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新闻评析范文范本(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4:14:54 页码:7
新闻评析范文范本(大全13篇)
2023-11-12 14:14:54    小编:ZTFB

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教育应该怎样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下是专家给出的提高学习效果的十个建议,请大家参考。

新闻评析范文范本篇一

作为一门专业性极高的课程,新闻作品评析的学习使我对新闻报道的原则、技巧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不仅提升了对新闻作品的分析能力,还进一步增强了对新闻行业的兴趣和热爱。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新闻作品评析课程,我深刻认识到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新闻报道是一项公共利益的事业,我们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准确、客观地报道事实真相,为公众提供正确的信息。课程中,老师通过分析真实的新闻作品,引导我们审视新闻报道中的编写原则和道德标准,这使我更加明白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作为新闻人,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新闻报道,为社会传递正确的信息。

其次,新闻作品评析课程培养了我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对新闻作品的评析,学会了分析新闻报道的优缺点、逻辑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技巧。我们通过对报道的标题、导语、正文和结尾等部分进行细致的分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意义和信息。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对于评析新闻作品有很大帮助,也对于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献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新闻作品评析课程加深了我对新闻报道语言的理解。课程中,老师带领我们具体分析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在研究新闻报道的背后逻辑时,我们逐渐认识到新闻行业中语言的重要性。新闻报道需要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既要符合新闻报道的特点,又要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信息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通过学习评析新闻作品,我对新闻报道的语言运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开始意识到在自己的新闻写作中,语言的选择和运用的重要性。

第四,新闻作品评析课程增强了我对新闻行业的实践和探索动力。通过评析真实的新闻作品,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类型的报道,从政治、经济到社会、文化,从国内到国际。这让我对各个领域的了解更加全面,更加有动力去探索这个广阔的新闻世界。在课程中,老师还鼓励我们多进行实地采访和写作练习,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新闻行业的热情和兴趣。

第五,新闻作品评析课程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和学习能力。在课程中,老师鼓励我们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新闻作品和解决问题。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我们互相启发和帮助,不仅提升了个人能力,也加深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分析新闻作品时,我们会互相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通过讨论和辩论,最终得到更全面和准确的分析结论。

总之,新闻作品评析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的原则、技巧和语言运用,并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新闻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新闻事业中的追求。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新闻素养,为社会传递真实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新闻评析范文范本篇二

新闻传媒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闻报道的现实性、真实性、时效性特点决定了该文体的特殊性,使得新闻翻译与文学、科技和商务等方面的文字翻译存在诸多差异.

作者:孙明磊作者单位:山东烟台鲁东大学刊名:新闻爱好者(下半月)英文刊名:journalismlover年,卷(期):“”(12)分类号:h3关键词:

新闻评析范文范本篇三

4月16日,青岛一名老人因下雨路滑摔倒。一名中年妇女蹲下身,将雨伞伸到老人上方,为其遮雨。考虑到老人摔倒有可能会出现骨折,贸然扶起容易加重伤情,市民们在为其遮雨的同时拨打120。他们有的弯腰给老人撑伞挡雨,有的提醒经过车辆绕行。六七分钟后,救护人员赶来,经初步检查,老人是皮外伤。

首先,我想说为这些救护老人的路人点赞。这是身边正能量的回归!如今的社会也急需要这样的正能量。因为20-年12月29日,福州六一北路与湖东路交叉路口附近,一位8旬老伯摔倒在人行道上。围观的五六人,没人出手。就在两名女子试图将其搀扶时,旁人一句“善意提醒”,让她们缩回手。老人孤独地躺在冰冷的马路上,直到生命终结。

其实当看到有老人跌倒后,我们过去将他扶起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为什么我们不敢去扶,这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首先,我们不能单独盲目地批判现在的悠悠大众,因为经过调查之后,其实许多人都是很想上去搀扶的,可是都害怕被讹。

所以,遇到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现在人心的冷漠和坦然。而是某些不正当的社会行为,使人感到畏惧,使其本性发生改变。打个简单的比喻吧,假如摔倒的是自己的亲人,我们肯定会毫不犹豫立马去搀扶,但是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人呢?我们脑中第一反应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万一上去扶起而被讹上,这不是自己没事找事碰瓷器吗?自己等会做了好事还要遭受委屈与损失,这不是得不偿失了吗?久而久之,这种事情就已经当成了“理所当然”与坦然面对了。

这难道是人性变了吗?我认为这绝对没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亚圣孟子曾经说过:人性善。《孟子·告子上》中提出:“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说得很清楚了,人是性本善的,每个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以及同情心。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不!这是形势迫使它如此的!同样,我们看到老人跌倒时,为什么不去扶起,也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在一个时期以来,各地频频出现好心助人却反遭讹诈的事例。我们的本性正是被某些不正当的社会行为所迫害,而使本性改变的。所以这也不是人的本性,人是性本善的!

故遇到老人摔倒时,我们不敢去扶起,这并不是现在人性的冷漠,更不是没有良心。而是受到外界的影响,迫使本性发生改变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一颗老鼠屎能坏一锅好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极个别老人用自己的肮脏行为颠覆了人们对老人的冷漠态度。从心理上来讲,这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已经侵蚀了我们本性,我们本性还是善良的!

