷成的橘子;想着逮高粱时的兴奋;想着满田的油菜花;想着河里笨笨的龙虾,一钓就上钩....门口一望无际的平原,穿过这片田就到了迎丰。

人们大多将船停在水边,只是拿个木棍做成的插销连上绳子将船固定,也没有锁,向来也没人会偷,没有任何的问题。只是这样就会很容易被我们搞这些人破坏,看到船就直接划走,有时候会将它划回原地,有时候船主就要开骂了,一边骂一边去开新找自己的船。

不要看这水沟很窄,实际水很深。这些都是后来用挖土机挖出来的水沟,用以田地的灌溉,这些水沟互相连接,可以算的上是四通八达。

这个水沟拍的还不错吧!不过我要说的不是水沟了,而是她边上滴枯草,放野火,不消我多说,估计都搞过,一烧烧一片,所到之处,一律烧光。这些枯草很容易就点燃了,也很容易就熄灭基本上不会造成火灾的威胁,所以大人们也不会去管,任着我们去烧。

门口不知道谁家的老牛,在悠闲的晒着太阳,嚼着枯草。旁边的几只母鸡也在枯草里觅着食,一派安静悠闲的景象。

一直都想着哪天干脆回去搞几亩地,喂几头祝,养头牛,养几只鸡,冬天里在门口晒晒太阳,搭个架子晒点干萝卜,盐菜什么的。说到这个记得去年和妈妈走回老家时经过别个屋滴门口,看到别个屋滴的萝卜盐菜晒滴喝好,我妈走过去的时候还顺手牵了点边走边吃,味道很不错。

李义山诗云:留得枯荷听雨声。一田的枯荷梗子,阳关的照射下都变的有些发黄了,凌乱的,随意的,留着她夏天曾美丽过的姿态。

因为灌溉的需要到处都是纵横的水沟,所以这样简单的木桥就有了存在的理由,这样木板,或是随便的树干都可以搭成桥,让我不必绕上一大圈才能去到对岸。

看看这个调皮的孩子,这么棵树也爬滴带劲流哒。

又是另一条水沟,水草长的疯狂,沟里边还有别个放滴豪子,我趁着没人捞起来看哒哈,还有几只龙虾,不过冒的胆子偷走,又给它放回去来了。水边的草地上已长出了绿绿的小草,春天,已经到了。

介绍家乡书信篇五

我出生在一个叫山坡的小村子里,这里有山,有田,有沟沟坡坡,还有我最最深爱的家园和勤劳热情的人们,我深深的爱着这里的一切。

小时候家乡很穷,全村有两个生产队,六十多户人家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小时候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忙活了一天的人们每天天擦黑,就早早的吃过晚饭提着板凳拖家带口的到村委会的大院里去看电视。记得有时候去的早了,电视还没开,人们便三三两两的拉着家常。妇女们手里做着针线活,有的纳鞋底,有的做鞋绑子,嘴里说着笑着手中却在飞针走线。男人们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忙着抽烟,把刚刚抽过的烟锅头在鞋底上敲的邦邦响,抽完一锅再装上一锅,点上火,坐在小凳上翘着二郎腿把烟嘴吸的嗞溜嗞溜的响。小孩们相互打闹着你追我赶的来回跑着,还有腼腆的躲在大人们身后生怕被人看见似的……大人们大声的说着笑着,有的相互之间开玩笑的叫骂着,霎时间,村委会大院里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那时候人们座落的很零散,甚至有一些庄户坐落在沟边上,父亲那时是村里的赤脚医生,记得有时候给村里人看病出去一趟就要个把小时,如果再碰上个下雨天风雪夜的,天黑路滑就更不好走了,但尽管如此,父亲也从来没有收过大伙一毛钱的出诊费,而且是随叫随到,这也是我从小到大为之骄傲的地方。

再后来,村委会挪到了支书家的小院里,他家坐落在村中心十字,在院里的电线杆上架起了两个大喇叭,村里有什么紧急会议和重要通知都会通过喇叭广播,这也很是方便了许多。

那年月似乎年景不太好,不是大旱就是大涝,干旱的时候一亩地都不到一旦的收成,村里几乎一大半的人都缺粮。好不容易盼来个好收成了,眼看丰收在望却被一场大暴雨洗刧一空,好点的能吃上个芽麦就已经很不错了。更糟的时候还会下冰雹,那时候小不知道它的危害,只觉的它圆圆的像个乒乓球,特别好玩,那时我们家还住窑洞,甚至有时下冰雹的时候还会跑到窑门口拿个洋瓷脸盆捡几个来玩。呵呵,现在想想感觉好傻。

