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社区管理协议书如何写(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4:13:17 页码:13
社区管理协议书如何写(优质13篇)
2023-11-20 14:13:17    小编:ZTFB

总结是促使我们反思和深化思考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提升我们的自我认知能力。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以下是一些总结的优秀样例,希望能够为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

社区管理协议书如何写篇一

为适应新时期社区建设需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队伍,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并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和引导居民遵纪守法,自觉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

(二)执行党组织的决定、决议和社区居民会议的决定、意见,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三)组织、协调社区单位开展区域性共建活动,团结带领社区居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培育社会组织,调动社会力量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四)认真听取并积极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做好社区居民的思想疏导工作。

(五)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与社区居民利益相关的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帮扶救助等工作。

各区(县)、街道(乡镇)可根据社区工作者的不同岗位,按照责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制定社区工作者岗位职责的详细规定。

第四条。

社区工作者通过选任和公开招录等方式配备,其人数由各区(县)依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规定,结合工作需要和社区规模确定,并报市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一)关于选任的社区工作者。

1.社区党组织中的专职工作者。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北京市城市社区党组织工作若干规定(试行)》参加选举当选的、或被任命为社区党组织成员的专职人员,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办理相关手续,纳入社区工作者范畴管理。

2.社区居委会中的专职工作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参加选举、当选为社区居委会成员的专职人员,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办理相关手续,纳入社区工作者范畴管理。

(二)关于招录的社区工作者。

除上述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选任的社区工作者外,在社区服务站配备的专职工作人员,也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社区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采取公开招考的办法录用。招录工作在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由各区(县)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组织实施。

招录对象应当具备如下基本条件:(1)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2)热爱社区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相关业务知识。(3)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4)具有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具有本市城镇户口。

第五条。

社区工作者的待遇。

(一)社区工作者的基本待遇,包括基本工资、职务年限补贴、奖金和其他待遇四部分。

1.基本工资。社区工作者基本工资分三档,正职每人每月720元,副职每人每月640元,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590元。

2.职务年限补贴。社区工作者根据所在岗位、在社区工作的实际年限享受职务年限补贴。各岗位起点职务年限补贴分别为:正职每人每月960元,副职每人每月845元,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740元。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对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每年增长一次年限补贴,增长幅度为每人每月50元。在社区工作未满一年的只享受起点职务年限补贴。岗位发生变化的,套新岗位职务年限补贴标准,其年限以在社区实际工作时间累计计算。城八区从第四届社区居委会选举产生当月开始计算,其他区(县)从第五届社区居委会选举产生当月开始计算。

3.奖金。奖金实行总额包干,按照平均每人每年3600元的标准核定总额。奖金发放时应由街道(乡镇)根据社区工作者岗位和考核情况拉开档次。各区(县)还可根据本区(县)实际,适当上浮社区工作者奖金标准。

4.其他待遇。按照市有关规定,社区工作者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享受独生子女费和住房公积金。各区(县)还可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区工作实际,适当增加其他待遇,具体项目及标准报市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社区工作者中,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服务站站长,享受正职待遇;社区党组织副书记、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社区服务站副站长,享受副职待遇;其他工作人员,享受一般工作人员待遇。交叉任职人员,按照“兼职不兼酬、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享受相应待遇。

(二)社区工作者通过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的,自完成登记注册当月起,每人每月增加职业水平补贴80元;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的,自完成登记注册当月起,每人每月增加职业水平补贴50元。各区(县)可根据实际,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职业水平补贴标准。

(三)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中全职从事社区工作的离退休人员,享受相应的生活补贴,其标准参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职务年限补贴和奖金执行。

(四)招录的社区工作者,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办理退休手续;通过选任方式产生的社区工作者,可根据工作需要,至本届任职期满后再办理退休手续。社区工作者退休后纳入社会化管理,按照《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市政府令第183号)及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一)实行服务协议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规,由街道(乡镇)与符合条件的社区工作者签订服务协议。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成员实行一届一签;社区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服务协议期限由各区(县)研究确定。《北京市社区工作者服务协议》文本由全市统一式样,各区(县)根据需要,可在协议文本中做出补充规定。

(二)建立考核评议制度。社区工作者服务期间实行年度考核评议制度。由街道(乡镇)指导各社区成立由居民代表、驻社区单位代表、街道(乡镇)职能科室等参加的考评委员会,每年年终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要以社区工作者的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社区居民满意率为主要依据。根据年度考核结果,按照有关规定对社区工作者实施奖惩。

(三)完善教育培训制度。按照专业培训、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机制。市有关部门负责制订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和师资培训。根据全市统一安排,区(县)组织社区工作者每年参加一次集中培训,培训结果计入社区工作者工作档案,并作为年度考核评议的依据之一。

(四)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街道(乡镇)应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档案,建立数据库。档案内容包括:社区工作者本人的基本情况、在社区工作起始时间、岗位变化情况、考核评议、培训和表彰等情况。城八区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档案从20第四届社区居委会选举产生时开始建立,其他区(县)的从20第五届社区居委会选举产生时开始建立。

社区工作者档案关系由所在区(县)指定的服务机构进行代理。

(五)实行弹性工时制度。为方便居民群众利用工休时间在社区办理相关事务,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可实行弹性工时制。在确保满足群众服务需求和保证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40小时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对灵活的上下班时间和各班次的工作人数,安排好工休时间和节假日工作值班。

(六)探索职业资格制度。适应社区工作专业化、职业化需求,逐步建立健全职业资格制度。社区工作者特别是新招录的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一般要持有国家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北京市社区专职工作者执业资格证书(有效期内);已在社区工作者岗位工作未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应鼓励他们通过岗位培训、学历教育等方式取得职业水平证书。

第七条。

社区工作者的表彰奖励。市、区(县)党委、政府对在社区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优秀社区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根据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对工作业绩突出、居民群众满意度高的社区工作者,分层次、分系统地进行评选表彰,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第八条。

目前已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专职人员,其签订的聘用合同继续有效,可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其待遇从1月1日起调整)。自下届换届选举后,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人员,统一实行服务协议制度,享受本办法规定待遇。

目前已在社区服务站工作的相关人员,可按照本办法第四条第二款有关规定参加公开招录,符合条件的,录用为社区工作者,并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享受相应待遇;未达到招录条件的,或通过在岗培训、逐步使之达到条件,或通过转岗进行妥善安置。各区(县)要根据实际,制定具体过渡办法。

第九条。

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中兼职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也应给予一定补贴。其待遇和相关管理规定由各区(县)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确定。

第十条。

社区工作者待遇经费由区(县)财政负担。

第十一条。

各区(县)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本办法施行后,国家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北京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意见》(京人发〔〕89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京民基发〔〕298号),自本办法试行之日起,自行废止。

社区管理协议书如何写篇二

(一)实行服务协议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规,由街道(乡镇)与符合条件的社区工作者签订服务协议。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成员实行一届一签;社区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服务协议期限由各区(县)研究确定。《北京市社区工作者服务协议》文本由全市统一式样,各区(县)根据需要,可在协议文本中做出补充规定。

(二)建立考核评议制度。社区工作者服务期间实行年度考核评议制度。由街道(乡镇)指导各社区成立由居民代表、驻社区单位代表、街道(乡镇)职能科室等参加的考评委员会,每年年终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要以社区工作者的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社区居民满意率为主要依据。根据年度考核结果,按照有关规定对社区工作者实施奖惩。

(三)完善教育培训制度。按照专业培训、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机制。市有关部门负责制订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和师资培训。根据全市统一安排,区(县)组织社区工作者每年参加一次集中培训,培训结果计入社区工作者工作档案,并作为年度考核评议的依据之一。

(四)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街道(乡镇)应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档案,建立数据库。档案内容包括:社区工作者本人的基本情况、在社区工作起始时间、岗位变化情况、考核评议、培训和表彰等情况。城八区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档案从第四届社区居委会选举产生时开始建立,其他区(县)的从第五届社区居委会选举产生时开始建立。

社区工作者档案关系由所在区(县)指定的服务机构进行代理。

(五)实行弹性工时制度。为方便居民群众利用工休时间在社区办理相关事务,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可实行弹性工时制。在确保满足群众服务需求和保证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40小时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对灵活的上下班时间和各班次的工作人数,安排好工休时间和节假日工作值班。

(六)探索职业资格制度。适应社区工作专业化、职业化需求,逐步建立健全职业资格制度。社区工作者特别是新招录的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一般要持有国家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北京市社区专职工作者执业资格证书(有效期内);已在社区工作者岗位工作未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应鼓励他们通过岗位培训、学历教育等方式取得职业水平证书。

第七条社区工作者的表彰奖励。市、区(县)党委、政府对在社区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优秀社区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根据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对工作业绩突出、居民群众满意度高的社区工作者,分层次、分系统地进行评选表彰,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第八条目前已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专职人员,其签订的聘用合同继续有效,可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其待遇从1月1日起调整)。自下届换届选举后,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人员,统一实行服务协议制度,享受本办法规定待遇。

目前已在社区服务站工作的相关人员,可按照本办法第四条第二款有关规定参加公开招录,符合条件的,录用为社区工作者,并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享受相应待遇;未达到招录条件的,或通过在岗培训、逐步使之达到条件,或通过转岗进行妥善安置。各区(县)要根据实际,制定具体过渡办法。

第九条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中兼职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也应给予一定补贴。其待遇和相关管理规定由各区(县)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确定。

第十条社区工作者待遇经费由区(县)财政负担。

第十一条各区(县)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本办法施行后,国家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北京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意见》(京人发〔〕89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京民基发〔〕298号),自本办法试行之日起,自行废止。