众人撑伞救护老人这个事件,这不是人性的回归,而是社会正能量的归来!因为摔倒后,老人言语断断续续说不清楚,只是反复说“路滑”。这就说,是由于下雨路滑,自己摔倒的,不关别人的事情。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这是正能量的归来!如今的社会也正急需这样的正能量!

毋庸置疑,其实,人是性本善的!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都有见义勇为的良知与热于帮助的怜悯之心。但关键是如何让每个人心中的那颗善良的种子不断地继续健康茁壮成长,而不是在其茁长成长时,给它一些污秽的土壤,影响其健康成长,甚至使它死亡!我想,要使这颗善良的种子继续健康茁长成长,这不仅要靠整个社会的氛围,更需要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护航”。虽然,现行的法律无法超拔于社会习俗存在,但法律对于正确引导,甚至是重塑社会文明都是至关重要的!

新闻评析范文范本篇四

在假期的时候,我看了一则新闻:8。8四川地震后,近日有关地震的消息都备受人们的关注。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xx年8月11日08时05分,在四川阿坝川九寨沟县(卑微33。17度,东经103。87度)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5公里。

因为这场谁也不想让它出现的地震发生了,我们中国的同胞走了,我觉得我们以后要多节约,不能再浪费地球给我们的资源了,好让那地震再次发生,让那嚣张的地震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破坏地球上的点点滴滴,不让我们的家园受到伤害。

我们以后洗脸用的水用完后,我们还可以用这个水拖地,拖完地的水可以充马桶,我们不再让树木失去自己的亲人,我们以后做完的易拉罐可以做一些手工,不看的报纸我们可以把它做成一个足球,我们还可把世界上的万物废物利用。

我们以后再也不能浪费地球给我们的资源。从现在开始,为了我们的家园,从现在开始保护我们的地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闻评析范文范本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撰写通讯《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的外国记者是。

a.爱伦堡b.西蒙诺夫。

c.李普曼d.索尔兹伯里。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是一篇新闻作品中的名句。

a.《中原我军占领南阳》b.《桌上的表》。

c.《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d.《华阳礁上补给忙》。

3.在西方,通常把题材较为严肃、较为重要、时效性强的新闻报道称为()。

a.软新闻b.硬新闻。

c.特稿d.解释性报道。

4.延安时期,穆青采写了当时一位有名的劳动英雄,这位劳动英雄是()。

a.吴吉昌b.孟泰。

c.王进喜d.赵占魁。

5.在下列新闻作品中,描写一群台胞返乡探亲的动人事例,表现两岸一家、骨肉亲情的作品是()。

a.《相思正是吐黄时》b.《好啊!诚实永存》。

c.《师魂》d.《春夜》。

6.在积累了充分事实的基础上,以较为深入、系统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在西方称之为()。

a.特稿b.调查性报道。

c.解释性报道d.述评性报道。

7.《英雄登上地球之巅》的作者是()。

a.魏巍b.华山。

c.郭超人d.范长江。

8.下列诗句中,被《写在绢帕上的诗》一文引用的是()。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b.“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滹沱河畔订心盟,卷地风沙四野鸣”

9.《经济学家赶集》的报道内容所反映的年代是()。

a.1950年b.1960年。

c.1980年d.1990年。

10.《夜宿车马店》所报道的生动事实,是发生在()。

a.内蒙古b.陕西。

c.山西d.黑龙江。

11.《春夜》这篇特写,着重表现了()。

a.人物b.场面。

c.景物d.事件。

12.《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这篇新闻述评,是由一位名记者写的,他是()。

a.穆青b.邓拓。

c.范敬宜d.柏生。

13.一名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人们在料理他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仅有的8.6元钱,一是他去世前四天写的关于发展当地经济的建议。这个典型细节出自下列新闻作品中的()。

a.《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b.《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c.《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d.《师魂》。

14.下列新闻作品中,通过三个小人物的命运,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是()。

a.《别了,“不列颠尼亚”》b.《华美窗帷的后面》。

c.《水城威尼斯》d.《世界最佳急诊室》。

15.《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中通篇叙述的一件事是()。

a.韩国旅游者于除夕之夜在法门寺听钟声。

b.日本旅游者于除夕之夜在寒山寺听钟声。

c.日本旅游者于除夕之夜在少林寺听钟声。

d.韩国旅游者于除夕之夜在金山寺听钟声。

16.新闻主题通常是指一篇新闻作品是()。

a.题材内容b.采写动机。

c.中心思想d.社会效果。

17.普利策新闻奖是以著名报人普利策的名字命名的新闻奖项。这位著名报人是()。

a.英国人b.法国人。

c.意大利人d.美国人。

18.1978年,编发《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这一重大新闻的新闻机构是()。

a.新发社b.人民日报。

c.中国青年报d.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这是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是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努力的方向。提出这十二个字要求的是()。

a.毛泽东b.邓小平。

c.江泽民d.丁关根。

20.“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是下列一篇新闻作品中部分内容的小标题。这篇新闻作品是()。

