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连接家书范文汇总 和孩子互写家书的范文(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2:33:12 页码:8
连接家书范文汇总 和孩子互写家书的范文(九篇)
2023-01-11 02:33:12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连接家书范文汇总一

阳江刀剪历史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公元557年民族英雄冼夫人屯兵两阳,在阳江地区制作兵器,清《冯氏族谱》载:“……冯大将军之墓生平所用八十二角鹅眉锦大刀纳于冢中”。冯大将军即冼夫人孙子冯盎,曾任宋康令,公元646年病死,葬于阳江北山。这“鹅眉宣锦大刀”即阳江俗称的“大杀刀”。其后,制刀工艺传至民间,生产各种民用刀,奠定了阳江制刀业的悠久基础。

清初,阳江刀一直以小作坊(打铁铺)形式生产,县城形成了大规模的制刀作坊,其生产基地即现在的打铁巷。打铁巷附近一带集中了十数间这类打铁铺,打出的产品时时供不应求,打铁铺除生产菜刀外,同时还生产禾镰、镰刀、布剪、日用小刀、剪等,产品多是木柄的低档产品。从那时开始,阳江刀逐渐被人认识推崇,知名度日益提高。

至此,阳江小刀闻名海内外,推动了阳江制刀业的迅猛发展。1949年,全县约有300多名个体小刀生产者,年产小刀60多万把。

目前,阳江刀剪企业达1500多家,成为阳江工业的重要支柱和优势行业。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进步,阳江刀剪已经成为集小刀、菜刀、剪刀、套刀、多用钳以及与刀剪生产相配套的特种钢、塑料、电镀、机械设备生产的五金刀剪产业,涌现出“十八子”、“银鹰”、“永光”、“盛达”、“厨乐”、“巧媳妇”、“美惠子”等一批知名品牌,进一步提高了“阳江刀剪”的知名度,有力地提升了阳江刀剪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1998年,“中国菜刀中心”落户阳江市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中国剪刀中心”落户广东宏鹰集团公司。20__年10月,“中国小刀中心”又落户阳江市阳西永光刀剪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中国日用五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授予阳江市“中国刀剪之都”。20__年6月,阳江市在中国(阳江)刀具城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阳江)国际刀剪博览会。成为举世公认的刀剪之都。

阳江建市以来,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发展,水陆交通日新月异,成为链接粤中与粤西的交通走廊。阳江地处广州和湛江两城市之间,毗邻港澳,距广州247公里,距湛江230公里,距珠海160公里,距香港143海里,距澳门129海里,是连接粤中与粤西的交通走廊。325国道、广湛高速公里、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三茂铁路横贯市境。阳江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航空:阳江在合山建有民航机场,已开通阳江──广州、阳江──珠海等直升机航线。交通已形成立体网络。

阳江市地处广东省西南沿海,是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辖阳春市、阳东县、阳西县、江城区;东与江门市相邻,西与茂名市交界,北与云浮市相接,南临南海。市区距广州219公里,距湛江220公里,距香港165公里。325国道(广湛公路)和广茂铁路横贯全市,面积7813平方公里,人口240多万人。

阳江市是广东省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滨海沙滩、峰林溶洞、温泉瀑布、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其中,海陵岛、阳春春湾——凌霄岩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海陵岛的大角湾于20__年又被评为4a级国家旅游区。目前,全市已开辟五大旅游组团线路,两大特色旅游专线:一是“千年国粹”——东水造纸景观再现东汉时期蔡伦造纸术;二是程村海滩吊桩养蚝,可现场摘蚝尝试,别有一番情趣。

关于连接家书范文汇总二

各位团友:

大家好!

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是栈桥。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是青岛人的骄傲。它位于青岛湾,目前全长440米,宽8米,与市区繁华的中山路成一条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远处看,它像一条彩虹横卧在大海之上,尽头的"回澜阁"如同飘浮在大海之颠,因此有"长虹远引"、"飞阁回澜"之美称。

30年代栈桥曾被誉为青岛十景之首、青岛市乡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为之留下诗赋和赞誉,国内外的重要宾客、要员、知名人士在青岛观光时,都要登临栈桥,欣赏海滨风光。驰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商标便是以栈桥为图案设计而成的。

20__年包括栈桥在内的海滨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风景区。

为什么叫栈桥?关于栈桥的定义,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是:"凡是伸到海里的简易码头都称为栈桥。"那它为什么又会成为青岛的标志呢?原来青岛在100多年前是一个小渔村,1891年清政府下诏书在青岛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头,一座就是现今的栈桥。该码头原称谓很多,有海军栈桥、前海栈桥、南海栈桥、李鸿章栈桥、大码头等,长200米,宽10米。另一座位于总兵衙门前方的"衙门桥"长100米,宽6米,亦称"蜗牛桥"。这两座码头都是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的,也是青岛港最早的码头建设。1897年,德军以演习为名,从青岛湾登陆,武力占领青岛,栈桥成为德军侵占青岛的见证。德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南端下立,钢制桥架上面铺有木板,并设轻便铁轨,南端仍是铁木桥,桥身延长到350米,仍为军用码头。1904年大港第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1922年青岛被中国收回,1931年老蒋出巨资由德国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桥身加长到440米,桥南端增建了半圆型的防浪堤,并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形式的二层八角凉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盖,24根红漆柱子支撑,取名"回澜阁"。阁心有螺旋形楼梯,楼上一周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整个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栈桥从此成为青岛第一景。建国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栈桥进行维修,1985年青岛市又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整修,两侧围以铁索护栏,12对欧式桥灯相峙而立,外铺砌花岗岩石台阶。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拨款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此次维修既达到防风浪、防腐蚀要求,保持原有的风韵,又与两侧护岸设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观效果,使整个桥体焕发了青春。

栈桥是青岛历史的见证,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她身上即刻录了青岛的'屈辱岁月,也记录了解放后青岛市的建设与发展。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站在栈桥桥头,沿着这条通往海中的路往前走,如同置身于大海之中,能充分感受到海的气息,体验到海的宽广伟大。碧波拍打着桥面,白云在头上飘过,海鸥在天空中飞翔,游船在海中穿梭,大家在行进中可以看到岸边的红瓦、绿树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康有为先生所描写的:"碧海蓝天,红瓦绿树"。前面我们看到的这个沙滩是栈桥海水浴场,它是市区浴场中最小的一个,它与繁华的中山路相邻而且周围环境十分优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看团岛方向的高大建筑,我们首先看到的那座玻璃幕墙楼是山东省国际贸易大厦,它于1991年1月份动工,同年12月份封顶,施工过程中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创造了4.5天建一层楼的当时的全国最高纪录,它共有39层,地下3层,地上36层,高是118.5米,是90年代齐鲁第一高楼。接下来我们看到的那座高大建筑是青岛的海关大楼,海关大楼始建于1992年10月,共26层,地上24层,地下2层,139.9米高,青岛海关虽然以青岛命名,但却是山东口岸进出境监督的总管理机关,下辖济南、淄博、潍坊、烟台、威海等十多个海关,是中国北方的三大海关之一,而且自1997年开始连续五年监管的进出口货运量名列全国第一。

