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阅读理解范文散文(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9:10:07 页码:13
最新阅读理解范文散文(通用16篇)
2023-11-12 09:10:07    小编:ZTFB

每一次总结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成长,一次进步。总结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书面总结、口头总结、图表总结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阅读理解范文散文篇一

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4、概括段意的要求:

1、回答“从哪里看出来……”的题型:

首先找到问答中的关键词语,要就是“抓手”,然后在文中中间勾画出来,再在这个关键词语的前后找语句回答,跟着记住一定要先把语句抄下来,最后写自己的理解。

2、回答“为什么”的题型:

写清楚因为……所以……,这是答题的习惯。因为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文章内容,二是文章中心,每一方面至少都要考虑两点以上,或者记住文中有几个人物就从每个人物身上找要点。

3、回答“怎么理解……”的题型:

首先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阅读理解范文散文篇二

本节语文课虽然我要面对不熟悉的八年级学生,但语文课的主要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忽略。另外,听说读写也应该作为最基本的能力要素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提升。鉴于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深入解读文本,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升华”的方法。通过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全班交流法,本着启发式原则,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在本文中,还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速读、跳读和感情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另外,作为一课时来设计,绝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依托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旨在使学生有一点收获即可。

阅读理解范文散文篇三

1、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了花的生机盎然以及争先恐后开放的喜悦和自豪,渲染了一种欢快的气氛。

2、运用通感手法,使无形的香味化成了有形的颜色,具体地表现花香带给我的那种缥缈轻柔的感觉。

3、与现在的花繁叶茂作对比,并从中感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道理。

4、不好,此句为下文写花儿重新盛开这一出人意料、令人惊奇的变化作铺垫,形成情节上的逆转,从而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5、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6、受紫藤萝花顽强的生命力的感染,徒增信心,大增力量。

7、其变迁的命运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

阅读理解范文散文篇四

我曾经三次到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第一次到周庄,正是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________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_________,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__________,令人目眩。(a)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b)细细_____________,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1.选段横线处应填人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覆盖笼罩晶莹谛听。

b.笼罩覆盖明净聆听。

c.覆盖笼罩明净聆听。

d.笼罩覆盖晶莹谛听。

2.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两次游周庄的印象。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粗句子是以哪种感觉来写周庄的景物的?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优美的语言把迷人的周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你也试试吧:请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描绘我们可爱的兰江。

参考答案:

1.d。

2.水墨画版画。

3.视觉听觉。

4.“略”。

阅读理解范文散文篇五

瓦窑的模样,就像农村的土灶,钻到瓦窑内,内空形状像一个大腰鼓,中间粗,上下细,里边简陋而空旷,大声说话就会有阵阵的回音,不停地回荡着。

瓦坯的作坊,木架的结构,四周用木头柱子撑起,房顶盖着厚厚的毛草。每到夏天,泥瓦匠就开始准备瓦坯泥料,把黄粘土放到作坊的前面的大场子中间,边和泥,边加水,当水完全渗透到泥土中,泥瓦匠就会牵着一头大黄牛在黄泥巴中反复踩踏,男人们会自动挽起裤管光着脚,与牛一起和着稀泥。踩着、踩着,就和匀了,黄泥就粘着牛蹄、粘着人脚,发出噗吱噗吱的响声。有时踩进加了水的脚窝里,一股泥水就顺腿涌进裤管里,或者喷到人脸上、身上,有时连眉毛胡子也被稀泥粘上了,个个都成了“泥巴佬”。

泥踩好了,就开始制作瓦筒子,瓦筒子干了,瓦匠用手一拍,瓦筒子便裂成了四块瓦,搬到作坊里码成垛,就可以装窑了。

之后就进入了关键的环节——烧窑,烟与火的颜色、火候的掌握,都有着窍门。尤其是闭窑是很讲究窍门儿的,闭窑时,窑口上面用泥土抹封,表面呈平锅底状加水降温,并在窑内壁的烟道处安一个土阀门,每天定时往里面注一定量的水。听老人说,窑内温度太高,直接浇水就会炸窑的。如此维持七天左右就可以开窑了。休闲时,师傅也会吹一吹,从瓦的品相、色泽讲点浇水的奥妙,具体到这一窑,他是不会说的太满,直到亲自看到满窑青灰色的瓦片时,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挖窑、装窑,都要选择良辰吉日,祭拜土地老爷、祖先,以祈求保佑平安。同时,有一条必须遵循的老规矩:在装窑的前三天,师傅要净身,就是弄些金银花、菊花等一些花草,煮上一大锅药汤洗个澡,直到开窑前不得与夫人同房,另找地方睡觉,否则不吉利。在老师傅守着烧窑那几日晚上,当地泼辣的少妇们也会去逗一逗那老师傅的,但祖传的规矩他还是不敢破的。

