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传统神话范文(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2:33:56 页码:13
2023年传统神话范文(大全16篇)
2023-11-11 22:33:56    小编:ZTFB

对于学习而言,总结是提高自己的一种有效方法。完美的总结应该包含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他人的感谢和认可。如果您需要了解不同领域的总结写作技巧,可以参考下面的范文。

传统神话篇一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我国除汉族之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在中华文化史上同样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传统民族的神话故事200字,希望对你有用!

而她们则化作哀牢山中的三座高山,后人称为三尖山,每年立秋都要举办歌舞。

张古老造好了天,李古老造好了地,地上没有人,空荡荡的,寂寞得很。玉帝把张古老喊来,说:“张古老,张古老,你造个人吧。”张古老用石头。

做人。

做了七天七夜头有了身子有了脚手都有了但坐着不会出气站起来不会走路。

张古老没有做成,他“唉唉唉”地叹了三口气,上天去了。玉帝又把李古老喊来,说:“李古老,李古老,你造个人吧。”李古老用泥巴做人,做了七天七夜,头有了,身子有了,脚手都有了,但坐着不会出气,站起来不会走路。李古老做人没有做成,他“唉唉唉”地叹了三口气,进地去了。

地上还是空荡荡的,寂寞得很。

玉帝把依罗娘娘叫来,说:“依罗娘娘,依罗娘娘,你做个人吧。”依罗娘娘用竹竿做骨架,用荷叶做肝肺,用豇豆做肠,用萝卜做肉,用葫芦做脑壳,通了七个眼眼,吹了一口仙气,坐着能出气了,站起来能走路了,依罗娘娘做人做成了。

地上有人了,凡间世上热闹了。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

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了,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把汗流干了,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他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索性一头扑到江水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

傣族人民为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长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间,相互用青松蘸水洒身,吉祥。

幸福。

的水相互泼洒,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

这项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阿诗玛:小石林有一个“阿诗玛”石,风风雨雨,她都在那里翘首以待,等待阿黑哥的到来。

相传土司热布巴拉家向阿诗玛家提亲,没有结果,便把阿诗玛抢走。这事被阿黑哥知道了,他翻过七七四十九座山,从远方牧场匆匆回去救阿诗玛。回到家后,阿诗玛已被抢走三天三夜了。他又骑上神马跨过九九八十一条河赶到热布巴拉家。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救出了阿诗玛。

阿诗玛和阿黑哥欢天喜地,骑马踏上归途。他们不知走了多少路、跨过几条沟、翻了几座山。天黑下来了,风大起来了,为了早日到家,他们顾不上这些,还是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一阵乱风过后,天上乌云滚滚,四野雷声隆隆,眼看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他们只好双双下马,但在黑夜里什么也看不见,结果两人迷了路。这时风又大,雨又急,看是看不见,喊是喊不应。山洪下来,水越来越深,他俩走散了,谁也找不到谁。洪水渐渐退去后,阿诗玛和阿黑哥又碰到一起,但两人都已迷失方向。他们正犯愁时,一只嗡嗡叫的小蜜蜂朝他们飞来。蜜蜂围绕他们转了三圈后,开始讲话了:“嗡嗡嗡,嗡嗡嗡,今晚就来家歇,我家就在岩洞中。”于是阿诗玛同阿黑哥朝着小蜜蜂飞的方向走去。

蜜蜂领着阿黑和阿诗玛进了石林,这里又湿又滑,阿诗玛伸手想找个癞石头扶扶,不料一下粘在了崖壁上,再也下不来了。她只好伤心地对阿黑哥说:“阿黑哥啊阿黑哥,快快想法救下我,去找白猪、白公鸡,拿来祭献神爷。”

阿黑哥听后,又伤心又着急,他擦干眼泪,又翻过四十九座山,八十一条河,最后找来白公鸡,但是走遍九村十八寨,就是找不到白猪。没办法,他只好找来一头黑猪,又到山上挖来一筐白泥巴。他把泥巴和成浆,涂在黑猪身上充白猪,这样白猪和白鸡都有了。可就在他高高兴兴准备回石林时,由于连日奔波太疲倦了,爬过最后一座山后,一坐下来便睡着了。这时,没斯帕玛(老天爷)又下起一场大雨,雨水把他从梦中浇醒,过去看猪时,黑猪身上的白泥巴早被雨水冲得干干净净。崖神祭不成了,阿诗玛也救不下来,阿黑后悔莫及,他呼天唤地大哭一场,但崖神不松手,阿诗玛就永远粘在那块大石头上。天长日久,在雨水的不断冲刷下,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样子。阿诗玛石像旁的那一池水,就是当时把白猪冲成黑猪的那场雨水积下的。

传统神话篇二

神话是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那么有关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传说大禹跟女娇结婚后,只在家待了四天,便忙着离家治水去了。留给女娇的,就只有守望的流光,20xx年过去了女娇也成为一位中年妇人了。但她没有怨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她把对大禹的爱深埋在心底,采桑织布,教养幼儿,不使大禹分心,大禹才得以安心治水。

此外,还有另有一传说,大禹与女娇举行了婚礼,自辛日结婚,到甲日(前后只有4天)就外出治水去了。女娇追随大禹,也在附近的安邑安了家,照顾大禹的饮食起居。那几日工程正处于关键时刻,为了早日结束原始居民的哭声,赢得打通轩辕山战役的胜利,把奔流肆虐的洪水引向大海,大禹不得不旰衣宵食,吃住都在工地。大禹便与女娇约定,为了抢。

时间。

在工地上设张鼓女娇听见鼓声就来送饭否则勿来。

可是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大禹不慎碰落一块山石,石落击鼓。女娇听到了,就连忙带着食物来到了工地。却看见自己的丈夫化作一头巨大的黑熊,一爪操钎,一爪执斧,在河中浪头跳跃,专注地开凿轩辕山。

原来自己的丈夫竟然是一头面目狰狞的大熊,女娇大惊失色,扔下手中的食物,慌乱又惊恐地奔逃而去。

大禹见状,也赶紧追了上去,他想向妻子解释清楚。急切中,他居然又忘了要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他边追边喊,可是他越喊,女娇越不敢停留。就这样,一追一逃间,女娇跑到了嵩山之下,终于力竭而止化成了一块大石。夏禹心急如焚。大禹的部属闻讯赶来,也都十分唏嘘。细心的伯益发现,女娇的石像中传来空洞的声音,原来女娇已经怀孕了。

大禹见母子俱化为石,更是悲痛不已,他对石头喊道:“还我儿子。”石像的肚腹应声开启,一个男婴就此降临人世。

由于是启石而生,天赋异秉,他的名字便叫“启”,他就是未来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开创者夏启。

禹开凿轩辕山,丧妻得子的故事见于《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因此,《楚辞天问》里屈原问道:“焉有龙虬,负熊以游?”“龙虬”指大禹,“熊”指鲧。鲧腹生禹,那么禹变成大熊也是可能的了。

禹即天子位后,曾两次会盟诸侯,所选的盟址一次是涂山,另一次则是在会稽山。禹之所以把第一次诸侯会盟大会的地址选在涂山,就有报答妻子部族的意思。

为了纪念女娇夫人,至今嵩山南麓仍然建有启母阙。

伏羲兄妹制了人烟以后,世间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了。可是,那时候的人跟我们现在的人大不相同。那时候人不晓得做庄稼,一天到黑只晓得打野物,吃的就是野物的肉,喝的就是野物的血。野物打得少,就少吃一些;打不到,就饿肚皮。在那个时候吃饭成了一个大问题。

伏羲看到这个光景,心里很难过。他想:要是老这样下去,岂不是要饿死一些人吗?他左思右想,想了三天三夜,都没有想出个可以解决儿孙们吃饭问题的办法来。到了第四天,他走到河边一面转悠,一面想办法。走着走着偶尔抬头一看,看见一条又大又肥的鲤鱼,从水面上跳起来,蹦起多高。一会儿,又是一条鲤鱼跳起来;再隔一会儿。又是一条。这下子就引起了伏羲的注意。他想:这些鲤鱼又大又肥,弄来吃不是很好吗!他打定主意,就下河去抓鱼,没费好大工夫,捉到一条又肥又大的鲤鱼。伏羲欢喜得很,就把鲤鱼拿回家去。

伏羲的儿孙们看见伏羲捉来了鱼,也都欢欢喜喜跑来问长问短。伏羲把鱼撕给他们吃,大家吃了,都觉得味道不错。伏羲向他们说:“既然鱼好吃,以后我们就动手捉鱼,好帮补帮补。

生活。

”儿孙们当然赞成,当下都跑到河里去捉鱼捉了一个下午,差不多每人都捉到了一条,还有捉三、四条的这下子大家都欢喜得了不得,把鱼拿回去美美地吃了一顿伏羲又打发人给住在别的地方的儿孙们送信,喊他们都来捉鱼吃。

这样,没到三天,伏羲的儿孙们都学会捉鱼了。

偏偏好事多磨。在第三天上,龙王忽然带了乌龟丞相跑来干涉,他恶声恶气地对伏羲说:“哪个喊你来捉鱼的?你们这么多人安心要把我的龙子龙孙们都捉完吗?赶紧给我搁倒哟!”

