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童年的记忆散文范文通用(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1:45:24 页码:11
最新童年的记忆散文范文通用(精选13篇)
2023-11-12 21:45:24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所做努力的一种肯定和回报。写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总结的实例,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童年的记忆散文范文通用篇一

我的故乡属于丘陵山区,我家居住的村庄座落在一个小山坡上,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在我居住的庄子里,有两家大姓,一家姓李、一家姓张。他们都是大户人家。其中张家的势力最大,这个生产队因张姓的人家而得名“明张”。

在村前,有一条小河,我们叫她“河湾”。那小河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弯弯曲曲、绵绵蜒蜒,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延伸。河水沿着蜿蜒曲折的河道,顺势而下,一路欢唱,汇入到下游的三岔河,再流向遥远的地方。这条“河湾”就成了我们生产队和其他生产队的天然分界线。这里人多,田也多,大冲小洼遍布,沿河湾分布着大片农田,庄稼人称这地叫”大冲”,是生产队的主要粮仓。分布在边远的小冲小洼里,也只是些碗大碟子大的小块。紧挨着村庄南面,自东向西,有海英塘、墩塘、腰塘三口当家塘。三塘之间都是田冲。田间灌溉主要靠这三口塘蓄水,也是庄子里主要的生活用水塘。在这小小的山村里,放飞我童年的梦想,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童年记忆。

大门楼子。

在这庄子的里面,离我家不远,有一块地儿叫“大门楼子”。听老人们说,那里原先是张家的大门楼子。自打我有记忆时起,曾记得那里有个石头做的大门槛,光溜溜地,凉氲氲的,我们经常骑在大门槛上玩耍,唱唱儿歌,做做游戏什么的。大门两边还有半截土墙,也许是以前残留的围墙,残垣断壁的,我们常常爬到墙头上,像走钢丝一样在上面左歪右晃地走着猫步玩。丝毫也想象不出这里曾经繁荣过、气派过。这大门口却是个热闹的场所,孩子们整天在这里嘻耍打闹。早早晚晚,大人孩子,就在吃饭的时候,端着饭碗,集聚到这里闲扯、凑热闹,家长里短,七嘴八舌胡扯一些山村野史和不着边际的奇闻异事。那热闹劲不亚于现在的人民广场。如今,大门楼子早已消失了,它已经成为人们脑海中一种印象、一种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了,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的淡忘,直至完全消失。

做游戏。

从大门往里,是一条青砖小路,路的西面有一排土墙草屋,大概有三四间。住着张氏的祖孙三代,奶奶、儿子、孙子,日子过得很艰难。但是屋檐下却有一溜石台阶,门前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小院,地面全是青砖铺成,四周还有个围子,这里是孩子们做游戏的最佳场所。

那昝子,乡下条件差,晚上没有电灯,只有灰暗的小煤油灯。每到晚上,孩子们都集聚在这里,在皎洁的月色下,嘻嘻哈哈地皮脸(打耍)、做游戏、唱儿歌:

“点点支锅,

淘米下锅,

舀碗冷水,

逮到小鬼,。

噗!”

一个大孩子手心朝下,一群孩子用右手食指点在他的手心,一听见“噗!”就飞快地四散奔逃,不能被抓住,这是游戏时的歌。

或是唱着:“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大马,带把刀,走你家门口抄一抄,问你吃橘子吃香蕉”。这游戏要事先选出两个人来,做敌对两方的头儿,代号分别是橘子、香蕉,剩下的人就排队挨次钻进两人用双手架起的“门框”,进一个问一个,然后打仗也好,躲猫也好,分成两派。

还有玩偷桃树的游戏。孩子们依次排好,坐在石阶上,大腿翘着二腿,当着桃树。然后安排一个孩子装小狗,蹲在他们后面看桃树,不时学着小狗:“汪汪”地叫着。再安排一个孩子在旁边当小偷。当孩子们都装着熟睡的样子,口中不时地发出“呼噜、呼噜”扯呼的声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小偷悄悄地过来偷桃,依次将孩子们翘起的腿,一个一个地放下,意思是摘桃。当摘最后一棵桃树时,被后面的小狗发现了,小狗“汪汪”地叫着,小偷听见狗叫,拔腿就跑。孩子们被小狗唤醒,立马起身追赶小狗,如果小偷被抓住了,就算输了。

由于条件限制,童年时的玩具基本上都是自制的,而且很粗糙,玩法也很简单。比如,做纸枪,将旧课本撕下,叠成一个个方块,再插上小芦黍杆做枪管,就做成一把纸盒子枪了;或者用黄泥巴摔大炮,先将黄泥巴摔熟,做成小碗状,一手托着泥巴碗,然后使劲地在泥巴碗里“呸呸”吐些吐沫,再用手指在碗底慢慢地磨,磨得越薄越好,认为磨的差不多了,最后,用嘴对着大炮哈哈气,将大炮举过头顶,猛地往下一摔“啪”的一声,大炮就炸了。有时,忙呼了半天,大炮却被摔歪了,成了哑炮,只得重新再来。

到要过年的时候,家家都要杀年猪,孩子们渴望着这一天的早早到来。家里杀猪留下的猪尿胞,是很好的玩具。将猪尿胞揉揉,插个小竹筒吹上气,里面装进小石子,用麻绳系好,留一截绳头。孩子们拎着绳头用球踢,脚起脚落,那尿胞里的石子,也跟着“呼噜、呼噜”作响。孩子们一边踢一边数数,比赛看谁踢的最多。

那时的冬天,孩子们还流行踢毽子。用一个铜钱,将一截鹅毛管穿过钱孔,用布缝好,在鹅毛管上插上公鸡毛,就是一个鸡毛键子了。每次家里杀鸡,看见漂亮的公鸡毛,就会赶在大人烧开水汤鸡之前,挑选漂亮的鸡毛拔下,放在书里夹着,收起来做毽子用。那时,不论你走到学校或是村头巷尾,都会伴随着一首踢毽子的童谣:

“,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十一。

……”。

踢毽子已成了乡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孩子们一玩就是大半夜,要不是大人等急了来催回家睡觉,还不知要疯到什么时候呢!

张家大厅。

沿着青砖小路往里,是一个大院,一看就知道这里曾经是个大户人家。那院子中间是一幢高堂大屋,很是气派,人们叫它“张家大厅”。大厅座北朝南,外面是青砖小瓦,拾级而上,里面是雕梁椽柱,房顶上有个“天窗”,太阳光透过天窗照进来,形成一个长长的光柱。有时,孩子们好奇,迎着光柱把脑袋伸过去,光线刺得人睁不开眼。那地面上,还竖着好几个大柱子,一直通到房顶,特别显眼。大厅的屋檐下是一条长长的石台阶,光溜溜的。前面是一个青砖铺就的大院子。就是这样一个所在,大人们称那儿叫“张家大厅”,我父母也这么称呼。住在大院外面的都是单门独户的小户人家,我们家就住在院子外面的东头。

从我记事时起,这大厅已属于公家的财产,大队的小学就设在这里。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是在那大厅里上的。我上的班级是合成班,一年级和三年级在一个班。二哥正好上三年级,我和他就在一个班级里。那长长的台阶,就像一条大板凳,下课时,孩子们一溜排坐在台阶上聊天休息,两只脚拖在和晒太阳的好落地,大院子就成了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好场所。因这大厅房屋太旧,年久失修,房顶经常漏雨,成了危房。一年级上学期刚上完,大厅就被扒掉了,学校也就搬走了。我上一年级的下学期就是在新校址上的。还记得,那年放暑假,我和同学们一道参加建设新校劳动。把大厅扒下的旧瓦、旧砖,用粪筐抬到新校址去,用稚嫩的肩膀为新校建设添砖加瓦呢!老师担心同学们中暑,就往每个孩子的嘴里放几粒人丹,当时的我们,口里含着凉韵韵人丹,感到很稀奇,也很兴奋。此情此景,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隐隐约约还记得,在那里曾经看见过斗地主。住在高头庄子的金玉,他父亲是中农,他妈妈是地主成份子,后改嫁跟了金玉的父亲,因为金玉妈妈成份不好,经常被拉到大厅批斗。曾看过金玉妈妈被反绑着双手跪在地上,旁边站着几个民兵,手里拿着三节棒,其中就有金玉同父异母的姐姐,她要和后妈划清界限,所以,主动站出来揭发她的后妈。还有栓子的妈妈,我们庄子里的小孩都叫她大妈,大妈本是穷苦人出身,从小在婆家当过童养媳,长大时正赶上土改,就随婆家被划成了富农成份。后来因丈夫死了改嫁跟了栓子父亲。其实,大妈为人非常和善,平时不多言不多语的。因为成份不好,常常被拉到大厅挨批斗。记得栓子的小老爷(小叔),为了表现自己立场,也在批斗会上揭发自己亲嫂子,其实家门口的人都十分同情她。