我老家离那烧瓦窑不远,常和小朋友一起去那儿玩耍,有时在家里拿些红苕在那儿烤了吃,而更多是和小伙伴们在瓦烧窑边玩泥巴,或看泥瓦匠们做土瓦坯、烧瓦。看多了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学着烧窑,烧的当然不是瓦,而是平时做的一些泥巴玩艺。烧是烧了不少,只是从来就没有成功过。长辈们每当见到全身是泥灰且样子认真的`娃娃们,只是一个劲的笑。他们肯定是在想这些娃娃呀,是不是烧窑的传承人呢。

近日,遇到一位曾经是烧窑的老师傅,七十多岁了,身子硬朗,说话的声音洪亮,说起做瓦烧窑的事儿,他就来了精神,就像开了闸门的水,想停都停不下来。从他的谈吐中知道,这手艺是从他爷爷那辈传下来的,在他这辈失传了,有些伤感。他女儿告诉我,父亲把那烧瓦窑的家私收拾得好好的,且专门放在一个地方,从来不让人动它,每到夏天就会都会拿出来擦擦灰,晒一晒霉气,有时还擦点油,始终保持亮光光的,生怕生了虫子。也许他是想给自己留个念想,或是在等待时机再重操旧业吧。

阅读理解范文散文篇六

为什么唐宋八大家可以视为一个整体呢?这就必然要谈到他们对古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了。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散文同诗歌一样,有着相当漫长的历史。先秦时代的史书,本身就是生动的历史散文;而诸子百家的著作,其中不少篇章堪称优秀的论说文。到了汉代,政论和史论成为散文中的热门体裁,贾谊、晁错等人在这方面贡献良多。而司马迁《史记》中的史传,更是开创了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的创作传统,构建出了最出色的传记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代替散文,逐渐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骈文讲究声律的和谐、对偶的工切、用典的巧妙,在艺术形式上堪称精美,也涌现出不少佳作,但一些作家过分追求辞藻的富丽,使骈文日益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

出于对文风浮靡绮丽的反感,从唐代前期开始,陈子昂、萧颖士等一批有识之士相继起来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取得明显成效。“安史之乱”后,与思想领域兴起的儒学复兴思想相伴随,韩愈和柳宗元顺应时代要求,倡导了文学领域的革新,也就是著名的中唐古文运动。他们主张用一种先秦和西汉时代曾经盛行的、以单行散句为主的文体取代思想贫弱、内容空疏的骈文。由于这种文体时代较古,就被称为“古文”。韩、柳不仅提出一系列鲜明的古文创作主张,更以其为数众多、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古文作品享誉士林。在他们周围,团结了李翱、皇甫湜、刘禹锡等一批古文作家。但是古文兴盛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韩、柳的后继者创作才能有限,只知尽力模仿韩愈奇崛的文风,而不能自铸伟词,写出器局宏大、构思新颖的力作。到了晚唐,骈文复炽,古文运动的任务没有彻底完成。

中唐古文运动的历史任务,到了北宋欧阳修出现方才得以完成。宋代以降,朝廷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为古文的重新繁荣提供了契机。宋初即出现了柳开、王禹偁等提倡古文的作家,但当时流行于文坛的,是雕章琢句的“西昆体”时文。石介等文人极力抨击这种文风,可矫枉过正,使文坛兴起了一种措辞怪异、佶屈聱牙的“太学体”古文。欧阳修扭转了古文创作中的这种不良倾向,使宋文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欧阳修明智地抛弃了韩文“怪怪奇奇”的一面,继承了其平易的风格。在不断提高古文写作技巧的同时,他还尽力从多方面保证古文在文坛的主导地位。他发现了曾巩、王安石、“三苏”等古文创作人才,并运用主考官的权力,竭尽所能地扭转考场文风,提倡古文。由于后继有人,宋代便没有出现唐代那样骈文复炽的情况。在欧阳修的后辈里,苏轼是最杰出的一位。他早年的应试文章已让人刮目相看,后期历经磨难,更是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古文佳作,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四人,成就虽不及苏轼,但同样曾受过欧阳修的帮助,是北宋古文创作的中坚力量。正因为欧阳修等人实际上完成了中唐那一场古文运动没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欧阳修所领导的古文运动被有的学者称为“新古文运动”。