伏羲没给龙王的话吓倒,他理直气壮地反问龙王:“你不准我们捉鱼,那我们吃啥子唷?”

龙王气冲冲地说:“你们吃啥子,我管得到?就是不准你们捉鱼。”

伏羲说;“好,不准捉,我们不捉;以后没得吃的我们就来喝水,把水喝得干干的,把你们所有的水族都干死!”

龙王本来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听伏羲这么一说,心里果然害怕。他怕伏羲和他的儿孙们真来把水喝干,自己的命就难保了。想让他们捉吧,又实在回不过口来,正在进退两难,乌龟丞相凑到龙王耳朵边上,悄悄向龙王说;“你看这些人都是用手捉鱼,你就和他们定个规矩:只要他们不喝干河水,就让他们捉去,但是不许用手捉。他们不用手就捉不到鱼。这下子既保下了龙子龙孙,又保住了龙君你的性命,让他们看着河水白瞪眼,该多好呢!”

龙王一听这话,高兴得哈哈大笑,转过脸来向伏羲说:

“只要你们不把水喝干,你们要捉鱼就来捉吧,可是得遵守这么个规矩,就是不能用手捉。你们若是答应,就算是说定了,以后双方都不准反悔!”

伏羲想了想,说:“好吧。”

龙王以为伏羲上了当,便带着乌龟丞相高高兴兴地回去了。伏羲也带着儿孙们回去了。

伏羲回去以后,就想不用手捉鱼的办法。想了一个通宵,第二天又想了一个上午,还是没有把办法想出来。到了下午,他躺在树荫底下,眼望着天,还是在想。

这时候,他看见两枝树枝中间,有个蜘蛛在结网。左一道线,右一道线,一会儿就把个圆圆的网子结好了。蜘蛛把网结好就跑到角落里躲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那些远远飞来的蚊子呀、苍蝇呀都被网子网着了。蜘蛛这才不慌不忙地从角落里爬出来饱餐一顿。

伏羲看见蜘蛛结网,心里突然开了窍。他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葛藤来当绳子,象蜘蛛结网那样,把它们编成了一张粗糙的网,然后又砍了两根木棍十字形绑到网上,又拿了一根长棍绑到中间,网就做好了。他把网拿到河边往河里一放,手握长棍在岸边静静地等候着。隔了一会儿,把网往上一拉,哎哟,网里净是些欢蹦乱跳的鱼。这个办法硬是对劲,比起用手捉鱼不但捉得多,人还不用下水了。伏羲就把结网的方法教给他的儿孙们。从此以后,他的儿孙就都晓得用网来打鱼了,吃的再也不缺了。一直到现在人们还是用网来打鱼。

龙王看见伏羲用网来打鱼,气得干着急。因为他们并没有用手捉鱼呀!龙王如果反悔,不但话不好说,还怕惹得伏羲和他的儿孙们起了火,真来把水喝干了。龙王坐在龙官里急呀急的,就把一对眼睛急得鼓出来了。所以后来人们画的龙王像,眼睛都是鼓起来的。那个不知趣的乌龟,看到龙王急得那个样,还想替龙王出个主意。哪晓得刚刚爬到龙王肩膀上,嘴巴凑到龙王耳朵边,一句话还没说出来,就被龙王一巴掌打到面前公案上的墨盘里啦。乌龟在墨盘里翻了两翻,染了一身墨汁。现在乌龟身上乌漆漆的,就是那回被龙王打到墨盘里染的。

别看灶王爷胡子一大把,还像小孩似地爱吨糖。他不但自己吃,还把糖送给玉帝,弄得玉帝也变得爱吃糖了。

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是个送灶的日子,过去这个时候,人们都要请灶王爷吃麦芽糖,还让他转送一些给玉帝吃。可如今没人给他俩送糖了。玉帝吃不到糖,挺不高兴,就把灶王爷招来,责问他;“过去每年这一天,你都献给我麦芽糖,可这几年,我怎么连糖影子也见不到?”

灶王爷听玉帝这么一说,赶紧跑到南天门往下瞧。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看见哪一家房子里有香烟缭绕.就知道这家主人正在烧香供佛,要请他去大吃一顿。可现在.他看呀看呀.看了好久,眼都瞅酸了,还是看不见一丝烟火。

灶王爷急了,忙上殿对玉帝说:“玉帝莫生气,待臣到下界去看看。”说着,就腾云驾雾来到人间。

灶王爷降落在一座大房子前面,刚刚推开门,就吓了一大跳,呀!这儿怎么有个妖怪:大大的个子,怪模怪样的,长着三排转动着的牙齿,排成“品”字形,正在“咔嚓咔嚓”不停地嚼着甘蔗,不一会儿,就把一大堆甘蔗嚼碎,咽到肚里去了。

灶王爷虽说是个神仙,可他只会向玉帝打小报告,并没有大本事。他的身子长得胖,这会儿想跑又跑不动,只得壮起胆子来,战战兢兢地问妖怪:“你……你是何方妖精?”

“灶王爷不必害怕!”地里突然冒出一个人来,灶王爷仔细一看,是个白胡子老头,拄着一根拐杖。噢,原来是土地公公!

土地公公说:“小神一直住在人间,对人间的事情也略知一二.知道此物不是妖怪,而是造糖用的甘蔗压榨机。你看这些甘蔗,经机器这么一压,糖汁就从里面跑出来了。听说,再经过脱色、过滤、蒸发、结晶,就可以造出糖来。”

灶王爷仔细一看,可不是!那些管子里流的全是糖汁,真把他给馋坏了。他命令土地公公:“快给我拿麦芽糖来!我吃了,会在玉帝面前替你说几句好话。”

土地公公忙说:“有!有!这里是造糖厂,不要说蔗糖、麦芽糖、葡萄糖了,还有乳糖、冰糖、果糖、红糖……什么糖都有,您尽管拿吧!”

灶王爷真是喜出望外,每样都抓了一大把,拿回家大吃一顿,还送一半给玉帝。

玉帝边吃边点头,满意极了,连声说:“不错!不错!比麦芽糖还甜!”玉帝吃完糖,还不过瘾,又对灶王爷说:“我还要吃糖!我要尝尝更甜的糖!”

灶王爷又去找土地公公。土地公公只好再带他去找糖。

灶王爷看到桌上有好几个糖罐子,其中一个糖罐子的标签上写:“龙胆糖”,心想:“好家伙!龙的胆能做糖!这糖一定名贵!”便兴冲冲地抢着这罐糖走了。土地公公在灶王爷后面紧追,着急地喊:“等一等!这不是……”可是,灶王爷连理都没理他,只管腾云驾雾上天去。

玉帝听说龙胆能做糖,高兴极了,命令天兵天将:“把四海龙王一家全绑起来!拿他们的胆做糖!”

玉帝发过命令,就坐下来吃糖。可是,他刚吃一口糖,就皱紧了眉头,问:“此糖为何不甜?”

灶王爷一听,慌了,也赶紧尝一尝,咦?果然没有甜味,还带点苦味呢!

玉帝很不高兴,命令灶王爷:“你快给我换一罐好糖来!”

灶王爷不敢怠慢,赶紧照玉帝的命令去办。他到人间见了土地公公,就埋怨他:“你怎么给我不甜的糖?”

土地公公委屈地说:“小神连声喊叫,可您只管上天去,小神有何法子呢?您自己搞错了,这龙胆糖是用龙胆的根造出来的,龙胆是一种植物,哪是什么龙的胆?”

