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校企融合提案范文(优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8:17:40 页码:7
最新校企融合提案范文(优质20篇)
2023-11-21 18:17:40    小编:ZTFB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与其它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来形成鲜明的形象。在写总结时,要全面考虑到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下面是一些优秀总结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灵感。

校企融合提案篇一

甲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乙方:?////////术学院(以下简称乙方)。

为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丰富合作方式,协助学校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的高职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感情,达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无缝隙”对接的效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技术性人才,甲乙双方本着互相协作,各施所长,互利共赢的精神,建立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内容:

1.在不影响甲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乙方自主安排、以甲方为主组织学生实训、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实践。定向委托培养甲方员工专业基础知识。

2.为乙方校内生产性实训提供支持。

3.双方资源共享、互派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在教学、学术交流、科研、市场拓展等领域的合作。

4.吸纳乙方优秀毕业生为甲方员工。二.甲方责任。

1.甲方为乙方提供就业顶岗实习岗位,并向乙方毕业生提供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的就业顶岗实习环境。接纳乙方学生生产体验性实训,提供教师顶岗实践岗位。

2.甲方提供??平方米的场地作为乙方能源工程学院实训基地供学生实习、教师顶岗实践使用。

3.甲方在乙方协助下制定实训、实习计划。甲方派出高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为乙方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兼职教师、顶岗实习指导教师。

4.甲方不定期派管理干部或专家到乙方举办讲座,传播企业文化与理念,介绍行业动态及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等,帮助乙方师生认知企业、热爱企业。

1.乙方聘用甲方高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为乙方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兼职教师、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并由乙方人事部门给予颁发聘书和发放酬金。

2.乙方为甲方培训员工。甲、乙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甲方选择乙方作为员工的培训基地。乙方为甲方培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转岗工人提供培训服务。

3.乙方为甲方提供技术服务。乙方根据甲方的技术需求,优先为甲方提供有关专业的新信息,技术咨询和开展技术协作。

4.乙方为甲方培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转岗工人提供服务。

三、其他。

1.甲方与乙方共同派出人员,建立实训基地管理办公室,共同组织、管理各类教学活动、实训活动以及顶岗实习,并协调相关合作事宜。

2.甲方与乙方不定期进行管理与技术交流。3.甲乙双方共同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

4.甲方与乙方共同开发科研项目。乙方根据甲方的技术需求,共同开展科研活动,由甲、乙各一方主持,或由双方共同主持,或由第三方主持。

四、合作时间:

2019年8月1日至2033年12月31日。

五、本协议一式四份,甲方持一份,乙方持三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六、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商议。

甲方限公司乙方:???/学院。

授权代表:授权代表:

20100年8月1201999年8月1日。

校企融合提案篇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各地区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本着面向社会拓展办学资源、依托社会提高办学水平、服务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理念,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学院摸索出了校企合作“六个融合”培养体系,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学院与企业融合。

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样的生活用什么书,做什么事用什么书,怎样学就这样教,怎样做就这样教。”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实践性能力,包含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将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的能力,是个人与环境相处中的随机应变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只能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实现。学院与企业融合,就是整合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形成双向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共同研发公关项目、共同组建实训基地等,形成利益获得和风险承担的共同体,做到“企中有校、校中有企”,实行完全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为学生打造一个真实的工学环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逐步提高能力与素质,真正实现学校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无缝对接,培养“三所”满意的高技能人才,真正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校企双赢的目标。

二、教师与技师融合。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能够“工学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就是既要是教学的行家里手,又要是职业中的技能高手。这就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一方面定期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把企业中最新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绝活带回学校,及时充实到教学体系中;另一方面聘请企业的技能专家到学校做兼职教师,让他们在指导学生技能实习过程中,不仅丰富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熟知相关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之,通过不断引进、培养等措施,加大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的培养力度,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彻底改变原有的高校教师下不了车间、企业专家上不了讲台的尴尬局面,实现“教师+技师”的.有机融合。

三、理论与实践融合。

通过校企合作,强化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学生一入校就指导学生依据社会需求,分析自身的兴趣与爱好、能力特点,确定职业技能发展规划,把本专业的特定能力、通用能力、核心能力融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中。让学生在“教学-实践-再教学-再实践”的教学过程中,不仅熟悉“应该怎样做”、“如何做得更好”,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素质培养环境,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技术的能力、反思革新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融合,一方面需要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教、学、做、练、创一体化的实训室的建设力度,把课堂搬到实训室,边教边练,边学边做;另一方面强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建设,不仅使实习基地成为学生技能训练的平台,而且成为校企双方产学研合作的基地。

四、教学与竞赛融合。

举办科技竞赛可以将创新意识、科级以上、市场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教学与竞赛的融合,有助于学生的专业深化、能力提升、择业发展,是大学生不仅在知识技能方面得到锻炼,而且在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学与竞赛的融合,有助于在教学中确立实践能力培养的导向,给学生提供展示技能水平的平台,促进学生把技能的自主训练当作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以技能大赛形式营造大学生学技术、比技能的良好氛围,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目的,自觉地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新方法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技能技术的提高与经济效益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用大学生的创业来带动就业环境的改善。同时,通过教学与竞赛融合,挖掘学生智慧,积极为企业解技术难题、输送发展的创新火焰。近3年来,学院先后有310名学生参加了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等,获得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省级奖励27项,获奖学生达135名。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特别是就业质量名列前茅,85%毕业生在本行业就业。

五、教师与学生融合。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各种职业岗位的知识含量不断扩大,人才的知识结构需要不断及时的调整,学习也就成为终身化、自主化、网络化、开放化。教师与学生融合就是要树立“三人行,必有我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自主学习理念。通过在低年级学生中建立“导师制”,让学生从入校就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之中,通过师生长期相处,教学相长,让学生不仅掌握未来就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而且从教师身上学习到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无束缚的创新思维模式;通过让教师担任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的指导教师,在强化学生专业理论学习、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能不断开拓教师科研视野,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六、学业证书与技能证书融合。

在毕业生中实施“双证书”制度,就是通过毕业前的技能认证,来检验学生在“教、学、练、做、创”一体化培养体系中效果。“双证书”制度有助于明确实践教学地位,重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是教学课程设置与岗位之业绩要求相适应,具有明确的岗位针对性。通过“双证书”制度的实施,彻底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现状,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真正培养学生“一专多岗”的能力,起到“本工种技术上的多面手、技能操作方面的能手、生产技术管理的助手、处理复杂问题的高手、技术创新与革新的行家里手”的作用。同时,实施“双证书”制度对增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实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每年学院都积极和新乡市劳动局合作,组织毕业生参加车工、数控工艺员、维修电工和电子产品维修工等多个工种的技能操作考试,84%的毕业生获得人力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一项实现双赢的举措。近几年来,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在与新乡市长城机械有限公司、河南太行振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同时,积极筹划与新乡市创业火炬园、新乡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23家孵化企业寻求进一步的深层次合作。校助企,科技创新提高竞争实力;企助校,实践平台建设获丰收,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与企业合作“六个融合”的双赢局面为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模式参考,互利双赢必将成为推动校企合作不断巩固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校企融合提案篇三

1高校和企业需要“校企合作”

目前,从软件工程专业的就业现状、用工需求来看,一方面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面临“就业荒”;另一方面大批软件企业却在喊“用工荒”。于是各种培养软件工程人才的渠道应运而生,以各类培训学校和企业大学为主,大量的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涌入了各类培训高校;大量企业也在积极筹建自己的企业大学。面对各种人才培养渠道,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弥补高校培养实践型人才的劣势,企业也能通过高校的教研功能,发挥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优势,建设“学习型”现代化企业。

为什么大量学生软件工程专业毕业了,还要去各类培训学校学习?这类培训学校以其课程新、方向性强、实践性强、企业订单培养等优势,倍受学生的喜爱,尤其受经济条件好,有明确就业目标的学生欢迎。以达内、北大青鸟为例,作为高等学历教育的补充形式,弥补了学生在校缺少项目经验的不足,发挥为企业积累“岗前工作经验”的作用,让学生能走进项目,走进企业。毕业班的课堂管理是困扰各高校教师的难题,除去考研的学生,毕业班的学生因求职就业已半社会化,普遍心态比较浮燥,专业课的实践意义又难以在高校应用,学生不能像“做项目”一样所见即所得,所以做好学生从学校走入企业的过渡工作是管理毕业班的主要任务。因此,“校企合作”是高校加强培养人才实践性的重要途径。

1.2企业需要“企校合作”建设“学习型”现代化企业。

为什么大量企业要成立自己的企业大学,涉足教育领域?到各企业已筹建1186家企业大学。一方面,目前高校培养的软件人才存在着结构与质量的问题,与企业的需求不符;另一方面,各企业接受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企业更注重员工的再学习能力。以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为例,当各高校还在做各种流于形式的“校企合作”时,华为率先做了“企校合作”。所以,“企校合作”是企业选拔合格人才,建设“学习型”现代化企业的重要途径。