由此可见,唐宋八大家是中唐和北宋两次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和核心人物,而从散文史的角度看,这两场运动本身就具有连续性,因此将唐宋八大家视为一个整体,应该说是与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的,故而得到公众认可。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有删改)。

14.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同中国古代诗歌一样,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史漫长,从先秦、两汉,至唐宋经历两次古文运动后,达到高峰。

b.作为两次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和中坚力量,唐宋八大家对扭转不良文风、健康发展“古文”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c.从散文史角度看,中唐和北宋两次古文运动具有连续性,唐宋八大家是其领导者和核心人物,可将他们视为一个整体。

d.尽管韩愈、柳宗元在中唐倡导了古文运动,但真正完成了古文运动任务的却是北宋欧阳修、苏轼等人。

15.下列对“古文运动”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唐古文运动伴随着思想领域兴起的儒学复兴思想而兴起,它反对形式主义严重、思想贫弱、内容空疏的骈文。

b.所谓“古文”,是一种先秦和西汉时代曾经盛行的、以单行散句为主的文体,因其时代较古被称为“古文”

c.北宋古文运动中,欧阳修扭转了“太学体”措辞怪异、佶屈聱牙的不良创作倾向,使宋文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d.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唯一领袖,欧阳修发现并培养了曾巩、王安石、“三苏”等人才,完成了古文运动的任务。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的史书和诸子著作、两汉的政论史论、司马迁的《史记》、魏晋南北朝的骈文,这些著作中均有不少佳作。

b.由于韩愈、柳宗元的后继者创作才能有限,不能自铸伟词,写出器局宏大、构思新颖的力作,导致第一次古文运动没有维持多长时间。

c.宋代石介等文人极力抨击柳开、王禹偁等提倡的“西昆体”时文,但因矫枉过正,反而使文坛兴起措辞怪异、佶屈聱牙的“太学体”古文。

d.欧阳修继承了韩愈文章平易的风格,不断提高自己的古文写作技巧;同时,他还运用主考官的权力,竭尽所能地扭转考场文风,提倡古文。

答案:

14.c(本文主要表达了为什么把唐宋八大家视为一个整体。a、b、d、主旨偏离。)。

15.d(“唯一领袖”错,原文有苏轼“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一句)。

16.c(“西昆体”并非柳开、王禹偁等提倡)。

阅读理解范文散文篇七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3)对比烘托。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阅读理解范文散文篇八

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

我在一个飘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乡的路途。一路风雨,心中默念着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却全然没有女词人那种洒脱和憾然。“梨花一枝春带雨”,美倒是美,可那柔弱的梨花,能经得住几番风吹雨打?记得当年秋末,大丰收后销不出去的雪梨堆得像小山,压得人们心里透不过气来,梨农们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去年夏天,梨乡的朋友捎来一箱他们自己生产的雪梨汁,细细地品上一品,那甜丝丝和凉幽幽的浸润,又让人闻到了梨花的芬芳。我想,今年梨农们该不会为销梨发愁了吧。

细雨霏霏,春意阑珊。路旁是一片片青绿色的麦田,阡陌间的农人披着雨衣,烟雨中,一望无垠的绿一直铺上西边山影朦胧的太行群峰。干旱的北方原野,此时竟有了一种江南水乡的气息和韵味。

车到梨乡,只见蒙蒙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拨开横陈的枝丫,迎着甜丝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它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飞舞着的丝线,北国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样的缠绵。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花浓雨密,香雾迷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这雨中的花,这花中的雨,这清凉的芬芳,这芬芳的清凉,花香水色,似梦非梦。啊,这美丽而圣洁的陶醉与洗礼,竟会是如此的刻骨铭心。我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

一年一度,花开花落。梨花的花期虽短,留给人的美却永恒。更何况花落过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遥望中秋时节,这片片梨园当是枝叶葱茏,黄金万点,雪梨飘香。到那时,人们就又会想起这些洁白的,在细雨中飘落的梨花。

1.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赋予了梨花哪些美好的象征意义?