院子东边是一长溜厢房,有好几间,那里住的是一个小名叫“毛头”的寡汉条子。听说“毛头”的父母早年就不在了,他是跟奶奶长大的,奶奶过世后就剩下他一个人了。他比我们长一辈,我们称呼他“老爷”(小叔叔的意思)。“毛头”家的门是朝东院墙外开的,离我家后门很近。我父母心肠软,见他光棍一个,人又生的脓包,脓脓唧唧的,怪可怜的。好在他仁义,嘴巴也甜,整天对我父母总是大哥长,大姐短的叫得热呼,所以我父母对他也十分照顾,家里烧什么好吃的常常送些给他。

大厅的西边是一个侧厅,和正厅是连着的。也是一个大门,门里是我小学同学强子的家。听大人说强子爹爹(祖父)是大房,老早就去世了。他的父亲是长子,所以,他家住的是正房。他家的西侧还有一排厢房是他二爷(叔)家住的。小强子家有个后门,通过后门,里面又见一个小院,小院的东侧也有一排厢房,是强子的奶奶和老爷(小叔)一家住的。西侧的厢房是和他二爷家住的房子连在一起的,都属他二爷家的。拾级而上,再往里面,还有一个小院落,这可正真称得上是屋有三进、庭院深深了。

院子的北面有一排瓦屋,有好长几间,一直伸到老东边。这里的房屋是属强子小爹(小叔祖父)家的。伸到老东边的那几间瓦屋,是属于强子三爹(三叔祖父)家的。两家之间被一排南北走向的几间厢房分割开来,院子西侧是用青砖砌的围墙。在这瓦屋的西山墙旁边,还开了一道小门,那是一扇小木门,门上吊着个木门栓,白天基本上不栓。到了晚上,为了防贼,小门栓早早就插上了。小门的外面,左边是一截废弃土围,墙跟边有个粪荡,是积旱粪用的。右边的空地是堆柴火的草堆。在草堆的北面,紧挨着的,是个土围墙的菜园子,那是三爹家的菜地。从菜园有一条小路一直通到三爹家后院的小门。

三爹的家,在大厅的后面,西边和小爹家连在一起,东边是我小学同学栓子的家,两家房子是一条龙的。屋前东西两侧,分别是两家的锅屋。门前的空地,是两家共有的出场。西侧,紧挨三爹家锅屋边,也有一四方块的青砖小院,是开放型的,没有围墙,只有青砖码的小围子。这里也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好落地。边上有棵洋槐树,那槐树枝叶茂盛,像把大伞,孩子们常在树荫下蔽日、躲雨。

栓子家后面,也有个后院,和三爹家后院是一墙之隔,院子后面也开个小门,和三爹家后院小门是并排开的。从栓子家东侧的锅屋拐过去,有一条小路,一直通到那两个后院小门。

打仗。

菜园的西侧,南北相连的是两口水塘,是西头庄子的主要生活用水塘。北面是小英塘,塘背上全是农田叫“小英塘冲”。小英塘水很浅。每到夏天,这池塘,简直就成了孩子们的天然大澡堂。暑假里,从半上午开始,男孩们就精屁股郎当地泡在水里,个个晒得像黑鱼精似的',黝黑、发亮。遇到大人一嘘(训斥),他们就“哗”地一声窜上岸。等大人一走,他们又“噗通、噗通”钻进水里。说来也怪,大人们经常吓唬小孩,说:“水里有水猴子,一不留神就会被水猴子拉下去的”。说归说,孩子们在这里可从来也没看见那个小孩被淹死,所以,对于大人的吓唬,孩子们根本不长记性,全当耳旁风了。用大人的话说,四个蹄子一落地就全忘了,孩子们依然是我行我素。在塘的上沿,有一排柳树,树荫下定了一大溜牛桩,是拴牛的好地方,老牛经常被栓在这里“崴汪”。庞大的身躯在水里左翻右滚,击得水花四溅、浊浪滔天。这水,被孩子和牛搅和的,浑呼一片,根本无法淘米洗菜。

在小英塘南面,紧挨着是大英塘,塘坎下有一片农田叫“大英塘冲”。就是这“两冲”夹“两塘”,把我们这个生产队分成了东西两个自然庄子。因西头庄子地势高,我们就叫“高头庄子”,东头庄子地势低,就叫“低下庄子”。

我儿时的好伙伴银女家就住在高头庄子里。高头庄子里外来户较多,大部分都是早年从苏北、皖北逃荒要饭过来的。我家住在低下庄子里。这里住的基本上都是老户人家。两道塘埂便成了东西庄子间来往的通道。每次去上高头庄子玩,都不走庄子前面的那条大路。而是曲径取幽,先从大门楼进去,穿过强子家,经过后面的两道小院,最后由张家后门出去,再拐到塘埂上去。感觉这样穿堂入室地走,蛮有意思的,压根没考虑是不是超近路了。

在低下庄子的西头,也就是张家大院的西院墙外,是一片农田,那就是大英塘冲。在田冲和院墙之间,还有一条逼仄的小道通到大营塘埂上。夏天的夜晚,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们低下庄子里的孩子们,集聚在一起,拉帮结派和高头庄子里的孩子们干仗。孩子们沿着这条小路汇集到大英塘拐子,趴在塘埂边隐蔽起来。手里举着小树棍子、细竹竿子当武器。模仿电影里日本鬼子,手举大刀冲锋的样子。嘴里“嘎嘎嗝,嗝嗝嘎”,叽哩哇啦地叫着,摇旗呐喊,向高头庄子的孩子挑衅、宣战。一旦惹怒了高头庄子的孩子们,他们哗啦啦冲过来。低下庄子的孩子们,见来势凶猛,干不过他们,赶紧撤离,撒腿就跑,一窝蜂地退了下来。腿脚慢的,慌张之际,被路面的石子绊倒,两肘和双膝被石子划出了一道道血痕,也不哼一声,够种得狠,忍着疼痛,爬起来再跑,勇敢之举,令人钦佩!

躲猫。

最有趣的是捉迷藏,我们叫“躲猫”。孩子们分成两派,一派躲,一派找,轮班坐庄。张家大院就是最好的躲藏落地。记得,强子家的大门后面有个废弃的石头大兑窝子,是早先舂米用的。我们常常会选择躲在门后兑窝里、锅门口(即土锅灶后面)、床肚底下、蚊帐后面、稻子里或者水缸拐子。这些地方比较隐蔽,是孩子们躲猫的好去处。有时,学着电影《地道战》里鬼子进村追杀老百姓的样子。一伙人追逮另一伙人,一边是学鬼子在猖狂地追,一边是扮跑鬼子反的老百姓在惶恐地逃。从小强家的后门进去,穿过小院,从后面小院门出去;或者从栓子家前门进去,穿过后院的小门,再跑到三爹家的后院,再从前门出来。穿堂入室、你追我赶、拐来绕去,叽哇乱叫,忘情的如入无人之地。根本不在意大人们的训斥,觉得这样玩特神秘、特有趣,比电影里还要精彩,仿佛个个都是天生的小演员。对于孩子们的这些嬉闹、打耍,大人们也习以为常了。许多年以后,我常常在梦里还忆到那一幕幕场景。

一晃多年过去,随着人口的增多,这村庄已被分成东、西两个村民组了。那张家大厅也早已不复存在了。昔日那青砖小瓦、土墙草屋,已被一栋栋小楼所代替;那儿时的玩伴都已两鬓染霜、儿孙绕膝了。但是,那熟悉的乡音还在,那萦绕于心中的童谣还在。

童年的记忆散文范文通用篇二

不知什么时候,家乡仅有的一条小河早已干涸成路,昔日潺潺流响的河水和我的童年一样一去不返,裸露的河床上垃圾成堆,沟壑纵横,满目疮痍。

而在我的记忆里,儿时的小河何曾惨不忍睹至此?

整个夏季,我和小伙伴们几乎就在小河里渡过,常常脱光了衣服,在暖暖的河水中游泳。一般情况下,小河是温顺的,流着股不大不小的溪水,清澈见底,河底的鹅暖石硌的人脚疼,几种我们叫圆鱼和扁鱼的小鱼在大石头底下藏匿,稍有响动,便迅速游动,搅得石底的沉淀物上下翻动。那时候,天空好像总是很蓝,阳光总是很明媚,空气总是很清香,经常相约小伙伴去小河捞鱼,盯准小鱼藏匿的地方,用担粪的篓子在深水中使劲猛划,忽地提起,许多张着小口急促呼吸的小鱼在篓子里活蹦乱跳,很紧张的样子。捞着鱼的心情是欢畅的,惊叫着让同伴快速拿来盛鱼的瓶子,稍有迟慢,便破口大骂,很有“将军”的意思!