社区管理协议书如何写篇三

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的人事大权完全由街道办事处管理。按照规定,社区居委会人员应该由居民代表选举产生,但实际并未如此,在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当中,街道办事处的意见占据主导作用,可以说能不能选举成社区居委会委员,街道办事处的决定举足轻重,因为最终都是要和街道办事处签订协议。社区居委会委员的工资、奖金、福利、休假等等待遇都是街道办事处说了算的,社区居委会的人事大权掌握在街道办事处的手中,还要说什么独立。再来说说社区服务站,笔者在前文已经总结,社区服务站这一新生事物,其本身的性质模糊,社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自然而然也就无从归属,不知道归哪一个部门领导,属于哪一个部门管理,也就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和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一样,归街道办事处“管理”。

社区管理师拿出对策

(一)削减街道办事处相应科室

撤销办事处相应科室,真正做到公共服务下沉到社区。本方案的最好实例就是银行营业厅、移动营业厅,在整个街道辖区内设立几个社区公共服务大厅,使其辐射能力达到整个街道范围,而街道办事处则作为这几个公共服务大厅的总部,指导公共服务大厅的日常工作,公共服务大厅的日常事务直接与相应的区政府部门对接,不再像目前这种情况: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将审核好的材料上交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在转交给相应区政府部门,这样一来就无需街道办事处这个中转机构。由此,公共服务大厅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类似于分公司与总公司的关系,公共服务大厅是街道办事处的一个部门,而社区居委会已经演变成公共服务大厅众多职能中的一个职能——领导居民自治职能,公共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可以是劳动派遣人员,可以是事业编制人员,也可以是公务员。

(二)明确社区上级部门

部门直接负责。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有一个统一的领导部门后,经济大权、人事大权就能完全脱离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自然而然就能摆脱大量行政性工作,带领居民实现自治功能,而社区服务站则协助街道办事处办理行政工作,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是协作关系,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的办公经费则来自该部门,该部门是其上级部门。

(三)成立社会事务保障所

社会事务保障所可以承担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工作,但是社会事务保障所则作为企业的角色参加进来,可以以营利为目的,街道办事处更像是雇主,将行政工作委托社会事务保障所办理之后,要交纳一定的委托费,社会事务保障所的经营费用、人事安排有独立性,街道办事处不得干涉。社会事务保障所成立之初,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否则难以成形。

为进一步规范道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加强作风建设、严明组织纪律,增强社区干部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社区干部为居民服务的意识,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务实、稳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确保社区各项工作有效推进,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街道的实际,制定社区工作者管理制度及考核实施细则。

一、 本制度所称社区工作者包括

(一)依法选举产生的社区居委会成员

(二)社区工作助理

(三)通过招聘录用的协理员

二、工作时间规定及签到制度

社区居委会工作时间与街道办事处同步,上午8:00至11:30,下午13:00至16:30(错时工作法制度,按原规定执行)。社区工作实行每日2次签到制度,分别为8:00和13:00,必须由本人签名,不得代签。不得以外出开会或培训等理由,不签到而直接去办事地点。确因工作安排,无法签到,由考勤负责人标明原因,签到工作由书记主持,书记因事不在岗由副书记主持,正副书记均不在岗,书记指定1名同志负责,事后向书记汇报签到情况。

三、社区人员管理制度

社区书记对社区工作负全面责任,在管理中,书记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社区人员的管理,做到任务明确、分工明确、制度明确。社区工作人员要坚决服从社区书记的管理和分工安排,不得有不利于社区团结的言论和行为。街道社区建设科,对6个社区实行全面、统一管理和统一考核。

四、请销假制度及审批程序和权限

社区工作人员的请假程序:本人写出请假条并签字-社区书记视具体情况审批并签字-社区建设科-街道分管领导,社区书记视请假结果向社区公布。审批权限:请假二日以上,由街道正职领导审批;一日以上由街道分管领导审批;一日以内由社区建设科审批。临时外出(2小时以内)由社区书记视具体情况审批。社区书记因事请假必须报街道主要领导批准,请假条必须写明请假事由、去向、所需时间,请假期间必须保持通信畅通,事后及时销假。确因突发性原因,不能办理请假手续的,电话请假后,于上班当天办理补假手续。各社区对请销假情况、考勤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必须备案存档。

五、对迟到、早退、旷工、脱岗、全勤、婚、产假等的规定

迟到:凡8:00未到工作岗位视为迟到

早退:凡未到规定下班时间而提前离岗者视为早退

旷工:未按规定程序办理请销假手续的,一律视为旷工;

脱岗:上班时间外出办私事,不履行请假手续,一律视为脱岗

全勤:无迟到、早退、旷工、脱岗现象视为全勤

法定公假,按国家有关政策执行。

婚假、产假、哺乳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六、社区居委会居务公开制度

(一)社区居委会要将工作职责、成员分工、办公时间、便民热线电话、服务项目、服务地点、办事程序、重大事项等,通过橱窗、图板、宣传栏、社区居民会议等形式向居民公开,便于为居民服务并接受监督。

(二)建立社区议事制度和公示制度。凡涉及社区的重大事项须组织居民代表进行议事,并将决定事项进行公示。

(三)居民群众对社区建设、居委会工作建议以及反馈情况要适时公开,自觉接受居民的咨询和监督。

七、周工作计划制度

社区工作者,应将自己的本周工作计划及上周工作完成情况,张贴在社区公示板上,周计划和上周工作完成情况,要周密、详细,字迹工整,不得敷衍了事。社区每周一要及时更新一次内容,同时将上一周工作计划统一收存并备案归档。

八、社区居委会例会制度

(一)每周召开一次居委会办公会议,总结上周情况,研究布置本周工作。

(二)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召开社区居民议事会议,并将议事提议、事项、结果公布,每年度不少于6次。

(三)实行社区工作在年中、年度工作述职。讨论决定社区建设的'重大事项,评议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履行职责情况。

(四)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发扬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五)各种会议均要做会议记录。

九、社区专职工作者挂牌上岗制度

(一)胸卡是社区居委会成员在社区内开展工作明示身份的重要标志,要求社区居委会成员需佩戴胸卡上岗。

(二)社区居委会成员胸卡实行统一编号、统一制作、统一发放。

(三)胸卡不得随意涂改和印制,不慎丢失胸卡者,要及时上报,办事处予以补发。脱离社区岗位,胸卡要及时收回。

十、社区居委会印章管理制度

(一)社区居委会要严格印章的使用、审批制度。

(二)社区居委会印章设专人保管、固定存放、不得借出。

(三)社区居委会印章丢失要及时向街道办事处汇报,启用新章、废止旧章由办事处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十一、社区居委会联系群众制度

(一)社区居委会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关心社区居民的疾苦,为社区居民谋福利、办实事,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

(二)社区居委会要密切联系驻社区单位,动员驻社区单位向社会开放内部服务资源,为居民提供服务,实现共驻、共建、共享,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

(三)社区居委会成员按照责任分工,密切联系责任区域的社区成员代表及居民组长,掌握社区居民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四)社区居委会要经常听取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信息,解决居民群众反映的焦点、难点问题。

十二、考勤制度

各社区要建立考勤记录,严格考勤制度。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考勤一是由办事处社区建设科考勤,二是由社区书记考勤,考勤记录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内容。并与绩效工资挂钩。考勤按100分制进行,其中20分由社区书记掌握。各社区要建立请销假登记本,并做好登记。

十三、建立“首问责任制”制度

严格遵守《道社区工作守则》,对前来办事或咨询的社区居民,要主动热情询问,认真负责引导介绍或办理,不得扯皮或推诿。若有意扯皮或推诿,影响社区及我街形象的,按百分制考核细则处理。

十四、社区卫生制度及公共财物的保管规定

社区办公室卫生必须每天打扫,并随时做好保洁工作,保证无纸屑、果皮、烟头、垃圾等。办公用品干净卫生,摆放整齐。个人的办公桌自己整理,公共区由社区书记统一安排值班表。有会议室的社区,会前会后都要清扫,做好会前准备。厕所内要保证无苍蝇、臭虫、异味、污垢等,保持清洁卫生,彻底消除“四害”滋生的根源。

社区工作者必须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办公桌椅、墙壁上刻划痕迹,不得人为损坏办公用品。下班后不关电灯、电脑或其它用电设备,每发现一次扣责任人10元;下班后不关门窗,每发现一次扣责任人10元,如造成被盗,且因责任人员工作上的失误,由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

十五、劳动制度

每个社区工作者都有责任、有义务参加社区义务劳动,特别是迎接各级检查,必须听从书记指挥,不得以任何借口躲避和不参加劳动。

十六、党务工作制度

(一)社区党组织考核制度

1、社区负责填写和保管由中共铁东区委组织部统一印制并下发的《基层党组织考核手册》,简明扼要记载党组织“三会一课”、发展党员、党员教育、党员活动、组织生活会以及党员评议等主要工作情况。

2、《基层党组织考核手册》将作为基层党组织和负责人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街道党工委每季度审核一次,年中和年末进行一次评鉴。

(二)社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

1、每年组织社区党员集中学习培训不少于2次。

2、认真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和使用工作,重点做好接收工作,及时将流入党员编入相应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

3、继续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切实有效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4、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开展各种理论学习和知识竞赛,有计划,有活动纪律,党员参与率达85%以上。

5、党员的组织关系接转符合规定程序;民-主评议党员有计划、有总结,党员参评率达到85%以上。

(三)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1、政治理论学习有计划,开展党建活动有方案。

2、在民-主测评中,社区班子整体优秀、良好之和达到90%以上,党总支书记民-主评议信任率达95%以上,其他社区工作者优秀、称职票之和达到90%以上。

3、社区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带头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班子整体有创新力、凝聚力、战斗力。

4、社区班子、干部廉政勤政,服务周到,经测评,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5、社区居委会建立帮扶贫困户制度,班子成员与帮扶对象结对子,有效解决其实际困难。

6、建立健全岗位责任,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和程序。

(四)社区党的组织建设工作

1、制定适应本社区特点的社区党建发展思路和实施规划,并实施得力,效果显著。

2、建立健全完善的民-主决策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社区规范化服务等制度,并按类别装订成册。