答:

2.本文写的是春天的梨花,你能联想到朱自清《春》中的哪两个画面?请具体写出来。

答:

3.文中第二段主要记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

4.文中第五段文字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请试举一例。

答:

5.用简洁的文字说一说作者在梨花林中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答:

答:

1.是生活中纯洁、美好的事物的象征。

2.描写梨花的第五段与“春花图”都具体写了花;文中在雨中描写花,同时也写了春雨,使人联想到“春雨图”,都抓住了春雨的特点,多而连绵。

3.记叙了作者去梨乡的心情和内心的想法。

4.细节描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

5.沉醉于这美好的景象之中。

6.引用诗词,对梨花进行赞美,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说明对梨花的赞颂是古已有之的。

7.梨花以其自身的美好唤起了人们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理解范文散文篇九

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周庄的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然而河上有桥,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景物。

我曾经三次到周庄,都是在春天,每一次都坐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那一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那天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到周庄是初春,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斑斓,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1.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吗?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节日周庄的盛大的?

4.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第三次到周庄的情景?(2分)。

5.通过文章,你应该对周庄有所了解,假如我们全体初二同学一起去周庄,请你做导游,那么请你就周庄某一处景观写一段导游词。字数在40~60字之间。

1.主要写作者游周庄的所见、所闻、所感。

2.张灯结彩;拨弄丝弦;燃放礼花等。

3.略。

4.因为第三次游周庄正是周庄举办旅游节,节日的周庄更美,详写第三次更能体现古镇水乡的生机和魅力,反映了周庄人的幸福生活。

5.注意称呼。点明某一处景观。介绍一下这处景观。语言通顺,简洁。

阅读理解范文散文篇十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1.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人第一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2.选文的语言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朴实严谨,作者采用生动典雅的语言描述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b(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错,这句话描述的只是春天的景象)。

2、既引人人胜又使人联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文采。(或: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可读性)。

阅读理解范文散文篇十一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阅读理解范文散文篇十二

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

我在一个飘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乡的路途。一路风雨,心中默念着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却全然没有女词人那种洒脱和憾然。“梨花一枝春带雨”,美倒是美,可那柔弱的梨花,能经得住几番风吹雨打?记得当年秋末,大丰收后销不出去的雪梨堆得像小山,压得人们心里透不过气来,梨农们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去年夏天,梨乡的朋友捎来一箱他们自己生产的雪梨汁,细细地品上一品,那甜丝丝和凉幽幽的浸润,又让人闻到了梨花的芬芳。我想,今年梨农们该不会为销梨发愁了吧。

细雨霏霏,春意阑珊。路旁是一片片青绿色的麦田,阡陌间的农人披着雨衣,烟雨中,一望无垠的绿一直铺上西边山影朦胧的太行群峰。干旱的北方原野,此时竟有了一种江南水乡的气息和韵味。

车到梨乡,只见蒙蒙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拨开横陈的枝丫,迎着甜丝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它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飞舞着的丝线,北国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样的缠绵。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花浓雨密,香雾迷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这雨中的花,这花中的雨,这清凉的芬芳,这芬芳的清凉,花香水色,似梦非梦。啊,这美丽而圣洁的陶醉与洗礼,竟会是如此的刻骨铭心。我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

一年一度,花开花落。梨花的花期虽短,留给人的美却永恒。更何况花落过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遥望中秋时节,这片片梨园当是枝叶葱茏,黄金万点,雪梨飘香。到那时,人们就又会想起这些洁白的,在细雨中飘落的梨花。

1.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赋予了梨花哪些美好的象征意义?

2.用简洁的文字说一说作者在梨花林中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5.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梨花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是生活中纯洁、美好的事物的象征。

2.沉醉于这美好的景象之中。

3.引用诗词,对梨花进行赞美,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说明对梨花的赞颂是古已有之的。