灶王爷自知理亏,就不再说什么。忽然,他一眼瞅见架子上有个罐子,标签上写着“糖精”二字,便打开罐子,用手指蘸点颗粒儿尝尝,嘿,甜极了!灶王爷心想:“这土地神真小气,原来把好糖藏在架子上,想留着独自受用。”便乘土地公公不注意,把这糖精罐子藏在自己的大袍袖里上天去了。

传统神话篇三

传说峨眉山中,有条白蛇经过千年修炼终于要化仙了,但王母娘娘提醒说她刚修炼时曾经被一个牧童救了一命,成仙之前要报牧童的恩。于是白素贞在妹妹小青的陪同下,化身成两个美丽女子,来到人间寻恩人报恩,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杭州的断桥边找到了恩人,他已经经过几世的轮回,今世他是一个学药的秀才,从小孤苦,由钱塘的姐姐抚养长大。

于是,白娘子便要报许仙一世的恩情,她与许仙在断桥一见钟情,成为结发夫妻。她是个贤惠的女子,对许仙敬重有佳,许仙在药堂学药,她在家里里外外操持家务。几年后,在白娘子的帮助下,许仙在杭州城里开了一间药店“保和堂”。她悬壶济世,乐善好施,被人们成为“白娘子”。

她为了许仙,受尽磨难。蛇是不能喝雄黄酒的,尤其在热天的时候。但是为了许仙高兴,她不忍看官人失望的脸色,在端午节冒险喝下雄黄酒,却因为身怀六甲,法力失效而变回原形。许仙经不住吓,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死在床前。白娘子为救许仙,冒着生命危险,下地狱,斗钟馗,上仙山,偷灵芝,最终,上天为之动容。南极仙翁破例赠草,救回许仙。

但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以捉妖拿怪来修行的千年老龟法海发现了白蛇。为使自己尽快成仙,他要降服白娘子。他为了靠近白素贞,化身成金山寺的和尚,为了抓住白娘子,他不惜帮助奸佞,坏事做尽,但每次都被白娘子化险为夷。法海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趁龙王爷生日,许仙上金山寺进香,谎言欺骗善良的许仙,将其软禁,逼迫白娘子现身。

白娘子为救许仙,求法海放人,法海竞逼迫身怀六甲的白娘子以膝为腿,跪着上山。千难万难,金山寺台阶千千万,白娘子的衣服磨破了,膝盖跪肿了,最终上了山,法海却信口开河,并且打伤了小青。最终法海惹怒了白娘子,白娘子一气之下,水漫金山寺,但她已有孕在身,斗不过法海,只得与小青回到杭州。白娘子与小青重到断桥,正在含悲发愁,与逃出金山寺来杭州寻妻的许仙相遇。小青恨许仙轻信法海,举剑就砍。白娘子对丈夫又怨又爱,竭力劝阻。许仙悔恨辜负白娘子深情厚爱,连连赔罪,夫妻俩言归于好。

法海却不肯善罢甘休,竟从镇江赶到杭州,趁白娘子生了儿子身体虚弱,用金钵罩住她,又把她镇压到雷峰塔底,扬言:白娘子若想脱身,除非“雷峰塔倒,西湖水干。”硬生生的拆散了许仙夫妻,白娘子母子。小青斗不过法海,只得只身逃回峨眉山中刻苦修炼,武功法力大有长进,重来西湖营救白娘子。白素贞的儿子文曲星许梦蛟在许仙抚养下长大成人,赴京应考高中状元,到雷峰塔前向母亲报捷。

小青和许梦蛟、许仙在雷峰塔下重逢。许梦蛟为救母亲,苦跪雷峰塔,疏导西湖水,最终,雷锋塔倒,母子团聚。

法海则因为作恶多端,法力大减,再也抵挡不住含恨苦修的小青蛇,最终被小青逼到西湖旁边,跳进湖里寻求庇护。最后,他看见螃蟹的肚脐下有一丝缝隙,便一头钻了进去。螃蟹把肚脐一缩,法海和尚就被关在里面了。

一头钻了进去。螃蟹把肚脐一缩,法海和尚就被关在里面了。

法海和尚被关在螃蟹肚子里,从此再也不敢出来。原先,螃蟹是直着走路的,自从肚子里钻进了那横行霸道的法海和尚,就再也直走不得,只好横着爬行了。直到今天,我们吃螃蟹的时候,揭开它的背壳,还能在里面找到这个躲着的秃头和尚呢!

传统神话篇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也在不断融合,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世界中逐渐显露优势。神话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对我国人民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也十分深远,中国神话和世界优秀的动画相对比有着自己独特性的魅力,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传统历史神话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

古代有个青年叫王天亮,以打柴为生养活老母,但这个王天亮是个热心人,见谁家有难都去帮把手,邻居都很喜欢他。一天他上山打柴,看见一只老虎,伸着滴血的舌头,走到他面前,摇头摆尾似有所求。天亮问:“虎大哥,你若是有病,就把头点上三点,若不是,把尾摆上三摆。”老虎听了把头点了三点。天亮看后又问:“虎大哥,你若是病在嘴里,再把头点上三点,若不是病在嘴里,把尾摆上三摆。”老虎又把头点了三点。天亮奇怪地说:“虎大哥,你坐起来让我看看。”老虎听罢果真坐了起来。天亮仔细往老虎嘴里察看,原来是一根骨刺扎进舌里,舌上肿了个疙瘩,有一只胡桃大,流着脓血。天亮拔出了那根骨刺,又从衣袋里掏出一个朱红瓷瓶,倒出一点祖传自制创伤灵药,敷到老虎伤口上,不一会儿,老虎的伤就好了。老虎很感激,就跟天亮拜了兄弟。从此,天亮便按照虎大哥的意思,每天到南山湖边打柴,那里山清水秀,林茂花繁,百鸟和鸣,犹如仙境一般。

一晃几年过去了,这天他在山上打柴时捡到一枚大得出奇的鸟蛋,天亮见了如获至宝,把蛋揣进怀中,喜滋滋地回家了。天亮十分珍爱这枚鸟蛋,用棉花把它包得厚厚的,晚上睡觉也放在被窝里紧紧贴在身边,盼望有朝一日孵出一只大鸟来。

过了不久,果真有一只壮实的小鸟儿“瞅瞅”地破壳而出。天亮母子把它看作掌上明珠,一日三餐,精心饲养,百般爱护。日子一天天过去,鸟儿慢慢生出了金光夺目的羽毛。“啊!”天亮母子惊异地叫道,“原来它是一只美丽的凤凰啊!”

金凤凰渐渐长大了,天亮母子却一天天瘦下去。这天金凤凰忽然开口说话了:“妈妈和哥哥为我都瘦了,现在我的翅膀硬了,我要远飞了。三年后我来报答你们的大恩。”说罢,它泪如雨下,走到院中,振翼长鸣,凌空而去。

开封府尹的儿子听说此事,来找天亮,愿出银千两买金凤凰。天亮不愿意,公子大怒,就把天亮押回了大牢,判了死刑。

一晃三年已过,金凤凰化作一绝世美人来到天亮家中报恩,听天亮母亲说了事情原委后,金凤姑娘就日夜操劳,侍奉老母,体贴入微,极尽。

孝道。

一天,老虎来探望天亮,当听说天亮被关在开封si囚牢中时,立即跑到高山顶上,召集了八百虎弟兄。虎王带领他们来到开封救恩人。开封府尹听说虎群拥来,惊恐万状,急令四门紧闭,军士上城守卫。虎王见四门紧闭,顿时勃然大怒,一个号令,八百只猛虎伏地一声长吼,冲破大门,直奔开封府大堂。

虎王抓住开封府尹,痛斥道:“你纵子行凶,害苦王天亮?身为父母官,不为百姓兴利除害,反而祸害一方,要你何用?”虎王命他膝行至狱前,叩首请出恩人王天亮,然后横扫一尾,将府尹甩出三丈之外,又将府尹之子吞进了肚里。虎王请王天亮骑上虎背,率领众虎归山。王天亮只听一阵风声怒吼,快如闪电,不觉回到了家里。金凤姑娘闻知,慌忙出来迎接。虎王见他们郎才女貌,恩爱无比,便做媒让他们结为美满夫妻。从此,王天亮一家三口过上了。

幸福。

的日子。

唐朝时期,有一个名叫韦固的有钱公子,年轻的时候,他到宋城去游玩,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走着走着看到月光之下有一个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边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韦固很好奇地过去问他说:“老伯伯,请问你在看什么书呀!”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说:“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是仇人或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

韦固听了,自然不会相信,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觉得这是一个古怪的老人,当他想要再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由于充满了好奇,韦固也就跟着他走。

到了米市,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孩便是你将来的妻子。”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家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她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再要去找那老人算账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了。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这时韦固已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眉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为什么她的眉间会有疤痕呢?”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姆陈氏抱着她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

生命。

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她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说:“那保姆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

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异,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韦固证实了这件事后,真是惊讶极了,一。

时间。

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事,全盘说出,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

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作主的。因此夫妇俩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

生活。

很快这件事传遍了宋城城里城外,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刘三姐是天上的歌仙。相传唐代,在罗城与宜山交界的天洞之滨,有个美丽的小山村,村中有一位叫刘三姐的壮族姑娘,她自幼父母双亡,靠哥刘二抚养长大,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鱼为生,相依为命。三姐勤劳聪明,纺纱织布是巧手,而且长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绝伦。刘三姐喜欢唱山歌,她的山歌远近闻名,故远近歌手经常聚集其村,争相与她对歌、学歌。

刘三姐心地善良,嫉恶如仇,但她一个弱女子,帮不了什么忙。所以刘三姐看到有不平的事,就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和不平。她常常因此得罪土豪劣绅。当地有个财主莫怀仁欺压百姓,贪其美貌,欲占为妾,遭到她的拒绝和奚落,莫怀仁的臭名远扬,因此莫怀仁对刘三姐恨之入骨。

