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危险因素报告范文范本(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3:27:20 页码:12
危险因素报告范文范本(通用12篇)
2023-11-21 13:27:20    小编:ZTFB

报告的撰写需要注意文风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杜绝使用夸张的修辞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可以寻求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报告的质量。通过阅读范文,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和不同目的的报告写作风格和技巧。

危险因素报告范文范本篇一

摘要:分析了金属矿山的主要危害,以便采取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降低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程度,提高整个矿山系统的`安全水平,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作者:于召伟高春庆作者单位:于召伟(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

高春庆(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期刊:现代矿业journal:modernmining年,卷(期):,“”(7)分类号:x753关键词:金属矿山职业安全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报告范文范本篇二

7月8日编号:

单位车间班组检修班。

作业时间从207月10日14时00分至年7月20日17时00分。

作业内容11#12#汽轮发电机组安装化妆板,喷油漆。

作业环境11#12#机12.6米二级动火区可燃物氢气。

使用工具扳手电焊气焊电锤铁锤行车及起吊机械。

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监控人作业人。

人身伤害1.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下颌带。

2.高处作业应系好安全带,搭设合适的脚手架,

3.梯子与地面斜角度为60°左右,梯子下面派专人扶梯,以防梯子滑倒。

4.正确使用各种工具,

设备损坏1.起重行车应由专职持证起重工操作和指挥。

2.起重物件的绑捆应由专职持证起重工绑捆或验收把关。

3.起重物下部不得站人,起重物行走路线应尽量避开设备。

3.现场安装时不得动碰现场表计,管道。

着火爆炸1.在氢区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工作票。

2.发电机及机前箱高、中压缸附近严禁动火。。

3.动火过程中,每隔4小时要求氢站人员测定工作区域内的含氢量是否合格。

4.使用完好的氧气、乙炔表,使用完好的焊炬,回火器,检查氧气、乙炔带不漏气。

5.氧气、乙炔瓶应垂直立放,并妥善固定。

6.备好灭火器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文明生产1.现场作到“三不落地”“工完、料尽、场地清”

2.遵守厂部及车间的各项安全文明生产规定。

拟卡人批准人车间安全员。

危险因素报告范文范本篇三

为了加强施工现场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管理,使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了解和认识危险、危害因素的严重性,控制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望各有关部门遵守执行:。

1、工作用电、起重设备、焊接作业必须严格按照措施、方案、规范进行施工,不得违章作业,不得违章指挥,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大力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火管理,现场电气焊作业必须有审批手续,并对作业周边的易燃物品清理至安全位置,方可施焊,加强雨季、暑期安全生产管理。

3.对具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场所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牌(如变压器、配电柜),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作业人员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思想而提高自己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4、装窑之前对窑体进行详细检查,对检查出的隐患要及时维修,每年冬季生产结束后,对整个窑体进行一次大规模维修,确保来年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5、采土场的最终边坡角不大于60度,最小工作平台宽度不小于(25米———45米),人工采土工作坡面角不大于50度或不大于采土场的自然安息角,且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

6、采土坑必须设置“严禁游泳”的警示牌。

危险因素报告范文范本篇四

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与之相伴而来的却是各种危险因素。作为一个从事化工行业的从业者,我深切地意识到了这些危险因素带来的潜在风险。通过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化工现场危险因素的严重性,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了安全意识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危险源的判断和预防是化工现场安全的重中之重。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因此,只有准确识别和判断危险源,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在化工现场,常见的危险源包括有毒气体、易燃物质、高温高压以及各种机械设备等。针对不同的危险源,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例如加强通风系统、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进行监控、设立防火墙等。正确判断和有效预防危险源将极大地降低化工现场事故的发生概率。

其次,我认为安全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作为从业者,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危险的化学物质和设备,因此我们必须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安全操作规程,才能有效地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工艺的更新换代,我们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接受新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我们才能有效地应对新的危险因素和突发情况。