海关大楼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筑是海上皇宫,海上皇宫是一座集游览、娱乐、演出、餐饮于一体的旅游场所,投资一亿多人民币,整座建筑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的圆体组成的,共6层,地下一层,地上5层,整体用108根柱子支撑,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环境,五星级的服务,被列为青岛餐饮特一级店。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回澜阁,我们可以在阁楼凭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丽的青岛湾和周围的各个景点和著名建筑。个别景点,我们等一会还将去参观游览,现在我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回澜阁对面那座小岛是小青岛,小青岛上因为植被茂盛,郁郁葱葱,看上去一片翠绿因此得名"青岛"。青岛建市后,便以它命名,这个岛便改名"小青岛"了。

在小青岛南面还有一座岛,那就是"薛家岛"。薛家岛原来是一个荒僻的小岛,在明朝初年,岛上渔村里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员大将叫薛禄,从此逐渐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渔村,改名为薛家村,此后小岛又改名为薛家岛。它的面积为2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8公里,并有青岛最长的一个沙滩-"金沙滩"。

大家看到与小青岛仅一水之隔停泊着许多军舰的是中国海军博物馆,她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处反映中国人民海军面貌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临海处原是海军驻青部队小型航舰的停泊之处,陆地为海军部队驻地。在此筹建海军博物馆。海军各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该馆文物处还在全国进行了广泛的征集,经过两年的紧张筹建,在1991年正式开展,现每年接待游客达几十万人之多。新的海军博物馆正在原址规划建设,再过几年这里将建成世界一流的代表中国海军现代风貌和水平的新的中国海军博物馆。

接下来请大家看一下北面那两座高高耸立的塔楼,那就是天主教堂。天主教堂于1932年动工,1934年竣工,高56米,上面的两个十字架分别为4.5米,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它也是对外开放的一个宗教景点。

与栈桥北端相接的是青岛最繁华的商业街"中山路"。德国占领青岛后于1899年为了在后海修建深水码头,于是开辟了一条南北连接的道路,这便是中山路的雏形。德占领青岛时期,德县路以南是德国人居住区,命名为"斐迭里街",德县路以北是中国人居住区,称为大马路,1922年,两条路合并在一起,命名为山东路,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又改名为中山路。中山路全长1300多米,63座建筑,160多家商场,同时它还是国家确定的全国100个文明示范点之一。

在栈桥的东侧,是泛海名人大酒店,原是德国青岛大饭店附属的旅馆部,由德国建筑师保尔?弗里德里希设计,为典型德国古典式建筑。而原德国大饭店的主要建筑于1993年拆毁,在原址上盖起了泛海名人大酒店。

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亲王多次来过青岛,并曾下榻于这座饭店,因而当时俗称"亨利亲王大饭店"或"亨利王子饭店"。当时的德国墨克连堡亲王、清朝邮部大臣盛宣怀也曾在此住过。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覆灭,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1月出任临时大总统。3个月后让位于袁世凯。同年8月,孙中山到北京与袁世凯会晤后,转道青岛返回上海。9月28日,孙中山抵达德国统治下的青岛,曾下榻于此饭店。

谢谢大家!

关于连接家书范文汇总三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在行政村建立的向农民提供实用的书报刊和电子音像产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措施,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自20xx年至今,在镇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下,xx镇xx个行政村已完成农家书屋的建设。

20xx年,xx镇在xx村建立第一个农家书屋试点区,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和支持。至20xx年底,农家书屋已遍及全镇xx个行政村。书屋均建立在村委会活动室内,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条件较好的村委约30平方米;各书屋藏书约20xx册,涉及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等领域,音像制品10多种,自费订有《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人民日报》、《求是》等报纸杂志;内设有书架、桌、椅等设施,配备有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

农家书屋由村主任或村干部担任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参加过培训,对各类书籍分门别类陈列,便于村民借阅。管理人员负责定期检查书籍是否存在被虫蛀、受潮、遗失、损坏等现象,同时做好科技书、工具书、重要文献、地方文献的入藏工作。书屋每月对外开放20天,较为踊跃的书屋月平均接待内阅、外界借阅460人次。书屋以“借阅有程序,本本有去处”为原则,并制订《借书登记薄》、《阅览登记薄》作好相关借阅记录。

1、农家书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以前农闲时间很多农民群众在家呆着没事做,多半是靠打扑克牌、打麻将等活动消磨时光,想看看书、报纸,查查资料却无处可去。有了农家书屋,村民有了好去处,赌博和家庭吵闹的现象少了,看书成为了一种生活乐趣,调剂了单一乏味的农村生活。

2、农家书屋传达新资讯,传授新知识

农村信息相对闭塞、滞后,村民能接受到的文化知识相对较少,农家书屋订有报刊杂志,为村民提供最新的社会资讯。村民通过看书看报了解社会动态、国家政策;获得更多的生活常识、种养技术、市场趋势等信息。

3、农家书屋为村民解答种养难题

农民日常生产中出现的种植养殖技术问题,得不到快速有效地解决,导致收成日益减少、甚至弃种丢荒。农家书屋犹如“农技专家”,及时解答种养生产中出现的疑难杂症和推广最新的惠农利农种植技术、信息,为广大农民群众指引丰收的光明之路,使广大农民群众重拾种植信心,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4、农家书屋提高村民文化素质

农家书屋为在读农村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一些村民陪同孩子到农家书屋一同学习,以书正风、以书育人,村民文化知识水平得到了提升,素质也得到了提高。随着农家书屋的建设和推广,农家书屋已经成为农民的良师益友,成了与外界连接的结实桥梁,成了提升农民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大课堂。

农家书屋这项重大的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才刚刚崛起,需要从中找出问题,不断纠正,不断完善,才能更好更周到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结合本镇,主要存在几个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如下:

1、农家书屋的普及推广仍需加强,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因为边远山区的村庄未必户户有条件亲到书屋,农家书屋的数量应继续增加,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农家书屋的影响面积;书屋的管理制度目前仍不够完善,需制订相关借还制度,做好登记手续,借阅记录等;管理人员也需定期进行集中再培训,相互传授经验,相互进步,做书屋的好榜样。

2、农家书屋的环境设施较为简陋。

由于书屋大部分设在村委会内,对于边远贫困的乡镇村委实在是无法提供更多更好的书屋设施及设备,空间的狭小对书屋的安全也存在很大隐患。有关领导及部门需高度重视,积极争取扶持农家书屋的建设与设施的改善。

3、农家书屋的藏书种类数量较为欠缺。

大部分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现有书屋比较欠缺农民大众可以理解、可以读透的书籍,应提供一些图文结合、简单易懂的书籍,让农民由浅学起,提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多提供一些关于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实用书籍,如法律常识、防骗防盗常识、消防及灾害的预防常识等等。

4、农家书屋的书籍维护比较难。

借出的书籍,多多少少均存在一些损害现象,如缺页、涂画、污点等,特别是儿童类书籍;还有一些书籍被外出务工的村民带出外地,难以追取。书屋的管理需要落实相关的责任制度,并在村内广泛宣传;爱书护书从孩子抓起,使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维护农家书屋的持续健康发展。

5、农家书屋的运用率过低。

农家书屋其实是一个大课堂,可以带动农民学习种养的新知识,新技术。然而,单靠管理人员的经营远远发挥不了农家书屋的潜在价值。相关农技部门应积极与农家书屋进行沟通交涉,派出农业技师举行定期的授课培训班,使书屋的书籍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使农民群众对种养技术得到更详尽的解析。

