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师承中医述评范文(优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9:05:35 页码:10
2023年师承中医述评范文(优质20篇)
2023-11-20 09:05:35    小编:ZTFB

广泛了解如何抵抗诱惑,保持自律是年轻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出色的总结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师承中医述评篇一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医师承医学是中医的传承方式,是中医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遗产。医学心得体会是中医师承医学过程中的一种体验总结,既是对医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的反思,也是对治疗效果的反馈与总结,更是中医师承者宝贵的经验积累。

第二段:理论认识。

中医师承医学的首要任务是深入理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通过学习中医的“四经八纲”理论等基础知识,才能够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思维方式。同时,中医师承者还需把握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要义,如辨证施治的方法与技巧,辩证施治的原则和手法等。只有深入理解中医理论体系,把握好辨证论治的要义,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第三段:实践反思。

中医师承医学的实践是关键,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体会中医治疗的抓根本、辨证施治的思维方式。在实践中,中医师承者需要学会观察病人的病情、询问病史,进行望闻问切,辩证论治,判断病情及其不同阶段的特点,并针对性地选用药物和疗法。在实践中,中医师承者应当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诊疗方案,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第四段:独到之处。

中医师承医学的体会之处在于其独到的辨证论治思维方式。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的治疗。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不同于西医一刀切的治疗方式。中医师承者能够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搏等特征,辨别病情的不同类型,并进行治疗。这种独到的辨证治疗方式能够在根治疾病的同时,调整身体的整体平衡,提高人体自愈能力。

第五段:实践应用。

中医师承医学的实践应用是中医学命脉。中医师承者需要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运用自身的经验,不断完善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此外,中医师承者还需注重与病人的沟通交流,耐心倾听病人的诉求,并给予积极的回应。通过与病人的互动,中医师承者能够更加全面了解病情,提高病人的治疗信心。

结尾段:总结+展望。

中医师承医学心得体会是中医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师承者丰富的经验总结。中医师承医学的核心在于理论认识和实践反思,通过不断实践和经验总结,中医师承者能够将中医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其临床能力。在未来,中医师承医学仍将发展,中医师承者需要在理论与实践间保持平衡,继承和创新,以推动中医学的不断发展。

师承中医述评篇二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景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xx医院为进一步发挥中医师承教育的学术主导作用,传承他们的学术经验,培养造就中青年中医药人才,医院于20xx年10月全面总结了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20xx年所取得的成效,系统地指导继承人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更好的完成学习心得、临床体会和经验整理等相关师承教育工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师承教育基本情况。医院共有4名指导老师,其中市级1名,县级2名,乡级1名;继承人10名,本院7名,外院3名。

二、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三、监督考核

一年来,我院师承工作通过跟师带教、临床实践、定期讲课、典型医案讲评、示范诊疗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师承活动,特别是在指导老师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技的指导熏陶下,继承人的中医理论及临床诊疗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据统计,继承人收集整理讲义21篇;月记102篇;读书笔记26余万字;跟师学习522.5天;独立实践3054天。医院师承教育考核小组对照每位跟师人员协议书任务内容的考核指标认真查阅资料,考核结果10名继承人均按要求完成了本阶段学习内容,通过合格率100%。

四、经验及体会

以上初步成绩的取得,归纳为四点体会,一是制订行之有效的师承管理目标和规章制度;二是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中医馆,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师承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三是搭建了中医学习的良好氛围,为继承人提供高水平的学习研究条件;四是注重师承工作的过程管理,强化质量监控。

师承中医述评篇三

第一段:介绍中医住培的背景和意义(200字)。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医的宝贵知识和技艺,中医住培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培训形式。中医住培以师承为核心,通过住院学习的方式,使学员深度了解丰富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并且能够与老中医们一起观摩、交流和实践。这种培训方式旨在实现跨代传承,促进中医的发展和创新。在我的中医住培经历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师承所带来的乐趣和意义。

第二段:师承的重要性和亲身体验(250字)。

在中医住培的过程中,我有幸拜师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他不仅传授给我宝贵的中医理论知识,还传承给我他多年的临床经验。在他的指导下,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去治疗病人。他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刻认识到师承的重要性。通过亲眼见证他的医术,我对中医的神奇和深奥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三段:师承对我的影响和感悟(300字)。

师承使我不仅学到了技艺,还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从师父那里,我学会了观察疾病的细微变化、倾听病人的心声、以及关注整个身心的健康。他教导我,中医的治疗不仅仅是医治身体,更是调和人的整体健康。因此,我开始关注病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状态。通过了解病人的背景和环境,我能够更全面地诊断和治疗患者的问题。师承还让我明白了中医的深邃之处,许多疑难杂症都可以通过中医的综合调理来解决。这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更深的信心和热情。

第四段:师承与现代医学的结合(250字)。

尽管中医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但我认识到了中医与现代医学有许多共同之处。师承学习让我在理解和应用中医的同时,也思考如何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我相信,中医和现代医学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可以互相借鉴和融合的。因此,在接受中医住培的过程中,我也努力了解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来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师承使我有了跨界思考的能力,不断寻求创新和改进。

第五段:对中医住培的期望和展望(200字)。

中医住培是传承中医文化和技艺的一种重要方式。师承的传统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希望这种传统能够得到更多的保护和推广,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同时,我也期待中医住培能够更加开放和包容,吸收现代医学的优势,用科学的方式验证和发展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只有这样,中医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结尾:(100字)。

通过中医住培,我深深感悟到了师承的重要性和带来的好处。师承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传承和发展中医文化的基石。在未来的学习和临床实践中,我将继续坚持师承的精神,不断学习和创新,为人类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承中医述评篇四

第一段:引言(150字)。

中医师承是中医传承的重要方面,它通过师傅与徒弟之间的交流与传授,将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代代相传。其中,病机篇是中医师承中一项关键的内容,它涉及到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为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研读病机篇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病机篇的重要性(250字)。

病机篇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和病程演变。通过研究病机,中医师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发展状态,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病机篇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中医师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指导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疗效。因此,病机篇对于中医师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段:了解病机的重要途径(300字)。

了解病机的重要途径包括研读经典文献、借鉴前人经验、反思临床实践等。研读经典文献是了解病机的基础。古代中医著作中的病案和论述,对于理解病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师承中的传统传授方式也是师承病机的重要途径。师傅通过口述和示范来传授病机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心得传给徒弟,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病机。同时,中医师还需要反思自己的临床实践,结合病机的理论,不断总结和提高。

第四段: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250字)。

病机篇的理论只有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是辨证论治,辨证需要通过观察病人症状和体征来判断病机。只有了解病机,中医师才能准确判断疾病的特点和病情的变化,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师还需要不断实践和验证病机的理论,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患者的反应,不断调整和完善治疗方案。实践的结果也反过来为病机的理论提供依据和验证,使其更加准确和可靠。

第五段:总结(250字)。

病机篇作为中医师承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医师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病机的途径包括研读经典文献、借鉴前人经验和反思临床实践等。病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中医师需要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反思,将病机的理论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通过对病机的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医师才能更好地指导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因此,病机篇的研究对于中医师承和中医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

师承中医述评篇五

中医住培师承是中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住在中医名家门下,学习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技巧,传承中医宝贵的医学遗产。在这次住培中,我深有体会地感受到师承的重要性和价值。感悟良多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身在中医学习道路上的不足与提升空间。

首先,师承让我亲身体验到了中医学的丰富与深奥。在师傅的指导下,我接触到了许多中医学中常见但自己却未曾涉及的概念和理论。例如,学习到中医四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到中医学中的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这些内容虽然在教材中有所涉及,但在亲身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通过住培师承,我才认识到中医学的博大精深,需要不断学习与领悟。

其次,师承让我获得了实践的机会,提升了我的临床技能。在住培中,师傅会让我参与诊疗过程,亲自动手操作。这让我更加熟悉了各种中医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例如,在师傅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观察舌诊、脉诊,以及如何进行针灸和中药调理。通过亲身实践,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并且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操作更加得心应手。

第三,师承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调理阴阳、平衡阴阳”的理念。中医强调平衡阴阳,以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学习到了很多调理阴阳的具体方法。例如,在治疗一些暑湿疾病时,师傅会采用清热解毒的方剂,以达到清热降火的效果。这种平衡阴阳的方法相较于西医的单一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让我更加深入理解到中医的独特魅力。