另外,我认为正确的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能力对于化工现场安全至关重要。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做到了最好的预防措施,也难以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化工现场,我们必须要有应对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并进行相关演练和培训。应急预案包括事故的报告、撤离与避难、急救和事故调查等环节,只有流程清晰、人人皆知,才能在事故发生时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措施。此外,对于事故的处理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掌握了正确的事故处理方法,才能快速、高效地应对各类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最后,我认为监督与管理是化工现场安全的保障。化工企业的管理层和监管部门应密切关注化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安全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此外,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和人员,应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罚,以起到警示和震慑的作用。同时,还应建立健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和交流机制,及时总结事故经验教训,并将其纳入到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中,形成良性循环。

在化工现场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化工现场危险因素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学到了许多安全知识和技能。只有增强危险源的判断和预防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素养,掌握正确的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方法,以及一直保持对化工现场安全的高度重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化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为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危险因素报告范文范本篇五

近年来,危险因素培训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许多企业纷纷组织危险因素培训。在我参与的一次危险因素培训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不少收获。

首先,危险因素培训让我意识到了工作、生活中隐藏的潜在危险。以往,我总是轻视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不够重视潜在的危险因素,认为这些事情很遥远,和自己没有太大关系。然而,通过危险因素培训,我了解到很多我们忽视的细节其实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如办公室安全隐患、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现在,在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更加留意这些细节,避免出现潜在的危险。

其次,危险因素培训提高了我的逃生自救能力。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法和自救技巧。比如,在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灭火器进行初期扑救,并在无法控制火势的情况下迅速有序地疏散人员;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躲避掩护,找到避难的安全地点。通过这些训练,我们在危险情况中可以更加冷静应对,并有效提高自己的逃生自救能力,这对个人安全至关重要。

第三,危险因素培训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许多小组活动,需要协同工作解决各种问题。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救援模拟,通过模拟真实的灾难现场,让我们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每次模拟中,我都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精诚合作,才能尽快解救被困的人员,降低伤亡的风险。这样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不仅在培训中有用,在工作中也同样适用,能够加强部门间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危险因素培训促进了我的自我认知和职业发展。在培训中,我们需要做各种应急演练,例如模拟火灾、地震等情况,这让我更好地认识了自己。通过模拟的场景,我了解到自己在应对危险情况时的反应,以及需要提升的地方。同时,培训也加深了我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了我在职业领域的竞争力。培训通过检验和提升自我,帮助我职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最后,危险因素培训让我意识到危险无处不在,提醒了我保持警惕。通过培训,我了解到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危险,危险并不只存在于特定的工作岗位或是特定的行业。因此,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时刻保持警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危险因素培训给予了我一种积极应对危险的态度,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细致周到,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

总的来说,危险因素培训是一种必要且有益的培训方式。通过培训,我意识到了工作和生活中潜在的危险,提高了逃生自救能力,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促进了自我认知和职业发展,并时刻保持了警惕。这些收获对于我个人的发展和生活安全具有很大的帮助,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危险情况,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危险因素报告范文范本篇六

针对工程的特点和现场的情况,为确保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和工程顺利完成,对现场存在的危险场所制订以下规定:。

1.1油料库房应单独设置库房,不能与其它材料混放。

1.2油料库房应挂好防火标识。

1.3库房内应有完好的消防器材。

1.4性质相抵触、灭火方法不同的品种应分开存放。

1.5库房距离明火作业区不少于30米。

1.6库房内应通风良好,禁止一切烟火。

2.1大模板堆放区场地应平整坚实。

2.2模板存放区必须挂好标识,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2.3大模板堆放区架子必须牢固,大模板安放的角度不大于75度。

2.4大模板吊入、吊出堆放区时必须专人指挥,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5大模板存放区必须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3.1氧气、乙炔瓶分开存放,存放距离不小于2米。

3.2氧气、乙炔瓶存放场地应封闭,禁止太阳下暴晒。

氧气、乙炔瓶存放场地与明火作业区域的'距离不小于10米。

3.4氧气、乙炔瓶设置专人管理、存放,并在存放区做好防火标识。

4.1操作间应用阻燃材料搭设。

4.2电气设备安装符合要求。抛光、电锯等部位的电气设备应采用封闭式。刨花、锯末角度的部位的电动机应安装防护罩。

4.3操作间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4.4木工棚内应规定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4.5木工棚内只能存放当班的木料,成品和半成品应及时清运完成。木工应及时清理当天的刨花和锯末。

