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如何写科学论文实际范文通用(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7:48:14 页码:14
2023年如何写科学论文实际范文通用(模板17篇)
2023-11-20 07:48:14    小编:ZTFB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时可以参考一些范文或优秀的案例,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范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总结的写作风格和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灵活运用。

如何写科学论文实际范文通用篇一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专业课,它既是前期各门中医基础课教学内容的具体应用,又是多门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并对形成中医类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起到关键性作用。我基于多年来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经验,对于如何尊重学生差异、以学生为中心的开展因材施教教学积累了点滴体会,刍议如下。

一、实施因材施教是当前高校教学的客观要求。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学生的知识来源早已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对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法的抵触是显而易见的。但学生多年养成了被动学习习惯,又不知道如何自我改变。这种矛盾已经日趋激化,严重影响到目前大学的教学效果。因此,真正落实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现代的高校教学中,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再满足于念教案,而是充分考虑如何去发挥学生的个性,并结合学生的个性进行因材施教,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具体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碰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学生习惯了以老师为中心,不习惯以学生为中心;二是学生普遍还比较羞涩,怯于与老师互动,排斥学习方法的改变。由此可见,改变教学方法,并且注重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习惯,是中医内科学实践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加强自身修养,注重理论体系的构建。

在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的传授中,涉及到了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对于每个证型,又以证型证候分析为重点、以处方用药为核心。结合基础知识,层次清晰、结构明了地从临床表现到病证诊断,从疾病症状到病因病机、从方剂分析到临证加减,贯穿起理、法、方、药一脉相承的授课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知常达变、掌握授课内容,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基础。另外,授课中注重结合临床病案,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概念的关键词拆分解读,并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讨论,从学生的归纳和理解性表述中,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何处,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环节。

2.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授课应当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并非教师单独的灌输和说教。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中医内科教学中,针对具体病案,开展分组对抗辩论、角色互换、组建兴趣社团等形式的教学,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分组对抗辩论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变争强好胜之心为学习的动力;角色互换,让同学们上台来尝试授课,通过换位思考寻找不足;组建兴趣社团可以让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的习惯,社团成员经常集中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班级团结更有利于学习。

3.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根据其学科特点,应当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并督促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的.学习习惯。譬如归脾汤先后出现在治疗心悸、不寐、眩晕、血证等不同的病种里,对于类似的这种异病同治的现象,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勤于思考,纵横对比,自行总结归纳。从不同的侧面寻找这几种疾病相同的病机规律及辨证施治,拓宽学习思路、深化对教材的掌握。

4.注重个别辅导。

再好的课堂教授,也必然存在不足之处,更不可能仅凭课堂授课,就让所有学生的水平达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牺牲个人时间,无私奉献到教学中。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会发现个别学生出于家学渊源或者个人兴趣,有相当的中医基础,所以在某些方面会表现得比较突出和优异,但他们又很可能存在着知识不够系统、辨证思路狭隘的缺点。对于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是没有充分时间进行交流的,应当在课后、假期见习活动或者第二课堂的环节进行充分全面的交流和指导,既肯定他们的水平和能力,又要指出他们存在思路偏颇的问题,让这部分学生少走弯路,更快更好地成才。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重教育学生的方法,尊重学生个性。

学生家境不同,学习经历不同,个性和脾气自然会区别很大。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因势利导,区别对待。批评“面子薄”的学生,语言上要恳切婉转,不能太过激烈;教导敏感怯懦的学生,就要多加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对待那些外向甚至“啥都不在乎”的学生,语言就要响雷重锤、醍醐灌顶,才能真正地对其有所触动等等。

2.不骄不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能因表象和偏见来区别对待学生。不能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降低其他方面的标准;更不能对学习成绩不尽人意的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多关注和沟通,让其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温暖,积极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

如何写科学论文实际范文通用篇二

答题技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有些同学失分,不是失在知识能力上,而是失在没有题技巧上。掌握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能使复习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复习语病题时,就要在把握六种病句特点的同时,掌握一些辨析病句的方法:

(1)审读法。审读法就是通过审慎的阅读,发现句子的毛病。一般说来,大凡读起来别扭,听进来含混的地方,就可能是毛病的所在。找到了病处,再仔细分析判断,查清语病的原因,然后加以修改。例如“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读第一分句“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就会觉得不通,要在其结尾加上“情况”或“状况”之类的词语比较顺畅。

(2)紧缩法。紧缩法就是把句子的修饰成分去掉,就其主干部分,检查语病。例如,“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把它紧缩后就是“他按排了内容、时间、人员以及问题。”显然,“按排”与“问题”搭配不当。

(3)类比法。也可以称为“仿造法”,就是按照自己怀疑有语病的句子的格式仿造句子,如果仿造的句子有语病,那么原句也有语病。例如,“今年春节,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的岗位上。”这句话通不通,可以用类比法来检验:“这个工厂的几十台机器,几百个工人放弃休假。”“这所学校的几十间教室、几十名教师放弃休假。”显然“机器”、“教室”、“消防车”都不会“放弃休假”。

(4)比较法。在选择有语病的项时,四个选项中往往有两个容易排除,剩下这两个,就为难了,那个干扰因素比较大的选择项,也给人似是而非的印象,这时就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比较。如果是确认两项都有问题,就选择问题较大,较明显的那一项。

学习方法:

1我们在高中的生活里,需要很多时间来学习各种的科目,需要花费时间来考试和上课。在时间紧凑的日子里,如何将语文学好,首先我们就需要能够认识到,学习语文必须要在一定的时间里才能够使得自己形成语文素养,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变得相对容易,我们会越学越轻松。

2我们应该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特别是早上的宝贵时间。预习是一定要做到的,这样课堂听课的效率才可能提高,预习过程中讲究合理的分析,理解文章,将自己不懂的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实在是找寻不到答案的可以上课向老师请教。而在之后的学习,特别是大学,我们就会发现自学能力是特别重要的,所以要在这个时间段培养起来。

3预习过后就到了课堂时间,这是个绝对重要的时间段,如果利用得好就能够事半功倍,就可以将一切的问题弄懂,就可以将老师拥有的知识都吸收到自己的身上。一定要认真专注,还有跟着老师的步伐,但是有时候也要有自己的见解,老师不是神。我们可以质疑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理由,在认真看过书本,分析过问题后跟老师和同学讨论。这是关键的地方,纵向和横向的讨论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4而到了课后,一定要向老师请教,有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出来,这样才能够成长转变提高。这样就可以不会积累更多的问题,一定要将每一天的问题都解决。课后要完成好作业,因为可以巩固知识点。其实语文的基础题都是靠平常积累的,而作文也是需要素材的,经常的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而阅读和文言文则是靠语感,更是长期积累。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对知识系统的分析和掌握。

5课外时间也是相当珍贵,阅读多一些名著是很好的,锻炼感觉,但是如果不喜欢,可以阅读经典小说,或者是评论也可以。这样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能力,渐渐就会爱上语文了。