此外,师承使我认识到中医学习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努力。中医学不同于西医学,它的理论体系更为复杂,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领悟。在住培中,师傅多次强调要“持之以恒”,要“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这点让我印象深刻。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努力与实践,才能真正掌握中医学的精华。

综上所述,中医住培师承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医学的丰富与深奥。通过住培实践,我提升了自身的临床技能,深刻领悟到了中医“调理阴阳、平衡阴阳”的理念,并且认识到中医学习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努力。作为一名中医学习者,我将继续珍惜师承的机会,不断学习与探索,为中医学习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师承中医述评篇六

xx医院为进一步发挥中医师承教育的学术主导作用,传承他们的学术经验,培养造就中青年中医药人才,医院于20xx年10月全面总结了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20xx年所取得的成效,系统地指导继承人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更好的完成学习心得、临床体会和经验整理等相关师承教育工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院共有4名指导老师,其中市级1名,县级2名,乡级1名;继承人10名,本院7名,外院3名。

一年来,我院师承工作通过跟师带教、临床实践、定期讲课、典型医案讲评、示范诊疗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师承活动,特别是在指导老师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技的指导熏陶下,继承人的中医理论及临床诊疗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据统计,继承人收集整理讲义21篇;月记102篇;读书笔记26余万字;跟师学习522.5天;独立实践3054天。医院师承教育考核小组对照每位跟师人员协议书任务内容的考核指标认真查阅资料,考核结果10名继承人均按要求完成了本阶段学习内容,通过合格率100%。

以上初步成绩的取得,归纳为四点体会,一是制订行之有效的师承管理目标和规章制度;二是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中医馆,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师承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三是搭建了中医学习的良好氛围,为继承人提供高水平的学习研究条件;四是注重师承工作的过程管理,强化质量监控。

师承中医述评篇七

尹华荣名老中医跟师体会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中医院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总结我院自20__年10月被确定为五级师承教育试点单位以来,在县卫生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医院领导重视,创新进取、继承发扬组织管理,落实带教任务,对推进我院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提升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将今年的五级师承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管理师徒传授方式是中医药学重要的继承方式,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医院领导深知师承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管理部门,确定专人管理。由医务科负责日常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围绕师承教育,督导学术继承人跟师笔记、月记、临床医案、论文、平时考核表和阶段考核表等的完成,保证了师承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二、带教情况根据县乡村三级师承教育的相关文件,我院有4名带教老师,12名学术继承人。按照《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带教日志》《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的要求,做好每次跟、师随诊或实际操作记录,及时整理和总结跟师学习心得体会,认真写好月记。我院跟师学生12名,每位学生每年完成导师临床医案总结24份,学习心得24篇,跟师笔记96篇。公开发表临床经验的论文1篇,在省级、市级进行学术交流论文6篇。

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顾燕、王承芳、韩燕、王顺琴、屈小琴、王晓红,带教日志共完成576篇,其中顾燕在中国保健杂志发表论文1篇。不断创新师承教育工作,保证继承人在学习期间学习的连续性。

一是带教老师根据自身的多年学术经验认真对学生的日志、临床医案、跟师笔记进行批阅、修正,提出修改意见,指出辨证或用药的不足,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诊治疾病的能力。

二是开展专题讲座和病案讨论,学生通过整理病案讨论,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预后等都有详细的记录,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存在不足两年的师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个别继承人思想上不积极,态度不能始终如一,致使师承教学时间和继承人学习质量不高。

在抽查或考核中发现有的学生一开始时很认真负责,完成的跟师材料质量较高,到后期就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事,形成虎头蛇尾的情况。个别学术继承人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原因。

四、今后的打算:

1.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完善教学计划,规范跟师笔记、月记等材料的书写和整理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2.落实师承教育既定的优惠措施,提高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年度考核,提高管理质量。

7月,笔者有幸成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学术继承人,师从中医耳鼻咽喉科名家熊大经教授。回顾跟师学习经历,感触颇深。

领导重视,严格管理。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启动以来,得到了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级领导经常现场检查、督导师承工作,并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师承学习的日常管理,形成了导师和学生时间交叉、背靠背等等严格的阶段与年终考核机制。虽然管理考核严格,但管理部门也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跟师条件、跟师氛围。

精于学术,勤于思考。

在入师之前,笔者曾作为博士研究生跟随熊大经教授学习三年。但跟师学习则完全不同,其特点是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使中医药学术得以传承发扬。

笔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反复经历“跟师临床实践—中医理论学习—总结提高—独立临床实践”的过程,在反复的临床历练和体会总结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博士学习经历的基础上“择一点而精”的升华。笔者领悟到博士阶段的学习重在“全而博”,师承的学习重在“精而深”。因此在跟师期间,笔者才能逐步学会带着问题去思考、领悟老师的思路,进而融入自己的临证思维当中。

言传身教,体悟中医。

进入师承学习以来,老师为人处事的点点滴滴、豁达开阔的胸襟、大医精诚的医德,都使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学好中医,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做到“仁心、仁德、仁术”,这也是中医学的核心精神。

老师经常告诫:“中医是文化,需要感悟、需要思考、需要践行。”笔者按老师的要求,重新学习《古文观止》等著述,尝试着从多方面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学会了在提高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体悟和享受中医之魅力。

在学习中,笔者还感受到,中医同中国的其它传统文化一样,强调“大智慧,大胸襟”,是在不断吸收、不断融合、不断发展的。在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做一个纯纯粹粹的中医人,不等于排斥其它医学,只要是有用的、能促进中医学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我们都应该吸收,但吸收绝不等于全盘接受,吸收的前提是不能动摇中医的根本,而是应该以中医的核心准则、基本理论去融合、运用这些新知识、新手段。

尊崇经典,融会贯通。

尊崇经典、重视经典,是中医教育的传统,历史上的中医教育,不论是私人授徒,还是官办学校,四大经典等医学名著始终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材。师承学习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读经典、诵经典”。在跟师期间,笔者发现“经典”和“临床”之间有一道很好的桥梁,那就是我们的指导老师,准确地说是指导老师的临床思维——运用经典理论分析老师临床思路,或透过老师的医案可加深对经典条文的理解。

坚持临证,保证质量。

跟师期间,笔者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坚持每周3个半天的跟师临床学习和2个半天的独立门诊临床实践及3个半天独立病房临床实践,边学习、边体会、边应用,在临床中学习、体会、分析、总结老师的临床经验。

论文的撰写、心得收获都离不开跟师临床实践,只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跟师,才能有所得。而且,跟师不仅仅是简单的上门诊、抄抄方,还必须在思路上紧跟老师,随时比较老师处理和自己思考的不同之处,想到问题,随时记录,下来之后反复揣摩,实在理不清头绪时再请教老师,老师一点拨,顿觉茅塞大开。

(一)深究医理,循序渐进。

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必须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真髓。要从浅处起步,妙在浅而易知,从易处入门,从基础开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发展,要有计划地学习经典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先是粗读、泛读,了解全貌,找出重点,然后更精细地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最后客观地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施于临床,指导实践。这种由浅入深,从源到流,呈阶梯式递增的学习方法,深为任氏所推崇,他说:“循序渐进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遵循一规律,则必有所获,若反之则欲速而不达。”

(二)熟读精思,妙识通圆。

医乃活人之术,学不熟何以知医?术不精何以活人!故熟精,是对医者最起码的要求。任氏强调,医者对医理要博熟精深,对医技要熟练精湛,运用要灵活、准确、精当,因此,要求我们要精勤不倦,深入钻研,对中医重要的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要熟读背诵,首先在“熟”字上下功夫,“熟能生巧”。只有熟,才能心领神会,窥其奥旨;只有熟,才能抓住要领,妙识通圆。不熟何以精思,不熟何以圆活!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索生智,才能应常变而法不穷,明其理而更显其妙。

坚持读书,虚心学习,字斟句酌,熟读精思,

医理精熟,医技精湛,我们是我们的追求,凡事要尊重科学,每于临证之中,常根据实际病例,熟练准确地引经据典。如有一患者每夜发烧二小时许,历经数医,久治不愈。然任继学诊毕,曰:“此有瘀血。”并明确指出《医林改错》有记载,遂遣方投药,一药而愈。事后,经查阅,才深为其准确无误而惊叹。对中医的重要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已能熟练的成诵和正确的解释,这只是登上了一个阶梯,尚需进一步努力,刻苦钻研,不断强化,并强调坚持反思,总结规律,才能巩固。他说:“读书最忌不求甚解,博杂不精,随学随忘,不加总结。”他主张:温故而知新。温故就是逐句玩味,反复研讨,有所得辄记之,并验之于临床,只有这样,才能由熟而精,妙识圆通,有所创见,推陈出新。