4.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于旧木料必须将木料内的金属取出后再上设备。

4.7工作完毕后应拉闸断电,并经检查无火险后离开。

5.1电焊、气割场所与氧气、乙炔瓶的安全距离不小于10米,与易燃、易爆品的距离不小于30米。

5.2乙炔发生器和氧气瓶之间的存放距离不小于2米,使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米。

5.3氧气瓶和乙炔发生器等焊割设备上的安全附件应完整有效,否则严禁使用。

5.4未经办理动火手续,不准焊割。

5.5焊割作业时必须配备消防器材。

危险因素报告范文范本篇七

为提高对本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制定本制度。

2.职责。

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工作。

3.协助机构。

生产经营部门。

4.1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使用的物品的性质来识别有害成分。

4.2根据生产机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进行识别。

4.3通过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部门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来识别。

5.识别后的处理。

5.1检查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项目是否已经如实向当地卫生部门申报,如未申报应及时申报或补充申报,并保留申报回执。

5.2发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及时上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申请替代现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5.3发现存在《高毒物品目录》里的毒物,或者经常发生职业病事故的高危险化学品时,检索有无低毒或无毒的替代品。若有,及时上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申请替代。若无,当及时上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申请通过工程控制(如改善工艺流程和加强防护设施)、行政控制(如减少接触时间)、加强个人防护等途径来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6.检测项目的确定。

6.1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根据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检测项目。

6.2若工作场所中存在《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出的`项目,工作场所中存在三氯乙稀、正已浣,应作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重点项目。

6.3检测项目经所委托的检测机构现场调查确认。

7.检测机构的确定。

应委托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及检测。

8.检测周期的确定。

8.1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要求,对《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出的项目及三氯乙稀、正已浣,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

8.2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8.3对检测结果有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情况下,必须按卫生部门规定的期限进行整改,直至检测合格为止。

9.检测结果的记录、报告和公示。

9.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应建立检测结果档案。

9.2每次检测结果应及时上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所在地卫生部门。

9.3每次检测结果应及时公示,公示地点为检测点及人员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如食堂),公示内容包括检测地点、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职业接触限值、评价等。

10.检测费用列入职业病防治经费开支。

1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检测情况的内部审核,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

9.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危险因素报告范文范本篇八

物质。一般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对危险源属性的分析,有利于危险源的辨识、控制。依据《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重预防、抓源头、控过程、求实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把预防的关口前移,现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本制度,相关内容如下:

第一条生产部门向作业人员提供必需的.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

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并确保其熟悉和掌握有关内容和违章操作的危害。

第二条推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交底中将施工危险情况、采取的措施、

解决的办法以书面告知的形式或告知牌的形式通知作业人员。

第三条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

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1、安全风险。

2、危险源通报。

3、安全制度和规程。

4、紧急反应及现场处置程序。

5、个人防护使用要求。

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第一步是确认或辨识危险源。对危险源的辨识基本原则是:

(一)本质属性有潜在危险性:

1.有发生爆炸、火灾危险;。

2.有中毒窒息危险;。

3.有高空坠落危险;。

4.有烧伤、烫伤、腐蚀危险;。

5.有飞溅物打击危险;。

6.有被物体绞、辗、挤压、撞击、切割、挂带危险;。

7.有被车辆提升系统伤害危险;。

8.有触电伤害危险;。

9.其他容易导致人员伤害、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危险。

(二)隐患容易产生又不易被发觉、且难于控制。

隐患泛指潜在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的物或环境的不安全。

状态。从理论上而言,凡存在隐患的设备、岗位、场所都可视为危险源;但是不能一概而论认为凡是有本质属性危险性的设备、岗位、场所都视为存在隐患,都一概作为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根本依据,以造成危险源过多过滥,失去重点监控意义。

