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高产创建通讯报道范文简短 化工厂通讯报道创建范文(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6:26:56 页码:10
高产创建通讯报道范文简短 化工厂通讯报道创建范文(5篇)
2023-01-10 16:26:56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高产创建通讯报道范文简短一

一、基本情况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20字方针,平谷区于2018年启动了“平谷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3年专项行动(2018-2020年)”,根据区内村庄实际,分三批次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其中第一批次155个村、第二批次79个村、第三批次23个村;并结合世界休闲大会举办与农科创建设,择优选取了大兴庄镇3个村、峪口镇5个村作为百村示范。历经三年创建,第一批155个美丽乡村创建村及8个百村示范村在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配备、当地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区级自查考核。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整合全区力量,全面统筹部署

1.建立领导小组,形成工作合力

成立了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54家区直部门和各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实体办公室,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联动,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2.夯实责任体系,明确职责分工

实中央“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责任体系,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工作开展。在区级层面: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挂帅进行统筹部署,区美丽乡村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推进,区城管委、查违办等各行业管理部门分别建立一把手负责的组织机构,成立工作专班推进相关工作落实。在镇、村层面:各乡镇均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整合骨干力量和各方资源开展工作;明确了每个村的包村处级、科级干部责任人,并组织各村由村书记牵头、村干部包片儿、包街巷,确保责任到人、不留死角。

3.制定工作方案,列明重点任务

2018年研究拟订了三年行动实施意见,明确了平谷区未来三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机制。2019-2020年分别制定了平谷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等,确定相关建设、整治任务,明确了任务分工和相关项目申报、审批流程。

4.开展专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从总体部署和各项任务解读等多个层面组织举办了多期专题培训班与现场培训会,对全区相关部门、乡镇、村、规划编制单位进行了大范围培训,全面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提升指导、建设能力。

(二)规划方案先行,绘就科学发展蓝图

1.形成规划方案范本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区级层面指导,制定《平谷区美丽乡村有机规划导则》、《平谷村民住宅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在全市首个编制形成平谷“规划范本”,为高标准完成各村规划编制提供了专业化、规范化的指导依据。

2.科学编制规划方案

一是分区分类指导规划编制。充分结合村庄资源禀赋,细分村庄为生态保育控制型、乡村振兴示范型等不同类型,因村制宜对村庄建筑风格、院落格局等进行分项指导。二是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选聘了18个规划团队,通过规划设计执行评估等,增强了规划科学性。三是方案编制层层把关。在公开征求村民意见,体现村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组织专业机构逐村现场踏勘,从标准性、规范性、合理性进行审核;管理部门联合审查,从技术性、政策性进行把关,第一、二、三批257个村建设项目共审减预算资金约3.36亿元,避免了无效投资、资源浪费。截至目前,257个美丽乡村创建村规划、方案已通过审批,各村规划、方案均达到了市级考核要求,合理确定了建设内容,统一了建设标准,为各村发展完成了顶层设计。

(三)清死角祛顽疾,环境整治取得新突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支撑,对于加快改变乡村发展面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区对标环境整治三年计划任务,举全区之力推进了工作开展:

1.突出重点抓整治,久久为功促提升

(1)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一是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拆除违法建设与私搭乱建17600处、298万平方米。二是清理积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白色污染、乱堆乱放等环境问题,实现村内垃圾日产日清,每年整治问题点位约9万处,一改农村多年来“脏、乱、差”旧貌。三是定期开展主要道路沿线两侧田园环境治理,打造绿色低碳的美好田园。四是以“生态桥”治理工程为抓手,累计处理各类农业废弃物26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9%,无秸秆焚烧现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2%。

(2)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进。一是率先在京郊农村实现了城乡统一的环卫模式,即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全区274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均得到有效处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约47.2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二是我区274个行政村均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覆盖率达到100%。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一是采用政府直投和ppp融资、建设、管理一体化模式,推进农村治污工程。坚持并网优先、“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原则,实行“一村一策、一村多策”,采用“城带村、镇带村、联村、单村”等处理模式,结合“三格厕”改造,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庄覆盖率达50%。二是全面落实“河长制”,编制“一河一策”方案,开展app巡河、清“四乱”、“清河行动”,深入推进“四水三治”,村级河长制责任河段无垃圾乱堆乱弃现象的行政村比例达100%。三是2017年至今,全区共5个国家和市级考核断面水质持续达标,海子水库、黄松峪水库、洳河新城段获评北京市优美河湖,入选数量居全市之首。

(4)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推进。一是全面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坚持“便利、卫生、耐用、美观”的原则,全区478座公厕全部改造完成,达到全年开放、节水、保温等标准,农村三类及以上公厕比例达到100%;二是采用三格厕模式,三年累计改造户厕7087座,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9%;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行政村比例达到100%。

2.坚持标本兼治,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巡查检查机制。采取区内定期考核、不定期督查、问题点位复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导检查,仅2020年督查、整改各类环境问题点位约5万余处,其中影响环境小问题2.26万处、乱堆乱放1.4万处、生活污水直排2600余处、私搭乱建约1900处。二是构建督导指导机制。区委书记、区长通过拉练检查、现场会议等方式入村督导环境整治情况,区主管领导逐乡镇拉练调度,挖掘存在问题,研提工作要求。三是健全干部包村机制。行业管理部门包行业、包镇村双向督导,乡镇干部包村督导,联动推进环境整治。四是形成通报曝光机制。每半月形成1期环境整治专题报告,对各镇、村进行排名,媒体定期曝光环境问题点位突出镇村,以强化压力传导,倒逼工作落实。五是完善长效运行机制。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等要求,以实现建管并重为原则,围绕公厕管护、村庄保洁等方面,分行业建立、完善了区级长效管护考核办法,并将考核情况与资金挂钩,推进环境整治长效良好运转。

(四)强基础补短板,农村设施不断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改善农民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的最直接体现,近年来我区以村民需求为出发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实施了一揽子惠民工程:

1.全面摸清设施底数。完成了全区所有村庄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台账建立并经镇、村、第三方编制单位三方签字确认,现已全部录入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系统,为今后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依据。经台账统计,目前我区农村地区共有街坊路965.5万平米、路灯4.79万盏、村内绿化294.9万平米、太阳能浴室97座、供水站376个、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池、垃圾箱)7万个、村级公益设施1314个。

2.不断补齐设施短板。一是百姓出行更加便捷。2019年全区乡村公路中等路以上比例达90.03%,乡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100%;村内主要道路硬化的行政村比例达100%;村村公交通车,其中专为“村村通”公交工程开设公交线路41条,实现公共交通全覆盖。二是照明设施更加完善。村内完善公共照明设施的行政村比例达到100%,每年投资约478万元,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形式对农村地区4.79万盏路灯进行维护,设置24小时报修电话,及时修复各类照明故障。三是绿化面积不断增加。按照“拆违还绿、留白建绿、见空插树、应绿尽绿”原则,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三年累计调拨乔灌木36359株,地被花卉12.57万株,花籽2593余斤,169个村村内主要道路实施了绿化工程,创建首都绿色村庄18个。四是住房安全更加保障。618户4类重点对象和低收入群众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完成率100%。

3.完善设施管护长效机制。一是全面梳理了美丽乡村运维资金、村级组织运转保障资金、科技文化体育领域运维资金等6大类资金;二是各区级主管部门结合乡村治理,围绕运维周期标准划分、责任体系构建等对21项农村设施制定了行业运维考核指导意见。三是完成《平谷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运维管理考核方案》制定,通过区政府审议;对入村各类资金进行了梳理,明确了统筹方式、考核标准;初步构建了部门、镇村联动,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合理高效的运维管理体系。

