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播放颂祖国的范文汇总 诵读祖国颂(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7:21:59 页码:13
播放颂祖国的范文汇总 诵读祖国颂(3篇)
2023-01-11 07:21:59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精选播放颂祖国的范文汇总一

我知道:反思是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观念、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是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过程,是进行创造性劳动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回顾刚刚在学校小组公开课上展示的《黄河颂》一课,自我反思如下: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声像文相结合,打破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引发大量的联想和想象,创设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

黄河,历来被誉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犹如聚龙般横亘祖国东西,涛涛河水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然而亲眼见过黄河之壮美的同学却几乎没有。因此,我制作了“美”的课件,声像文结合,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黄河的配乐视频,目的是以图象来显示情境,以音乐来渲染情境,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视频中的黄河惊涛澎湃,气势磅礴,又配以雄浑的钢琴曲,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当我问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都激动的近乎抢答,能畅谈其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想、感中所生。

在学生的激情中,我说:这就是黄河,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它,是因为它古老,它蕴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人们歌咏它,是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历史;人们歌咏它,还因为它沧桑,它和它的人民一起经历过抗争。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就以磅礴的力量,激励它的儿女奔赴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文艺工作者,一起来到了黄河,来到壶口瀑布,被这惊涛澎湃、气势磅礴的黄河水所感动,于是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诗人光未然。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也异常激动,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一连写了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般作品--《黄河大合唱》,激励着当时的抗日人士,迸发出了他们黄河般一往无前、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

就这样通过直观的照片配以文字的形式把词、曲作者展示给学生。并通过知识链接介绍《黄河大合唱》简介及其八个乐章的名称。让学生了解其有关知识。

在听读课文时,我把收集到的黄河图片,按照歌词的内容,描写的角度不同精心安排展示的顺序、时间、方式,力求图片和诗歌内容一致,让学生有图文并茂之感。

整个课件集视频、图片、文字、课文朗读、音乐于一体,在幻灯片中,或以漂亮的美术字为教学环节的名称,或以养眼颜色的图片为背景,或用雄浑的黄河图片展示黄河伟大坚强的形象,让学生充分感受黄河的魅力,进而感知课文思想内涵。

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各个环节中又分别有所侧重。

如以下几个环节:

诗歌欣赏:

1、学生朗读诗歌:请一名同学领读(读朗诵词),其他同学齐读歌词。

2、范读: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音频朗读,学生听的同时欣赏黄河图片集。

3、学生自由朗读:先跟音频朗读一遍后,再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4、分角色朗读:一学生领读朗诵词,四个小组各读一个层次,最后四句齐读。

5、学生齐读全诗。

合作探究则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将自己的疑问说出来并解决;等等。在环环相扣的训练中,学生的朗读能力、诗歌欣赏能力、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对本课主题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过美文听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浅层次的;通过美文美读,学生此时对主题的感知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通过美文研读中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本文的主题的理解是有深度的,不再停留在感受领悟作者对黄河的理解上,同时揣摩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整个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的,除了听读这一环节,其他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自由畅谈感受、合作讨论等活动形式进行的,整个课堂是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真诚对话过程。在轻松的学习交流中,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及学习方法。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展示了《话说长江》的主题曲《长江之歌》的歌词,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不仅使学生领略了黄河长江的风采,而且还感受歌词中洋溢的爱国热情。既与教材和谐的统一在一起,又使教材知识得以延伸拓展,开阔学生视野,拓展阅读空间。

正是以上这些方面的努力,使得我的这节看似简单的课有了许多的亮点,学生学习的眼睛亮起来,激情高涨了起来,我的课才随之而“亮”了起来。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但是,课堂教学似乎永远是一种残缺的艺术,欣喜之余也有诸多遗憾:比如本人的嗓音如果很清亮的话,亲自示范朗读,是不是会更好的感染学生呢?如果在课堂有足够的时间,给每个学生足以展示的机会课堂效果会怎么样呢?如果大胆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仿写一段歌颂家乡或祖国其他景物的歌词会怎样?课前如果和音乐老师沟通,请她先讲《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的有关知识或教唱其中的歌曲,结果会这样呢

我想,只要每个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环节多设计一些亮点并且努力实践,你的课也可以“亮”起来。今后,我会倍加努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

精选播放颂祖国的范文汇总二

【教学内容】

欣赏古琴独奏《梅花三弄》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使学生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曲目《阿拉木汗》

2、思考问题:

其中涉及到哪些熟悉的中华民族乐器?