3、增强社区党建工作合力,发挥好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每年至少召开1次协调委员会,搞好社区共建,充分发挥驻街单位党组织的作用。

4、继续深入开展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创建活动。

5、按照《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的规定》,严格执行党费收缴标准,及时按比例上缴党费;党费使用有健全的审批制度,做到收支平衡、票据相符、专人管理、专款专用。

6、完成组织系统党刊征订任务。

十七、其它

(一)社区居委会财产任何个人不得随便挪用、占用或无偿使用;每个社区工作者都应公私分明,不得假公济私或私分公有财物,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二)在工作时间,任何人不得玩电脑戏、看电影、闲聊天、吃小食品、打毛衣等。

(三)工作时间,不得袒胸露背、穿拖鞋等影响社区形象。

(四)办公电话,不得办理个人私事,东拉西扯,工作使用电话,要提高效律,事先想好讲话内容,尽量简洁明了,不得拖拖拉拉。

(五)迟到、早退、旷工、脱岗情况比较严重的,除给予扣除绩效工资外(扣除标准按民政局规定执行),还将视情况予以谈话、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处理。

(六)对考核不称职人员,年底不得报、评先进个人。并扣除相应的绩效工资(扣除方法,按民政局规定执行)。对表现极差的个别人员,视具体情况,按规定程序予以罢免、辞退、开除处理。

本文件由街道办事处社区建设科负责解释,此前所发管理制度与本文件相抵触的,以本文件为准。

本文件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制度同时废止。

社区管理协议书如何写篇四

随着近年来社会管理体制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社区服务管理的方式也不断变化,正在由过去的行政型向社会型转变,社区物业管理和自治管理已成为社区服务管理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这一变化,要想做好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就必须转变思想、更新理念。

首先,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把解民忧、暖民心作为社区服务管理的核心任务,切实保障群众的根本利益。要认真调研、准确把握群众的具体情况和困难,根据社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地方群众的不同需求,因人制宜,使社区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要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活动,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努力提升社区群众的文化素质。

社区服务管理人员要把为居民服务当作一项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自觉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管理水平和管理组织能力,从而为服务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一要明确发展目标,严格遵守各项纪律;二要强化责任感,不断增强社区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三要能够准确把握群众的具体困难和要求,积极学习探索新时期社区服务管理中所面临的`新特点、新问题,把所学知识和服务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维护社区群众的权益和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使社区组织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社区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做得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就能得到及时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也能得到及时体现。因此,社区管理人员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作为社区服务管理人员,一是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出发,凡事想着群众,依靠群众,从小事着手,做好、做细、做实各项工作,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群众利益无小事”牢牢记在心里,体现在一言一行之中。二要有大局意识,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乐意吃苦、乐意为人、率先垂范、廉洁勤政、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始终牢记做好本职工作,从便民处人手,于细微处用心,树好自身形象,增强自身责任,实事求是把社区的“亲民、爱民、为民”工作做扎实,为创造社区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作贡献。

首先,要加强社区矛盾化解,有力维护社区稳定。

一要注重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对关系社区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充分征求群众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增加透明度,减少因决策不当带来的社区群众利益冲突。

二是要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相关制度。严格按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需要,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定期报告、协调会议、首问负责制等制度,实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三是要健全完善调处机制,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针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要确保处置稳妥有效、协调有序。

其次,要加强和改进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现人口的有序流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不仅是人口问题、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以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在制定公共政策、建设公用设施等方面,以为流动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为目标,统筹考虑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的流动人口的利益和需要。

一是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列入社区发展总体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流动人口的服务体系。

二是以出租屋为重点,强化暂住登记,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社区服务管理人员要以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为根本,发挥自身的人才、资源等优势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社区服务对象应由以福利性服务的“老、残、孤、困、优抚”社会救助对象为重点,逐步拓展到共享福利性、公益性、社会性多层次服务的全体居民;社区服务项目应由一般性日常服务的理发、餐饮、家电维修等项目,逐步拓展到高层次的法律咨询、就业培训、医疗保健、物业管理等多方位、宽领域的服务。坚持物质性服务和精神性服务并举,开展面向所有对象,覆盖不同层次,满足各类需求的社区服务。

随着人口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需求层次的提高,尤其是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任何一个政府无论其多么强大都不可能提供所有的服务,这就需要更多的服务机构来参与社会管理。作为社区管理人员,应加强与志愿者服务队及各类老年协会的联系,鼓励他们积极分担政府职能,互帮互助。比如:志愿者或各协会可利用身体较好,年纪相对轻的老年人,帮助年老体弱的老年人,早晨看看起床了没有,中午看看饭吃了没有,晚上看看灯和煤气关了没有,这是政府难以做到的;组织老年人旅游,看看改革开放成果,这是社会不愿做、家庭难以做的;组织老年人晨练,使有害功法无容身之地,这是政府很难做好的。社区服务管理人员可在加强社区管理中更多地依靠社会力量,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将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那些职能事务剥离和转移交给社会组织,利用社会组织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来实现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社区管理协议书如何写篇五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脚步日益加快,同时引发了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现在的城市社区已日益成为多元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点,面临社区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问题快速涌现的现状,特别是在加快现代化城市社区建设的进程中,如何在社会转型期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特别是以胡-锦-涛提出的“五个始终”为根本原则,全疆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的战略选择,奋发有为地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社区直接面对的是居民百姓,听到的是民声、民-意,社区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如何把社区工作同社会管理创新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明确了社会管理的职责。

一个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根据居民结构和服务需求,大胆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加快社区党组织,强化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能,规范社区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健全社区组织体系,提高居民的组织化水平,实现对社区居民的全员管理和无缝隙管理加强党风、政风和廉洁自律建设,形成政务公开,事务公开,居民监督的工作机制,正确引导居民参与,不断提高社区的管理服务功能和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最终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二、社区要在转型期社会服务创新上开展工作,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和增强社区的社会服务功能。社会服务创新,简单理解就是转变过去的服务观念和意识,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社区在社会服务创意上,首先要深入居民当中,真正做到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摆正社区工作人员的位置,同居民建立信任关系,让居民有什么事愿意同我们讲;其次,提高社区服务功能,让社区职能回归到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上来,让居民更多的参与到社区事务和社区管理上来。其实社区在社会管理上的职能主要是承上启下、协调的作用;一些居民把社区简单地认为是权力机关,把社区的职责权力化。因此,社区要结合居民间的实际问题,与居民共同研究问题的原因,让居民来提出解决方案,社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解决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社区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上,通过充分发挥居民在社区参与管理,参与服务,增强社区是我家,服务管理靠大家都理念,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积极组织社区成员开展志愿互助服务,大力发展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建立健全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特色社区。

(一)要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没有社区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以方便居民生活为抓手,加强社区基础功能,建设从服务群众、多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出发;以惠及民生为基础,增强社区的服务意识,做到贴心式、保姆式、经常性、零距离便民服务,构建平安祥和社区,让居民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社区中生活。

开展“三心”服务,建设“和谐社区”。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居民依靠的“家”,是百姓生活所依赖的团体。社区要变得和谐,涉及到的方面很多。在工作上要做到“三心”换“三心”即:“耐心、爱心、热心”,“开心、放心、顺心”。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了解和分析社情民-意,兼顾好不同方面群众和各阶层的利益,正确处理好居民群众的诉求,发挥好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推进社区和谐稳定。针对居民结构的不同、需求多样的实际,突出“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追求”这一主线,社区党员和社区工作者要用耐心、爱心、热心换取居民的开心、放心、顺心,以真诚的服务,体现心系百姓的为民之情,把居民服务作为第一要务、把居民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居民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居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把社区管理、服务做好,让我们的居民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中找到幸福感。

《如何在社会转型期加强社区创新管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社区管理协议书如何写篇六

宣传思想战线历来是我党一条极其重要的战线,是我们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因此,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一直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特别注意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作用。我们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革命也好,建设也好,都离不开宣传思想工作。

当前,世界正处在大调整时期,我国正处在大变革阶段,各种反动势力从来也没有放弃与我们争夺群众、争夺阵地的斗争,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异常尖锐和激烈。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的多样化。特别是处在反恐维稳一线的新疆,极端宗教思想和民族分裂主义总是想方设法在侵蚀基层群众的思想,一些封建残余思想和旧风陋俗也在影响人们的生活,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封建迷信、反科学、伪科学等现象,这些现象都对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的法则也容易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引发见利忘义、权钱交易,导致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减弱。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牢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追求。

由于社区居民成分的多元化,带来了各种社会思潮在社区内的激荡。有些居民认为社区最重要的是个人的居住,不关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开展;有些居民简单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等同于组织群众说说唱唱、跳跳蹦蹦,从心底里不重视;有些居民迫于生活压力,更多地想从事经济活动,不愿意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动中花费时间和精力。这就导致在很多情况下,现在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这些都制约了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加之现在社区人员复杂,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难度很大。

各社区正在组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网络,但要使这支队伍成为一支能适应当前社区宣传思想工作任务的高素质队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加强培训。据了解,对街居干部的培训过去是个盲点,对这方面的计划、内容、安排基本无人管。近几年,这种状况开始有所改变。以解放路街道为例,虽然每年都会对街道社区的宣传文化干部进行培训,但还缺乏规划,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如何使培训计划化、经常化、制度化,并使之拓宽内容,提高档次,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上级领导比较重视的社区,对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区文化的建设投入比较大,文化设施比较齐全,但在一些老旧小区,城市中心城区,往往因为各种原因的制约,文化设施配套性差,投入严重不足,社区资源共享较困难,活动难以开展。尤其是按照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社区党建的归口领导单位是各级地方党委中的组织部门,社区党建的经费也由地方党委组织部门负责,并没有纳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体系之内。因此,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在自身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对社区党建进行过多的投入,而社区党组织本身又不具有融资能力,这就导致了社区党建经费的严重不足。