总的来说,我镇的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群众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日渐高涨,我镇整体的文化环境得到切实改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任重道远,我们只有加倍努力,为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积极创造条件,才能促进我镇的文化事业和社会经济事业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前进。

关于连接家书范文汇总四

阳江市传统手工业产品久负盛名,五金刀剪生产历史悠久,是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阳江现有五金刀剪企业1500多家,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日用五金刀剪产量占全国的60%,出口占全国的80%。产品远销欧洲、美国、日本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阳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刀剪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阳江刀剪历史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公元557年民族英雄冼夫人屯兵两阳,在阳江地区制作兵器,清《冯氏族谱》载:“……冯大将军之墓生平所用八十二角鹅眉锦大刀纳于冢中”。冯大将军即冼夫人孙子冯盎,曾任宋康令,公元646年病死,葬于阳江北山。这“鹅眉宣锦大刀”即阳江俗称的“大杀刀”。其后,制刀工艺传至民间,生产各种民用刀,奠定了阳江制刀业的悠久基础。

清初,阳江刀一直以小作坊(打铁铺)形式生产,县城形成了大规模的制刀作坊,其生产基地即现在的打铁巷。打铁巷附近一带集中了十数间这类打铁铺,打出的产品时时供不应求,打铁铺除生产菜刀外,同时还生产禾镰、镰刀、布剪、日用小刀、剪等,产品多是木柄的低档产品。从那时开始,阳江刀逐渐被人认识推崇,知名度日益提高。

至此,阳江小刀闻名海内外,推动了阳江制刀业的迅猛发展。1949年,全县约有300多名个体小刀生产者,年产小刀60多万把。

目前,阳江刀剪企业达1500多家,成为阳江工业的重要支柱和优势行业。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进步,阳江刀剪已经成为集小刀、菜刀、剪刀、套刀、多用钳以及与刀剪生产相配套的特种钢、塑料、电镀、机械设备生产的五金刀剪产业,涌现出“十八子”、“银鹰”、“永光”、“盛达”、“厨乐”、“巧媳妇”、“美惠子”等一批知名品牌,进一步提高了“阳江刀剪”的知名度,有力地提升了阳江刀剪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1998年,“中国菜刀中心”落户阳江市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中国剪刀中心”落户广东宏鹰集团公司。20xx年10月,“中国小刀中心”又落户阳江市阳西永光刀剪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中国日用五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授予阳江市“中国刀剪之都”。20xx年6月,阳江市在中国(阳江)刀具城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阳江)国际刀剪博览会。成为举世公认的刀剪之都。

阳江建市以来,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发展,水陆交通日新月异,成为链接粤中与粤西的交通走廊。阳江地处广州和湛江两城市之间,毗邻港澳,距广州247公里,距湛江230公里,距珠海160公里,距香港143海里,距澳门129海里,是连接粤中与粤西的交通走廊。325国道、广湛高速公里、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三茂铁路横贯市境。阳江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航空:阳江在合山建有民航机场,已开通阳江──广州、阳江──珠海等直升机航线。交通已形成立体网络。

阳江市地处广东省西南沿海,是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辖阳春市、阳东县、阳西县、江城区;东与江门市相邻,西与茂名市交界,北与云浮市相接,南临南海。市区距广州219公里,距湛江220公里,距香港165公里。325国道(广湛公路)和广茂铁路横贯全市,面积7813平方公里,人口240多万人。

阳江市是广东省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滨海沙滩、峰林溶洞、温泉瀑布、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其中,海陵岛、阳春春湾——凌霄岩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海陵岛的大角湾于20xx年又被评为4a级国家旅游区。目前,全市已开辟五大旅游组团线路,两大特色旅游专线:一是“千年国粹”——东水造纸景观再现东汉时期蔡伦造纸术;二是程村海滩吊桩养蚝,可现场摘蚝尝试,别有一番情趣。

关于连接家书范文汇总五

阳江市传统手工业产品久负盛名,五金刀剪生产历史悠久,是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阳江现有五金刀剪企业1500多家,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日用五金刀剪产量占全国的60%,出口占全国的80%。产品远销欧洲、美国、日本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阳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刀剪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阳江刀剪历史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公元557年民族英雄冼夫人屯兵两阳,在阳江地区制作兵器,清《冯氏族谱》载:“……冯大将军之墓生平所用八十二角鹅眉锦大刀纳于冢中”。冯大将军即冼夫人孙子冯盎,曾任宋康令,公元646年病死,葬于阳江北山。这“鹅眉宣锦大刀”即阳江俗称的“大杀刀”。其后,制刀工艺传至民间,生产各种民用刀,奠定了阳江制刀业的悠久基础。

清初,阳江刀一直以小作坊(打铁铺)形式生产,县城形成了大规模的制刀作坊,其生产基地即现在的打铁巷。打铁巷附近一带集中了十数间这类打铁铺,打出的产品时时供不应求,打铁铺除生产菜刀外,同时还生产禾镰、镰刀、布剪、日用小刀、剪等,产品多是木柄的低档产品。从那时开始,阳江刀逐渐被人认识推崇,知名度日益提高。

至此,阳江小刀闻名海内外,推动了阳江制刀业的迅猛发展。1949年,全县约有300多名个体小刀生产者,年产小刀60多万把。

目前,阳江刀剪企业达1500多家,成为阳江工业的重要支柱和优势行业。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进步,阳江刀剪已经成为集小刀、菜刀、剪刀、套刀、多用钳以及与刀剪生产相配套的特种钢、塑料、电镀、机械设备生产的五金刀剪产业,涌现出“十八子”、“银鹰”、“永光”、“盛达”、“厨乐”、“巧媳妇”、“美惠子”等一批知名品牌,进一步提高了“阳江刀剪”的知名度,有力地提升了阳江刀剪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1998年,“中国菜刀中心”落户阳江市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中国剪刀中心”落户广东宏鹰集团公司。20xx年10月,“中国小刀中心”又落户阳江市阳西永光刀剪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中国日用五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授予阳江市“中国刀剪之都”。20xx年6月,阳江市在中国(阳江)刀具城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阳江)国际刀剪博览会。成为举世公认的刀剪之都。

阳江建市以来,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发展,水陆交通日新月异,成为链接粤中与粤西的交通走廊。阳江地处广州和湛江两城市之间,毗邻港澳,距广州247公里,距湛江230公里,距珠海160公里,距香港143海里,距澳门129海里,是连接粤中与粤西的交通走廊。325国道、广湛高速公里、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三茂铁路横贯市境。阳江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航空:阳江在合山建有民航机场,已开通阳江──广州、阳江──珠海等直升机航线。交通已形成立体网络。

阳江市地处广东省西南沿海,是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辖阳春市、阳东县、阳西县、江城区;东与江门市相邻,西与茂名市交界,北与云浮市相接,南临南海。市区距广州219公里,距湛江220公里,距香港165公里。325国道(广湛公路)和广茂铁路横贯全市,面积7813平方公里,人口240多万人。

