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红色文化传承市课题申请书 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申报(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21:09:53 页码:9
红色文化传承市课题申请书 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申报(2篇)
2023-01-10 21:09:53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红色文化传承市课题申请书(精)一

今天,我节选择了《红色家书》中的两封信,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起进入革命先生们的心灵深处,听听时代背后刻骨铭心的故事,感受穿越时空的精神和力量吧。这两封分别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夏明翰写给母亲和妻子的信,他被叛徒卖掉后被逮捕,在狱中知道自己的生命要结束,忍痛苦用铅笔写。他牺牲的时候只有28岁。

尊敬的母亲:

你用慈母的心养育了我的童年,你用优秀的古诗词开拓了我的心田。爷爷骂我,关我,反动派又折磨我。亲爱的妈妈,你和他们从来不相容。你只教孩子为民除害,为国除奸。在我和弟弟妹妹投身革命的关键时刻,你给了我们精神上的关心、物质上的支持。亲爱的母亲,不要悲伤,不要哭,不要哭,不要用眼泪送给别人。孩子们看不到母亲的鬓角,但我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的红旗飘在祖国的蓝天上!

夏明翰担心自己牺牲后母亲失去孩子的痛苦而悲伤,所以要求母亲不要用眼泪送孩子去别人,看前途和光明。夏明翰的失落是豪绅的家庭,思想开朗的母亲支持他进入新的大学,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母亲大力说服思想守旧官僚的继父,为夏明翰参加五四运动,加入共产党,开展农民运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亲爱的妻子钢:

同志们说世界上只有家庭好,今天才觉得你是女性国贤。我一生没有悲伤,没有泪水,没有私读,你不能悲伤地流泪。张望,这个世界,几对夫妇一起有一百年。扔头,洒热血,明翰,明翰已经。各取所需有一天,革命事业代代相传。红珠留下相思,赤云孤独成功,坚持革命继我的志向,发誓传达真理!

(这里的红珠是夏明翰送给妻子的红珠,用来寄托他们的思念之情。赤云是指他们的女儿夏赤云)

写完这份感情真挚的遗书,夏明翰为了表达对妻子的强烈思念,用嘴唇和血,在信纸上留下了深深的吻痕。这对志同道合,爱情深厚,为理想信念甘愿抛弃头部,为热血的革命伴侣,其革命精神是千秋,光照后代。

纸短情长,字见风尚,这封家书虽短,但我们可以感受到革命烈士的真实、善良、美丽、不忘初心,记住自己的历史使命召唤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领先的榜样。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树立我是大人,我是奋斗者,我是追梦者的思想,不断努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3年红色文化传承市课题申请书(精)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由于“左”倾路线的危害,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1934年7月,红七军团进入福建,在闽赣苏区休整补充后率先北上,进入闽浙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团会合后,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地区遭到敌军的疯狂围攻,最终失败,方志敏、刘畴西、等领导人壮烈牺牲。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八万多人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长征。三万多八闽儿女参加这个伟大的历史性壮举。在长达一年多的战略转移过程中,八闽儿女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胜利到达陕北的,已经不足三千。湘江之战,以闽籍指战员为主的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第18团承担断后任务,血战十天,以全军覆没的代价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7000多人几无所存。在祁连山脚,西路军血洒河西走廊,红五军团悲歌高台城下,数千名历经雪山草地考验的闽籍红军指战员马革裹尸。在遵义城下,在赤水河畔,在金沙江边,在大渡河头,在皑皑雪山,在茫茫草地,在六盘山,在直罗镇,到处都洒下了八闽儿女的鲜血。(这是先遣队在那样的历史大背景前提下而进行的)

一个远离喧嚣的偏僻的小山镇-----赤溪,距城关53公里,四面环山,峰峦叠起,每座山峰都在溪中长出,山清水秀,正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尤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叶,我们的先辈们,没有你们这样的幸运,在头上压着三座沉重的大山剥夺了他们的幸福感,或者说是给生活带来了痛苦。他们为了解脱这些痛苦,就付出了血的代价,为了国家,他们抛投骨,洒热血。

今天你们生长在红旗下,特别在这改革开放的大环境里,你们就很难体味到那时的背景,残忍,是的,现在我就讲讲,我们赤溪镇的一些党史吧。

赤溪是一个小山镇,三十年我们这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但是,便于革命志士开展活动的好环境,因此,我们全镇上下基本掀起参加革命风,据完全统计有108人参加革命,比霍童镇还多三个,真是一个奇迹啊。

由于这几天我都在忙于陈荣凯副省长要来我们镇里调研工作和《文革宁德知青篇》文稿一书的征稿活动,很多精力都被用在这方面,于是今天就简单地聊聊几点有关我们赤溪镇的党史吧。我们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军团长寻淮洲,政治部主任刘英,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与闽东工农红军叶飞、叶秀藩、范式人等领导人,于1934年8月21日9点许,在阳谷村会师,先遣队首先传达了党中央重要指示对闽东党政军的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也促进了闽东革命形势发展。这个队伍有6000多人马,拥有大炮、枪支弹药、无线电等设备,当时住杂暴满了夏村、桃源、赤溪三个村庄,并给我们留下50多幅标语在古民居墙壁上(连兴座、巫济业厝),遗憾的是至今已只有三条依稀可见。第二天,凌晨,由我闽东游击队队员引路,从龙案岭出发,途径班竹、社洋,然后又直入福安磻溪、康厝,于下午两点左右攻下福安重镇穆阳镇,最后,当天我闽东游击队员原路返回。今天我们站在这块碑子面前,就足以让我们揭开当时闽东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序幕,开展重温阳谷北上抗日先遣队和闽东红军会师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对宣传革命历史,发扬红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结束四年游击战后,还根据当时先遣队传达精神要求,闽东特委动员1600多人参军,经过一周后且动员了4000多人,挑选了1500名。经过军事训练后,于1938年开往前线,这支队伍就是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叶飞任团长,阮英平任副团长。解放初期,这些队伍不是牺牲在抗日战线上,还是牺牲在抗美援朝战线上,最后回乡的也只有12个老红军,迄今已全部不在人世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