初步感受民族乐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音乐知识:

1、认识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出示图片)

2、介绍: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一般厚约二寸。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三、欣赏《梅花三弄》

1、听赏全曲。

2、简介: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3、再次听赏,分析乐曲。

全曲共有十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六段,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即以”三弄“为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包括后四段,音乐的发展侧重于此。全曲通过这样两个部分并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在静与动两种状态中的优美形象。

4、分段细听。

乐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调亲切优美,音色浑厚明亮,节奏平稳舒缓,与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

一弄,静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莹剔透,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随后,节奏的变化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动起来。

二弄,风雪鼓荡,梅花飘遥,初显傲雪身姿。

三弄,风吹雪压,梅自傲立……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在这部分三次循环出现,它形象地表现了梅花恬静端庄、晶莹剔透的神态,而这一主题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我国古琴以拥有众多的泛音而著称,十三个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标志,七根弦上则相应有九十一个泛音,其中包括对称重复的泛音在内。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

曲调的三次出现,类似古代诗词的反复吟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乐曲的第二部分开辟了另一种境界。它运用一系列的快节奏,表现出风雪交攻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画面,来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以乐曲第七段的部分曲调为例:

这段曲调在节奏的变化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旋律大起大落,弹奏上采用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雪交加的意境,更突出地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同时,将全曲推向了高潮。乐曲的尾声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进行,音调平稳,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重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

5、完整欣赏全曲。

6、用此曲作为音乐背景的衬托,朗诵一首歌颂梅花的诗词。

精选播放颂祖国的范文汇总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

大家好!

最近湖南卫视播放《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这个节目让我们倍受感动。他们生活在艰苦的环境里,但是自强不息和奋发有为;他们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他们为父母排忧解难,代替父母担当家庭责任。他们身上散发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芒,引导着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华美德颂》

中华民族本身就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进行文化传承和交流形成的中国各民族的统称。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的优秀传统,这些传统蕴含着人类的智慧与美德。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是未来的一代,传统的传承是靠一代代人延续下去的。传承传统不仅是我们的责任,在日常中生活中,我们更应该以优秀传统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只有人人这样,我们才能将中华文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尊长、知礼、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伟大领袖毛泽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孝敬自己父母,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父母的坟前,寄托自己对父母的思念。第二件事就是去看望自己的老师毛宇居先生。在学校,我们见到老师要问好,上课时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并做好作业;同时,听从老师的教诲、虚心接受老师意见或建议;另外,要听从老师的教诲,不应随便顶撞,有不同想法应讲道理。在家,我们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体谅长辈的艰辛,尽可能少让长辈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生病或有困难时就应该为父母分忧解难,尽力去关心照顾父母、协助父母;最后,我们更应该刻苦学习,努力求知,让父母少为自己的学习担忧;作为同学,要学会与人相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要学会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要善于和他人沟通。与人交往要礼貌、诚信,特别要学会尊重别人。

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学生,我们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勤俭节约。例如,废品再利用,空饮料瓶和橡皮筋做羽毛球,短裤做地毯;洗手打肥皂时,把水关掉,冲洗时再打开;出门时随手关灯,切断电器电源,吃饭时不随意抛洒饭菜;还可以把不用的东西捐给山区的同学……

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张星由于父亲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不能稍重一点的体力,所有的负担全部落在张星母亲一个人身上,所以,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从小就担起了家庭的一些负担,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干家务的同时,从没有把学习耽误,学习成绩总是排在班级的前两名,年级前十名。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强烈的进取精神。所以她被称为“最美孝心少年”。张星的生活环境与我们是无法相比的,因此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现在我们要做到:自己能及的事自己做,还要帮家里干家务。同时,遇到困难的事情要学会自己解决。

中华美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中华美德是火,点燃生命之灯;中华美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中华美德是路,带我们走向灿烂的未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