阳江市是广东省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滨海沙滩、峰林溶洞、温泉瀑布、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其中,海陵岛、阳春春湾——凌霄岩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海陵岛的大角湾于20xx年又被评为4a级国家旅游区。目前,全市已开辟五大旅游组团线路,两大特色旅游专线:一是“千年国粹”——东水造纸景观再现东汉时期蔡伦造纸术;二是程村海滩吊桩养蚝,可现场摘蚝尝试,别有一番情趣。

关于连接家书范文汇总六

作为一项综合性服务,政府热线集中了跨学科知识,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路径和实践窗口。“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兴起后,政府热线被赋予了更多的角色和职能,公民意识、公众参与意识增强,热线呈现出了需求量快速上升、诉求更加多元复杂等局面,传统意义上的热线服务已经跟不上时代需求,热线工作需要重新审视、创新发展。全市各区在开展热线服务方面都有独到的优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成效,也面临了新的形势任务和工作压力,需要用好热线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营商环境,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开展“接诉即办”工作以来,热线服务面临了更加严格的考核要求和竞争压力,亟需从工作理念、管理架构、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升级换挡。如何继承发扬现有好的经验做法,积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实现在热线服务管理上的新突破,需要进行全面梳理检视,找准方向思路。

从热线服务的诉求总量、万人诉求量和考核均值等关键指标,以及区里所处的地位和先进地区的治理经验来看,仍有很多改进空间。基于用户角度,从使用方、运营方和管理方三个方向分析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与原因

1.使用方分析

从使用方——公众的角度,普遍认为热线接通快、反馈及时、态度好。存在的主要问题:(1)一些诉求得不到实质解决。这个问题反映集中,且对考核工作影响极大,是最需要改善的问题。一些市民反映:“态度挺好,就是不解决问题”、“打好几次电话也没人管”。其中,物业管理、施工扰民、违法建设等问题解决不够彻底,个别问题出现反弹,引起群众不满情绪;退费纠纷、停车管理等问题投诉量居高不下,且相关问题解决难度较大,存在办理部门推诿扯皮现象,导致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回访结果较差。

市民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存在几种情况。一种是能解决的,由于执法力量不足、工作职责不清晰等原因,未能在有效的办理时间内解决,或者解决后容易反弹,如店外经营、违法停车、施工噪音等。一种是暂时不能解决的,由于体制机制、立法执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原因,如停车位紧张等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还需要多方做工作,在一定时期内才能解决。

(2)互动渠道单一。此类问题是在“互联网+政务服务”趋势下持续上升的问题。当前,市政府服务热线已把“网上12345”作为2020年工作重点,但由于建设进度跟不上移动互联网发展,市民对于网上12345的接受程度偏低,多数市民仍习惯于拨打热线电话反映问题,不同程度地认为电话渠道过于单一,满足不了实际需求。有的认为“网上发个照片、视频能说清楚的事,打电话要费很多时间”、“不太清楚网上渠道,还是觉得12345方便”。

根据零点有数《2018年12345政务热线公众评估报告》中针对某一线城市的在线交互数据表明,有82.67%的公众在2018年拨打过12345政府服务热线。在需要政府服务时,有68.04%的公众第一选择是拨打政府服务热线,比例高于网上办事大厅(13.61%)和政务服务中心(9.11%)。

市民认为诉求渠道单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知道有网上等其他渠道,但需要使用时找不到、不愿意找、不方便找,这主要还是工作形式缺少创新,在网上渠道设计上没有跟上网民的使用习惯,没有把市民的关注度转移到网上来。还有一种是不知道网上渠道,尤其是中老年用户,还是认为要靠打电话,这一部分人群对新媒体使用不够熟练,但其作为市民热线的重度用户,其需求同样不可忽视,如果能够加大宣传力度、改善网上体验、降低网上沟通成本,能够减轻线下压力,也能够让市民接触到直接诉求之外的公共服务信息,感受政务服务的多样性便利性,缓解负面情绪。

2.运营方分析

从运营方——区和街镇热线服务中心的角度,由于热线量持续攀升,在各单位的高度重视下超常规完成了目标任务,但有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1)热线办理的效率不高。开展“接诉即办”以来,各单位提升热线整体水平的主观愿望普遍强烈。初期,由于区和街镇热线服务中心的人员结构、工作模式、工作状态还处在调整过程中,主要还是沿用传统工作办法,加大人力、物力、资源投入,效果显著。经过一段适应期后,随着热线的来电量持续攀升,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工作进入了瓶颈期,再进行加码已经收效甚微,甚至有些考核成绩出现波动下滑。

此外,一些单位在热线上花费了过多精力,没有做好平衡,还影响了其他工作开展。例如,“接诉即办”以来市中心考核规则先后进行了多次调整,每次调整后区中心反复给各街镇培训,但部分单位没有及时准确理解规则、没有执行到位,造成了不必要的丢分。此类问题除了工作人员不认真等造成的,也反映出在信息传导、流程设计、规则执行上还有很多改进空间,热线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想做精做细离不开从思想、机制、人员、环境、硬件等各个方面的长期努力,需要从全局的高度整体思考、系统谋划,打破原有思维定势,应用科学管理办法和高效技术手段来摆脱传统路径制约,提升单位绩效产出。

(2)工作积极性不高,认同感不强。作为日常开展热线工作的主体,基层热线工作人员面临的是热线量大、考核要求高的局面。由于日常工作中对热线重要作用地位宣传引导不到位,基层热线工作人员对热线的思想认识不深刻,影响了工作认同感。由于一些案件受限于跨部门协作、制度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得不到实质性办结,一些工作人员缺少心理疏导和关怀激励,容易产生畏难和懈怠情绪。

3.管理方分析

从管理方——区政府的角度,关注热线的考核成绩和起到的带动作用,也存在一些问题。(1)考核成绩不稳定。主要通过召开会议、加强督查考核等形式,以增加压力的措施多,以增强动力的思路少,考核成绩依赖于各单位的重视程度。上级要求的严了、开会强调的多了,各部门就会加大重视,成绩就会好一些。如果要求提的少了,成绩就会容易下降。成绩上的忽高忽低,反映出来目前热线工作仍旧沿用了传统治理的老路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从体制机制上找到新思路。

(2)热线推动政府治理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热线数据分析报告深度不足,使用范围小,数据潜能未充分开发利用,对决策管理的影响不明显,对热线在促进政务服务体系、行风政风、行政效能等“软环境”建设,和提升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过程中发挥的有效作用方面,没有转变观念、形成共识,缺少深度研究。

(二)问题背后的思考

热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集中了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社会学、信息技术、社会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多个领域知识,热线存在的问题受到经济社会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