现有的社区工作人员往往年龄老化,缺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知识背景,对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交流和沟通工具了解不多。另外,社区居民的成分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人群思想状况复杂,需要深入研究、区别对待。目前,社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还是以传统的方法居多,集中搞宣传活动是彩旗、横幅、版面、摆摊头(咨询台),规模大些再加上居民文化队,千一律,令人乏味,很难吸引社区居民主体的积极参与和有效互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社会建设本身都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使得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调整、适应这种变化,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大力增强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局。

要充分认识宣传思想工作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提上重要日程。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基层包括城市社区的改革、发展与稳定。这应当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基层党委、政府的充分重视。在加强社区建设的同时,必须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以及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方面,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变化,积极探索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居民是社区各项活动的主体,是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的需求、感受、收获最重要。我们应该从根本上的“办文化”进行转变,真心倾听群众需求,始终把丰富群众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积极策划、组织、开展一系列有声势、有影响、有意义的宣传文化活动。坚持在人流聚集地、居民小区开展文化活动。把宣传思想建设延伸到城市各行各业、各个层面,促进文化建设的全面提高。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扶持街道、社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成立社区宣讲队,入户走访,开展宣讲党的政策,化解基层矛盾。

要按照新形势的需要,探索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体制。建全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单位各尽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培育力度,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支持其充分发挥作用。选拔优秀人才到社区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和社会志愿工作,吸引更多有热情、有专长的年轻人到社区义务参与管理和服务。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尽快形成一支有较高素质的社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投入不足是制约大多数社区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瓶颈,基层政府在进行年度财政预算时,应专门开列社区党组织建设所需经费、社区文化公益事业经费,并注意向经费紧张的社区党组织倾斜。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对其软硬件设施加以规范明确,并予以专项投入。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共驻共建工作机制,多方筹集社会资金来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对已有的思想阵地和文化设施,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利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加投人,改进设施,扩大容量,丰富内容,增强宜传教育功能。同时,有条件的社区也可以创办居民学校、社区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以加强对街道社区干部和社区居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社区管理协议书如何写篇七

城市住宅小区简称做小区,是指以住宅为主并配套有相应公用设施及非住宅房屋的居住区、花园住宅、住宅组团。据全国最大的小区网络“小区联线”统计,现全国总计有超过3万个小区,其中仅北京市就有三千多个小区。下文是北京市社区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社区建设,规范社区管理,发展基层民主,完善社区服务,促进社会和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本办法所称的社区,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社区居委会”)辖区。

社区居委会的设立、撤销、规模调整,由所在区(县)政府决定。

第三条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居民群众在社区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增强社区民主自治功能,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努力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奠定基础。

第四条基本原则。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发挥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居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驻社区单位和各类组织的积极性,形成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二)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以社区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社区群众的参与为动力,以社区群众的拥护为准则,使社区群众在社区建设中得实惠,让社区成员共享社区发展成果。

(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不断完善社区管理方法,不断创新社区服务方式。

(四)分类指导,循序渐进。根据社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既要着眼长远、整体推进,又要立足当前、稳步实施,促进社区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工作目标。按照党的xx大提出的“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要求,坚持服务功能完善、居住环境舒适、治安秩序良好、文化生活丰富、管理手段科学、人际关系和谐、公众参与广泛的工作标准,努力做到区域规划好、设施配置好、服务效能好、资源效益好、群众反映好。

二章组织体系。

第六条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站及社区各类社会组织等。

第七条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党组织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团结、组织干部群众努力完成社区各项任务。

(二)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

(三)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法充分行使职权,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推进社区居民自治;领导社区服务站和各类社区服务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提高社区服务水平;领导社区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

(四)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把工作重点放到凝聚群众力量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共同创造幸福生活上来。

(五)加强社区党建协调工作,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组织、协调驻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区域性党建工作,促进资源共享。

(六)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做好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与有关部门搞好社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八条社区居民会议是社区居民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组织形式。社区居民会议有三种组成形式:由本居住地区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组成;由每户派代表组成;由居民小组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和修改本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

(二)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

(三)听取、审议社区居委会的年度。

工作报告。

和财务收支情况报告。

(四)对社区居委会及下属委员会、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民主评议。

(五)依法补选和罢免社区居委会成员,确认社区居委会成员的辞职申请。

(六)决定居住在本社区的流动人口是否参加居民会议及参加的比例和名额。

(七)讨论本社区建设管理和涉及本社区居民利益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九条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本居住地区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二)召集和主持社区居民会议,定期向社区居民会议报告工作,执行社区居民会议的决定,完成社区居民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教育、引导居民遵守社区居民会议的决定、《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

(三)依托社区服务站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参与协调处理涉及社区成员利益的重大事项,开展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管理和维护本社区居委会财产,经社区居民会议讨论同意,筹集本社区公益事业资金,定期公开收支账目。

(四)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文化、科普和体育等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教育居民争做文明市民、创建文明社区。

(五)指导、监督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工作。

(六)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向政府或其派出机构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七)参与对本市各级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的监督评议。

(八)结合本社区实际,完成其他工作任务。

社区居委会可下设若干居民小组。居民小组在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下,协助做好本区域范围内的工作。居民小组可根据社区实际,采取楼委会、院委会、楼门自治小组等不同组织形式。

第十条社区服务站是政府在社区层面设立的公共服务平台,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社区居委会的监督。其主要职责是:

(一)代理代办政府在社区的公共服务。主要是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办理本社区内各种公共服务事项,把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实现政府职能重心下移。

(二)组织开展社区公益服务。主要是协助社区居委会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三)组织开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主要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服务,方便居民生活。

(四)培育和壮大社区公益性服务组织,支持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

(五)及时了解反映社情民意。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和反映社区居民意见和建议,并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积极支持和配合社区居委会依法开展社区居民自治、开展人民调解,提供法律服务,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六)定期向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汇报工作,向社区居委会通报工作,接受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监督和评议。

社区服务站是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要坚持“依法、公开、高效、便民”的工作原则,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将各区(县)现有的社区工作站、社区居民事务办理站、社区事务代办站等社区事务办理服务机构,逐步整合过渡为统一的社区服务站,逐步实现与社区居委会职能分开,逐步在全市形成统一形象标识、统一项目设置、统一运行流程、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资源调配的公共服务网络。

适应工作需要,社区服务站要确保一定面积的工作用房。社区服务站原则上按每500户居民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标准执行。社区服务站一般设站长、副站长各1名,原则上专设,也可由社区党组织或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兼任;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纳入社区工作者管理,其工作绩效接受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监督评议;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相关人员与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可视情况适度交叉任职。

第十一条社区社会组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自主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其扩大参与、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对具有公益性质、服务居民的政务类、服务类社会组织,应简化登记手续,并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予以扶持。

第十二条社区志愿者组织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性、福利性、群众性活动,开展各种自助、互助的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要加强指导、协调和支持。

第十三条业主委员会是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按照“民主、自治、自律、公益”的原则对物业实施管理的组织,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业主委员会按市场规则聘请物业服务企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应当告知相关的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并接受社区居委会的指导与监督,听取社区服务站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四条驻社区单位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发挥各自优势,主动配合、支持所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开展工作,教育、引导本单位职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共商社区事务,共享社区资源,共建社区家园。

第三章治理机制。

第十五条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居民自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区管理新模式,形成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协同力量互动的社区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社区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

第十六条建立健全多元治理机制。着眼提高社区运行效率,理顺和规范社区组织体系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推动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基础、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驻社区单位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现代社区治理结构。

第十七条建立健全居民自治机制。积极推进社区自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培育居民自治意识,完善社区居民自治规章。健全社区居民会议制度,规范社区民主决策程序,提高民主决策水平。进一步完善社区议事协商会议和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研究解决居住在社区的流动人口参与社区居民自治的有效途径。健全社区居委会内设委员会的工作体制,明确职责,发挥各委员会的作用。

第十八条建立健全工作准入机制。坚持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和规范政府部门与社区的关系,减轻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属于政府部门和单位承担的行政性职能和工作,原则上不得转移给社区居委会,不得以行政命令方式向社区居委会直接分派任务和下达指标,不得随意在社区设机构、挂牌子。对于社区居委会法定职责之外、确需依托社区居委会办理的行政性工作,应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及政策指导,并与同级社会建设部门协商同意后协调落实。

第十九条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利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设施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按照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引导社区内或周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将内部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完善社区功能。

第二十条建立健全民意表达机制。推行民情信箱、民情热线、民情日记、民情联络员、民情恳谈会等工作方法,健全完善分片包户、居民接待日、网上论坛等制度,充分发挥楼(门、院)长、居民组长、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的骨干作用,引导居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个人意愿,进一步畅通民意诉求渠道。

第二十一条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组织居民有序开展监督评价活动。完善社区事务公示制度,公开办事制度和办事程序,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充分发挥社区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对社区事务进行有效监督。完善评议标准、评议方法,逐步建立健全评议监督体系。

第二十二条建立健全表彰激励机制。市、区(县)政府对在社区建设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根据社区建设的实绩、水平和群众评价,对工作成绩突出、居民满意度高的社区工作者、基层组织、社会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评选表彰。

健全激励措施,探索激励办法,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经常化。

第二十三条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完善社区各项。

规章制度。

包括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社区服务站工作制度、业主委员会工作制度、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参与制度等实现社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第四章服务支持。

第二十四条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规划、街道组织、社会参与、社区落实的原则,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社区全体居民、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优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第二十五条推进公共服务进社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促进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工作与社区工作的有效衔接,大力推进社区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救助服务、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公益法律服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治安服务以及环境绿化美化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政府公共服务覆盖社区。

第二十六条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改造提升老旧居住区便民网点和商业服务设施,确保新建、改建居住区按规定比例设置便民利民服务网点。继续重点开展面向社区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户、优抚对象、下岗失业人员、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等的帮扶救助服务。扶持社区家政服务,加快发展社区配送服务、代理服务,鼓励通过特许直营或连锁经营等方式,推动社区服务产业化。规范社区物业管理,维护业主合法权益,提高物业服务水平。