第五条重点告知内容:

1、危险源: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告知措施:

(1)安装、拆卸起重设备和高脚手架、模板等设施时,应当编制拆装方案、

制定安全施工措施,并在施工时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

(2)在高处作业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拴好安全网。

(4)高空作业点下方不得有人逗留,工作中严禁上下抛掷工具和材料。

(5)严禁用绳索、软线、链条等代替安全带。

(6)开挖深度超过2m时,其边缘上面作业同样应视为高处作业,要设置警。

告标志。

(7)大雨和五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高处露天作业、缆索吊装及大型构件。

起重吊装等作业。

(8)高处作业人员和挖孔桩人员严禁穿硬底鞋。

2、危险源:触电。

告知措施:

(1)施工所用电气设备绝缘必须良好,凡有裸露带电的电气设备和易发生。

电击的危险区,都要设围栏、护网、箱、闸等屏护设栏设施。

(2)施工用电的线路及设备,应按施工组织设计安装设置,并符合供电部。

门的规定。

(3)严禁将电线线路搭靠或固定在机械、栏杆、钢管、扒钉等金属件上。

(4)手持电动工具应由专人管理,手柄绝缘良好,凡不符合要求的机具严。

禁使用。

(5)变、配电室严禁使用易燃的材料建筑,建筑结构应符合防火、水、漏、盗、防小动物串入及通风良好的要求;在采用外来电源和自备发电机两个电源交替使用时,必须安设能防止两个电源的连锁装置。

(6)施工现场生产和生活用电要统一规范、布局合理,并保持接地装置可。

靠,做到“三级控制”,“两级保护”。

(7)电焊机必须接地,电焊机用毕必须切断电源。

(8)接地线应用不小于25mm的多股软铜线,装接与撤除接地线必须戴绝缘。

手套,穿绝缘靴和设监护人。

3、危险源:窒息。

告知措施:

(1)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安设通风设施(鼓风机)。

(2)制定操作规程、设立警示标志、采取防护措施。

(3)做好窒息应急措施。

(4)必须与外来施工单位签定安全管理协议书,明确责任,明确联络人。

4、险源:起重伤害。

告知措施:

(1)吊车工、指挥人员要了解起重机械性能。

(2)起吊时必须专人指挥。

(3)起重工持证上岗。

5、险源:机械伤害。

告知措施:

(1)操作手要了解机械设备性能。

(2)操作手要掌握机械操作规程。

6、险源:爆炸。

告知措施:

(1)氧气瓶乙炔瓶固定放置,间隔不小于5m。

(2)氧气瓶、乙炔瓶不能暴晒,气管不能混用。

第六条严格执行危险源告知制度,造成事故的后果、控制措施、应急措施等,使在危险源场所的全体作业人员了解和掌握危险源的基本常识,做到相互监督,自觉遵章守纪。

上一篇:旅行社财务管理制度下一篇:没有了

危险因素报告范文范本篇九

化工现场是一个充满危险因素的领域,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通过在化工现场的实践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了危险因素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所得出的心得体会。首先,我将讨论化工现场所面临的危险因素,接着阐述了为何危险因素需要高度警惕,然后分析了危险因素对人员和环境的潜在危害,并且提出了应对危险因素的方法以降低风险。最后,我将总结整篇文章并提出我的个人观点。

化工现场是一个存在诸多危险因素的环境。首先是化学物质的风险。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危险化学品,需要对其性质和特点有充分了解,避免发生意外。其次是火灾和爆炸的风险。化工现场常常存在可燃、易爆物质,稍有不慎即可能引发灾难性的火灾和爆炸事故。此外,还有高温、高压和高毒等因素的存在,也给化工从业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正是因为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一丝不慎,可能酿成大祸。化工从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同时,监测设备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对人员和环境潜在的危害是巨大的。首先,危险因素对人身安全造成直接威胁。不正确的操作或者缺乏适当的个人防护可能导致职工暴露在有害物质中,引发中毒、烧伤等严重后果。其次,危险因素对环境也产生负面影响。一旦发生泄漏或其他事故,可能会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危害生态环境。