那时候吃水就更是困难了,父辈们那一代人都是在山上的水沟里挑水吃,因为水质不好,也因此有一些人腿脚都长的不太好。后来到我们这一代的时候村里建了个大水池都是自来水,娃娃们一个比一个长的好。记得有一年芋中搞文艺演出,当时有我们村的几个学生在台上表演,台下有观众说这些娃娃长的这么好不知道是哪个村的,我们村里的人听到了便说:”这是我们山坡村的娃!"旁边人都感到很惊讶,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赞叹:山坡村能出这么好的娃,了不起呀!这件事在当时甚为轰动,人们茶余饭后总不免谈起,当然,我自己也甚为自豪。

我的小学四年是在村里的学校——〈山坡初小〉读完的。那时候村里很穷,条件也不好,能分到这里的老师也很少,全校只有两个老师,不到三十个学生分成两个教室进行复式教育,我是八岁的时候才进的学堂。依稀记得七岁那年,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我跟几个邻居的小孩玩耍,不知道是谁当时掰坏了一个别人家的向日葵,结果被发现了大声的叫骂着,知道闯了祸我们一个个怯怯的往回跑,叫骂声刚好被在屋子后面摘花椒的母亲听到了,她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尽管她知道了不是我干的,但还是很严厉的批评了我。她放下手中的活,二话不说就把我拉到了屋里,从柜子里取出一节玫红色的印着黑花的小碎布,安好缝纫机咣当当咣当当,三下五除二就给我做了一个小书包,里面塞了一本哥哥用过的书一本麻纸作业和一个半截铅笔。我明白了,母亲这是要让我上学,我可不喜欢上学也不想上学,在家多好呀,每天吃喝玩耍多自在呀!可母亲不由份说把书包给我挂在脖子上,拉着我就出了门。

一路上,我连哭带嚎,嘴里喊着我不上学我不上学,就那样鼻涕和着眼泪,被母亲一路拖拖拽拽拖到了学校。哈哈,那场面是相当的震撼呀!现在回想起来感觉真的很好笑。学校就在村委会的隔壁,到学校的时候我已经声嘶力竭,疲惫不已。当时正是自习的时间,同学们分别围坐在校园里两个用水泥砌成的乒乓球案子上。当时在校的老师叫杨苗娃,我对这位老师几乎没什么印象,母亲把我交给他头也不回的就走了,就这样,从此以后我便跟着哥哥上下学,他们上课的时候我便趴在窗子外面,有时哥哥偷偷的把我带进教室,怕被老师发现,我便将头悄悄的塞到桌子兜里。

我正式入学的时候已经八岁了,村里没有学前班,也没有幼儿园,我直接进入一年级。那时学校分来了两位新老师,一个叫王培栋,一个叫黄俊锋,分别给我们带语文和数学。王老师四十岁左右,看起来很严肃,我们都有点怕他。黄老师二十多岁的样子,长的也很精神还负责教我们音乐和体育。那时候村里条件不好,学校里没有一件乐器,都是黄老师一句一句教我们的,那首张口就来的《梦驮铃》便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两个老师平常都住在学校里,吃饭则是由每家每户轮流着管,每家一天,遇到特殊情况或者谁家手艺好的村里也会连派两天。

校园里那时有一个水泥砌成的圆形花园,里面种满了椒叶玫和太阳花,橙色的,黄色的,一朵朵花儿竞相开放,课间的时候,孩子们都围在花园边上小心翼翼的玩耍。此刻,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美丽的小花园,想想都醉人。园墙边上有一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夏天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把桌子搬到树荫底下学习,秋天树叶黄了老师带着我们把落叶一堆堆的扫来放在学校的小杂物间里,以便冬天的时候暖床用。到了冬天,我们端着板凳围坐在老师的床边上课,一点都不会觉得冷,外面冰天雪地,里面温暖如春。

记得小学二年级有一次我因为作业没完成而撒了谎,被王老师一教棍打在左脸上肿了好几天,这是我学生生涯中唯一一次挨老师的打,在所有人的眼里我是王老师的得意门生,他绝不允许我犯这种原则性的错误。此后,我再也不敢心浮气燥,怀有侥幸心理来面对学习,一直脚踏实地成绩优异,在附近的几所小学考试中也算是小有名气。

后来,学校又陆续换了别的老师,陈三选和冯检连老师。印象最深的是陈老师,他有一副慈祥的面孔,给人感觉脸上总挂着笑容,他教会了我写作文的几个要领,并常常将我的作文当做范文为大家朗读。,还有几名我已经忘了名字的老师,时至今日,我依然喜欢读书写字,喜欢文学。我想这都与我当年的几位启蒙老师和后来影响我写作的几位语文老师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我深深的感谢你们,感谢老师们当年的循循善诱和敦敦教诲,我庆幸自己能成为各位老师的学生!

