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村庄撤并规范文件如何写 村庄撤并报告(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8:12:06 页码:8
村庄撤并规范文件如何写 村庄撤并报告(五篇)
2023-01-11 08:12:06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村庄撤并规范文件如何写一

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我镇品位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对全镇路域及村庄内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全镇形象。

此次路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针对全镇省道、县道、乡道、村公路两侧路肩、边沟、边坡、行道树涂白进行综合治理和村内按“四无”、“五净”标准进行彻底清扫。

(一)庆淄路治理标准

1、清理路肩及绿化平台、内外坡杂草,绿化平台宽2米,内边坡为1:1.5,外边坡为1:1,内外边坡坡面平顺密实,路树及两侧林带涂白。

2、路肩平台新上土方要密实,边缘线顺直。路肩平台外边坡及坡角线均撒白石灰,绿化平台低于路肩30厘米。

3、穿村路段彻底清理“脏乱差”。重点治理乱植树木、蔬菜及各类垃圾等。

4、规范坡庄、孙镇及王伍西集市。

(二)乡村公路治理标准

1、公路两侧各留0.75至1米路肩,1.5米宽绿化平台,边坡率为1:1.5,边沟底宽1米,上口宽不低于5米;两侧树木涂白1.2米高,路肩平台外边坡及边角线均撒白石灰。

2、其他乡村路清理路肩及绿化平台、内外坡杂草,边坡率为1:1.5,边沟底宽1米,两侧树木涂白1.2米高,路肩平台外边坡及边角线均撒白石灰。

3、县公路两侧各留1米的路肩,1米宽绿化平台,边坡率为1:1.5,边沟底宽不低于1米,上口宽不低于5米;绿化平台植乔木胸径不低于6厘米;树木及桥涵护栏涂白。

(三)涂白要求

孙九路、庆淄路及镇府驻地树木涂白由镇负责,其他树木涂白由各村负责,每棵树涂白高度1.2米。镇财政向每责任区拨款500元用于购买石灰。

村内以清理“三大堆”为主,确保达到“四无”、“五净”。

(一)“四无”:无柴草堆、粪堆、垃圾堆,无砖块、沙石,无纸屑、塑模、瓜果皮,无积泥、灰。

(二)“五净”:路面净,人行道净,下水口净,树坑净,花带净。

本次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自20xx年11月10日开始至16日结束。完成任务的村首先对照标准进行自检,经过责任段技术人员初检,然后向镇指挥部提出验收申请,由镇指挥部会同有关施工技术人员逐段验收,不合格的限期返工,直至符合标准。村内卫生由城管大队进行验收,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等。

为充分调动各责任区、村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高标准、按时完成路域综合治理任务,经研究设立如下奖项:一等奖6个,各奖励1500元;二等奖6个,各奖励1000元;三等奖6个,各奖励800元;四等奖6个,各奖励500元;五等奖6个,各奖励300元。对不能按时开工、不如期竣工、验收不合格的责任区和村,将对有关责任区书记、包村干部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完成。对进入奖励范围的村,村内环境卫生必须由城管大队考核合格,才能获奖,否则不予奖励。

为落实好今年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镇成立了由镇长同志任总指挥的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验收。同时各责任区也分派了施工技术人员(监理员),具体负责施工的标准把关和技术指导。镇指挥部成员、责任区、包村干部和村书记、主任要把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切实靠上,坚守在一线,及时协调,解决会战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施工技术人员要在各自的责任区段切实负起责任,根据县路域综合治理施工标准,严格要求、严格标准、严格施工,确保各个责任段都能达到优质工程标准。各责任区要组织好本辖区的任务分配、人员组织和工程的实施,要精心组织,一鼓作气,按时完成,力争都达到优良工程。要在全镇叫响“搞好路域治理,建设美好家园”、“营造优良环境,共建幸福、和谐新孙镇”的口号,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万众一心,全力做好今年的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推荐村庄撤并规范文件如何写二