a.《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b.《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c.《核弹元勋的“三子”》d.《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就其内容而言,有()。

a.真实b.新鲜。

c.迅速及时d.体裁的多样性。

e.具有重要性。

22.下列新闻作品中属于人物专访的有()。

a.《经济学家赶集》b.《访“葡萄常”》。

c.《写在绢帕上的诗》d.《“飞天”凌空》。

e.《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23.《“一厘钱”精神》是一篇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的工作通讯。为了深化主题,揭示传大的事业要从最小的事情做起这一真理,文中精选了几个典型事例,这些事例是()。

a.一厘钱b.一分钟。

c.一滴水d.一粒米。

e.一根火柴。

24.下列新闻作品中,以人物语言或对话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是()。

a.《好啊!诚实永存》b.《抢菜记》。

c.《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d.《从邮局看变化》。

e.《上海严寒》。

a.把握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意义b.主题是否鲜明集中。

c.联系作品所选择的角度d.作品的体裁样式。

e.主题寓于一定事实之中。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6.分析新闻作品的细节描写要注意什么?

27.简析《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的报道角度。

28.简析《太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一文中拟人化手法的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9.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请结合具体新闻作品论述。

30.结合外国新闻作品,论述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五、分析题(本大题20分)。

31.分析《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一文的写作特色。

答题要求:论点明确,虚实结合,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评析短文,自拟标题。

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

[美]a·m·罗森塔尔。

波兰布热津卡——不知为什么,最可怕的事情竟是布热津卡那明媚和温煦的阳光,一行行令人赏心悦目的白杨和在大门口附近的茵茵碧草上玩耍的孩子们。

这好像不正常得令人吃惊,如同一场恶梦一样。在市热津卡,应该永远有阳光照耀,或者说,那里应该是光明的,那里应该是一片碧绿,应该有年轻人的笑声。但是,如果说布热津卡从来不见阳光,草地枯萎衰败了,这才是恰如其分的,因为这是一个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恐怖地方。

然而,现在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到布热津卡来,这地方很可能是世界上最令人心惊胆战的旅游点。他们来这里游览的原因很多-想来看一看这一切是否是真实的,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个地方,或者只是看一看人们受害的地方来向死去的人表示悼念。

布热津卡距著名的南部城镇奥斯威辛只有几英里之遥。奥斯威辛有居民12000名,位于距华沙171英里的地方,地处狭隘通道东端被称为摩拉维亚门的潮湿和沼泽地区。

布热津卡和奥斯威辛共同组成了精心建立起来的酷刑和死亡工厂的一部分。纳粹称这个地方为奥斯威辛集中营。

现在,距离最后一批囚犯裸着身子,被成群地赶到由哨兵和警犬守卫的毒气室处死,已有了。人们频繁地谈论着有关奥斯威辛集中营的传说。某些幸存者已经写了一些即便是头脑健全的人也难以想象的回忆录。集中营的主要负责人鲁道夫·弗朗兹·费迪南德·霍斯在被处决以前,在他写的回忆录里详尽描写了大规模屠杀和对囚犯进行的活体试验。在这里有400万人死亡了。

现在,关于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可报道,仅仅是由于有着不可抗拒的冲动,才想写一些有关集中营的事。这种冲动是因为出自一种不平静的感情,到集中营参观后,如果对那里的情况不置一言,不写一字,就这么离开了,那将是对在那里死去的人们极为痛心的不敬。

现在,布热津卡和奥斯威辛很平静,再也听不到恐怖的尖叫声了,旅游者在最初只是默默地、匆匆地走过去,后来想起了牢房、毒气屋、地牢和鞭笞犯人的地方,于是,他们的脚步变得沉重了。导游也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向游客指点了地方以后不必再多说什么了。

对每一个旅游者来说,都会产生一点独特的恐怖感,而这点恐怖感,他永远也不会忘记。某些人看见在奥斯威辛重建的一个毒气室,人们告诉他们这还是个小的毒气室。其他人竟看到这样的事实,在布热津卡,在几个毒气室的废墟上,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焚尸炉上,竟盛开着雏菊。

有些旅游者呆呆地盯着毒气室和焚尸炉,他们简直不能接受这些。目睹钢玻璃窗后边象小山堆似的人头发,一堆堆死去的婴儿留下的鞋,或者在进毒气室之前用来关押犯人的砖瓦结构的监狱,他们站在那里浑身发抖,毛骨悚然。

一位参观者惊叫了一声,因为他看见女牢房竟是3排大木头箱子,这些木头箱子约有6英尺宽、3英尺高,每晚有5到10个人在木头箱子里过夜。导游带着游客很快穿过了牢房。在这里没有更多的东西要看了。

有一座砖瓦结构的建筑用来对女囚犯进行使之失去生育能力的试验。导游想把门打开,但门却是锁着的。游客们暗自庆幸他们没有去看,然后就羞得脸红了。

在一条长长的走廊里,一排排面孔从墙壁上向人们凝视着,那是几千张囚犯的照片。现在,这些人都已经死去了,男女囚犯们站在照相机前面心里都明白他们将走向死亡。

在进入令人窒息的地牢时,一位旅游者被带出来休息了一会,因为他感到憋得喘不上气来。另外一位旅游者进去了,又跌跌撞撞地出来了,他划起十字来。在奥斯威辛没有什么可祈祷的地方。