莫怀仁企图禁歌,又被刘三姐用山歌驳得理屈词穷。他又请来三个秀才与刘三姐对歌,又被刘三姐等弄得丑态百出,大败而归。莫怀仁恼羞成怒,不惜耗费家财去勾结官府,咬ya切齿把刘三姐置于死地而后快。为免遭毒手,三姐揩同哥哥在众乡亲的帮助下,趁天黑乘竹筏,顺流沿天河直下龙江后入柳江,辗转来到柳州,在小龙潭村边的立鱼峰东麓小岩洞居住。

来到柳州以后,三姐那忠厚老实的哥哥刘二怕三姐又唱歌再招惹是非,便想方设法来阻止。一天,他从河边捡回一块又圆又厚的鹅卵石丢给三姐,说:“三妹,用你的手帕角在石头中间钻个洞,把手帕穿过去!若穿不过去就不准你出去唱歌!”接着铁青着脸一字一顿地补充道:“为兄说一不二,绝无戏言。”三姐看着哥哥的满脸愠色,哪里还敢像往常那样据理争辩,拾起丢在面前的石头,暗忖道:“我又不是神仙,手帕角怎能穿得过去?”她下意识地试穿,并唱道:哥发癫,拿块石头给妹穿,软布穿石怎得过?除非凡妹变神仙!”

“管你是凡人也好,神仙也好,为兄一言既出,绝不更改!”哥哥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不让她唱歌了。

谁料三姐凄切婉转的歌声直上霄汉,传到了天宫七仙女的耳里,七仙女非常感动,恐三姐从此歌断失传,于是施展法术,从发上取下一根头发簪甩袖向凡间刘三姐手中的石块射去,不偏不歪,把石头穿了一个圆圆的洞。三姐无意中见手帕穿过石头,心中暗喜,张开甜润的嗓子:“哎……穿呀穿,柔能克刚好心欢,歌似滔滔柳江水,源远流长永不断!”从此,刘三姐的歌声又萦绕回鱼峰山顶、树梢,慕名来学歌的对歌的连续不断。

后来,三姐在柳州的踪迹被莫怀仁侦知,他又用重金买通官府,派出众多官兵将立鱼峰团团围住,来势汹汹,要乡亲们交出三姐,不然就把乡亲们杀掉,三姐不忍心使乡亲流血和受牵连,毅然上山跳入小龙潭中。

正当刘三姐纵身一跳的时候,顿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随着一道红光,一条金色的大鲤鱼从小龙潭中冲出,把三姐驮住,飞上云霄。刘三姐就这样骑着鱼上天,到天宫成了歌仙,而她的山歌,人们仍世代传唱着。为纪念她在柳州传唱的功绩,人们在立鱼峰的三姐岩里,塑了一尊她的石像,一直供奉。

传统神话篇五

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所以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下面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用!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

时间。

家家户户都贴红纸。

对联。

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

春联。

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中国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中国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胜的月宫之谜。嫦娥奔月的故事有着不同的文本。早期的记载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是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要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了仙,却被罚变成丑陋的蟾蜍在月宫捣不死之药。后来这个故事逐渐演化出许多优美婉转的新情节,如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一气射下九个太阳,人们因此得以安居乐业。不料,被射落的九个太阳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恼怒地将后羿和妻子嫦娥贬入凡间。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长生不老药送给他。后来心术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众外出狩猎之机,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当机立断将药一口吞下。随后,嫦娥就轻飘飘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家后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妻子。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有些地方传说中秋节就是这样形成的。

吴刚伐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倒。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天界后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一说他学仙不够专心,天帝为锤炼他的心志,罚他砍桂树,并允诺如果砍倒,即可成仙。于是吴刚便在清冷的月宫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砍下去。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原是道教掌故之一。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服用这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代文人写诗作词,也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起义。

成功。

后,朱元璋高兴地传下口谕,每年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0xx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

爱国。

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传统神话篇六

那普陀山上的观世音菩萨,给一只神变来的猕猴,授了戒律,命它从南海来到雪域高原修行。这只猕猴来到雅砻河谷的洞中,潜修慈悲菩提心。正当猴子在认真修行的时候,山中来了一个女魔,施尽淫欲之计,并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我们两个结合吧!”起初,那猕猴答道:“我乃是观音菩萨的徒弟,受命来此修行,如果与你结合,岂不破了我的戒行!”那女魔便娇滴滴地又说道:“你如果不和我结合,那我只好自尽了。我乃前生注定,降为妖魔;因和你有缘,今日专门找你作为恩爱的人。如果我们成不了亲,那日后我必定成为妖魔的老婆,将要杀害千万生灵,并生下无数魔子魔孙。那时,雪域高原,都是魔鬼的世界,更要残害许多生灵。所以,希望你答应我的要求。”那猕猴因为是菩萨降世,听了这番话,心中自念道:“我若与她结成夫妻,就得破戒;我若不与她结合,又会造成大的罪恶。”想到这里,猴子一个跟头,便到普陀山找那观世音菩萨,请示自己该怎和办。那观世音想了想,开口说道:这是上天之意,是个吉祥之兆。你能与她结合,在此雪域繁衍人类,是莫大的善事。作为一个菩萨,理当见善而勇为;速去与魔女结成夫妻。这样,猕猴便与魔女结成伴侣,后来,这对夫妻生下六只小猴,这六只小猴性情与爱好各不相同。那菩萨化身的猕猴,将这六只小猴送到果树林中,让他们各自寻食生活。

三年以后,那猴父前去探视子女,发觉他们已生殖到五百只了。这个时候,树林之中果子也愈来愈少,即将枯竭。众小猴见老猴来了,便纷纷嚷道:“我们将来吃什么呢?”他位个个摊着双手,模样十分凄惨。那猕猴见此情景,自言自语道:我生下这么多后裔是遵照观世音菩萨的旨意,今日之事,使我伤透了脑盘,我不如再去请示观世音去想到这里,他旋即来到普陀山请示圣者。菩萨道:“你的后代,我有够抚养他们。”于是,猕猴便遵命于须弥山中,取了天生五谷种子,撒向大地,大地不经耕作便长满各种谷物盆地父猴才别了众小猴回洞里去。众猴子因得到充足的食物,尾巴慢慢地变短了,也开始说话,逐渐变成了人,这就是雪域上的先民。

注:猕猴变人的故事,在藏族民间广为传播,并记录在古老的经书之中,还搬上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的壁画之。那猕猴住过的洞穴,民间传说就在泽当附近的贡布山上,而“泽当”也因是“猴子玩耍之地”而得名。

从近二十年来在林芝、墨脱、定日和昌都卡若遗址的发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发现与传说是相吻合的。它告诉我们,西藏高源很早便有人类活动。后来,生活在甘肃、青海一带的羌人向西南迁徙,与西藏原来的土著居民事例而发展成为“博”

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叫阿牛的农民。阿牛家里很穷,他七岁就没了父亲,靠母亲纺织度日。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烂了。

阿牛长到13岁,他对母亲说:“妈妈,你眼睛不好,今后不要再日夜纺纱织布,我已经长大,我能养活你!”于是他就去张财主家做小长工,母子俩苦度光阴。两年后,母亲的眼病越来越严重,不久竟双目失明了。阿牛想,母亲的眼睛是为我而盲,无论如何也要医好她的眼睛。他一边给财主做工,一边起早摸黑开荒种菜,靠卖菜换些钱给母亲求医买药。也不知吃了多少药,母亲的眼病仍不见好转。

一天夜里,阿牛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漂亮的姑娘来帮他种菜,并告诉他说:“沿运河往西数十里,有个天花荡,荡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这花要九月初九重阳节才开放,到时候你用这花煎汤给你母亲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重阳节那天,阿牛带了干粮,去天花荡寻找白菊花。原来这是一个长满野草的荒荡,人称天荒荡。他在那里找了很久,只有黄菊花,就是不见白菊花,一直找到下午,才在草荡中一个小土墩旁的草丛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这株白菊花长得很特别,一梗九分枝,眼前只开一朵花,其余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将这株白菊花连根带土挖了回来,移种在自家屋旁。经他浇水护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陆续绽开,又香又好看。于是他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汤给母亲服用。当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后,阿牛母亲的眼睛便开始复明了。