可鱼儿是需要在更广阔更自由的河水游弋生存的,小小的脸盆是容不下它们渴求自由自在游动的心怀的。不出几天,这些小鱼便翻着白白的肚子,圆睁双眼,挺着硬硬的身子在脸盆中横漂着,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面对漫漫一盆死鱼,心情竟是无名的悲伤。

当然,小河也有粗暴的时候。接连几天的暴雨之后,小河便开始暴涨,浑浊的河水带着怒吼从上游翻滚而来,有胆量的大人就在河中捞“浪渣”,看着那些不惧大水的大人和浑水搏斗,我们这些小孩别提有多羡慕了!

童年死去的鱼儿,就像夏季的一阵风,很快地消逝在岁月的流失中。只有今天,当我重新面对干涸的小河,往事如溪水样汩汩流淌起来,没有停止的意思。

二、沙梁。

童年的饭菜大多是谷面干馍、玉米面糊糊、洋芋蛋蛋、苜蓿坨坨。偶尔的,能偷吃到一口沙梁上满槐树的槐花,也算是一种“高级”享受吧!

那时候,为了防止小河发大水淹没村子,家乡人在小河的旁边修建了一条长长的沙梁,梁上栽满了槐树。一到夏天槐花开放的时节,满川飘着浓浓的香气,能把人醉死。槐树的花是洁白的,串串如珍珠的花朵映亮了半边小川,夏风吹落的花瓣漂浮在水面上,惹的小鱼吐着泡泡打转,就连蠢笨的青蛙也躲在小河深处偷偷观望,很有哄抢的架势。

离开家乡已有数十年了。每每回家乡,都如歌谣般亲切。

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路,家乡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每年春节前夕,回到家乡,我都会踏着那些熟悉的小路,去寻访那些似曾相识的儿时的故事,去寻觅那些快乐而悠长的多姿多彩童年时光。那石头,那水沟,那山坳,那洞穴,那绝壁……见证了我童年的精彩华章。

回家过年,是我一年中最愉悦的时光。

那时,父亲健在。他退休后,领着令当地村民艳羡不已的退休金,舒舒坦坦地过着美丽的田园生活。而母亲的身体也棒棒的,在家里喂着几头大大的肥猪,养着一群野性十足的鸡鸭。就等着我们几个儿女回家,过上快快乐乐的春节。

每次放假之后,我将城里的家安排妥帖,携着妻子,牵着女儿,买了些家乡觉着稀罕城里却随处可见的东西。坐上客车,一路欢欢喜喜回老家过年。下了车,一路上遇见亲朋抑或家乡人,递上香烟,问候几句。那亲切的乡情乡音,漫溢在那弯弯的乡间小路上。

那些年,一个农村娃儿,能调到城里工作,那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儿。所以,到得家乡,倍感自豪。也常常因此,怀揣几包香烟,去拜见那些长辈或者相邻。亲切叫上几声,攀谈几句,那幸福洋溢在心间,那喜悦绽放在脸庞。这不是炫耀,也非自傲。那是乡情的自然流露。

这些年,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递增,家乡的田地许多都已荒芜了,杂草滋长,树木丛生,十多年前那光秃秃的山岩山坡,如今浓荫覆盖,满眼翠绿。虽说生态有了大大的改观,但我的心里似乎有些许失落与怅然。

回到家里,我尽力帮助母亲多做点事。让她在忙碌了一生的日子里过几天稍微轻松的时日。母亲辛苦了一辈子,等待的就是春节期间家人的团聚。我家几姊妹,都结婚在外。所以,春节回家,是母亲最快乐的,最幸福的时光。

记得有一年,过完春节。我们几个儿女,有的远离故土,去省城读书;有的要去城里上班,而爸爸呢,也要离开家乡,去外县工作。母亲早早的起床了,等我们起来的时候,那香喷喷的饭菜已摆好。我们吃了饭,背着已经收拾得鼓鼓的行囊,那里装着母亲准备的腊肉,也装着母亲的牵挂与惦念。我们几个在前面走,母亲却跟在后面。我忽然间回头,看母亲眼眶湿润,默默无语。我的心里酸酸的,涩涩的。我说,弟弟,我们还玩几天吧。弟弟也明白我的心思,我扶着母亲,又回到家里。

那晚,我们耍了很久才睡。可是,我怎么也睡不着了。批了衣服,轻踏半夜那清凉而冰冷的月色,独自一人,轻轻走在屋后那光秃秃的沙岗上。

那沙岗,留下许许多多我童年的美好的足音。小时候,颇为贫瘠的乡村,也只能在的吃饭时候点个煤油灯,更不用说电灯了。每当夏夜来临,人们不约而同的端着凳子,聚集在那沙岗的平地之上。听他们讲那神秘而古老的神话,还有那动人的民间传说。孟姜女哭到长城的悲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婉,牛郎织女的艳遇……听得我如痴如醉。夏夜的山野吹来清凉微风,融融泄泄的月光洒满沙岗。沙岗似乎也沉醉在那些凄迷、温婉的故事中。

然而,那晚的冰冷的月亮却冷眼盯着我走在那冰凉的沙路上,陪伴我的只有那寂寥的夜色。孑然的我游走在沙路。是啊!母亲已然年老,作为儿女,陪伴他们还有多少时光呢?人生短暂,我们不要等待,也不能等待。我常常想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母亲辛劳一生,将我们养大,她有收获什么呢?不就是希望她在有生之年,多多陪伴在她身边么?可是,作为儿女的我们,常常沉溺在“人际交往”抑或“自顾游走”之中。甚而还有的迷失自我,迷失方向,让他们在牵挂中度日,在度日中悲痛,在悲痛中憔悴。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的根的所在。那里承载我童年的许许多多的梦想与企盼。回忆是美丽而甜蜜的,他让我们懂得珍惜,懂得责任,更懂得担当。

我的家乡,被青山拱卫着,南边被一条弯弯河水缠绕着,高高的悬崖呵护着家乡。

站在悬崖之上,家乡的一切尽收眼底。于是乎,坐在悬崖之巅,看家乡,看家乡炊烟,是我的最爱。

特别是在除夕之日,我便会独自一人,慢悠悠的从家乡背后的石级,登上那高高的山崖,看那永远也看不够的故乡。

那石级,呈“之”型,踩在那光溜溜,亮油油的石头之上,说不出的兴奋与欣喜。那也是我童年美好时光的见证。

登山崖之巅,静坐山崖之边。头顶蓝蓝的天空,身体被暖暖的阳光抚着。山野的风,趟过葱郁松林,轻抚我的脸颊。家乡的房屋,就躺在我的脚下,被那青青翠竹罩着。房前屋后,是那翠柏,是那苍松,是那长长逶迤的沙岗。层层梯田,已然失去了春的忙碌,夏的喧闹,秋的成熟。不过,冬正蕴蓄着她的能量,也许是让大地休憩一会吧!

我在遐想着,似乎闻到那稻花的清香,转眼又是那金黄一片;还有那金黄的油菜花。春夏秋冬的家乡,如一张张精美图片,一幕幕在我脑海闪现。

山鹰的叫声,拉回了我的思绪。眼前,一只山鹰正盘旋飞翔,身姿飒爽。双翅伸展,轻微扇动,在盘旋中缓缓下降。一会又振翅高飞,那份自如,那份轻盈,让我的心也随之飞扬。我的目光,随之移动,远望着它飞向山的那一边,才收回目光。

我就这样静静坐着,看着故乡的山山水水。不觉间,炊烟升起,那是人们在做年夜饭了。袅袅的炊烟,从房顶上冒出来,飘起来,如一幅美妙的写意画。那画里,有母亲甜甜的笑靥,也有鸡鸭在撒欢。

快过年了,有的游子,漂泊在异乡。那悠长的思念,牵扯着日思夜想的故乡。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可以在除夕之日,陪伴母亲,陪伴家人。我也少了路途的劳顿,更是少了在异乡辛劳。

小时候,一进腊月,就掰着指头,等待过年。因为过年,有白白的大米饭,有那香香油油的菜板肉,还有那嫩嫩的豆腐,那才叫过年的味道。每到除夕之日,我们一大群孩子,早早的把牛羊赶去山上。做着儿时的游戏:打棍棍、丢石子、跳飞机板、抑或荡秋千。荡秋千是我们儿时的最爱,忽高忽低,荡荡悠悠,如鹰临空飞翔。

我的家乡,中间是一条弯弯的小河,河的两边,是逶迤相连群山。群山对峙,山清水秀。每每除夕,鞭炮声声,群山回应。当我们听得鞭炮声响,大群孩子,追赶牛羊,一路狂奔。洒下一路欢欣,留下一路烟尘。那狂劲,那喜悦,如今去哪里寻找!