为加快推动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清除陈年垃存量,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做到农村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最终实现农村环境净化、美化、亮化目标,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1.全面清理陈年垃圾。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公路沿线、河、塘、沟、渠沿线和村庄周边以及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等区域的陈年积存垃圾进行地毯式摸排、清理。一是生活垃圾。对漂浮物、隐蔽的积存垃圾、水面垃圾、陈年垃圾等进行彻底清理,及时送往龙泉山垃圾场进行处理。二是建筑垃圾。零星建筑垃圾采取清运、回填再利用、覆土绿化等方式进行治理。对部分影响市容的破损建筑原则上要予以清理,不能及时清理的要进行平整覆盖围挡。三是灰砂带。对省级道路、市级道路、县级道路、进村道路、进组道路以及因砂石运输、渣土清运、农耕机作业所造成的灰砂带进行彻底清理,不能够实行机械化作业的道路以人工保洁、清运为主,能够实行机械化作业的道路以机械化冲洗为主、清扫为辅,最终达到路见本色的标准。

2.全面整治“六乱”现象。对集镇、道路沿线的乱摆摊、乱搭建、乱堆放、乱停车、乱张贴、乱设广告牌“六乱”现象进行全面整治。一是整治乱摆摊。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规范有序摆放摊点。强化摊点保洁管理,保证摊走地净。二是整治乱搭建。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加大宣传力度,并形成长效机制。三是整治乱堆放。对道路沿线的草堆、砖堆、沙堆、杂物等进行集中清理,长效管理,做到视线范围内整洁有序。四是整治乱停车。对已划停车线的道路,引导群众规范停车,对违规停车行为加大管理力度。五是整治乱张贴。重点对道路沿线的墙体商业广告、违规设置的楼顶广告等进行拆除,对电线杆、小街巷等乱张贴、乱涂写进行清除,对社区张贴栏内已过期的内容及破损过期的宣传条幅等进行清理。六是整治破损广告牌。重点对公益广告牌等进行维修、清洗或重新设置。

3.全面清理“三小”现象。对村(社区)和自然村的进村(社区)道路、进组道路路肩杂草进行清理,沿线的“三小”现象进行整治。一是整治小草堆。对长期堆放、腐烂、无用的小草堆进行彻底清理,对农民需要使用的草堆,采取避开道路、有院进院、无院有序堆放屋后。二是整治小粪堆。清理房前屋后的堆肥点,引导群众在田间地头设置堆肥垄或沤肥坑。三是整治小杂物堆。对无利用价值的杂物堆进行清理,对旧石瓦、旧石槽、旧水缸等可以就地取材,通过在里面种植花草摆造成型等方式,变废为宝、治乱成景。

4.全面清理整治村庄道路和露天粪坑。尤其是主干道路两边的露天粪坑必须填埋,同时对沿线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社区支部书记、各办站所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镇农环办、美丽办负责牵头组织对各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指导、督查和考核。

2.明确责任主体。各社区为环境整治工作主体责任单位实行网格化处理,各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由支部书记亲自抓,社区安排一名垃圾治理专干具体抓,要按时间节点要求制定专项整治计划,组织人员和机械对村庄进行逐一清理,各社区两委干部包责任村民组及农户的卫生工作。

3.紧抓时间节点。2020年4月15日至5月15日为集中清理阶段,各社区自行组织两委干部、农户进行整治。5月18日至22日镇考评组进行集中打分。

4.加强资金保障。本次集中清理活动,镇政府将根据每个社区整治完成情况进行经费补贴(具体金额由镇党委会研究决定),资金使用上要严格规范,符合审计相关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利用党员骨干带头作用,充分发动群众,通过会议、宣传、发放资料、墙体标语等多种办法宣传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提高村民知晓率、农户参与率,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行动。

2.实行流动红旗制度。在9个社区实行“流动红旗”制度,镇农环办每周进行一次评比,每个社区选取3户门前庭院干净整洁、无乱堆放的居民进行50元现金奖励和流动红旗一周展示。

本次集中清理行动结束后镇农环办牵头,美丽办等部门参与结合劲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对各社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评并现场打分(见附件)。