白菊花能治眼病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村上人纷纷前来观看这株不寻常的野菊花。这一消息也传到了张财主那里。张财主将阿牛叫去,命他立即将那株白菊移栽到张家花园里。阿牛当然不肯。张财主便派了几个手下人赶到阿牛家强抢那株白菊花,因双方争夺,结果菊花被折断,他们才扬长而去。阿牛见这株为母亲治好眼疾的白菊横遭强暴,十分伤心,坐在被折断的白菊旁哭到天黑,直至深夜仍不肯离开。半夜之后,他朦胧的泪眼前猛然一亮,上次梦见的那位漂亮姑娘突然来到他的身边。姑娘劝他说:“阿牛,你的孝心已经有了好报,不要伤心,回去睡吧!”阿牛说:“这株菊花救过我的亲人,它被折死,叫我怎么活?”姑娘说:“这菊花梗子虽然断了,但根还在,她没有死,你只要将根挖出来,移植到另一个地方,就会长出白菊花。”阿牛问道:“姑娘,你是何人,请告知,我要好好谢你。”姑娘说:“我是天上的菊花仙子,特来助你,无需报答,你只要按照一首《种菊谣》去做,白菊花定会种活。”接着菊花仙子念道:“三分四平头,五月水淋头,六月甩料头,七八捂墩头,九月滚绣球。”念完就不见了。

阿牛回到屋里仔细推敲菊花仙子的《种菊谣》,终于悟出了其中意思:种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头,五月多浇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护好根,这样九月就能开出绣球状的菊花。阿牛根据菊花仙子的指点去做了,后来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条。他又剪下这些枝条去扦插,再按《种菊谣》说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便开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后来阿牛将种菊的技能教给了村上的穷百姓,这一带种白菊花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因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这株白菊花的,所以后来人们就将九月九称作菊花节,并形成了赏菊花、吃菊花茶、饮菊花酒等风俗。

神话故事3:龙的姑娘措美。

很早以前,南方有个金光闪闪的白玛王国,周围有几百个城邦环绕。国王名叫古巴保,王后名叫则齐,他们的女儿叫做松石白玛。

王国里有一对百姓夫妇,生下一个做梦十分灵验的儿子。一个夜晚,儿子在睡梦中“哈哈”大笑。第二天母亲问:“昨晚你一定梦到了稀奇的事情吧?”儿子说:“是呀,是呀!我梦见好多手持棍棒的人一哄而上,狠狠揍国王。我当上了国王,穿着漂亮的衣服,身旁坐着美丽的公主。”母亲带着儿子,来到国王跟前,说自己的孩子做了这样一个梦。国王一听怒火冲天:“大胆贱民!居然想用棍子打我,还想自己当国王,是不是发疯了?”随后命人在宫殿南边挖一个九层洞,把少年扔下去。善良的百姓们知道后,每天悄悄来到洞口,给少年扔点吃的东西。

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一个晴朗的日子,远方飞来两只鸽子,一只白鸽子,一只绿鸽子,盘旋在九层洞口。“啊呀呀!洞里的少年还活着!”鸽子很是惊奇,安慰少年说:“不要难过!不要难过!你们国王有条钩绳,一端有只金环,一端有只银钩子。如果你有办法拿到它,就从这里往东北方向走。翻过两座山,有个檀香树林子,林子前方就是那个叫做白玛尤桂的湖。湖的东北角有个死山羊那么大的白石头,你躲在后面。藏历大年初一到十五期间,龙王的女儿要到湖上来洗澡。其中最美的女儿,名叫措美尤吉,当她出现时,湖面上响起动听的神乐,措美姑娘慢慢从水中升起,身穿透明的衣服,头戴闪亮的水晶,周围侍女环绕。这时,你把钩绳甩出去,钩住措美姑娘,你们将成为终生伴侣,你的梦会被证实。”鸽子说完,展翅飞向南方。从此,洞里的少年昼思夜想,怎样得到那条钩绳,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年。

夏季四月,松石白玛公主到檀香树林散步,走着走着,来到宫殿南边的九层洞口。少年看到公主,高兴万分。松石白玛说:“你活到今天,真是令人惊奇!不知我能不能帮助你?”少年在洞里磕了个头,说:“国王有条一头带金环,一头带银钩的绳子,可不可以借我用几天?”公主答应为他求情,于是来到父王跟前,再三恳求。国王说:“这是祖传的宝贝,世代没有出过宫门。但你这样请求,我只好借给你。你发誓,决不能让那小子拿宝绳去做坏事。”公主说:“父王请放心吧!象珍惜自己的眼珠一样,我会珍惜自己的财富。”国王命人把少年拉出洞来,带到自己跟前。少年把借绳子的原委细细陈述。国王说:“宝绳借你一个月,找你的梦去吧!要是一个月不回来,我就杀死你!”

少年带着宝绳,按照鸽子指引的方向,朝东北地方走去。走呀,走呀,终于来到了檀香树林,林中长满吉祥草和鲜花,布谷鸟唱着动听的歌子,犀牛双双对对漫游嬉戏。象蓝色天空一样的白玛尤吉湖就在这里,湖边荷花绽开,金色的蜜蜂“云云嗡嗡”飞来飞去;朵朵白云飘在湖水中,空气里荡漾着各种植物的芳香。藏历一月十四日午后,湖面上响起动听的神乐,喇叭长鸣,胡琴悠扬。龙的女儿们,手举松石宝瓶,黄金伞幢,飞幡华盖,从湖中袅袅升起。十名少女环绕着措美尤吉姑娘,边舞蹈边沐浴。少年躲在白石头后面,甩出绳子,钩住了措美姑娘。顿时,龙的其它女儿和侍女们吓得纷纷钻进水中。措美尤吉问:“你为什么要抓我?谁教你这样做的?”少年把鸽子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了她。姑娘说:“原来是这样,两只鸽子是观音菩萨的化身。现在我要把你带到龙宫去。小龙们见你会说:‘鬼来了!鬼来了!’,于是很多贝壳列队阻拦你,你踢开一只大贝壳,它们就会统统逃走。大贝壳边逃边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坏的鬼1’这时小龙会请咒师来对付你,咒师身穿深蓝色的衣服,手持八角金刚;头戴黑帽子,帽带是一条活虫子。当他念咒的时候,嘴里会冒火。挥起拳头打他的鼻子,咒师就会逃走。小龙又请经师来对付你,经师身披袈裟,一副修行者打扮。你抡起拳头打他的后背,他就会倒下去,然后你坐到松石宝座上,一只脚翘在上面,一只脚伸在下面;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这时,龙王会问你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你就回答说从天界来,名叫智慧神。龙王又问你来此有何事情,你说想要措美尤吉公主、龙宫门后的松石棍子和门后的那条黄狗。如果不给这三样东西,就让天空做你的垫子,大地做你的帽子,把龙宫翻个个儿。龙王害怕了,就会答应你的要求。”没想到少年听完叹了口气,说:“如果有只牛皮船,我可以跟你到湖中去;如果我是金眼鱼,我可以和你在水中共游;可我这赤条条的穷苦少年,怎么下到水中去?”龙女说:“我背你走!叫你睁开眼的时候,你睁开眼睛就行了。”说完背起少年朝龙宫游去。不到一顿茶的工夫,只听姑娘说:“睁开眼睛!”少年象作梦一样,来到一个非常的地方。各种各样的果树令人目不暇接;各种各样的动物令人眼花缭乱;雄伟壮丽的龙宫闪射金光。少年按照姑娘的嘱咐击败了咒师和经师。龙王答应了少年的三个要求,并请他留在龙宫。少年说:“感谢龙王的盛情!但我必须回到人间,惩罚埋我三年的国王,答谢借我宝绳的公主。”龙王无奈,只好把他送上湖岸。少年一上岸,只见黄狗和松石棍子,等了半天不见措美尤吉姑娘。他伤心地想:“没有措美姑娘,棍子和黄狗有什么用?”可他还是带上棍子和黄狗走了。翻过一座山,少年饥肠辘辘,他生气地用棍子打了一下狗。狗大叫一声跑到山腰,等少年追到跟前,发现一块青石板上摆了好些肉和糌粑,狗躺在一旁舔着自己的身子。少年想:“这狗真懂规矩,把肉和糌粑留给我,自己舔身子。”少年吃完糌粑,继续赶路,走到一块绿茵茵的草地,黄狗说:“我在这儿守着棍子,你去打猎吧!”等少年打猎回来,发现草坪上盖起了房子。少年很是奇怪,假装又去打猎,躲在不远的地方想看个究竟。只见黄狗蹦了几蹦,狗皮蜕下,美丽的措美尤吉姑娘现出原形,周围有不少动物冲着她吵吵嚷嚷。蝎子说:“我的两只角比谁都硬,可以顶梁木。”蛇说:“我的身子比谁都长,可以绑梁木。”青蛙说:“我的额头比谁都大,可以运石板。”乌龟说:“我的背比谁都宽,可以背筐子运泥巴。”蚂蚁说:“我的腰比谁都细,可以运细椽子。”大象说:“我的腿比谁都粗,可以夯土。”金鱼说:“我的尾巴比谁都灵活,可以刷房子。”海马说:“我的尾巴比谁都长,可以扫地。”少年见此情景,激动万分,他冲上前去烧掉了狗皮。姑娘难过地说:“烧得太早了!请千万记住,不要对别人提起我。”