1.基于用户维度的分析

总的来说,热线服务并不单单是提供给公众的服务,它包括了使用方、运营方、管理方三个层面。(1)从使用方——公众的角度,热线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提供公众需要的信息,解答公众提出的问题、投诉和意见建议。公众作为热线服务的受益者,关心的是诉求有人回应、得到解决。如何满足市民的公共服务需求,需要以顾客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工作流程,不断提升热线的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2)从运营方——热线服务中心的角度,热线是其日常工作,每天完成接收、流转、办理、回复等流程。热线服务中心作为热线政策的执行者,关心的是面对日益增长的来电量和不断提高的考核要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完成考核任务,更加积极、便捷、轻松地完成日常工作。要想提高热线工作质量,需要统筹兼顾、双管齐下,既要科学梳理整体流程环节、系统实施优化策略,提高热线工作的运行效率,也要加强思想和团队建设,提高工作的认同感、荣誉感、获得感,增强积极主动性和内生动力。(3)从管理方——政府的角度,热线服务是政府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提高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提升政府形象的一个重要工具和平台。政府作为热线服务的政策制定者,当期来看关心的是考核成绩,长期来看关心的是通过热线服务打通内部环节、搭建沟通桥梁、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缓解社会矛盾。如何用好这个工具平台,需要把政府提供热线服务和持续改进热线服务的动机论述清楚,让决策者意识到政府热线的影响力和长远价值,才能最大程度地凝聚工作共识,推动各方主动谋划思考,加强顶层设计,健全长效机制,从制度和保障上支持热线蓬勃发展。

2.基于时间维度的分析

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分析,看待热线存在的问题要放在更大的背景下。看热线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否还可以加强,看相对于其他先进地区还有多少改进空间。要保持一定的前瞻性,遵循公共服务的发展规律,把将来热线发展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前想清楚,早做计划安排,这样才能保持热线的长久健康运行。例如,在热线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上,现在并没有与区内的城市大脑等智慧城市建设紧密融合,在当前还不算突出问题,但随着5g快速到来,公众的需求可能随时发生快速变化,如果不做前瞻性的研究,很有可能将来在解决诉求响应率和满意率上形成滞后。

(三)问题的回应

开展热线服务的优化设计,要把为什么提供热线服务、提供什么样的热线服务、如何优化热线服务这三个问题讲清楚。只有把三方对热线服务的动机、动力分析透彻,才能识别关键要素,提出优化改进策略。要全面分析热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回答好“为什么”的问题。运用治理理论作为系统框架的内核,讲清楚热线服务蕴含的多重价值、作用意义,讲清楚优化热线服务会起到的效果,为推动热线服务优化广泛凝聚工作共识,形成工作合力。

要把热线服务的优化工作融入到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来,回答好“是什么”“如何做”的问题。运用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理论作为系统框架的支撑,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统筹做好提升考核成绩、开展质量管理、增强治理能力各方面工作,提升总体效益,加快推动政府自身建设和社会共治,为地区发展提供更有利的环境。

使用方、运营方、管理方各自动机不同、诉求不同,但整合在一个有效的管理框架内,通过区政府层面加强和改进热线服务,给热线服务注入持久工作动力,推动持续改进热线服务质量,可以实现协调一致,达到三方共赢,形成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良好范式。

除了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要借鉴目前其他地区的成熟经验,定期跟踪研究,做好比较分析,吸收优秀的做法,明晰改进方向,力争使区里的热线建设从发展理念、人员配备、硬件设施等各方面保持领先,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考核成绩,助力区域发展。

(一)指导思想

好的热线服务一定是综合全面均衡发展的结果。热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技术、服务、管理、制度等多种要素交织互动、共同推进。开展热线服务的优化设计,不能采取线性的单一改进方法,而是要把各方的需求、存在的问题、可支配的资源、能使用的工具方法统筹起来,做好多方利益的资源分配,把各类需求有机组织排序。要以整体、系统和集成的方式来统筹热线服务各个环节,搭建热线服务管理持续改进的管理框架,把热线的运营动力和改进路径作为研究的核心,分析优化热线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找准工作定位,确定优质热线的建设运行标准,建立总体优化原则。

(二)基本原则

从热线服务的要素来看,开展热线服务管理的核心是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检视区政府热线服务的各个层面环节,要开展优化改进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1.要广泛凝聚工作共识。推动热线优化改进离不开组织、政策、技术、人员等多方面的支持,最主要的是决策管理层的支持。要抓住关键环节,分析热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开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讲清楚热线服务蕴含的多重价值、作用意义,讲清楚优化热线服务会起到的效果,为推动热线服务优化提供充足的制度准备、思想准备,广泛凝聚工作共识,形成工作合力。

2.要科学设定优化时序。梳理热线工作已有的基础条件,明确优化服务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建立短期、中期、长期的优化目标,实施有步骤、分层次的整体优化,统筹做好提升考核成绩、开展质量管理、提升治理能力各方面工作,提升总体效益,实现中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序递进,形成管理人员使用需求、上级考核要求和公众诉求协调统一的工作格局。

3.要始终坚持高的标准。要巩固已有工作基础,更好地发现热线的潜力,用好热线的价值,更高起点上打造一流热线服务,加快推动政府自身建设和社会共治,为地区发展提供更有利的环境。

4.要做到持续优化改进。热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关注度高、考核要求高,工作中面临的复杂情况和困难也比较多。要保持工作定力,认识到优化改进的长期性、艰巨性,增强立全局意识,把提升热线服务融入到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开展质量评价,通过结果反馈机制促进热线服务质量得到改进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三)功能定位

新的历史时期,热线不再能够以单一线性的定义来概括,而是赋予了立体综合的功能作用,把热线看做一个政府治理与社会协同共生、内部改良与外部推动同步、传统理念和信息化手段融合的综合体,主要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一个平台。热线服务应该打造成为一个综合管理平台,包含热线组织架构、管理治理能力和技术体系相融合的有机结合体,分别面向用户、运营方、政府管理方不同需求,实现诉求咨询、信息服务、政民互动、决策辅助一站式解决。

2.一个窗口。热线服务应该打造成为展现服务型政府形象的一个窗口,通过提供专业、高效、亲和的公共服务,把热线建设成为连接各个触点的“总枢纽”、民众诉求的“兜底方案”、传递温暖的“群众之声”,提高公众对于政府工作的认可度。

3.一个抓手。热线服务应该打造成为改善政府内部管理的一个抓手。通过开展无缝化、整体化政府建设,完善工作流程,精简组织架构,加强业务整合,共享数据资源,大幅提高各部门间协同能力,推动实现政务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

4.一个标杆。热线服务应该打造成为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标杆。通过整合技术、服务、管理、制度等多种要素,加强数据组织能力建设,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和应用水平,实现整体创新变革,为政府工作转向数字化治理提供样本。

(四)建设方向

在当前工作基础上,对热线服务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提炼出优秀热线的建设方向。

1.面向用户层

(1)解决公众诉求。把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摆在突出位置,集中精力解决难点热点问题,提高热线的响应速度、办理问题实际能力。

(2)提供友好服务。加快建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运转高效、协调有力、多方联动、方便市民的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多样易达的诉求渠道和个性化的精准服务,满足不同群体使用需求。流程和环节上加强情景设计,注重互动体验,提升用户接收程度。

(3)支持公众参与。打造社会组织和个人多元参与的开放性平台,支持公众参与到公共服务决策、生产和评价的过程中,及时听取意见建议并予以反馈。

(4)体现人文关怀。坚持柔性治理,和公众良性互动,感知公众的情绪,倾听公众的声音,化解焦虑和负面情绪,让公众感受到政府服务的善意、诚意和温度。

2.面向运营层

(1)提高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梳理制度规范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围绕提高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建立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对热线流程进行渐进式改进,定期修订操作指南,让每一个环节更加规范化、标准化,避免因人员变化等情况导致工作质量下降,解决成绩不稳定问题。提升规则适应能力。对于考核规则频繁变化情况,区热线服务中心加强解读分析,加强对各街镇、各单位的培训,督促指导各单位熟悉规则、用好规则,解决考核分数偏低问题。设计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定期开展评价,通过结果反馈机制更好地促进热线服务改善。