(三)研究诸家,知常达变。

要进一步开拓中医理论的知识面,就要善于研究诸家,因此,要求我们博览群书,博采广蓄,并细心揣摩,反复研究,摄其精要,主张采众家之长补自家之不足,取众家之精华为我所用。他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研究诸家学术,不可因循守旧,要圆机活法,知常达变,师古而不泥古。师古,是先学习,不可不知其说;不泥古,是重取舍,不可尽依其说,要明其理而活用其法以符真义。临证最忌执一方而御百病,要守一法而应万变。他对经方的研究造诣颇深。每临证时,既能执持,又能方圆,十分重视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例如:常用《伤寒论》的方剂,治疗各种杂病,其中的小柴胡汤,原为少阳和解之剂,但他加减化裁后,则用于治疗胃脘痛、呕吐、胁痛、心悸、不寐、咳嗽等各种内科杂证,均能取效。而乌鸡白凤丸是妇科之良药,用于治疗内科病,亦屡获良效。研究诸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研究诸家之学说,要辨清是非,舍非从是,以求完善,这就告诫我们,读书议论必详审其所以然,而后精思熟虑,方能不被谬说所误。因为精通了医理,详审了众家之短长,融汇剖析,取其精华,剔其谬误,才不囿于一家之见。其中对“肾风”的治疗,运用内经“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重用“千金鲤鱼汤”治愈数十例。对急性中风的治疗,更是独树一帜,完全采用中药,疗效可靠,饮誉全国;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则用生瓦楞、生牡蛎各200克、生鳖甲50克、水红花子50克,功专力宏,力起沉疴。用外治法于内科杂证,更独具匠心。外治可补内治之不足,使药力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如各种头痛者,外敷透顶止痛散;腹水者,用利尿膏敷于神阙穴;结核性脑膜炎则用吕祖一枝梅使其发泡;而胆胀者,用消痛外敷膏等,无一不效。

(四)涉猎广泛,择善而从。

不仅要精于医道,对其它学科的知识,也要有研究,用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所以在临证治病时,周密精实,主次有序,遣方用药,灵活有效。

研究中医学术,不仅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有广泛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才能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古人云:“善读者,始乎博,终乎约。”所以,学习中医,不仅要掌握书内的知识,更要了解书外的知识,他说:“往往书内难以解释之处,却被书外的知识给予点破,使之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人之所以有病,外因于天,内因于人,多与气象学,时间医学,地理环境有关,与饮食方土,人情关系密切。因此,古医家认为,人体内环境的变化,同大自然的变化息息相关。天人合一,谓人体是一个小天地,这是很有道理的。许多资料表明,某些疾病发生的周期性和太阳活动周期在时序上,有某些一致性。例如:太阳活动期和太阳宁静期,心血管疾病发作和猝死的例数相差悬殊,太阳色斑强烈爆发时,心血管病发作和猝死更为频繁,其它慢性疾病亦然。

(五)继承总结,发扬光大。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发掘,促进了中医的发展,对人类作出了贡献。面对丰富的医学遗产,只有继承总结,才能发扬光大,继承的途径有二。其一,是先学习,充实自己,然后是文献医籍的整理、研究,祖国医学文献医籍,汗牛充栋,而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大多散见于各种医籍文献中,所以学习、研究、整理这些医籍文献,是继承的关键,是提高的过程,也是发扬光大的前提。对医籍文献的整理,主要是对古医籍的校正疏义和注释,并发挥其学说,其代表医家及其著作有:宋代林亿《素问补注》、庞安时《难经解义》;元代滑寿《读素问钞》、《难经本义》;明代王九思《难经集注》,吴?《内经吴注》,马莳《素问》、《灵枢》注证发微;清代张志聪《素问》、《灵枢》集注;现代《中风专辑》、《黄疸专辑》等。

其二,是理论研究要结合临床实际,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研究中医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总结提高,才能发扬光大。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到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历代医家承前启后,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内经》中提出:“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就是启示后人,要善于研究继承,要善于总结创新,发扬光大,从而丰富中医理论,如《通俗伤寒论》、《疫痧草》及湿温时疫治疗法,乃至今人发表的新见解、新经验,都丰富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是推动中医发展的动力,其中包括认真学习总结当代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将他们毕生之精华,总结继承下来,传播下去。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师承中医述评篇八

近年来,中医疗法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回归传统医学。这种趋势不仅是对西医药方面的不满,更多地是体现了对中医医术的深层认同与理解。作为一个中医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医师承医学所带来的无穷魅力和智慧。下面,我将从对师承的理解、临床经验的积累、良师指导的重要性、学以致用的价值以及对中医未来发展的思考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对中医师承的理解是一种道德与行为的传承。在中医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环。师徒相传是实现中医技能、技术以及临床经验的重要手段。作为中医师承的一份子,我深深地被教育于中医门派的道德规范,从而发扬中医师德,传承中华医学文化。同时,也通过师傅的经验指导和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

其次,在临床经验的积累过程中,我对中医师承的认同不断增强。调查研究发现,师承传统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的方式,更是一种富于情感与价值的传承方式。我深有体会,只有通过不断实践与学习,才能将中医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只有通过师傅的经验总结与指导才能得到解决。因此,中医师徒传承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第三,良师指导在中医师承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良师对于中医师承的影响不仅仅是他们聪明才智、丰富经验的传承,更是他们从师承文化中贯通并积淀的人情味。在我的师承历程中,我十分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深得我的敬仰的师傅。他潜心钻研中医学问,一丝不苟,不仅传授给我丰富的临床经验,更像一位良师益友,经常鼓励我、指导我。正是这样一位良师的存在,让我深深地感到师承的重要性和价值。

此外,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便是对中医师承的最好评价。“知行合一”在中医学典籍中有非常高的地位。对我而言,学以致用是中医师承的核心。在实践中,我不断地探索、实践,不断总结和改进,以更好地服务我所看护的病患。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努力和实践,我发现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中医治疗的效果。

最后,对中医未来发展的思考也属于我心得体会的一部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为了中医能够更好地发展,继承应该成为当务之急。师承的发扬对中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口耳相传的中医师承文化传承下去,才能让更多的人重新体验到中医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此外,中医师承还需要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发展出更好的疗法。

总之,作为一名中医师,我对中医师承的认同与理解源于对中医文化的热爱和对患者的担当。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总结,我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师。师承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中医文化的一种特殊体现。我坚信,只有将这份传统与文化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才能真正发展壮大。

师承中医述评篇九

本人在参加了七天多的医院岗前培训,认真汲取了多位院长和主任的指导教育后,获益良多。短暂的培训虽然结束了,可是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的心得体会却深深地影响了我,特别是对敬畏生命,关爱病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医者仁心,作为医务工作者就必须以为患者服务为己任,从点滴做起,使之融入生活。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是我们一生的信仰。而医者仁心的内涵就是手持仁术,胸怀仁心,心系患者。肩负救死扶伤重任的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时刻铭记希波克拉底的铮铮誓言,时刻铭记白求恩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先贤们的声音还在耳边时时鸣响,我们已经奋起前进的脚步,向着新时代更高的目标前进。

“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精神,闪烁着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光芒,树立了新时代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热情服务、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和职业道德。也正是“手持仁术,胸怀仁心,心系患者”的新时代体现。医者仁心要求我们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乐群敬业、厚德怀仁,做维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当前我们中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一年一个新台阶,我们忘不了医院里的中医前辈们。是你们展现了中医学术的博大精深和救死扶伤的人格魅力;是你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视医院为家,风里来雨里去,一心一意赴在工作上,为医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忘不了工作在最前线,温柔大方又能干的护士天使们,不分天寒酷暑而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美丽的双手塑造了那温情感人的世界。我们忘不了每一位母亲、妻子和女儿,你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舍小家保大家,时刻谨记在心的,不是家庭,而是一名医护人员肩上的责任。有时候,医务工作者也会被推到医患矛盾风口浪尖上,面对太多的不理解,充满了无奈;有时候,也会因为工作强度太大,不知不觉间变得烦躁和脆弱;有时候,也会因为家人的抱怨和不满,偷偷流下难受的泪水。但是,无奈过后,是你们不变的微笑;辛劳过后,是你们执着的坚持;泪水擦干,依旧奋斗在最前线。是你们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真诚地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医务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捍卫了“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手持仁术,用过硬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胸怀仁心,热情周到的对待每一位患者;维护医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

