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广东食品小作坊申请书简短 食品小作坊登记申请书(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5:05:22 页码:11
广东食品小作坊申请书简短 食品小作坊登记申请书(二篇)
2023-01-10 15:05:22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广东食品小作坊申请书简短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阳江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概况】

海陵岛位于南海之滨,阳江市西南端,为广东第四大岛。该岛交通便利,经广湛高速公路至广州仅3.5小时,是粤西、粤东、粤中的海上中转站。全岛陆地总面积109.8平方公里, 1992年6月18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辖海陵、闸坡两镇。除宋太傅张世杰庙址和陵墓、古炮台等名胜古迹外,还有10多处沙滩可供开发为海水浴场,享有"东方夏威夷"、"南方北戴河"之美称,是一颗镶嵌在南中国海岸上的明珠。

岛名为“海陵”,有人说因岛上有个张太傅的陵墓,“海上的陵墓”那自然就是“海陵”了。张太傅就是南宋末年的大忠臣张世杰,曾官至太傅枢密使,大约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罢。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新会涯门那场海战惨烈悲壮,陆秀夫背着才九岁的宋帝赵昺跳海自尽了。张世杰率领宋军残部继续展转抗敌,最后在这一带不幸遇台风牺牲,遗骸被收葬在这岛上的赤坎(力岸)村。但是,古阳江在南朝还属宋康郡时(约432年),便有海陵令(县)。即是说,在张太傅之前800多年,已经有“海陵”这地名。

那么,这名字最初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海陵岛原名叫螺岛(或螺洲),那是因为他的地型像一只横放着的海螺壳。后来,随着地质变化,渐渐从海中浮起来,变成了望不尽头的“海上丘陵”了,这才叫海陵。我们前面这座草王山上有只巨大的石蟾蜍,别看它屹立在山顶,仔细看看,石上还有许多蚝壳呢。莫非是人们粘上去的?要不是从海上来的?原来这蟾蜍石就是海上的一块礁石,据史书记载:“海陵旧名螺洲,又名螺岛。最高者草王山,山上有磐石,非人力可致,而粘蚝壳。”这就是海陵由一块海上礁石变成现在的海陵岛见证。

【闸坡】

各位游客,穿过大岭埂隧道,就是闸坡镇了。关于闸坡名字来历,有人说是从前男人出海了,家里的妇女常站在高坡上眺望,等待丈夫回来,所以叫“站坡”;阳江淦民发音“站”、“闸”不分,所以又叫“闸坡”;又有人说,闸坡原来是建立在一个很杂乱的山坡上,所以叫“杂坡”……凡此种种都是望文生义,其实闸坡名字的来历,源于马援庙门的楹联。

古时候,阳江沿海的岛上,渔民乐天知命,过着祥和的日子。传说不知什么时候起,海上游来了一条孽龙,经常兴风作浪,渔家的日子从此就不太平了。海啸一来,家破人亡,满目疮痍。后来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途径阳江,知道这种情况,就从海上吆喝调来一块大石头,把波浪镇住。这块大石头就是现在闸坡镇前面的“蝴蝶洲”。从此,海不扬波,渔民也纷纷迁来,便成了一个新渔港。为了纪念这位伏波将军马援,人们就在海边山上建了一座马援庙,庙门口撰写这样一副对联:“叱石默佑舳舻稳, 闸波维持海陵平”意思是:马援将军把大石头移到这里,保佑了渔船的安全;大石把波涛闸住了,从此风平浪静,维持了海陵岛的安宁。后来,当地渔民感激、怀念马援将军“叱石闸坡”之恩,便把这新港命名为“闸坡”。

【大角湾景区】

大角湾位于海陵岛闸坡镇东南,是海陵岛知名度最高的景点。虽然海陵岛面积不大,只有108平方公里,可是沿岸却分布着12个形态各异的沙滩。而大角湾以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的整体规划和统一建设,目前已成为海陵岛旅游资源综合评分最高的景点。20xx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

现在我们到了景区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和美丽的沙滩。大角湾滩长2.45公里,宽50~60米,螺线型湾似巨大的牛角,故名大角湾。大角山与望寮岭两边拱卫,湾内波冲浪涌,华山顶上时有云雾缭绕,正所谓山无水不秀,峰无云不媚,所以这里的景观层次丰富。这里的水质、噪音、空气均达国家一类标准。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这里的沙质,金黄洁净,沙样平均粒度0.35mm,为国际海水浴场最佳粒质0.3mm~0.4mm的中间值,堪称沙粒质量中的“世界之钻”。现在,请看中间这个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海螺雕塑,它已成为大角湾的标志。这座雕塑是银色浪花托起了一个硕大的海螺,这因为一是海陵岛以前被称为“螺岛”、“螺洲”,海螺象征着海陵岛,二是岛上的渔民出航之前都会吹奋进的螺号声,海螺也代表海陵人民勇于进取的精神。