旅游者们相互恳求地对望着,他们对导游说:“够了。”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鲜事可以报道。那里还是阳光明媚一片碧绿,孩子们在大门口玩耍。

新闻评析范文范本篇六

普利策奖在每年的春季,由哥伦比亚大学的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的十四名会员评定,5月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正式颁发。

评奖项目。

普利策去世于1911年;191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成立;1917年,第一届普利策奖颁发,至今已有八十八年。普利策文学奖历来被美国作家视为一种荣誉,但也有例外,辛克莱.刘易士在1926年,威廉.萨洛阳在1940年都曾拒绝领奖,以示藐视。

罗纳德.里根新闻奖每年在世界上仅授予一名在体育报道中表现杰出的记者(包括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摄影或著名的电影演员)。获奖者须在现代社会的体育领域中,表现出使公众认可的想象力、激情、勇气和天分。罗纳德·里根新闻奖是美国体育学院颁发的奖项之一,是以曾当过体育评论员的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命名的。2002年获得该奖项的是全球传媒大王默多克;2003年获得该奖的是美联社体育部主任特里·泰勒。美国体育学院是一所独立的、非赢利性的体育研究生院,是美国唯一一所颁发体育奖项的大学。"世界新闻摄影"荷赛奖“wpp”这三个大写英文字母的组合,是“世界新闻摄影”,即worldprephoto三个英文字头的缩写,成为一年一度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专有名词。由于这一比赛是荷兰人发起并主办,所以中国摄影界习惯地称之为“荷赛”。

我国的新闻奖项。

“中国新闻奖”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从1990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目前,中国新闻奖按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系列设消息、通讯、评论、新闻摄影、报纸版面、新闻专题节目、新闻性节目编排等评奖项目。

“韬奋新闻奖”

“范长江新闻奖”

广告奖项:

中国广告长城奖。

中国广告业界创意最高奖项,共进行包括平面、影视、广播、户外四大类,26个单项的评比。评出的年度全场大奖及各类金、银、铜奖及入围奖代表了中国广告行业年度创意制作的最高水平。

中国艾菲(effie)奖。

一个国际化的权威实效广告奖。它为表彰每年度广告投放达到目标,并获得优异成绩的广告主、广告公司所专门设置。它从广告效果和创意两个方面对广告全案进行评比,侧重广告效果。其获奖作品代表中国实效广告的最高水平,也体现广告主与广告公司的合作精神。

中国媒体企划奖。

金铅笔广告奖。

龙玺奖。

戛纳广告奖源于戛纳电影节。1954年,由电影广告媒体代理商发起组织了戛纳国际电影广告节,希望电影广告能同电影一样受到世人的认同和瞩目。此后,戛纳同威尼斯开始轮流举办此项大赛,1977年戛纳正式成为永久举办地。1992年组委会又增加了报刊、招贴与平面的竞赛项目,这使得嘎纳广告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国际大奖。广告节于每年6月下旬举行,广告节期间各国广告代表来访,其它各界来宾亦云集于此。客户、制作公司、策略部门、创意团队在此开设一系列的交流会,研讨专业、商洽业务。每年大约有7000多位代表1万多件作品参赛。

克里奥大奖创立于1959年,迄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执行评委在一周内对所有作品作出评判。第一轮的幸存者被列为"入闱",第二轮的评选决出铜奖,第三轮决出银奖,第四轮决出金奖,直至第五轮决出克里奥大奖。报名作品的公司名称将对评委保密,为确保评选的公正、民主和无政治偏见,故规定评委不能评审本国的作品,对广告文化背景不了解,评委也不得投票,参赛作品的成绩由参与该作品的评审的评委投票决定。金、银、铜奖的作品投票票数必须达到规定比例。因此,很有可能出现有多个金、银、铜奖,或者某些类别获奖的空缺。包装设计和技术类别将由那些在该项领域中享有盛誉的专家来评选。金、银、铜获奖通知书在颁奖典礼前2-3周寄出,所有金奖、银奖的获得者都将应邀出席在纽约举行的克里奥颁奖典礼。

新闻记者:2010年十大假新闻。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微博首次入围我们的打假之列。

【“新闻”】中国作协第七届九次主席团会、七届五次全委会昨日就开始在重庆举行,而作协主席团委员陈世旭、舒婷、赵本夫等也陆续到渝。记者从接待人员处获悉,这次来渝开会的作家入住的是一家五星级酒店,有的作家还住总统套房。吃的是2000多元一桌的宴席,接送车辆是奥迪车。

【真相】中国作协新闻发言人陈崎嵘回应,该报道是失实的。事实真相是:重庆申基索菲特酒店在27层确有一间“总统套房”,但没有任何人入住。全体与会人员用的都是宾馆平日标准的自助餐。会议期间,组织与会人员参观渣滓洞集中营旧址、“扫黑除恶”资料展览和到重庆烈士陵园祭奠扫墓等活动,都是集体乘坐大巴、中巴车往返。