2发挥高校的创新优势,企业的实践优势,校企长效合作。

高校提供各企业所需求的人才,高校与企业是一种人才的供求关系,有双向选择、订单培养等供求关系。双向选择的供求关系,即高校需按行业调研各类企业的需求,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能适合大部分企业要求的“通用人才”,人才流入市场后双向选择。双向选择虽然有就业的风险,但为暂不明确就业方向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择业空间。订单培养的供求关系,即高校需要根据某企业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招生、授课,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合某企业要求的“定制人才”。订单培养虽然就业风险降低,但不适应某企业工作的学生,就会有转行的风险。因此,不论是哪种供求关系都需要高校与企业深度了解,发挥高校的创新优势,企业的实践优势,校企在政府的支持下长效合作。

2.1政府保证“校企合作”的长效性。

参照医学院和医院,如果说医学院是“校”,医院是“企”的话,医学院和医院的“校企合作”可以说是国内最深入、最长效的合作。从学科特点上看,软件工程学与医学同是一门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从学习规律上看,软件工程学与医学同遵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需要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学习、实践不断反复的过程。医学的学科特点与学习规律决定了附属医院是高等医学院校的核心组成部分,同理,软件工程学的这些特点与规律决定了基于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是提高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政府在有效介入医学院和医院的“合作”中的作用,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同样,高校与企业合作也需要政府在政策、法律法规、资金投入、利益分配、评估监督等方面发挥公证人和裁判员的作用。校企合作,政府该做什么呢?国家社科基金开展了《政府有效介入下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的课题研究,该课题确定政府应以“保障校企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领域进行必要和有效的合作”、“提高校企人才培养培训资源配置效率”、“协调校企的相关利益”为政策目标,以解决突出的、普遍性的'问题为落脚点;建议政府采取“投资建立相对稳定的企业实习基地”、“建立学生实习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政府购买行业企业的相关服务”、“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将合作育人纳入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保障校企合作中学生的权益”等政策措施;同时指出校企合作中的关键性、全局性问题,还必须通过中央政府出台的《职业教育法》、《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加以解决。

2.2高校保证“校企合作”的创新性。

1.5年的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学习,0.5年的各方向共用专业课学习,要注重编程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积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基础是创新的源泉,即万丈高楼平地起;创新是基础的升华,即妙笔生花。创新需要坚实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夯实基础,才能驱动创新。以软件工程专业要求的编程能力为例,计算机是应用数学的工具,数学不仅仅是学知识,而是方法,那就是严谨的推理逻辑,养成程序员缜密的思维习惯。编程语言多为英语,国际上权威的软件相关文档也多为英语撰写,英语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要往深度学习,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最终类似《数学》和《英语》等基础课是基础。编程语言发展迅速,现有2500多种。我们的高校教育绝不是学会几门流行语言,而应该以类似《c语言》等共用专业课为基础,培养学生以后自学新语言的自学能力,解决程序设计问题的研究能力,和各类程序的编写能力。计算领域广、发展快、更新更快,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一年的核心专业课程分方向开设是关键,根据现有的软件人才需求,我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在三年级分java、.net等方向。第一,改变传统的排课方式,遵照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一学期授3~4门有关联的专业课;以课程为单位,每门课开设2~5周。第二,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以完成项目为目标,基于企业的软件开发过程开设各门课程。第三,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学员必须通过开发过程每个环节的严格测试,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以java方向为例,开设二学期,分java语言、javaweb、java企业级框架技术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完成一个项目,每个阶段都按软件开发的过程开课和考核。

2.3企业保证“校企合作”的实践性。

学生进企业的“校企合作”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进企业的时间,进多长时间;第二,进什么样的企业;第三,进企业的目标和任务。软件工程专业应以开发各企业满意的软件为目标,进企业“做项目”是最好的“企业岗前培训”,积累工作经验的最佳途径。但没有一个软件企业会把真正的项目给学生做实验,大部分“校企合作”的运作是学生跟进一个项目“打杂”。学生的受益不是太大,往往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企业岗位的设置和专业需求,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所以,学生进企业以0.5年为宜,根据学生有无明确就业方向安排进企业时间。如有明确就业方向的学生,可以先修分方向专业课程再进企业,学生可以修完课程选择企业实习;无明确就业方向的学生,可以先进企业再修分方向专业课,学生可以通过企业了解方向和兴趣来选择方向。软件工程专业的校企合作很难做实,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软件开发前需做需求分析,不懂业务的学生难以开展;第二,软件开发的过程需要碰数据,企业难以在不签保密协议情况下让学生接触数据;第三,任何项目都是有进度的,没有时间让学生去学习和研究。软件开发是一项包括需求分析和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的系统工程。软件开发过程中,只有需求分析、设计是无法在高校模拟完成的,实现、测试和维护是可以在学校软件模拟实验室完成的。所以,学生不一定要进软件企业,进各种需要开发软件的企业都可以,学生进企业,调研需求、分析和设计各企业所需的软件很重要,也比较现实。本专业是个需要长期学习的专业,除了高校,企业也是相当重视“再学习”的,笔者原在软件公司就职时,就被要求天天坚持写学习笔记,每周一报,每月一报,每月开展一个专题的讨论活动。如果不钻研技术,只是埋头写代码,把软件按要求做出来,就是软件开发工程师了,号称“代码民工”。相对软件开发工程师来说,企业更需要软件研发工程师,号称“代码的艺术家”,不仅有技术基础,更有对技术有兴趣和执着,还有相当强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所以,软件研发工程师是校企合作最好的结合体,也是我们要的真正“双师型教师”。引进软件研发工程师进高校,是“校企合作”的实践性的最实际保障。

3结语。

创新和实践是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两大主题,高校保证“校企合作”的创新性,企业保证“校企合作”的实践性,政府保证“校企合作”的长效性。软件工程专业的校企合作应该像块“三明治”,同高职相比,应用型本科有学制的优势,与企业合作更易形成“高校学、企业做、高校再学”的三明治教育模式。1.5年的基础与专业基础课学习,0.5年的各方向共用专业课学习,注重编程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积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1年的分方向专业课学习,以项目为中心,基于企业软件开发过程分方向开设专业课程;根据学生有无明确就业方向安排进企业的0.5年在分方向前或者后;最后0.5年,企业研发工程师进高校,与专业课老师合作,实行双导师制,模拟企业工作过程,分小组完成1个大型企业软件。校企合作,将企业职业培训有机融入到高校教学中,模拟一个相对真实和规范的项目的完整开发过程,是学生积累“岗前工作经验”的重要途径。这理想中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应是2+1+0.5+0.5三明治教育模式和2+0.5+1+0.5三明治教育模式。

校企融合提案篇四

基于上述问题,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打破传统的封闭孤立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学院自身优势,综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企业共同探索建立面向行业产业重大需求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1校企协同共搭信息交流桥。

邀请通航企业专家到学院举办讲座、论坛、宣讲会,内容涉及职业规划、就业理念、维修动态、企业管理等多方面,向学校及学生传达最新行业知识,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及时了解企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一方面使学生对通航企业有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激发学生探索专业知识的兴趣,及时更新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为企业解决人才急需问题,缩短人才培养到就业上岗的周期。

2.2校企协同共建专业核心课程。

学院与广州宏诚飞机维修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学院设立通用飞机维修培训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充分整合双方资源,校企携手教学联动,提高学生专业基础与职业素质,将校企合作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使学校在校内的教学过程更贴近企业,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以《通用航空器维修概论》以及《通用航空器机型维护》为试点,学院与企业共建课程开发团队,充分利用学校专业老师的教学经验和企业技术人员的生产经验,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共享企业资源,按生产实际过程编写实训项目。在教学实施阶段,合理设计教学周,争取聘用企业师资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种企业直接参与日常教学活动,不仅切实做到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而且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专业老师获取企业生产经验,提高实操技能。

2.3校企协同共享优质行业专家。

通用航空器维修需要国外的先进经验,对维修人员的英语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航企业和学校共同聘请国外的行业专家,一方面提供对企业的生产指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人才的专业技能和英语能力的培养。

2.4校企协同共赢行业专业培训。

以国际上知名企业为主,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双赢”发展为原则,吸引企业资金、设备、航材等投入,共建融学生实训、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通用航空维修实训基地”,满足在校生技能培养、行业技能人才培训,实现校内实训、岗位生产实习的有机衔接和融通。该校和世界上最大的通用航空制造企业美国德事隆集团旗下的bell直升机公司达成协议,合作建立bell公司在中国的维修培训中心,此次合作充分整合了双方的资源,避免了学校独自承办维修中心缺乏条件,bell独自为中国客户服务成本太高等一系列的问题,不仅创出了一条为中国通用航空行业服务的新路,也为通用航空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崭新的模式,为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3结束语。

校企协同创新通用航空器维修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可行,不但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推动了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为目的的协同育人必将是未来校企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趋势之一,它必将产生人才培养的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男星,土春春.加强协同创新建设一流大学田.大学(学术牌,20118):4一9.

[2]胡中锋.试论协同创新背景(高校绩效评估目标口〕.高教探索,20131):8一9,12.

[3]2013年中国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统计分析报告[[r].2013.