如何写科学论文实际范文通用篇三

根据汶川县教育局工作安排,在教研室的指导下,结合桂馨基金会项目,我县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开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现将本期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小学15所,灾后重建完成12所,还有3所学校在其他校区或其他场所过渡。重建完成的学校中有9所完全按照四川省07标准配备了实验器材,其他学校正在配备中。我县科学课教师全部为专职教师,他们虽然是专职教师,但都不是学习科学课相关专业的教师,其中有部分为近年转岗的年轻教师。目前我县有小学生6000左右,各校学生人数相差很大,学习基础相差也很大。

二、教学教研情况。

本期按照教学工作计划和桂馨基金会的培训要求,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我县科学课的教学工作由于受到5.12地震的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都急需加以规范。我们从教师的备课、课前准备、上课等常规入手,要求必须有详尽的教学设计、充分的课前准备、合格的课堂实施,学校教务处加强督查。从学生的课前复习、课前准备、课堂记录着手,要求必须课前预习、能在课前准备必备的材料和其他资料、课堂记录要认真,教师要把学生的常规作为评价内容之一。教研室要加强教学督导,对教学常规较差的教师要给予批评帮助。

2、注重实验器材和《科学实验工具箱》的使用和管理。

我县地震之后,大多学校的实验设备全部损坏,去年各校已按新标准配备了教学仪器,因此,为了使其更好地发挥效益,我们加强了实验器材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各学校按《实验室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实验设备,按照《小学科学课实验目录》开展实验教学,科学实验仪器的使用要结合《科学实验工具箱》,做好使用记录。本期开展了片区科学《实验工具箱》的使用研讨,大家就使用中的经验作了交流,对使用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3、开展片区青年教师的培训指导。

根据阿坝州教科所的安排,今年将参加四川省教科所举办的《四川省小学科学课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我们为了配合此次活动开展了青年教师赛课选拔活动,力求通过此项工作对年轻的科学教师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帮助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我们还对近年进入科学课教学的教师指定了专人负责的培养的工作安排,要求尽快成为合格的科学课教师。

4、进行全县小学科学教学的实地考查。

多年来,我县开展的小学科学教学实地考查工作对我县的科学教学工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科学课教师的成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教育局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今年是灾后恢复的第一年,对学校科学课的教学现状的掌握尤为重要,为此经我们请示上级领导同意开展了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实地考查2017最新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2017最新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我们的实地考查工作是由教研室组织全县小学科学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成立的考查小组,按照制订的考查标准,深入各个学校,采取抽样检测、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等形式进行。考查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常规、教学方法、实验器材的管理和使用、科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学习与提高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的水平等;学校对科学教学的管理与指导、教学研究的开展等。

5、开展科学教师知识提升活动。

针对我县科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的情况,我们今年安排了小学科学教师知识考试工作,其目的旨在以考促学,重在教师自身科学知识的提升,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6、注重学生科学学习的评价。

为了更好的贯彻课程改革精神,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注重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要全面、准确,评价的方式要根据自身实际。我们拟定了供学校参考的《科学学习评价表》、《科学观察评价量表》、《科学操作评价量表》、《单元评价表》、《小组学习态度评价量表》等,要求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的使用和改进。

三、疑惑与困难。

1、学科的尴尬地位。

小学科学课在各地都不是很受重视,我们这儿也是如此,小学语文、数学是主科的思想表现相当突出。前几年,我省的“教育八不准”,去年的“规范办学行为”等文件的出台,对科学课的教学影响极大,科学课教师的地位等同于音体美教师,且有低于他们的趋势。我县学科教师大多是专职的,科学课教师也不例外,然而在教学考核、评优晋级等明显看重语数教师。领导意识如此,学校意识当然如此,带动家长意识也是如此,科学课教师受此影响表现为应付了事的多了,缺乏了工作激情和进取精神。

2、教师培训的欠缺。

国家花大力气来进行教师培训,对地震灾区更是如此。许多教师直接参与了省级、国家级的培训,还有很多全国各地的培训活动也考虑了我们,就培训的面和培训的量上我们都远高于全国教师的平均水平。然而,这样的培训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什么?他们知识技能没有得以提升,教学技艺没有得到发展,可能就学了些时髦的“理论”,却又不能在教学中加以应用。我们的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怎样培训才能使教师更快成长,这也许是我们该认真研究和反思的问题。

3、教师素质提升的艰辛。

由于我们科学教师大多“专业不对口”,师范院校没有专门的科学教育专业,因此,科学课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本身就存在问题,如何能更好的推动科学课的教学发展呢?我们教研员也是全靠自己探索一些方法来指导学校的科学课教学。

4、教学研究及教育科研的推进艰难。

四、今后工作打算。

1、千方百计抓好教师的培训与培养。

结合我县的科学教师知识考试,我们将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放在首位,让教师能学以致用,从而使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培养的重点放在年轻教师身上,为他们制定发展目标,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尽快成长。

2、创设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平台。

为了全体教师的成长,我们将借助网络开展网络教研,成立我县科学教学网络教研组,由学科带头人任组长负责此项工作。力争开展一次全县的科学教学研讨活动,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加强教学视导,认真总结科学教学实地考查经验,推广优秀的教研成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写科学论文实际范文通用篇四

摘要:

关键词:

一、实验方式要有探究性。

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体现逻辑思维的科学课,最明显的是《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我出示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盆子里。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另一盆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盆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这时候学生说:“噫,这个水是怎么回事?”有的就说:“能浮的那盆水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学生说盆里的水是盐水,这时,我问:“你能确定浮的一盆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我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盆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取些水烧干,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

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学生都认为这就是盐!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我又问:还有什么方法证明这盆水是盐水?学生思考之后说:做一杯盐水试试看。于是,分小组做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最后试验成功了,学生十分开心。像这样的过程充满探索性,孩子们很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一堂课上下来也很顺。这个过程是个推理的过程、证实的过程、质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本质都隐含在这个“是不是盐水?”的活动当中。

二、实验操作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科学教学强调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总结、观察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来达到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实验全过程的积极状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提出探究实验的方法,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活动,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究未知的能力。如《观察土壤》一课的活动2,找出土壤中的沙和粘土。我让学生自己思考把沙和粘土分开的办法,学生说出办法后,我让学生到前面的仪器车自选材料,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设计和进行实验。由于各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成员间的见解会有所不同,而这些矛盾会在他们进一步的研究中解决。这就是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做科学。

三、实验教学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能把视频、动画、声音、文字集于一体,形象生动。在启发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的时候,教师可选择一些电脑动画来引导学生,减少他们的实验盲目性。有一些实验的过程极短,如电路的连接过程,可以用慢镜头或动画表示。一些植物的发芽生长过程,根能吸收水分等,可用动画显示。这就充分说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缩短掌握知识的过程,提高接受知识的能力。

四、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科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科学课外活动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科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学课回归大自然,做到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如认识蚂蚁、蟋蟀,认识叶、花、果实,认识石头、到校园里去观察土壤、,都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科学。