4月7日,《华西都市报》刊发致歉声明:“本报于3月30日20版摘要编发《重庆时报》提供的失实稿件《住总统套房、坐奥迪文人有点高调》,把关不严,未经核实,违反了新闻真实性原则,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本报特向中国作家协会和广大读者诚恳致歉。”

【点评】中国作协召开主席团会和全委会,与歌星张信哲开演唱会本是风马牛,只因恰巧同一日到达重庆,又住同一家酒店,于是被“新闻敏感性超强”的记者扯到一块进行“关公战秦琼”,而且非得要在出场方式、衣食住行上分出高下。结果这一比就比出事来。细读报道,标题和报道中的内容互相矛盾。比如,标题是“住:选择总统套房”,而文中却称“作家团对酒店设施的要求很简单”。如今,“娱乐至死”已成为新闻报道的痼疾,有话不好好说,有事不好好写,非得要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定要炒成轰动新闻才满意,不摔跟头才怪!而“标题党”大行其道,危害甚烈,也由此可见一斑。

【刊播媒体】中新社。

【“新闻”】一项权威机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因室内污染所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因此被中国国家科技部列入“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措施的研究”科研课题。记者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天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国标准化委员会中国青少年卫生健康指导中心最新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因室内污染所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中100万是5岁以下幼儿。

【点评】这则假新闻的来龙去脉算是搞清楚了,但中新社的说明实在看不明白!核实新闻事实,本是媒体的职责,怎么变成提供材料的公司之责任?明明应该是中新社向广大读者致歉,怎么变成提供材料的公司向中新社致歉?更看不懂的是该新闻的最后一段:中国科技部、xxx、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保健协会、中国卫生监督协会等部门今天在此间举行“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措施研究成果发布会”称,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制的以海曼普滤芯为主要净化材料的海曼普快速除甲醛空气净化器,成功为解决中国普遍存在的家装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原文如此——本刊注)。文字诘屈聱牙且不说,怎么看都像是植入式广告啊!

【“新闻”】黄金市场近期的耀眼表现不仅招来了炒房客,现在又引来了“炒蒜人”。中国黄金旗舰店昨天再现单笔购买56公斤投资金条的大单,而这笔大单的资金就“来源”于炒蒜。据该店张经理透露,这位客户自2006年起开始定期投资实物黄金,每个季度入手一批,基本上每次都是5公斤,还为此特意购买了保险柜用来储金。但此后好长一段时间这位客户竟“消失”了。昨日,这位客户突然现身,刷卡1501万购入56公斤金条。原来这位大客户消失的这段时间,是去炒农产品了。他之前炒过大豆、绿豆,近期炒蒜又小赚了一笔,现在又转而购金。“炒蒜高手”说,高回报伴随的是高风险,所以还是想通过黄金来平衡资产配置、分散风险,“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更保险”。

【刊播媒体】《法制日报》。

【“新闻”】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材料显示,在那些向检察机关举报涉嫌犯罪的举报人中,约有70%的举报人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击报复或变相打击报复。其中,各类“隐性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因其手段“合法”,行为隐蔽,难以界定,一直处于法律救济的“边缘死角”。在近日召开的“2010年检察举报论坛”上,有专家认为,我国对举报人的保护在立法领域存在明显的缺陷和疏漏。专家建议应制定完善各种单行法律法规,以构建完备的公民举报权保护体系。

【真相】《中国青年报》6月22日报道《最高检:“七成举报者遭打击报复”报道不实》:“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主任王晓新在通报„12309‟举报电话的运行情况时,驳斥了此前„70%的举报者遭到打击报复‟的说法。……这一数字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主任王晓新斥为„不客观‟、„不准确‟。……王晓新说,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计,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案件很少,每年不会超过200件。”

【点评】作为国内最权威的法制媒体,理应比一般媒体更懂得证据的重要性。《法制日报》的报道中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材料显示”,但立马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当头一棒“报道不实”。其中是非曲直,外人难以评判。但从新闻报道角度来分析,《法制日报》明显有疏漏之处。首先,没有明确指出“70%的举报者遭到打击报复”究竟是出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哪份材料?其次,所依据的材料是否权威可靠?当然,最纠结的还是第三个问题:最高检的这份材料是否可以公开?如果涉密而公开报道,则成为泄露xxx,那就罪加一等。因此,媒体报道此类敏感问题,必须慎之又慎!

【“新闻”】要知道,国家规划的3个国际化中心城市中,就有西安,而且,西安已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这更能够印证一个命题,那就是,天水、甘肃融入陕西后,将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反之,则很可怕——西安、陕西面朝东部发展时,天水、甘肃就会成为少人问津的背部,经济盲区也会由此产生。

【点评】正应了那句老话“自己的事别人先知道”!西安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这么大的新闻,陕西媒体却没有一点动静,反倒让千里之外的兰州媒体抢了先,岂有此等好事?况且,作为一家省级党报,披露这么重大的新闻,没有官方文件,没有权威新闻源,仅凭一个专家的演讲,而且未经采访核实便仓促见报,未免匪夷所思。