[4]董艳.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及国外经验借鉴田.山东电大学报,20070)。

校企融合提案篇五

校企融合是指校园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校企融合典型案例层出不穷,不仅为学校和企业带来共赢局面,也助力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通过参与其中的实践,我深切体会到了校企融合带来的诸多益处与感悟。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几个典型案例,并总结相关心得体会。

首先,校企融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园学习中,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面对实际工作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而校企融合则能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例如,我所在学校与某知名企业合作,开设了一门企业实训课程,让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实践技能,还培养了一种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校企融合可以提供学生就业机会。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就业面临很大压力。而校企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企业、拓宽就业渠道的机会。通过参与企业实训、实习等活动,学生能够与企业接轨,增强与企业互动的机会,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岗位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实地感受企业文化,了解自己更适合什么样的职业方向,并与企业建立起稳固的人脉关系。正是校企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再次,校企融合能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专业技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校企融合为企业提供了培养人才的渠道和平台。通过和学校的合作,企业可以了解学生的培养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实践经验和职业规划。通过企校合作,企业还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立实训基地或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与学校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这样的合作有助于提升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最后,校企融合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校企融合不仅仅是学生和企业的事,它的影响面更广。通过教育与企业的融合,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企业则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拓宽业务范围,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这种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的科技进步,提升社会整体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校企融合典型案例给予我们诸多的启示与感悟。通过参与其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也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优化校企融合的模式和机制,为更多的学生和企业创造共赢的局面,共同促进教育和经济的发展。

校企融合提案篇六

新学期,校企合作办公室将结合新形势,在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本部门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建全工作机制,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主线,全面构建合作育人平台,实施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使我校校企合作工作步入常态化,再上新台阶。

一、进一步健全校企合作工作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工作制度。

建立学校、二级学院组成校企合作工作机构,加强内部机构信息沟通交流,搭建与企业深度合作平台建设,促进校企合作信息互通。全面检查现有校企合作项目协议履行情况,规范校企合作协议书签订。实施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周报制,对所有与学校合作企业开展资质审查、信息录入、合作内容跟踪与总结,保障校企合作工作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加强与政府企业主管部门的联系,着力做好联系地方企业、深入地方企业考察调研,寻求在实习实训、人才培养培训、生产科研项目合作等领域校企合作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启动校级校企合作信息平台系统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校企合作信息系统,打造每个专业至少有三家企业合作支撑的校企合作机制。收集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及服务、人才管理等资料。把涉及校企交流的内容、形式、教师及学生参与、结果等信息建档,并建立跟踪更新机制。

四、广泛开展联系企业工作,建立足够且稳定的合作企业资源。

依托专业优势,多方联系合作企业,本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思想,推进教师与地方企业专家人才互动,保障学生校外实习,使学校融入地方经济开发区。建立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基地,开展专业论证与合作,为满足大批学生就业需求,广泛联系省内外企业交流合作。

五、拓宽校企合作广度,深化合作工作。

在校企合作工作中注重校企资源共享,引入企业设备资源,开展“校中厂”及校企合作实训室建设;推进教师与企业技术交流、科研项目合作;开展教师进企业工作锻炼和为企业培训员工活动;探索“现代学徒制”及“工学一体”等与企业合作招生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建立重点专业与企业建设“企业班”教学方式;总结“小学期”制教学试点经验,探索技能提升夏令营、创新创业夏令营等实践“小学期”实现方式。探索在企业领域教学开展工作,规范教学行为,建立企业巡视、回访安全责任等规章制度,考核教学绩效。

六、建立有企业专家人员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研讨机制。

定期聘请企业专家开展企业文化、职业精神素养育人讲座,设立对企业和师生服务的校园开放日,全面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七、建立校企合作考评机制,总结和推广校企合作工作经验。

以评建指标为基准,完善校企合作工作考评指标体系,推行校企合作工作学期总结交流工作机制,通过推广校企合作工作的优秀经验,引导校企合作工作有序开展。

校企融合提案篇七

在酒店管理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也涉及到多方面的主体,如学校、企业、学生、政府和社会等。这就需要多方的配合,协力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化发展。酒店管理是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行为,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需要从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多方面入手。

2.1政府参与校企合作宏观调控。

英国佛里曼教授(1987)在《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中提出“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三重螺旋体”理论,同时提出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性。政府作为国家的职能机构,权力象征,也需要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过程中来,通过出台相应的校企合作法规、制度来规范和完善市场经济下的校企合作。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为前提,发挥国家的强制性去改善现有条件下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因素:对于校企双方利益不均、合作资金短缺、研究条件恶劣等一系列涉及财力、人力、物力的问题,政府可以参与调解,或者承担一部分资源输出,因为校企合作的良性结果可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不好的校企合作结果只能增加国家的经济负担。所以,政府要积极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为合作双方提供必要的政策,条件支持,技术扶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2.2企业参与学校合作教育办学管理。

从德国双元制大学的办学模式中可以看出,企业管理层和学校老师一起组建领导层,共同管理学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两个宏观主体,要想保证学校的教育过程和教学计划可以与企业的需求相符合,最好的办法是邀请企业一起参与教学管理。企业积极参与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对于时代和环境变化掌握着前沿资讯,这对于学校课程的开发和专业的设置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

2.3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管理发展。

学校作为校企合作过程的另一主体,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学校只有派遣老师去企业学习,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课程,真正做到以“企业需求”为宗旨。教师进入企业担任管理层职位,帮助企业高管一起进行人员管理,解决问题,制定发展战略,可以使公司更加快速的运作,同时学校教师获得实战经验,也对学校的教学有帮助。

2.4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校企合作顺利进展的润滑剂,只有学生本体愿意参与进来,校企合作才可能成为现实。学生作为学校培养的主体,企业工作的中坚力量,首先需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愿积极参与学校学习过程中,并从中获得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才能够有能力参与完成校企合作的活动。可以考虑通过让在校学生或者已经开展实习的学生参加酒店的各种小型科研项目,如改善某项服务流程的项目,如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项目,项目的负责人可以是高校教师,也可以是酒店管理层员工,还可以是学生,通过各种项目来增加学生工作的挑战性,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增进学生对酒店的了解,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起来,让学生这个“主角”动起来。同时在项目的带动下,科研助力了行业企业发展。

校企融合提案篇八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管理学院,重庆400052)。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中的本科教育占有优势,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仅就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来看,其特点与问题较为明显。为解决现存问题,将校企合作引入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把校企合作植入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的框架上突出校企合作的指导地位,构建起基于校企合作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但也要看到,本科教育在实施该模式时,还需注意清晰定位、办出特色,探索适合的具体形式,取得政府支持。

校企融合提案篇九

根据《__技术学院20__年工作要点》的要求,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创新,推进我院校企合作工作深入开展,特制定20__年度校企合作工作计划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自我、服务社会”的原则,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和创收创效能力提升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不断提高合作质量,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努力开创我院校企合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内涵建设,打造特色品牌,筑巢引凤,吸引企业积极主动与我院合作;科学规范,巩固成果,共建或通过其他形式合作的企业稳定在200个以上,力争年内建成校企合作示范基地10家,实现互利双赢;积极创建市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三、工作措施及任务分工。

(一)提高认识,营造校企合作工作的良好氛围。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要紧紧围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结合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共赢的实际,形成全院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要做好政策宣传,理清学院校企合作工作的理念、体制机制和工作状态,将校企合作工作的职责分工进行梳理,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协调一致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网站作用,及时将国家政策、工作动态和取得的实效进行宣传推广。

各相关部门和系部要根据职责分工,做好部门校企合作工作安排,定期对校企合作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梳理;同时要加大对校企合作工作的宣传。

(二)建章立制,完善校企合作工作的体制机制。

建立以“学院为主导,系部为主体,专业为基础”的工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全面开展。

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性文件。做好年度工作安排意见,对全年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并组织实施;研究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体制机制,逐步规范校企合作的程序、办法,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及配套的考核办法;探索制定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评选标准,做到工作有章可循,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各系部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明确校企合作工作中的职责、任务、目标,完善学生实习的管理办法与管理教师的工作职责等考核制度,逐步形成规范性的校企合作制度文件。

(三)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

1.拓展政企行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出发点,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主动沟通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使我院的校企合作得到全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更好为地方经济服务。

通过成立校友会的形式,充分发挥好校友会的作用,定期走访校友企业,寻找合作项目;同时发挥校友会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推进学院快速发展。

2.稳定原有合作企业,开拓新的合作市场。

(1)对原有合作基地定期进行走访调研,摸清底子,跟进服务;对重点项目进行立项,及时跟踪、回访、调度,加大推进力度。

(2)推进订单培养、专班教育、双主体办学、现代学徒制等合作形式,使校企合作实现新突破。重点加强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山东师创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威高集团、三角集团、家家悦集团等省内外知名骨干企业的合作。校企双方共同论证、建设专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学及培训课程,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做好学生就业和质量评价等工作,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3)主动深入中小微企业,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工艺改造和产品升级等服务,为企业提供人才和科技的“软”支持,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以真诚的服务获取企业的支持和合作,开创互惠共赢的崭新局面。

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要做好全面调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系部负责定期走访企业,收集企业在用人、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合作培养等方面的需求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认真梳理研究,提出可行性方案并组织实施。

3.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构建优质特色示范基地。

打造有__职业学院特色的示范基地标准,创出品牌,让企业熟悉我院、信赖我院,主动争取成为我院的实习示范基地。对评选出的优秀示范基地进行表彰,努力将原有校企合作基地按示范基地标准建设好、培育好、服务好。

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制定__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的标准及实施方案,调度示范基地建设进度,保障合作顺利开展。各系部负责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合作模式,每个专业年内要建设实训基地不少于三家,各系部年内至少培育或建成一家示范基地。