(五)典型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促提升

结合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农科创建设,选定了大兴庄镇西柏店、良庄子、周庄子及峪口镇东樊各庄、西樊各庄、峪口、坨头寺、西营等共8个村作为“百村示范”建设村。以“业兴、村美、民富、班子强”为目标,努力探索首都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

1.“西良周”:打造休闲农庄联合体

大兴庄镇以2020世界休闲大会分会场“休闲农庄1+3联合体”建设契机,整合西柏店、良庄子、周庄子3个百村示范村优势资源,着力打造“西良周”休闲农庄联合体。一是建成花园村庄联合体。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对3个村村庄风貌进行景观化改造,对三村街道、绿化、宅户院墙等进行景观化处理,达到干净整洁、美景如画,在历次市区环境检查成绩优异。二是建成文化艺术联合体。“西良周”3个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常兴寺庙会、文化大舞台、小车会等文化活动深受民众喜爱。三是建成休闲产业联合体。“西良周”3个村分别围绕特色产业做“小而精、小而美”的大产业。在西柏店大力发展“冬食用菊、夏小西瓜”产业,促进文旅融合,绿色高质量发展;在良庄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建设休闲垂钓园、玫瑰花卉园,吸引市民争相前往休闲观赏。在周庄子大力发展书画文化产业,举办“大美平谷水墨周庄”书画展,打造书画文化品牌。

2.峪口村:打造50米党员服务圈

峪口村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立50米党员服务圈,密切党群关系,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一是建立网络,服务群众全覆盖。50米党员服务圈,按村民居住片划分4个分支部,每个分支部下设2个党小组,优选党员任小组长,每个党小组长联系10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10户群众,服务圈内村民代表协助党员开展服务。二是明确职责,服务群众无缝隙。党总支公开党员联系群众名单,明确每名党员具体职责。掌握服务圈内家庭基本情况,架起组织与群众间政策到底、民意上传桥梁。及时了解、化解家庭内部、邻里之间纠纷矛盾,力争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通过50米党员服务圈建设,党员服务群众由“无形”变“有形”、由“一时”变“随时”。

3、西营村:探索“三位一体”产业发展新模式

西营村依托大桃优势产业,探索了“党支部、村委会+专业合作社+果农”的“三位一体”果品产业运行发展新模式。一是理顺农民、集体产权关系。组建凤凰山投资管理中心,设置集体股、户籍股、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二是转变产销模式,果农增收初显。西营村、合作社与果农合作,全面实现有机富硒果品产销“六统一”,提升了果品质量、打造了果品品牌、促进了果农增收。三是土地入股,实现共同富裕。探索土地集体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模式,由村集体从村民手中流转回土地,然后统一承包给专业合作社,从事规模化、标准化、高端化果品种植,村集体、合作社、果农按比例享受股息和分红,实现共同富裕。

4、坨头寺村:建设法治示范乡村

坨头寺村以法治文化为抓手,强化基层治理,实现文化搭台,法治唱戏,村民受益。一是以法治文化广场为阵地,宣传贴近村民生产生活的法律条文、名言警句及社会良俗等,供村民休闲娱乐同时,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教育。二是以碑墙长廊为载体,建设法治影碑墙,以篆、隶、草、行、楷等形式演绎中国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建有仿古文化长廊,展示新二十四孝、法律法规摘编等内容;三是以空中课堂为基石,村内智能广播每日固定时间播放法律小常识、法律小案例等内容,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四是以宣传站点为保障,每周五上午设定为法治宣传日,接受村民法律咨询,定期开展普法宣传。

5、西凡各庄:共筑科技示范乡村

西凡各庄村与中国农业大学共筑科技小院,建设美丽西樊各庄田园综合体,一是打通交流屏障。高校师生驻扎“科技小院”,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村民提供手把手、面对面技术服务,打通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二是紧扣科技帮扶。就地开展科技攻关,聚焦解决制约当地农业主导产业高产高效关键性因素,实现增加产量、提升质量、提高附加值,促进农户增收。三是提升造血能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普及农业技术知识,不断提升村民农业科技素养与技能,增强致富能力。

6、东凡各庄:发展香椿特色产业

东凡各庄村聚焦香椿特色产业,以“相约桃花季、贡品椿芽香”为主题,连续五年举办香椿文化节;并于2020年举办了第一届云端香椿文化节,探索了“党支部+企业+电商+农户”四位一体模式,推动香椿和其他果品产业发展,带动本村460户近1386人增收。

(六)强化科技引领,产业兴旺步伐加快

1.“农科创”建设取得实质进展。一是成功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平谷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二是《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获得市政府办公厅批复并正式下发;三是科技创新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入驻企业32家,落户科技小院7家,创建市级以上星创天地5家,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农食品集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同赵春江、李德发等8位院士团队开展战略合作。四是“京瓦中心”工程一期现已完工,局部装修改造后即可满足食宿、办公需要,二期科研总部工程力争年底前完工。五是服务配套日趋完善。成立农科创基金,上报集地入市方案,全面打造农科创政策服务包。

2.大桃特色产业优势持续巩固。一是连续四年实施“平谷区高密植桃园建设奖励政策”,建成高密植果园3万亩;二是引进蟠桃、油桃等61个品种,建设优新品种示范园3000亩;三是推行平谷国桃6大体系标准,在建国桃示范园111个;四是制定了大桃销售期间“一卡不设、一车不扣、一分不罚、一路绿灯、一路服务”的“五个一”运输政策与“零接触”转运政策,设立45个大桃公共揽收点、10个大桃主产村试点配备集装箱保温库,桃农销售、客商收购市场环境持续向好。五是推动“互联网+农业”工程,开展电商直播平台培训655场、2.4万人次,举办“平谷鲜桃季”线上直播活动,区镇领导现场带货,平谷大桃品牌影响力和线上销售量明显提升,2020年电商销售大桃4250万斤,同比增长21.4%,促进农民增收1.5亿元,真正实现了大桃减产、农民不减收。

3.优势畜禽产业不断提质增效。一是有序关停转产,制定了《北京市平谷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等,三次关停清退区内低端养殖场,共关停898家养殖场户;二是优选引进新希望、首农等5家专业养殖企业现代化规模种猪场,预计年底前建成投产,完成8万头生猪存栏任务。三是围绕畜禽种业提升,有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建设,按照“一核多点”建设布局,以“公共研发平台”为核心,全面铺开蛋鸡、油鸡、奶牛等种质项目在周边落地建设。

(七)弘扬时代精神,“乡风文明”培育取得实效

一是深化“做诚信友善自强互助的文明平谷人”活动。突出友善主题,持续开展“友善平谷”建设。实施“善行家风”计划,线上开办“美丽庭院”课堂,通过“互联网+家庭教育”微平台、平谷桃花媛公众号等,开设友善家风宣传栏,广泛宣传友善家庭、友善家风、友善故事。二是传承保护优秀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强化剪纸等传统生产技艺保护。三是全面倡导文明生活。落实“爱国卫生月”“月度大扫除”,开展“公筷行动”、“一米线”等行动,通过党员带头、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新风尚,弘扬友善价值观,乡风、民风、社风持续向善向好。