五、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重视实验目的性教育,细化实验计划的指导。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玩”的兴趣占据主导地位,课堂上的实验活动其实是他们认为很好玩才被吸引的。这种纯粹被“玩”的意识支配的实验活动就难以收到成效,所以必须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教育。首先让学生清楚科学实验和玩的区别,我们的实验活动是有目的和计划的,是科学研究活动,而玩是一种无目的的消遣。其次在活动前要清楚为什么实验、怎么实验、注意些什么等。强化了目的性教育,学生内心对实验活动的认识也就更清晰了。

在实验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把能预测到的都交代清楚。实验的先后程序、观察的重点等要让学生清楚明了,尽量把指导工作做细做扎实,为学生成功实验做好铺垫。

2、倡导个性化,坚持“说清楚后再做”。

新课程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提倡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这一理念在科学实验教学中主要体现为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一个问题通常有很多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从不同途径去解决问题,体现了个性化的学习特色。在实施时,教师的指导就要因材施教,要善于对学生的方法进行归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对确定的各种方法一一作指导。学生实验前一定要汇报操作的方法,把实验方法说清楚明白后再做。

3、明确分工,强化组员的责任意识。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的好处,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当一个问题产生后,很多人一时无法回答,这时教师往往是会依靠个别同学的回答来替代全体同学的想法,殊不知其实大部分的同学尚处于一知半解之中。避免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需要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小组合作实效性的方法,就是要增强每个组员的责任意识。我们的学生在传统“大锅饭”观念的影响下,如果内心没有具体的目标任务,学习时就会产生一种从众的心理。所以在分组实验时,要给每个组员安排任务,可以首先让每组选出组长,再由组长做合理分工安排,使得人人有任务,人人都参与。

教师为学生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和个性特点,学生的学习成绩状况,尽量实施合理的交叉搭配,注意各方面的平衡。密切关注学习弱势群体,通过合理的调配把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的个人资源形成共享。

4、强化检查,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学生,提高探索延伸实验的积极性。

课外延伸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自主性,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一片探究学习的广阔天地。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做,检查和评比是促使学生去主动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检查使学生有压力,采用评价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试想,如果只会布置而不闻不问,那只能让学生意识到是教师的一种口头禅,长期下去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实验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学生的合作,更加需要老师的合作,实验教学无疑是科学学科的关键所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的实施,使科学实验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关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要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写科学论文实际范文通用篇五

小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我们设计的探究活动应以学生兴趣的激发为前提,才能保证学生持久的探究欲望。现实生活是知识产生和应用的不竭源泉,一旦教师把生活中和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者融合贯通,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就可以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就是一种有趣的探究活动了。如教《水的浮力》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不同的物体先试试,感觉水的浮力并提出问题。上课时,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

二、合理猜想,为体验科学探究插上翅膀。

真正的科学探究应是建立在思维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基础上的有效探究。而有效探究的实施前提是必须建立在提出符合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合理猜想的基础之上。《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猜想的具体描述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并为我们提供了"在动手实验之前,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设和预测"的活动建议。猜想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是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的表现,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好时机,我们必须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的过程。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鼓励他们大胆去想,让学生懂得假设应有理有据,培养了学生思维力求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这一科学思维素养。

如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未出现火星四射等剧烈燃烧的现象,我让学生试分析该同学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看到题目时,同学们很活跃,列举了多种可能性,但各种情况呈无序状态,难懂难记。本人引导学生联系燃烧的三个条件进行猜想,同学们很快归纳出三类可能:

(1)可燃物的问题:铁丝生锈或有保护层、铁丝太粗。

(2)助燃物的问题:氧气纯度不高、伸入氧气瓶太早使氧气被火柴梗消耗了。

(3)未达到着火点:未用火柴梗引燃或火柴梗太短、铁丝未绕成螺旋状、伸入瓶中太迟。

当学生明白了哪些因素影响实验的成败后,再让他们将实验的注意点归纳出来,比老师将注意点多次重复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动手探究,为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日本修三博士认为:"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指尖上。"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新课标》中强调: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因为学生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

如在教学《测量摆的快慢》时,为了要使学生认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的幅度无关,与摆线长短有关,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进行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应用知识。为了验证摆的快慢和摆锤轻重,摆线长短,摆幅大小的关系是三个平行的实验,显得枯燥。我用三个实验让学生动手探究,在培养学生过程能力的同时,创造了别开生面的教学。

实验一、摆锤轻重,开放材料,结论开放。学生很快通过自己小组的实验横向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没有关系。

实验二、摆线长短,数据资源的再次利用。在第二个实验前,教师再引导一个问题"谁能把这个实验做得最快,比比谁最聪明?有学生能够发现上个实验数据中(摆锤是一个球的数据)可以再利用,既节约了实验时间,又鼓励学生善于利用已有资源。

实验三、教师演示,师生互动。第三个实验"摆动快慢与摆动幅度是否有关系"。在学生能够说清楚实验要求后,教师改变了实验的方式,教师来做实验,所有的计时员一起计时,记录员记录,其他同学一起大声数摆动的次数,在轻松的实验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保护了。而三个实验不再是枯燥的"平行性"而呈"螺旋上升"。

这样,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的操作能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

四、引导反思,为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保障。

反思,又译"反省"、"反映"。西方近代哲学的一个概念。意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在不同哲学家那里,有不同的具体含义。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个把握绝对精神发展的辩证概念,认为反思是从联系中把握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本质的概念。现在,人们通常把反思或反省视为对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理感受等的思考。反思已之短,人之长,把思维进一步聚到的最佳的解题策略上来。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反思: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你从其他同学和发言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学习这个内容要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如我教我校校本课程《新型漏斗》时,我们让学生分组研讨,提出新型漏斗的构想,而后让其畅所欲言,,说一说想法,最后让其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利用学生对原有知识交流的过程,这是进行反思的过程,也是产生新问题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体现以学生为主,以人为主的主体教学方式。这样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总之,我们只有在课堂主渠道中让青少年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才能实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的: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缪建山《猜想与探究》。

2、《科学课程标准》。

3、《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如何写科学论文实际范文通用篇六

21世纪,人类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养的高低,将从根本上决定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因此,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十分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立足于做,突出教学的实践性。

现代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让学生操作的因素,为学生提供演示、动手实验、练习的机会,使其在实践操作中动脑、动手、动口,去发现新知、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如学习《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课上教师让学生观察实验袋内都有些什么实验材料,并让其想办法证明这些材料是否导电。学生通过思考,想出了很多验证的方法。教师让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亲自试一试这些材料是否导电,各小组研究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去,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研究、探索。通过实验,学生发现:有些材料能使小电珠发光,这说明它们能导电;有的材料不能使小电珠发光,这说明它们不能导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找出了规律,也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形成做了铺垫。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磨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着眼于疑,强化教学的探索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源。质疑是思维的“启发剂”,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学会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会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解决问题。

如学习《杠杆》一课时,课前教师准备一块大石头,上课时教师问学生:“谁能想个简便的方法让大石头移动?”问题提出后,学生纷纷举手谈想法,教师让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研究用哪种方法省力。此时,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有用手搬的,有用绳子拉的,有的用木棍撬……通过实验,最后学生一致认为在棍子下面垫上砖来撬的方法省力,为以后研究杠杆的知识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一质疑活动,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三、着重于用,注重教学的应用性。