(四)兼顾多方权益,互利共赢,创效创收。

全面平衡学校、企业、学生的关系,以学院发展为目标,使学院科学和谐发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使企业真正收益;以学生就业为目的,使学生优质就业。学院相关部门要从了解企业需求和人才标准入手,重新完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学分制,探索学分制管理办法;从课题立项、技术开发、专利推广、研发革新等多方面入手,推广合作;从校友资助、企业资助、冠名、租用场地、合作专业办学、承办培训等多方面思考,吸引投资。系部要充分利用好生源优势、专业优势等条件,谋发展,求实效。

校企合作工作任重道远,校企合作工作作为学院提出的创收创效的重要渠道,全面改革势在必行。各部门要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努力将校企合作工作做实、做好,实现“学生都抢着来,毕业都抢着要”的美好愿景,为学院的内涵发展和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校企融合提案篇十

校企融合是指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在教育和产业方面建立紧密联系和深度合作的关系。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学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也能够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科研支持。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校企融合的典型案例,并分享一些个人心得体会。

首先,校企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大学和企业的合作项目。在这种合作中,学校提供专业知识和教育资源,企业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际问题。通过双方的合作与融合,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况中,并且在企业实践中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企业也能够从中获得创新的思维和新的解决方案,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其次,校企融合还体现在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结合上。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校企融合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同时,企业也可以参与学校教育,提供实践案例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和工作方式。这种紧密的联系能够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就业竞争力。

此外,校企融合也可以促进科研创新。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科研项目,能够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和优势,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学校可以通过企业的支持获得更多的实践场地和设备,提高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而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得新技术和创新成果,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都能够从中受益并取得更好的科研成果。

校企融合的实践也给我带来了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参与校企项目,我有机会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和实际问题,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还能从企业导师那里得到更多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力,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我还发现校企融合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企业通过和学校的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成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企业内部的人才储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我相信校企融合是一种有益于双方的合作模式,能够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校企融合在大学教育与企业需求、科研创新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我深刻认识到校企融合对于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意义。同时,个人的实践经验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校企融合的价值和重要性。我相信,在不断推进校企融合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将能够取得更好的合作成果,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企融合提案篇十一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手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本科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林木育种学是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选育和大量繁育遗传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改良的林木繁殖材料、选育适合市场需求的林木优良品种。林木育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林木育种学”是林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采取“校地联合”的模式,大力加强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的建设,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条件。为加强“林木育种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学校也将“林木育种学”的实践教学单独列为必修课程。笔者依托实习基地———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七沟林场国家油松良种基地现有的油松种子园及子代测定林等资源,对“林木育种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

一、“林木育种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适宜的实习基地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合适的实习基地,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育种学”课程的实践教学附属于林木育种学实验,主要依靠校园内固有的资源进行,如利用校园的银杏、油松等树种开展优树选择等,但是这些材料的起源模糊,部分树种甚至可能是同一无性系、且生长过程人为干预明显,使实习过程仅仅是一种模拟状态,与野外实际环境相距甚远,实习效果较差。因此,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林木育种学”实践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实习内容单一原有的“林木育种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单一,仅包括模拟优树选择和树木遗传变异观察两个方面,难以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同时,实习内容对于课程内容的覆盖面小,有关种源试验、苗期试验、子代测定、种子园的营建与管理、无性繁殖技术等实践内容学生无法亲身参与,造成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实际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丰富并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是“林木育种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三)缺乏完备的实践教学指导教材长期以来,因为缺少正式出版的林木育种学实验与实习指导教材,学生只能使用任课教师根据实验内容整理的实验指导手册,并据此开展林木育种学的实验。由于将模拟优树选择和树木遗传变异观察等内容也纳入其中,实习指导手册内容凌乱,缺少针对性。这样的指导手册不利于学生学习了解林木育种学研究内容的具体实践过程,且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也缺少帮助。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不平衡实践教学体系通常应包括实验、实习、科学研究3个不同的层次。其中课程实验和野外实习的均衡设置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强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验教学方面,部分教师将花粉染色体加倍技术等部分林木育种科研成果整合入实验教学内容,形成了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育种过程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但在实验室内完成的实践训练无法让学生真正接触到林木育种的一线生产实践,对林木育种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认识得不够深刻,难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因此,需要加强“林木育种学”的野外教学实习,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强化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

二、“林木育种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选择适宜的实习基地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育种学”实践教学基地选在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七沟林场国家油松良种基地。该油松良种基地始建于1984年,20晋升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基地建设总规模达2595亩,包括油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1.5代种子园、母树林、优树收集圃、子代测定林、示范林、育苗圃等较为完善的种子园良种繁育与生产群体,为“林木育种学”实习内容的设计提供了较丰富的选择。同时,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的部分老师与该油松良种基地开展了多年的科研合作,选择该基地开展实践教学也使教学与科研项目的联结成为可能。此外,该基地紧邻101国道,距北京林业大学北方综合实习基地约25km,交通便利,基地建有职工食堂,可为学生实习提供餐饮服务,这些都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设计有针对性的实习内容目前,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林木育种学”课程实验教学包含了林木开发授粉习性观察、林木花粉染色体加倍、林木花粉变异及生活力测定、杨树切枝水培有性杂交等内容,同时还在校园内模拟进行优树选择等。因此,在实习内容的设计方面,按照“避免重复、注重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实习基地的.具体条件以及实习时间,设计了如下的实习内容,包括油松天然林分优树选择,参观优树收集圃;母树林生长、结实及病虫害调查;油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遗传变异观察和产量估算;子代测定林调查及遗传参数估算;无性系嫁接及繁殖技术操作;针叶树控制授粉操作;油松花粉传播距离调查;油松、高山松和云南松种源试验苗期调查等。通过以上实习内容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如何在天然异龄林份中具体开展优树选择,母树林和种子园的差异以及两者在油松遗传改良中的作用,结合种子园无性系间性状差异及子代测定的遗传参数如何为去劣疏伐或改建种子园的营建提供指导,利用花粉传播距离的规律如何规划种子园不同育种群体的位置以及设置隔离带等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种源试验的设计更是与真实科研项目相结合,引导学生探讨高山松的起源及生态适应性等科学问题。

(三)编写完备的实习指导手册为增强野外实习的可操作性,保障实习的安全、顺利进行,课程组根据实习内容和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编写了相应的实习指导手册。实习指导手册的内容包括实习安排与要求、实习内容及操作步骤、实习基地基本情况及种子园平面区划图、实习报告的格式模板等。通过实习前指导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到实习的时间安排、注意事项、实习目的、成绩评定原则、指导教师的联系方式及具体操作步骤、基地信息等,各实习小组可以提前进行工作分配,以提高实习效率。同时,在实习指导手册中还包含了野外数据调查所需的必要表格和计算公式,一方面可以保证数据收集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将来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借鉴。提供实习报告的格式模板的目的在于保证最终提交实习报告的一致性和规范性,便于存档。“林木育种学”实验与实习指导手册,经过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有望成为正式出版的教材,以期为全国林学专业学生开展林木育种学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四)科学考核实习结果实习结果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成绩除由传统的实习出勤及态度、实习报告质量组成外,还增加了多媒体汇报的环节,以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注意收集各种照片并保存与重要结果相关的证据。根据权重,各环节占据不同的分值,其中实习态度占40分,主要考核学生参与实习调查的认真态度以及是否严格遵守野外实习纪律;实习报告的质量占40分,主要考核外业数据的整理是否科学准确、报告撰写是否认真规范,是否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讨论并对种子园的营建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同时还包括实习的心得体会及相关建议;多媒体汇报环节占20分,由每小组推举1名代表完成,主要考核学生对实习过程的熟悉程度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多媒体制作应美观、大方,汇报中要能体现团队协作的精神。实习结果考核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实习过程,培养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林木育种学”实践教学改革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实习结束后,笔者对参与实习的级林学专业6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61份,收回问卷61份,有效问卷为61份。调查的内容及结果见表1。从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对本次实习的内容设计,有95.09%的学生认为满意和非常满意,认为实习内容反映了我国林木良种选育与生产、遗传测定等主要技术环节和现实水平,是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90.17%的学生认为实习指导手册编写完善、内容合理,对操作步骤等有详细的介绍;9345%的学生认为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准备充分、认真耐心,能根据学生提问作出准确回答;9344%的学生认为,本次实习的考核方式合理,利于综合评价实习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能力;95.08%的学生认为实习增强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85.25%的学生认为本次实习增强了对林木育种学研究和林学工作的兴趣。然而,尽管绝大部分同学对实习的出行、住宿、饮食等安排表示满意,但也有3.28%的学生认为这些方面有待提高。

(二)带队教师对实习效果的评价。

1.学生对我国林木良种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实习前的大二学生,对我国林业发展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书本和课堂教学中给出的一些数据、例子上面。通过实习,学生深入到林木良种生产一线,真切地感受到我国林木良种生产和林业发展的现状,理解了林木良种对于林业生产的重要性,了解林业基层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作风。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我国林木良种生产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有同学提出与美国火炬松种子园相比,我国油松种子园园址的选择主要在山地,不利于经营管理,也不利于种子的生产;有些同学通过调查发现种子园内存在较为严重的病虫害现象,但是无性系间在病虫危害程度上存在着差异。可见,本次实习对于加深学生对林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有很大的帮助。

