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美丽庭院的申请书通用 美丽庭院申报理由怎么写(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6:28:38 页码:11
美丽庭院的申请书通用 美丽庭院申报理由怎么写(三篇)
2023-01-11 06:28:38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美丽庭院的申请书通用一

一到校门口就可以看见一行镀金大字—兴安二小,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

再往里走,就可以看到种植园里的果蔬,那些都是大哥哥大姐姐种的,有草莓、小柿子、豆角儿……。

种植园前面是我们玩耍的乐园,那就是—操场,每当下课同学们就冲出了教室,它仿佛在说:”你们快乐,我就快乐”。在南楼后面有一个垃圾房,它虽然简陋,但很干净。操场中间还有一个主席台,是领导讲话的地方,前面还有一个庄严的升旗台。

校园里还有一个美丽的花坛和一座高大的教学楼。校园的春天草翠花开;夏天繁花似锦;秋天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美丽极了。上课时教学楼便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除了读书声,楼道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教学楼东侧还有一堆健身器材是供我们健身的地方。教学楼后面有美术室、舞蹈室、音乐室、科学室……

人们都说学校是我们另一个家,小时候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现在知道了,美丽的学校会陪伴我们走过春夏秋冬,会伴我们快乐成长。

关于美丽庭院的申请书通用二

上周二蔡书记带领我乡机关党员及部分党代表参观了永春县仙夹镇,下面我就仙夹镇与坑头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对比简单阐述一下自己的参观心得体会。

一、仙夹镇概况

仙夹镇位于永春县西南隅,距县城16公里。东、北与岵山镇接壤;西邻达埔镇;西南与南安蓬华镇交界,地处海拔较高,属山间谷地,辖龙美、夹际、东里、德田、美寨、龙水、龙湖、山后8个村委会,旅居海外华侨、华裔、港澳同胞近2万人,为永春主要侨区之一。所辖山后村为永春县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泉州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所辖东里村是个为永春县级文明村、泉州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市级生态村和省级卫生村。

二、仙夹镇与坑头村的情况比照

就相似点来说,首先在沈海高速复线通车后,我乡距离高速互通口14公里,仙夹镇距离高速互通口9公里,都适合发展生态旅游业。其次,我乡与仙夹镇的乡村两级财政收入相差无几,都属于落后山区乡镇。再次,坑头村与仙夹镇山后村、东里村人口数差距不大,耕地面积同样缺乏,流出人口比常住人口多。

就不同之处而言,仙夹镇的优势在于,一是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良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起步早、起点高,早在全镇就结合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基本拆除了农村旱厕、猪栏,实现家禽圈养,部分村并配备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系统。二是乡贤经济实力较强,特别是侨资方面存在较大优势,永春县每年华侨捐资仙夹镇就占到20%,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三是注重对自身历史文化的挖掘,东里村漆画作品引人注目。四是仙夹镇与蓬华镇相邻,可以通过策划,形成与蓬华香草世界、永春牛姆林等形成一系列的旅游组团。

坑头村的优势在于,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坂美组团的建设,对建设美丽乡村的后续政策经济支持力度,坑头村将比仙夹镇东里村、山后村有优势;二是通过我乡“3+1”宣传模式的推动,坑头村“五花一园”的知名度高于仙夹各村。三是通过土地流转,引进晋江两个树葡萄项目以及慢山庄的生态蔬菜配送等项目,将旅游产业与我乡原生态特色农业有机结合,壮大旅游产业链,让美丽乡村建设更具内涵。

三、坑头村今年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坑头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逐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创建了向阳第一家农家乐向阳驿站,解决了我们乡发展旅游业中“住”的问题,为游客们呈上了深具向阳风味的各式农家土特野味和优质服务。同时五花一园景区、路灯、门楼、栈道等都在不断完善中,旅游价值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上旅游的主题宣传策划,今年油菜花、格桑花、向阳花等花季就有万人以上到坑头村来。