第二十七条推广社区“一门式”服务。依托社区服务站,在社区开办“一门式”服务窗口,方便居民办事。

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需在社区独立设置的工作平台外,逐步将其他各类工作站(所、中心)、活动站(室)等统一纳入社区服务站,由社区服务站按照“一窗多能、一岗多责、定岗定责”的原则统筹配备工作人员,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第二十八条创新和规范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外包”、“项目委托”等多种形式,将部分公共服务转交给专业化社会组织或社会机构承担,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推动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服务社区。

第二十九条完善服务设施。以社区常住人口规模、地域面积和功能定位为基本依据,采用新建、改造、调整、共享等多种方式,规划和配置好社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充分考虑新建社区与原有社区、中心地段社区与边缘地区社区、商务区与纯居住区的不同条件和不同需求,实行统筹兼顾、合理配置。确保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与住宅区建设、旧城改造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检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鼓励社会各界将自有物业无偿或廉价提供给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使用。

社区各类组织应当合理利用社区服务设施,不得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

第三十条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数字社区。整合各类服务热线、呼叫热线、信息系统和资源,规范新建系统、调整在建系统、改进已建系统,加快互连互通,逐步实现“一网式”、“一号式”服务,构建市、区(县)、街道(乡镇)、居委会四级社区工作信息化平台。加快推进信息亭、信息服务自助终端等设施建设,实现协同服务、便民利民。

第五章运行保障。

第三十一条加强统筹协调。市、区(县)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将社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整体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建立社区建设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在市、区(县)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由市、区(县)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人民团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社区建设工作。

(一)市、区(县)社会建设部门负责贯彻党委、政府关于社区建设的工作部署,牵头制定本市、区(县)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有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和监督社区建设的相关工作;提出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社区建设的先进典型经验;指导基层开展社区建设工作。

(二)市、区(县)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支持和参与本地区社区建设。

(三)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社区建设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领导社区服务站办理社区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等工作;依法指导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自治,指导和监督辖区居委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整合辖区内社区建设资源,协调解决社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监督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工作;负责本辖区社区工作者培训;搞好社区设施建设、管理;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

第三十二条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和服务。市、区(县)物业行政管理部门与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建立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内的工作情况,支持、配合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做好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三十三条加大社区建设经费投入。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凡属政府事权范围内的事项,原则上由政府投入。下列社区建设经费纳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管理。

(一)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的工作经费。

(二)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

(三)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经费。

(四)社区信息网络建设及管理、运营、维护等经费。

落实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建立社区建设经费增长机制,适当增加对财力相对薄弱区(县)的转移支付。

第三十四条建立社区多元投入机制。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社会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社区事业投入和发展机制,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兴办社区基础设施。

完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转移支付、定向补助等不同的财政扶持政策,在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

第三十五条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健全社区各项工作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社区工作经费的核定、审批、使用等各个环节,强化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确保社区各项经费到位,做到专款专用。社区实行财务公开,收支情况定期公布,接受居民监督。

对政府投入经费及接受无偿捐赠所形成的国有资产,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各级政府进行监督管理,具体使用者负责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六章队伍建设。

第三十六条切实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以培养、选拔、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拓宽选人视野,优化人员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乐于奉献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第三十七条推进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社区工作者特别是新招录的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一般要持有国家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北京市社区专职工作者执业资格证书(有效期内);在岗社区工作者未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应鼓励其通过岗位培训、学历教育等方式取得职业水平证书。

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的录用、考评、教育培训等各项制度。

第三十八条规范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根据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工作年限、工作实绩,确定其相应的等级工资待遇,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措施。随着全市和各区(县)经济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收入水平。

第三十九条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持、动员、激励国家公职人员、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按照社区志愿者的特长组建多种类型、多个层次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形成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社区志愿服务网络。积极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

第四十条提升社区各类服务组织从业人员素质。积极吸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社区服务,壮大服务队伍,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努力提高社区服务组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市有关部门应根据本办法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各区(县)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一条。

为适应新时期社区建设需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队伍,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并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和引导居民遵纪守法,自觉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

(二)执行党组织的决定、决议和社区居民会议的决定、意见,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三)组织、协调社区单位开展区域性共建活动,团结带领社区居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培育社会组织,调动社会力量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四)认真听取并积极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做好社区居民的思想疏导工作。

(五)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与社区居民利益相关的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帮扶救助等工作。

各区(县)、街道(乡镇)可根据社区工作者的不同岗位,按照责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制定社区工作者。

岗位职责。

的详细规定。

第四条。

社区工作者通过选任和公开招录等方式配备,其人数由各区(县)依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规定,结合工作需要和社区规模确定,并报市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一)关于选任的社区工作者。

1.社区党组织中的专职工作者。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北京市城市社区党组织工作若干规定(试行)》参加选举当选的、或被任命为社区党组织成员的专职人员,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办理相关手续,纳入社区工作者范畴管理。

2.社区居委会中的专职工作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参加选举、当选为社区居委会成员的专职人员,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办理相关手续,纳入社区工作者范畴管理。

(二)关于招录的社区工作者。

除上述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选任的社区工作者外,在社区服务站配备的专职工作人员,也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社区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采取公开招考的办法录用。招录工作在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由各区(县)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组织实施。

招录对象应当具备如下基本条件:(1)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2)热爱社区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相关业务知识。(3)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4)具有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具有本市城镇户口。

第五条。

社区工作者的待遇。

(一)社区工作者的基本待遇,包括基本工资、职务年限补贴、奖金和其他待遇四部分。

1.基本工资。社区工作者基本工资分三档,正职每人每月720元,副职每人每月640元,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590元。

2.职务年限补贴。社区工作者根据所在岗位、在社区工作的实际年限享受职务年限补贴。各岗位起点职务年限补贴分别为:正职每人每月960元,副职每人每月845元,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740元。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对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每年增长一次年限补贴,增长幅度为每人每月50元。在社区工作未满一年的只享受起点职务年限补贴。岗位发生变化的,套新岗位职务年限补贴标准,其年限以在社区实际工作时间累计计算。城八区从20xx年第四届社区居委会选举产生当月开始计算,其他区(县)从20xx年第五届社区居委会选举产生当月开始计算。

3.奖金。奖金实行总额包干,按照平均每人每年3600元的标准核定总额。奖金发放时应由街道(乡镇)根据社区工作者岗位和考核情况拉开档次。各区(县)还可根据本区(县)实际,适当上浮社区工作者奖金标准。

4.其他待遇。按照市有关规定,社区工作者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享受独生子女费和住房公积金。各区(县)还可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区工作实际,适当增加其他待遇,具体项目及标准报市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社区工作者中,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服务站站长,享受正职待遇;社区党组织副书记、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社区服务站副站长,享受副职待遇;其他工作人员,享受一般工作人员待遇。交叉任职人员,按照“兼职不兼酬、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享受相应待遇。

(二)社区工作者通过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的,自完成登记注册当月起,每人每月增加职业水平补贴80元;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的,自完成登记注册当月起,每人每月增加职业水平补贴50元。各区(县)可根据实际,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职业水平补贴标准。

(三)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中全职从事社区工作的离退休人员,享受相应的生活补贴,其标准参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职务年限补贴和奖金执行。

(四)招录的社区工作者,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办理退休手续;通过选任方式产生的社区工作者,可根据工作需要,至本届任职期满后再办理退休手续。社区工作者退休后纳入社会化管理,按照《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市政府令第183号)及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一)实行服务协议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劳动合同。

法实施条例》等法规,由街道(乡镇)与符合条件的社区工作者签订服务协议。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成员实行一届一签;社区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服务协议期限由各区(县)研究确定。《北京市社区工作者服务协议》文本由全市统一式样,各区(县)根据需要,可在协议文本中做出补充规定。

(二)建立考核评议制度。社区工作者服务期间实行年度考核评议制度。由街道(乡镇)指导各社区成立由居民代表、驻社区单位代表、街道(乡镇)职能科室等参加的考评委员会,每年年终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要以社区工作者的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社区居民满意率为主要依据。根据年度考核结果,按照有关规定对社区工作者实施奖惩。

(三)完善教育培训制度。按照专业培训、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机制。市有关部门负责制订。

培训方案。

和培训计划,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和师资培训。根据全市统一安排,区(县)组织社区工作者每年参加一次集中培训,培训结果计入社区工作者工作档案,并作为年度考核评议的依据之一。

(四)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街道(乡镇)应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档案,建立数据库。档案内容包括:社区工作者本人的基本情况、在社区工作起始时间、岗位变化情况、考核评议、培训和表彰等情况。城八区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档案从20xx年第四届社区居委会选举产生时开始建立,其他区(县)的从20xx年第五届社区居委会选举产生时开始建立。

社区工作者档案关系由所在区(县)指定的服务机构进行代理。

(五)实行弹性工时制度。为方便居民群众利用工休时间在社区办理相关事务,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可实行弹性工时制。在确保满足群众服务需求和保证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40小时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对灵活的上下班时间和各班次的工作人数,安排好工休时间和节假日工作值班。

(六)探索职业资格制度。适应社区工作专业化、职业化需求,逐步建立健全职业资格制度。社区工作者特别是新招录的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一般要持有国家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北京市社区专职工作者执业资格证书(有效期内);已在社区工作者岗位工作未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应鼓励他们通过岗位培训、学历教育等方式取得职业水平证书。

第七条。

社区工作者的表彰奖励。市、区(县)党委、政府对在社区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优秀社区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根据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对工作业绩突出、居民群众满意度高的社区工作者,分层次、分系统地进行评选表彰,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第八条。

目前已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专职人员,其签订的聘用合同继续有效,可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其待遇从20xx年1月1日起调整)。自下届换届选举后,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人员,统一实行服务协议制度,享受本办法规定待遇。

目前已在社区服务站工作的相关人员,可按照本办法第四条第二款有关规定参加公开招录,符合条件的,录用为社区工作者,并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享受相应待遇;未达到招录条件的,或通过在岗培训、逐步使之达到条件,或通过转岗进行妥善安置。各区(县)要根据实际,制定具体过渡办法。

第九条。

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中兼职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也应给予一定补贴。其待遇和相关管理规定由各区(县)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确定。

第十条。

社区工作者待遇经费由区(县)财政负担。

第十一条。

各区(县)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本办法施行后,国家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北京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意见》(京人发〔20xx〕89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京民基发〔20xx〕298号),自本办法试行之日起,自行废止。

社区管理协议书如何写篇八

1、能用文字链接的地方尽量不要用图片链接,因为同样大小的链接,文字链接更有表现力,在网站设计上文字链接可设计成鼠标触摸到链接,...

