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环保设备检查总结范文如何写 环保检查总结怎么写(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2:52:21 页码:10
环保设备检查总结范文如何写 环保检查总结怎么写(四篇)
2023-01-11 02:52:21    小编:ZTFB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环保设备检查总结范文如何写一

62、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63、如果没有花草树木,我们还能吸收氧气吗?让我们保护花草树木吧!

64、女娲补天是过去的传说,环保是这天的女娲。

65、青草绿树你我他咱们同住一家。

66、让绿色与我们共存!

67、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

68、请你足下绕一绕,草儿向你笑一笑!

69、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推进水利协调发展。

70、树立环保理念,创建绿色家园。

71、您热爱生活吗?请爱护美丽的花草吧!

72、珍惜今天能源,拥有灿烂明天。

73、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74、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后代,请保护环境。

75、美化校园环境,就是美化我们的生活。

76、保护自生环境,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77、天是蓝的,草是绿的,心是纯粹的。

78、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79、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享受自然。

80、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家园,更是所有生物的家园。

环保设备检查总结范文如何写二

清澈的河水是动物们的镜子,不要让河水再次污浊不清。

坚定信心,狠抓源头,重拳出击,坚决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

草儿青,花儿红,请您不要伤害它!

人人为环保,环保为人人

尊天重地,敬天爱人

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容呵护绿色家园。

同呼吸共担当齐行动。

坚持团结治水,构建和谐流域

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河水的眼泪不再清澈,高山的头发日见稀疏。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多种一棵树,世界上就多一片绿色。

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分类收集人人有责,男女老幼齐参与。

保护树木,就是保护我们人类。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天空是小鸟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

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珍惜资源,永续利用

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为了子孙后代,请留下一片净土。

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芳香需要您关爱,伸手采摘时,美丽已不在。

举手之劳,资源永续的源泉。

生命来源自然,健康来自环保。

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推进水利协调发展。

别让可爱的生灵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

保护绿地标语:不要踩我啊。我也会疼的……

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后代,请保护环境。

不要旁观,请加入行动者的行列。

环保设备检查总结范文如何写三

当浦江的浪花摇落满天繁星,点亮我心灵深处敞开的大门,在流光溢彩的内心世界里,藏着个美好的绿色之梦。

哪怕是一道稍纵即逝的流星,也请关注它,也许那一天就能触发出新世界的曙光,登上保卫祖国的长城,一起收获——永无止境的梦。

地球是宇宙的奇迹,生命的摇篮,人类共同的家园。但由于有些人的肆意破坏,已经使地球母亲面目全非、伤痕累累,颗颗忧伤的泪珠深深刺痛我的心,大家应该睁开那被各种利益诱惑的双眼,行动起来为还”地球母亲一个灿烂的微笑”。下面我给大家亮亮我的环保好帮手。

全套快餐盒是我的环保好帮手。每次爸妈出差,我就捎上它上快餐店去吃饭。盒子有上下两层,上层按划分板块的大小装小菜和米饭,下层装热汤,还有配套齐全的餐具,是我吃得津津有味。吃完饭我及时清理盒内的污渍,洗干净摆放整齐再回家。出门吃饭我都自带饭盒,不只是因为较干净,更想让自己少使用一次性筷子,我还想用自己的行动感染身边的人——多植树造林,少浪费资源。为保护“地球之肺”出份力!

环保自行车是我的环保好帮手。现代的高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在日新月异的生活中,身边的人几乎家家都开小车,大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渐渐代替了环保的自行车。而我每天上、放学八趟路程都靠它,图的不仅仅是能运动身体,更是想凭自己的力量来减少空气污染——哪怕一点也好。你想啊,要是家长每天开车送,不仅给父母增添了一份负担,车子排放出的尾气也会威胁到新鲜的空气。与其闻着浓烟滚滚的汽油味,不如与清新的空气撞个满怀!

拥有一颗环保的的心也是极其重要的。用心对待,留心观察,真心实践。关紧水龙头,节约用纸,见到纸张主动捡起。能力的薄弱的我虽不能为环保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贡献,但我尽自己的所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我相信,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成功!

风从湖面吹过,留下粼粼波痕,白鸽从空中飞过,留下串串欢韵。而我们——一群从时代舞台走过的朝气蓬勃的少年,该留下些什么呢?该留下为地球的美添砖加瓦的足迹。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音符奏响不出优美的乐章,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肩并肩手挽手,让缕缕绿色之梦变成现实,筑起一道保卫祖国的绿色长城吧!

环保设备检查总结范文如何写四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