好的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次次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爱科学,善于学习,为终身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如教学《植物的分身术》一课,常用的是扦插法、压条法和嫁接法,教材中对每一种方法只作了简单介绍,真正学会这些方法要让孩子们去实践。我根据其爱好,每四个学生为一组,每组研究一个课题,要求是“怎样才能使新的植物体成活率高”。课后有的同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到苗圃考察,有的问父母和亲戚邻居,家里的花盆、盆里的植物枝条成了他们的实验材料。经过一段时间搜集资料和动手实验,我又在课堂上让他们讨论、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引经据典,有的用实物比较,有的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见解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植物的营养繁殖要在适宜的季节;有的认为扦插要把茎的上部剪成平的,下部用刀削成斜的;有的认为要适当增加温度、湿度和光照……最后经过归纳、总结,得出全体同学认可的结论。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应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对象,提供给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并适当地将这样的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是那么的广泛,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就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写科学论文实际范文通用篇七

感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注意用眼卫生。

了解眼睛的功能,知道常见眼病发生的原因。

学习预防眼病的办法。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

《眼睛变红了》故事视频;“保护眼睛”组图。

材料准备:

镜子(每组一个)。

活动过程。

发放材料“镜子”,鼓励幼儿观察自己的眼睛,讨论眼睛的构成及作用。

1、出示材料“镜子”,鼓励幼儿观察眼睛的构成。

看一看你的眼睛,圆圆的部分是什么?(眼珠)。

白色的部分是什么?(眼白)。

闭上眼睛再睁开,想想是什么帮助我们完成这个动作的?(眼皮)。

眼皮上方,帮助我们挡住风沙的是什么?(睫毛)。

2、引导幼儿自由讨论眼睛的作用。

我们的眼睛是用来做什么的?

如果没有眼睛,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小结:我们的眼睛是由眼珠、眼白、眼皮、睫毛组成的。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没有眼睛我们就不能读书认字、看图赏风景,没有眼睛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播放故事视频《眼睛变红了》,引导幼儿了解眼病发生的原因。

小朋友飞飞有一双漂亮的眼睛,可是最近他的眼睛生病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飞飞的眼睛得了什么病?

你觉得飞飞为什么会得红眼病?(用脏手揉眼睛)。

为什么其他小朋友也得了红眼病?

小结:用脏手或脏手绢擦眼睛会把细菌带到眼睛里,引起红眼病、沙眼等眼部疾病。红眼病会传染,要及时治疗。

出示组图“保护眼睛”,鼓励幼儿判断图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否正确,并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小朋友在做什么?

他/她的做法是对的吗?为什么?

小结:眼睛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要注意用眼卫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保护它。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日常活动中,要提醒幼儿的用眼卫生。

家园共育。

家长陪同幼儿观看“宝宝巴士儿歌”《谁爱揉眼睛》,进一步了解揉眼睛的危害,培养幼儿爱护眼睛的好习惯。

如何写科学论文实际范文通用篇八

中医内科学是指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治规律,并采用中医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以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反映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专业课,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是理论与临床相互衔接的一门桥梁课程,是中医专业本科后期的一门专业课程,不仅能为临床其他各科如儿科、妇科、外科等打下基础,更是本科生临床实习的坚实基础。其对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探讨采用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循证医学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训教学、临床见习等几个方面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对我校级本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医学知识与药学知识,提高处方书写质量,确保患者临床合理用药。

1.1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俨然已经成为高校主要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课堂信息量大,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大量的文字、图片、影像和动画等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笔者在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前期阶段,主要采取的方式为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方式。基础理论为中医内科学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只经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但要将这些课程串连起来却比较困难。中医内科学是将这几门基础课程联合起来的一门学科,应将基础理论的学习放在本课程的前面阶段,同时配合多媒体技术,可使学生形成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

1.2循证医学式教学。

循证医学教育观念及教育模式是当今医学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明确的临床实际问题,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证据;严格评价文献质量,找出最佳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及其结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教学,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模式转变成主动学习模式。学生在检索文献、收集证据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对某个疾病的印象,而且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将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指导临床教学,对学生在轮转实习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3案例式教学。

赵守真在其《治验回忆录》提到:“医案,乃临床经验之纪实,非借以逞才华尚浮夸也。盖病情变化,隐微曲折,错综复杂,全资医者慎思、明辨、审问之精详,曲体其清,洞悉病服何药而剧,更何药而轻,终以何方而获安全,叙之方案,揆合法度。”从原文中可见医案是临床医生进行辨证论治的记录,能客观反映出医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案例式教学区别于纯理论学习的枯燥无味,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案例式教学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医内科学时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疾病的印象,提高学生的中医辨证论治能力,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笔者在案例教学中,所采取的案例以经典性、真实性、过程性、分析性为主要原则,使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医内科对理法方药的印象,提高其中医辨证论治能力。

1.4实训教学。

医生为一个特殊的职业,身上肩任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职责,中医药高等院校旨在培养理论及临床操作技能都较为高超的复合型人才,理论必须联系实践,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多临床、多实习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临床操作技能。临床见习为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中最贴近临床的教学,通过临床见习,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的临床操作。在见习前对每个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同时开展模拟临床技能操作的考试。我校主要在中医内科学课程结束的`第二学期进行临床见习,在第二学期开学初前2个月让学生在学校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轮转见习,选择每个科室的带教老师,让其带领学生进行见习。临床见习为进入临床实习前奠定了坚实基础。

2结果。

通过本校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都能较快地适应临床轮转,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强。

3讨论。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其内容不仅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也包括辨证论治等中医临床技能,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中医理论学科。中医内科学为学生在本科阶段中最核心的一门课程,对于一名中医专业学生,能否将中医内科学的知识点掌握并消化,同时将其怡当地应用到临床中至关重要。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和方剂学不再是独立的学科,而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传统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继而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而笔者对我校2008级中医学专业学生主要采取的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方式为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循证医学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训教学、临床见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以及临床操作技能,学生均能较快地适应临床轮转,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强。

综上所述,采用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循证医学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训教学、临床见习等几个方面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值得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推广运用。

如何写科学论文实际范文通用篇九

要让孩子的科技素质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幼儿教师的科技素质的发展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而良好的科技素质结构是发展和完善教师能力的核心,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会直接影响整个幼儿科技素质教育的质量。

1.2完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对新时期儿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幼儿时期独特的心理特点及其特有的文化精神特征,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是指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儿童科学敦育的要求.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包括必备的科学知识,正确的科学吐界观和良好的科学精神、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判断、处理辑种事务的能力等。其内涵体现于科学世界观、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质疑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特有的科学教育方法等。

1.3社会发展趋势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幼儿科学教育不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是要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和学习科学;在有趣的科学活动中养成热爱科学的情感;在生活、游戏和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认识世界。这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提出的科学教育目标。因此,现代幼儿教师应当具备公众基本的科学素养。