回首以往,我们将深深铭记探索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奋斗历程;放眼未来,我们将迎难而上,让红十字放射出更加璀璨耀眼的光芒。而作为20xx届中医院的新同志,应该跟上时代的节拍和步伐,以传承创新精诚的气魄,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去投入到明天的工作中,展现出我们别样的风采。

怀着激动与自豪的心情,我很荣幸地成为医院队伍中的一员。面对全医院甚至全社会的期待,我们医务工作者必须以十二分的精神来工作,以100分的满足来上交这份生命的答卷。虽然岗前培训时间很短,但是我从中学到的知识却是终生受益的。我们会永远谨记冰心老师的话,将“仁爱之心”肩负在左,同情之心担当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师承中医述评篇十

中医的发展历史悠久,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的医学心得承载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近些年来,我有幸成为一名中医学的学习者,通过与师承传统医学的交流和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中医师承医学的重要性。在此,我愿分享我对中医师承医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师承医学是中医发展的灵魂。中医的学习并非只是纸上谈兵,更需要实践中的指导和经验的积累。而师承医学正是实践经验的传承和交流。按照传统的师承方式,学徒需要亲自跟随师傅行医,通过观察和学习来积累经验。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中医是一门经验学科,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和实践的磨砺,只有通过师傅的指导,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理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其次,师承医学有助于传承中医的精髓。中医有着丰富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其中的精华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智慧。这些精华需要通过师承传统医学来保护和传承。师傅是医学精髓的守护者和传播者,通过与师傅的交流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医的精髓。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中医的精髓,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的疗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再次,师承医学有助于培养中医的综合能力。中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和处理复杂病案的能力。通过与师傅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诊疗能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师傅不仅通过经验和实践来传授知识,还会借助有益的交流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在与师傅的交流中,我学到了更多的思考方式和诊疗技巧,这对于我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最后,师承医学有助于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中医是一门活的学科,需要与时俱进。通过与师傅的学习和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医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创新。师傅通过传授知识和经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理论,而我们则可以通过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使中医学继续发展和创新。

总结起来,中医师承医学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师傅的学习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理论,传承中医的精髓,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我深深体会到师承医学的重要性和价值,我将继续不懈努力,为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师承中医述评篇十一

中医师承作为中医学的核心传统,强调师傅和徒弟之间的传承关系。在中医师承的过程中,病机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内容。病机是指疾病形成和发展的机理,掌握病机可以帮助中医师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辨证,并指导合理的治疗方案。因此,病机对于中医师承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段:认识病机的必要性和方法(200字)。

病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反映了人体内外因素对于机体的影响和相应的变化。要认识病机,中医师必须全面了解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望、闻、问、切等方法。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苔、脉搏等生理指标,并结合病史和症状,分析疾病的本质,并深入探究内在因果关系,才能准确地把握病机。

第三段:病机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250字)。

病机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师可以通过病机分析患者的疾病过程,判断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预测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和并发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对于感冒患者,中医师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脉象和舌苔变化,判断病人是否属于“风寒”、“风热”或“风湿”等不同病机,并根据不同的病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此,掌握病机对于中医师承的临床实践至关重要。

第四段:病机的难点和应对策略(250字)。

病机作为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存在一定的难点。首先,病机的理论相对抽象,需要医师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其次,由于每个病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同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病机,这对中医师的辨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些难点,中医师需要加强对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经验。同时,还可以通过与有经验的老中医学习交流,提高自己对病机的认识和把握能力。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病机篇是中医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关键内容之一。只有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病机,中医师才能进行精准的辨证和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师可以通过病机分析患者的病情,预测可能的发展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的损害。因此,中医师应该加强对病机的研究和学习,通过不断实践和积累临床经验,提高自己对病机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只有这样,中医师才能真正发挥中医学的独特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

师承中医述评篇十二

第一段:介绍中医住培的背景和意义(200字)。

中医住培是中医学习者们广泛应用的一种传统学习方式。它通过住在老师的门下,全方位地接触和学习中医知识和技术,使学习者能够深入了解中医的奥秘和独特之处。中医住培以徒弟与师傅之间的心灵交流为核心,传承中医的精髓和智慧。在这个快节奏和高科技的时代,中医住培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学习体验,让我们重新审视传统医学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段:从师承中感受到的中医理念的魅力(200字)。

在中医住培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理念的独特魅力。中医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师父的指导下,我学会了观察自然界的变化,通过环境的变化来预测人体的状况,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这种与自然保持密切联系的方法,使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中医的独特价值。

第三段:从师承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和技术(200字)。

在中医住培期间,我不仅从师父那里学到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还直接参与了实际的诊疗工作。师父传授给我许多实用的技巧,如脉搏的感知、舌诊的分析等。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我学会了如何将这些技术运用到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技术,不仅丰富了我的中医知识,也培养了我的临床能力。

第四段:师父与徒弟之间的心灵交流与培养(300字)。

中医住培强调师父与徒弟之间的心灵交流。在住培期间,我和师父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师徒关系。师父不仅仅是我的导师,更是我的朋友。我们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坐在茶桌前交流中医的经典文献和临床案例。师父通过讲故事和传授经验,让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的理论,从而使我在临床实践中更加独立和自信。这种心灵交流的培养,使我体会到了中医师承的深厚传统和文化内涵。

第五段:对中医住培的反思和未来的展望(300字)。

通过中医住培的学习,我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深知中医学无止境,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奥秘。未来,我将继续投身于中医事业,并将师承中的心得与体会传承下去。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医医生,为人们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住培师承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对中医学习者的考验和锤炼。通过师父的指导和培养,我深入了解了中医的理念、经验和技术,并从师父与徒弟之间的心灵交流中感受到了中医师承的深厚传统和文化内涵。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中医知识和临床能力,为传承和发扬中医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师承中医述评篇十三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惠文实训即将告一段落。

在来惠文之前,以为二十几天会很漫长,现在想想仿佛昨日刚到!虽在这里待了不到一月,但是惠文对我的影响却是与日俱增。刚来惠文时,我有些许的不适应。

但是当我逐渐进入状态后,我的那些不适应也渐渐消失。在这里收获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许多无形的财富。那么在惠文我学到了什么呢?在来惠文前,我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是干什么的,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但在这里惠文让我找到了答案。以前只是听说过所谓的职业素养,在这里我又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职业素养。最重要的是,惠文让我体会到了员工管理制度。让我体会到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在学校学的知识很凌乱,然而在这里让知识得到提炼和升华。

惠文的工程师是一流。我们来这里的首要目标就是学习专业技能,完成实训任务。负责教授我们任务的惠文工程师所展现出的技术能力使我们大开眼界,我们所学的,所知的简直是不足一提。惠文的工程师不仅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具有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对学生的孜孜不倦。

沟通是团结之本。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彼此的沟通,也让我们明白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如何处理团队成员间的关系。不言而喻,一个好的团队是每个人、每个企业成功的基础。一个人是无法脱离集体而存在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个好的团队,来帮助我们,和我们一起成长,直至成功。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实训就要结束了,还是有些不舍的。这段时间是忙碌的,在忙碌中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不足。在忙忙碌碌工作和学习生活中,体会到作为小职员的艰辛。在实训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技能还要学习交际。人终究是社会的人,走向社会就必须融入社会。对于还是学生的我们,没有社会经验,很多东西还不了解,而这次实训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学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这次实训对我以后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动力,让我更加努力。

最后非常感谢我们的学校和惠文实训基地给了我们这次实训的机会。还要感谢督导以及教我们的老师,人生只不过是惊鸿而已,努力做好才不枉此生。奋斗吧!