【“新闻”】站在喀什市的高点向四下望,只见脚手架林立,街道上车来人往,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场大建设的热潮之中。喀什如家快捷酒店员工林红上下班经过的市区,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堵墙被推倒,一天变一个样。“喀什的房子一天一个价,两个多月,房价就快翻倍了。”林红感受格外深刻:在喀什东湖的一套高层住宅,5月初的报价为2200元/平方米,7月初的价格已经涨到4100元了。

【真相】在《新疆日报》报道之前,《都市消费晨报》已于7月1日刊发记者于江艳的报道《喀什“特区”效应催热房地产》,结论大致相同。对此,xxx通报批评:“经查,两报的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刊发虚假新闻造成了房价在短时间内将成倍增长的心理预期,严重扰乱了房地产市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法对《都市消费晨报》《新疆日报》分别作出警告并处3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责成两报进行公开更正,消除负面影响,并进行通报批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新闻”】6月11日,上海康桥派出所接到了一起报案,报案者是受害人何婷的母亲陈女士,称其女儿在世博展览馆展览期间(原文如此——本刊注)被一男子强奸怀孕。据陈女士描述,何婷5月30日去世博展览馆看superjunior的演唱会,当时大家挤着去领票,就在那个时候发生的。当记者问:“当时周围都没人吗,你为什么不求救?”何婷回答:“不是没人,是人太多了,当时我被挤的时候,感觉背后有个人用一只手抱住了我,然后另一只手褪下了我的xxx,我当天穿的是裙子,然后就那样了。我也求救了,可是没用,大家都挤着抢票,就算看到了他们也不会管,而且现场那么挤,想管的人也无能为力,我想推开那男的,可是现场实在太挤了。当时那男的做完后就走了,现场那么挤,我连他长什么样、几岁都不知道,怎么报案?”(《新民晚报》记者李嘉、刘静)。

【真相】7月30日,xxx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中xxx队加大对有关军事演练活动的报道,主要目的是体现中xxx队更加开放、务实和透明,希望新闻媒体不要过度猜测和解读。最近一段时间,新闻媒体对中xxx队的军事演练活动非常关注。“有报道称26日晚间数百架战机飞越青岛的上空,并且时间长达40分钟。据我了解,根本没有此事。”耿雁生说,在这些媒体报道中xxx队军事演练的消息中,“有些是子虚乌有、以讹传讹。”

【刊播媒体】《西部商报》。

【点评】可靠、权威的消息源,是采写新闻的不二法门。按照西方客观报道的要求,还必须有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消息源互相印证。但是,这篇报道的消息源不过是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执法监督处“一位姓李的值班人员”。记者连对方的名字、年龄、相貌、职务都不知道,要想不出假新闻,难!

【“新闻”】金庸,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

新闻评析范文范本篇七

1980年2月13日,那天是自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合法权利后中国第一次参加冬季奥运会,也是有史以来中国第一次参加冬奥会。那一定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但那也许只是中国迈向辉煌的一个起点。

2015年7月31日,在国际奥委会八十五位委员的投票中,北京击败了对手阿拉木图,赢得了2022年第二xx届冬奥会的举办权。中国的首都将成为全球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十四亿中国人民沸腾了!人们高呼着:“中国赢了,中国赢了!”

2020—2021年,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在强有力的_领导下,强势控制住了来势凶猛的疫情。如今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胜利拉开帷幕,这是属于中国人民的自豪与骄傲。

不仅冬奥会,2022年冬季残奥会,也将在万众瞩目之下、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行。顶着疫情反复的压力,党将领导她的人民,用自己的行动向全世界证明,无论面对多少艰难险阻,伟大的中国人民都将不负众望、不辱使命。

相信国人犹记得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_在鸟巢点燃时的绚烂夺目。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留在国人记忆中的不仅仅是一场开幕式。那个夜晚,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聚焦北京。令人叹为观止的整齐划一而又充满创意的开幕式表演,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完美融合,既展现了东道主国家激昂的热忱,也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与国家实力。

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每每看见有关冬奥会的宣传,我的心便随之雀跃,仿佛插上了翅膀,飞到了2022年的冬奥会场。我好像已经看见了一面面五星红旗伴随着中国健儿的摘金夺银而冉冉升起,一位位运动员脸上洋溢着激动与欢欣,一阵阵观众的欢呼响彻大地,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好像在给我讲述着我们祖国的伟大与荣光,燃我斗志,催我奋进。奥运健儿们身披着国旗,在这片古老而又文明的大地上,留下他们创造的荣誉,留下属于中华民族的新的传说。

同学们,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挥霍的今天,很可能是一个已经失去生命的人曾经苦苦奢望的明天;而我们厌恶的现在,很可能是将来的我们再回不去的过往。我们现在正值大好青春年华,我们拥有的是无数人羡慕的黄金岁月,与其将来老大徒伤悲,不如从现在开始树立远大志向,争取长大以后也能为我们的祖国争得荣誉。尽管我们不会每个人都成为冠军、站上领奖台,尽管一个人的影响和贡献可能微不足道,但我们有不止一个少年,我们是一代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现在的我们受到全方位的庇护,生活在安逸中,我们要做的是以顽强拼搏的奥运健儿们为榜样,每天都以“积跬步,行万里”的姿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锻炼身体,为将来投入国家的建设做好准备。长大后,让我们怀抱一颗感恩之心,尽的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文明富强。

让我们为自己加油,为中国加油。2022年北京冬奥会,加油!