4.梨花以其自身的美好唤起了人们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5.喜爱、赞美之情。

阅读理解范文散文篇十三

没再上班,收拾好心情,在家闲着无事便开始慢慢养花种草,渐渐地,我家已是绿色一片了。

如今我的护栏上,已有七八盆兰草,两盆茉莉,一盆栀子,一盆昙花,一株燕子掌,还有女儿弄回的几盒多肉。客厅外的阳台上也摆了一株米兰和两盆棕竹,以及长得正茂的一盆金边吊兰。杂七杂八的养着,也没有什么名贵的花卉,都是东拼西找养起来,除那两盆茉莉和栀子,还有一株春兰和惠兰是买的,其他都没花钱,要么找人家要的,比如那兰草,就小区保安分的,他在小区花园里养一大片,我便给他分了几笼,还有就是出去玩时于山路边看到带回养的,比如那棕竹,比如那垂盆草,山上多得是,还有那花一般的瓦松。

除了茉莉和米兰,我那些盆栽大都是各种草草及不怎么开花的肉肉。没事的时候我便天天在阳台上看它们的变化,看它们的绿叶以各种姿态在风中摇摆的样子,怎么看也看不厌。上半年的时候,姐来家玩,大概实在看不下去我频繁往阳台上跑,便笑着对我说:“你种这么多盆杂七杂八的东西,都不开花,每天就看下叶子,有什么好看的。我家月季和玫瑰开得好茂盛哦,那些从我家门前路过的人都跑过来拍照。”

我每天依旧,往返于客厅与阳台,乐此不疲,看看它们,在不觉中心情便会愉悦起来。没有鲜花又何妨呢?我只要四季长青一片就够了。更何况我有茉莉与米兰,虽没有玫瑰月季般娇艳,但也有着令人传唱的经典,更有着那些娇滴滴的花儿所没有的花香,还有我那昙花今年已开两次,我还摘下来做了一道昙花蛋汤。那小小的米兰呢,如今我正倘佯在它的幽香里记录我的小心情。

虽然也喜欢鲜花,不知为啥,我就没种过玫瑰,也许是怕刺手。自有自己的蜗居以来,我好像就只与茉莉、兰草、昙花,这些易养的植物有缘,相比花朵,我似乎更喜欢那一片绿色,何况茉莉的芬芳与兰花的幽香,又岂是其它花儿能比的。茉莉,以前在乡下曾养过一盆,是我养过的最好的一盆。整株枝繁叶茂,一到夏天白色的小花朵,星星簇簇地开在绿油油的枝叶间。我就搬进客厅,穿堂风一过,整个屋里都是茉莉的花香。邻居来玩耍总是艳羡加赞叹。后来搬家只搬了兰草,那盆茉莉也就送了邻居,邻居后来打电话说她分了两盆也长得好。而我阳台上的两盆昙花估计就枯萎了,那两盆昙花每到夏秋季都会开出很多的花朵。也曾在夏夜带着女儿一起观看它们的盛开,有时一晚上要开三四朵,随乡间的夜风飘来阵阵幽香。

家搬了几次,每次都不知不觉又把这几个品种凑了起来。城里不管花店还是大街上游走兜售的,也曾看到过娇艳的月季和诱人的玫瑰,却总没有要去买一盆的冲动。茉莉好多花店有卖,昙花更容易活,随便取一枚变态的叶乱插土里就生根发芽了。兰草相对来说,好品种要贵得多,因而每每看到卖兰草的总要驻足观看一番,看各种兰草绿叶的风姿,有时恨不得每个品种买一盆。可惜身上铜板太少,只好怅然离去。

一、栀子茉莉香一夏。

春末夏初的五月,天气真的舒服。不冷也不热。偶尔晚上会下起零星的小雨,每天早晨醒来,清新的空气中,微微的凉风总会送来淡淡的花香,这正是茉莉与栀子花开的季节。

每天早晨起床,梳洗过后,从客厅开始把地拖一次,无意中发现那盆茉莉的小花骨朵已开了几朵,白白的、娇气的藏在嫩嫩的绿叶间,心底便不禁悄笑了。花儿们如约而来显现自己的美丽,都散发着各自的芳香,吸引人们留恋忘返,让人们分享着这短暂的生命带来的喜悦,哪怕是一点点喜悦也好。不管是卧室里的栀子还是客厅里的茉莉,或是花园里那些粉红的杜鹃和藏在宽宽的绿叶间的黄桷兰,他们都在这个时候静静绽放青春,展现美丽的生命,尽管属于他们的季节是如此短暂,但每年这时他们都相约着,从不慨叹自己的青春短暂,而是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尽情绽放,把美的姿态与价值全部展现出来,奉献给大自然,奉献给供给它养分的天空与大地。

倒是我们人的青春一去便不复返,只有等来世,而来生你会又在哪里和我相约呢,我们还有来生吗?所以,何不学习花儿的姿态,不去慨叹青春的短暂,时间的流逝,相反抓住手里的`机会,拥有的时间,努力做该做的事,让我们的青春以另一种形式呈现……该有多好!