师承中医述评篇十四

1、对不同的中医学术流派,有针对的进行相应的学术继承和发展研究,力争全面继承,重点突破,繁荣中医学术。从相关专业科室选拨德才兼备的中青年骨干医师,以学术继承人的身份学习中医。以学术继承人为骨干,以所在临床科室为依托,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的继承工作,并进行中医相关学术经验的研究。人才梯队合理,专兼职人员分工合作,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目的是使专科中青年骨干医师的中医学术基础盔一步巩固,方向进一步明确,水平进一步提高,临床经验进一步丰富。并以此带动全院中医师承的学习热潮,对推动中医学术的繁荣昌盛起到积极作用。

2、根据市卫生局制定的规划要求,实施全市优秀左右两侧研修项目和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思想的继承工作,我院积极响应,率先开展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和老中医的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职能部门专人管理,每年对学术经验的传授人和继承人进行相关考核,确保老中医的学术经验真正的得以传承。

3、开展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在全省选拨中青年临床骨干进行重点培养,我院共有1人入选该项目学习。我院根据省中医药局对于中医师承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学院的跟师情况进行月查岗考勤,并进行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各种中医理论培训班及网上学习等等。我院该项工作高质量的实施,对我市的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起到一个带头示范的作用。

4、培养院优秀中医临床重点人才和青苗人才,通过全院范围公开考评,择优录取青年中医作为培养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培训教育考核,最终选取优秀人员作为院内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借此营造中医学术氛围,推动中医学术进步,使中医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为确保方案实施,在院长领导下,院内成立考评专家组,成员由院内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组成,院长任考评组组长。主要针对本院中热爱中医事业并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悟性,有志于为中医的继承与发展作出贡献的中医医师。考评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包括医古文,中医诊断学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内容为主的基础部分和以中医经典经文在本专业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诊法心得,遣方用药心得,病案分析为主的临床应用。面试内容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文字功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对中医传统古籍的涉猎程度及心得。

1、提高认识、培养人才

人才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医院各项工作中,人才培养始终是重中之重,上述各项工作的实施,给医院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平台。一方面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后继有人,年轻的中医力量迅速成长壮大起来;另一方面通过继承人员的带动作用,起到传承的作用,让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经验得以发扬光大。最终,中医药的本质将会被传续。

2、领导重视,强化组织

医院领导从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医院自身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加强中医传承和发展,中医后继人才培养的意义和重要性,加强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分管院长全面负责,职能部门具体执行,互相协作,指定专人管理,组织继承人员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3、管理有力,互相促进

(1)严格管理过程: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工作规定和医院领导加强临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医院办公室,医务科等职能部门定期进行过程管理,对培养人员和继承人员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了解培养和继承工作的执行情况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该项工作实施以来的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估,从而督促专项人员认真自觉地完成既定计划;同时,也为职能部门完善管理制度,提供管理效率提供整改依据。

(2)合理使用经费:经费支持是完成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依据相关规定,医院建立了各项工作的专项经费使用和审核登记制度,切实做到加强管理,专款专用,分配,经费由财务科统一管理。经费管理一方面保证了培养对象学习的经费的使用,另一方面也约束了培养对象在学习期间从事和继承工作无关的其他开支,同时医院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3)认真督促实施:任何实践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制度和计划下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正是在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支持下,各职能部门提供严密的组织保障,有效的制度保证和监管措施,我院开展的多样保持中医中姓本质的工作才能取得显著的成绩。我院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组织制定各种工相应的制度规定及计划等。

4、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我院开展多样的中医传承实践来保持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见到了成效,但过程管理仍需进一步的规范,工作流程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通过不断的总结,来获得宝贵的经验,发现尚存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我院中医传承工作的不断前进,从而为推动中医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师承中医述评篇十五

各位学员:

为了落实我县第二批全省五级中医师承教育工作各项带教任务,加强学员在跟师期间的管理,达到师承教育工作目标,根据平凉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关于组织第二批中医药师承教育人员进岗学习的`通知》(*卫发〔2015〕10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和带教老师个人专长,经与带教老师协商制定学习计划及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学习内容

1、重温中医学发展概况,掌握相关概念及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温习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

3、熟悉经络的概念、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4、掌握引起疾病的原因,六淫、七情、饮食、劳逸、痰饮、瘀血等。

5、详细讲解四诊及相关知识;

6、学习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7、学习疾病的治则、治法;

8、学习中药基本知识、常用中药;

9、学习方剂学概述及常用方剂约50个;

10、学习常见病的诊治及临床实践约30个病种3000余名患者;

11、针灸方面的知识;

12、学习中医药在皮肤性病学中的应用。

二、工作要求

1、带教老师要严格管理所带学员,耐心为学员讲解临床知识,为确保师承教育工作质量,带教老师要按照年度带教计划,督促学员按要求进行学习、提高,按进度完成学习任务,并加注意见。

2、学员要尊重带教老师,服从安排调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每月撰写跟师心得体会一篇,每周跟师不少于2天,并撰写跟师笔记。

3、要认真对待,学习内容必须统一,不得伪造、复印、他人代写,发现后将严肃处理。

师承中医述评篇十六

在"稳住加强一头"的政策背景及我院基础研究大会的精神鼓舞下,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教育处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承办的"全国中医药动物模型研讨会(暨培训班)"于1993年10月1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50多个单位的8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部门的领导、中国中医研究院领导及院教育处、科研处、宣传部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会议以对中医药动物模型学科的总结、交流和培训为主题,共邀请十位在此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进行讲演,并交流学术论文32篇,学术著作3部,并进行6项实验演示。

中医药动物模型学以证候动物模型学为代表,是中医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产生已有30多年的历史,而以近16年发展尤为迅速。它是建立中医基础实验科学的支柱之一,更为中药新药药理实验研究所直接需要,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其发展尚缺乏规范及有序,特别是众多的理论性问题尚待阐释。因此,在本阶段急需进行总结。这次会议较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在会议交流的《实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一书中,上篇分十二个专题系列地探讨了中医药动物模型涉及的理论问题,包括学科建设,历史发展,古代动物实验与自然观的中西比较,模型与原型的相似原理,脾虚、肾虚模型的不同研制思路,中兽医与中医比较,模型诊断依据,模型研制的粗放性,中医动物模型学需要的新观念,证、病结合模型,两次专题会议的意义等。力图达到界定、释疑、构造、预测的理论功用;下篇分十七章综述了国内外现有中医药动物模型基本研制概况,包括肾虚证、脾虚证、血瘀证、肝郁证、温并寒证热证、血虚证、里实证(便秘)、厥脱证、阴症阳症、肺虚证、心虚证、ccl4所致各证、其他证候、舌象脉象、国外研制各证候等各类动物模型的概貌、辨证、评价、造模方法、病理研究结果、治疗研究结果等,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学科的概况及内在联系。此书为中医药动物模型学首部学科性专著。