新闻评析范文范本篇八

第一段:引言(150字)。

作为一名新闻专业学生,我有幸在大学的课程中学习到了新闻作品评析课程。这门课程教授如何分析和评价新闻作品的质量以及其中的信息价值。在课上,我不仅学习到了分析新闻作品的方法和技巧,还了解到了新闻作品评析的重要性。今天,我将分享一下我在新闻作品评析课程中所得到的收获和体会。

第二段:技巧与方法(250字)。

在新闻作品评析课程中,我学习到了许多评价和分析新闻作品的技巧和方法。首先,我们学习了如何辨别新闻作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通过学习新闻来源、编辑方针和报道方式等方面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判断一篇新闻作品是否真实可信。其次,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分析新闻作品的立场和倾向。通过对新闻作品中的词语、叙述方式和图片选择等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新闻媒体的立场和倾向。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评价新闻作品的信息价值,并掌握了一些评判标准,如准确性、客观性、时效性和影响力等。通过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新闻作品,提升自己的新闻素养。

第三段:实践与经验(300字)。

除了理论知识,新闻作品评析课程还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分析和评价一些真实的新闻作品,以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这些实践中,我发现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和交流,我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从而拓宽了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同时,我还注意到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尽量保持客观和理性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课堂上的实践,我还主动参与了一些新闻作品的评析,例如参与辩论社团的真实新闻辩论,这进一步锻炼了我的能力和思维。

第四段:影响与意义(250字)。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对我来说意义重大。首先,它提高了我的媒体素养。通过学习如何评价新闻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我能更好地理解媒体产出的内容,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次,这门课程也增强了我的批判思维能力。在评析新闻作品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并做出独立的判断。此外,新闻作品评析课程还培养了我对新闻媒体的敏感度。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新闻信息,因此能够有能力辨别并分析信息的真假利弊,非常重要。

第五段:总结(250字)。

通过新闻作品评析课程,我学会了如何评价和分析新闻作品,提高媒体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这门课程让我从一个消费者转变为一个理解者和判断者,不再盲目接受新闻信息,而是积极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未来,我相信这门课程所给予我的能力和知识将成为我作为一名新闻从业者必备的基础,并使我在新闻事业中走得更远。在结束这门课程之际,我深感荣幸和感激,也意识到自己仍需不断学习和提高。

新闻评析范文范本篇九

根据中国记协《关于印发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的通知》(记协发[20xx]9号,以下简称“两奖”《评选办法》)和《关于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和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评选工作的通知》(记协发[20xx]10号,以下简称《通知》),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初评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楚天都市报承办,截稿日期为20xx年x月x日。

请各单位严格按照“两奖”《评选办法》、《通知》和本通知规定的评选标准、推荐报送程序和要求,做好参评作品的推荐、报送工作。

一、评选项目。

本届初评按题材设10大类(各类别下区分单幅和组照)评选项目:

1.非突发重大新闻:报道有重大影响的国内国际时政新闻摄影作品。

2.突发新闻:报道不可预测的、突然发生的重要事件的新闻摄影作品。

3.经济科技:报道经济方面和科学技术探索、发明、推广应用的新闻摄影作品。

4.人物:报道新闻人物的新闻摄影作品。

新闻评析范文范本篇十

一、标题评析。

首先,标题使用了两个关键词,一是感动,二是残忍,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恰巧可以引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标题提出的问题,在正文给予了解答,新闻核心得到了突出。

其次,此标题的信息量是充足的,涵盖了本新闻所要凸显的意义,也引起了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另外,这个标题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也具有一定的新意。而最基本的是,作为好的标题,通俗易懂,比较口语化,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提升了新闻评论的价值。

二、主题评析。

首先,协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所有街道的红绿灯处都会有他们的身影,但是由一对小姐妹并且年龄只有八岁的小孩子充当,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对于读者来说这个主题选取的角度很新鲜很特别,更容易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其次,由这对小姐妹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在看到她们所造成的影响的同时,这对小姐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真的如照片上笑的那么幸福么?用反问的方式,用感动和残忍这样的字眼,易引起读者的深思。

再次,文章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揭示“8岁小姐妹上路当协警”这一现象的不合理,引发人们对这一做法的思考和怀疑,最后重申了保护少年儿童的重要性,否定了某些人作秀的价值观。

新闻评析范文范本篇十一

xxxxxx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关于巡视中央政法单位情况的专题报告》。xxx中央主持会议。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提高执行xxx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振兴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要创造性开展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和调动基层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扩大改革受益面,扎实做好重点民生工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制度建设,扩大开放领域,改善投资者预期。要加快形成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要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协调,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大惩处违规违法行为工作力度。会议强调,政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国家xxx机关,政法队伍是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的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x年1—3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达334万人,同比增长16万人,增长幅度超过去年。20x年高校毕业生达795万人,规模超过今年新成长劳动力的一半。为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今年将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情况新特点,完善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对家庭贫困、长期失业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实施“一人一策”的专项援助,优先推荐岗位信息、优先组织培训见习、优先提供创业扶持。