今天,当我再次回到这里,家乡的一切已经焕然一新,村子南头盖起了一排排整齐的移民搬迁房,靠东边的地方还修了一个小型的休息广场,走在宽阔的水泥路上,心里感觉好敞亮这。前些日子听母亲在电话里说村里的学校也要拆了,好像有几户人家要在那里盖新房。这次回来一看果不其然,往日破破烂烂的小学校已经不复存在,迎接我的是一间间崭新的平房,此情此景,我的心里不免涌上一种淡淡的失落和喜悦。门口几户人家正在忙碌的里里外外的收拾着,看见我回来便热情的打招呼,是啊!这里的人们永远是这样的热情。记得小时候每天早上一到放水的时间,水池上便热闹非凡,水桶的碰撞声,水担钩子打在桶上的叮咣声,架子车拉着大水桶的轱辘声,大人们的说话声,我们坐在教室里听到外面的人们在谈天说地,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谁家的羊又下羊娃子了,甚至谁家昨晚上又吵架了等等……虽然外面很嘈杂,但我们依然能安心的听课,有时候偶尔听见自己父母的说话声心里也会觉得很踏实。

啊!故乡,我今生最爱的地方。不管我走到哪里,你依然是我不能割舍的牵挂和魂边梦绕的地方。

介绍家乡书信篇六

远方的朋友:

你们好!你们还没有来过我的家乡——响水吧。我的家乡地处黄海之滨,它美丽富饶,依桥傍水,桥就是灌河大桥,水就是灌河水。我想真诚地邀请你们来我的家乡游玩。

我的家乡最为宜人的风景就是灌河大桥了。灌河就像一个含情脉脉的少女从梦中刚醒来的样子,而横跨在灌河上雄伟、壮观的灌河大桥,全长636蜜,宽16米,共三孔,最大孔直径90米。每天桥上桥下都热闹非凡。早晨桥上有赶着去上学的小学生,有赶着去上班的小姑娘和小伙子,还有在桥上散步的老爷爷、老奶奶。桥下的河里有渔民在捕鱼,还有很多过往的大轮船。每次开闸的时候都气势磅礴。

我的家乡不仅有美景,而且有许多有意思的活动。其中最为有趣的就是每年举办的风筝节。每当阳春三月,花红柳绿的时候,响水黄圩小镇那真是热闹非凡。在放风筝现场,空中会有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风筝。地面上你会看到,有牵线跑的放飞着,有欢呼雀跃的观看者。

另外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特产,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浅水藕。我们这里盛产的浅水藕,既无南方藕的苦涩之味,也无北方藕的微酸味。用藕做成的藕饼,非常香脆,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做藕饼。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想插上翅膀飞来我的家乡呢?再次真诚欢迎你们来我的家乡做客。

祝:你们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远方的朋友:

20xx年9月24日。

介绍家乡书信篇七

“如皋”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历史上如皋还有一些别称、简称,兹一并辑考如下:

“如”,如皋的简称之一,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史料中不乏“如棠”、“如齐”、“如莒”等辞,战国列御寇《列子、夭瑞》中也有“望其圹,皋如也”之句。如,古作“往”训,是动词,今用作如皋的简称已是名词。

“皋”,如皋的简称之一,最早亦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荀况《荀子大略》中有“望其圹,皋如也”之句。据1990年新版《辞海》释义:皋:通“高”,指沼泽,亦指近水处的高地。如皋的地理为“锅背形”,据史载:“1931年黄淮大水,泛滥成灾,苏北里下河各县一片汪洋,唯如皋凭借地势较高而安然无恙”。“皋”作为如皋的简称亦常见于本邑的地名、单位和产品名称中,如“新皋桥”等,解放前如皋曾出版过《皋报》、《皋鸣报》等。“皋”也是该市机关团体行文的约定简称。