2.1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现代教育仅靠书本知识的传授已远远不够,大量的知识,尤其是有关科技的知识,更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获取。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科学素养,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为适应社会化学习要求,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同时,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学会选择和利用信息。比如,有的幼儿园在组织幼儿观察、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时,除了让幼儿亲自种植植物进行观察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中有关农业的节目录像,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诸如此类的活动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这其中的功劳无疑就是因为该幼儿园的教师善于从自己获得的有关科学的信息资源中吸取适宜的科学内容,融入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去。

2.2科学的启蒙意识和能力。

幼儿期是个体科学素养开始萌芽的时期,这就决定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必须具有启蒙性。由此,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科学启蒙的教育能力和素养,即具有将科学知识生活化、科学方法具体化、科学过程游戏化、科学态度情感化的能力。一个具有很高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定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善于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善于创设情景和利用各种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并从中建构初步的科学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简单的科学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品质。

2.3特有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思考、反思能力。

科学的思考能力、反思能力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目的不只是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重要的是教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展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而且还要引导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愈能提出问题,愈能促进幼儿的思考。鼓励幼儿发问,引导幼儿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幼儿生活的需要。

如何写科学论文实际范文通用篇十

学好中医内科学关键是掌握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的核心是审证求机。机即病机,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病理,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内经评文》:“病机者,病源与病舍、病证之交际也;病源是叙其所由生;病机是叙其所由成。”《素问至真要大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周仲瑛国医大师认为: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随病因的种类、作用强度、时间和患者个体差异表现不同的病理状态,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通过辨析疾病的外在表现,把握疾病的本质,获得辨证的结论。这个审证求机的过程就是厘清病机的过程。多种致病因素和不同人体排列组合会产生多种病理过程。粗略估算,常见的外感、饮食、情志、久病、劳欲五因与患病体质气、血、阴、阳亏虚及内风、气、火、痰、热、瘀、水等邪实排列组合的结果会产生50多种不同的病理状态,再参考五脏等因素,至少会出现200多种,说明内科疾病的病理过程非常复杂。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分析病机的一些规律,加以归纳总结,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1总体把握病机的五个层次。

高屋建瓴地了解病机的各个层次,有利于整体把握疾病。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为例,病机可概括为:基本病机、系统病机、疾病病机、证机概要、症状病机五个层次。基本病机是对所有疾病的病机总括,在疾病状态下,由于病邪作用于人体,破坏了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使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因此基本病机大致可概括为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等。系统病机是针对心肝脾肺肾等各系统失常提出的病机,如肺系病机以肺失宣降为主;心系病机以心脉痹阻,心神不宁为主;脾(胃)系病机以脾失健运为主;肝系病机以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为主;肾系病机以肾失开阖为主;等等。疾病病机是针对每一具体疾病提出的病机,如咳嗽病的病机是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心悸病的病机是心神不宁;泄泻病的病机是脾病湿盛;黄疸的病机是湿邪困遏脾胃,壅塞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水肿的病机是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等等。证机概要是针对疾病中每一证型提出的病机,如心悸心血不足证的证机概要是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心阳不振证的证机概要是心阳虚衰,无以温阳心神;瘀阻心脉证的证机概要是血瘀气滞,心脉痹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水饮凌心证的证机概要是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等等。症状病机是指每个疾病证型中的症状产生的机理,如头晕目眩在心悸心血不足证中的症状病机是血虚不能上承。

2厘清疾病病机的五个部分。

疾病病机是由于特定脏腑的生理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病理状态。在上述五层病机中,疾病病机最重要,直接决定证机概要和症状病机。它由五个部分组成:病变部位、病理性质、病理因素、疾病基本病机、病理演变。疾病病机的空间构架是立体的,同一疾病中,由病位、性质、病理因素等组成多个不同时相的病机,每一个时相就是一个辨证单元,反映该病某一证型的证机概要;同一疾病不同的时相在同一患者身上按时间顺序出现,即纵向延伸就是疾病的病理演变,因此一个病人吃中药需要经常调整处方以适应病情变化。同一疾病的不同证机概要在不同患者身上出现,就组成该病的广度,这是为什么不同的个体生同样的病,却不能用相同的药治疗,即“同病异治”。同理,在不同的疾病过程中,出现相同的病机,则需“异病同治”,当然,还需结合辨病。

3确定病位的三个相关。

病位理论在中医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内科疾病常见病位有心、肝、脾、肺、肾、胆、胃、小肠、大肠、膀胱、脑等五脏六腑及奇恒之府,部分涉及肢体、关节、经络等。疾病的病位包含所在脏腑经络的本脏病位,及其所涉及的其他脏腑经络的他脏病位,又称整体病位。中医学把人体看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身体局部的病变除了与本脏有关外,还与其他脏腑有关。这个关系主要有五行相关、功能相关、脏腑表里相关。五行相关主要是本脏和他脏之间的相乘、相侮、子及母、母及子等关系。如肺痨病篇,病位本在肺,早期以肺阴虚为主,瘵虫乘袭;肾为肺之子,母病及子,肺虚肾失滋生之源,见骨蒸潮热;肺虚不能制肝,木火刑金,肾虚不能养肝,故肝火旺盛,见性情急躁易怒;肾水不能上济心火,见虚烦不寐、盗汗;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阴不足,大肠失于濡润,可见大便干结如羊屎状;脾为肺之母,肺虚子盗母气,则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而见疲乏、食少、便溏等。所以肺痨的病位以肺为主,其传变通过五行相关涉及五脏。功能相关是指在某一特定功能上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水液代谢与肺、脾、肾相关,《景岳全书肿胀》:“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相干为病……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治在脾”;血液运行和心、肺、脾、肝、肾相关;等等。脏腑表里相关指疾病通过脏腑的表里关系互相影响。如淋证日久由膀胱及肾,黄疸的病位在肝与胆,等等。以上三种关系是最常见的病位关系。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病变的部位还可能发生变化,由表及里,由里出表,六经传变,三焦传变,卫气营血传变等。现代医学实验室检查手段增强了我们传统的视、触、叩、听能力,使中医疾病的病位概念得到延伸,教学及临证时在辨证的基础上,还需与辨病相结合,使病位辨证更准确。

4明辨病理因素的四大特性。

病理因素,亦称之“第二病因”,以区别于导致疾病发生的“第一病因”,是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的病理产物,又称“内生之邪”。常见病理因素有痰、饮、风、火、瘀、滞、燥、食滞、火毒、湿毒、水毒、瘀毒等,它们是代谢产物,又重新作用于机体致病。病理因素通常具有特异性、兼夹性、转化性、损伤性等特点。各个病理因素所对应的临床症状具有特异性,如肝气郁滞所致的气滞,必有气机走窜胀闷疼痛的特征。致病的病理因素还具有兼夹性和转化性。兼夹性是某种病理因素易与其他病理因素结合致病,如内风易与痰邪结合形成风痰,风与湿邪结合形成风湿,等等。转化性是指一种病理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向其他病理因素转化,如气郁化火、火盛动风、气滞血瘀、气郁痰阻等。病情复杂时可以出现多种因素的兼夹和转化,如中风是风、火、痰、气、瘀等多种因素的组合。损伤性是指病理因素致病可伤害机体的功能,损伤人体的`正气,还可以在疾病过程中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促使病情恶化,影响预后。例如癌病的病理因素有湿毒、瘀毒、火毒兼夹,日久必然因湿盛,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瘀血阻滞,新血不生,火毒内盛,耗伤阴液,终至气血阴阳亏虚,预后极差。