一天,国王的放羊娃来到这里放牧,瞧见一座漂亮的房子,吃惊地张大了嘴巴。他慢慢走近,发现房子的主人原来是从小在一起玩耍的少年。少年见到朋友,十分高兴,请放羊娃进屋。措美姑娘赶快钻进松石宝瓶。放羊娃进来,东瞧瞧西看看,问:“朋友啊,这么漂亮的房子是谁盖的?这么多财物从哪里来?”少年扬着脑袋说:“房子和财物算什么?还有龙王最漂亮的女儿在我身边呢!”说着把松石宝瓶倒过来,措美姑娘只好出来了。放羊娃眼珠子瞪得象玻璃球那么大,半天才结结巴巴地说:“谢谢啦!我过几天再来。”说完一溜烟跑了。

放羊娃跑到国王跟前,一五一十禀告他看到的事情。国王一拍大腿,愤愤地说:“哼,早先杀掉这小子,他就不会走这份运了。现在我要想办法得到他的财富和龙女。”随后立即派放羊娃告诉少年,今天一天,明天两天,后天早上太阳出山的时候,国王要和少年比一比谁的绸缎多。要是国王的绸缎多,龙女和财富就属于国王;要是少年的绸缎多,松石白玛公主就嫁给他。少年一听,焦急地对措美姑娘说:“国王的仓库里绸缎堆成山,可是我们没有手帕大一块绸缎,怎么办呢?”姑娘笑一笑,让少年拿着松石棍子,到白玛尤桂湖的西边敲三下,叫三声“龙王父亲”,等龙王出来,向他借织绸缎的线圈和装线圈的盒子。姑娘再三嘱咐少年,回来的时候,千万不要打开那个盒子。少年带上棍子,一眨眼到了湖边,借到那两样东西,又象一阵风似地回来了。快到家门口时,他想:“国王有一仓库一仓库绸缎,我只有这么大一小盒。能比得上他吗?”想着想着打开了盒子。没想到盒子里面滚出好多好多绸缎,把少年裹了起来,越裹越多,越裹越紧,少年差点憋死。正巧措美姑娘出来,见此情景,连忙喊:“进去,进去!”一眨眼那些绸缎全都跑到小盒子里去了。

比赛开始。国王问少年:“左山和右山,你的绸缎铺在哪能座山?”少年说:“左山右山都行。”国王说:“好吧,我铺在右山。”说完命人从山顶往下铺盖绸缎。可是所有的绸缎都用完了,也没把山顶盖住,看起来东一块西一块。少年来到左山顶,打开小盒子,闪闪发光的绸缎顿时把整座山包得严严实实。少年说:“把国王和大臣们裹起来!”绸缎立刻紧紧裹住国王和大臣。国王惨叫:“我输了!我输了!憋死我了,哎哟哟!”措美姑娘在远远的地方喊了声:“进去!进去!”所有的绸缎立刻跑到小盒子里去了。少年对国王说:“按照你许下的愿,把公主嫁给我吧!”国王连连摇头:“不不!只比一次不行!今天一天,明天两天,后天早上太阳出山的时候,我们把一克菜籽撒在地里,你若捡得快,就把公主嫁给你;要是我捡得快,龙女和财富就属于我。”

少年回到家,忧心忡忡:“国王有钱有势,可以动员几万人捡菜籽。我和龙女只有四只手,怎么办?”措美姑娘又让少年到白玛尤桂湖,向龙王借来了鸽子盒。第三天,国王带着麻雀一样多的侍从,来到庄稼地里捡菜籽。少年打开鸽子盒,里面飞出无数只鸽子,一下就把菜籽捡完了。国王的耳朵和鼻子被鸽子拉扯着,差点扯掉了,他趴在地上大声喊:“你赢了,你赢了!疼死我了,哎哟哟!”少年说:“按照你许下的诺言,请把公主嫁给我吧1”国王说:“不不!我们再比一次!今天一天,明天两天,后天早晨太阳出山的时候,我们上山赛马,看谁先到山顶。”

措美姑娘让少年再到白玛尤桂湖,向龙王借装着飞马的箱子。少年来到湖的西边,敲了三下棍子,湖上的荷花动荡起来,湖水翻腾,水中的动物象是愤怒了不停地来回奔跑。少年连连喊“龙王父亲”,根本没人答应。他跑到湖的东边,北边和南边又喊又叫,还是没人答应。“糟了!龙王一定生气了,要是借不到马箱子,措美姑娘就要属于国王了。”少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头,哭着喊着:“龙王父亲,请你出来吧!”龙王终于出来了,把马箱子借给了他。

三天以后,国王骑着膘肥体壮的马来到平川。少年打开马箱子,从里面钻出一匹瘦骨嶙峋、歪歪倒倒的老马,国王和大臣们一看哈哈大笑。措美姑娘对少年说:“等国王的马队到了山腰你再出发,用鞭子在马屁股上狠狠抽三下,跑马的时候千万不要和国王说话1”国王到了山腰,回头一看少年还没有出发,心里美滋滋的,“这回我赢定了!”这时,少年挥起马鞭,老马象被闪电追赶的苍鹰一样,眨眼到了山顶。可国王的马队刚过腰。国王气得七窍冒火,皮笑肉不笑地对少年说:“三次比赛你都赢了,可是请你先把宝绳还我,娶公主的事以后再说。”少年把国王的话告诉了措美姑娘。第二天,姑娘来到王宫。王后很是害怕,劝说国王:“要回宝绳就行了,不要得罪龙女。龙是四百二十四个病源,要是得罪了她,终有一天我们会倒霉的!”姑娘向国王施礼致敬,说:“我们已经做完了国王吩咐的一切,请你实现自己许下的愿吧!”国王“嗯”了一声,说:“刀刃碰石头,吃亏的还是刀刃。你还是把宝绳还我,把龙的财富统统给我吧!”措美姑娘笑了笑,说:“请记住少年的梦。”然后转身走了。松石白玛公主象梦游一样,跟着龙女走出王宫,怎么追也追不回来。王后大哭大叫:“女儿啊,我用奶汁象养海螺一样把你养大,你却跑到了海豹嘴里!”

措美姑娘让少年去找龙王借“哦拉索”箱子。少年刚走,国王派人来到姑娘跟前,声称如果少年不把龙女和财富送给国王,就将死在几万兵马的铁蹄和刀剑之下。措美姑娘说:“要是国王这样做,我要让他干巴巴的额头出水;水汪汪的眼睛干枯。”国王一听怒火万丈,第二天调兵遣将包围了少年的房子,打头的是放羊娃。这时,少年早已带着“哦拉索”箱子回到家中。措美姑娘打开箱子,从里面跳出一个全身赤裸,手持榔头的铁人。姑娘下令:“先打放羊娃,再打领头马。”只听“哇哇”一声惨叫,龙女指到哪里,铁人打到哪里,国王的兵马四散奔逃。最后,铁人直奔王宫,把国王打得半死不活,一边打一边喊:“哦拉索!哦拉索!”国王逃到龙女措美跟前,乞求饶命,并答应把王位交给他们。措美姑娘说:“现在你相信了吗?少年的梦应验了!”

从此,少年和龙女措美姑娘,当上了白玛王国的国王和王后。

文档为doc格式。

传统神话篇七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胜的月宫之谜。嫦娥奔月的故事有着不同的文本。早期的记载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是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要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了仙,却被罚变成丑陋的蟾蜍在月宫捣不死之药。后来这个故事逐渐演化出许多优美婉转的新情节,如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一气射下九个太阳,人们因此得以安居乐业。不料,被射落的九个太阳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恼怒地将后羿和妻子嫦娥贬入凡间。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长生不老药送给他。后来心术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众外出狩猎之机,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当机立断将药一口吞下。随后,嫦娥就轻飘飘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家后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妻子。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有些地方传说中秋节就是这样形成的。

吴刚伐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倒。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天界后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一说他学仙不够专心,天帝为锤炼他的心志,罚他砍桂树,并允诺如果砍倒,即可成仙。于是吴刚便在清冷的月宫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砍下去。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原是道教掌故之一。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服用这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代文人写诗作词,也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起义成功后,朱元璋高兴地传下口谕,每年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

传统神话篇八

神话故事最初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于民间,是个体精神成长的母乳文化。那么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神话故事有哪些呢?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神话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