2.增强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调查、交流、查阅资料、独立思考等一系列环节,获取实习数据,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当前种子园营建和生产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种子园的进一步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所以,“林木育种学”实习增强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野外实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安全、高效地完成实习内容。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发现每个小组的成员均有合理的分工,并且相互帮助,说明学生在实习前就有了充足的准备,而在内业整理、多媒体制作过程中,又可以看到他们在热烈讨论、积极投入,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

4.提高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业务水平安全是野外实习的首要保障。为了实习的顺利进行,带队教师必须先行对实习地点和路线进行踏查,对食、住、行等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实习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联系,在各小组间进行不断巡查,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答。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综合性,不单纯是一个学科的问题,部分年轻教师从事实验室内的科研工作较多,对林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了解有限,因此,需要努力学习,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对实习进行正确的引导。

“林木育种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促进了实习基地的建设,丰富了实习教学内容,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实习指导手册,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同时“林木育种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对提升任课教师的责任感和业务水平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校企融合提案篇十二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校企融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校企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享资源、互相支持、互利共赢的方式,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技术转化等方面进行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将从五个典型案例出发,探讨校企融合的实践和经验,并对校企融合的意义和前景进行展望。

首先,人才培养是校企融合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教育资源。例如,在某大学和知名IT企业的合作项目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企业举办的实训班和培训项目,接触最新的技术和工作流程,提前适应实际工作环境。这样的合作让学生在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工作,也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同时,校企合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具竞争力。

其次,科研创新是校企融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推动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需求和资源又可以为学校的科研项目提供支持。比如,在某知名大学与汽车制造企业的合作中,学校的研究团队可以利用企业的实验设备和资源进行研究,为企业提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支持;而企业的专业人员可以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和图书馆资源,提高其自身的研发能力。这样的合作不仅提高了学校的科研水平,也促进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此外,技术转化也是校企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的科研成果可以通过和企业的合作,转化为实际应用,实现技术的产业化。例如,在某著名大学的毕业生创业团队与科技公司合作的案例中,学校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通过合作成立了一家新的科技公司,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这样的合作既促进了学校的技术转化,也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然而,校企融合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首先,校企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学校和企业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价值观,需要加强沟通与理解。其次,学术与商业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另一个难题。学术界追求学术自由和独立性,而企业更关注利益和效益,这会导致双方在合作中产生矛盾和摩擦。最后,校企融合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和法律保障,鼓励校企合作的发展。

总的来说,校企融合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人才培养的优化、科研创新的推进和技术转化的加速。然而,校企融合也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相信在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校企融合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效,推动中国教育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校企融合提案篇十三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航船,我们便是同舟共济的舵手。小编收集了院企合作院校发言稿,欢迎阅读。

院企合作院校发言稿。

1春华秋实,时光飞逝,转眼之间,××公司已经成长为一株健壮的大树,而我就是我们公司仅有的几名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老员工之一。在公司成立之初,我就来到了这个公司,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在这十几年里,我没有一天离开过我的这个家庭。能亲身见证公司的成长,能与公司一起发展,这是我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我感到由衷的骄傲和幸福。

回顾往昔,我总是心情很激动。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只有很少的几个人,经验也非常的缺乏,办公条件也没有现在的好。当时,有好几次难关我们差点没有度过去,是我们英明的老总,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带领我们没有放弃。我们始终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扩大规模、创新经营,不断开拓新的经营服务领域,使我们的企业从一个小毛头公司,成为了现在全省有名的大型公司。而这一切,离不开每一个员工的功劳。

有这样一位同事,她从来都是以诚待人,乐于助人,从不斤斤计较,有一颗宽广的胸怀。只要身边的同事碰上了困难,她都会热情的帮忙。在她的家中,有一个正准备高考的儿子,还有一个八十几岁高龄的婆婆,丈夫又常年在外地,家里的里里外外都需要她照顾。试想一下,这样的情况之下,她还有多少时间能留给其他的人呢。然而,她却总是加班加点,有时候甚至到了12点多还在办公室工作。有的时候,她忙得连饭都没有好好吃,但是她从不为这些而耽误一分钟的时间,她总是那麽无怨无悔,脚踏实地的干好工作。

我与企业共成长,在公司的十几年里,我见证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事迹,也常常被身边的同事所感动。但是,最让我难忘的是企业对我们的培养,是领导对底下员工的关心与重视。刚来公司的时候,我只是一个办公室的普通职员,从事的也是简单的工作,但是现在,我已经是办公室的主任,这都离不开单位的培养。××年里,无论从商业知识,品牌文化,业务技能,售买技巧,服务水平,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能量充电,是我在与企业的发展不断地成熟,我爱我的工作,更爱企业,因为是企业照就了我的职业生涯,给我展示事业的空间,这里有着重视,关心我综合素质提高的企业,有着传我经验,助我成长的同事,有着彼此相携,同舟共济的和谐氛围。通过多年的磨练,使我从一个毛头学生逐渐成长为一个中层领导。

朋友们,今天,我们见证了历史,与企业精英们共同磨练智慧的灵光;未来,历史将会见证我们,与后来者一起分享收获的馨香!我相信,我们的企业前景是铺满了鲜花,我们每个人的发展空间都会很大。虽然,在行进的路程当中,会有很多艰难险阻,但是,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劈风斩浪,扬帆远航。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我们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以“奉献、拼搏、求实、高效”的企业精神,追求“设备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效益一流”的企业目标。坚持“质量第一、顾客第一、信誉第一”的经营宗旨和“以人为本、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去开创××公司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院企合作院校发言稿。

2我来自美丽的xx,是xx电厂的一名基层职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这个大家庭里》。

在这个大家庭里,我,踏入社会,度过了职场生涯的的第一个x年。从稚嫩到丰厚,从青葱到成熟,x年,改变着我的容颜,也造就着我的精神。为什么这么说呢,且看我们的xx公司吧,她每天实践着火产业链的延伸、循环经济的发展;且看我们的员工吧,他们每天迎着朝霞,朝气蓬勃,干事创业!这个家庭的每一份子都恪守着公司美丽一个诺言,那就是“创新永恒”,这个家庭的每一天都坚持着一种精神,那就是进取、科技、和谐!

在人们印象中,春天尽管可能还是银装素裹,但是更多的感受是分外妖娆——因为春天里万物复苏!可是,对于2008年的春天,带给南方很多人们更多的是伤痛。我们发电厂,在这样一个冰冻雨雪灾害的特殊时期,肩上的重任可想而知,成千上万家庭的温暖、照明和生活起居都系在我们身上呀!那段甚于煎熬的日日夜夜,大家和我一样几乎都是二十四小时坚守岗位,和冲锋在救灾一线的武警官兵一道为战胜这场雪灾筑成坚强的救援长城!元宵的那个晚上,没能看见月亮,也没能和家人一起闹元宵,可是我们这个大家庭却是那么的忙碌、充实、热闹,因为我们在救灾的大后方履行着我们的神圣职责!

而在平时,自己有时有种如履薄冰感觉,就像是随时待命的战士一样。我自己都习惯了三更半夜接到任务,马上上岗”成了我的家常便饭。

院企合作院校发言稿。

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我是来自***的一名员工.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是——《我与企业共成长》。

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向这小小的演讲台时,脑海里禁不住浮想联翩。年轻的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想到了如何让自己的青春更加耀眼、璀璨!淮阳烟草分公司的命运就是每一个烟草人的命运,淮阳烟草分公司的骄傲就是每一个烟草人的骄傲;淮阳烟草分公司的发展与壮大要靠我们每个员工的奉献与奋斗,而只有淮阳烟草分公司发展了、壮大了,也才能成就我们每个员工。说到这里,就承接起我们今天演讲的主题——企业关心员工,员工奉献企业。

“能吃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为痴人”。作为烟叶口的一员,我们苦的滋味胜过于咖啡,痴的程度不亚于一个孕育孩子的母亲。我们对自己职业的挚爱,日月可鉴;我们对企业的关注,超越自身。多少日子,我们披星戴月,伴着自己要倾注无限精力的事业,走过了一程又一程。多少欢喜的日子,我们舒展疲惫,品味着收获的甜蜜,笑了一回又一回。这一刻,我们深深体会到奉献的价值、追求的快乐,也深深地感受到来自同事们的信任和支持、关心与呵护。为此,我们兴奋、自豪,同时更加地珍惜和热爱我们的烟草事业。

我于97年烟校毕业,分配到大连烟站工作,所在单位主要负责大连乡烟叶生产与收购工作。十几年来,我深深体会到各级领导对我们这些年轻员工素质提高的重视和关心,只要有机会,就会想方设法、尽可能的给我们提供学习与提高的机会。经常去专业培训机构学习电脑知识、烟叶生产、收购知识,使我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学成回来后,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将工作实践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很快就熟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去了。

作为一名烟草员工,我是幸运的。因为有着重视、关心我综合素质提高的企业;有着传我经验、助我成长的同事;有着彼此相携、同舟共济的和谐氛围。通过几年的磨练与勤苦钻研,我从一个对烟草专业一知半解的毛头学生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熟练员工。

我想:做为一名烟草员工,我所要实现的最大职业价值,就是将责任心作为一种本分,融入到所从事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融入到“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矢志追求之中。

进入烟草公司以来,我对工作始终保持着满腔热情。这里有我的付出,有我的牵挂,有我可供一生追忆的足迹。虽然,我的岗位可能微不足道,从事的工作也平凡而普通,但只要我是爱岗敬业的、是勤勉有为的,就是无怨无悔的。我一直坚定地认为,我们每个人走出的一小步,就是企业跨越的一大步,我们添砖加瓦的每一块,就能成就企业发展的一座又一座里程碑。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大家庭,我们就是其中的孩子。企业深怀对每个家庭成员的热忱关怀与疼爱,让每个人都获得成长的财富;而我们这些家庭成员也无比珍视地敬爱与拥戴着企业,并且无怨无悔地维护着整个大家庭的利益。在这个集体中,每个员工都有体现自我价值和展示才华的平台。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敬业爱岗的舞台上炫出自己最美的舞姿。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航船,我们便是同舟共济的舵手。在漫漫征程里,有无数的暴风骤雨、暗礁险滩,我们只有与企业同心协力,才能冲破种种险阻驶向胜利的彼岸。

在为企业的奉献实践中,使我坚定了搏击风浪的信心;在挑战中的成长,才有我人生的饱满写意与锻造。在企业的关爱呵护中,使我懂得了殚精竭虑的心血是那样的亲和有力。任何成长都不会是绝对一帆风顺的,老一辈烟草先驱者的坚忍不拔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要像他们一样在岗位上不断历练腾飞的翅膀,向着更广阔的天空去探索、去翱翔!