(2)提升诉求办理质量。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往往涉及多个职能部门,要围绕“便民、规范、高效”这个核心,延伸服务触角、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加强内部协同,全面提升热线办理质量,更好的为群众提供全方位、零距离、一站式满意的服务。通过细化完善制度机制,明确模糊地带办理要求,提高全流程透明程度,改进诉求流转、办理过程中的推诿扯皮情况,增强对于热点难点问题的硬核解决能力。加强团队建设,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建立个人成长通道,增强人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完善激励约束措施,提高制度的执行效果。

(3)提高热线智能化水平。建设基于热线的大数据管理中心,接入“城市大脑”平台,整合网格化管理平台资源,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到语音问答、工单转派、智能回访、质检考核、监测预警等多个环节中,提高智能客服、智能外呼、语义分析等能力,建立强大易用的知识库,开放平台的资源和权限,让各街镇、各部门更加集中精力投入到热线问题解决。

3.面向政府层

(1)提升热线辅政价值。建立数据驱动的决策辅助系统,通过热线平台的数据信息整合和集成功能,每月通报各单位承办派单中的高频问题和高频区域,加强对群众诉求反映问题和辖区、部门履行职责的规律性研究,形成诉求热力图、分布类型、高频事项等报表,及时识别当下社会治理中民意诉求的集中区域,掌握目前公共服务中不完善的地方,预警潜在的社会矛盾,更加精准地找到市民最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和潜在的、苗头性的治理问题,为政策制定、响应和制度设计等一系列治理活动提供更为系统、准确、科学的决策信息。通过对热线受理数据全口径汇总和统一分析运用,政府部门针对物业管理、停车难题、就医困难、生活服务等共性问题,主动介入、提前介入,从有一办一到举一反三,再向主动治理延伸,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更有靶向性地治理城市。

(2)推动多元共治。通过基层街道整合街巷长、小巷管家、社区专员、网格员、协管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基层力量,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最大限度调动每一个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力量协同政府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新途径,推动解决各种难点问题。建立多媒体融合的互动渠道,开放共享知识库,搭建政府与群众之间双向互动的桥梁,增加政府绩效评估的客观视角,提升服务型政府建设效能,促进形成自我成长的平台和机制,引导多元治理主体形成合作共治。用好热线服务在求助便捷性、沟通充分性、诉求有效性方面的独特优势,为诉求群众提供指引帮助,舒缓负面情绪,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提高总体治理效益。形成社会监督评价体系,加强对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和工作效能的监督。

(3)推动政府流程再造。通过理清部门职责交叉,有效整合信访、纪委监委、应急等不同职能部门的业务,加强内部衔接,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对外提供一站式的热线服务,推动无缝化、整体化政府建设,建立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方向的一整套服务、应用和组织的体系框架,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数据和业务共享,减少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间的沟通成本,最大程度地提升协作效率。

(4)推动政府治理的数字化转型。秉持开放共享、整合服务、主动服务和数据决策的理念,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推动政务热线从呼叫中心向数据中心转型,打造政务服务体系的重要节点、跨部门的协同调度中枢、政务服务的中枢性平台,运用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公众服务需求和变化趋势,带动提升政府实施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总体水平。

(一)开展热线服务全流程质量管理

提升热线的办理质量和考核成绩是开展热线优化改进的核心任务。开展热线全流程质量管理,可以从制度上解决热线管理存在的成绩不稳定、标准不统一、内容不规范问题。

1.进一步优化工作全流程。围绕建立适合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更新完善热线办理标准化手册,使诉求能够在制度框架内找到解决的依据,以标准化通用规范为基础,依法依规工作。改进和强化督办工作,调动工作积极性,集中精力解决难点问题,以实现“实质性办结”为目标,创新方法手段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厘清部门工作职责,打破“条”“块”分割,用好“吹哨报到”机制,加强现场协调督导,加强疑难案件会商,形成合力推动问题解决,抓好诉求办理终结工作。按照市区工作办法,严格标准、遵循程序、慎重终结,使实施办法能够在诉求办理工作中真正发挥降低成本、减轻负荷、增强实效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回访流程,以信息化手段开展标准化监督工作,提升回访质量,使回访结果能客观体现工作成效。

2.开展精细化管理,提升部门联动水平。坚持“精、准、细、严”的工作要求,利用区大城管指挥调度机制,加强与属地和各相关部门的联动协调,将工作任务分为若干个步骤或环节,再把各个步骤连接起来,确定好衔接标准要求,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通过细化、量化、标准、流程化、协同化等方法建立工作标准,实现政府热线系统内部的程序化运行,形成规范标准的联动效应,有效减少各部门的推诿扯皮现象,迅速妥善解决市民反映的问题。

3.加强知识库建设,提高信息查询服务便捷性。对各承办单位涉及的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行政许可、办理范围、办事流程、常见问题、联系方式等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完善,形成前台标准化处置,后台强大知识库建设支撑的工作体系。针对新的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更新调整事件分类,更好地服务案件办理和分析汇总。

4.开展热线业务工作培训。发动全员参与,建立系统科学的培训体系,定期开展热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学习热线办理工作性文件,做到掌握工作规则,工作流程、考核标准、工作平台使用,熟悉转办工作机制、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高效的业务闭环,打牢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基础,提高办理效率。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定期培训。针对平台升级、知识库更新、政策调整、新技术应用等变化,结合区级重点工作、季节性工作及重点服务保障等情况和在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分析原因,及时更新现有培训内容。开展压力疏解、情绪管理建设,减轻一线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增强队伍凝聚力,提升工作积极性。着眼长远发展,开展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培育复合型分析人员,善于整理数据、使用数据,为开展好数据挖掘提供支撑。

5.加大热线宣传。通过层次丰富、信息详实、引导合理的宣传内容,为公众提供便利的自助信息查询服务,提高自助信息服务与市民需求的匹配程度,客观上减少热线接入工作量。通过渠道多元、快速响应、办理高效的工作回应,快速化解公众焦虑、消除潜在矛盾,发挥好“减压阀”的重要作用。通过形式活泼、与时俱进的宣传方式,进行接地气的宣传推广,吸引公民参与,普及公共常识,营造良好氛围,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形象。

6.加强评价分析。针对热线工作任务不断增加,群众要求日益提高的新趋势,为了找准热线服务改进的关键环节,加强工作规律和特点的研究,结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建立热线服务的价值链模型(见下图),将热线办理分类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两个方面。内部活动中包括基本活动、辅助活动和综合活动。外部活动中包括社会效益和考核评价。模型建立后,热线服务不再作为单一线性的工作来研究,而是立体、系统地看待,有利于统筹开展分析。

建立分析模型后,形成动态评估机制,结合pdca循环方法,持续开展质量跟踪,强化过程控制和系统控制,建立精准化、立体化、闭环化的考核体系与考核制度,开展服务过程质量常态化监控巡查,定期分析现有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适用的规章制度,跟踪、检查、评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加强系统升级改造,持续优化和改进业务流程,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二)开展热线服务智能化改造

