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申请书范本 孔子学院教师申请(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20:51:33 页码:14
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申请书范本 孔子学院教师申请(四篇)
2023-01-10 20:51:33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申请书范本一

2. 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仁且知,夫恶有不足矣哉!

3.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忠信仁义者可行于天下。)

7.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8. 不迁怒,不二过。(此三句意为人有过失是不可怕的,谁会没有过失呢?但有过不改或者讳疾忌医的态度是最不可取的,这样的人会在以后犯同样的错误,这才是令人悲哀的事。老子所谓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之谓也)

9.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10.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1.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 孔子论学习

14. 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15.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6.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8.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狂暴粗野,言不及义,虽乡邻亦鄙之;忠信仁义,谦恭有礼,虽蛮夷之地,亦敬之。)

19.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1. 其使民也义。

22.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4.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25. 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最新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申请书范本二

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5.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

6.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0.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1.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12.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

13.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4.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5.有教无类。

1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最新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申请书范本三

孔子说:天下的义理无穷无尽,而人的见闻十分有限,如果专门靠记问之学,不可能掌握全天下的道理.要是常常温习平日所学的知识和日常见闻,比如读过的诗、书等,听过的讲义言论,能够反复体会,牢记于心,在此基础之上,就能触类旁通,有新的体悟.就算是从前不知道的,也都会渐渐明白它的道理.这样,天下的义理就会慢慢贯通,学问也就日益充盈了.有人来请教问题,也能对答如流,对别人的疑惑,能够深入剖析而没有遗漏,做为人师也是绰绰有余了.因此,君子为学,不在于博闻强记,而在于明乎义理,反求于内心,由此举一反三,必能体悟天下之大道.

这句话我们再熟悉不过了,而真正理解它却是又一回事,温故是下功夫,凡事不下功夫,不可能有好的结果;知新是体悟,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世间万物也是如此,功夫下到了,早晚会有体悟;用自己的体悟来指导别人的生活,就是为师.一事通了,可以为一事之师,一切都通了,就可以为天下之师.

这句话写在为政里,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意思.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为政者不可以忽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要想知道未来的事情,从历史中往往都能找到答案.

这句出自《论语》的千古名言,我反复诵读,回味无穷。

在没接触这句话的时候我是个自作聪明的女孩,在家里不复习,只靠课堂上的40分钟来学习课文。每到测验的时候我总是靠运气,希望测验的题目我都会。有一次,恰巧碰上了一道不会的题目,老师上课时讲过,课后自己没有再复习,现在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这题是10分啊,可我全都不会。我恨不得马上回到那一课,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回家后复习。时间到了,我只好带着满腹遗憾交上了试卷。等到公布成绩那天,我真是心乱如麻,忐忑不安,“75分”。oh,no.霎那间,仿佛有一万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我真是无地自容啊,恨不得地上有个缝能钻进去躲起来,脸也羞得通红。因为我平时的考试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可这一下子跌入深谷,我难过极了。

后来,在我无意间翻阅《论语》时,看到了一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沉思了很久,忽然茅塞顿开,明白了许多道理。

从此以后我不但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回到家还会复习今天学的内容。我把这句话写在课本的扉页上,做为警语,时刻提醒自己。学习贵在坚持,“温故而知新”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通过“温故”学到新的知识。

最新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申请书范本四

“仁” 之内涵许慎《说文解字》中的“仁”,谓:“亲也,从人二”,进而说“亲者,密至也”。孔子学说具有强烈经验性质,历来取近譬远,据实说虚,其立足点虽是个人的修身功夫,目标是养成“君子”的社会。

“仁”的伦理信条,出发点在个人,每个人必须实行于他周围的家人,进而才是家人的亲戚、亲戚的亲戚。这便是由近及远的道德推衍,或称教化。而“仁”的内涵便是基于家庭和家族的行为规范和这套规范的价值基础,也就是“孝悌”,至于向家族外的,也就是向社会的道德延伸,便是忠信、忠恕和礼乐。

《论语·学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的行为准则适用于儿女善待事父母;悌,是符合伦理原则的行为,本指弟弟对兄长的善待与服从,其实也就是年幼对年长的敬重与接受教育。

“仁”并不是抽象的理念,也必须化为起居行止的“温、良、恭、俭、让”的态度并体现于日常生活,最终实现于和睦的家庭生活中,无数家庭的和睦才能保证社会的井然秩序。

《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从积极一面来讲的。凡是一个人想达到的想争取的,就应该也同时想到,别人也会同我一样,也好同好或者相似的意愿。

同样在《论语·雍也》篇中,子贡问夫子:“如有博施于人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答道:“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意思是说,凡能够广泛地推导其仁心救济绝大多数人众的,哪里仅仅是“仁”行呢?

“仁”更多地只能化为起居饮食和待人接物的日常伦范,看他是否可以在平时履行道德礼节。这个“礼节”就是伦理制度——孔子的时代,也便是“周礼”。

“礼”本来用来是制“欲”的,人的欲望泛滥,便有一切不合乎“礼”的行为,孔子因此要求以“达仁”或“成仁”为修养目标的,必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自己可以做到“终日不违仁”。

孔子认为,“礼”就是为人的本分和守则。“仁”之为善,其实往上可以无穷进展,以至于圣人都有难得充分践履的;往下它又有切实可行的,只要所言所行不逾出“礼”的界限就可以了。

“仁” 之内涵许慎《说文解字》中的“仁”,谓:“亲也,从人二”,进而说“亲者,密至也”。孔子学说具有强烈经验性质,历来取近譬远,据实说虚,其立足点虽是个人的修身功夫,目标是养成“君子”的社会。

“仁”的伦理信条,出发点在个人,每个人必须实行于他周围的家人,进而才是家人的亲戚、亲戚的亲戚。这便是由近及远的道德推衍,或称教化。而“仁”的内涵便是基于家庭和家族的行为规范和这套规范的价值基础,也就是“孝悌”,至于向家族外的,也就是向社会的道德延伸,便是忠信、忠恕和礼乐。

《论语·学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的行为准则适用于儿女善待事父母;悌,是符合伦理原则的行为,本指弟弟对兄长的善待与服从,其实也就是年幼对年长的敬重与接受教育。

“仁”并不是抽象的理念,也必须化为起居行止的“温、良、恭、俭、让”的态度并体现于日常生活,最终实现于和睦的家庭生活中,无数家庭的和睦才能保证社会的井然秩序。

《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从积极一面来讲的。凡是一个人想达到的想争取的,就应该也同时想到,别人也会同我一样,也好同好或者相似的意愿。

同样在《论语·雍也》篇中,子贡问夫子:“如有博施于人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答道:“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意思是说,凡能够广泛地推导其仁心救济绝大多数人众的,哪里仅仅是“仁”行呢?

“仁”更多地只能化为起居饮食和待人接物的日常伦范,看他是否可以在平时履行道德礼节。这个“礼节”就是伦理制度——孔子的时代,也便是“周礼”。

“礼”本来用来是制“欲”的,人的欲望泛滥,便有一切不合乎“礼”的行为,孔子因此要求以“达仁”或“成仁”为修养目标的,必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自己可以做到“终日不违仁”。

孔子认为,“礼”就是为人的本分和守则。“仁”之为善,其实往上可以无穷进展,以至于圣人都有难得充分践履的;往下它又有切实可行的,只要所言所行不逾出“礼”的界限就可以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