校企融合提案篇十四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各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创新教育模式深层次、多渠道的成功开展,使目前各高职院校也充分认识到封闭的、经院式的陈旧办学模式已不再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应立足实际,深入当前行业市场调研,把握好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才能有力地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发展和壮大。旅游业的兴起更是带动了我国民用航空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为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各高等院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机遇和竞争并存的前提下,与民航相关的职业培训和社会培训中心也相继迅猛发展,加之院校之间的竞争,也给高职院校的空中乘务专业带来了极大挑战。面对严峻的现实,各高等职业院校在创新素质的教育培养方面就愈加显得重要和紧迫。空中乘务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的品牌,必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产学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长补短,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我院开设的航空服务专业即是本着产学合作教育的理念,借鉴其他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经验,在思想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层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抓住机遇并结合当前的社会就业趋势的变化,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时与民航系统企事业单位及各大航空公司紧密合作,已初步形成了双向参与、双向互动的产学合作培养民航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运作机制;成为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积极实践者,并为有效开展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不同角度,对我院空乘专业的发展思路和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做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校企合作教育是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教学形式;是高职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不仅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各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的重要切入点。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与企业、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创新模式的相关实践措施。

1.针对民航服务业的人才需要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

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作为成功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首要前提为使学生能够系统的、全方面了解航空服务专业,我院航空服务专业结合实际情况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进行面对面的科研交流与实践;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共同设计岗位实习方案。如:成立专业顾问机构,为产学合作教育提供有效的组织保证。即从本行业中聘请业务领导和高级乘务员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定期邀请他们到学校兼课或开设技术讲座。根据专业方向,让他们也共同审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研究教学的组织实施方案,把握好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通过他们对当前行业的了解,准确分析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从而使航空服务专业设置的课程内容与服务过程紧密结合,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行业、企业需求有机衔接。一旦产业结构作出调整,学院开设的专业也能随之作出调整,保证培养的人才能适应产业技术创新和升级的需要,使学院始终处于主动适应的位置;把生产单位的信息和技术带入学校,为学校引进各种新技术、新资料,帮助解决了教学和实训中许多模棱两可的知识性问题;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内容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最终有力地保障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除此之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信息时代的发展的需要和针对目前民航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在教学环节上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也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忽视的基础环节。

2.全面策划课程体系创新,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保证产学合作教育持续有效开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们做了精心设计,以充分体现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而且,为制定出适合培养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科学的教学计划,我们针对航空业的发展和用人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本着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多元化的特点,在教学计划制定的结构上采用了模块式教学。

学院航空服务专业根据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建立实践教学的整体观念,打破各个实践环节各自为政的局面;经过系统设计,将教学分为理论知识模块、技术基础知识模块、专业实践知识模块三部分,使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并注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学生具备的知识模块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在“加强基础理论、拓宽专业知识、强化实践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不断加强校内实践、模拟实训、现场实习等教学设施建设,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模拟实训和现场实习是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集中阶段。

模拟实训主要安排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要求学生在模拟的环境里熟知本专业的各项技能。现场实习阶段要求学生深入到航空公司、机场安检、值机等第一线上岗以一名乘务员或专业工作人员直接对客服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与社会相接触与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使他们在各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熟悉企业文化和现代行业管理经验,在促使学生尽快成长的同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和专业设备应用,为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前提条件。

为适应用人单位需求,提高自己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我院开设的航空服务专业本着高起点、高水平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师资队伍“软件”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该专业自开办以来,学生大多在上岗前考取了客、货双运证书,并有到机场或航空公司实习半年至一年的实践经验,加强了学生在不同岗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此外,学院于和某航空培训有限公司成功的合作办学,更是搭建起专业知识的平台。学院又投资120万元建设了航空实训楼,配备航空服务专业的形体房、化妆室,同时由金通培训公司引进了模拟客舱和十几家航空公司的飞机模型。目前,我院航空服务专业的硬件配置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软件”建设也是产学合作教育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学院会外派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到航空公司或航空培训基地进行几个月的专业学习或进修,及时跟踪学习生产一线新的技术理念,且合作单位每学期会有资深专业教师为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进行不少于四周的专业实训集中授课,为丰富和提高专业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根本保证。为强化学生操作技能训练,达到高职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及要求,学院引进了乘务员cbt软件教学系统,该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为本专业各门课程的一些较为抽象、无法直观讲授的内容提供了可视型且配有解说的课件,使学生可以更加感性、全面细致的了解相关知识。同时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4.注重能力为本,是发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了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而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上,仅靠学校课堂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还要大量依靠社会实践。因为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发展,最终都是将知识灵活掌握和运用于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自我辨别能力,不断完善和培养其开拓创新实践能力,具备团队意识、潜心学习、才能创造自身职业价值。只有这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产学合作教育,才能有效地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保证所培养的具有熟练技术和受过高等教育的高职毕业生必然升高的就业率,并获得社会广泛的认同度。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适应各行业新领域快速发展的需要,从而重视人才培养,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关心、支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现行业与学校双向参与,双向互动,产学紧密结合。进而在毕业后迅速胜任职业岗位要求。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创新教育模式对于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培养技术与技能型人才独具优势。为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广泛的社会接触面,提供强化能力的培养点,提供个人兴趣和创新的各种机会。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不仅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办好高职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更是以就业为导向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徐平利.教育性还是训练性:职业教育的哲学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8,(3).

[2]江群.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学历教育面临的挑战[j].当代经济,2008,(11).

校企融合提案篇十五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质工程教育更重视国家战略的需求,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行业企业的需求,更重视综合人才的培养,通过创新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文中对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地质工程教育与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质工程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现状;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职业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地质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专业的地质勘察技术人员,在地质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受制于教学规模及经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校内只能掌握地质工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因此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来培养人才,对地质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走入社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

1、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地质工程是认识地球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渠道,而且在资源、能源、环境及减灾方面能够更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当前我国无论是高校还是职业学校中都开设了地质工程专业,而且各学校侧重点不同,这样即使是同一个专业,不同学校设置的课程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培养规格也存在较大的不同。但这个专业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生的培养多集中在学校里,这就导致与企业交流和社会衔接都十分缺乏,学生很少有机会进入矿山,这就卖到无法全面熟悉和了解矿山地质、资源状况和勘探开发流程等,这必然会对地质工程人才服务社会的效果带来较大的影响,不利于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在当前资源危机不断加剧的新形势下,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地质工程技术需求量较多,特别是一些专业的地质工程技术人员更是缺乏。因此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地质工程技术人才,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有效的满足地勘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2、地质工程教育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分析。

对于当前职业学校开设的地质工程教育,需要在总结专业学科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与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效的结合,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到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来,构建以校企联合培养为核心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其步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2.1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教学新体系。

(1)校企共建课程。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中,对于专业的发展规模和行业的需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商讨,从而围绕着学科的发展,将地质工程教育与企业进行衔接。通过对地质工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同时选取部分课程开展校企共建,教学大纲和教案与任课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来制定,充分的将矿山工程元素与设计教学等环节融入其中。(2)结合工程实际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地质工程教育中,需要授课教师要深入到企业,对矿山工程实例、工程要求、行业标准和规范等内容进行深入了解,结合这些内容进行授课,使教学内容与实际更为贴近。在教学中,所有案例都要与实际结合,无论是教学还是考核都要与工程实际结合,并做到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3)建立企业阶段学习新模式。校企联合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企业阶段学习体系、企业培养实施细则,鼓励部分专业课、人文素质课到矿山企业上课,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到企业实地进行。

2.2实践教学环节实行“双导师”制。

企业为每位学生选定导师,与学校的学业导师一起共同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校外导师的主要职责侧重于指导学生提高地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解决学生理论学习的不足,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校外导师重要的一环是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必须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真刀真枪”地干。

2.3多渠道构建多元化的兼职师资队伍。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的质量,需要对校内教师进行工程训练,这样校内教师能够更好的胜任实践教学。同时还要从企业引进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进一步对学校师资队伍结构进行完善。另外,还要邀请国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定和学者开展专题讲座,这样构建一支多元化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有利于全面提升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4严格企业导师的规范与考核。

受聘担任企业导师的将是有足够工程实践资历和专业技术职务的技术人员,或具有担任企业高级管理职务的人员或高级研发人员,其职责是开设课程或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企业导师实行聘期制,学校与企业协商制定企业导师聘任和管理办法,严格教师聘任与考核。

3、结束语。

在地质工程教育中,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地勘人才的需救济。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地质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深入企业,对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然后确定地质工程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作为培养的核心,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体,从而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地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述丽,姚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08).