除夕,我看家乡炊烟升起,沉醉那袅袅的炊烟!

童年的记忆散文范文通用篇三

匆匆一瞥,二十多个春秋已经远去,站在家门前的这座小桥上,凝望着那一个个的小身影在尘土飞扬中欢声笑语。曾几何时,我也有过这样的身影映入别人的眼帘。想蹲下去和他们一起玩耍,可总怕别人看见后说三道四,此想法一出,自己都吓了一跳,细细回想,好像已记不清自己从什么时候有这样的担心了。从他们身上移过目光,向远方望去,那一道童年的身影正在从远方走来。

“小呀嘛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风雨狂也不怕太阳晒,只怕老师骂我懒啊!没有学问怎样见爹娘”。唱着这首儿歌,背上书包走进了小学校门。可是才进校门一节课都没上完就想回家了,于是,几个小伙伴商量着跟老师说“我们肚子痛,想回家。”在这么苍白的谎言前,老师还是被我们的那一双双可怜的、无辜的.眼神所打动,让我们回家。哼着小曲,我们几个小伙伴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出了教室,走出了校门。几个小伙伴一起跑到皮卡车后面的货箱里玩扑克,直到放学被老师看见。我们才一笑一笑地跑开了。

在河里,我们玩着一直在玩的泥土,用水搅拌泥土做成“碗”,一人一个,比谁做得大、做得好看。有时把我们几个人里最大的一个泥土碗摔坏,然后静静地看那个被摔坏了“碗”的小伙伴一直哭泣,直到我们相拥在一起打架。带着鱼竿或者虾耙(我家乡的一种捕鱼工具)、拿上桶,一放学就往河里赶,只为了能早一点和多捕一点鱼,尽管每次都捕不了多少、也不吃捕到的鱼,一切都只为了开心快乐。

夏天,尽管父母都不准下河洗澡,可我们几个伙伴总是背着父母悄悄地跑到河里去,一去就是一个下午,不论是阴天、还是晴天,总是等到父母站在远处唤我们回家的时候,才穿上衣服像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一样慢慢地走回家。然后被父母拧着耳朵说不准下河洗澡,为了不被父母打,开始答应得好好的,可第二天又是一样。

收回四散的思绪,真的很想再去体验一次,再和几个小伙伴弹弹珠、跳跳橡皮筋……可不知什么时候才发觉自己担心害怕了,害怕别人说的话、害怕自己丢脸。现在,几个青梅竹马的伙伴们,也有好几个结婚和嫁人了。此时才发现,转眼二十多个春秋过去了,我们早已不复从前,即使再次重温童年的欢笑,我们也回不到童年了。时间真不留情、真快啊!直到现在才明白古人说的“时间如白驹,瞬息而过”的真正意义啊。

童年的记忆散文范文通用篇四

一切是对事物的看法都会随着心境的变化而发生角度的迁移。像度量心境标准的水,在岁月的焜阳中蒸发消散,然后再次聚集,多了些许清澈,少了些许浑杂。以现在的心境,去回忆要被时光的洪流冲淡的悲欢甜苦的过往,又是别样的风味,那感觉如在万物凋零的冷秋中想着生机盎然的欢夏,却忘了夏日的喧闹和难以忍受的高温,在霖霏烟云的春色里感怀着冬天的千雪起舞梅香黄昏路却忽略了无情的冷漠,冰冻的严寒。

稚气中带有成熟固执的时光像随风摆动又桀骜不驯始终不愿离别枝头的嫩叶。如茶般青涩如花般浓香童年还透过黑色的背景依然看的到那年含笑的俊靥,含泪的秀眼,似是被晨雾洗涤过散发清着爽使人冷静,以旁观者的视角回看,是那样清晰那样动人心弦。想到初中那些蹉跎的往事,那如梦般的时光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映照着时而伤感时而孤独时而愁怨的身影。记得和手栽种的矮松如今也应被春风喂饱,乖乖的在太阳下散发幽香吧,想想不自觉的嘴角上扬。即使那三年留下的仅仅是残碎的理想,短暂的无法带走的荣耀,和被侵的满是伤口的心,可那伤感多情孤独的梦一样的过往也已随着梦的醒来一并慢慢地朦胧而后消散了,梦醒了然而做梦的人却并未受惊,谁有说过这梦是噩梦呢?流水总是无情的,它不知道与你说再见,你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已从你身边匆匆而过。

很多事现在想来都是朦朦胧胧的,看似如烟飘渺可他确实是真实存在的,恍如隔着一面厚厚的玻璃带着闷闷的微颤的心,可以看到内部自己的身影,但是听不到任何声音,寂静的站在外面,看里面似曾相识的画面,依者时光的力量偶尔见着自己现在的光影。

无论过成怎样不堪忍受,过往怎样难以回首,如今的我们或早或晚终会随心境的不同而渐渐拾取自己曾经不断想丢掉的刻满逆佛记忆的成长叶片。像百年的榕树永远记得飘零的叶子,而那一片片单残叶竟归于根,在红尘中化为养料,供榕树成长。再忆往事如品久置凉茶,没有了叛逆青春的热度,却依然能解燠夏烦躁之感。如今的脚步快了走过数月长夜,却余不出几小时欣赏银河深邃靓丽而又充满无穷诗意的晴空梦幻般的绚丽景色,于是在欲睡未睡之时,眼帘下那虚拟的情感世界便引领我一次次走向时空边缘。看那窋诧的流年似一幕幕电影闪闪烁烁的映现。

小学最多的印象是那永不显黯淡的阳光,无论是春的`温暖还是夏的燠热,亦或是秋的流感冬的宁静。那明亮的色彩像早已在毕业那一刻被光阴刻在心里,于是每当想起小学总要先出现被明亮阳光所笼罩的土沙操场,记得每逢春季大伙都要一起除草哩,那时的天真无邪娇羞可爱不知疲惫地弯腰除草,绿草的鲜艳却也深知自己的命运,终究不会长久依赖着这生他养他的母土,总有一天他会被尘土所染,被像我们那时细嫩的小手无心的拔除。小学的彩色童话,总是那么令人向往,怀念起橙黄色楼墙下那被晶莹剔透的雪花所染的柳树,如口口喷泉,清风微拂便落下银色的精灵梦幻飞舞,融进了白色世界。我的记忆也要渐渐的融化了,像当年五毛钱的冰块儿,初买到手,硬实中透着淡淡香气,但是按耐不住外界温度,水珠翻着跟头落在手心留下清凉却落的悲伤,香气慢慢消散。脑子似是容不得多回忆些那段无忧的岁月,抑或是我自己不想回忆,就像当年买了最爱的零食不能一下都吃光,总是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因为家里不是很富裕呀,不能想吃就吃,因为童真的岁月不是很丰满呀,亦不能想忆就忆,外界的温度变了我不能一味的回忆过去的清凉舒爽也要与那颇高的温度好好较量一番。

枝头的花儿谢了,他应该会在凹凸不平的泥土间想到曾在枝头做的梦吧,即使像凌晨的雾气,水中的涟漪,朦胧而变换,却亦在短暂的时间里打破过宁静,洗濯过尘埃,留下的志远与无悔。时间易逝已是定理,我一个凡人又怎会理解上天的用意。然而时光之流缓慢而有节律,他会给我们回忆过去的机会,因此我想没有过去的人一定很孤独吧。明月上古楼,古琴邀古柳,他们有着他们自己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和我们一样像一颗颗睡眼惺忪嵌在深空的星星,有着能温暖世界的光影,夜已深到记忆中了。终于暂且什么也不想了,就着案头愈暗的灯光和自己斑斓的过往,说声晚安,但愿今夜无梦,记忆无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童年的记忆散文范文通用篇五

童年是美好的。那巍峨的山上的野果一年四季都有,任我采摘。春天,映山红漫山遍野时,我们吃着茶树上的肉叶,欣赏着迷人的风景;夏天,杨梅树上结满鲜红的杨梅,就如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梢;秋天,长满刺的野板栗咧开嘴在像你微笑,打着招呼;冬天,那偶尔被遗忘的野芒果被发现时,是多么地快乐。

草地就是我们的战场,那一件件沾满草汁后洗不干净的衣服就是最好的见证。摸爬滚打,草地就是我们的床,累了就以地为床,以天为帐。甚至有时把小伙伴分为两半,来场痛快的摔跤比赛,有多少次摔得鼻青脸肿,又有多少次弄得伤痕累累,但从不喊痛,更不曾流泪。