(八)坚持党建引领,“治理有效”路径逐步明晰

我区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区县,刘家店镇入选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镇,行宫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以“生态积分”作为治理手段的“生态桥”工程入选国家发改委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推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城市管理、应急响应、基层服务等领域运用。开展村务中心试点村建设,着力打造“政、养、病、康、文、乐、保”一体化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探索出“行宫路径”为新一轮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九)兜底线惠民生,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低收入农户脱低成果巩固。在2019年低收入农户全部脱低基础上,聚焦标准线边缘等3类重点群体,精准落实养老金上调等8项政策性补贴,助残基地项目和乡镇产业帮扶项目收益稳定,实行疫情下农产品保价包销,前三季度平谷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12886元,同比增长18.4%,增速排名全市第三。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运维体系尚待健全

农村基础设施运维资金投入碎片化、缺乏有效统筹,资金使用相互割裂,降低了财政资金绩效;部分农村设施老旧,日常养护、清洁跟不上。

(二)农村环境治理尚存短板

与乡村治理有效融合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还不完善,没有达到常态管理、常抓不懈、长期保持要求,长效管护机制需进一步强化落实。

(三)乡村产业转型任重道远

一是经营碎片化、产出低效化问题仍然突出。以果园生产为例,一户一行树、一户多块地、地树不同户等现象依然存在。地块数量多、面积小、投入大、效益低。二是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体系还需完善。各类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和组织体系还需健全。三是全产业链条不完整,产品质量效益不高。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衔接不紧密,前期生产环节投入多,在流通、加工等后期投入少,从产地向餐桌的链条不健全,优质优价的市场导向和立体化销售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面增进民生福祉,让美丽乡村更具品质

1.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第二、三批102个村硬化、绿化、亮化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持续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污水处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夯实乡情村史陈列室、文化墙、文化室、宣传栏等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农村地区“科教文体卫”等领域加大投入、多点开花,不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2.持续完善农村设施运维管理体系。不断健全与乡村治理体系深度融合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管体制机制,围绕农村水电路、信息化等各类基础设施建管,结合各类设施全生命周期特点,分阶段完善并落实运维标准、责任体系和资金补贴标准,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且考核结果与资金、荣誉、绩效挂钩,不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以管促建”“长效运转”转变。

(二)厚植生态宜居底蕴,让美丽乡村更具颜值

全方位整治农村各类环境问题。一是“精细化”整治环境。围绕“清脏治乱增绿控污”,严格对标市级标准,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聚焦村庄整体环境、生活垃圾治理等考核要点,发力私搭乱建、污水直排等整治难点,打造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二是“常态化”督查检查。结合环境整治不同阶段的突出问题,采取定期检查抽查、反馈问题点位复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常态化检查督查,完善点评调度、奖惩通报等机制,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确保环境整治效果长期保持。三是“长效化”建立机制。通过“积分制”考核、户对户评价、片区之间排名等形式,组织各镇村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级长效机制建设,调动村级主体积极性,常态化推进整治工作。四是“全员化”保护环境。宣传引导农民群众进一步增强文明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自觉养成“个人卫生、打扫屋子、收拾院子、门前三包”的良好生活习惯,掀起共治共享热潮。

(三)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让美丽乡村更具内涵

1、着力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一是鼓励和支持村集体发展集体经济。推广“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土地流转和农产品销售等环节。二是壮大产业龙头企业。支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基础的产业化联合体的建设,带动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转变。三是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探索推广集体农庄等模式,不断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的将农民组织起来,让小农户与大农业衔接起来。

2.有序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结合我区承包土地特点与产业经营实际,鼓励镇、村采取多种灵活、多样且具针对性形式,流转承包土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订单式生产合作模式,推动农业企业规模化经营,对农产品统一收购、加工、包装、销售等。

3.聚力打通产业链“断桥”。一是引进龙头企业。在政策支持、土地供给、为企服务上下功夫,使优质企业进得来、留得住、经营得好,充分发挥对区域农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扩大市场销售空间。制定扶持政策,对于销售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电商给与资金支持;打造设施共享平台,政府支持建设仓储、冷藏、运输等设施,电商共同使用和管理。三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对符合支持方向的经营性行为,探索通过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方式对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择优给予金融支持。

五、典型经验做法

(一)区级层面:

1、工作机制“下功夫”,整治成效有保障

一是督导调度机制。区委书记、区长通过拉练检查、现场会议等方式入村督导环境整治情况,区主管领导逐乡镇拉练调度,挖掘存在问题,研提工作要求。二是干部负责机制。行业管理部门包行业、包镇村双向督导,镇村干部包村、包片督导,联动推进环境整治。三是协同联动机制。构建了环境整治“乡镇吹哨、部门报到”“一门主责、其他配合”“部门要求、乡镇落实”的“三协同”工作联动机制。四是专家指导机制。邀请专家老师,通过专题、现场会形式解读环境整治文件,剖析存在问题,指导工作开展。五是巡查检查机制。各相关区直部门采取定期、不定期环境巡查检查形式,推进镇村环境整治。六是三方评估机制。邀请专业第三方,严格比对市级考核验收标准,对各村人居环境进行体检式检查,检验环境整治成效。七是问题处置机制。巡查检查、考核评估发现的各类环境问题,第一时间通过邮箱、工作群反馈至镇村,设定3日整改时限,镇村建立整改台账,每日上传整改情况与问题点位前后对比照片,保证整改实效,仅2020年整改污水直排、乱堆乱放等各类环境问题点位约5万余处。八是通报曝光机制。每半月形成1期环境整治专题报告,对各镇、村进行排名,媒体定期曝光环境问题点位突出镇村,以强化压力传导,倒逼工作落实。九是长效运行机制。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等要求,以实现建管并重为原则,围绕公厕管护、村庄保洁等方面,分行业建立、完善了区级长效管护考核办法,并将考核情况与资金挂钩,推进环境整治长效良好运转。

2、实施“生态桥”治理工程,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

建立了“政府主导、村级组织、农户参与、科技支撑、企业运营”的“五位一体”模式,破解了“政府、企业、基层组织、农户”间的政策、技术、信息等“断桥”问题,系统解决了困扰农村多年的环境治理、空气污染、防火防汛防疫、土壤改良等重点难点问题,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探索了基层治理新模式,开创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和谐转变的新路径。自“生态桥”治理工程开展以来,全区共处理农业废弃物26万吨,生产并发放有机肥12.83万吨,“九废”变“九宝”成为现实。

(二)镇级层面:

平谷镇:环境整治“三协同”

通过梳理台账、实地考察、群众走访,研究制定“三协同”工作法。一是专业队伍协同,加强管控,采取严巡措施,三支专业队伍全天对村域严格巡查。乡镇加大督查力度,不定时对专业队伍上岗及工作情况进行突查。二是保洁人员协同,加强保洁员管理,对“不担当、不作为”保洁员按规定进行处理,并逐步将原由村级管理的老保洁员,统一规范为镇级管理;三是全体村民协同,美好的环境需要人人共治、维护,平谷镇印发了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对村民提出不乱扔烟火、纸屑等废弃物,自建房屋做好围挡等倡议,并通过条幅、车载广播等措施宣传引导,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环境整治。

王辛庄镇:环境整治“督、改、促”