二是稳步推进家园清洁工程。坑头村一直积极实施“家园清洁”行动,特别是4月1日“环境整治月”活动开展以来,坑头村全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切实抓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构建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纳入南安市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村庄之一。

三是全村路网建设前进有力。坑头村在2年来共拓宽改造道路6860米、硬化村道5456平方米的基础上,启动了道路亮化工程,新装路灯165盏,实现全村亮化工程,同时实施“户户通”水泥路工程。村主干道硬化至5米宽,成为全乡最宽村道,坑头至坂美的水泥路硬化工程、“五花一园”停车场硬化工程也在建设之中。

四是香化彩化工程效益显现。坑头村今年在1.5公里的进村主干道两旁种植了桂花树,红花继木、罗汉松等名贵树种,开辟了特色“闻香路”,实现了道路的“香化”,并发动村民利用房前屋后、抛荒林等发动村民在庭前屋后种植珍贵树种及佛手果、油菜花、向阳花,既可美化环境,也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坑头村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亚洲博鳌论坛上曾说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通过此次参观考察,发现了坑头村的不足之处,今后坑头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着力增强班子战斗力建设。实行民主决策,做到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统一思想、统一步伐、统一干劲。做到了村级班子成员职责清晰、任务具体、定位准确,形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子队伍。对已初步改造完成的新村部结合相关的使用功能配套相应的办公设施完善阵地建设,对村务、党务公开阵地进一步规范建设。组织村干部到各地学习取经,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将坑头村基本情况、工作思路、措施成效整理制成宣传图册,并结合实际对“五花一园”名片介绍进行更新,向来客、游客发放。

二是着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以项目为抓手,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持续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对全村牛栏猪圈逐步拆除,鸡鸭严格圈养,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宣传,逐步形成长效管理的机制,努力营造一个整洁、有序、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二是持续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为树葡萄和生态有机蔬菜项目提供后续服务保障。三是做好土地增减挂钩、土地整理项目工作,由集体统一提供苗木,在土地增减挂钩工作中完成复垦的土地上、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村道两旁种植名贵树木、花草。加强对抛荒梯田利用改造力度,将抛荒梯田种上香花香草。四是优化村庄规划布局,打造乡村景观,建设内容包括:村道排水沟的彻筑、“五花一园”栈道、部分乡间小道铺设鹅卵石路、健身路径等项目。

三是着力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开展精神文明活动。一是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召开大会研究制定坑头村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组织村干部、老人协会深入各户宣传并签定承诺书。倡议群众“婚庆事宜倡新办、丧葬礼俗倡简办、其他喜庆倡不办、佛诞世习倡精办”。二是开展“环境卫生随手拍”活动。组织村干部、党员对村民门前屋后等地方进行拍照,并在公开栏予以张贴,通过“脏、乱、差”与干净整齐的村居对比,切实提高群众环境意识,推动群众自觉做好环境卫生工作。三是建设人口文化阵地。利用原村部和礼堂建设集图书室、打牌室、老人活动室、农家生活展览馆、警务室等一体的人口文化阵地,使之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学习、娱乐场所。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明意识。

以上是本人通过参观对照自己对坑头村的了解提出的几点看法,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关于美丽庭院的申请书通用三

为坚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扶持发展庭院增收产业,带动贫困户庭院增产增收,美化农家院落,特制订本方案。

(一)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第一的原则。把农户庭院通过科学规划,与安居富民房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治有机结合起来,把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整治,让庭院资源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整治了村容村貌,达到新院、新村、新貌,美化生活生产环境,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行高度统一。

(二)坚持群众为主、政府扶持的原则。确定农民的主体地位,调动农民参与美化、亮化院落和村庄环境整治的积极性,鼓励和动员农户自觉投入开展工作,政府给予一定扶持,使庭院达到布局合理、整齐划一。将农户房前屋后杂乱闲置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进行归并整理,立体利用,解决农户家庭生活所需,减少生活支出,又增加农户经济收入。