小河是鱼儿的家,更是孩子们的游乐场。夏天一到,我们就喝着河水来解渴的。哪一天我们不要在河里度过两三个小时呢?瞧,一群光着屁股的小孩又在水里嬉戏,有时一个接一个地从高处往水里跳,有时他们潜入水中找一块做好记号的石头,有时他们在水面上飞快地游着,更有时他们在水里打起水仗,呛得一个个喘不过起来……玩着玩着,忘记了夕阳西下。突然,某个伙伴大喊一声:“太阳快下山了。”于是一个个惊恐地从水中跑出,迅速的穿好衣服,赶着那头被系在树桩上的可怜的老水牛去喂草。

探险是我们的最爱,那种刺激、心跳的感觉至今难以忘怀。每次出门都要做些准备,说准备其实也挺简单的,就是瞒着父母带好饭菜和镰刀,我们就出发了。一座座高山留下我们的足迹,一颗颗大树下有我们的身影。还记得第一次爬上我们村里的最高山——石门寨。那种经历千难万险后战胜困难,最后站在高山之巅俯视群山小的感觉,那种手握命运的感觉,至今留在脑海深处。更记得那次去河对岸的山崖的崖壁缝里探险,一个伙伴差点丢了性命。经过多次的探路与计划,我们在一个阳光高照的初冬的上午出发了,进入崖壁缝的一条必经之路的下面是高达百丈的乱石,每隔一两尺才有一个不到半尺的落脚点,那个伙伴就在这里一脚踩空,所幸的是他抓住了岩石,最后被我们拉了上来。吓得我们每个人都冷汗直流,躺在岩石上大气都不敢出,一个个面色铁青。大概过了半个小时,我们还是一致决定继续探险,最后全部有惊无险地走进了崖壁的缝里。

也记得有一次去战时留下的碉堡里探险,我们沿着木头往下爬到碉堡里。一到里面,我们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学着当兵的人走起路来。最后走累了就躺在里面,一个伙伴蹲在一角掏着泥土。突然,那个伙伴大叫一声:“快来看了,我找到了个铁球。”于是大家就围拢起来研究这个铁球,最后什么也没发现。带着这个铁球我们从碉堡里出来了,来到了山脚下,我从那个伙伴的手里拿过铁球,说:“看看我能扔多远。”说完我就用力下一扔,“轰”的一声把大家都吓瘫在地,原来我们捡到的是一个手雷。

童年也有忧伤的时候。最伤心的是爸妈的吵架,每一次他们吵嘴我的泪总是往心里流。其实他们吵架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天天累死累活的做事,但是口袋里就是没有钱,有时连最起码的开支都没有,于是就用吵架的方式发泄出那种对生活的无奈。每次看到爸妈那疲惫的身影,每次听到爸妈那沙哑的声音,我都会暗暗下决心要做个懂事的孩子。

最烦恼的莫过于在双抢的时候的中午去放牛。每到抢收抢种的夏天,每天清晨都要起来放牛,上午跟着大人去田里干活,中午又要去看那个伙伴——那头老水牛,下午继续和大人一起干活,傍晚还要放牛。如此忙碌着将近一个月,有时甚至连下河洗澡的时间都没有。

童年的我还有许多的故事,故事中有苦有甜……。

童年的记忆散文范文通用篇六

不知什么时候,家乡仅有的一条小河早已干涸成路,昔日潺潺流响的河水和我的童年一样一去不返,裸露的河床上垃圾成堆,沟壑纵横,满目疮痍。

而在我的记忆里,儿时的小河何曾惨不忍睹至此?

整个夏季,我和小伙伴们几乎就在小河里渡过,常常脱光了衣服,在暖暖的河水中游泳。一般情况下,小河是温顺的,流着股不大不小的溪水,清澈见底,河底的鹅暖石硌的人脚疼,几种我们叫圆鱼和扁鱼的小鱼在大石头底下藏匿,稍有响动,便迅速游动,搅得石底的沉淀物上下翻动。那时候,天空好像总是很蓝,阳光总是很明媚,空气总是很清香,经常相约小伙伴去小河捞鱼,盯准小鱼藏匿的地方,用担粪的篓子在深水中使劲猛划,忽地提起,许多张着小口急促呼吸的小鱼在篓子里活蹦乱跳,很紧张的样子。捞着鱼的心情是欢畅的,惊叫着让同伴快速拿来盛鱼的瓶子,稍有迟慢,便破口大骂,很有“将军”的意思!

可鱼儿是需要在更广阔更自由的河水游弋生存的,小小的脸盆是容不下它们渴求自由自在游动的心怀的。不出几天,这些小鱼便翻着白白的肚子,圆睁双眼,挺着硬硬的身子在脸盆中横漂着,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面对漫漫一盆死鱼,心情竟是无名的悲伤。

当然,小河也有粗暴的时候。接连几天的暴雨之后,小河便开始暴涨,浑浊的河水带着怒吼从上游翻滚而来,有胆量的大人就在河中捞“浪渣”,看着那些不惧大水的大人和浑水搏斗,我们这些小孩别提有多羡慕了!

童年死去的鱼儿,就像夏季的一阵风,很快地消逝在岁月的流失中。只有今天,当我重新面对干涸的小河,往事如溪水样汩汩流淌起来,没有停止的意思。

二、沙梁。

童年的饭菜大多是谷面干馍、玉米面糊糊、洋芋蛋蛋、苜蓿坨坨。偶尔的,能偷吃到一口沙梁上满槐树的槐花,也算是一种“高级”享受吧!

那时候,为了防止小河发大水淹没村子,家乡人在小河的旁边修建了一条长长的沙梁,梁上栽满了槐树。一到夏天槐花开放的时节,满川飘着浓浓的香气,能把人醉死。槐树的花是洁白的,串串如珍珠的花朵映亮了半边小川,夏风吹落的花瓣漂浮在水面上,惹的小鱼吐着泡泡打转,就连蠢笨的青蛙也躲在小河深处偷偷观望,很有哄抢的架势。

童年的记忆散文范文通用篇七

小时候番茄鸡蛋打汤。热滚滚的水,放番茄几瓣,打鸡蛋,待水沸翻腾,将鸡蛋冲入,放几根葱花葱白,一碗热腾腾的鸡蛋蛋花汤就新鲜出炉。颜色好看,红的,黄的,白的,绿的,都有。最美的,当数漂浮在汤中的葱花,白汪汪,绿油油,养眼,漂亮,新鲜。

当然好喝。一勺子一勺子地送将嘴中,鲜美、腻滑、酸爽,胜过了人间无数的美味,恨不得一个人独吞,但是无奈是弟妹眼巴巴在边上盯着,数着递进嘴中的勺数,哪敢多喝,也哪能多喝?剩下的时间,弟弟妹妹们轮番上场,我,只有干瞪眼的份儿了。不知道父母有没有享受过番茄鸡蛋汤的待遇,我能清楚的,小时候的每一碗鸡蛋蛋花汤,都是我们仨喝得碗盘见底的。

邻居家的叔父逗我:“以后要实现共产主义了,好吃的忒多,你都想吃些什么?”我冲口而出:“番茄蛋花汤!”我以为人间最美好的食物——就是这了。幸亏,家里还养着老母鸡,老母鸡还下着蛋,咕噜咕噜叫唤两声,就有热滚滚、圆溜溜的鸡蛋。也幸亏,菜园里种着葱,葱排着行,列着队,葱根儿白,葱尖儿绿。父母说:你们呀,这是提前进入了共产主义。

母鸡,倒是天天下着蛋,但这番茄,却不是季季都有。冬春两季,没有了番茄,自然就喝不上番茄鸡蛋汤了。垂涎着,但也没辙,眼睛儿直往菜园里望。可是,菜地里,只有冬日里萝卜,春日的葱,番茄的种子刚在地里翻了个身,离苏醒还远着呢!餐桌上,硬邦邦的是炒豌豆,辣得下巴都能掉下来的是豆豉。就这样热饭就菜,的确难以下咽,关键是天天吃,顿顿如此,就难为人了。

好吃的娃,自己有办法。可以蛋炒饭。鸡蛋是现成的,刚从鸡窝里掏出,还带着一点点的温热。将鸡蛋磕破,打入青瓷的碗中,搅拌。热锅,起油,倒入搅拌的鸡蛋。不肖一会,鸡蛋便膨胀开来,铺成了一片诱人的金色。将冷饭倒入锅中,翻炒,加盐,放入嫩绿绿的几片白菜叶子,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饭就大功告成。只是,这碗鸡蛋饭可你可别想独吞,边上,照样弟弟妹妹们紧盯着着,垂涎欲滴。也甭想天天能吃到蛋炒饭,那时节,鸡蛋可金贵着。招待客人,换来油盐酱醋,不少的生计,都指望着它。