特邀专家们则从各自的领域总结长期的实验成果并上升为理论加以阐述。北京师范大学张启元教授讲解了其大黄脾虚模型的研究历程并提出中医动物模型研制应遵循的几条原则;北京中医学院贲长恩教授介绍了乙酰苯肼致血虚动物模型的创建及实验研究;北京医科大学梁月华教授介绍了寒证、热证动物模型的研制思路及实验成果;北京市中医研究所金敬善研究员阐述了中医脾胃学说的生化学研究进展;首都医学院王秀琴教授讲授实验性脾虚证与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研究;上海中医学院施玉华教授总结了多种肾虚证动物模型的病理形态学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夏天教授报告了脾虚动物模型的制作与比较;陕西中医学院刘国强教授介绍了温病卫气营血证候动物实验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陆广莘研究员讲授了中医研究的若干重要概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许有玲教授论述了自然基金投标中证候动物模型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卫生部中药新药审评委员会李连达教授讲授了中药新药研制中的动物模型问题。专家们的讲演代表了前一阶段中医动物模型研究的高度成就,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论文交流反映了中医药动物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厉兰娜采用证病结合模型方法解决了大鼠幽门螺杆菌接种的困难;第一军医大学侯连兵配合临床防治慢性肾衰,观察了尿毒清复方抗小鼠脾虚作用;徐复霖比较了大黄和利血平两种不同脾虚造模方法对小鼠肠液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脾虚动物模型的机理;辽宁省中医研究院王玉良建立了豚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以固本益肠片治疗取效;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郑继方从中兽医角度研制了山羊脾虚模型;成都中医学院彭成比较了主要补气药对食酸脾虚模型的作用;河南中医学院任宏义以ccl攬4攭、酒精、营养缺乏因素制作气滞血瘀证动物模型,并以鳖甲煎丸及胃苓汤治疗反证;华西医科大学彭国瑞以烟熏致慢性支气管炎建立肺气虚证病结合模型;北京中医学院宋崇顺以伤寒三联疫苗,大肠杆菌内毒素分别模拟温病气分证和营分证建模,分析其各自特点;黑龙江中医学院张梓荣观察了腺嘌呤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动物模型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讨论了这一模型的实用前景;任丽民以温脾汤治疗这一模型取得良好疗效;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吴涣淦以隔药灸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可明显改善其病理变化;上海中医学院杨蓁将实验用大鼠区别为寒体、热体、常体三种体质,比较其机能状态的差异;四川省中药研究所谭正怀论述了《周易》的观点对复制中医动物模型的启示;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所刘新民研制了小鼠跳台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课题组报告了国家"七五"攻关课题"脾气虚证发生机理的研究";李凤文报告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复制及其在血瘀和活血化瘀研究中的应用;关崇芬介绍了猴艾滋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谢锦玉总结了脾主肌肉细胞化学定性、定位和定量研究;柳和培总结了脾气虚证超微结构研究;王淑兰介绍了耗气破气加饮食失节方法制作脾气虚证动物模型的`思路方法;徐琦报告了脾主肌肉的酶活性研究;杨云探讨了眼眯作为脾虚证动物模型特异性外观指标的依据;孙恩亭研究了脾气虚模型的微量元素变化;陈小野报告了脾虚型萎缩性胃炎模型的胃粘膜病理形态学变化,并探讨了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精气夺则虚"问题;吕爱平、艾景录也就动模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甘肃中医学院延自强介绍了以锁阳制作肾阳虚模型的发现和体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孟庆云研究员以"动物模型--现代中医学实验研究的核心方法"为题作了指导性发言。他指出动物模型研究可使中医不确定的象赋与指标体系,使中医理论发展到微观层次,可应用于新药药理研究。总之,可使理论研究突破古代医学生物学的唯象阶段。中医动物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相似学和同构理论。以模型研究中医理论符合中医理论建构的比类取象原则。中医实验研究应辩证看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原则,发挥其超前和超越作用。

会议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为代表进行了人t细胞亚群分析,血液流变学实验,实验肿瘤技术,电镜技术,痹证实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实验演示。

此次会议反映了中医药动物模型研究日益重要的地位,做到了总结过去、交流经验、增强联系、培训人才,为中医药动物模型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师承中医述评篇十七

中医院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总结我院自20xx年10月被确定为五级师承教育试点单位以来,在县卫生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医院领导重视,创新进取、继承发扬组织管理,落实带教任务,对推进我院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提升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与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将今年的五级师承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师徒传授方式是中医药学重要的继承方式,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医院领导深知师承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管理部门,确定专人管理。由医务科负责日常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围绕师承教育,督导学术继承人跟师笔记、月记、临床医案、论文、*时考核表和阶段考核表等的完成,保证了师承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根据县乡村三级师承教育的相关文件,我院有4名带教老师,xx名学术继承人。按照《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带教日志》《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的要求,做好每次跟、师随诊或实际操作记录,及时整理和总结跟师学习心得体会,认真写好月记。我院跟师学生xx名,每位学生每年完成导师临床医案总结24份,学习心得24篇,跟师笔记96篇。公开发表临床经验的论文1篇,在省级、市级进行学术交流论文6篇。

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顾燕、王承芳、韩燕、王顺琴、屈小琴、王晓红,带教日志共完成576篇,其中顾燕在*保健杂志发表论文1篇。不断创新师承教育工作,保证继承人在学习期间学习的连续性。

一是带教老师根据自身的多年学术经验认真对学生的日志、临床医案、跟师笔记进行批阅、修正,提出修改意见,指出辨证或用药的不足,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诊治疾病的能力。

二是开展专题讲座和病案讨论,学生通过整理病案讨论,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预后等都有详细的记录,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两年的师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个别继承人思想上不积极,态度不能始终如一,致使师承教学时间和继承人学习质量不高。

在抽查或考核中发现有的学生一开始时很认真负责,完成的跟师材料质量较高,到后期就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事,形成虎头蛇尾的情况。个别学术继承人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原因。

1、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完善教学计划,规范跟师笔记、月记等材料的书写和整理工作,提高教学水*和质量。

2、落实师承教育既定的优惠措施,提高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的积极性,同时加强*时考核、阶段考核和年度考核,提高管理质量。

师承中医述评篇十八

整本书前面一半的内容相对容易理解,因为没有涉及到药方、药名之类的东西。作者的视角是从西医的原理比较着来解释中医的,这无可厚非,毕竟西医是当今主流。

中医的五行之说应该算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观点,我的意思是时间久远。那么到现在我们需要它继续的存在,就不光光是让它能治病,还需要一个明确的可以支持它成立的理论。此时五行之说就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西医理论源自解剖学的发展、化学的进步、物理学的前进等等,可以说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很多都被它所利用了。这种利用导致的认可是很强大的,因为它不是孤立的一个学科的存在,它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大环境的融合。换句话说,西医的理论到实践是一个整体的外在的连续不断发展的科学的整体性的一种表征。人们理解到认可,甚至学习它都变得很容易,因为我们从小学习的东西里(物理、化学、生物)和西医都有一定的交集知识。

那么中医呢,本源上中医的理论是很复杂的,主要应该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尤指老庄学说。如果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算作一门学科的话,那么中医所依靠的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因为哲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问题来了,哲学大家每天都在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并表述出来的,这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这种情况的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医学习者相对很少,甚至是学出来的就更少了,它是不能大规模的工业化量化培训的。这也是相对日益扩大的社会生活质量提高所不能接受的,所以中医相对的没落了。

中医会消亡么?应该不会,除非地球没有自然界的存在了,那它就要消亡了。自然界会消失么,估计大多数人类等不到那一天。

那么中医能大规模发展么?那要问中华文化能发展不,中国经济能繁荣否?

师承中医述评篇十九

中医师承,师徒传授的关系。相声师承,中医师承师承燕词语解释师徒传授的关系。下面是本站带来的中医师承学习的。

心得体会。

欢迎欣赏。

尹华荣名老中医跟师体会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工作总结。

我院自20xx年10月被确定为五级师承教育试点单位以来,在县卫生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医院领导重视,创新进取、继承发扬组织管理,落实带教任务,对推进我院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提升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将今年的五级师承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管理师徒传授方式是中医药学重要的继承方式,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医院领导深知师承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制定。

工作方案。

明确管理部门确定专人管理。由医务科负责日常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围绕师承教育督导学术继承人跟师笔记、月记、临床医案、论文、平时考核表和阶段考核表等的完成保证了师承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二、带教情况根据县乡村三级师承教育的相关文件,我院有4名带教老师,12名学术继承人。按照《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带教日志》《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的要求,做好每次跟、师随诊或实际操作记录,及时整理和总结跟师学习心得体会,认真写好月记。我院跟师学生12名,每位学生每年完成导师临床医案总结24份,学习心得24篇,跟师笔记96篇。公开发表临床经验的论文1篇,在省级、市级进行学术交流论文6篇。

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顾燕、王承芳、韩燕、王顺琴、屈小琴、王晓红,带教日志共完成576篇,其中顾燕在中国保健杂志发表论文1篇。不断创新师承教育工作,保证继承人在学习期间学习的连续性。

一是带教老师根据自身的多年学术经验认真对学生的日志、临床医案、跟师笔记进行批阅、修正,提出修改意见,指出辨证或用药的不足,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诊治疾病的能力。

二是开展专题讲座和病案讨论,学生通过整理病案讨论,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预后等都有详细的记录,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存在不足两年的师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个别继承人思想上不积极,态度不能始终如一,致使师承教学时间和继承人学习质量不高。

在抽查或考核中发现有的学生一开始时很认真负责,完成的跟师材料质量较高,到后期就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事,形成虎头蛇尾的情况。个别学术继承人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原因。

四、今后的打算:

1.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完善教学计划,规范跟师笔记、月记等材料的书写和整理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2.落实师承教育既定的优惠措施,提高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年度考核,提高管理质量。