一是发挥组织优势,专班指导。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1+3+21”工作机制,镇党委书记一线调度,三个专项行动小组集中作业,21个村主要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同时,探索开展机关干部“联村联治”行动,结合包村安排,派出92名乡村振兴指导员督导环境整治工作,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工作提升。二是盯紧目标任务,以查促改。针对整治任务较重的平程路、昌金路、平关路等主要道路沿线,王辛庄镇采取“卷毯式推进,回头看补齐”的方式,在集中清理整治的基础上,环境科每日现场指导,督查专班打分通报,对存在问题专人盯办销号。三是推进“里子工程”,提升成效。在重点区域整治基础上,各村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里子工程”,按照全面推开、示范引领的思路,村村打造样板街,户户创建文明户。各包村干部协助村党支部细化工作措施,党员干部担任“街巷长”,每日巡查不少于1次,协助党支部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督促工作落实。目前,全镇已打造样板街21条,创建美丽庭院1500余户,有效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三)村级层面:

1、强化技术支撑,助力污水治理

投资200余万元,在大兴庄镇良庄子村实施了水环境治理工程,工程采用源自欧洲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现今良庄子每日污水处理规模约40立方米,一改过往污水横流旧貌,坑塘水质得到净化,生活污水得到处理,实现了污水不出村。

2、“垃圾不落地”,环境更整洁

选取大兴庄镇周庄子、良庄子、西柏店3个村为试点,推行“垃圾不落地”模式,变户外桶为户内桶,采取“定时定点定人”上门收取的方式,由保洁员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宣传指导,居民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大幅提升,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已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农村地区全面推行“垃圾不落地”模式,促进村民习惯养成,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出质量。

3、推广村对户的“积分制”,环境整治百姓齐参与

探索环境整治领域乡村治理新路径,组织镇村建立了村对户的“积分制”考核打分机制。一是通过设立积分账户,聚焦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污水横流等环境整治要点,正向行为加分、负向行为减分。二是镇村定期组织对各户“门前三包”等环境责任落实情况巡查考核,并在村内进行公示。三是考核结果与荣誉激励、物质奖励挂钩,通过“流动红旗”等形式鼓励先进,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等,如:大华山镇大峪子村“1积分=1元”等值兑换,洗发露(30积分)、毛巾(10积分)。积分制的推出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一分一分累积的分数,变成了一把一把清洁环境的“扫帚”,小积分改善了大环境。

有关高产创建通讯报道范文简短二

201_年,为巩固我院爱婴医院创建成果,使爱婴医院管理各项制度措施执行到位。我院继续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重庆市儿童发展纲要》、《重庆市妇女发展纲要》确定的促进母婴哺养目标。围绕长效管理,可持续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以降低婴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推动爱婴医院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特制定爱婴医院工作计划:

一、完善创爱的组织机构

巩固爱婴医院成果是一项永久的艰苦工程,为了避免创爱后思想松懈,工作下滑,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继续设立以邱凤院长为组长的巩固爱婴医院领导小组,把爱婴行动的工作列为全院工作的管理目标,加强督导与考核,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使爱婴医院工作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二、重点培训,确保质量

1、为了确保巩固爱婴医院成果,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强化培训和复训工作,使标准一致,认识一致,目标一致,质量一致,效果一致。

2、对新上岗人员进行操作指导并在半年内进行爱婴医院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对原在岗人员进行复训,并与三基考核相结合,进行一次理论考核,不合格立即进行强化培训。

4、具体培训计划如下:详见附页

三、加强产儿科感染管理,确保母婴安全

1、设置感染管理小组,在院感科的领导下,负责科室内院感工作。

2、设置产房和隔离产房并实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入房人数,对隔离孕妇按隔离技术规程进行接生和护理,接生完毕后按要求对产房进行擦拭和消毒。

3、新生儿恒温箱按规程进行消毒和管理。

4、对婴儿淋浴用具做到一用一消毒,并使用一次性用品,淋浴完毕,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

四、加强产儿科急救和规范化建设

1、为认真体现儿童优先,母婴安全的宗旨,今后的工作重点立足于产儿科急救及规范化建设,开通孕产妇绿色通道,继续实施孕产妇免费接送。

2、产科在岗人员全部持有执业医师证和母婴保健证,为医疗安全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3、提高产儿科技术水平,降低剖宫产率,加强高危妊娠的筛选、管理和监护,降低孕产妇及婴幼儿死亡率。

4、对产妇母乳喂养指导实行责任制护士管理,对母乳喂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5、继续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抓好病历书写质量,做到认真如实、及时记录。

五、抓好产前宣教及咨询工作,努力办好孕妇学校

1、抓好门诊宣教工作,每月集中进行孕妇学校知识讲座,对妇女及孕妇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知识教育,并作好登记。

2、深化乳房门诊工作,对问题乳房进行有效的指导并落实纠正措施,确保分娩后母婴喂养能顺利实施。

3、继续搞好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开通咨询电话,对产妇在母乳喂养中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指导。

4、继续作好叶酸的发放工作,使其知晓率和依从率达目标要求。

5、作好艾滋病、梅毒、乙肝的咨询检测工作,预防母婴传播。

巩固爱婴医院成果是一项重要工程,全院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以达到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

有关高产创建通讯报道范文简短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平谷区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为引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加快补齐设施短板为着力点,以农业转型升级为关键点,以农民增收致富为落脚点,于2018年启动了“平谷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3年专项行动(2018-2020年)”,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惠民生,全面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了农村生态宜居、农业提质增效、农民生活富裕。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20字方针,平谷区于2018年启动了“平谷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3年专项行动(2018-2020年)”,根据区内村庄实际,分三批次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其中第一批次155个村、第二批次79个村、第三批次23个村;并结合世界休闲大会举办与农科创建设,择优选取了大兴庄镇3个村、峪口镇5个村作为百村示范。历经三年创建,第一批155个美丽乡村创建村及8个百村示范村在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配备、当地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区级自查考核。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整合全区力量,全面统筹部署

1.建立领导小组,形成工作合力

成立了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54家区直部门和各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实体办公室,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联动,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2.夯实责任体系,明确职责分工

实中央“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责任体系,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工作开展。在区级层面: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挂帅进行统筹部署,区美丽乡村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推进,区城管委、查违办等各行业管理部门分别建立一把手负责的组织机构,成立工作专班推进相关工作落实。在镇、村层面:各乡镇均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整合骨干力量和各方资源开展工作;明确了每个村的包村处级、科级干部责任人,并组织各村由村书记牵头、村干部包片儿、包街巷,确保责任到人、不留死角。

3.制定工作方案,列明重点任务

2018年研究拟订了三年行动实施意见,明确了平谷区未来三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机制。2019-2020年分别制定了平谷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等,确定相关建设、整治任务,明确了任务分工和相关项目申报、审批流程。

4.开展专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从总体部署和各项任务解读等多个层面组织举办了多期专题培训班与现场培训会,对全区相关部门、乡镇、村、规划编制单位进行了大范围培训,全面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提升指导、建设能力。

(二)规划方案先行,绘就科学发展蓝图

1.形成规划方案范本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区级层面指导,制定《平谷区美丽乡村有机规划导则》、《平谷村民住宅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在全市首个编制形成平谷“规划范本”,为高标准完成各村规划编制提供了专业化、规范化的指导依据。

2.科学编制规划方案

一是分区分类指导规划编制。充分结合村庄资源禀赋,细分村庄为生态保育控制型、乡村振兴示范型等不同类型,因村制宜对村庄建筑风格、院落格局等进行分项指导。二是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选聘了18个规划团队,通过规划设计执行评估等,增强了规划科学性。三是方案编制层层把关。在公开征求村民意见,体现村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组织专业机构逐村现场踏勘,从标准性、规范性、合理性进行审核;管理部门联合审查,从技术性、政策性进行把关,第一、二、三批257个村建设项目共审减预算资金约3.36亿元,避免了无效投资、资源浪费。截至目前,257个美丽乡村创建村规划、方案已通过审批,各村规划、方案均达到了市级考核要求,合理确定了建设内容,统一了建设标准,为各村发展完成了顶层设计。