还有开水泡饭——冷饭加凉白开。加一勺豌豆,拌一点豆豉,焖盖上几分钟。稍待一会,揭盖,只见白开水上,晃荡着一些油星子,豌豆儿褪去了褐色,皱起了皮,而香味,扑鼻而来。吃起来更香,豌豆“嘎嘣嘎嘣”的响,白米饭“滋滋”地甜,而豆豉“嘶嘶”地辣。一口下去,咸、辣,脆、香,各种滋味都有。一碗开水饭,倒成了童年的“美味佳肴”,至今回味,让人垂涎,令人生出一些“此饭应该天上有”的感觉来。

焖饭也是一绝。土豆、红薯、芋头,地窖里肯定能找到身影。这时,土豆焖饭、红薯焖饭、芋头焖饭一一登场了。这是技术活,母亲父亲才熟络。先要煮米,大锅。待到米煮得半生半熟,弥出浆色的米汤。这时候拿一有漏眼的圆簸箕,滤出米汤,留半生不熟的“夹生米”,晾着。趁着热锅,下已经切块成形的芋头、土豆、红薯,加油盐翻炒,也至半生。最后,将“夹生米”盖在锅里炒得半生的`芋头、红薯、土豆上,加水,猛火蒸煮。不到半个时辰,揭锅,香气扑鼻。小时,最好这一口。白米饭沾染了油盐和芋头、红薯、土豆的香味,好吃得能把舌头吞掉。豆角也能焖饭,南瓜也能焖饭,只是,这要等到春秋两季才行。

夏天,还捏过荷叶饭团。荷叶团团绿,从屋门口的池塘里拽下两枝,洗净,锅里蒸几分钟,半熟,就成了包裹饭团的好材料。外出干活,就做荷叶饭团,带出方便,菜都免了——将荷叶切长条,铺饭上面,薄薄的均匀。中间,撒菜。青菜,土豆,一股脑卷起来,荷叶饭团就成了。吃起来,有荷叶的香味。只是饭团裹不紧实,米粒松散,一边吃,一边掉米。那时,想来是不知晓有“寿司”这种物事。寿司裹得圆实,非得要一锅松糯粘软的饭不可。

民以食为天。毕竟,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时代,喂饱一张肚皮,最为重要。菜园里的黄瓜、豆角、红萝卜、白萝卜,能生吃,脆生生的,也不见拉肚子。树上的叶子也吃,榆钱,枸杞,嫩生生的,做榆钱饭,清炒,上汤,有清嫩的味,好吃。地上的还有地皮,雨后满地疯长,揭起来,也是一道菜。还烤过水田里的泥鳅、黄鳝,池塘里的虾,一股土腥味,螃蟹烤起来味道不错,只是干瘪瘪的,没肉。还撑着胆子烤过蜂蛹、蝉蛹、蚂蚱,只是看着可怖,没敢下嘴。据说,蝉蛹烤出来好吃,喷香,流油。还有一种蔷薇科的植物,春天抽嫩茎,掐头去尾,嫩茎的味道盖过水果。我经常吃。毛针草三月肥嫩,过了四月,味老,如同嚼蜡。“三月三,抽毛毡”这句俗语,就是从我们那旮旯流出来的,很贴切,很民间。

童年的记忆是什么?是时间的,是空间的,是地理的,是视觉和具象的,是无数可触可感的重合,叠加——是你亲亲的故土,是你的憨厚的乡亲,是你的耿直的儿时玩伴。是你儿时一眼望不到头,绵延不断的群山,是群山的后面,静谧的村庄。是村庄后潺潺流淌的小河。是傍河而居的小桥流水人家,是人家屋檐之上,升腾的炊烟袅袅。是炊烟袅袅飘荡之中,摇摇晃晃的日子,是坐在日子和岁月之上的年复一年,繁衍生息。它也是味觉的,是嗅觉的,是抽象的,是片段的,是记忆的缠绕,是回忆的叠加,或许,只是过年时节,穿上一件新衣服的愉悦。只是一段在冬天的午后,在小河边打水漂断续的笑声。只是推窗时恰巧碰上的一声鸟鸣。是鸟莫名地飞走,而我们看着,升起的一缕莫名的惆怅。或许,是三月的蕨菜稀饭,含着春风的味道。或许,是冬日的排骨莲藕汤,只有母亲拿手,那是走过了许多他乡,路过了很多的城市,我们没有遇到的,只属于妈妈的味道。

总相信,味觉是一个人最顽固的记忆之一。而童年你所尝过的味道,也总能成为你长大之后最珍贵的记忆——即使多年之后,你仗剑天涯,远走它乡,那从童年的胃里、肚子里泛出一阵阵的慰贴感、幸福感,都会在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地点,恰如其分地出现,去勾引你,诱惑你,令你百转回肠,顿生惆怅。有些时候,乡愁对于一群人来说,是味觉的乡愁。

就像那一碗儿时的蛋花汤。如今,鸡不用养了,照样有鸡蛋,超市里、菜场里,都有。番茄、葱花,一年四季,都能得见。汤打出来,颜色照样好看,红的,黄的,白的,绿的,都有。葱花,依旧漂浮在汤中,白汪汪,一样的绿油油,养眼,漂亮,新鲜。尝一口,只是,再也找不到童年的味道。

多年后,我们得到了天下,却失去了故乡。连同,那味蕾里藏着的深深的美好。

童年的记忆散文范文通用篇八

1.

我不记得外婆和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了,同样,也不记得和外婆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记事起,每年大年初二总被强制带到外婆家,无论多么不情愿。

童年,少年,青年,成年,每个时期,无论叛逆,无论安静,总是讨厌这一天,大年初二。一大早就被母亲叫醒,吃饭,换干净衣服,之后看着母亲屋里屋外,准备好一切,接近中午,急急出发去外婆家,一路上不断唠叨。

到外婆家我总是寻找一个没人的角落,一个人看书,不和所有人说话,为此母亲总是当着众人面说我不懂事。每年如此,竟出奇的相似。

所有孩子们一起,他们跑着,闹着,叫着,争抢着糖果,争抢着玩具,我都没有兴趣,让我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见到外婆,她总是笑着拉着我的手,说又长高了,告诫我好好学习,每年如此。

总觉得,这就是形式,心里讨厌却每年不得不来。

外婆去世后的那年大年初二,母亲还是一大早忙来忙去,出发时候,临近中午。

所有人都到齐,我依然一个人找个角落自己看书,看着看着,突然感觉少了些什么感觉。

我放下书,走到正屋,一眼看到的就是挂在墙上外婆四方的大照片。

我第一次如此仔细的看着外婆,仿佛为了弥补之前的陌生。

照片里,外婆头发花白,皱纹爬满额角,顺着脸书写沧桑,笑起来那么安详。我感觉她要对我说话,对我说,东东你又长高了,东东你要好好读书,东东你要经常笑,不要总皱眉头。

那一刻,我突然泪流不止。

我努力寻找和外婆在一起所有片段,零碎的记忆拼凑起来的也是残缺的画面,甚至,我根本找不到任何一张我和外婆的单独合影。

昨晚竟又梦到外婆,拉着我的手,很温暖,什么都没说,只是微笑。

2.

老家抽屉里,放着一个玩具,一个小青蛙。

发条有些不好用,但用力扭几圈,松手,小青蛙一跳一跳。

第一次见这样的玩具是在强子家门口,似乎小时候,他总有玩不尽的新玩具。

强子当年八岁,我也八岁。

他永远都是盛气凌人,骄傲的走路都是仰着头,不知道生来如此,还是因为他家里有那些我们见都没见过的玩具。

一天中午路过他家,看到一个玩具小青蛙在地上一跳一跳,好奇的我弯下腰,瞪着眼不愿意走开。

我想摸一下,强子一把推开我,不让我碰。

那时莫名火起,就执意要摸一下,强子比我高,拦着就是不让我碰。

我们俩就厮打起来,混战中我鼻子中了一拳,热辣辣的,又酸又疼,一摸,手上都是血,我大哭起来,响彻云霄。

强子爸爸出来一看,赶紧带我去诊所包扎,并把那个小青蛙送给我。

强子急了,大哭起来,跪在地上死活不起来,他爸爸一把拖着他一路回家。

多年后他家搬走了,我问父亲原因,父亲说因为他家强子喝酒出了意外,死了。

我一下心里非常愧疚,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出这只小青蛙,想起我和强子,都为它哭的稀里哗啦。

很想对他说句对不起,只是,每次只能对着这个小青蛙,心里默默道歉。

3.