1、能用文字链接的地方尽量不要用图片链接,因为同样大小的链接,文字链接更有表现力,在网站设计上文字链接可设计成鼠标触摸到链接,链接会自动变成另一种颜色,这就是一种告诉访问量这是一个链接的方式,而图片链接,鼠标触摸到链接,但链接无法变化,只是鼠标变成一个小指头,但并不明显,往往访问者没有注意到,另外,文字链接有利于搜索引擎知道下一页是什么内容,而这个链接完全可能成为下一个页面的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上排在比较靠前面的位置,目前的网站为了追求美观非常多的链接都有这样的问题,往往访问者很难找到进入这个页面的链接按键,所以需要注意!

通过这一系统的要求可以始保持合理规范,便于长期发展或网站的整改。而目前很多的个人站长则是想到哪里改到哪里,更有甚者一日三变,访问者莫名其妙,甚至把搜索引擎的蜘蛛也弄糊涂了。

3、页面关键词,在网站设置关键词管理,如果页面中的文章出现这个关键词就自动链接到网站中指定的的那个页面,采用这种关键词形式可以加大搜索引擎搜索的范围,同时可以让用户点击到网站更多的页面中去。

4、对网站的每个栏目都应该同等重视,在频道首页,对栏目应在设计上同等重视,设计成统一样式,重要内容放置在上面部分,而目前许多个人站长,特别是一些站长,频道页面安排很凌乱,用户无法看懂网站的分类,不便于浏览,一看就像垃圾站。米是个好米,页面垃圾的一塌糊涂,真是可惜了!

5、网站加强人性化的服务,比如在网站明显位置提示:“今天上海阴转小雨、温度26-30摄氏度,出门请记着带上伞。”因为这样的提示能加强用户对网站的喜爱度,增加网站粘度。

6、在网站底端等显著位置留下你的qq、邮件等联系方式,便于你的网友在有问题的时候能够联系上你。

社区管理协议书如何写篇九

社区网站运营其实是人气的比拼,而人气是在网站运营过程不断积累的,互联网中如此多网站,每种类型的网站也是难以计数。就拿“seo论坛”来说,在百度的搜索结果就超过500w。如何从这么多网站中脱颖而出呢?除了seo与网站推广技术,网站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网站运营。很多细节会让网站的用户或感动或失望,如何在细节运营上取得成功呢?感动根据自己做社区网站这些年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1.社区要实现网站用户的核心需求。

网站用户来到社区,往往会有最基本的需求,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社区的类别总结出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比如站长类论坛的基本需求一般是:学习seo,发外链,网站源码,友情链接等等。只有实现这些基本需求,网站用户才会留下来了解社区其它的内容。

社区的管理人员就是我们社区的对外代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社区,

管理人员不仅要时刻维护社区的正面形象,而且处理同一类情况要方法一致,否则会给人不规范的感觉。在涉及到会员处理的时候尤其要慎重。比如删帖时一定要给出具体原因。而似“请看版规”这样的原因恐怕难以让人信服。而这将导致的后果可能是用户流失。

3.不要给会员设置太多限制。

用户都是懒惰的,管理人员的方便往往意味着会员的不便。如果因为广告太多我们就实行发帖审核的话,用户体验一定不会太好。更好管理广告的方法是使用敏感词审核库。像“验证码”,“首次发帖时间限制”,“每日发帖数量限制”等限制如果全部设置上的话,可能会损失掉很大一部分用户。

4.公平公正。

社区成员是一个大团体,社区管理员就像执法者。执法者在执法的时候难免是不公平的,但是我们却是尽量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比如管理员或者管理员的好友可以发布广告,而普通会员发这样的帖子却被删除了,这无疑会让社区的权威度受到质疑。会员也会感觉自己没有被重视,没有得到社区的接纳。而要做到公平公正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最好能够融入公平公正的元素。

5.积极与会员交流。

社区可以推出几个旗帜型人物与会员进行互动,尤其是会员的问题,一定要让其得到解决。因为会员的问题往往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群人的问题。我们无视了一个问题,可能就会损失一群用户。当然,诸如社区活动啥的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其实我们在管理社区网站的时候,多站在会员的角度去想就对了。也许我们觉得自己是对的,但是会员可不一定这么认为。

社区管理协议书如何写篇十

中小企业的发展,精确求精的理念适应营销中更多的理解,在营销中更多的重复信息,更多的价值信息,更多的是概念上的理论,有时候高楼也许是一种更好的形式,搜索引擎是一种借助营销的方式,网站是建立起来的基础,高楼则是二则已经存在的信息,更高的论坛盈利中存在着免费的服务,免费的咨询,高价的盈利网站,整体的一个网站也许就是一个法宝,重点的突出了势单力,赢小市场的趋势,营销不是一朝一夕,营销是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打造品牌,品牌的销售离不开的就是人群,人群不仅是要有质量也要有煤渣,有时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络上有时候有规则则成大方圆,思想有时候需要改变也有时候不需要改变,改变市场改变自己是首要目的,时间是证明你的价值。这里讲述网站优化的规则,网站优化中有结构,与人性,与管理等等都诸多联系。

1、网站结构优化。

网站架构优化就是结合网站的关键字规划,找出网站主打关键字匹配的网站结构并且使这种框架结构是贯穿于整个网站始终,有统一的标准制定。这样搜索引擎蜘蛛人在抓取企业网站网页的时候,根据你提供的整个网站结构框架逐步深入,由首页到二级页面、三级页面依次顺序抓取存储到搜索引擎的索引数据库中。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设置千万不要做到四级、五级页面,因为搜索引擎没有如此大的耐心,否则蜘蛛人就会掉进抓取网页的“深渊”。如果企业的网站结构是混乱而无规则的,由程序控制的蜘蛛人将无法对网站内容进行准确判断,从而在抓取网站网页的时候也会非常伤脑筋。

2、搜索引擎优化。

搜索引擎优化不仅仅是更多的是服务的,其中也有更多的是知识,在不断的竞争实践中,更多的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也有时候时间是最为浪费的价值,价值与获得离不开时间的衬托,本身的优化网站优化,搜索引擎优化,优化搜索引擎具有人性的蜘蛛我们要先优化自己,优化自己的大脑,改变使我们有价值,信息是我们的目标,市场是我们的追求。

3、人性化优化。

人性化语言优化是在网站中增添一些有利于受众的亲切文字,这是增加受众对你网站产生忠诚的一个方法。在现实工作中,管理、沟通、谈判等各种场合无不运用到人性化语言,在你和别人沟通时,亲切的人性化语言与疏远的人性化语言有着天壤之别,导致沟通的效果有天壤之别。如果企业想把网站当作一个随时与网站受众沟通的工具,那就得把人性化语言在网站上体现出来。例如在网站中加一些人性化的语言导航,可以让受众在网站上停留的时间更长,逐步增加一些受众对网站的粘性,并逐步产生忠诚。这种人性化的语言导航已经在一些网站上有所体现,特别是现在的web2.0社区网站更加突出,但在中小企业网站中应用还很少。另外在网站上还需要针对你的产品和服务做一些人性化的描述。产品是企业的命脉,在产品展示中,增添一些针对此产品的亲切性文字详细说明、亲切性的文字导购指南、别人购买你产品的客户反馈、在线的产品实时咨询和在线产品留言等等,可以让潜在客户对企业的产品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忠诚,慢慢的就转向线下面对面的交谈,从而变成企业的直接客户,而对直接客户进行培养,就能逐步把直接客户变成的忠诚客户,中小企业网站的网上订单就是这样产生的。

总结:营销是全方面的发展是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创新的,有着新的目标就有不断的追求,企业与网站的定制活动是营销中需要整理发布的咨询,互联网是需要更多的发布平台,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有很多都是可以发布更多的信息获取更多的价值的,网站建设也是一样的,建设一个基础是需要掌握最新的搜索引擎资料的,对于优化发展有一定的优势,对于网络营销中千万不要分为更多的层次,要一一攻破,特别是但对于草根了,选择多种形式反而没有利。优化对网站优化选择的是更多的百度搜索指南也是有一定的帮助,在没有牟定基础下估计有点偏高的价值了,网站优化要体验出更多有价值的,人性化也要善于观察。

/原文链接发布请务必以链接形式。

社区管理协议书如何写篇十一

安全管理说到底,还是对人的管理。人是直接与安全打交道的,安全工作做得扎实不扎实,关键要看人对安全工作的认知度,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能从内心里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换言之,“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那么安全工作才有根本保障。

安全条文用词冷漠无情,安全标语硬邦邦,如:有的企业在检修现场张贴,“杜绝进入生产不戴安全帽,违者罚款50元”;“违章可耻,遵章光荣”等。虽然这些条文和标语对促进企业安全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功效,但这比起人性化管理要逊色不少。行笔至此,笔者不禁想前些天在媒体看到一则消息,河北金能邯矿集团阳邑矿业公司在抓安全工作中就注重突出人性化。在该矿井口挂有矿长赠言:“你是家中梁,工作要思量,梁折家遭殃,生活无保障;你是妻子天,莫让天塌陷,天塌人心寒,妻儿无人管;你是父母心,牵挂重千斤,儿走他乡路,老人泪沾襟;你是儿女山,山在儿女欢……”。通过矿长井口赠言,使我们看到了温暖和睦的企业文化,是矿山领导用慈母心、夫妻爱和儿女情筑起了安全生产的又一道防线。这就是人性化管理的魅力;这就是安全文化的效应。俗话说: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死人,文化管人,管灵魂。河北金能邯矿集团阳邑矿业公司正是抓住了这一细节,才使安全管理工作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并取得了连续14年集体安全生产红旗单位称号,相信我们一些安全比较薄弱的单位也能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吧!