(三)切实尊重贫困户意愿。由贫困户自由选择,不搞统一、包办、代替,确保贫困户庭院经济项目自主选择发展内容。由乡、村、农户因户施策,根据农户实际情况确定庭院经济实施内容,查漏补缺,乡村对庭院经济项目进行公示、报备,以便于项目精准实施和验收。

(四)项目精准实施。乡镇成立庭院经济项目指导小组,农业局、扶贫办、纪检委对项目全过程常态化检查,对项目是否到村到户、项目是否达到标准、项目资金是否按期发放、擅自更改享受名单、擅自更改建设内容、擅自更改资金用途、拒绝或无故拖延项目实施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庭院经济项目精准实施,对未按照实施方案和报备计划实施的项目,严格按照地区下发的《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管理制度》执行。

2019年投资80.9万元对226户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建设,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改善贫困户人居环境。每户按照1500-5000元的标准因户制宜发展“一架葡萄、一畦菜、一片果园”等庭院增收产业。

1、阿瓦提乡对71户具备条件的贫困户实施庭院经济建设,每户1500-5000元,投资32.6万元。其中:每户补助5000元共计58户投资29万元,包括亚郎(2)村13户,亚贝希(4)村9户,亚喀塔木(6)村3户,乌鲁格尤乐(7)村15户,巴格霍伊拉(10)村1户,科克其(11)村7户,哈番拉(12)村2户,喀鲁克(14)村8户;每户补助3000元共计11户,投资3.3万元包括亚郎(2)村10户,亚喀塔木(6)村1户;每户补助1500元共计2户投资0.3万元,包括亚郎(2)村2户。

2、英吾斯坦乡68户每户补助3000元,投资20.4万元。

3、伯乡87户,投资27.9万元,其中:每户补助2000元的10户,投资2万元;每户补助3000元的63户,投资18.9万元;每户补助5000元的14户,投资7万元。

遵循市场导向,突出产业特色,因户制宜发展“一座大拱棚(一畦菜)、一片果园(几棵果树)、一架葡萄”等庭院增收产业,因户制宜,查漏补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发展庭院经济,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根据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因户制宜、因户施策建立受益贫困户台账,台账需明确具体实施内容及标准。乡镇进行100%自查自验,市级成立验收评价小组,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扶贫办、发改委、财政局、审计局、农业局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标准如下:根据各乡镇台账已确定的实施内容、标准入户验收核查,对建设内容逐一验收、核算,达到享受金额条件即为合格。

2019年9月-10月。

本项目投资80.9万元对226户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建设,其中英吾斯坦乡68户20.4万元、阿瓦提乡71户32.6万元、伯什克然木乡87户27.9万元;果树成活率和蔬菜成活率达到90%以上,补贴资金拨付及时率100%,带动增加贫困人口全年总收入,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数226户,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678人以上,受益贫困户满意度达到95%以上,改善村容村貌。通过实施本项目有效推动庭院葡萄架、果园(几棵果树)、菜园(一畦菜)增收产业发展,助力贫困户脱贫增收。

通过发展庭院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用科学谋划,统筹兼顾等手段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推动、引导等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农村非生产用地,在房前屋后从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加大对庭院经济资源的开发力度,从而达到科学规划、循环利用、持续发展的效果,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农村环境生态化,农业发展新型化”,让群众脱贫有“路”可循,让农户致富有“路”可走。

(一)统一思想。各乡镇、村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庭院经济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二)加强领导。乡镇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扶贫书记任副组长的庭院经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组织协调项事宜。各村要成立由党工委书记或支部书记为主,小队长为辅的工作小组,组织村民积极参与,确保庭院经济建设活动取得实效。

(三)协调联动。各包村领导要率先垂范,深入到所联系的村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扎实推进。

(四)强化督导。各村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要及时对各村的工作进度和效果进行指导检查,及时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交流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乡镇要及时对先进村进行表彰,对组织不力、消极的村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确保完成庭院经济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