大学转专业之后,我分到一个新的宿舍。

宿舍空出一个床位,我就住进来了。

八个人,七台电脑,回到宿舍,看到他们七个人瞪着屏幕,键盘噼里啪啦。

也是这时候才认识赵光。

他是计算机系的,看上去很斯文,在宿舍永远都是对着电脑,很少说话。其他室友说赵光玩起来昏天暗地,学起来废寝忘食。因此,游戏上他称霸一方,学习上他又名列前茅。

大三我准备考研,经常早上五点起,晚上十点多才回,极少和宿舍人交流。

一天下午,我在手机上收到一条消息,要网上确认报名有关信息。由于心里着急,不想跑太远去网吧,就去了宿舍,准备用下他们电脑。

回到宿舍,其他人都不在,看到赵光的电脑屏幕亮着,他人也不在,就准备先用下电脑。

刚打开页面,电脑卡死没反应,鼠标也动不了,无奈我就强制重启了电脑。

这时候宿舍门开了,赵光回来了,看到我把电脑重启了,一下子异常激动,对着我大吼,怎么不经过我允许就重启了,知不知道我有很重要的东西没保存,这几天饭都不吃都在弄这个。

我一连道歉,心里愧疚万分。

后来他登录电脑,瞪着我,不再说话。

从那之后,我们俩再没说过一句话。

只到听说他在学校外边发生意外。

太突然,猝不及防。

我是从自习室被人直接叫到辅导员办公室,进门发现宿舍人都在,唯独缺了赵光。

后来才知道他在外租房,发生火灾,抢救中。

几天后,得知,抢救无效。

那以后回到宿舍,看着他曾经的空床位,我五味杂粮。

本来想,考研之后,找个时间,和他好好道歉,好好沟通,不想大家之间冷冰冰,想不到,竟然只能剩下想想。

4.

生命的列车穿梭,到站上车,下车,我们擦肩而过,我们结伴而行,只不过,不知道哪一站错过,再不相见。

来不及说再见,就像,来不及一切重演。

想用今日一文,愧疚也好,思念也好,告诉你们,尽管没来得及说再见,此心相通,不会孤单。

也想告诉身边朋友以及读文的你,感恩生活,用心对待,和你相关的每一个人。

童年的记忆散文范文通用篇九

年2月8日,接到老家儿时一位好友玉山叔的电话,问我放假没,当得知我放假在家时,高兴地说:“跃民,你在家等着,一会儿,我们几个童年伙计一块儿开车去城里找你玩,顺便给你送些家乡特产。”玉山叔的话,让我回到了童年记忆里。

我出生于1963年7月1日。童年的记忆应该从我8岁上小学开始,对8岁前的生活没有星点记忆,只记得小学一年级以后的故事。记忆让我回想起小学一年级报名时的情景。记得那是1971年9月6日上午,吃罢早饭,我背上妈妈做的崭新书包和妈妈一块儿去学校。学校离我家有2里地,是当时的大队办学,据说学校建于1958年,“水寨公社张侯庄学校”的校名是由时任张侯庄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赵俊所取,学校里办有初中,10多名教师几乎全是民办老师。我们张侯庄大队当时辖张侯庄、桥头张和赵庄3个自然村,三个村的.学生都集中到这所学校读书。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家长把我送到学校,除了本生产队几个同龄的孩子外,其他的学生一个也不认识。我的班主任老师叫赵兰英,家住赵庄村,和我一个村,按辈分得叫她姑姑。她是个年龄约20左右的姑娘,个头高挑,头扎羊角辫,面荣俊俏,略带腼腆的脸庞上透露出一丝威严。我们班有50多名学生,我个头较小,老师排位时把我坐到了第一排,我的同桌是个十分调皮的孩子,刚排好位,他就用小刀把座位刻上一条线,告诫我不要越位。让我气得背起书包跑回了家,哭着告诉妈妈不想上学,结果挨了一顿打。使妈妈连骂带拽地把我送到了学校。妈妈把我交给班主任,做了一些道歉和嘱咐后便回去了。兰英老师批评了我的同桌,让他给我道歉,不成想,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经彼此介绍才知道,同桌叫侯国方,比我大一岁,家是张侯庄村的。之后,我们一块儿学习,一块儿玩耍,甚至一块儿逃学。

童年记忆中最有趣的莫过于和同龄孩子一块儿玩耍。主要游戏有:蹈级、蹦弹子、压牛车、推桶箍、抓子儿等。每到夏天,生产队里同龄的孩子还会相约到生产队的瓜地偷瓜吃。为了一块儿偷瓜方便,大家便相约晚饭后带上席子和单子宿到生产队的打麦场里,一到夜深人静时,同伴们便开始行动了。他们悄悄避开看瓜人,在瓜地里乱摸乱摘,只要是瓜,无论大小一概摘到,等大伙回到打麦场里后,会共同庆贺,一块儿分享“劳动果实”。这种游戏到四年级才结束,现在想来,当时是多么幼稚可笑。说起逃学更加可笑。一年级时,由于年龄小,不知学习的重要性,终日想着怎样玩耍或者装病逃学。学校北墙有个废弃厕所,为了不被老师发现,我们曾从厕所的猫洞里钻进钻出,跑到墙外的麻地里摘“麻索”吃,后来被同学发现报告了老师。班主任赵兰英老师让我们在讲台上做了自我批评和表态后才作罢。后来,兰英老师专门把我叫到办公室里,耐心细致地给我讲解学习的重要,鼓励我加劲学习,并在班里多次表扬我,从此也改变了我的人生。

童年记忆里有不少趣事,回忆往事,不觉让人发笑。年少时真是幼稚可笑。

童年的记忆散文范文通用篇十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就像海边漂亮的贝壳;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就像整天嘻闹的娃娃;童年是纯真甜美的,就像山溪中清亮的泉水。说起童年,我不禁想起了那时的趣事。

那时候,山上到处都有杏树。我经常和几个伙伴去山上玩,所以我们肯定少不了吃杏子。不等杏子成熟,我们就迫不及待地爬上树,去摘杏子。我们一边吃一边摘,就像“孙悟空”在蟠桃园吃蟠桃似的,吃一口,就扔一个杏核。这是城里孩子永远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我们奔跑在这大山之中,山中的.一切都是我们亲密的伙伴。我们与树为友,与鸟为伴,饿了吃野果,渴了喝清泉。生活就是这样的无忧无虑,因为我们是大山的孩子,大山就是我们的家。我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每到丰收的季节,麦场里就堆满了麦子。我们经常在麦场里玩捉迷藏。可是不幸的事发生了。就在一年的暑假,我们的麦场失火了,给消防队打了电话,可太远,一时半会来不了,我们只有自救了。就这样村民们齐心协力,扑灭了大火。可谁知,那天正好刮大风,到了晚上又着火了,村民们又忙着灭火,可是还是损失惨重,一场的麦垛就只剩了两三个。

看着孤零零的麦垛,看着被火烧光后的麦场,村民们的眼睛红红的,我也心如刀绞,这可是我们用汗水换来的,是村民们起早贪黑换来的,就这样被无情的大火给烧没了。这片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麦场,被一场大火烧得无影无踪了,我怎么能不痛心呢?但是村民们的勤劳、无私以及团结,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团结,团结就是力量!

一次次的回忆,有苦涩,有甜蜜……但那段快乐的时光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永恒!

童年的记忆散文范文通用篇十一

安黎出生于一九六二年四月十九日,农历三月十五日。

1962年,这是一个让中国人能产生历史回忆的年份,是那个著名的“三年困难时期”过后的第一年。而在安黎的童年记忆里,对于他们这个家庭来说,困难时期就从来没有过去。

安黎姊妹八个,上面三个姐姐,安黎为老四,男孩中为老大,后面还有四个弟弟妹妹相继出生。在安黎大概五岁的时候,他的舅母病故,母亲就抱回才过满月的小表弟抚养。孩子爱扎堆爱热闹,于是那大一点两个表弟表妹,此后也就时常住在安黎他们家。安黎后来回忆说,那时候他们家就像个幼儿园。这话单独听起来似乎透着快乐与幸福,让人容易联想起一幅透着喜气的热闹画面。而事实上,这么多孩子,就意味着父母生活的负担是多么沉重,那是一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人们经常为吃饱肚子而发愁。而当时的安黎是男孩中最大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的安黎过早地懂得了分担家庭的重担。他后来写到当时的情形:“我们家就像个幼儿园似的,有一大群孩子。要吃,要穿,要住。我们家的土炕特别大,它足以算得上世界之最了。每排睡六个人,还叉在两头睡。被子不够盖,就各人盖各人的补丁衫子。”

这么多人,这么多口张着要吃饭,可饭在哪儿呢?在安黎的记忆里,“父亲拿着口袋四处借,母亲夹着空碗满村跑。多少次,我放学回到家,看到家里的烟囱一丝烟也没有冒,就心生怨气。烟囱没有冒烟,证明母亲还没有开始做饭。我家离学校比较远,母亲做饭晚了,我岂不是又要迟到?在小学阶段,我一直担任班长,负责点名。我都迟到了,怎么好意思给别人的名字处打叉?”