这个季节,走在街上,随处都是卖花的人,一束束的洁白的栀子,一串串的小小的茉莉,还有两朵一组的黄桷兰,总令人忍不住要停下脚步去看一看,去闻一闻那些花儿。如果合适再花两三块钱买一两束栀子,或放在家里或放办公桌上,于是家里也好,办公桌也好,便散发着栀子花的花香,在花香的熏染下,心情好了,工作也更顺了;年轻漂亮的姑娘们或买一串茉莉挂在白皙的脖颈上,整个人顿时便焕出发出另一种朝气,走在大街上,随时会飘过一阵芳香;抑或买两朵黄桷兰挂在胸前,幽香怡人,四散飘逸,陡然增加了女孩儿迷人的魅力。

栀子的花期相对来说是要长久点,插在花瓶里,一两天也不会凋谢,就算是谢了,它的芳香也依然存在的,更多时候我喜欢买两束栀子。栀子与茉莉都有着洁白的花瓣,都有着令人喜欢的芬香,他们平凡的花朵里深藏一种质朴素雅,清新与忠贞的品性,只有喜欢它们的人才能领会,这淡雅、素净、芬芳怡人又经济实惠,不正如某种女人的品格吗?优雅、端庄、温婉、贤惠又务实。

二、午时花绽蕴情深。

午时花,也叫太阳花。

夏天的时候,姐因总笑我天天在阳台上看那些不开花的植物,便从她家花盆里给我分了几苗太阳花来。没多余的盆,便把零食盒子敲了几个洞,弄了点土随随便便就插上了。太阳花的枝叶都很柔嫩,我轻轻插土里的时候还是不小心碰断了枝尖,断了大约两厘米长一截,我准备丢了,姐说:“别丢了,插在土里,又会长成一棵的。”

我将信将疑,这么短的小不点还能活吗?管它的,反正盆也大,稀疏的几枝太阳花还不知何时能长成一片呢,就当多插一枝试试吧。就这样把它插在了边上,仅有的几片小小的叶子完全是贴着土了。以后就没再管过,在我想象里,它即使要开花也得使劲长高,长到别的花枝那样高才行吧。

一天早上起来,我照例跑到我的“植物园”去养养眼。那些太阳花每天都有一朵或两三朵,迎着太阳的方向准时绽开它们柔弱的花瓣,到下午的时间又悄然合拢,静静地开过又悄悄地凋谢了,似乎只要对着阳光表白过,就心满意足了。那早,太阳花又有几朵小蓓蕾,那枝矮矮的在一旁,也露出一个小小的尖角似的花蕾,我看了心里还想,这都能开花才怪。可没想到,吃过早饭,洗过衣服,再到阳台上晾衣的时候,几朵红红的太阳花已经迎着太阳而盛开了,包括这朵矮矮地开在土里,还比其他的大一些,颜色也更鲜一些。心里不禁深叹,万物真的有灵啊,这一朵小小的太阳花,这么一枝身高才一寸多点的枝杆,谁能想象居然开出了这么一朵艳丽的花。她真的好像是一个小小的精灵,迎着阳光笑得一脸灿烂,正如她的花语一般充满了激情、活力,对太阳隐藏一种深爱,让人心底情不自禁要为她欢喜和感动,不得不为她不屈的生命所折服!

三、惠兰素质一秋月。

随着夏天的脚步渐渐远离,今年的秋天磨磨蹭蹭地总算来了。而我家里的兰花也终于开了,花开九朵。网上一查,说开九朵的是真正的惠兰,心里甭提多高兴了。都说兰心惠质,原来这是我们国家自古以来文人们就爱的品种。屈原还曾以惠兰自喻呢。

兰花的花期很长,那段时间,每缝出门再回家,推开门一阵幽香便扑鼻而来。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窗外微风吹过,那幽香又随风轻轻荡漾在屋里。父亲曾说过兰越远越香,不知邻居家是否把我的兰香偷去呢。