5分清病性判断的两大要素。

中医内科学中病理性质主要由两大要素决定。

5.1以八纲属性进行分类。

八纲属性,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实际运用中主要是寒、热、虚、实四纲。阴阳,既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两个纲领,又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八纲中的表里、寒热、虚实六纲,分别从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等不同侧面分析、概括病情,但只说明疾病的某一方面的特征,不能反映疾病的全貌,而阴阳两纲则可以对病证进行总的归纳、分类。因此,阴阳两纲可以统帅其他六纲而成为八纲的总纲。阴阳辨证具体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辨别阴证和阳证;二是辨别阴虚和阳虚、亡阴和亡阳。《景岳全书》:“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表、里为病位,是辨别病变部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表里辨证是对外感病发展的阶段性的最基本的认识,通过表里辨证,可以了解病邪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及病变发展的趋势,从而取得治疗的主动权。寒热是机体阴阳盛衰的反映。阴盛或阳虚多表现为寒证,即所谓“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阳盛或阴虚多表现为热证,即所谓“阳盛则热”“阴虚则热”。通过寒热辨证,可以了解病证的性质,为治疗上确定采用温法或清法提供依据。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实。通过虚实辨证,可以了解机体的邪正盛衰,为确定采用补虚扶正或泻实祛邪的治法提供依据。寒热虚实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如寒化为热,热盛伤阴,阴虚火旺,壮火食气,气阴耗伤,日久气伤及阳,终至阴阳两虚,阴竭阳亡。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在不同条件及不同的部位可出现不同的转化,形成寒热错杂或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

5.2以标本缓急判断病性。

中医内科学中的病理性质还包括标本、虚实、缓急,《内经》云:“知标知本,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本,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即内在本质;标,是事物的次要矛盾,即外在表现。如正气与邪气,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因和症状,病因为本,症状为标;先病与后病,先病为本,后病为标;表病与里病,里病为本,表病为标;虚与实,虚为本,实为标;病情的缓急,急为标,缓为本。虚指气血阴阳亏虚;实为邪实,指上述病理因素。虚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邪实损伤正气导致正虚;正虚亦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邪实。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证对于复杂病机,厘清标本虚实,对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尤为重要。所谓“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甚者独行,间者并行”,均是基于对病性的正确把握进行的。

6突出病机归纳的四个要点。

对于疾病的治疗,必须审证求机,掌握疾病的基本病机。疾病层面上的病机概括通常用四字一组的病机术语进行描述,其内容由病位、病理因素、病理性质、功能失常四个要点组成。如胸痹病的基本病机为心脉痹阻,不通则痛;病位在心之血脉;病理因素多为阴寒、血瘀、气滞、痰浊;病理性质属实或虚实兼夹;功能失常是指痹阻不通则痛。其次要掌握证机概要,临床上每种疾病由多个病理因素影响多部位,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对应不同的证型,它们的病机证素包含上述四要点,反映疾病在某个阶段的病理特点,指出疾病的主要矛盾。例如咳嗽病的疾病病机是肺气上逆,但针对该病的每个证型其病机证素各不相同,风热犯肺证是由于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痰湿咳嗽证为脾失运化,痰浊上渍于肺,肺失宣降;肝气犯肺证为木火刑金,上逆侮肺,肺失宣降。上述“风热”、“痰湿”、“痰浊”、“火”均为病理因素,病性属邪实;“肺”、“肝”为病位;“肺失宣降”、“肺失清肃”均为功能异常的表现。相对于疾病的基本病机,证机概要更加具体,是论治的依据,在它的指导下每个证型才能进行立法选方用药,指导有效的治疗。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证求机水平,准确把握每个疾病各个证型的病机证素十分必要。

7明了病理演变和转归的三个方向。

病理演变即病理转化,是指疾病发展、转归全过程的动态变化,包括证与证之间的转化和一病向他病的演变。通过对上述病位、病理因素、病性的认识,对疾病转归、预后做出估计。病理演变和转归的三个方向是:正盛邪去,疾病向愈;正虚邪恋,病情迁延;阴竭阳亡,病人死亡。第一种情况多见于正盛邪去,或阴阳恢复平衡,或气血渐充,这是最好的转归。如感冒、咳嗽等的痊愈。第二种情况见于邪盛,正虚无力抗邪,病情迁延,如黄疸之阴黄,迁延不愈,可发展成鼓胀。第三种情况见于邪气很盛,损伤正气至阴竭阳亡,或正虚暴脱,均可导致死亡。了解疾病的演变和转归,对发病学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意义。如肺痈的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是同一个疾病不同证型之间的转化;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的转化,或水肿和癃闭的转化是不同病之间的转化。掌握疾病的演变和转归对于了解预后,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争取治疗的主动地位意义重大。

8结语。

综上所述,厘清中医内科的病机,可对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进行全面的认识,整体把握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调护,才能系统掌握中医内科学知识,使临床诊治疾病的思路更加客观、具体、科学、合乎逻辑,满足中医内科临床实践变化无穷的要求。这是作为中医内科学老师应该传授给学生的工具,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面对临床,体会中医学的奥妙。

如何写科学论文实际范文通用篇十一

息量大、整体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通过学习该学科,学生应掌握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等基本知识,同时掌握疾病诊疗的基本思路。当代学生思维活跃,有个性,接受能力强,喜欢探索性思维和多渠道获取知识,过去陈旧、呆板、固有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应用于当代学生。所以,全面构建相关医学课程整合模式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内科学课程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这亦是内科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

1.目前我校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陈旧。

我院的内科学教学先后运用了板书、挂图、投影、幻灯及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我校现在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为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讲授知识。虽然运用了新的教学手段,讲课较以往生动、信息量有所加大,但是学生被动上课的形式依然没有改变。上课形式仍然是“灌输式”、“填鸭式”,缺乏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等灵活多变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上课方式,学生表现为懒散学习、被动学习[2]。

1.2与基础知识纵向串联不够。

内科学教材各章节的编排通常涉及流行病学资料,如依据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资料、预后等多个子课题进行阐述。为方便于理解以及记忆,在讲解时如能将相关背景作介绍,通过对相关生理、生化、病生等知识的串联、回忆,更能提升学生对内科学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2.我校内科学教学改革探讨。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讲授内科医师必备的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内科病人的处理思路;掌握内科医师必备的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促进知识向技能转化。在教学内容上,根据最新医学发展状况及时加入一些新内容,转移侧重点,删除一些过时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本专业科学技术发展最前沿的动态。同时,调整与其它课程的关系,避免内容上的重复,与整个教学体系融为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2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由于基础课的教研室和临床医学教研室分属于不同部门,沟通较少,无法做到讲解基础课程时,联系临床相关疾病。对此,我们进行内科学备课时应加入相关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接受临床知识同时,通过复习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利于记忆。