[2]熊晓云,陈浪,熊安香,马平.高职院校地质找矿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02).

[3]朱保华,杨晓华.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共赢――江苏地质职教集团发展实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01).

作者:曹洋单位:东北工程技术学校。

校企融合提案篇十六

乙方:

为了推动学生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实践能力技术性人才,______学院(甲方)与______(乙方)本着互相协作,各施所长,互补所需的精神,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

1、优先为乙方提供有关专业的新信息,技术咨询和开展技术协作;

2、为乙方培训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转岗工人提供服务;

4、做好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

(1)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规定,提前三个月至半年申报实习计划,认真制订实习大纲,指派较好的实习指导老师,于实习前1个月到实习单位共同商订实习实施方案,并认真贯彻执行。

(2)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乙方的保密制度的其他有关规章制度。

(二)乙方:

2、为学生实习、教学参观提供方便。为支持教育,在实习经费方面按有关规定予以优惠;

3、为学生就餐、休息等活动提供条件;

4、提供必要的劳动工具和劳保用品;

5、提供实习必需的技术资料和样品。

为认真执行协议条款,双方组成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双方领导、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乙方任组长,甲方任副组长,定期研究有关协作事宜。

本协议有效期为四年,自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年______月止,如需要延长双方另行协商。

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另两份分别送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单位公章单位公章。

___年___月___日___年___月___日。

校企融合提案篇十七

介绍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教学方法与实践的改革,详细地分析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并对考核方式做相应的改革.

作者:张玉娜作者单位:四平职业大学计算机系,吉林,四平,136002刊名:硅谷英文刊名:siliconvalley年,卷(期):“”(7)分类号:g42关键词: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教学模式培养目标改革实践

校企融合提案篇十八

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总共三十条,分为五个部分:1.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2.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3.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4.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5.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意见》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的原则——统筹协调,共同推进;

服务需求,优化结构;

校企协同,合作育人。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10年左右时间,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

从招就办的工作实际出发,我谈几点体会。

一是提升服务需求能力。

目前的短板在于缺乏职业需求的市场信息与中介服务,校企融合深度不够,服务产业能力不强。体现在就业对口率不高,就业含金量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合作,努力促成系部与企业合作,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把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做实做好。通过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推动对接经济社会需求,实现学生充分就业,社会对学校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认同度不断提高,为学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要加大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调研力度,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供给的需求情况,分析我校毕业生顶岗实习及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新问题,通过调研找到差距,提出改进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学部门进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巩固校园招聘主阵地、积极开拓就业新市场,持续推进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提高学生初次上岗率、就业率、就业稳定率,就业工作做得好,招生就不用愁。

目前校企合作工作未设立专门机构统一协调合作事务,缺乏运行机制,监管不到位,管理权责不明,合作进展缺乏反馈,合作的深度、广度、紧密度不够,形式单一,范围狭窄,仅局限于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层面,互利共赢的格局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中厂”“厂中校”有待建设。

招就处专业知识不够,对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四个对接等方面还需系部和专业老师大力支持,引进和深化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合作的结果不能仅仅满足于以学生毕业时能找到一个对口的工作岗位为基本落脚点,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培养各类技术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与企业加强合作与联络,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多渠道增强就业能力,提升就业对口率及岗位迁移能力。

完善校企合作章程和流程;

实施“一专业一企”行动计划;

推动各重点专业群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不少于2个;

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具体举措是:依托专业系部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引入企业合作,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综合实力,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强化质量意识,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等方面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招就处要做好桥梁及服务保障工作。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全校校企合作资源的积聚、整合和对接,充分发挥专业系部的主观能动性,筹建校企合作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力争每年引入一家较为知名企业合作,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开展校企联合招生,逐步推进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采取企业冠名班、订单班等形式,扩大订单培养、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规模,稳步提高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贴合度,实现学校和企业共成长、共发展,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相同步,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性发展,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篇二】。

组织制订行指委章程,完善教指委组织机构建设等一系列的措施来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并为推动产教对接召开一系列的推进会和活动。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办发〔2017〕95号文)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来规范校企合作,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的发展格局,强化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

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高供更大空间。

本人认为做好产教融合必须做好以下4个对接,以缩短学生进入企业的各种不适应时间,为毕业生转变为产业工人的最后一公里保驾护航:

4.做好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对接,建设企业场景化实训基地,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增强学生对工作、对设备的敬畏感和责任心。

早谋划、早宣传、早启动,期待18年的订单班能独立成班。

今年系部将进一步拓展与本地企业的沟通交流渠道,做好工业分析和化学工艺两个重点专业和当地知名企业形成有效地对接,培育一到两个能够实际操作运行的厦门本地校外实践基地,合作开发一到两门校企合作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继续推进目前已经着手的工作:和省内个别大型企业及高职院校沟通对接,尝试借助福建省“二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争取将校企合作和中高职衔接统筹在一起,争取让系部部分毕业生进入合作企业以后有学历提升的机会,做到入厂即入学,就业上学两不误,以提高系部学生毕业后在就业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和竞争力,促进系部相关专业的办学优势和知名度。

【篇三】。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提出了方向。今天全体中层干部学习国办发【2017】9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目的就是推进我校校企合作工作,前期招就办积极推动此项工作,也拟定了校企合作工作方案,供各部门参阅建议。

一、学校校企合作推进会的目的:

学习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的关键词:合作育人、对接产业链、企业主体作用、共建共享、双向对接!

端正思想: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上升到关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上。

促进工作:就是要立即行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二、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意义的认识:

1、突显工业学校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2、突显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贡献;

三、校企合作工作的推进,必须遵循“三结合”原则:

四、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推进强调几方面工作:

总之,学校总体上“立足行业、根植企业、搭建平台、合作共赢”,把校企合作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引领厦门职业教育发展。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根据校党委安排,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精神,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向各位领导汇报学习感悟与工作感想。

一、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定《意见》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行动。《意见》首次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内涵及制度框架,完善顶层设计,强调发挥政府统筹规划、企业重要主体、人才培养改革主线、社会组织等供需对接作用,将产教融合从职业教育延伸到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整个教育体系,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整体制度安排,推动产教融合从发展理念向制度供给落地。《意见》从7个方面提出了30项措施意见,有以下亮点:一是明确“四位一体”体系架构。二是将教育先行、人才优先融入各项政策。三是强调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四是合理划分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边界。五是完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

二、当前深化产教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认为,当前产教融合发展还面临不少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宏观层面,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格局尚未根本确立。微观层面,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根本形成,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脱节。政策层面,缺乏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整体性、系统性政策供给,激励保障服务还不到位,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各负其责、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尚未健全。

三、工作思路。

1、创新机制建设,夯实校企合作基础。

完善并召开一年一次到二次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以搭建项目实施平台。

2、整合资源配置,搭建互利共赢平台。

校企双方共构课程体系。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适用性人才,是职业学校的追求目标。校企合作,实现这个目标的载体就是课程。现代交通产业系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与企业人员一起设计教学任务单,教学内容源自于企业生产实际,建立由双方人员共同组成教学团队来实施专业技能教学,使实训过程更接近企业的要求,让学生在产教融合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校企双方共同来构建课程体系,研究课程标准和考核细则,开发项目化教材。

3、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对接专业,引企入校。现代交通产业系以主动换互动,开展了对现代交通行业的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从合作意愿、专业化程度考虑,目前与“厦门轨道交通集团”“博世检测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景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积极开展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学校与合作企业建立的生产任务供应链,不仅满足了教学训练体系量的要求,也符合专业培养和企业产品质的要求,解决了工科专业实习高消耗、高成本的难题。

组织专业骨干教师进企业挂职和实践锻炼,共同参与生产管理、产品研发和企业职工培训等任务,既提升教师自身实操水平,又为企业在岗人员提升素质、培训技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5、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

积极推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为企业用工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就业搭建服务平台,通过职教集团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不断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质量评价、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等教学活动,助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6、促进校际交流。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合作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办学经验,扩宽办学渠道,发展联合办学。

以上是我的汇报,感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

校企融合提案篇十九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现就以下条例达成一致,并签署协议如下:

委派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协调乙方和实习生之间的关系,共同处理实习期突发事件等行政事务,做好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安全管理。

4)合作中相关专利权、技术后续改进权、同类或类似产品项目(包括与项目有关的附属品)专利申报权和所有权一律属于甲方。

委派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协调乙方和实习生之间的关系,共同处理实习期突发事件等行政事务,做好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安全管理。

在签署本合同时,任何法院、仲裁机构、行政机关或监管机构均未作出任何足以对甲方履行本合同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判决、裁定、裁决或具体行政行为。

1、甲方按照《_______大_______研究生院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规定对乙方进行科研、技术支持和服务。