大角湾以其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每年吸引了上百万的游客。根据游客需要,现在已将大角湾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东边是以体育运动为主的东浴场,这里曾主办亚洲沙滩排球锦标赛、全国九运会沙滩排球赛,以体育为载体还开办了阳江市第一、第二届旅游文化节;中间是以大众娱乐为主的大众浴场,是大角湾的核心,全国帆板锦标赛暨帆板冠军赛曾在这里举行;西边配合南方假日酒店设置了沙滩园林吧,游客可以在这里听涛声,品茗茶,悠闲自得的气氛令人陶醉。

【马尾岛】

各位游客,在美丽的海陵岛还有一个魅力小岛叫马尾岛。这小岛位于海陵岛西南端,与闸坡镇山岭相连,海岸线曲折多弯,三面环海,实为半岛。相传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一怒之下驱散了天马,任其各自放纵逍遥,竟有一匹在此流连忘返,终于化为山脉长伴海陵,长长的马尾变成了马尾岛。老人们会指着间隔数十米的大洲、洲仔二岛,告诉我们那便是“马鞍”。

从闸坡港出发渡海去马尾岛,乘机艇约20分钟行程。马尾岛上林荫遍布,沿曲径前行,有巨石列布海滩,或浑圆平整,或突兀[wù]峻峭,虎伏狮立,形状奇特。前望大海澎湃,近处沙细滩平。攀石隙而过,就是宁静安谧的马尾湾海水浴场。海底平缓,水面平静。水中安全地带宽阔,颇受游人青睐。值得一提的是“马尾夕照”,这里是海岛的最西角,是观日落的最佳地点。晚霞满天时,许多游人驻足于此等待,直到尘世的喧嚣、人间的烦躁随着那片刻的辉煌沉入海面。

马尾岛还有座北帝庙,北帝是管水的神,渔民出海总虔诚地来这里供香祈福以求平安。

【十里银滩】

十里银滩位于海陵镇西南,是海陵岛最大海滩,滩长7.4公里,宽60~250米。登大角山俯瞰,金色长滩。一望无际,流雪涌翠十分壮观。

该游览区由广东银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以银湖西区作为起动区,占地4万平方公里。风景旅游区包括四个部分:皇宋螺城、银湖水城、宾馆别墅区和海滩公园浴场区。

矗立于南海之滨的皇宋螺城占地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03万平方米。仿宋代建筑风格建造。由53座建筑单位组成。沿南北走向形成连续的街市巷道和庭院广场。其中两层带廊大殿——望海楼,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即是宋城建筑序列的高潮,又为宽广的十里银滩增添了勃勃生机。目前皇宋螺城己基本建成,部分设施己投入使用,并增添了再现皇帝出游盛况的旅游项目。

银湖水城的规划范围以南湾潮汐湖为中心,包括四周的林地滩涂,总用地近1平方公里,计划建成水上运动娱乐度假基地,目前一期工程水上乐园已经开工,并修建了中国影视明星纪念碑。

宾馆别墅区以主题式建筑模式进行规划,设有民族别墅、苏州苑、太空城、蒙古城等若干组团。汇集中外多种建筑风格,目前民族苑己建成5座,其他类型别墅3座。

沙滩公园区的旅游设施、主要以简易结构天然材料建设与防风林相结合。目前建成使用的有:牛仔美食城、啤酒屋以及64栋木结构沙滩情侣屋。

【海陵岛民俗风情】

海陵岛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民俗风情,主要有:

一、 唱山歌:阳江山歌源于初唐。其中一种山歌表演形式名叫“跳禾楼”,此种古老的斗歌意在祈求农家丰收。还有妇女祈子的“跳花枝”、新婚闹洞房的“打堂梅”及海边渔家的咸水歌“对叹”等,都是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的活动。

二、 拉地网:拉地网是海边渔民一种传统的浅海捕鱼方式,由两艘渔船在海中布下巨网,再由沙滩上的人们将巨网两端的总纲拉上岸以捕捞各种鱼虾。拉地网是海滨风景中饶有情趣的一景。游客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拉地网,领略劳动后收获的喜悦和留下齐唱“拉网小调”的倩影,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感性体验。

【海陵岛丰富的物产】

海陵岛渔业资源丰富,素有“广东鱼仓”之称。海陵岛渔港属全国首批六个国家级中心渔港之一。岛上犹如一个巨大的水族馆,鱼、虾、蟹、贝、藻类一并俱全,有捕捞价值的鱼类达300多种,其中有几十种营养价值、经济价值极高的海产珍品。全区年鱼产量9.3万吨,产值1.43亿元,有各种的海鲜产品,拥有养殖、加工基地。为了方便游客携带购买,各类鲜鱼、虾、蚝,晒干加工包装后推向市场。其中以花蚧、大虾、“一夜情”刀鲤咸鱼、鱿鱼最为著名。旅游纪念品还有当地服饰的渔民“疍家帽”、贝壳工艺制品等。