(三)清死角祛顽疾,环境整治取得新突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支撑,对于加快改变乡村发展面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区对标环境整治三年计划任务,举全区之力推进了工作开展:

1.突出重点抓整治,久久为功促提升

(1)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一是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拆除违法建设与私搭乱建17600处、298万平方米。二是清理积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白色污染、乱堆乱放等环境问题,实现村内垃圾日产日清,每年整治问题点位约9万处,一改农村多年来“脏、乱、差”旧貌。三是定期开展主要道路沿线两侧田园环境治理,打造绿色低碳的美好田园。四是以“生态桥”治理工程为抓手,累计处理各类农业废弃物26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9%,无秸秆焚烧现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2%。

(2)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进。一是率先在京郊农村实现了城乡统一的环卫模式,即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全区274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均得到有效处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约47.2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二是我区274个行政村均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覆盖率达到100%。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一是采用政府直投和ppp融资、建设、管理一体化模式,推进农村治污工程。坚持并网优先、“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原则,实行“一村一策、一村多策”,采用“城带村、镇带村、联村、单村”等处理模式,结合“三格厕”改造,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庄覆盖率达50%。二是全面落实“河长制”,编制“一河一策”方案,开展app巡河、清“四乱”、“清河行动”,深入推进“四水三治”,村级河长制责任河段无垃圾乱堆乱弃现象的行政村比例达100%。三是2017年至今,全区共5个国家和市级考核断面水质持续达标,海子水库、黄松峪水库、洳河新城段获评北京市优美河湖,入选数量居全市之首。

(4)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推进。一是全面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坚持“便利、卫生、耐用、美观”的原则,全区478座公厕全部改造完成,达到全年开放、节水、保温等标准,农村三类及以上公厕比例达到100%;二是采用三格厕模式,三年累计改造户厕7087座,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9%;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行政村比例达到100%。

2.坚持标本兼治,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巡查检查机制。采取区内定期考核、不定期督查、问题点位复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导检查,仅2020年督查、整改各类环境问题点位约5万余处,其中影响环境小问题2.26万处、乱堆乱放1.4万处、生活污水直排2600余处、私搭乱建约1900处。二是构建督导指导机制。区委书记、区长通过拉练检查、现场会议等方式入村督导环境整治情况,区主管领导逐乡镇拉练调度,挖掘存在问题,研提工作要求。三是健全干部包村机制。行业管理部门包行业、包镇村双向督导,乡镇干部包村督导,联动推进环境整治。四是形成通报曝光机制。每半月形成1期环境整治专题报告,对各镇、村进行排名,媒体定期曝光环境问题点位突出镇村,以强化压力传导,倒逼工作落实。五是完善长效运行机制。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等要求,以实现建管并重为原则,围绕公厕管护、村庄保洁等方面,分行业建立、完善了区级长效管护考核办法,并将考核情况与资金挂钩,推进环境整治长效良好运转。

(四)强基础补短板,农村设施不断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改善农民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的最直接体现,近年来我区以村民需求为出发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实施了一揽子惠民工程:

1.全面摸清设施底数。完成了全区所有村庄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台账建立并经镇、村、第三方编制单位三方签字确认,现已全部录入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系统,为今后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依据。经台账统计,目前我区农村地区共有街坊路965.5万平米、路灯4.79万盏、村内绿化294.9万平米、太阳能浴室97座、供水站376个、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池、垃圾箱)7万个、村级公益设施1314个。

2.不断补齐设施短板。一是百姓出行更加便捷。2019年全区乡村公路中等路以上比例达90.03%,乡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100%;村内主要道路硬化的行政村比例达100%;村村公交通车,其中专为“村村通”公交工程开设公交线路41条,实现公共交通全覆盖。二是照明设施更加完善。村内完善公共照明设施的行政村比例达到100%,每年投资约478万元,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形式对农村地区4.79万盏路灯进行维护,设置24小时报修电话,及时修复各类照明故障。三是绿化面积不断增加。按照“拆违还绿、留白建绿、见空插树、应绿尽绿”原则,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三年累计调拨乔灌木36359株,地被花卉12.57万株,花籽2593余斤,169个村村内主要道路实施了绿化工程,创建首都绿色村庄18个。四是住房安全更加保障。618户4类重点对象和低收入群众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完成率100%。

3.完善设施管护长效机制。一是全面梳理了美丽乡村运维资金、村级组织运转保障资金、科技文化体育领域运维资金等6大类资金;二是各区级主管部门结合乡村治理,围绕运维周期标准划分、责任体系构建等对21项农村设施制定了行业运维考核指导意见。三是完成《平谷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运维管理考核方案》制定,通过区政府审议;对入村各类资金进行了梳理,明确了统筹方式、考核标准;初步构建了部门、镇村联动,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合理高效的运维管理体系。

(五)典型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促提升

结合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农科创建设,选定了大兴庄镇西柏店、良庄子、周庄子及峪口镇东樊各庄、西樊各庄、峪口、坨头寺、西营等共8个村作为“百村示范”建设村。以“业兴、村美、民富、班子强”为目标,努力探索首都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

1.“西良周”:打造休闲农庄联合体

大兴庄镇以2020世界休闲大会分会场“休闲农庄1+3联合体”建设契机,整合西柏店、良庄子、周庄子3个百村示范村优势资源,着力打造“西良周”休闲农庄联合体。一是建成花园村庄联合体。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对3个村村庄风貌进行景观化改造,对三村街道、绿化、宅户院墙等进行景观化处理,达到干净整洁、美景如画,在历次市区环境检查成绩优异。二是建成文化艺术联合体。“西良周”3个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常兴寺庙会、文化大舞台、小车会等文化活动深受民众喜爱。三是建成休闲产业联合体。“西良周”3个村分别围绕特色产业做“小而精、小而美”的大产业。在西柏店大力发展“冬食用菊、夏小西瓜”产业,促进文旅融合,绿色高质量发展;在良庄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建设休闲垂钓园、玫瑰花卉园,吸引市民争相前往休闲观赏。在周庄子大力发展书画文化产业,举办“大美平谷水墨周庄”书画展,打造书画文化品牌。

2.峪口村:打造50米党员服务圈

峪口村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立50米党员服务圈,密切党群关系,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一是建立网络,服务群众全覆盖。50米党员服务圈,按村民居住片划分4个分支部,每个分支部下设2个党小组,优选党员任小组长,每个党小组长联系10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10户群众,服务圈内村民代表协助党员开展服务。二是明确职责,服务群众无缝隙。党总支公开党员联系群众名单,明确每名党员具体职责。掌握服务圈内家庭基本情况,架起组织与群众间政策到底、民意上传桥梁。及时了解、化解家庭内部、邻里之间纠纷矛盾,力争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通过50米党员服务圈建设,党员服务群众由“无形”变“有形”、由“一时”变“随时”。

3、西营村:探索“三位一体”产业发展新模式

西营村依托大桃优势产业,探索了“党支部、村委会+专业合作社+果农”的“三位一体”果品产业运行发展新模式。一是理顺农民、集体产权关系。组建凤凰山投资管理中心,设置集体股、户籍股、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二是转变产销模式,果农增收初显。西营村、合作社与果农合作,全面实现有机富硒果品产销“六统一”,提升了果品质量、打造了果品品牌、促进了果农增收。三是土地入股,实现共同富裕。探索土地集体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模式,由村集体从村民手中流转回土地,然后统一承包给专业合作社,从事规模化、标准化、高端化果品种植,村集体、合作社、果农按比例享受股息和分红,实现共同富裕。