“母亲夹着一个空碗,倚大门框而立。她的神情无比忧郁,脸上的愁云堆积如山。我不懂事,只关心自己迟到不迟到的问题,偶尔会抱怨母亲几句。母亲夹着个空碗出去,等了许久,却又夹着个空碗回来,脸上呈现着失望与尴尬。我当然知道,母亲已经借遍了全村,有的人家有粮却不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借给我们,有的家庭和我家里一样,也是弹尽粮绝。没有办法,母亲就去了山坡,弄回来一些野菜野草之类,让我们充饥。”

正长身体的小孩子们,吃点野菜野草能起什么作用呢?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多年后成为作家的安黎所描写的这一个特定场景细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母亲因儿女的忍饥挨饿而无能为力的那种痛苦。这种痛苦是因为爱。尽管这么多孩子,母亲还是爱孩子,不论是自家的还是别人家的,见到孩子都要亲一口。善良可能是她这个人最大的特点了,那善良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她在路上走着,遇见一个孩子,如果当时她手里拿着馍或者其它什么吃的,都要分给孩子一些,再遇到一个孩子,再分一些,直到分完。用安黎的话说就是“你永远别指望她把一样好吃的东西填进自己的嘴里。”

而父亲呢?安黎对父亲在有关饥饿的印象最深刻的记忆,可能就是年末岁尾村上分粮时:“无数次,村里喊分粮,父亲夹着空口袋去,又夹着空口袋回来。”因为他们家年年都是“超支户”。所谓的“超支户”,就是家里的劳动力给村上集体劳动一年的收入,也不够这一年他们家从村上提前借的粮食,还要向村上倒找。当然了,“超支户”在年终岁尾别人家都高兴地到村上分粮分钱时,他们家只能羡慕别人,自己家就只能绝望而无助。多年来,“超支户”这个名声,如同一座山一样压在安黎他们家每一个人头上,直到后来衽分产到户责任制。

超支户不能分粮,但家里人还要吃饭。安黎的父亲曾多少次去队长家里求情,请求队长开恩,把生活队的粮食先行借来。但更多的时候是遭到无情拒绝,“哪怕队长的.目光是刀刃,哪怕队长的话语是玻璃碴,但父亲却要佯装一张笑脸,对队长极尽巴结讨好。”安黎听母亲说过,父亲还曾给队长下过跪。村上集体并不是没有粮食了,就在全村人普遍没有饭吃,用野菜野草充饥时,村上的那些干部们,如支书、队长、保管、会计等等稍有点权力的家庭,却从来不为吃饭而发愁,吃的还是白面白馍。

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安黎的母亲借来一点荞麦,磨成面粉来包饺子。大年初一,尽管这饺子被安黎认为很难吃,但总算有吃的。而过年这一天,安黎的母亲得知有一户人家在别人家欢天喜地过年时,却因为没有吃的,全家人蒙被而睡,想以此来抵御饥饿。母亲得知后,就让安黎给这一家人端去一碗饺子。后来这户男主人当上了村里的贫协主席,生活一下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不会为没有吃的发愁了。那家的孩子们还时不时的举着白面馒头向安黎他们炫耀。小小的安黎感到屈辱,他知道,那是那家的家长有着特权,和支书队长保管会计一样,他们是特权阶层,他们高人一等。后来成为作家的安黎一直有一点仇视特权的心理,可能就是小时候埋下的种子。当然,童年给他更多影响的,还是爱心。父母对他们众多儿女的无私奉献付出,在众多兄妹的生活环境中,作为长兄的他,对弟妹兄妹情谊,对父母辛劳的过早地体察与理解。越是在困难中,这种相互关怀的爱才更珍贵与必须的。哲学家弗罗姆指出,爱是一种能力,爱是一种付出爱的能力。真爱是不求回报的,回报就蕴含在付出之中。

童年的记忆散文范文通用篇十二

今天找来一堆花花草草的资料,其中就有丁香花,每次看到丁香花,脑子里就自动播放起唐磊那首歌:院子里栽满丁香花,紫色美丽的鲜花……嘴里时不时还想哼上两句。

我听这首歌的年纪里,还没有电脑手机,只在电视里看到这首歌的mv,知道那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女主角最后死了,坟前开满美丽的紫丁香。那个小小年纪的我居然看着听着就哭了出来,明明还不懂得什么叫爱情,却能听懂歌里唱出来的悲伤。

我其实没有见过丁香花,长到现在这个年纪,似乎对丁香花的印象仍然是那首歌,和那唯美的《雨巷》中丁香花般的姑娘,在我的脑海里,丁香花是悲伤而又美好的,它没有特别明晰的样子,只是想起的时候,心里会腾起一阵江南特有的哀伤,也许是因为丁香花最初闯进我的记忆里,是以歌与诗的形式吧。

我还记得那时候同学问我喜欢什么歌,我想都没想就说出了丁香花的名字,同学还笑话我,居然喜欢这首歌。

到现在我也仍旧很喜欢这首歌,仿佛是自己也经历了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编织的梦啊,就这样悄悄地走来,留给我一生牵挂,我这一生,也牵挂了不少的梦,美丽而悲伤,我也曾多少次期盼,在江南的雨巷里,遭逢一位丁香花般的女子。

今天我看了许多丁香花的图片资料,很漂亮,却无法与儿时留在记忆里的丁香花残影重叠,仿佛被什么东西隔断了二者的联系,也许,丁香花也只是让我牵挂至今的一个梦吧。

童年的记忆散文范文通用篇十三

童年是难忘的,人们最爱回忆的是自己的童年生活。在我的心里也永远珍藏着那样一份幸福而又美好的回忆,我童年的记忆。

很庆幸自己出生在农村。与城市的孩子不同的是,农村的孩子似乎少了点严格的教育却多了些玩乐。我在农村长大,那种无忧无虑,纯真无邪的童年生活深深的扎根在我的血液里,甚至我身体的每个部位。它陪伴我成长,也教会我成长,为我生命的旅途注入光明。

“小呀嘛小二啷呀,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那风雨狂……”童年熟悉的歌谣不时的在耳畔回荡,轻轻地哼唱勾起我对往事的回想。

熟悉的儿时的校园和绿茵茵的操场,那里留下的是我和小伙伴们奔跑的.脚步声,嬉戏的打闹声。还清晰记得当下课铃打响的那一刹那,伙伴们迅速的从书包里掏出各种做游戏的工具焦急等待玩耍的样子,是如此的疯狂。走廊上,操场上,随处可见伙伴们欢快蹦跳的身姿,随处可听他们爽朗的笑。都说孩子的笑是最纯洁的,是的,那笑容如同一朵圣洁的天山雪莲盛开在茫茫的珠穆朗玛山顶,珍贵稀世,恒久的嵌入心灵。

当夕阳的笑脸只剩下半边的时候,村子的稻场却非凡的热闹了起来。每天的这个时候稻场便成了孩子们的天堂,捉迷藏,跳绳,跳皮筋,扎跟头……孩子们忘情的玩耍几乎忘记了吃饭,印象最深的便是扎跟头了。那是个惊险的游戏,那时的我胆小如鼠,因为害怕摔着所以只能远观伙伴们的“表演”,不敢涉足。后来在伙伴们的帮助下我学会了那个刺激的游戏。而后我才知道它带给我的乐趣远远超过了我对它的恐惧。直到现在我仍然怀念那个像杂技一样的扎跟头游戏。

童年记忆里弥足珍贵的是那样一条河―――淮河。一条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两岸的子孙,流水潺潺处细说点滴过往。春天,在河堤上牵着风筝飞翔;夏天,在清凉的河水里沐浴阳光;秋天,在河边的田地里与父母一起收获;冬天,在河坝上与伙伴们踏着积雪打雪仗,滚雪球。无限的乐趣如同四季的景色层出不穷。每一次忘记时间的玩耍总是在大人们急促的呼喊声中结束。因为没有尽兴只能悻悻而归。

童年的记忆总是那么的美好。童年的歌谣,童年的校园,童年的稻场,童年的淮河,还有童年的伙伴。你们如同我生命中经久不息的歌曲,你们如同我生命中最绚丽的鲜花,你们如同我生命中那轮永不落山的太阳,带给我永恒的旋律,带给我沁人的清香,带给我生命的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