对考核排名前三位的社区,分别奖励书记主任2000元、1500元、1000元,其他两委干部1000元、800元、600元。

对其他名次按期限完成并通过验收的社区,奖励社区书记主任800元奖励,村两委干部500元。对县文明办和农环办每月度环境卫生抽查的社区,若该月度我镇在全县排前7名的,奖励被抽查社区8000元,该月度我镇在全县排前8-12名的,奖励被抽查社区5000元。

推荐村庄撤并规范文件如何写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运河古城台儿庄参观游览。台儿庄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古时候属于兰陵旧疆,现在是枣庄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与江苏省接壤,为山东省的南大门。

现在,我利用大家乘车去台儿庄的时间,简要地介绍一下台儿庄的基本情况。

首先介绍台儿庄名字的由来。我们今天提到“庄”这个字的时候,常常与“村”合用,称为“村庄”,与城镇相对。其实,在古代,村与庄,是两个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点,后来成为最基础的行政单位;庄,是朝廷、贵族所拥有的土地,在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军人或雇民。台儿庄,应该是荀子任兰陵令的时候楚国的屯田,后来在此形成居民区。关于台儿庄名字的由来,传说很多,比较可信的是,台儿庄土地肥沃,但是地势低洼,汛期成为洪水走廊。人们在这里筑台而居,于是被称作“台庄”。唐代准提阁内的碑文上,出现“台家庄”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间所立的泰山庙碑文中,出现“台家庄集”,证明那时候已经不是普通的村庄而是颇具规模的集市。大运河开通之后,南方客商语速比当地居民快,使“台庄”的发音出现儿化。明代崇祯十二年所立的防务碑上,已使用“台儿庄”的称谓。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里,也使用台儿庄这个名称。今天,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台儿庄由田庄到运河重镇的过程,是伴随者运河的开通与兴盛的。

按照行政级别和面积,台儿庄赶不上河北石家庄,可是,她却赢得了“天下第一庄”的声誉。

这不是台儿庄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庄”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别六下江南,都要路过台儿庄。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对台儿庄的繁荣与兴盛,发出“天下第一庄”的赞誉。而明清两代和20世纪的沉重事实,又为这块土地赋予了文化的斑斓和历史的厚重。

今天,台儿庄仍然是“天下第一庄”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国漕运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处二战遗迹,四是市区两级政府对台儿庄的抢救性重建,使她呈现出无可替代的文化、军事和政治标志符号。

我们先说台儿庄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

万里长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画下雄浑的一撇,京杭大运河画下了遒劲的一捺,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为防御游牧民族的侵袭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征意义,而没有了实际功能。而京杭大运河,这个沟通中国南北的伟大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交通运输和优化生态的功能。

说起运河文化,我们必须梳理一下运河的历史。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27xx年前的春秋时期,在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境内的逼阳国,就有了人工开挖的运河。24xx年前,吴王夫差开凿了从今天的扬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隋炀帝开挖的运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经洛阳通达浙江的余杭。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疏通,到公元13世纪,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运河工程。明朝初年,永乐皇帝出于把国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虑,在元代运河的基础上,疏通、扩建了京杭运河,打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为明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命脉。那时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区一带,是十几个互不相连的小型湖泊。途经这里的京杭运河,自济宁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线路,自徐州至淮安,运河借走黄河水道。因为黄河为季节河,旱季断水、汛期黄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为了保证这条国家命脉的畅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人认为治运必先治黄,有人认为治黄不如避黄。于是,在“借黄就运”和“避黄行运”的问题上争执了几十年。万历年间,“避黄”派胜利,在万历三十二年,开通了时称泇运河的台儿庄运河。这段运河的开通,避开了黄河水患,使运河通航天数增加80多天,每年经过台儿庄运河的船只7000多艘,运输物资400万担。同时,还间接地促进了微山湖的形成,成为补充运河水源的水柜。