为了降低危险因素带来的风险,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和了解。了解危险物质的性质、特点和应对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潜在的风险。其次,要加强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化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正确判断和处理危险情况。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安全运行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起来,化工现场的危险因素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必须高度警惕,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通过加强对危险因素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加强培训和意识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危险因素,并提高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只有保证了人员和环境的安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个人观点:在化工现场工作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危险因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充分重视和采取必要的措施,化工行业将能实现更加安全和可持续的发展。

危险因素报告范文范本篇十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大,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当下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显露头角并迅速适应市场需求。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地完善,并取得相当的成效。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作用下,我们可以确定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但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和不断改革过程中同样存在诸多危险因素。笔者在本文将对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危险因素。

目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改革攻坚阶段,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实践不断的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实践经验的缺乏,使得市场经济体制给我过得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一些潜在的而且不容忽视的理由,例如通货膨胀理由、收入差距继续增大理由、经济市场秩序理由以及企业职工失职理由。通过对于这些理由的探讨分析,让更多的民众去了解市场经济体制,并且通过详细的了解使得人们能够认识并接受市场经济体制的观念,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攻坚提供保障。

一、市场经济改革与通货膨胀理由。

1.通货膨胀及其目前状况。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现象一直存在,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全国消费品膨胀指数约为13%,其中大中型城市远远高于此值。这样的目前状况严重影响着我国人们正常的生活消费观念。

2.通货膨胀的产生理由。面对于这样的目前状况,我国经济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通货膨胀的产生理由及其根本理由所在。经研究分析,部分专家学者们认为,市场经济改革是造成目前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理由,总所周知,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明显上涨的市场物价导致货币贬值;有钱无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商品市场上我们不能通过货币直接进行物品交易,而只能是凭票供应,在政府的.干预下有计划有限制的进行物品供应,这就是一种隐性的通货膨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掩盖了通货膨胀现象。然而目前的市场经济改革体制只是将隐性的通货膨胀理由明显化,根据市场商品价格的规律让人们意识到通货膨胀的存在,并且通过根据市场需求将不合理的商品价格进行有效的合理化调整。

3.市场经济改革是为了解决通货膨胀理由。市场经济改革是将市场的通货膨胀现象表现于人们面前,通过人们对于商品价格的承受范围,调节商品的价格,满足我国正在处于的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并且防止通货膨胀给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市场带来冲击。通过人们需求的宏观调控从而调整商品市场价格,为全面的市场经济改革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市场经济改革与两极分化理由。

在计划经济的大环境中,我们实行完全的平均主义分配原则,目的是为了能够让人们大众收支平衡做到共同富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得计划经济制度下的完全平均主义分配制度不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体制占据主体,社会成员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收支差距不断拉大。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基本规律也是个人劳动价值的体现。在发展我国经济的过程中,完全的平均分配原则只能让我们更加的贫穷,只有我国的经济得以告诉的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才能使得我国富强。这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定趋势。

随着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两极分化趋势日益明显,部分人认为这是市场经济改革产生的弊端,是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体制的表现,是脱离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的标志,很多认为此人担忧。

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跟共同发展,基本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共存的分配方式。这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原则,其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人们的积极性和合理竞争意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事实证明市场经济改革不会导致两极分化。其理由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方式既能限制通过膨胀又能体现多劳多得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市场经济改革中存在的激烈竞争的环境杜绝了部分人不劳而获的思想,推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自我价值的体现。通过积极劳动获得的自我价值的认可能够使得人们提高自身的经济水平;市场经济改革通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现富代后富,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社会。

三、市场经济改革和市场秩序理由。

目前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为了能够尽快的适应当前的经济体制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部分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例如,政企不分、权钱交易和区域垄断等等。这些现象明显是想通过当前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经济制度的漏洞而谋取利益,这样的现象是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的理由所在,必须通过有效的手段将其消除。