2、乙方享有参加本委员会组织的各种学术、技术交流活动的权利;享有知识及技术成果的权益的分享权;享有优先招收_______大毕业生的权利;享有与_______大_______研究生院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的优先权。

3、乙方应执行本委员会理事会的决议;执行与甲方保持密切联系,协助甲方与其他会员的互助合作的义务;执行协助甲方开展技术发展调研等活动的义务。

4、乙方有权向甲方提出各方面合作要求,待与甲方协商后方可进行合作工作。

5、甲方有为乙方保密咨询的义务,会员所提供的资料不得另作他用。

4)乙方需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保证甲方在研发基地的研发人员、研究实验活动及知识产权成果不受侵害。

6、如一方单方面违约或有损害对方利益或形象的行为,另一方有权终止协议(并可依法追究违约方责任)。

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附件:

1._______大学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

2._______大_______研究生院校企合作理事单位入会登记表。该表填写好后送交或邮寄来本委员会,此表如不足可自行复印。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年____月____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校企融合提案篇二十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结合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和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理念,为进一步提升学院办学水平,走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地方和行业经济建设服务,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校企合作是指学院(各系处室)与国(境)内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就业、招生、科研、技术服务、培训、文化建设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校企合作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校办学优良传统和特色的重要体现。

第三条校企合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校与企业在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先进技术信息平台,引进现代企业的先进理念、先进装备、先进技术、先进管理,重点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现代企业场景化的实验实训环境,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

第二章合作。

第三条建立校企合作的条件是:

1.校企合作的企业必须是进行了国内工商注册的法人单位,应属国家和地方的支柱产业企业或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企业,具有持续提供同类产业先进技术信息的能力,提供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学、科研平台,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较好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

2.校企合作的项目应符合学院的定位和发展需求,基本符合学院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的设备仪器的配置条件,合作企业提供的设备、技术、管理应达到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3.拟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中不能含有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设备、材料、工艺、技术,也不能单纯进行商业性生产经营;项目要结合学院专业发展,有利于推进学院产、学、研结合工作;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项目不能进行校企合作。

1.服务原则。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学院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要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人员培训,做好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2.互利原则。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通过合作,企业应达到增加经济效益、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员工素质等目的;学院应达到增强教学实力,促进产学结合,提高学生技能的目的。

3.统管原则。校企合作是双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一致,要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互动原则。学院以教学为中心,服务企业,企业以经营为中心,为教学服务,以服务换服务。合作企业具备在学院选拔学生的优先权。

第五条合作模式:

(一)工学交替模式。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院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院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准备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工作技能训练,按双方共同制订的教学计划实施交替。

(二)“订单”合作模式。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取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招生、实习、就业联体同步。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由学院为主完成,专业课由企业为主负责完成,学生的院内实训环节企业参与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院派人参与管理。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

(三)教学见习模式。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程序及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顶岗实践模式。顶岗实践也称“2+1”教学模式,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学院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五)产学研合作模式。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科研开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进专业发展,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六)共建实训基地模式。学院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学校还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企业也可以从实训学生中优先选拔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共建实训基地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

(七)共建园区模式。充分利用好职教园区建设的有利时机,促进学院产、学、研工作的有力开展。按照园区建设的“先进性、系统性、持续性”原则,积极引导符合学院专业发展的企事业单位和团体,来“园区”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院所。对提升学院办学实力,提高教师科研实践能力,实现产、学结合有重大影响的“入园”项目,学院将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八)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各种形式的职工培训基地,职工培训基地的地点可以在企业也可以在学院。

第三章管理。

第六条学院由院领导、产学结合办公室、就业办、招生办、院办、人事处、资产管理处、财务处、教务处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领导学院的校企合作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二)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审批重大校企合作项目;

(三)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管理机制,加强校企合作的宣传。

第七条学院校企合作日常工作由产学结合办公室(校企合作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归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三)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各项管理制度;

(五)负责校企合作协议的签订(校外实训基地由教学分院(部)具体经办);

(七)做好校企合作项目质量信息反馈,在校园网上进行校企合作动态报道,做好校企合作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第八条对于每一个校企合作项目。有关系(部、厂)应成立工作小组,确定专人具体负责该项目的校企合作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努力挖掘资源,联系更多更好的企业来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原则上要求每个专业要有实质性校企合作项目,学生较集中的专业可开设多个项目。

(二)对合作企业的信誉与实力做详细的调研并将调研报告送交校产学结合办公室审核,必要时会同产学结合办公室赴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论证,提出立项申请。

(三)与合作企业草签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提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四)校企合作项目立项通过后,协助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实施、管理工作,并确定项目联系人,及时向产学结合办公室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五)配合产学结合办公室做好校企联谊工作以及项目的评价和验收工作。

第九条校企合作的管理主要有日常管理、立项管理、合同管理、经费及资产管理、效益评价和周期评估等。由有关处室对口管理,其它部门予以协助。

第十条日常管理。实行每月一次的校企合作例会制度,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与各分院(部)进行信息交流,共同做好校企合作工作;院内合作部门每个学期末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时反映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及时总结,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学校不定期举办校企联谊会,增进校企相互了解、促进校企合作;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第十一条立项管理。

1.立项。承接校企合作项目的部门按《*****学院校企合作立项申请表》逐项填写,报产学结合办公室办理申请立项手续。2.审查。由产学结合办公室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初审,评估合格可行的,则提交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审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根据项目建设内容、档次、内涵、培养目标、可操作性等各方面进行审查(产学结合办公室重点审查校企合作项目合作企业资质,是否符合学校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学校定位和发展需求,是否符合学院学科建设规划;审议学科先进性、装备先进性、技术先进性,评价本校教师科研参与度,评价对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审查是否符合实践教学需求,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评价学生实践教学参与度。教务处审查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适用性、可行性。财务处进行成本效益审查,审查占有资源总量和成本的合理性,审查运行成本承担单位和方式,以及运行收入分配方式的合理性)。校企合作项目占用学校资源量范围广、数量大,或学校一次性投入(含年运行成本)大于50万人民币(含),应由校企合作办负责组织业内专家评审。

3.批准。根据合作项目的内涵,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组评定该项目的等级(院级、省级、国家级立项项目),分别给予项目建设专业不同档次的配套常规运营经费、扶持经费等后,报院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正式行文下达项目批复文件。

第十二条合同管理。凡批准立项的校企合作项目,应签定合作协议(合同书)以及项目方案,承担校企合作项目的部门应按合同规定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作企业投入方式和投入装备、技术的明细清单;合作项目占有学校资源(房屋、设备、动力、人力等)的明细清单;基本设施配套和运行成本承担方和承担责任;合作项目开放服务收入的分配方案和财务管理;合同终止条件、违约责任及合同期限。

2.校企合作项目合同由产学结合办公室组织审核,初审后报主管副院长审定。最后由院长或院长委托的分管院长签字确认后生效。第十二条经费及资产管理。各项目单位在立项申请书中应详细说明项目预算,报送产学结合办公室,经学院审核批准后,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分期分批投入;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均应建立台帐,单独收支和核算。未经批准,一次性的投入和运行成本(材料、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能源费和其他管理、服务支出)不得占用其他专项资金。开放服务收入中学校的收益部分应按财务规定执行,不得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

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期间,产学结合办公室和各实施部门应明确协议书(合同)所涉及的固定资产的权属,并明列仪器设备清单。属合作企业承诺或书面约定赠予学院的仪器设备,应办理入帐手续。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的收益部分应按财务规定执行,不得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合作项目自然终止或违约终止,学校固定资产(包括捐赠仪器设备)均应收回,不得以任何理由交由合作企业处置。事先约定属于合作企业的资产,应由资产管理处按明细清单清点后,出具出门单予以放行。承办项目的部门不得擅自处理。

第十三条效益评价和周期评估工作。校企合作项目应坚持效益评价和周期性评估工作制度。

1.校企合作项目的效益评价。校内合作部门应对合作项目的利弊大小、人才培养、服务收入、功能利用等情况进行效益评价,并按照方案以及合同(协议)规定检查方案及合同履行情况,于当年12月30前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校企合作项目的周期性评估。合同期限在3年(含3年)以上的合作项目,合作中期应由院内合作部门申请,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周期评估工作,全面审查合同履行情况。

第四章奖励及惩罚。

第十四条奖励。为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学院校企合作中,对成功引进合作项目的教职员工以及本校学生,视项目具体情况予以500—5000元的奖励。学院每年召开校企合作工作总结会,对当年的校企合作工作进行总结,对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并与年终处室目标考核、个人职称评定及评优挂钩。

第十五条惩罚。由于违反规定,在校企合作工作过程中给学院造成损失和影响的责任人要予以处理和惩罚。

1、未经校企合作办立项,个人擅自以学院名义私下与企业进行合作,造成学生投诉等恶劣影响者,学院将予以行政记过、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交学院纪委处理。

2、项目实施过程中,未按协议履行职责或合作内容发生重大变化,并未通知校企合作办,造成的后果由项目责任人承担。

3、合作项目直接责任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未进行安全教育,造成学生人身受到伤害者,应承担主要责任。

4、项目实施中期评估不合格,校企合作办有权责令项目负责人会同相关企业整改,并暂停项目经费的投入。在规定时间内仍达不到要求的项目将予以取缔。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学校与国(境)内的事业、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等单位的开展的合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并由校企合作办负责解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