2.3模拟病人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标准化病人是指经过一定培训的正常人或慢性病病人,同意充当某种疾病的模拟病人,同时教学医院配备模拟人,作为学生训练或临床学习时使用。通过学生与模拟人沟通,在模拟人身上操作,从而更有效地训练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4训练临床思维。

让学生从询问病史、书写病历、病历分析等过程,都有实际的体验。同时我们还注意给学生提供比较适合本校发展方向的参考书籍,对习题集和实验指导书都是有针对性的由课程组成员自己编辑。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把整个内容进行了一个有效的贯穿,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2.5设置学生讲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在具体工作中灵活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出合格的新一代医学专业高质量人才。为了了解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在部分教学环节中设置了学生讲座,使他们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同时在课程每一章节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本部分内容查阅相关书籍和论文,学习更多的知识,并作相关的总结。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写科学论文实际范文通用篇十二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奠定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及其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民族未来科技发展、民族复兴具有基础性的现实意义。笔者基于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及目前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针对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论文关键词】知识结构教师素养科学素养。

如何写科学论文实际范文通用篇十三

新课程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同时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改实践,对此作一探索研究。

1.1科学素养的内涵。

科学素养包括:数学、技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诸多方面;也包括熟悉世界、尊重自然界的统一性,懂得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赖的一些重要方法,有科学思维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认识到它们的长处和局限性。同时,还要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处理个人和社会问题。即科学素养主要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学将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就个人而言,个人对决策、参与公共和文化事业以及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知识及理解,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能提出、发现和解决与日常体验有关的问题,他们能够描述、解释和预言某种现象。总而言之,科学素养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意识、科学品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有机整体。

1.2有利于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标要求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物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必须要求学生经历基本物理知识形成的科学探究过程,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熏陶。因此,要求我们教师要十分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探究中既学到基础知识,也培养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科学的学习习惯和工作态度,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1.3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必须通过科学教育途径。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都经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飞跃过程,在物理教学中所形成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离不开科学的抽象,因为从感性的材料中———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本质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离不开理性的思维。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培养,更要注重一些非逻辑性思维培养,这需要我们教师经过勤奋努力厚积薄发才能在教学的常理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灵感思维———顿悟,产生心灵共鸣,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写科学论文实际范文通用篇十四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体会到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

3、使同学们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初步形成科学爱眼的观念。

二、活动准备:

1、指导学生了解、获取信息的方法:可以上网、查阅书籍、求助教师、家长或相关人士;

2、根据需要联系有关的校外指导教师,为学生社会活动作指导;

3、活动形式由学生确定,引导学生要互相合作。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教师出示谜语:

两颗黑葡萄,长在人脸上,白天开窗望,晚上关紧窗。

底:(眼睛)。

2、了解动物的眼睛。

眼睛的故事,看大屏幕。板书课题。

3、了解眼睛的结构小组进行讨论。

4、做一个和眼睛有关的小游戏。

(1)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爱护我们的眼睛。全班同学一起写:“爱护我们的眼睛。”

(2)请一名同学蒙上眼睛在黑板上书写:爱护我们的眼睛。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写:爱护我们的眼睛。

(3)比较两次书写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眼睛给我们带来光明,让我们看见万物。(带来光明)。

5、说一说:

眼睛的用途。

眼睛能传递表情。让学生做出一种表情,让大家猜什么表情。过渡:看来我们的眼睛不但能带来光明,还能传递着感情,是我们心灵的窗户。眼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太重要了。

6、怎样保护眼睛。

1、学会正确用眼。

2、学做眼保健操。教师指导。

3、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看。教师解释原理。

(三)成果展示交流:

分小组开展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近视眼呢?

a、从用眼、饮食、学习等各方面设计调查表。

b、随机调查,可以是戴了眼睛的也可以是没戴眼睛的。)。

(四)布置作业。

(五)本课小结。

如何写科学论文实际范文通用篇十五

21世纪,人类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养的高低,将从根本上决定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因此,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十分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立足于做,突出教学的实践性。

现代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让学生操作的因素,为学生提供演示、动手实验、练习的机会,使其在实践操作中动脑、动手、动口,去发现新知、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如学习《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课上教师让学生观察实验袋内都有些什么实验材料,并让其想办法证明这些材料是否导电。学生通过思考,想出了很多验证的方法。教师让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亲自试一试这些材料是否导电,各小组研究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去,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研究、探索。通过实验,学生发现:有些材料能使小电珠发光,这说明它们能导电;有的材料不能使小电珠发光,这说明它们不能导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找出了规律,也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形成做了铺垫。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磨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着眼于疑,强化教学的探索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源。质疑是思维的“启发剂”,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学会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会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解决问题。

如学习《杠杆》一课时,课前教师准备一块大石头,上课时教师问学生:“谁能想个简便的方法让大石头移动?”问题提出后,学生纷纷举手谈想法,教师让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研究用哪种方法省力。此时,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有用手搬的,有用绳子拉的,有的用木棍撬……通过实验,最后学生一致认为在棍子下面垫上砖来撬的方法省力,为以后研究杠杆的知识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一质疑活动,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三、着重于用,注重教学的应用性。

好的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次次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爱科学,善于学习,为终身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如教学《植物的分身术》一课,常用的是扦插法、压条法和嫁接法,教材中对每一种方法只作了简单介绍,真正学会这些方法要让孩子们去实践。我根据其爱好,每四个学生为一组,每组研究一个课题,要求是“怎样才能使新的植物体成活率高”。课后有的同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到苗圃考察,有的问父母和亲戚邻居,家里的花盆、盆里的植物枝条成了他们的实验材料。经过一段时间搜集资料和动手实验,我又在课堂上让他们讨论、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引经据典,有的用实物比较,有的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见解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植物的营养繁殖要在适宜的季节;有的认为扦插要把茎的上部剪成平的,下部用刀削成斜的;有的认为要适当增加温度、湿度和光照……最后经过归纳、总结,得出全体同学认可的结论。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应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对象,提供给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并适当地将这样的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是那么的广泛,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就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写科学论文实际范文通用篇十六

摘要:科学课实际教学中,小组活动有时只是流于一种形式,作为科学教师应该从科学合理地分组开始加强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让学生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科学素养。

《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学习方式便是小组合作探究。在科学课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能够让学生人人参与研究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快乐中学科学,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这样做既发掘了学生个人的内在潜能,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创新探究的精神,提高了学习效率。然而在实际科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有时仅仅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许多任务布置给学生后,不但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匆匆过场,而且任务的提出也缺乏科学性与探究性,小组活动只是流于一种形式,并没有收到真正的实效,学生的个性没有得以展示,更谈不上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谈一下在小组合作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分组要科学合理。

1、常见的分组形式的利弊。

常见的小组组合有这样两种形式:一是前后就近组合。大部分的小组合作,往往是前后2桌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这样由教师统一规定组内成员,违背了小组合作的自愿原则,不利于合作的和谐进行。二是自由结伴组合。在组织学生合作时,让学生自由结伴,虽然尊重了学生,但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如小组成员水平不均,人数相差大,个别同学可能找不到合作伙伴。显然,小组间竞争不平等。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组织的散乱、学生的参与不平衡等,造成小组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效率低下或失败现象的发生。