关于广东食品小作坊申请书简短二

这座绛红色的建筑就是镇海楼,它是广州文化史迹引人注目的一颗明珠,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镇海楼因其楼高五层而称其为“五层楼”。此楼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有雄镇海疆之意。1956年改为广州博物馆。

关于镇海楼的兴建,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朱元璋得了天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之后。一天,他和铁冠道人同游南京钟山,游兴正浓之时,铁冠忽然指着东南方对朱元璋说,广东海面笼罩着青苍苍的一股“王气”,似有“天子”要出世了,必须立刻在广州建造一座楼镇压住“龙脉”,否则日后必成大明的祸患。朱元璋听后,游兴顿失,急忙派人到广东查询,发现广州的越秀山上现王者之气。朱元璋立即下诏,命令镇守广州的永嘉候朱亮祖在山上建一座楼将王气镇住。圣旨下来,朱亮祖自然不敢怠慢,于是,在越秀山上兴建了这座“楼成塔状,塔似楼形”的镇海楼。该楼呈绛红色,据说亦有辟邪镇王之意。

镇海楼是广州现存最完好、最具气势和最富民族特色的古建筑,楼高28米,阔31米,共五层。第一、二层用红砂岩条石砌成,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似楼似塔,红墙绿瓦,造型古朴独特。楼前对峙一对高达二米的红砂岩石狮,为明代雕刻。镇海楼坐北向南,翘檐飞脊,巍峨挺拔,雄镇山巅,气度非凡,独具特色。清初著名诗人屈大均盛赞镇海楼山海形胜、玮丽雄特,虽黄鹤、岳阳不能超过它,实“可以壮三成之观瞻,而奠五岭之堂奥”。在清朝时期,镇海楼一直是广州最高的建筑物。登上楼顶,远眺珠江水波荡漾,波澜壮阔,蔚为壮观;近抚云山层峦叠翠,羊城锦绣,尽收眼底,气象万千。

镇海楼的西侧,是刚介绍过的古城墙,东侧是博物馆的专题陈列室,西面建有碑廊,陈列着历代碑刻24块,是研究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资料。在林林总总的碑刻中,值得一提的是“贪泉”碑刻,上面刻有晋代广州刺史吴隐之的《贪泉诗》,这里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东晋时期,广州由于地处南海之滨,比较富庶,而当地官吏贪污成风。有所谓“经城一过,便得三千两”之说。广州北石门,是中原往来广州必经之地。石门有一泉水,名为贪泉,来广州上任的官员喝了贪泉水就会变为。东晋元兴初期(402—404年),吴隐之为广州刺吏。他到广州赴任经石门时,听了这个贪泉水会改变人原来廉洁之性的传说,特地酌泉水饮并写诗一首,云:“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以诗铭志,在广州为官期间,果然清廉自持,留下一个清官形象。后人因而在贪泉建碑,以警示污吏。此碑原竖于石门,1963年移于此。

在碑廊旁边,有一批古炮,是明清时期广州城防大炮,其中四门由佛山所造。当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为加强广州城的防务,命佛山炮工铸造一批大炮,这些炮便是当年所铸的。大铁炮原安放在越秀山炮台,曾在1841年和1856年的第一、第二次战争期间广州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武器。战争失败后,这些铁炮和炮台一同遭遇侵略者的严重破坏,炮身两侧的炮耳被打断,点火的炮眼用铁钉钉死,使大炮失去了作用,这也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狰狞面目与色厉内荏的本质。

五层楼顶层高悬着一个“镇海楼”金色巨匾,两边有一副木刻的楹联:

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星,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楹联是清光绪年以兵部上书衔赴粤筹办海防的彭玉麟授意其幕僚李棣华所作。联中的“故侯”即镇海楼建筑者朱亮祖,而今楼存人故,可证历史沧桑。“目空今古”和“泪洒英雄”则是有感而发。当年彭玉麟因中法战争率军入粤,驻节镇海楼上。他反对李鸿章议和不成,也只有“泪洒英雄”了。李棣华深知上司胸怀和遭遇,故由咏楼而意境磅礴,是闻名海内外的名联。转瞬六百载,镇海楼下,物换星移,人世全非。只有这绛红的古楼,经历无数劫难,多少风霜寒暑,兵荒马乱,碧瓦朱墙依然如故,它仿佛历史长者的身份,不知疲倦地向人们诉说着逝去的岁月。

五层楼现在是广州博物馆,陈列着广州从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共四千余年的历史文物。一楼容千载,两眼通古今。那一片片先人留下的粗糙石器,那一件件斑驳陆离的铜器和古陶瓷,还有发黄的历史文献和照片,让人们了解20__多年来广州城市的发展历史。

五层楼每年接待中外游客数十万人次,1996年月10月和五羊石像一起以“穗石祥楼”之名被评为广州旅游十大美景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原有的陈列已不能满足需求,政府拔专款在楼的东侧兴建了一座二层的古建筑。这座新陈列室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和五层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