7月,笔者有幸成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学术继承人,师从中医耳鼻咽喉科名家熊大经教授。回顾跟师学习经历,感触颇深。

领导重视,严格管理。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启动以来,得到了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级领导经常现场检查、督导师承工作,并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师承学习的日常管理,形成了导师和学生时间交叉、背靠背等等严格的阶段与年终考核机制。虽然管理考核严格,但管理部门也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跟师条件、跟师氛围。

精于学术,勤于思考。

在入师之前,笔者曾作为博士研究生跟随熊大经教授学习三年。但跟师学习则完全不同,其特点是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使中医药学术得以传承发扬。

笔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反复经历“跟师临床实践—中医理论学习—总结提高—独立临床实践”的过程,在反复的临床历练和体会总结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博士学习经历的基础上“择一点而精”的升华。笔者领悟到博士阶段的学习重在“全而博”,师承的学习重在“精而深”。因此在跟师期间,笔者才能逐步学会带着问题去思考、领悟老师的思路,进而融入自己的临证思维当中。

言传身教,体悟中医。

进入师承学习以来,老师为人处事的点点滴滴、豁达开阔的胸襟、大医精诚的医德,都使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学好中医,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做到“仁心、仁德、仁术”,这也是中医学的核心精神。

老师经常告诫:“中医是文化,需要感悟、需要思考、需要践行。”笔者按老师的要求,重新学习《古文观止》等著述,尝试着从多方面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学会了在提高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体悟和享受中医之魅力。

在学习中,笔者还感受到,中医同中国的其它传统文化一样,强调“大智慧,大胸襟”,是在不断吸收、不断融合、不断发展的。在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做一个纯纯粹粹的中医人,不等于排斥其它医学,只要是有用的、能促进中医学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我们都应该吸收,但吸收绝不等于全盘接受,吸收的前提是不能动摇中医的根本,而是应该以中医的核心准则、基本理论去融合、运用这些新知识、新手段。

尊崇经典,融会贯通。

尊崇经典、重视经典,是中医教育的传统,历史上的中医教育,不论是私人授徒,还是官办学校,四大经典等医学名著始终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材。师承学习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读经典、诵经典”。在跟师期间,笔者发现“经典”和“临床”之间有一道很好的桥梁,那就是我们的指导老师,准确地说是指导老师的临床思维——运用经典理论分析老师临床思路,或透过老师的医案可加深对经典条文的理解。

坚持临证,保证质量。

跟师期间,笔者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坚持每周3个半天的跟师临床学习和2个半天的独立门诊临床实践及3个半天独立病房临床实践,边学习、边体会、边应用,在临床中学习、体会、分析、总结老师的临床经验。

论文的撰写、心得收获都离不开跟师临床实践,只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跟师,才能有所得。而且,跟师不仅仅是简单的上门诊、抄抄方,还必须在思路上紧跟老师,随时比较老师处理和自己思考的不同之处,想到问题,随时记录,下来之后反复揣摩,实在理不清头绪时再请教老师,老师一点拨,顿觉茅塞大开。

(一)深究医理,循序渐进。

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必须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真髓。要从浅处起步,妙在浅而易知,从易处入门,从基础开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发展,要有计划地学习经典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先是粗读、泛读,了解全貌,找出重点,然后更精细地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最后客观地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施于临床,指导实践。这种由浅入深,从源到流,呈阶梯式递增的学习方法,深为任氏所推崇,他说:“循序渐进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遵循一规律,则必有所获,若反之则欲速而不达。”

(二)熟读精思,妙识通圆。

医乃活人之术,学不熟何以知医?术不精何以活人!故熟精,是对医者最起码的要求。任氏强调,医者对医理要博熟精深,对医技要熟练精湛,运用要灵活、准确、精当,因此,要求我们要精勤不倦,深入钻研,对中医重要的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要熟读背诵,首先在“熟”字上下功夫,“熟能生巧”。只有熟,才能心领神会,窥其奥旨;只有熟,才能抓住要领,妙识通圆。不熟何以精思,不熟何以圆活!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索生智,才能应常变而法不穷,明其理而更显其妙。

坚持读书,虚心学习,字斟句酌,熟读精思,

医理精熟,医技精湛,我们是我们的追求,凡事要尊重科学,每于临证之中,常根据实际病例,熟练准确地引经据典。如有一患者每夜发烧二小时许,历经数医,久治不愈。然任继学诊毕,曰:“此有瘀血。”并明确指出《医林改错》有记载,遂遣方投药,一药而愈。事后,经查阅,才深为其准确无误而惊叹。对中医的重要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已能熟练的成诵和正确的解释,这只是登上了一个阶梯,尚需进一步努力,刻苦钻研,不断强化,并强调坚持反思,总结规律,才能巩固。他说:“读书最忌不求甚解,博杂不精,随学随忘,不加总结。”他主张:温故而知新。温故就是逐句玩味,反复研讨,有所得辄记之,并验之于临床,只有这样,才能由熟而精,妙识圆通,有所创见,推陈出新。

(三)研究诸家,知常达变。

要进一步开拓中医理论的知识面,就要善于研究诸家,因此,要求我们博览群书,博采广蓄,并细心揣摩,反复研究,摄其精要,主张采众家之长补自家之不足,取众家之精华为我所用。他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研究诸家学术,不可因循守旧,要圆机活法,知常达变,师古而不泥古。师古,是先学习,不可不知其说;不泥古,是重取舍,不可尽依其说,要明其理而活用其法以符真义。临证最忌执一方而御百病,要守一法而应万变。他对经方的研究造诣颇深。每临证时,既能执持,又能方圆,十分重视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例如:常用《伤寒论》的方剂,治疗各种杂病,其中的小柴胡汤,原为少阳和解之剂,但他加减化裁后,则用于治疗胃脘痛、呕吐、胁痛、心悸、不寐、咳嗽等各种内科杂证,均能取效。而乌鸡白凤丸是妇科之良药,用于治疗内科病,亦屡获良效。研究诸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研究诸家之学说,要辨清是非,舍非从是,以求完善,这就告诫我们,读书议论必详审其所以然,而后精思熟虑,方能不被谬说所误。因为精通了医理,详审了众家之短长,融汇剖析,取其精华,剔其谬误,才不囿于一家之见。其中对“肾风”的治疗,运用内经“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重用“千金鲤鱼汤”治愈数十例。对急性中风的治疗,更是独树一帜,完全采用中药,疗效可靠,饮誉全国;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则用生瓦楞、生牡蛎各200克、生鳖甲50克、水红花子50克,功专力宏,力起沉疴。用外治法于内科杂证,更独具匠心。外治可补内治之不足,使药力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如各种头痛者,外敷透顶止痛散;腹水者,用利尿膏敷于神阙穴;结核性脑膜炎则用吕祖一枝梅使其发泡;而胆胀者,用消痛外敷膏等,无一不效。

(四)涉猎广泛,择善而从。

不仅要精于医道,对其它学科的知识,也要有研究,用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所以在临证治病时,周密精实,主次有序,遣方用药,灵活有效。

研究中医学术,不仅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有广泛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才能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古人云:“善读者,始乎博,终乎约。”所以,学习中医,不仅要掌握书内的知识,更要了解书外的知识,他说:“往往书内难以解释之处,却被书外的知识给予点破,使之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人之所以有病,外因于天,内因于人,多与气象学,时间医学,地理环境有关,与饮食方土,人情关系密切。因此,古医家认为,人体内环境的变化,同大自然的变化息息相关。天人合一,谓人体是一个小天地,这是很有道理的。许多资料表明,某些疾病发生的周期性和太阳活动周期在时序上,有某些一致性。例如:太阳活动期和太阳宁静期,心血管疾病发作和猝死的例数相差悬殊,太阳色斑强烈爆发时,心血管病发作和猝死更为频繁,其它慢性疾病亦然。

(五)继承总结,发扬光大。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发掘,促进了中医的发展,对人类作出了贡献。面对丰富的医学遗产,只有继承总结,才能发扬光大,继承的途径有二。其一,是先学习,充实自己,然后是文献医籍的整理、研究,祖国医学文献医籍,汗牛充栋,而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大多散见于各种医籍文献中,所以学习、研究、整理这些医籍文献,是继承的关键,是提高的过程,也是发扬光大的前提。对医籍文献的整理,主要是对古医籍的校正疏义和注释,并发挥其学说,其代表医家及其著作有:宋代林亿《素问补注》、庞安时《难经解义》;元代滑寿《读素问钞》、《难经本义》;明代王九思《难经集注》,吴?《内经吴注》,马莳《素问》、《灵枢》注证发微;清代张志聪《素问》、《灵枢》集注;现代《中风专辑》、《黄疸专辑》等。