2、分组必须要做到科学、合理。

科学地进行分组是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教师一般可以先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解,按照他们学业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合理分组。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应力求平衡,便于公平竞争。科学课一般可以从领导组织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物品管理能力等4个方面把全班学生先分成相对均衡的4类,然后在此基础上,从每组抽取一位组成一个4人小组,分别承担小组的组长、记录员等职务。

3、努力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为了避免小组合作给人“拼凑”的感觉,教师首先要增强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注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他们思考和表现的机会,要突出学生个体的作用,使每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集体完成学习任务,真正起到“合作”作用。我们要加强小组长的培养。教给他们怎样组织小组发言,如何在小组内分工,如何处理小组内意见不统一时的矛盾。其次要培养小组成员间的配合默契。教会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尊重他人,学会做人。另外要定期调整小组结构和座位,可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去除自我中心,整合不同观点等。

二、小组合作探究勿忘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小组合作中,成员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习惯,有时会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达不到合作探究的目的。如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1)汇报时,小组内组员们抢着发言,显得有点乱。

(2)本组组员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其他小组的意见便不再倾听。

(3)研究中出现意见不一致也不讨论、不质疑,等老师判断。

(4)探究时参与性不够,有些同学只做了一回观众。

……。

第一要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的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这样,既能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又能对组内学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小组中敢想、敢做、敢说。

第二要做到尊重别人、学会倾听。

小学生往往不习惯听别人的发言,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根本不去听,自己做自己的事,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提出合理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从小组其他成员身上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第三要做到主动探究、学会质疑。

“以疑促学、以疑促思”。在探究中,教师应努力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可以用名人故事引导学生,如:瓦特对一壶烧开的水产生疑问而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的质疑而发明了万有引力定理。从而让学生明白“质疑是学习的关键,是求解的前提,是进步的阶梯”。其次,在学习中可以让学生经常自问:“这个实验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哪些问题我们可以自己解决”“怎么解决?”……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掌握质疑的方法,形成质疑的能力,才能最终深化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教师如何定位也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在科学教学中,有时教师的角色定位也会出现问题,这就降低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实效性。常见的现象有:

(1)教师置身事外,完全放手。

(2)不敢轻易否定学生。

(3)探究活动方向完全由老师决定。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仅是小组合作探究的组织者、引导者,还担当合作者、参与者和亲密伙伴的身份。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通过启发诱导、鼓励肯定、指出不足,保证合作探究的有序、有效展开。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发挥,使全体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使人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引导探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另外,教师还要掌控合作探究的进程,控制好活动时间,做到充分与限时相结合,以造成学生的紧迫感,引起学生亢奋,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教师还要适时给出合理评价,经常性地对各小组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进行鼓励,从而激发各小组奋勇前进的积极性,形成小组之间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局面。

如何写科学论文实际范文通用篇十七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认为,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正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实施新课标来说,具有突出的重要性。

在生物实验中,操作和观察有序和有效地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前导;而实验目标的最终实现,实验结论的最终得出,更需要思维推动。只有借助于思维对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实施反馈调控,并对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去除无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并使之“有序化”,才能获得对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性任务。

有比较才能鉴别和作出准确的判断,有了准确的判断,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和演绎出正确结论。例如,在指导学生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中,有的学生选取的材料为洋葱鳞茎、枯干的外表皮,虽然其他步骤的操作都正确,结果仍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学生请教原因,教师没有直接解答,而是让他们再撕取稍靠内层的表皮做观察材料,终于清楚地观察到了理想的结果。然后再引导他们回顾两次实验的各个环节,通过细致的对比分析,他们终于找到了第一次失败的关键原因是选材不当。在我的进一步引导下,有的`学生继而分析说:干枯的洋葱鳞茎表皮细胞膜已经失去了选择透过性,并且没有液泡,因此不能发生渗透作用,也就不能出现质壁分离现象了。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把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从0.3g/ml提高至0.5g/ml,重复上述实验的过程,结果虽然看到了质壁分离,却看不到质壁分离复原。通过与用规范浓度(0.3g/ml)蔗糖溶液所做的实验做比较分析,学生又总结出了“外界溶液过高,会使洋葱表皮细胞最终因失水过多而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的正确结论。在上述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虽然不断地经历失败,但却在咀嚼失败中有所发现,从更深层次获得了成功。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质疑”。当问题被明确提出来之时,其答案往往就在不远处向学生招手了。例如,在做“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实验”中,一些学生用0.01%的亚甲基蓝溶液把根染成蓝色后,取出用清水冲洗时,染上的蓝色褪去大半,于是他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1冲洗时为什么要用蒸馏水而不能用清水?2冲洗会不会使已经染上的蓝色褪尽?通过思考讨论,学生明白了“冲洗”的目的是去掉“浮色”,他们于是作出假设和推论预测:用清水代替蒸馏水来冲洗,清水中存在的许多杂质阳离子可以与蓝色的亚甲基蓝阳离子进行交换吸附,因此,不仅根的上“浮色”会被杂质阳离子交换吸附的缘故而被冲洗掉一部分,连被“牢固”吸附在根细胞表面上的亚甲基蓝阳离子也会被杂质阳离子因交换吸附被冲洗掉一部分,从现象来看,应该是蓝色逐渐消退。

如果用蒸馏水冲洗则没有此弊。教师肯定学生的假设和推理判断是正确的。随着第一个问题的解决,第二个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是实实在在的学问,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虚假。一些学生由于存在片面的功利观,以为高考不考实验操作,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存在马虎应付的现象,影响了实验效果。鉴于此,上实验课时,我们在对实验目标的制定、对实验过程的调控以及对实验结果的验收中,都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其中。例如,针对一些学生由于实验态度不认真而导致实验失败的结果,我们要求学生自己寻根溯源,在学生认识到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严谨科学态度时,教师予以肯定,然后要求学生重做实验,一旦这些学生用认真取代了马虎,实验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结果;而且,他们在获得成功快感的同时,严谨的科学态度方面也获得了自我肯定和强化。还有一些学生为了追求实验结果的完美,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对实验报告进行各种人为的矫饰。例如绘细胞图时喜欢将其模式化,记录实验数据时喜欢将其标准化,记录实验现象时喜欢将其显著化等等,对此,教师都严肃地指出这些虚假做法违反求实的科学原则,要求他们加以纠正,并在如实反映实验结果析同时,严格检查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分析各种无关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从而纠正实验误差,使实验结论无懈可击。

尽量减少实验动植物的采集量和使用量等等。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规定?通过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人只是宇宙中渺小的一员,只是生物圈这个大的生态系统的一分子,各种生物都是复杂食物网的一个环节,它们共同维持着我们这个地球村(生物圈)的稳态。人类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赋予这些生物以生存权,以共同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和地球村的繁荣。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逐渐地学会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学会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最终使我们人为在社会能够与自然界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