台儿庄地势较微山湖一带低洼,其海拔高度低于微山湖的湖底。为了防止汛期储存的湖水通过运河一泄而下,治河官员想出了多建船闸的办法。在这段运河开通之初的明朝万历年间,从微山湖口的韩庄至台儿庄,建起了八座节制闸。从南方载货北上的船只,经过船闸需要一定的时间,大量的官船和商船要在台儿庄等待,这个特殊的漕运枢纽于是滞留了大量流动人口,使得台儿庄迅速繁荣。明末至整个清代,台儿庄始终保持着“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

台儿庄是一个移民城镇,这里的居民基本上不是土着,没有排外的“地头蛇”欺负外乡人。所以,南来北往的富商大贾,都愿意借助台儿庄的商机创造财富,置办家业,长久定居,进而捐助善款,修桥铺路,建庙办学,成为台儿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到清代的康熙年间,台儿庄的常驻人口已经达到五万人,流动人口达到七八万人。由于在此经商和定居的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在营建自己的商铺和住宅时,带来了各地的建筑风格,使得台儿庄城里集中了京派、晋派、陕派、鲁南、江浙、徽派、闽南、岭南、欧式、中东等不同建筑;容纳了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妈祖等民间宗教在内的中外各大宗教,据文献记载,大战前的台儿庄,大小庙宇多达72座;由于台儿庄富有商机,吸引了官员、军人、儒生、商贾、僧道、医药、农夫、匠人、武侠、梨园、术士、杂耍、艺妓、掮客等三教九流在这里驻扎、布道、淘金和发展,成为不同文化的汇聚融合之地。

以上是台儿庄的文化标志符号。

关于军事符号,我想大家马上就能想起发生在70多年前的台儿庄大战。诗人桑恒昌曾在一首诗里写到:“也许,台儿庄没有看到全世界;//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了台儿庄。”1938年的台儿庄人,受交通和通讯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看到全世界,可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确确实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台儿庄大战不舒模最大的战役,却有着其他战役所不能比拟的经典意义:它是战争以来,中国在抗击外侮的正面战场上打的第一次胜仗,也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败仗,同时,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爆发前夕,维护和平的力量第一次给军国主义重创的战役,它给法西斯的最终灭亡敲响了丧钟,给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极大鼓舞。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在“亡国论”甚嚣尘上的时刻,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国威,也给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建立了必胜的信心,彻底破除了军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在中华民族面临绝望的危急关头,台儿庄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之地,维护世界和平之地。这一军事标志符号,体现了战争与和平的永恒主题。

在中华民族对日抗战史上,中国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大型会战很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天,回顾战史,目前在海峡两岸得到认同的将领,首选台儿庄大战的指挥者。这样,台儿庄又成为国共两党联系互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政治标志符号。

繁荣兴盛了300多年的台儿庄,到1855年也就是清朝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从山东入海,淤塞了山东境内的运河航道,京杭不能贯通,台儿庄的繁荣受到影响。1938年春天,中日在台儿庄持续了半个月的血战,使这个称得上中外建筑历史博物馆的台儿庄,无土不沃血,无墙不饮弹。坚固的城墙、威严的衙门、宽敞的会馆、庄重的庙宇、华丽的商铺、朴素的民宅,被夷为一片废墟。战后,国民政府登报承诺,要重建台儿庄。可是,因为战事紧张,加上后来的内战,国民政府的承诺一直没能兑现。台儿庄的居民,在断垣残壁上重建的商铺和民居,已经无法重现台儿庄往日的辉煌。

xx年隆冬的一天,新任枣庄市人民政府市长、海归双博士陈伟,带领政府部门和各区市的负责人,从滕州市的红荷湿地上船,沿运进行考察,研究讨论资源枯竭城市的发展战略。汽船航行了11个小时,天色擦黑才到达考察的终点台儿庄。这时,台儿庄区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陈市长,在台儿庄旧城区,还保留着一段明清时期的古运河。这段运河,因为废弃不用,在月河街一线留下了十多处古运码头。具有历史视野和战略眼光的陈市长,不顾一天的劳累,当即决定到现场进行考察。当他听说上海的绿房子公司计划投资六亿元,把这一带开发为商品房时,陈市长立即下令叫停。之后,陈市长利用节假日,先后40多次到台儿庄明查暗访,发掘古城遗迹。经过专家论证,市政府作出了重建台儿庄古城的决定。这样,我们在四百年前兴建、一百年前衰落、七十年前被战争摧毁的基地上,复活了台儿庄古城。