其二,是理论研究要结合临床实际,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研究中医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总结提高,才能发扬光大。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到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历代医家承前启后,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内经》中提出:“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就是启示后人,要善于研究继承,要善于总结创新,发扬光大,从而丰富中医理论,如《通俗伤寒论》、《疫痧草》及湿温时疫治疗法,乃至今人发表的新见解、新经验,都丰富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是推动中医发展的动力,其中包括认真。

学习总结。

当代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将他们毕生之精华,总结继承下来,传播下去。

师承中医述评篇二十

光阴如箭,不经意间自身从医早已十余个年分了,荣幸师从于于名中医尹华荣专家教授,令我受益匪浅,使用终身!在临床教学中,尹老师善于应用中医药学医治心血管病症、颈肩腰腿病症景疑难问题杂症。在跟师学习培训的日巷子里,我深深感受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教师,他擅于把自己从医很多年的临床医学诊治工作经验升高为基础理论,用以具体指导学员的工作中,使我发展了构思,活跃性了逻辑思维,宽阔了视线,升级了意识,明显提高了诊治技术性,坚定不移了对中医药学的自信心。从尹老师的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历史悠久的中医学以及发展前途充满了自信心。

伴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现代科学在当代社会科学造就的基本上迅猛发展,而中医学迄今早已数千年了,是古时候医药学。有些人觉得,中医学是数千年前的物质,与今日的智能化背道而驰,自学中医是落伍的,乃至是历史时间的后退。尽管,中医经典基础理论是老旧的,但著作中许多看来是旧的內容,却可以挖掘更新的作用。比如大柴胡汤是1000很多年前《伤寒论》中的药方,在当代西医方面医治基本上医治急性胰腺炎功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科学繁杂的心肌梗塞,西医方面医治需长期性吃药、不良反应很大,用中医药学的益气止咳化痰活血化瘀法医治有好的功效。尹老师用大使用量黄芩医治心脑血管病及其用很多滋阴补肾药治疗骨增生等都获得了非常好的实际效果。师从于尹老师后,在学习上心态不一样了。以往校园内是在“灌输式”的学习的方法下接纳文化教育,死记硬背的,无论是不是了解,但求可以把书籍的內容所有背熟,待考試时一字不漏地背诵出去,便做好了,学习是处于被动的,以成绩做为总体目标,没什么快乐可谈。如今,追随尹老师临床教学,以冶好患者为总体目标,尹老师擅于把自己从医很多年的临床医学诊治工作经验升高为基础理论,使我慢慢“通窍”。

中医学是一门工作经验医药学,注重的是辩证论治,现阶段的跟师方式正好是证实这一特性的方式,使自身少走许多弯道。作为一位名中医,尹老师具备远大宽容的胸襟和审时度势的视线,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针对现代科学,认为投身中医学,西为选用,中西医。恰好是因为尹老师这类贤明宽容、开拓创新的奋发向上的心理状态,使他变成医疗界长盛不衰的常青树,在患者中有优良的用户评价。尹老师经常教育大家“立志先立业”,做为他的学员,我不但学得了立身处世的一技之长,更感悟到了尹老师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强劲的思想境界。

xx医院门诊为进一步充分发挥中医师承文化教育的学术研究主导地位,承传她们的学术研究工作经验,塑造铸就青年中医药学优秀人才,医院门诊于20xx年10月全方位汇总了中医药学中医师承文化教育工作中20xx年所获得的成果,系统化具体指导继承者承继指导教师的学术观点、诊治经验或技术性特长,更强的进行学习体会、临床医学感受和工作经验梳理等有关中医师承文化教育工作中,并对将来的工作中明确提出了高些的规定。

一、中医师承文化教育基本情况。医院门诊一共有4名指导教师,在其中地市级1名,县市级2名,乡镇级1名;继承者10名,我院7名,外院3名。

二、发表论文及科学研究状况。

医院依据省中医药局针对中医师承文化教育工作中的实施细则,融合医院的详细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提升对学校的跟师状况开展月查寝考勤管理,并开展一季度考评和年终考核,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中医基础理论培训机构及网络学习这些。医院此项工作中高品质的执行,对本市的出色青年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的塑造具有一个带领示范性的功效。

4、塑造院出色中医临床关键优秀人才和地上青苗的优秀人才,根据我院范畴公布评定,择优录用青年人中医学做为发展对象,根据有方案,有机构的系统软件教育培训考评,最后选择出色工作人员做为院中出色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发展对象。借此机会构建中医学学术研究气氛,促进中医学学术研究发展,使中医学工作后继有人,继往开来。为保证计划方案执行,在校长领导干部下,院中创立评定专家团,组员由院中中医学及中西医权威专家构成,校长任考评组小组长。关键对于本院里喜爱中医学工作并具备较比较好的专业基本和较高的领悟力,志于为中医学的承继与发展趋势做出贡献的中医医师。评定分笔试题目和招聘面试两一部分。笔试题目包含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学基础知识,中医药学,方剂学內容为主导的基本一部分和以中医经典佛经在本技术专业临床教学中的运用感受,诊法体会心得,遣方服药体会心得,病案分析为主导的临床医学运用。招聘面试內容包含语言表达能力工作能力,沟通的技巧,文字功底,对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掌握与了解,对中医学传统式古书的涉足水平及体会心得。

二、进行中医师承塑造方式的构思与探寻。

优秀人才是医院门诊存活和发展趋势的骨干力量,去医院各项任务中,人才的培养自始至终是头等大事,以上各项任务的执行,给医院门诊塑造高质量的优秀人才给予了一个服务平台。一方面使名中医权威专家的学术观点和工作经验后继有人,年青的中医学能量快速发展发展壮大起來;另一方面根据承继工作人员的推动功效,具有承传的功效,让老医生权威专家的学术观点工作经验得到发扬。最后,中医药学的实质可能被传续。

医院门诊领导干部从中医药学工作发展趋势和医院门诊本身人才团队基本建设的高宽比,深入了解到提升中医传承和发展趋势,中医学后续人才的培养的实际意义和必要性,提升各项任务的'组织协调,由主抓校长全方位承担,工作部门实际实行,相互之间合作,特定专职人员管理方法,机构承继工作人员努力学习,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1)严格要求全过程:依据上级领导主管机构相关工作中要求和医院门诊领导干部提升临床专业人才团队基本建设的规定,医院办公室,医务处等工作部门按时开展流程管理,对塑造工作人员和承继工作人员开展了专项整治,关键掌握塑造和承继工作中的实行状况和执行全过程中存有的实际难题,对此项工作中执行至今的实际效果开展分阶段评定,进而催促重点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地进行明确方案;另外,也为工作部门健全管理方案,给予管理效益给予整顿根据。

(2)合理使用经费预算:经费预算适用是进行各项任务的关键确保。根据有关要求,医院门诊创建了各项任务的专项资金应用和审批备案规章制度,进一步保证加强管理,专款专用,分派,经费预算由财务部统一管理方法。经费预算管理方法一方面确保了发展对象学习培训的经费预算的应用,另一方面也管束了发展对象在学习培训期内从业和承继工作中不相干的别的支出,另外医院门诊主管机构的管理职责也获得了充分运用。

(3)用心催促执行: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务必在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方案下才可以更为合理的开展。恰好是在医院领导干部十分重视适用下,各工作部门给予严实的组织建设,合理的规章制度确保和管控对策,医院进行的多种多样维持中医学中姓实质的工作中才可以获得明显的考试成绩。医院依据相关部门规定,机构制订各种各样工相对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及方案等。

医院进行多种多样的中医传承实践活动来维持中医药学的承继与发展趋势,获得了一定考试成绩,看到了成果,但流程管理仍需进一步的标准,工作内容尚需进一步健全,因而,根据持续的汇总,来得到珍贵的工作经验,发觉犹存的难题。那样才可以推动医院中医传承工作中的不断进步,进而为促进中医学人才团队的基本建设,推动中医药学工作的发展趋势作出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