而这株兰还是前年和朋友们一起,去宜宾佛现山看栀子花开的时候买的。那天雨下得稍有点大,山上有些地方还是泥路,大家没有在山上逛多久,就到一处农家喝茶闲聊了。她们都在客厅玩,因为下雨,上山的人很少,山上一片安静。春雨下在高高的山上,群山便一片雨雾缭绕了,站在农家坝子里,远远看去,佛现山的众岭似仙境一般。而微凉的风中,因遍山的栀子正当花季,不时也能闻到栀子花的香味。我在坝子里看山看雨,又看这家人种的花草,发现了他们种在角落的一大笼兰草,每一株都长得英姿飒爽,在雨水的洗涤下更显葱绿,在山风中轻摇着一片安宁与淡泊。看到兰,顿时心痒痒了,索性去找到兰的主人,缠着她卖了两苗给我。大姐看我喜欢的样子,说这花可来得远了,是她儿子在云南带回的,花开得可大朵了。大姐分了两苗给我,她家先生出来,好像不喜的样子,大姐说她这么喜欢,又给了钱,就分两苗吧,我们不是还有嘛。我高兴得提了兰草进屋,朋友见了忙问在哪里弄的,我说就这家买的,她也要去买,可主人不再卖了。

兰草喜欢清凉幽静的山谷,喜欢松软的土壤。我和女儿趁着回老家的时候,拣了一大塑料袋的紫砂岩石带回家。上车的时候,别人都惊讶我们干嘛要带一大袋子的石头。其实很多花都喜欢稀松的土质,我们在城里不好找土,那时也不知网上居然连花土都有卖的。我和女儿把这些石头敲烂了,粗细各异,从下往上在盆里铺好,再把兰种上。

经过两年的时光,这两苗兰早已长成,又陆续长出好几株新苗。但就是不见开花。曾总想辨别他们是啥品种,一直观看他们的叶子,数数叶子有几片,然后在百度上去搜,以为他们就是建兰了。姐每回来,都说你这兰花好久开哦,不知道会开什么样的花,我说人家说了,花开得可大朵了,就不知到我家会不会变样。姐终究等不及看花的样子,也分了几苗去养。

今年春天,一次去买菜油,看到油房里满地的菜枯,突然想起可以用来做花肥,便给老板要了点点,拿回家沤了很久,又稀释了很多次,才给花儿们施放。我的花草们总算有点养份了。夏天,早晚不忘给它们喷喷水,我那几盆草草一天天地变了样,叶子日见变长,在风中轻摇,看着说不出的心旷神怡。

有一天在阳台晾衣的时候,发现那株来自山上农家的兰有了变化,起先以为是抽出的新苗,可细看,却是花箭,终于要开花了。我高兴得像小孩似的,连忙叫来姐姐一起欣赏。经过近两年的等待,这株兰终于要开花了。不禁哼唱起那首歌: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只是,我这不是校园,而是温馨的家园。

四、香草芳名颂至今。

芸芸众生,人也好,植物也罢,活在这天地间,便有各自的追求与生活态度。人自诩为万物之灵,那么我们便更应学众物之长,克人性之短,做更好的自己。其实我们祖先自尧舜开始便以惠兰白芷为民族象征,更自屈原伊始,以香草喻美人及一切好的品性。

草木只是不会发声,但它们知四季轮回,知应时而生应时而长。

它们也懂感恩,也懂回报。

有时觉得养花,也像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在乎它,关心它,了解它,爱惜它,它才能向你展示它的美丽与芳香,这也许就是养花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身心的愉悦。从而又在植物的身上领悟且修心,这便是养花的乐趣所在了吧。

阅读理解范文散文篇十四

(1)做选择题时,我们必须看清是选择“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避免平时练习时出现的粗心大意的毛病;选择过程是个逐步缩小包围圈的过程,应先将明显需要剔除的选项排除,然后再进一步慎重考虑答案。

选择题完成后,应把答案及时填入答题卡,以免后面因时间紧而漏涂、错涂。

(2)做文字简答题时,我们必须看清题意,避免答题时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如果有字数限制的,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字数去表达,无把握回答的,要先在草稿纸上草拟答案,然后誊写入答题卷,尤其要注意答题时千万不能出现“越出界外”的现象。