社区管理协议书如何写篇十二

社区矫正人员是在社区执行刑罚的罪犯,社区矫正本质上属于刑罚执行活动。监督管理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基础。社区矫正人员在开放的社区中服刑,存在着多种诱发犯罪的因素,对社区矫正人员依法实施严格监督管理,既是刑罚执行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区安全,预防社区矫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前提和保障。

根据刑法规定,管制、缓刑、假释罪犯应当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外出、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对管制犯、缓刑犯可以适用禁止令。

二、报告义务

社区矫正人员要定期向司法所报告其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应当及时报告;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当定期报告身体情况和病情复查情况。

三、外出审批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正当原因,确需离开的,应当经过批准,且外出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四、进入特定场所需审批

社区矫正人员进入人民法院禁止令确定需经批准才能进入的特定区域或者场所的,应当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五、变更居住地需审批

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旗)。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

六、对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矫正具体规定

教育矫正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坚持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基础上,对不同犯罪类型、不同情况的社区矫正人员,因人施矫,实施个性化教育矫正,是将社区矫正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重要方法。

教育学习:主要是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教育。包括:一是公共道德教育,即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道德素质。二是法律常识教育,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学法、用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和悔罪意识,自觉接受改造。三是时事政策教育,结合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部署,结合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帮助社区矫正人员了解社会形势,知晓国家政策,合理谋求自我发展。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确保学习效果。

社区服务: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组织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参加社区服务,不是惩罚,而是为了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集体意识和纪律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感,修复社会关系,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谅解和接纳。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不少于八小时,同时注重社区服务的可操作性,考虑社区矫正人员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技能水平、正常工作学习需要等情况,合理安排服务内容和方式。

个别教育和心理矫正: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根据个体差异,制定矫正方案,落实矫正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开展心理矫正,对社区矫正人员广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有需要的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或者心理危机干预,康复心理,健全人格,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考核及分类管理: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监督管理、参加学习教育和社区服务等情况,定期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分类管理,给予不同处遇。对于不服从监管、不认真参加学习教育和社区服务的,应当严格管理措施,加大教育力度,甚至给予相应处罚,确保矫正效果。

七、对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社区矫正人员处罚措施

对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社区矫正人员依法给予必要的处罚,对重新违法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直至收监执行,是刑罚执行强制性、严肃性的体现。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七条规定了对社区矫正人员的警告、治安管理处罚、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收监执行等处罚措施。

第二十二条规定了调查取证。司法行政机关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有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禁止令情形的,应当及时派员调查核实情况,收集有关证明材料,并提出处理意见。实践中,要高度重视调查取证工作,做到依法、及时、全面收集证据,使处罚建立在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基础之上,确保处罚措施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第二十三条规定了警告,列举了六种应当给予警告的情形,即:1 、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2 、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3 、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4 、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5 、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6 、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社区矫正人员只要有其中一种情形,就应当给予警告。警告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作出决定;司法所发现社区矫正人员具有应予警告的情形,应当及时提请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作出决定。

警告与刑罚执行变更直接关联,暂予监外执行人员受到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就应当收监执行;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受到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就应当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刑罚。社区矫正人员对警告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诉。

第二十四条规定了治安管理处罚。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或者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尚不属情节严重的',由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请同级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五条规定了撤销缓刑、撤销假释的条件。应当撤销缓刑、撤销假释的情形有五种,即:1 、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2 、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3 、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4 、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5 、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第二十六条规定了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收监执行的条件。应当收监执行的情形包括八种,即:1、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2 、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旗),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3 、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4 、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5 、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的;6 、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7 、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8 、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我是在2011 年7 月加入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成为众多社区矫正工作者中的一员。 做为一名从事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工作的社区矫正 工作者,主要工作就是做好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为了保证社工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工作技能,提高业务水平,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我认为,做好一名从事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工作的社区矫正 工作者,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在去年11 月正式启动,但是县局为了我们能尽快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来,通过多种形式,先行组织我们社工进行培训和参观学习等,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

1 、参加多期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针对社区矫正工作可借鉴经验少的现状,我们社工参加了县局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矫正心理、矫正工作实务等知识,做好对象接收、日常管理、规范建档等方面的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2 、认真学习《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经验 。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出台后,县局及时组织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学习培训,对《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进行详解,逐字逐句作出解释。同时,经常和其他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商讨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每一次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 、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自我提升。 在工作之余,我不断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多看关于法律法规及社区矫正方面的书籍及相关政策,特别是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在工作中不断进步。

4 、不断总结。 对于我们现在的工作,我们都是在探索中进行的,虽然有业务指引,但碰到的很多实际问题还是需要我们随机应变。对于出现过的问题,我们应该做到善于总结,好的经验和操作方法要记住,不好的效果要继续摸索改善,争取在下一次问题出现时,能有更好的做法。

二、增强工作责任感,才能更加出色的完成工作

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感,明确社区矫正工作辅助人员职责,做好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1 、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这就是说必须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我们作为社工面对的是社会上的一些特殊群体,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故事。面对他们,我们的态度必须是严肃的,管理必须是严格的, 对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社区矫正人员,要体现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的强制性。日常工作要做到办理及时、程序完整、材料规范。

2 、给自己制定工作目标。 加强责任心不仅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还要知道自己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督管理,除了按流程操作,还应该不断的去摸索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工作,要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才不至于工作当中半途而废。

3 、热爱本职工作,培养对本职工作的忠诚度。 只有忠于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

4 、努力从工作中找寻乐趣。 即使我们只能做些乏味的工作,自己也要设法从这些乏味的工作中找到乐趣。要知道,凡是必须要做的工作总不可能是完全无兴趣、无意义的;问题是在于我们对待工作的精神状态如何、责任心如何。如我之前遇到的一个社区矫正人员,家庭困难,我们得知这一情况,马上联系了他户籍所在地的村委及民政部门,帮助他申请低保补助,稍微改善了他家的生活状况,他本人对此感激不尽。看到这样的结果,我由衷的感到高兴,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

5 、不断提高工作热情,加强工作责任心。 因为有责任心的人做每一件事都会坚持到底,不会中途放弃,说到做到,有个交代;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能主动处理好分内与分外的工作。工作责任心必不可少,工作中有了责任感,工作自然做得出色。

三、努力做好日常工作,尽到社区矫正工作辅助人员应尽的职责

社区矫正的工作看起来简单,做起来繁琐。社区矫正工作在细、在精、在熟、在严、在公、在理、在法,为了全面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社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细致地做好交接工作。 在与派出所交接社区矫正对象过程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社区矫正对象对于自己的管理部门转变还摸不着头脑。在这之前,相当一部分人都不知道司法所是做什么的,他们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他们交接到司法所来管理,甚至有的人还觉得是否移交到司法所管理以后,管理会变得更松弛。对于这个问题,入矫教育谈话就显得相当的重要。在社区矫正工作启动之时,我知道的也就是和新入矫对象进行简单教育谈话,从而了解这名对象的一些基本情况。但在后来慢慢的熟悉工作以后,我觉得,入矫教育不仅仅是要让我们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让社区矫正对象了解我们的工作,理解我们的工作,从而配合我们的管理。

2 、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当然,仅凭一次入矫教育谈话就想要社区矫正对象服从管理,那是不可能的。于是,在日常监督管理中,我们就要做到“日定位、周听声、月汇报”等工作。这个工作在整个社区矫正期间是最为关键的。

一是 做好日定位和周汇报。2012 年3 月以前我们还没开始发放监控电话,那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就是靠“周听声、月汇报”来进行。一般来说,社区矫正对象刚开始都不会那么主动自觉地每周打电话来报告,这并不是他们不服从管理,而是因为之前在派出所的管理和我们的管理规定不一样,导致他们一时半会儿还不习惯这么做,那么,这就需要我们社区矫正工作者来帮助他们来养成这个习惯。刚开始的一个月,可以由我们主动不定时的打电话联系他们,除了了解他们的动态,也顺便多次提醒他们要做到一周电话汇报一次,到最后再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打电话汇报情况。总之,帮助他们服从管理也是我们的工作之一。

2012 年3 月份开始,社区矫正对象开始配发了定位手机,我们的工作又进一步得到完善。但在进行定位时,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社区矫正对象的电话能打通,但是经常无法定位,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及时跟踪,排除异常。一旦出现异常,我们先是和矫正对象本人联系,因为多数社区矫正对象除了定位手机以外,都会有另一个电话,如果还是联系不上,我们就会和他们的监护人及他们所在村两委的矫正小组成员联系,了解情况,直至排除异常为止。

二是 做好月汇报和学习教育工作。这个操作起来相对可控性比较强。最初,我们都不要求什么时间来,只要一个月来司法所两次,交一下思想汇报就好。但后来,我发现,月汇报其实可以和每个月的学习教育放在一起操作。这样,不仅方便我们管理,还减少了不少社区矫正对象的困难。每个月我们要求社区矫正对象要参加学习教育不少于八小时。于是,我就将学习教育分成两次,一般是上半月一次,下半月一次,每次课时4 小时左右,在社区矫正对象来学习的同时,也一并将思想汇报上交,这么操作之后,得到了绝大部分社区矫正对象的赞同。

3 、对社区矫正人员要勤走访。 我们每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走访不能忽视。一般来说,我们去走访的目的就是要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情况以及他本人的近况,并希望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监护人的走访,使他们的监护人也明白自己的重要性,从而达到辅助我们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督管理。