古时候,祝家庄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聪明又美丽,不但会绣花剪凤,还喜欢写字。

读书。

她长到十五六岁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学馆里去读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可是怎么办呢?英台灵机一动和丫鬟商量出一个好主意:假扮成男孩子的模样去求学于是祝英台打扮成一个公子模样,丫鬟打扮成书童,俩人互相看了看,还挺像的,不禁高兴地笑起来她俩走进厅堂,正在喝茶的父亲居然没有认出他们来,祝英台一看连父亲也瞒过了,别提多高兴了,于是卸装露出真相,使父亲大为惊讶,嗔怪女儿调皮没有规矩祝英台趁机向父亲说了要外出求学的想法父亲说:“自古以来哪有女子外出求学的?即使是假扮成男的,在外生活也有许多不方便”可是祝英台坚决要去,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假扮成男子,样子十分英俊潇洒,丫鬟扮作书童挑着书箱,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她们走了一程,觉着热了,就来到路旁小亭子里休息。这时,路上走来一个书生和一个书童,也到亭子来歇脚,他们互相问候,祝英台才知道这位书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学馆求学的。祝英台和梁山伯谈得十分投机,两人在亭子里就结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两岁,于是祝英台称梁山伯为兄,梁山伯称祝英台为弟,随后高高兴兴一同上路了。祝英台和梁山伯来到学馆,拜见了老师。老师见到这两位聪明英俊的少年来求学,很是高兴。老师把他俩安排在同一张课桌上。

学习。

梁山伯对祝英台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十分关心爱护,两个人从早到晚在一起,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祝英台和梁山伯同住一个房间,祝英台为了不让梁山伯发现她是女的,她就把两个书箱隔在俩人的床位中间,书箱上还放上满满一盆水,她告诉梁山伯睡觉时要老实,要是乱滚乱动,把盆里的水弄洒了,她可要告诉老师重重地罚他。所以梁山伯总是规规矩矩,从不乱动,一直没有发现祝英台是个女孩子。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梁山伯为人诚恳热情,学习勤奋,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祝英台将启程回家的时候,梁山伯一定要亲自送她。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随,总是不愿意分手。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

爱情。

又不便直说只好打着许多比方来启发梁山伯。他们看到河里有一对鹅祝英台就唱道:前面来到一条河河里游着一对鹅公鹅就在前面游母鹅后面叫哥哥。老实厚道的梁山伯没有听懂她的意思继续往前走。祝英台又唱了好几首比喻男女爱情的歌梁山伯还是没有明白。祝英台开玩笑说:“你真是一只呆头鹅!”祝英台又指着池塘里的一对鸳鸯唱道: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英台若是红妆女梁兄啊你愿不愿意“配鸳鸯”?梁山伯叹了一口气说:“可惜你不是女红妆啊!”祝英台见梁山伯还是不明白便说:“我家有个九妹我和她是双胞胎长得和我一模一样我愿做媒让九妹和你结为夫妻你愿意吗?”梁山伯本来很爱祝英台的才貌一听说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样就高兴地答应了。梁山伯送了祝英台好远二人才恋恋不舍地分手临别的时候祝英台和梁山伯约定在七月七日到祝家提亲。

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听了这个消息后,又是吃惊,又是难过,心都碎了,俩人就抱头痛哭起来,他们互相发誓,无论谁也不能破坏他们之间深厚的爱情,两个人要永远在一起。他们的哭声被祝英台的父亲听见了,祝员外怒气冲冲地跑上楼来,把梁山伯赶出家门,将祝英台严加看管起来。

梁山伯回到家后,伤心极了,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觉得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临死之前,他告诉家里的人,他死后要把他埋在从祝家通往马家去的路边。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花轿抬到半路上,忽然来了一阵大风,吹得抬轿人走不动了。这时丫鬟告诉祝英台,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坟墓,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

时间。

电闪雷鸣,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忽然裂开一条大缝,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只见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后来人们都说,这对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变的,至今人们还把这种黑花纹、翠绿斑点、尾翼上有两根长长飘带的大蛱蝶,叫做梁山伯祝英台呢。

传说峨眉山中,有条白蛇经过千年修炼终于要化仙了,但王母娘娘提醒说她刚修炼时曾经被一个牧童救了一命,成仙之前要报牧童的恩。于是白素贞在妹妹小青的陪同下,化身成两个美丽女子,来到人间寻恩人报恩,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杭州的断桥边找到了恩人,他已经经过几世的轮回,今世他是一个学药的秀才,从小孤苦,由钱塘的姐姐抚养长大。

于是,白娘子便要报许仙一世的恩情,她与许仙在断桥一见钟情,成为结发夫妻。她是个贤惠的女子,对许仙敬重有佳,许仙在药堂学药,她在家里里外外操持家务。几年后,在白娘子的帮助下,许仙在杭州城里开了一间药店“保和堂”。她悬壶济世,乐善好施,被人们成为“白娘子”。

她为了许仙,受尽磨难。蛇是不能喝雄黄酒的,尤其在热天的时候。但是为了许仙高兴,她不忍看官人失望的脸色,在端午节冒险喝下雄黄酒,却因为身怀六甲,法力失效而变回原形。许仙经不住吓,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死在床前。白娘子为救许仙,冒着生命危险,下地狱,斗钟馗,上仙山,偷灵芝,最终,上天为之动容。南极仙翁破例赠草,救回许仙。

但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以捉妖拿怪来修行的千年老龟法海发现了白蛇。为使自己尽快成仙,他要降服白娘子。他为了靠近白素贞,化身成金山寺的和尚,为了抓住白娘子,他不惜帮助奸佞,坏事做尽,但每次都被白娘子化险为夷。法海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趁龙王爷生日,许仙上金山寺进香,谎言欺骗善良的许仙,将其软禁,逼迫白娘子现身。

白娘子为救许仙,求法海放人,法海竞逼迫身怀六甲的白娘子以膝为腿,跪着上山。千难万难,金山寺台阶千千万,白娘子的衣服磨破了,膝盖跪肿了,最终上了山,法海却信口开河,并且打伤了小青。最终法海惹怒了白娘子,白娘子一气之下,水漫金山寺,但她已有孕在身,斗不过法海,只得与小青回到杭州。白娘子与小青重到断桥,正在含悲发愁,与逃出金山寺来杭州寻妻的许仙相遇。小青恨许仙轻信法海,举剑就砍。白娘子对丈夫又怨又爱,竭力劝阻。许仙悔恨辜负白娘子深情厚爱,连连赔罪,夫妻俩言归于好。

法海却不肯善罢甘休,竟从镇江赶到杭州,趁白娘子生了儿子身体虚弱,用金钵罩住她,又把她镇压到雷峰塔底,扬言:白娘子若想脱身,除非“雷峰塔倒,西湖水干。”硬生生的拆散了许仙夫妻,白娘子母子。小青斗不过法海,只得只身逃回峨眉山中刻苦修炼,武功法力大有长进,重来西湖营救白娘子。白素贞的儿子文曲星许梦蛟在许仙抚养下长大成人,赴京应考高中状元,到雷峰塔前向母亲报捷。

小青和许梦蛟、许仙在雷峰塔下重逢。许梦蛟为救母亲,苦跪雷峰塔,疏导西湖水,最终,

雷锋。

塔倒,母子团聚。

法海则因为作恶多端,法力大减,再也抵挡不住含恨苦修的小青蛇,最终被小青逼到西湖旁边,跳进湖里寻求庇护。最后,他看见螃蟹的肚脐下有一丝缝隙,便一头钻了进去。螃蟹把肚脐一缩,法海和尚就被关在里面了。

一头钻了进去。螃蟹把肚脐一缩,法海和尚就被关在里面了。

法海和尚被关在螃蟹肚子里,从此再也不敢出来。原先,螃蟹是直着走路的,自从肚子里钻进了那横行霸道的法海和尚,就再也直走不得,只好横着爬行了。直到今天,我们吃螃蟹的时候,揭开它的背壳,还能在里面找到这个躲着的秃头和尚呢!

刘三姐是天上的歌仙。相传唐代,在罗城与宜山交界的天洞之滨,有个美丽的小山村,村中有一位叫刘三姐的壮族姑娘,她自幼父母双亡,靠哥刘二抚养长大,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鱼为生,相依为命。三姐勤劳聪明,纺纱织布是巧手,而且长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绝伦。刘三姐喜欢唱山歌,她的山歌远近闻名,故远近歌手经常聚集其村,争相与她对歌、学歌。

刘三姐心地善良,嫉恶如仇,但她一个弱女子,帮不了什么忙。所以刘三姐看到有不平的事,就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和不平。她常常因此得罪土豪劣绅。当地有个财主莫怀仁欺压百姓,贪其美貌,欲占为妾,遭到她的拒绝和奚落,莫怀仁的臭名远扬,因此莫怀仁对刘三姐恨之入骨。

莫怀仁企图禁歌,又被刘三姐用山歌驳得理屈词穷。他又请来三个秀才与刘三姐对歌,又被刘三姐等弄得丑态百出,大败而归。莫怀仁恼羞成怒,不惜耗费家财去勾结官府,咬ya切齿把刘三姐置于死地而后快。为免遭毒手,三姐揩同哥哥在众乡亲的帮助下,趁天黑乘竹筏,顺流沿天河直下龙江后入柳江,辗转来到柳州,在小龙潭村边的立鱼峰东麓小岩洞居住。

来到柳州以后,三姐那忠厚老实的哥哥刘二怕三姐又唱歌再招惹是非,便想方设法来阻止。一天,他从河边捡回一块又圆又厚的鹅卵石丢给三姐,说:“三妹,用你的手帕角在石头中间钻个洞,把手帕穿过去!若穿不过去就不准你出去唱歌!”接着铁青着脸一字一顿地补充道:“为兄说一不二,绝无戏言。”三姐看着哥哥的满脸愠色,哪里还敢像往常那样据理争辩,拾起丢在面前的石头,暗忖道:“我又不是神仙,手帕角怎能穿得过去?”她下意识地试穿,并唱道:哥发癫,拿块石头给妹穿,软布穿石怎得过?除非凡妹变神仙!”