4、坨头寺村:建设法治示范乡村

坨头寺村以法治文化为抓手,强化基层治理,实现文化搭台,法治唱戏,村民受益。一是以法治文化广场为阵地,宣传贴近村民生产生活的法律条文、名言警句及社会良俗等,供村民休闲娱乐同时,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教育。二是以碑墙长廊为载体,建设法治影碑墙,以篆、隶、草、行、楷等形式演绎中国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建有仿古文化长廊,展示新二十四孝、法律法规摘编等内容;三是以空中课堂为基石,村内智能广播每日固定时间播放法律小常识、法律小案例等内容,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四是以宣传站点为保障,每周五上午设定为法治宣传日,接受村民法律咨询,定期开展普法宣传。

5、西凡各庄:共筑科技示范乡村

西凡各庄村与中国农业大学共筑科技小院,建设美丽西樊各庄田园综合体,一是打通交流屏障。高校师生驻扎“科技小院”,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村民提供手把手、面对面技术服务,打通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二是紧扣科技帮扶。就地开展科技攻关,聚焦解决制约当地农业主导产业高产高效关键性因素,实现增加产量、提升质量、提高附加值,促进农户增收。三是提升造血能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普及农业技术知识,不断提升村民农业科技素养与技能,增强致富能力。

6、东凡各庄:发展香椿特色产业

东凡各庄村聚焦香椿特色产业,以“相约桃花季、贡品椿芽香”为主题,连续五年举办香椿文化节;并于2020年举办了第一届云端香椿文化节,探索了“党支部+企业+电商+农户”四位一体模式,推动香椿和其他果品产业发展,带动本村460户近1386人增收。

(六)强化科技引领,产业兴旺步伐加快

1.“农科创”建设取得实质进展。一是成功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平谷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二是《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获得市政府办公厅批复并正式下发;三是科技创新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入驻企业32家,落户科技小院7家,创建市级以上星创天地5家,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农食品集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同赵春江、李德发等8位院士团队开展战略合作。四是“京瓦中心”工程一期现已完工,局部装修改造后即可满足食宿、办公需要,二期科研总部工程力争年底前完工。五是服务配套日趋完善。成立农科创基金,上报集地入市方案,全面打造农科创政策服务包。

2.大桃特色产业优势持续巩固。一是连续四年实施“平谷区高密植桃园建设奖励政策”,建成高密植果园3万亩;二是引进蟠桃、油桃等61个品种,建设优新品种示范园3000亩;三是推行平谷国桃6大体系标准,在建国桃示范园111个;四是制定了大桃销售期间“一卡不设、一车不扣、一分不罚、一路绿灯、一路服务”的“五个一”运输政策与“零接触”转运政策,设立45个大桃公共揽收点、10个大桃主产村试点配备集装箱保温库,桃农销售、客商收购市场环境持续向好。五是推动“互联网+农业”工程,开展电商直播平台培训655场、2.4万人次,举办“平谷鲜桃季”线上直播活动,区镇领导现场带货,平谷大桃品牌影响力和线上销售量明显提升,2020年电商销售大桃4250万斤,同比增长21.4%,促进农民增收1.5亿元,真正实现了大桃减产、农民不减收。

3.优势畜禽产业不断提质增效。一是有序关停转产,制定了《北京市平谷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等,三次关停清退区内低端养殖场,共关停898家养殖场户;二是优选引进新希望、首农等5家专业养殖企业现代化规模种猪场,预计年底前建成投产,完成8万头生猪存栏任务。三是围绕畜禽种业提升,有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建设,按照“一核多点”建设布局,以“公共研发平台”为核心,全面铺开蛋鸡、油鸡、奶牛等种质项目在周边落地建设。

(七)弘扬时代精神,“乡风文明”培育取得实效

一是深化“做诚信友善自强互助的文明平谷人”活动。突出友善主题,持续开展“友善平谷”建设。实施“善行家风”计划,线上开办“美丽庭院”课堂,通过“互联网+家庭教育”微平台、平谷桃花媛公众号等,开设友善家风宣传栏,广泛宣传友善家庭、友善家风、友善故事。二是传承保护优秀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强化剪纸等传统生产技艺保护。三是全面倡导文明生活。落实“爱国卫生月”“月度大扫除”,开展“公筷行动”、“一米线”等行动,通过党员带头、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新风尚,弘扬友善价值观,乡风、民风、社风持续向善向好。

(八)坚持党建引领,“治理有效”路径逐步明晰

我区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区县,刘家店镇入选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镇,行宫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以“生态积分”作为治理手段的“生态桥”工程入选国家发改委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推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城市管理、应急响应、基层服务等领域运用。开展村务中心试点村建设,着力打造“政、养、病、康、文、乐、保”一体化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探索出“行宫路径”为新一轮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九)兜底线惠民生,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低收入农户脱低成果巩固。在2019年低收入农户全部脱低基础上,聚焦标准线边缘等3类重点群体,精准落实养老金上调等8项政策性补贴,助残基地项目和乡镇产业帮扶项目收益稳定,实行疫情下农产品保价包销,前三季度平谷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12886元,同比增长18.4%,增速排名全市第三。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运维体系尚待健全

农村基础设施运维资金投入碎片化、缺乏有效统筹,资金使用相互割裂,降低了财政资金绩效;部分农村设施老旧,日常养护、清洁跟不上。

(二)农村环境治理尚存短板

与乡村治理有效融合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还不完善,没有达到常态管理、常抓不懈、长期保持要求,长效管护机制需进一步强化落实。

(三)乡村产业转型任重道远

一是经营碎片化、产出低效化问题仍然突出。以果园生产为例,一户一行树、一户多块地、地树不同户等现象依然存在。地块数量多、面积小、投入大、效益低。二是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体系还需完善。各类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和组织体系还需健全。三是全产业链条不完整,产品质量效益不高。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衔接不紧密,前期生产环节投入多,在流通、加工等后期投入少,从产地向餐桌的链条不健全,优质优价的市场导向和立体化销售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面增进民生福祉,让美丽乡村更具品质

1.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第二、三批102个村硬化、绿化、亮化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持续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污水处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夯实乡情村史陈列室、文化墙、文化室、宣传栏等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农村地区“科教文体卫”等领域加大投入、多点开花,不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2.持续完善农村设施运维管理体系。不断健全与乡村治理体系深度融合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管体制机制,围绕农村水电路、信息化等各类基础设施建管,结合各类设施全生命周期特点,分阶段完善并落实运维标准、责任体系和资金补贴标准,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且考核结果与资金、荣誉、绩效挂钩,不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以管促建”“长效运转”转变。

(二)厚植生态宜居底蕴,让美丽乡村更具颜值

全方位整治农村各类环境问题。一是“精细化”整治环境。围绕“清脏治乱增绿控污”,严格对标市级标准,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聚焦村庄整体环境、生活垃圾治理等考核要点,发力私搭乱建、污水直排等整治难点,打造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二是“常态化”督查检查。结合环境整治不同阶段的突出问题,采取定期检查抽查、反馈问题点位复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常态化检查督查,完善点评调度、奖惩通报等机制,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确保环境整治效果长期保持。三是“长效化”建立机制。通过“积分制”考核、户对户评价、片区之间排名等形式,组织各镇村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级长效机制建设,调动村级主体积极性,常态化推进整治工作。四是“全员化”保护环境。宣传引导农民群众进一步增强文明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自觉养成“个人卫生、打扫屋子、收拾院子、门前三包”的良好生活习惯,掀起共治共享热潮。