从胶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出发一路南下,碾晓雾,沐春雨,行程八百余公里,于太阳西斜时分到达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的小城如皋。

如皋现隶属于南通市管辖,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级市,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江海平原最早成陆的地区、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民国时期的中华第一大县、我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县(市)之一等四个“之最”是如皋历史文化的最好写照。如果说还有一最的话,那就是如皋曾是苏北最富的县,享有“金如皋”之美誉。

在如皋好友的热情接待、盛情款待和倾情陪同下,我们饮美酒、品美食、赏美景,尽享如皋的美食文化和风土人情,真是乐哉悠哉不忍离去。感慨之余,一首网上读到的赞美如皋的小诗浮现在脑海:“如皋好,信步冒家桥。流水几弯萦客梦,楼台隔院似闻箫,往事溯前朝。”

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迎新春。祝愿如皋的发展前程似锦,锦上添花;祝愿如皋的人民富裕安康,蒸蒸日上。

我的家乡位于长江三角洲,它是一个鱼米之乡。素有“长寿之乡”、“盆景之都”、“历史文化古城”的美称。我的家乡之所以称为“长寿之乡”,是因为这里的寿星多,老人们能活到一百多岁,而且人数超过一百五十多个。因为这里环境好,空气清新,百岁老人被社会尊重。

如皋形成了人寿年丰的局面。百岁老人长寿的秘诀,那就是他们的饮食习惯、饮食食品好。这里的长寿食品远销国外,有香甜可口的萝卜干、味美芳香的白蒲茶干、松酥香甜的董糖,还有人见人爱的肉松、火腿肠。凡是来如皋作客的人,临走时都会得到一大包长寿食品。如皋的花木盆景,可称得上是华夏一绝。在国际上屡获金奖的如皋盆景,人们无不为之赞叹,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其中最著名的有“雀舌罗汉松”、“五宝绿珠杜鹃”、“春晓”、“重瓣六月雪”等等。现在如皋每年有大量的盆景销往全国和世界各地。如皋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盆景出口基地。如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错落有致的水绘园;风格独特的定慧寺;特色鲜明的十合泰民居;有名的四大才子:冒辟疆、诗人李渔等。家乡的桂花树特别多。每逢中秋节前后,是桂花开得最旺盛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方圆几里没有不沉浸在桂花香中。

“如皋如歌,常来长寿”。欲想当百岁老人,请来鱼米之乡、长寿之乡、幸福之乡——如皋。祝你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介绍家乡书信篇八

亲爱的朋友:

我的家乡是一个风光秀美的小山村。村子四周是连绵起伏的山峰,有的像高挺的礼帽,有的像坚强的骆驼,有的像秀美的仙女……千姿百态,漫山遍野,果园密布,有苹果园,有桃园,有梨园等。

春天,小草发芽了,树木吐绿了,绵绵细雨中,叶芽上滚动着小水珠,晶莹透亮,美丽极了。

夏天,各种各样的花开得满山遍野,这里就变成了花的世界。有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各色的野花,真是万紫千红,花香扑鼻。

秋天,玉米丰收了,各种水果也成熟了。你看,苹果羞红了脸,石榴裂开了嘴,梨子压弯了树干,枣儿爬满了枝条。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味道,人们的笑声也甜甜的。

冬天,雪花飘飘,村子山野一片洁白,好像谁为他们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可爱极了。我们快乐地在雪里玩,也疯成一团,忘了自己是谁。

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我深深地爱着她!

祝你:

天天快乐!心想事成!祝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你的朋友:肖方恒。

20xx年10月14日。

介绍家乡书信篇九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它有美丽的河流,广阔的田野,当然也有悠久的历史和让人感动的故事.所以,我爱我的家乡----如皋.

写到这里,你们一定很好奇,如皋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能使很多人喜欢它?下面听我细细道来.

我爱家乡如皋,它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它拥有悠远绵长的历史.

你们知道吗?如皋的安定小学,安定初中,安定巷,安定广场,这一个又一个耳熟能详的如皋地名,校名,它们都源于北宋初期如皋著名学者和教育家胡瑗.他从小爱读书,20岁时到泰山上读书,勤奋努力,最后创造了分科教学法.他的思想得到了朝廷的重视.他诞生于如皋,但是他的祖籍是陕西安定堡,所以人们称他叫“安定先生”。因此,安定广场由此得名。因为敬佩他,所以我爱家乡如皋.