(3)根据大纲规定,写的是一篇大作文,我们必须根据题目要求,做好审题立意、选择材料、谋篇布局和驾驭语言等方面的工作,力图把文章写好。

(4)复查:一般来说,我们回答问题时所产生的最初答案有一定的可靠性,不要轻易改动,在复查时若要改动答案,必须以充分的理论根据作前导;同时,我们还可利用这段时间,对解题过程中丢下的难题作重点思考,防止出现漏答的情况;有的题目实在捉摸不透,也只得连估带猜了。

阅读理解范文散文篇十五

闻传楚南有奇峡,峡在林邑以北三十里许飞天山内。察其地貌,乃地峡是也。

据旅游者前辈徐霞客《楚游日记》载叙:“江口诸峰,俱石崖盘立,无寸土不丽。志称有曹王寨。山极险峻,暮不及登,亦无路登也。”霞客所称江口,即东江约郴江汇流之处瓦窑坪。坪口有古渡,有瓦窑坪小学,有赤壁高矗百数米,亘绵一里余。曹王寨当在其上,可望而不可及。霞客言“无路登也”,确然。徐君到江口已是傍晚,无暇于曹王寨,已足可惜;其未能溯东江而上.对紧邻瓦窑坪的瓦窑峡作一番考究,综其锦绣文字,殊失篇什,也使后人错过了眼福。所谓瓦窑峡者,从外围的东江窥觑,它一律红砂裸岩,无泥能沾,无草愿附,已初露异趣。而石们个个头脑独立,肚腹却又密贴本分,其憨态也可掬,其优雅也难画,其数目更难以清算,就怪了;且一石一山,一山一石,其来势放达俊逸,备具唐宋之风。若弃舟向岸,有古磴锯齿样排闼成梯。拾级登顶,才发现它另一面目——石壁挺削,皆破竹一般竖立起来,也不知是否要扶持一把,吓人一身冷汗。俯视下界,森森地捏挤一条细水,又出不去地锁着,其形胜诡谲玄奥,令心旌迎头折裂,噤然难语。峡里游客本来就稀,一二人迹衬对,更显其桀厉,凿讷,粗豪;女娲末世之蛮荒,或许就是这里了。传说黄巢、洪宣娇被官兵追击,先后落草此地,还留下一株摇钱树。树尚在,隐栖长颈的鹤,鹰盘旋不止。以守战观点看,瓦窑峡虽易守难攻,然易进难出,军旅入峡,徒自困耳。而一忽想到,农人穷急了,才聚众闹起事来,成成败败,谁又顾念?摇钱树说,姑且信之。

噫,信之者,当此飞天山瓦窑峡,不可不耽读原装原配大自然。峡壁高处,难能人工,谁涂铜绿苔色,镌刻天书千行;又冥冥何年,地角坍塌大块,堆筑起布达拉宫之象形;最是佛手岩,两眼看,观音素手合十,一目瞄,活脱一美女,上身下体尺寸极合黄金比例,在那里倚坐休闲,不古不今。山首和谷地杂色得好,一团一团明翠,就是族居异竹怪树了,大拇指粗细;石不让隙,何恨根不能深。牧草繁茂,亮,黄,灰,白;霜气把野果子逼红,有绒刺,俗名鸡腿子。山洪早巳倾泻净尽,沟痕崚嶒;巨藤,蛇似地朝下滑,吸湾子里凉泉。湾水如碧玉,若隐若现,点点游虫浮幻,用望远镜看,是野鸭!

峡内绝无弓箭逐肉之音。峡的缓坡,仅有一泥土抟成的独屋,居早先避乱而入男女,都一把了年纪。其依峡为民,作息日月,鸡飞狗跳,快活也远。退峡之前,这男女方才告诉,须隔江望见大面峡。大面峡有美人石。一美人俯卧,其下有应接之物,盛传天地可怜慈禧,让她来此僻静,做足了凤翔在上龙潜于下的大梦;另一美人则仰卧向天,足月孕妇的样子,极安祥,意满。

或曰:然。

阅读理解范文散文篇十六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选出下列各项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b.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c.许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

d.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2、对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倏尔远逝(忽然)。

b.凄神寒骨(使……凄凉)。

c.隶而从者(随从)。

d.犬牙差互(狗的牙齿)。

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的写作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两句都是从正面来描写水清澈。

c.选文中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d.选文在第三段透露出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忧伤的感情。

4、翻译下面的语句。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参考答案:

1、c。

2、d。

3、d。

4、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