当我们沉下心来进行反思,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理由不是在于市场经济的改革。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市场经济改革不只是为了满足我国的经济需求也是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需要,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之所以会出现上诉理由是因为我国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十分复杂,在转变期间市场改革机制软化;企业行为改革不够彻底;市场经济制度缺乏规范;政府宏观调控不到位最终导致市场秩序理由的出现。

另外,市场经济改革实际上就是技术经济的改革,将原有的人工产业转变为高机械化、智能化产业,而这其中导致部分人事业是避开不了的。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效率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实际应用到企业产品生产过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才能使得我国的经济不断高速发展。

四、总结。

不论是我国的生产力发展的需求还是全球化进程的要求,我国市场经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而且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于人们面前的理由,通过本文的分析探讨我们可以了解,只有全面的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够有效的避开以上理由的发生,才能够更好地发展我国经济。

危险因素报告范文范本篇十一

化工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制造业领域,但与此同时,化工现场也无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危险因素。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化工工作者,积累了一些关于化工现场危险因素的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五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化工现场的物理危险因素是最常见并且最容易引发事故的。在生产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高温、高压、电火花等物理因素。这些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危险性,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例如,在液化气装置中,如果操作不当或设备失控,极易发生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另外,触电也是一个常见的物理危险因素。在高压电场周围的工作要格外小心,确保个人安全。

其次,化工现场的化学危险因素同样需要高度重视。化学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构成威胁。因此,正确使用化学品和深入了解其性质非常重要。我们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评估。此外,对于容易发生泄漏的化学品,我们要学会围堵和清除,避免其对周围环境带来影响。

第三,化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是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条件。化工作业环境一般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安全设施的完善非常重要。例如,应急疏散通道的设置和标识、防火系统的建设、防护设备的配备等,都是保障员工人身安全的重要步骤。在现场工作时,我们要熟练使用这些安全设施并保持它们的有效状态,及时修复和更新。

第四,化工现场还存在着人为因素的危险。尽管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人为因素引发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来减少这些因素带来的风险。员工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各种应急处理措施,掌握化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此外,班组长和监管人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监督并指导他们正确执行安全操作程序,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

最后,化工现场的危险因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关注和提高安全意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新的危险因素可能会随之而来。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对新技术和设备的学习和了解,不断更新工作中的安全知识,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事故的能力。

总之,化工现场危险因素不可忽视,它们直接关系到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发展。通过对化工现场危险因素的深入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好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化工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危险因素报告范文范本篇十二

为提高对本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制定本制度。

2.职责。

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工作。

3.协助机构。

生产经营部门。

4.1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使用的物品的性质来识别有害成分。

4.2根据生产机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进行识别。

4.3通过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部门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来识别。

5.识别后的处理。

5.1检查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项目是否已经如实向当地卫生部门申报,如未申报应及时申报或补充申报,并保留申报回执。

5.2发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及时上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申请替代现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5.3发现存在《高毒物品目录》里的毒物,或者经常发生职业病事故的高危险化学品时,检索有无低毒或无毒的替代品。若有,及时上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申请替代。若无,当及时上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申请通过工程控制(如改善工艺流程和加强防护设施)、行政控制(如减少接触时间)、加强个人防护等途径来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6.检测项目的确定。

6.1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根据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检测项目。

6.2若工作场所中存在《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出的.项目,工作场所中存在三氯乙稀、正已浣,应作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重点项目。

6.3检测项目经所委托的检测机构现场调查确认。

7.检测机构的确定。

应委托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及检测。

8.检测周期的确定。

8.1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要求,对《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出的项目及三氯乙稀、正已浣,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

8.2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8.3对检测结果有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情况下,必须按卫生部门规定的期限进行整改,直至检测合格为止。

9.检测结果的记录、报告和公示。

9.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应建立检测结果档案。

9.2每次检测结果应及时上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所在地卫生部门。

9.3每次检测结果应及时公示,公示地点为检测点及人员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如食堂),公示内容包括检测地点、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职业接触限值、评价等。

10.检测费用列入职业病防治经费开支。

1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检测情况的内部审核,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

9.附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