(三)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让美丽乡村更具内涵

1、着力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一是鼓励和支持村集体发展集体经济。推广“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土地流转和农产品销售等环节。二是壮大产业龙头企业。支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基础的产业化联合体的建设,带动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转变。三是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探索推广集体农庄等模式,不断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的将农民组织起来,让小农户与大农业衔接起来。

2.有序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结合我区承包土地特点与产业经营实际,鼓励镇、村采取多种灵活、多样且具针对性形式,流转承包土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订单式生产合作模式,推动农业企业规模化经营,对农产品统一收购、加工、包装、销售等。

3.聚力打通产业链“断桥”。一是引进龙头企业。在政策支持、土地供给、为企服务上下功夫,使优质企业进得来、留得住、经营得好,充分发挥对区域农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扩大市场销售空间。制定扶持政策,对于销售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电商给与资金支持;打造设施共享平台,政府支持建设仓储、冷藏、运输等设施,电商共同使用和管理。三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对符合支持方向的经营性行为,探索通过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方式对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择优给予金融支持。

五、典型经验做法

(一)区级层面:

1、工作机制“下功夫”,整治成效有保障

一是督导调度机制。区委书记、区长通过拉练检查、现场会议等方式入村督导环境整治情况,区主管领导逐乡镇拉练调度,挖掘存在问题,研提工作要求。二是干部负责机制。行业管理部门包行业、包镇村双向督导,镇村干部包村、包片督导,联动推进环境整治。三是协同联动机制。构建了环境整治“乡镇吹哨、部门报到”“一门主责、其他配合”“部门要求、乡镇落实”的“三协同”工作联动机制。四是专家指导机制。邀请专家老师,通过专题、现场会形式解读环境整治文件,剖析存在问题,指导工作开展。五是巡查检查机制。各相关区直部门采取定期、不定期环境巡查检查形式,推进镇村环境整治。六是三方评估机制。邀请专业第三方,严格比对市级考核验收标准,对各村人居环境进行体检式检查,检验环境整治成效。七是问题处置机制。巡查检查、考核评估发现的各类环境问题,第一时间通过邮箱、工作群反馈至镇村,设定3日整改时限,镇村建立整改台账,每日上传整改情况与问题点位前后对比照片,保证整改实效,仅2020年整改污水直排、乱堆乱放等各类环境问题点位约5万余处。八是通报曝光机制。每半月形成1期环境整治专题报告,对各镇、村进行排名,媒体定期曝光环境问题点位突出镇村,以强化压力传导,倒逼工作落实。九是长效运行机制。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等要求,以实现建管并重为原则,围绕公厕管护、村庄保洁等方面,分行业建立、完善了区级长效管护考核办法,并将考核情况与资金挂钩,推进环境整治长效良好运转。

2、实施“生态桥”治理工程,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

建立了“政府主导、村级组织、农户参与、科技支撑、企业运营”的“五位一体”模式,破解了“政府、企业、基层组织、农户”间的政策、技术、信息等“断桥”问题,系统解决了困扰农村多年的环境治理、空气污染、防火防汛防疫、土壤改良等重点难点问题,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探索了基层治理新模式,开创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和谐转变的新路径。自“生态桥”治理工程开展以来,全区共处理农业废弃物26万吨,生产并发放有机肥12.83万吨,“九废”变“九宝”成为现实。

(二)镇级层面:

平谷镇:环境整治“三协同”

通过梳理台账、实地考察、群众走访,研究制定“三协同”工作法。一是专业队伍协同,加强管控,采取严巡措施,三支专业队伍全天对村域严格巡查。乡镇加大督查力度,不定时对专业队伍上岗及工作情况进行突查。二是保洁人员协同,加强保洁员管理,对“不担当、不作为”保洁员按规定进行处理,并逐步将原由村级管理的老保洁员,统一规范为镇级管理;三是全体村民协同,美好的环境需要人人共治、维护,平谷镇印发了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对村民提出不乱扔烟火、纸屑等废弃物,自建房屋做好围挡等倡议,并通过条幅、车载广播等措施宣传引导,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环境整治。

王辛庄镇:环境整治“督、改、促”

一是发挥组织优势,专班指导。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1+3+21”工作机制,镇党委书记一线调度,三个专项行动小组集中作业,21个村主要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同时,探索开展机关干部“联村联治”行动,结合包村安排,派出92名乡村振兴指导员督导环境整治工作,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工作提升。二是盯紧目标任务,以查促改。针对整治任务较重的平程路、昌金路、平关路等主要道路沿线,王辛庄镇采取“卷毯式推进,回头看补齐”的方式,在集中清理整治的基础上,环境科每日现场指导,督查专班打分通报,对存在问题专人盯办销号。三是推进“里子工程”,提升成效。在重点区域整治基础上,各村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里子工程”,按照全面推开、示范引领的思路,村村打造样板街,户户创建文明户。各包村干部协助村党支部细化工作措施,党员干部担任“街巷长”,每日巡查不少于1次,协助党支部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督促工作落实。目前,全镇已打造样板街21条,创建美丽庭院1500余户,有效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三)村级层面:

1、强化技术支撑,助力污水治理

投资200余万元,在大兴庄镇良庄子村实施了水环境治理工程,工程采用源自欧洲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现今良庄子每日污水处理规模约40立方米,一改过往污水横流旧貌,坑塘水质得到净化,生活污水得到处理,实现了污水不出村。

2、“垃圾不落地”,环境更整洁

选取大兴庄镇周庄子、良庄子、西柏店3个村为试点,推行“垃圾不落地”模式,变户外桶为户内桶,采取“定时定点定人”上门收取的方式,由保洁员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宣传指导,居民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大幅提升,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已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农村地区全面推行“垃圾不落地”模式,促进村民习惯养成,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出质量。

3、推广村对户的“积分制”,环境整治百姓齐参与

探索环境整治领域乡村治理新路径,组织镇村建立了村对户的“积分制”考核打分机制。一是通过设立积分账户,聚焦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污水横流等环境整治要点,正向行为加分、负向行为减分。二是镇村定期组织对各户“门前三包”等环境责任落实情况巡查考核,并在村内进行公示。三是考核结果与荣誉激励、物质奖励挂钩,通过“流动红旗”等形式鼓励先进,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等,如:大华山镇大峪子村“1积分=1元”等值兑换,洗发露(30积分)、毛巾(10积分)。积分制的推出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一分一分累积的分数,变成了一把一把清洁环境的“扫帚”,小积分改善了大环境。

有关高产创建通讯报道范文简短四

201x年,为巩固我院爱婴医院创建成果,使爱婴医院管理各项制度措施执行到位。我院继续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重庆市儿童发展纲要》、《重庆市妇女发展纲要》确定的促进母婴哺养目标。围绕长效管理,可持续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以降低婴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推动爱婴医院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特制定爱婴医院工作计划:

一、完善创爱的组织机构

巩固爱婴医院成果是一项永久的艰苦工程,为了避免创爱后思想松懈,工作下滑,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继续设立以邱凤院长为组长的巩固爱婴医院领导小组,把爱婴行动的工作列为全院工作的管理目标,加强督导与考核,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使爱婴医院工作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二、重点培训,确保质量

1、为了确保巩固爱婴医院成果,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强化培训和复训工作,使标准一致,认识一致,目标一致,质量一致,效果一致。