数字时代开展公共服务更强调信息技术的核心作用,大数据能够更为有效地集成各领域的信息资源和数据库,为决策者决策提供重要数据基础和决策支撑。智能化建设是政府热线服务优化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提升高效的服务与监督能力,增强热线辅政水平、推动热线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升级热线管理平台。以打造热线业务中台为定位,全面升级智慧热线平台,打通部门间业务隔阂,建立以信息流和业务流为主导的热线办理中枢,通过智能前端受理、自动分类派单、实时动态考核评价,形成发现、答复、更新、共享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电话受理效率和对群众诉求的全流程跟踪督办。热线的平台建设既包括内部管理使用平台,也包括对外服务平台,通过整合电话、网站、app、微博微信抖音等多渠道资源,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为公共提供个性化、多维度、全渠道的自助服务。

2.开展数据智能化建设。对热线相关的政策信息、民生信息、办事信息进行结构化、标签化转化,丰富数据可视化呈现和分析手段,构建基于文本结构化、多重标签化的政务热线“知识图谱”,快速实现知识库的建设、引用、分类管理和维护,实现及时报送常态化,并逐步建立人工智能知识库,准确识别需求,提高数据的有效性和可用性。通过提供多维度、可视化的数据汇总与呈现,开展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等和用户画像分析,深入探索知识库的使用方式、使用范围,为做好决策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3.建立更加丰富的监测体系。通过热线可以发现当前城市管理、城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精准发现、监测、报告、总结这些问题是一个巨大挑战。在目前已有监测体系上,基于丰富的监测指标,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综合的背景支持,进而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北京市2019年10月正式建立了“七有”“五性”监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79项分类和326个细项对各区进行综合评价并考核排名,引导各区增加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根据全市关于“七有”“五性”工作要求,提前谋划,将热线服务指标体系与“七有”“五性”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有机融合,有针对性补短板、强弱项。

(三)加大热线服务工作研究

热线能否长足发展,需要加大探索力度,突破现有工作格局,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开展多领域创新,并做好长远规划。

1.探索建立独立热线管理运营中心,更好发挥热线作用

政府对热线的战略定位,决定了热线的运行模式和功能作用。政府热线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技术、服务、管理、制度等多种要素交织互动、共同推进,好的热线服务一定是综合全面均衡发展的结果,推动热线优化改进离不开组织、政策、技术、人员等多方面的赋能支持,离不开体制机制上的突破创新。要把热线工作作为提高区政府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统筹全局、精心谋划,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优化组织管理结构,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服务全区中心工作。在深刻认识热线工作的重要性基础上,参照兄弟区好的经验做法,建立热线管理运营中心,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整合部门资源,提升热线工作整体质量水平,服务全区中心工作。

建立专门的热线管理运营中心,可以把各方的需求、存在的问题、可支配的资源、能使用的工具方法统筹起来,做好多方利益的资源分配,把各类需求有机组织排序。建立热线管理运营中心不是简单的机构整合、职能整合,而是工作理念上的转变,是主动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积极探索。要想更好发挥热线的功能作用,需要把面向市民、政府的工作目标有机融合到一起,把热线建成一个代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成为运用先进管理知识改进公共服务的样本,成为数字时代政府提升自身治理水平的标杆。

建立专门的热线管理运营中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促进热线长足发展,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解决制约热线发展的痛点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提高热线的解决率和满意率上,要综合施策、多管齐下,通过流程和方式方法的改进,提高热线办理效率、提升用户满意度,保持热线考核成绩稳定。通过开展更加深度有力的体制机制改革,以热线办理为牵引,大幅度地改善当前治理结构,积极争取政策法规上的支持,从上而下突破束缚,打破现有利益格局,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要求落实下去,让公众更加认可热线的价值,让热线真正“热”起来。搭建更加强大的热线服务平台,向开展热线服务的基层工作人员输出新技术新理念,激发活力能量,让他们更有动力、更有信心、更热爱从事热线工作,让热线岗位成为协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佳平台。

2.积极开展多领域试点创新

政府热线集中了跨学科知识(见下表),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是试点先进理念、先进做法的重要实践窗口。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从热线服务的实际需求出发,整合分散在不同领域的服务质量改进策略和治理理论,形成完善的保障机制以及清晰的建设思路,把为什么提供热线服务、提供什么样的热线服务、如何优化热线服务这三个问题讲清楚,将决定热线的运行效果和功能作用。

通过热线平台,对照中央、市、区深化改革相关文件精神,可以在社会治理创新、政府职能转变、大数据与智慧政府建设等领域开展探索,建立由一批多学科优秀人才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将热线学术研究与区域发展实践相结合,提升区域治理水平。

工作开展的方式既包括与区内的部门建立横向联系,积极争取政策先行先试落地,把好的经验做法应用在热线办理上,提高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水平;也包括与驻区的高校、科研院所、驻区企业建立合作,用好外脑,尤其在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上可以积极引入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上可以与驻区高校开展深度合作,提高政府在信息公开、职能转变、内部协作上的综合水平,降低行政成本。在热线自身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上,也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热线高质量发展水平。

3.着手开展热线规划编制

热线服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中的一个重心,开展热线服务的优化改进没有休止符,需要持续改进。目前,各地方还没有明确出台过关于热线服务的纲领性规划。区里的热线服务,应当在全区工作大局下,面向未来、引领发展,形成具有前瞻性的定位认识,以清晰的规划思路为做好优化服务提供基准。

要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求和全区发展战略,开展热线服务规划编制专题研究,对照一流标准,进一步明确热线服务的内涵意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目标,加强热线的人员和硬件配备,科学梳理制定热线服务全过程、全方位的流程规范技术标准、精细指标。针对制约热线长远发展的问题,要深入理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要求,列出改进时间表,明确责任主体,提出改进措施,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提升,加快完善热线服务的长效机制,总体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水平。

关于连接家书范文汇总七

阳江市传统手工业产品久负盛名,五金刀剪生产历史悠久,是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阳江现有五金刀剪企业1500多家,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日用五金刀剪产量占全国的60%,出口占全国的80%。产品远销欧洲、美国、日本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阳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刀剪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阳江刀剪历史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公元557年民族英雄冼夫人屯兵两阳,在阳江地区制作兵器,清《冯氏族谱》载:“……冯大将军之墓生平所用八十二角鹅眉锦大刀纳于冢中”。冯大将军即冼夫人孙子冯盎,曾任宋康令,公元646年病死,葬于阳江北山。这“鹅眉宣锦大刀”即阳江俗称的“大杀刀”。其后,制刀工艺传至民间,生产各种民用刀,奠定了阳江制刀业的悠久基础。

清初,阳江刀一直以小作坊(打铁铺)形式生产,县城形成了大规模的制刀作坊,其生产基地即现在的打铁巷。打铁巷附近一带集中了十数间这类打铁铺,打出的产品时时供不应求,打铁铺除生产菜刀外,同时还生产禾镰、镰刀、布剪、日用小刀、剪等,产品多是木柄的低档产品。从那时开始,阳江刀逐渐被人认识推崇,知名度日益提高。