4 、认真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加社区服务。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按照县局《关于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加学习教育和社区服务的指导意见》( 连司〔2012 〕18 号 )要求, 坚持“定量不定点”、“定量不定时”的要求,认真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参加每月不少于八小时的社区服务。组织矫正对象参加社区服务,能够促使其转变思想、纠正行为恶习,实现犯罪心理的行为矫正、健康情感的劳动培养。同时,也要认真做好相关记录,完善省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录入工作,为社区矫正人员考核提供有力依据。

当然,以上的做法都是按规定操作,必须要做的,这样才能达到管理的最终目的。我个人认为,管理管理,就是要管也要理。管就是监督管制的意思,那理呢,我觉得要放一份理解进去。我这么说,并不是说应该要理解他们犯罪,而是要在他们接受社区矫正的过程中,放一颗包容的心进去。在这一年多的工作中,从接收的这些社区矫正对象里,我看到的是不单单是一群接收社区矫正的社区矫正对象,我还看到了他们的原本并不坏的本性。于是,以诚相待就变得更加重要。在管理问题上,我们要严肃对待每一位社区矫正对象,该做到的就一定要按规定做到,奖惩分明;私底下,我们和他们可以像朋友一样的相处,聊天,不要让他们觉得低人一等,良好的情绪对于社区矫正对象服从管理,回归社会方面是有帮助的。

以上就是我个人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一些做法。社区矫正工作还在不断的探索前进中,我们应该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努力将社区矫正工作做得更好。

社区管理协议书如何写篇十三

社区矫正工作是非监禁刑罚处罚,是一项系统的特殊的社会管理工作,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好坏,关系到社区服刑人员能否顺利回归社会,有效预防和减少其重新违法犯罪,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司法所是具体承担社区矫正日常管理的单位,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教育起到关键作用。以下是笔者在社区矫正管理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强化日常监管,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1、重视入矫谈话,强化服刑意识。

大家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司法所非常重视社区服刑人员刚报到时的第一次谈话教育,即入矫教育。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很多社区服刑人员初次到司法所报到时,都是认为这是自己“犯事”后要走的最后一个流程,交了入矫报到证后,就没自己的事情了。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法院都判了,法官跟我说,到你们这来交下材料,这件事就结束了。

司法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社区服刑人员明白,到司法所来,不是意味着“犯事”的终止,而是被纳入监管,接受社区矫正的开始。所以,在入矫谈话教育时,司法所一定要让社区服刑人员意识到,自己现在的身份不是普通公民,而是一名因触犯刑法,接受刑事处罚的罪犯。让社区服刑人员认识到自己的服刑身份,为他们的认罪伏法、服管、服教奠定坚实的基础。

2、坚持规范管理,提高矫正质量。

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要及时建立个人档案,及时进行入矫宣告,严格执行周汇报、月报到、请销假等制度,努力使个别谈话、集中教育、社区服务等日常管理步入常规化。我所对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到司法所参加集中教育、社区服务时间,都会在每月前进行公示,并且通过南京市监管安全指挥中心平台发送短信进行通知、提醒,要求每位社区服刑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到司法所来参加活动,不再另行通知。

通过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开展走访,了解其工作、生活情况,从稳定情绪、关心生活、法制教育等方面入手,进一步落实矫正措施,努力提高矫正质量,促进各项工作规范运行,做到管得住、矫治好,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新违法犯罪案件。

在日常管理中,要严格管理,一视同仁。大方向是刚性的,小细节可以弹性。在日常谈话教育、集中教育时,要不断宣讲社区矫正的相关管理规定,让社区服刑人员知道,矫正工作者对他的管理不是打击报复,刻意为难,而是执行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让社区服刑人员清楚,在管理与被管理过程中,不能谈感情,讲交情,因为规定是要严格执行的。当然,在日常管理中,针对不同社区服刑人员的情况要区别对待,要人性化管理。而如何在刚柔之间把握平衡,这就需要我们的矫正工作者自己拿捏。

我所某服刑人员张某,男,70岁,因故意伤害自2015年起就在我所接受矫正管理。某日参加司法所组织的社区服务时,迟到了5分钟。依照我所以前的惯例,一旦迟到,则需要多参加一次社区服务,而这一惯例,已经深入人心。张某解释说,自己快到司法所大门时,遇见一熟人,聊了会儿天,一不小心就迟到了,希望能通融一下。当着所有在场社区服刑人员的面,社区矫正工作者直接当场予以拒绝,表示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但事后,矫正工作者在社区服务结束时,单独将其留下进行谈话。首先告知张某,他多年以来的表现司法所都知道,明白其不是刻意违规,但是,既然规定都执行了那么久,你不管是什么原因,确实是产生了违规的后果,为了做给其他社区服刑人员看,也为了配合我所对其他人员进行监管,请其克服下困难,当月再来司法所参加一次社区服务,如果时间、身体上有不方便的地方,可以缩短劳动时间。张某表示,确实是自己大意才误了时间,以后一定会注意,不会让司法所为难。反正自己家距离司法所也就2-3分钟路程,多来一次也没关系。

二、强化制度落实,扎实做好矫正工作

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江苏省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和监督管理,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确保社区矫正刑罚依法规范执行。

我所对所有社区服刑人员实施严格监督、管理、教育和考核,对不按时报到;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司法所会及时收集证据、完善证据,向区局报批相关惩罚。

1、对抗矫正须提醒,联合家人共监管。

社区服刑人员徐某,男,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徐某是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该社区服刑人员因年纪小,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非常淡薄。自入矫以来多次违规,司法所对其开展了多次教育,甚至给予了一次警告处分,但是效果甚微。考虑到该社区服刑人员的父母在浙江打工,他一人在南京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缺乏有效的监管,司法所果断通知其在浙江的母亲回南京一趟,与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起进行深刻谈话,以共同加强对其儿子的监管。通过与其父母共同分析其违反纪律的原因,深刻剖析其违反纪律根源,并结合当前形势,告诫其要珍惜机会、克服迷惘思想,遵守规定、好好改造。其母亲表示,自己忙着外在挣钱,以为他这次被判处缓刑后,会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就忽视了对儿子的监管。司法所告知其母亲,儿子现在才是最珍贵的财产,如果不能将走上弯路的儿子拉回正轨,那么不仅徐某本人,整个家庭都会吞食这个苦果。通过此次与家长的深刻谈话,徐某母亲意识到了监管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管理中,积极配合司法所。徐某也自觉接受矫正,服从监督管理的要求。

2、警示教育促管理,矫正恶习做新人。

为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社区服刑人员“教育、感化、挽救”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人性化矫治原则,司法所以辅导学习促思想转化,每月组织集中教育,并通过个别谈话、走访等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使社区服刑人员倍感珍惜党和政府给他们在监外教育改造的机会,自觉依法接受社区矫正,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重新做人,更好地回报社会。

我所在每个季度都会在集中教育中,播放我所被收监执行的某社区服刑人员的全部过程影像资料。在播放完毕后,再进行日常的教育活动。通过播放该收监执行的影像资料,告知社区服刑人员,不要以为到了司法所,你就远离了监狱大门,其实,只要你一天未能解除矫正,你就处于一个虚拟的监狱中。同时,会适时安排刚刚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做报告,告知那些未曾受到监禁刑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监服刑与在社区服刑有着很大的差别,一定要珍惜党和政府给的监外教育改造机会,严守社区矫正纪律,认真彻底的改造,做到不违法、不违规、不违纪,不再触犯法律的底线,否则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在集中教育大会上,司法所会对近期社区服刑人员的表现及奖惩进行通报。对受到处分的社区服刑人员不仅点名,且要求在被点名时起立,以增加他们的耻辱感。同时告知其他所有社区服刑人员,你是否遵守各项规定,司法所都有清楚的记录,会适时给予相应的'奖惩,并不是一本糊涂账。人人要争当正面典型,而不是反面典型。

总之,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没有一个固定的模板。这项工作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加强与社区服刑人员的交流,才能不断发现问题,也才能解决问题。

一是电话汇报制度。日前,该局制定社区服刑人员“周一电话汇报”制,规定每周一为社区服刑人员电话汇报时间,要求社区服刑人员主动拨打所在辖区司法所固定电话,汇报自己上周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社区矫正工作者对所有社区服刑人员电话汇报进行登记造册,在其个人专档里统一梳理归类。通过电话沟通,了解社区服刑人员在哪里、在做什么。目前,该局各司法所每周电话汇报率均达到100%。

二是月度思想汇报制度。要求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底将该月思想认识以书面形式汇报至所在辖区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者通过谈话及聊天的方式了解其思想、工作生活灯状况,对服刑人员进行思想引导并进行半个小时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是走访制度。社区矫正工作者每月定期对管辖区内服刑人员进行摸底排查,走访在押服刑人员的家庭,了解他们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有无过早流入社会的情况发生,并将这些一一记录在案,并与民政部门联系解决相关问题。通过走访,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实际情况,根据需要制定帮教措施,提高和巩固教育矫治成果,有效防止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

四是季度考评制度。该局要求各司法所每季度组织所有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季度考评会,让他们真实的汇报自己的思想动态,同时加强法制教育和心理辅导。通过进行认罪服法教育、以“两法”为重点进行基本法律知识的普及、以案说法等各种途径,向社区服刑人员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了他们的法制观念;通过定期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表现和思想动态,每季度开展一次谈心谈话,采取建立友谊、查找问题、个案矫正和重塑信心等方式方法,对症下药,消除他们被判刑后的心理阴影,使他们重塑信心,早日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

五是公益劳动制度。严格落实公益劳动制度,生祠司法所根据社区服刑人员工作、生活特点,分批次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到生祠岳王庙、生祠休闲农庄、金星敬老院、东进东华景观园等公益劳动基地进行公益劳动,并由社区矫正工作者将公益劳动情况在劳动卡上登记。通过公益劳动,一是培养社区服刑人员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磨练社区服刑人员的意志;三是感受帮助别人的感觉,促使他们在劳动中树立起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才会得到人们尊重的意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