知识产权创造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万件,同比增长,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超过4万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受理商标注册申请万件,同比增长,连续20x年居世界第一。截至去年底,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万件。我国申请人提交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3014件,同比增长。作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分别达到万件和万件,同比分别增长和。

中央宣传部4月25日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他带领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

xxxxxx4月25日下午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

4月26日主持召开xxx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推进“多证合一”和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部署对大气重污染成因和治理开展集中攻关,以生态改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决定在粮食主产省开展提高农业大灾保险保障水平试点,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4月26日上午,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第二艘航空母舰由我国自行研制,20x年11月开工,20x年3月开始坞内建造。目前,航空母舰主船体完成建造,动力、电力等主要系统设备安装到位。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该航空母舰将按计划进行系统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并全面开展系泊试验。

xxx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

新闻评析范文范本篇十二

《新闻与正义——14项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全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是一本新闻工作者的“必读书”,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不是官方评出来的,换句话说,没有意识形态标准,没有宣传任务,不是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自己评自己。新闻工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有社会良心的人,如果做新闻报道的人是无耻的人,人民就会整天听到无耻的语言,就像在电视上与课堂上某些被灌输的语言那样,那么,长期以往,人民不但同样可以是没有良知的、无知的,更有甚者,也可以是腐败的。

我们单位新近调来了一个留学美国的博士,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经常与我们几个“国内民主派人士”面红耳赤地争论,看来他是受尽了“美帝国主义”的残酷迫害,他的意思是,没有在资本主义真正长期生活的人,不知道那里有多么“罪恶”,像我们这样的“国内民主派人士”的想法太乌托邦了。

但是,我当时对他说了一句话,事后,这位留美博士也是点头称许的,我说,也许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但是我们却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坏的!我说的这句话,是一句不对称的判断,是用心说出来的,而且有点说不清道理——既然你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凭什么就知道什么是坏的呢?逻辑上不通,但这不要紧,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更多。

新闻评析范文范本篇十三

世界又一次选择了北京,选择了中国。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念出“北京”两个字的那一刻,相信很多人的眼角都已经湿润。

正如2001年7月13日的莫斯科之夜那样,今夜也是同样值得纪念的一个晚上。北京创造了同一个城市举办夏季和冬季两个奥运会的历史。如果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成果的集中展示,那么披上冰雪衣装的北京冬季奥运会,定格的则是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绚烂绽放。

从现在起,北京和张家口正式进入了“冬奥倒计时”。自申奥之初,北京冬奥会就确立了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将不仅致力于扩大冬季体育项目影响,创造更多积极、持久的奥运遗产,回答好“凭什么再让北京举办冬奥会”的问题;还将力求树立奥林匹克运动与城市互动发展、共赢发展的典范,探索区域协同发展之道,为老百姓创造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回答好“奥运让人人受益”的命题。

情怀决定广度,格局决定高度。如今承办冬奥会,已不仅仅是一个关乎国家形象的“面子”问题,也是一个关于发展良心的“里子”问题。北京奥运会筹备期间,“老北京”们对北京的快速变化有个形象的比喻:一张北京地图,“寿命”充其量就一个多月。那段时间“一出门就迷路”的遭遇,至今让许多人印象深刻。如今,务实、节俭办奥运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举办冬奥会无论是从体育层面还是从发展层面,都已经被视作同民生幸福息息相关的一件事。要兑现好对国际奥组委和广大民众的冬奥承诺,显然需要政府拿出更多“高招”。

虽然北京在节俭办赛、避免“后奥运效应”等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张家口也坐拥优越自然条件,但要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仍有许多棘手挑战有待克服。比如,相较特殊的“apec蓝”,公众更期待的是发展与生态相容相生的“冬奥蓝”;相较以往首都“虹吸效应”,公众所期待的是张家口不再“唱配角”,而同北京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奥运会被视作城市再造的催化剂,怎样激活其中的化学反应,尤其是让承办冬奥会成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引擎,绝对是一盘关于国家治理的大棋。

发展出考题,改革做文章。从吸引民间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冬奥设施建设,到探索有效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从破解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的“大城市病”,到以奥运辐射效应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共同富裕;从打造发展体育、文化、旅游等新增长引擎,到推广全民冬季运动等软文化氛围营造;方方面面的课题,无不需要用治理之进步去推动,用改革之深化去破解,用理念之升级去引领。

可以说,举办奥运会,国家综合国力是决定因素,但从更深层次看,则是一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比拼,一场与“过去的自己”的较量。“志之难也,不再胜人,在自胜。”拿出更宽广的视野、更坚定的信心、更务实的举措去做好冬奥筹备工作,腾飞的中国一定可以在深化改革、砥砺发展中完成对自己的超越。

“自从忽必烈13世纪创建这座城市以来,这是迄今为止最全面彻底的改变。”北京奥运会后曾有外国媒体这样评价。冬奥会的申办成功,让历史在我们脚下划出了新的延伸线。让我们一起遥望2022年,一起期盼“新奥运传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