可以说,台儿庄古城是抢出来的,挖出来的,创出来的:所谓抢,指的是抢救性保存与重建,如果不是陈市长当机立断,所有的历史遗迹都在商品房开发过程中彻底破坏,失去了恢复的可能;所谓挖,指的是挖掘古城的文化基因,与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相衔接,进行基因修复与再造;所谓创,就是在重建中,不拘泥于战前的原貌,而是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创造出康乾盛世时期的台儿庄古城风采。决策者、设计者和建设者,本着存古、复古、生古的原则,使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承载了大战文化、运河文化和鲁南地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台儿庄是运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杨威之地,是南北水运交通枢纽,这里,国家级的景点有,国务院第一个批准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国家级爱国教育基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等。

今天我们到台儿庄参观游览的景点有: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观、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a区。

到达现场之后,各景点的导游会给大家作具体的介绍。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推荐村庄撤并规范文件如何写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运河古城台儿庄参观游览。台儿庄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古时候属于兰陵旧疆,现在是枣庄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与江苏省接壤,为山东省的南大门。

现在,我利用大家乘车去台儿庄的时间,简要地介绍一下台儿庄的基本情况。

首先介绍台儿庄名字的由来。我们今天提到“庄”这个字的时候,常常与“村”合用,称为“村庄”,与城镇相对。其实,在古代,村与庄,是两个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点,后来成为最基础的行政单位;庄,是朝廷、贵族所拥有的土地,在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军人或雇民。台儿庄,应该是荀子任兰陵令的时候楚国的屯田,后来在此形成居民区。关于台儿庄名字的由来,传说很多,比较可信的是,台儿庄土地肥沃,但是地势低洼,汛期成为洪水走廊。人们在这里筑台而居,于是被称作“台庄”。唐代准提阁内的碑文上,出现“台家庄”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间所立的泰山庙碑文中,出现“台家庄集”,证明那时候已经不是普通的村庄而是颇具规模的集市。大运河开通之后,南方客商语速比当地居民快,使“台庄”的发音出现儿化。明代崇祯十二年所立的防务碑上,已使用“台儿庄”的称谓。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里,也使用台儿庄这个名称。今天,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台儿庄由田庄到运河重镇的过程,是伴随者运河的开通与兴盛的。

按照行政级别和面积,台儿庄赶不上河北石家庄,可是,她却赢得了“天下第一庄”的声誉。

这不是台儿庄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庄”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别六下江南,都要路过台儿庄。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对台儿庄的繁荣与兴盛,发出“天下第一庄”的赞誉。而明清两代和20世纪的沉重事实,又为这块土地赋予了文化的斑斓和历史的厚重。

今天,台儿庄仍然是“天下第一庄”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国漕运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处二战遗迹,四是市区两级政府对台儿庄的抢救性重建,使她呈现出无可替代的文化、军事和 标志符号。

我们先说台儿庄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

长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画下雄浑的一撇,京杭大运河画下了遒劲的一捺,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为防御游牧民族的侵袭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征意义,而没有了实际功能。而京杭大运河,这个沟通中国南北的伟大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交通运输和优化生态的功能。

说起运河文化,我们必须梳理一下运河的历史。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2720xx年前的春秋时期,在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境内的逼阳国,就有了人工开挖的运河。2420xx年前,吴王夫差开凿了从今天的扬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隋炀帝开挖的运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经洛阳通达浙江的余杭。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疏通,到公元13世纪,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运河工程。明朝初年,永乐皇帝出于把国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虑,在元代运河的基础上,疏通、扩建了京杭运河,打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为明政府的 、经济、军事命脉。那时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区一带,是十几个互不相连的小型湖泊。