2、对新上岗人员进行操作指导并在半年内进行爱婴医院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对原在岗人员进行复训,并与三基考核相结合,进行一次理论考核,不合格立即进行强化培训。

4、具体培训计划如下:详见附页

三、加强产儿科感染管理,确保母婴安全

1、设置感染管理小组,在院感科的领导下,负责科室内院感工作。

2、设置产房和隔离产房并实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入房人数,对隔离孕妇按隔离技术规程进行接生和护理,接生完毕后按要求对产房进行擦拭和消毒。

3、新生儿恒温箱按规程进行消毒和管理。

4、对婴儿淋浴用具做到一用一消毒,并使用一次性用品,淋浴完毕,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

四、加强产儿科急救和规范化建设

1、为认真体现儿童优先,母婴安全的宗旨,今后的工作重点立足于产儿科急救及规范化建设,开通孕产妇绿色通道,继续实施孕产妇免费接送。

2、产科在岗人员全部持有执业医师证和母婴保健证,为医疗安全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3、提高产儿科技术水平,降低剖宫产率,加强高危妊娠的筛选、管理和监护,降低孕产妇及婴幼儿死亡率。

4、对产妇母乳喂养指导实行责任制护士管理,对母乳喂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5、继续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抓好病历书写质量,做到认真如实、及时记录。

五、抓好产前宣教及咨询工作,努力办好孕妇学校

1、抓好门诊宣教工作,每月集中进行孕妇学校知识讲座,对妇女及孕妇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知识教育,并作好登记。

2、深化乳房门诊工作,对问题乳房进行有效的指导并落实纠正措施,确保分娩后母婴喂养能顺利实施。

3、继续搞好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开通咨询电话,对产妇在母乳喂养中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指导。

4、继续作好叶酸的发放工作,使其知晓率和依从率达目标要求。

5、作好艾滋病、梅毒、乙肝的咨询检测工作,预防母婴传播。

巩固爱婴医院成果是一项重要工程,全院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以达到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

有关高产创建通讯报道范文简短五

又到了年终岁末,xx医院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各项有力的举措,稳定发展,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在这个基础上,医院领导经过综合分析、科学预算定出了明年的方针目标:比xx年月平均收入增加约30万元,产科每月平均生产人数125人的指标。这不单纯是几组数字,作为医院的一个部门——产房,要完成这个宏伟的目标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拟定更加科学系统的工作计划,才能确保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加强产房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服务一流的专业技术队伍。

人才是实现科学管理,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xx医院要打造成一流的妇产医院,产房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肩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但是,产房长期以来面对的是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硬件设施不够等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服务一流的专业技术队伍,除了产房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还需要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1、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增加助产人员3—4名进行专业训练,大约需要一年时间顶岗。因产房现有人员处于不稳定状态,一人属医疗人员在产房进修,月底离开产房;一人面临生育,随时可能休假。人员严重短缺和不足。加上产房工作具有不可预见性、集中性、突发性、紧急性等特点,要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和服务,人手不够是万万做不到的。

2、产房全体员工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学习时间及学分与奖金挂钩,做好奖惩考核工作。

3、严格制定和落实学习、考核、考试计划,根据学习计划进行提问、考核和考试:每月业务学习讲座一次(轮流主讲),每周提问考核一次,每季度专业知识闭卷考试一次,每半年技术比武一次。考试成绩与奖金、工资挂钩,考试成绩不合格者扣除当月奖金(按规定数目),成绩优异者年当月奖励(按规定数目),年度涨工资时作为参考。

4、积极开展比、学、赶、帮活动,高年资的帮助低年资的,技术好的帮助技术差的。要比谁的专业技术水平高,比谁的服务态度好;要向积极进、技术业务棒的同事学习,赶超先进,争做先进。使专业技术达到一流水平,使服务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5、根据产房的工作任务和助产士的具体情况,优化护理力量的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排班,严格各班岗位职责。

二、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1、无痛分娩开展三年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新的一年,无痛分娩在产科工作中仍然是一个工作重点,要积极宣传和推广无痛分娩,认真掌握无痛分娩的时机,尤其中期妊娠引产的病人,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确保每人实行硬膜外镇痛术。

2、vip套餐是过去一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新的一年要把开发vip套餐服务作为产房工作的工作重点,对入院待产产妇及亲朋好友大力宣传推广,尽努力挖掘vip尊容客户。

三、认真学习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1、质量和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时刻把医疗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每月学习和考核十三项核心制度、各项制度职责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杜绝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2、提高风险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随时想到自己是一名产科工作者,把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自觉提升自身素质和操作技能,做到产前、产时、产后认真观察,积极处理,不留任何可疑之处。

3、认真学习和执行缩宫素的临床应用原则,严格执行医嘱,掌握缩宫素应用的禁忌症、适应症、禁止滥用缩宫素。

4、严格执行三级医生负责制,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不可自行处理。

5、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产程进展中的各种异常情况,并及时协助医师进行积极处理。

6、按护理部及产科质量管理要求,制订护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到位,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各班岗位职责以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执行落实情况,及时总结讲评,不断提高产房工作质量。

7、做好产房内各类物品、仪器及急救用品的管理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证供应并定期检查,做好记录。

8、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因技术原因导致的医疗意外,及时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接受教训。

9、做好病案记录和病历书写,严格各项记录的规范化,禁止涂改和写错,严防因粗心大意造成不应有的医疗纠纷。

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病人的口碑”,新的一年要把产房的各项服务做好,把产妇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做到按需服务。

1、vip套餐服务:专人陪伴提供生活照料,专家和高级助产师跟踪技术服务,确保vip客户100%满意度,把医院的vip品牌做好。

2、无痛分娩的产妇做好导乐服务工作,使产妇确实感受到体贴周到、温馨的导乐分娩服务。

3、做好产妇产前、产时、产后的生活护理,协助进食和排便,除严密观察产程进展,还要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指导产妇缓解疼痛的方法,宫口开全时教给产妇合理用力的方法。

4、做好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随时察看新生儿的呼吸、面色、大小便情况,指导早开奶,做好母乳喂养的指导和宣教。

五、积极参加全员营销,开发潜在收入项目

1、全科员工深入市场,利用业余时间开发客户,联系身边的家人、朋友,提供新的客户资源,每人定数量、定指标并制定奖惩制度。

2、积极开发产房收费项目,对于无痛分娩的引产的病人要适时进行分娩镇痛术,以免造成延误现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展陪伴待产、陪伴分娩。对于应该收费的项目不可漏收,做到每位病人严格收费。

六、做好科室与科室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协调配合工作

协调本科室工作人员与医生、后勤人员及其他科室

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相互沟通情况,及时取得支持和配合。

七、坚持做好5s管理工作

1、5s管理工作开展一年以来,成效显著,医院的整体面貌、人员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产房在有限的室内也保证了环境的整齐、清洁和优美观,在新的一年,要继续深入做好5s管理工作。

2、认真做好产房的无菌管理工作。新的一年,要按手术室的管理标准严格管理产房,禁止闲杂人员进入产房。有关人员进入产房要严格执行无菌隔离制度原则,做到严格管理,人人有责。

3、做好物品管理,定期盘点物资,禁止物品过期导致的浪费,节约笔墨纸张,节约用水用电。

新年伊始,产房将在院长、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和支持下,全体员工将全力以赴,为顺利完成医院的方针目标,完成各项工作计划,认真按照拟定的工作计划把产房的各项工作做好,确保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医院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为xx医院辉煌的明天做出应有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