至此,阳江小刀闻名海内外,推动了阳江制刀业的迅猛发展。1949年,全县约有300多名个体小刀生产者,年产小刀60多万把。

目前,阳江刀剪企业达1500多家,成为阳江工业的重要支柱和优势行业。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进步,阳江刀剪已经成为集小刀、菜刀、剪刀、套刀、多用钳以及与刀剪生产相配套的特种钢、塑料、电镀、机械设备生产的五金刀剪产业,涌现出“十八子”、“银鹰”、“永光”、“盛达”、“厨乐”、“巧媳妇”、“美惠子”等一批知名品牌,进一步提高了“阳江刀剪”的知名度,有力地提升了阳江刀剪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1998年,“中国菜刀中心”落户阳江市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中国剪刀中心”落户广东宏鹰集团公司。20xx年10月,“中国小刀中心”又落户阳江市阳西永光刀剪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中国日用五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授予阳江市“中国刀剪之都”。20xx年6月,阳江市在中国(阳江)刀具城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阳江)国际刀剪博览会。成为举世公认的刀剪之都。

阳江建市以来,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发展,水陆交通日新月异,成为链接粤中与粤西的交通走廊。阳江地处广州和湛江两城市之间,毗邻港澳,距广州247公里,距湛江230公里,距珠海160公里,距香港143海里,距澳门129海里,是连接粤中与粤西的交通走廊。325国道、广湛高速公里、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三茂铁路横贯市境。阳江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航空:阳江在合山建有民航机场,已开通阳江──广州、阳江──珠海等直升机航线。交通已形成立体网络。

阳江市地处广东省西南沿海,是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辖阳春市、阳东县、阳西县、江城区;东与江门市相邻,西与茂名市交界,北与云浮市相接,南临南海。市区距广州219公里,距湛江220公里,距香港165公里。325国道(广湛公路)和广茂铁路横贯全市,面积7813平方公里,人口240多万人。

阳江市是广东省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滨海沙滩、峰林溶洞、温泉瀑布、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其中,海陵岛、阳春春湾——凌霄岩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海陵岛的大角湾于20xx年又被评为4a级国家旅游区。目前,全市已开辟五大旅游组团线路,两大特色旅游专线:一是“千年国粹”——东水造纸景观再现东汉时期蔡伦造纸术;二是程村海滩吊桩养蚝,可现场摘蚝尝试,别有一番情趣。

关于连接家书范文汇总八

阳江市传统手工业产品久负盛名,五金刀剪生产历史悠久,是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阳江现有五金刀剪企业1500多家,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日用五金刀剪产量占全国的60%,出口占全国的80%。产品远销欧洲、美国、日本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阳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刀剪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阳江刀剪历史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公元557年民族英雄冼夫人屯兵两阳,在阳江地区制作兵器,清《冯氏族谱》载:“……冯大将军之墓生平所用八十二角鹅眉锦大刀纳于冢中”。冯大将军即冼夫人孙子冯盎,曾任宋康令,公元646年病死,葬于阳江北山。这“鹅眉宣锦大刀”即阳江俗称的“大杀刀”。其后,制刀工艺传至民间,生产各种民用刀,奠定了阳江制刀业的悠久基础。

清初,阳江刀一直以小作坊(打铁铺)形式生产,县城形成了大规模的制刀作坊,其生产基地即现在的打铁巷。打铁巷附近一带集中了十数间这类打铁铺,打出的产品时时供不应求,打铁铺除生产菜刀外,同时还生产禾镰、镰刀、布剪、日用小刀、剪等,产品多是木柄的低档产品。从那时开始,阳江刀逐渐被人认识推崇,知名度日益提高。

至此,阳江小刀闻名海内外,推动了阳江制刀业的迅猛发展。1949年,全县约有300多名个体小刀生产者,年产小刀60多万把。

目前,阳江刀剪企业达1500多家,成为阳江工业的重要支柱和优势行业。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进步,阳江刀剪已经成为集小刀、菜刀、剪刀、套刀、多用钳以及与刀剪生产相配套的特种钢、塑料、电镀、机械设备生产的五金刀剪产业,涌现出“十八子”、“银鹰”、“永光”、“盛达”、“厨乐”、“巧媳妇”、“美惠子”等一批知名品牌,进一步提高了“阳江刀剪”的知名度,有力地提升了阳江刀剪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1998年,“中国菜刀中心”落户阳江市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中国剪刀中心”落户广东宏鹰集团公司。20xx年10月,“中国小刀中心”又落户阳江市阳西永光刀剪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中国日用五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授予阳江市“中国刀剪之都”。20xx年6月,阳江市在中国(阳江)刀具城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阳江)国际刀剪博览会。成为举世公认的刀剪之都。

阳江建市以来,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发展,水陆交通日新月异,成为链接粤中与粤西的交通走廊。阳江地处广州和湛江两城市之间,毗邻港澳,距广州247公里,距湛江230公里,距珠海160公里,距香港143海里,距澳门129海里,是连接粤中与粤西的交通走廊。325国道、广湛高速公里、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三茂铁路横贯市境。阳江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航空:阳江在合山建有民航机场,已开通阳江──广州、阳江──珠海等直升机航线。交通已形成立体网络。

阳江市地处广东省西南沿海,是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辖阳春市、阳东县、阳西县、江城区;东与江门市相邻,西与茂名市交界,北与云浮市相接,南临南海。市区距广州219公里,距湛江220公里,距香港165公里。325国道(广湛公路)和广茂铁路横贯全市,面积7813平方公里,人口240多万人。

阳江市是广东省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滨海沙滩、峰林溶洞、温泉瀑布、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其中,海陵岛、阳春春湾——凌霄岩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海陵岛的大角湾于20xx年又被评为4a级国家旅游区。目前,全市已开辟五大旅游组团线路,两大特色旅游专线:一是“千年国粹”——东水造纸景观再现东汉时期蔡伦造纸术;二是程村海滩吊桩养蚝,可现场摘蚝尝试,别有一番情趣。

关于连接家书范文汇总九

《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和妻子给他们的孩子所写书信的一本合集。它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让我知道如何做一个好孩子,也让我懂得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更让我知道如何去面对人生。

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甚至有些刻薄的人。这是因为他的身世,傅雷自幼丧父,童年时母亲家教严格。傅雷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正如这本书封面上所提:“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他的确是孤独的。

当了解到这些时,我曾想过:傅雷是一个如此“孤独”又学识渊博的人,那么他对家庭,对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是否也十分淡漠呢?读完书后,我发现我的猜测与事实恰恰相反。

傅雷作为一位父亲,他对孩子的感情是十分丰富的。每天写信时,他不仅仅写自己的生活如何,还会向孩子介绍自己的同伴,有时更会在那遥远的地方,以书信的形式指导孩子如何学习,怎样去学。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一位十分称职的父亲。他对孩子的爱跨越了空间的阻碍。

再来看看他的两个儿子,傅聪和傅敏。用现在的家长经常说的话,两人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一直出类拔萃。从《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出这些书信大多数是写给傅聪的,傅聪自小学习钢琴,并且在学习上从未落后。他多次获得了国际钢琴大赛的奖项。这不禁让我想:他的父母不在身边,他是怎样做到这样优秀的呢?答案无疑是他的自主,自觉了。

《傅雷家书》是本书,更是一个真实的环境,我仿佛置身其中,看到了傅雷一家由书信连接的温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