途经这里的京杭运河,自济宁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线路,自徐州至淮安,运河借走黄河水道。因为黄河为季节河,旱季断水、汛期黄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为了保证这条国家命脉的畅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人认为治运必先治黄,有人认为治黄不如避黄。于是,在“借黄就运”和“避黄行运”的问题上争执了几十年。万历年间,“避黄”派胜利,在万历三十二年,开通了时称泇运河的台儿庄运河。这段运河的开通,避开了黄河水患,使运河通航天数增加80多天,每年经过台儿庄运河的船只7000多艘,运输物资400万担。同时,还间接地促进了微山湖的形成,成为补充运河水源的水柜。

台儿庄地势较微山湖一带低洼,其海拔高度低于微山湖的湖底。

推荐村庄撤并规范文件如何写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运河古城台儿庄参观游览。台儿庄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古时候属于兰陵旧疆,现在是枣庄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与江苏省接壤,为山东省的南大门。

现在,我利用大家乘车去台儿庄的时间,简要地介绍一下台儿庄的基本情况。

首先介绍台儿庄名字的由来。我们今天提到“庄”这个字的时候,常常与“村”合用,称为“村庄”,与城镇相对。其实,在古代,村与庄,是两个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点,后来成为最基础的行政单位;庄,是朝廷、贵族所拥有的土地,在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军人或雇民。台儿庄,应该是荀子任兰陵令的时候楚国的屯田,后来在此形成居民区。关于台儿庄名字的由来,传说很多,比较可信的是,台儿庄土地肥沃,但是地势低洼,汛期成为洪水走廊。人们在这里筑台而居,于是被称作“台庄”。唐代准提阁内的碑文上,出现“台家庄”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间所立的泰山庙碑文中,出现“台家庄集”,证明那时候已经不是普通的村庄而是颇具规模的集市。大运河开通之后,南方客商语速比当地居民快,使“台庄”的发音出现儿化。明代崇祯十二年所立的防务碑上,已使用“台儿庄”的称谓。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里,也使用台儿庄这个名称。今天,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台儿庄由田庄到运河重镇的过程,是伴随者运河的开通与兴盛的。

按照行政级别和面积,台儿庄赶不上河北石家庄,可是,她却赢得了“天下第一庄”的声誉。

这不是台儿庄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庄”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别六下江南,都要路过台儿庄。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对台儿庄的繁荣与兴盛,发出“天下第一庄”的赞誉。而明清两代和20世纪的沉重事实,又为这块土地赋予了文化的斑斓和历史的厚重。

今天,台儿庄仍然是“天下第一庄”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国漕运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处二战遗迹,四是市区两级政府对台儿庄的抢救性重建,使她呈现出无可替代的文化、军事和 标志符号。

我们先说台儿庄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

长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画下雄浑的一撇,京杭大运河画下了遒劲的一捺,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为防御游牧民族的侵袭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征意义,而没有了实际功能。而京杭大运河,这个沟通中国南北的伟大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交通运输和优化生态的功能。

说起运河文化,我们必须梳理一下运河的历史。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2720xx年前的春秋时期,在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境内的逼阳国,就有了人工开挖的运河。2420xx年前,吴王夫差开凿了从今天的扬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隋炀帝开挖的运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经洛阳通达浙江的余杭。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疏通,到公元13世纪,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运河工程。明朝初年,永乐皇帝出于把国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虑,在元代运河的基础上,疏通、扩建了京杭运河,打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为明政府的 、经济、军事命脉。那时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区一带,是十几个互不相连的小型湖泊。

途经这里的京杭运河,自济宁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线路,自徐州至淮安,运河借走黄河水道。因为黄河为季节河,旱季断水、汛期黄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为了保证这条国家命脉的畅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人认为治运必先治黄,有人认为治黄不如避黄。于是,在“借黄就运”和“避黄行运”的问题上争执了几十年。万历年间,“避黄”派胜利,在万历三十二年,开通了时称泇运河的台儿庄运河。这段运河的开通,避开了黄河水患,使运河通航天数增加80多天,每年经过台儿庄运河的船只7000多艘,运输物资400万担。同时,还间接地促进了微山湖的形成,成为补充运河水源的水柜。

台儿庄地势较微山湖一带低洼,其海拔高度低于微山湖的湖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