当然,在如皋,除了胡瑗,还有很多名人.比如说,名满九洲的词赋大家王观,享有盛名的戏剧大师李渔,开拓疆土的东吴名将吕岱,清节自励的封疆大吏戴联奎......

此外,范仲淹监修海堤,岳飞皋域留佳话,文天祥潜行过如皋,郑板桥异乡认亲,也给如皋人留下一段佳话.

范仲淹不是如皋人,也不生于如皋,也可以说他和如皋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但是如皋人却纪念他为他建立了范文苑,因为他倡议并监修了沿海数百里的“捍海堤”.保证了如皋和其他县市的安全.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障,农业,煮盐业得到了稳步发展.

岳飞,南宋时,金兵南犯,他进军至如皋,没有水喝,但他不吃百姓一粒米,不喝百姓一滴水,几千名士兵都很渇,终于在途中看见了一口井,但一口井怎么够几千名士兵喝呢?水很快就被喝光了.这时他走进井边,用手指敲击井栏,突然井里涌出一古清泉,从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他们为如皋那原本黑白的画面添上了一丝色彩,所以我爱我的家乡-----如皋.

我爱我的家乡如皋,它是中国大地上少有的长寿之乡.

如皋的长寿现象名扬四海.如皋人长寿史源远流长,百岁老人遍布全市,但这种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却少有.在如皋,过生日都要吃长寿面,这还是东方朔传出来的.传说,东方朔来到如皋,看见一户人家正在为老人贺寿,于是他走进去,主人就盛了两碗面给他,一碗是鸡汤面,一碗是拌了一百粒虾米的面,主人请他解释他们的含义,他说,汤面是滋补之物,百粒虾米是对老人的祝福,因此,就用面为人庆祝生日.

你会感觉到很亲切,很温馨,有种家的感觉.我无论走到如皋的'那里都会感觉在家里一样,因此,我爱我的家乡-----如皋.

如皋还有许多明间工艺.如飞向世界的如皋丝毯;飘摇响绝的如皋板鹞;馥溢神州的百岁香袋;犷巧奂美的陈氏剪纸;美轮美奂的如皋刺绣.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土特产,白蒲茶干----它源自如皋的白蒲,它吸引了许多的游客.如皋的萝卜赛雪梨,它有清火,降气等功效.如皋最闻名的氏董糖,它始于如皋,它系明末如皋爱国名士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亲手制成,故称董糖.

古城如皋就是这样的人杰地灵.

改革开放,又让如皋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使这里迸发出活力,如皋人民用他们勤劳智慧的双手绘出了走向世界的新形象.

介绍家乡书信篇十

冯楠同学:

你好!

去年,我们认识了,并且成了好朋友。今年寒假,我想请你到我的家乡来玩。

我的家乡在无锡,这里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无锡的旅游胜地可多了!有连绵起伏的惠山,有富饶的太湖,还有著名景点梅园呢……其中最美的就是太湖了。太湖一望无际,湖水清澈见底。湖面风平浪静,还倒映着蓝天、白云和绿树,仿佛一面银镜。

无锡是个繁华的城市。夜晚登在高处往下看,只见灯火阑珊,五彩缤纷的霓虹灯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衬托得无与伦比,新建的高架桥还有惠山隧道分外耀眼,马路上车水马龙,整个城市规划得错落有致,四通八达。

无锡还有很多特产:百年老店王兴记的小笼包,无锡酱排骨,油面筋,还有最诱人的无锡水蜜桃……这些都会令你垂涎三尺,百吃不厌的!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会动心吧!如果你来到了我的家乡,我们家乡人民会张开双臂欢迎你!

祝你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你的朋友宋雨佳。

介绍家乡书信篇十一

杨建超同学:

你好!

三年级上学期,我和你在炉桥第一小学相识了。并成为了好朋友。今年寒假,我想请你到我的家乡做客。

我的家乡没有什么特别,是在大树底下河头村大圩子。这里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风景如画,是个好地方。我们这里住着辛勤的村民,他们在这里种田、栽树、建果园……每天清晨,很多人都会到菜市场去赶集。走在我们村的林子里,麻雀、黄鹂、喜鹊在林子里尽情歌唱。会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我们这里如果要过什么节日或者生日都会大摆宴席,尽情吃、喝。

听了我的介绍,你心动了吧?来吧,到我的家乡来吧!

祝你生活愉快!

你的好朋友刘鹏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