“管你是凡人也好,神仙也好,为兄一言既出,绝不更改!”哥哥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不让她唱歌了。

谁料三姐凄切婉转的歌声直上霄汉,传到了天宫七仙女的耳里,七仙女非常感动,恐三姐从此歌断失传,于是施展法术,从发上取下一根头发簪甩袖向凡间刘三姐手中的石块射去,不偏不歪,把石头穿了一个圆圆的洞。三姐无意中见手帕穿过石头,心中暗喜,张开甜润的嗓子:“哎……穿呀穿,柔能克刚好心欢,歌似滔滔柳江水,源远流长永不断!”从此,刘三姐的歌声又萦绕回鱼峰山顶、树梢,慕名来学歌的对歌的连续不断。

后来,三姐在柳州的踪迹被莫怀仁侦知,他又用重金买通官府,派出众多官兵将立鱼峰团团围住,来势汹汹,要乡亲们交出三姐,不然就把乡亲们杀掉,三姐不忍心使乡亲流血和受牵连,毅然上山跳入小龙潭中。

正当刘三姐纵身一跳的时候,顿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随着一道红光,一条金色的大鲤鱼从小龙潭中冲出,把三姐驮住,飞上云霄。刘三姐就这样骑着鱼上天,到天宫成了歌仙,而她的山歌,人们仍世代传唱着。为纪念她在柳州传唱的功绩,人们在立鱼峰的三姐岩里,塑了一尊她的石像,一直供奉。

传统神话篇九

刘三姐是天上的歌仙。相传唐代,在罗城与宜山交界的天洞之滨,有个美丽的小山村,村中有一位叫刘三姐的壮族姑娘,她自幼父母双亡,靠哥刘二抚养长大,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鱼为生,相依为命。三姐勤劳聪明,纺纱织布是巧手,而且长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绝伦。刘三姐喜欢唱山歌,她的山歌远近闻名,故远近歌手经常聚集其村,争相与她对歌、学歌。

刘三姐心地善良,嫉恶如仇,但她一个弱女子,帮不了什么忙。所以刘三姐看到有不平的事,就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和不平。她常常因此得罪土豪劣绅。当地有个财主莫怀仁欺压百姓,贪其美貌,欲占为妾,遭到她的拒绝和奚落,莫怀仁的臭名远扬,因此莫怀仁对刘三姐恨之入骨。

莫怀仁企图禁歌,又被刘三姐用山歌驳得理屈词穷。他又请来三个秀才与刘三姐对歌,又被刘三姐等弄得丑态百出,大败而归。莫怀仁恼羞成怒,不惜耗费家财去勾结官府,咬ya切齿把刘三姐置于死地而后快。为免遭毒手,三姐揩同哥哥在众乡亲的帮助下,趁天黑乘竹筏,顺流沿天河直下龙江后入柳江,辗转来到柳州,在小龙潭村边的立鱼峰东麓小岩洞居住。

来到柳州以后,三姐那忠厚老实的哥哥刘二怕三姐又唱歌再招惹是非,便想方设法来阻止。一天,他从河边捡回一块又圆又厚的鹅卵石丢给三姐,说:“三妹,用你的手帕角在石头中间钻个洞,把手帕穿过去!若穿不过去就不准你出去唱歌!”接着铁青着脸一字一顿地补充道:“为兄说一不二,绝无戏言。”三姐看着哥哥的满脸愠色,哪里还敢像往常那样据理争辩,拾起丢在面前的石头,暗忖道:“我又不是神仙,手帕角怎能穿得过去?”她下意识地试穿,并唱道:哥发癫,拿块石头给妹穿,软布穿石怎得过?除非凡妹变神仙!”

“管你是凡人也好,神仙也好,为兄一言既出,绝不更改!”哥哥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不让她唱歌了。

谁料三姐凄切婉转的歌声直上霄汉,传到了天宫七仙女的耳里,七仙女非常感动,恐三姐从此歌断失传,于是施展法术,从发上取下一根头发簪甩袖向凡间刘三姐手中的石块射去,不偏不歪,把石头穿了一个圆圆的洞。三姐无意中见手帕穿过石头,心中暗喜,张开甜润的嗓子:“哎……穿呀穿,柔能克刚好心欢,歌似滔滔柳江水,源远流长永不断!”从此,刘三姐的歌声又萦绕回鱼峰山顶、树梢,慕名来学歌的对歌的连续不断。

后来,三姐在柳州的踪迹被莫怀仁侦知,他又用重金买通官府,派出众多官兵将立鱼峰团团围住,来势汹汹,要乡亲们交出三姐,不然就把乡亲们杀掉,三姐不忍心使乡亲流血和受牵连,毅然上山跳入小龙潭中。

正当刘三姐纵身一跳的时候,顿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随着一道红光,一条金色的大鲤鱼从小龙潭中冲出,把三姐驮住,飞上云霄。刘三姐就这样骑着鱼上天,到天宫成了歌仙,而她的山歌,人们仍世代传唱着。为纪念她在柳州传唱的功绩,人们在立鱼峰的三姐岩里,塑了一尊她的石像,一直供奉。

传统神话篇十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等等。

传统神话篇十一

中国神话故事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文化宝藏,是孕育现代文学创作的土壤,其对动画的吸引力有增无减,可以给动画带来新的借鉴和发展。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

在嵩山脚下,矗立着一块几丈高的巨石,这块巨石中间开裂,这就是启母石。相传这就是夏禹的妻子涂山氏变的。因为涂山氏的儿子叫“启”,所以这块石头就叫“启母石”。在启母石不远的地方,立着两根由大块方石头垒成的门柱,相传这曾经是夏禹的家门口,就叫“启母阙”。

相传夏禹治水的时候,他治水来到了萼岭口附近,看到这儿地势险恶,但是不开凿又不能疏通水路。于是他为了能尽快凿开河道,在凿山时就变成一只巨大的熊,这样一来,大禹不论翻山越岭,挖土掘石,引水导洪,都非常方便有力。

大禹每天忙着开凿石头,没有。

时间。

回家吃饭,就叫他的妻子涂山氏给他送饭。他因为妻子怀孕,怕吓着妻子,就把自己变熊的事儿瞒着她。他跟妻子约定:只要听见他敲鼓的声音,就去给他送饭。涂山氏知道丈夫治水辛苦,就按照他的嘱托办事,每天她听到咚咚的鼓声时,就赶紧撑着筏子,把饭送到大禹开山的地方去。这样,夫妻两人虽说辛苦,但心里很快活。

但纸包不住火。有一天,大禹在山坡上行走时,一不小心,脚下踩的几块石头从山上滚下来,正好砸在鼓面上,发出“咚咚”的声音。大禹因为走的急,也没在意,只管上山去了。涂山氏一听到鼓声,心里纳闷:今天为什么丈夫吃饭早了呢?大概是今天特别累的原因吧,我还是赶紧送饭去吧。于是,她赶紧把饭装好,急急忙忙撑着筏子给大禹送饭去了。

谁知道,她来到山坡前,左等右等,也不见大禹回来,就往山上爬去。她来到山上往下一看,只见有一头大黑熊正在山下用力的凿石推土,开挖河道。

涂山氏看见,大吃一惊,心想:自己的丈夫大禹,怎么会变成大黑熊了呢?平时自己怎么没发现呢?一时间,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就提起饭篮赶紧往家跑。一路上,她又怕又气,当她快到家门口时,心里难过的不行,实在走不了了,她就勉强支撑住,站在门口想着心事。渐渐的,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涂山氏就变成了一块大石头。

再说大禹,快到晌午了,也忙活了一上午,又累又饿,他来到山下,敲起大鼓。可是,他敲了好一会儿,也不见涂山氏给他送饭来。他想:肯定家里出事了,就赶紧往家里跑。

他回到家里,哪儿都不见妻子的影子,只见家门口的山坡上,多了一块巨大的石头,旁边还放着涂山氏的饭篮子。大禹突然猛地想到:妻子肯定知道自己变熊的事儿了,受不了打击,变成岩石了。大禹后悔不已,对着大石头说:“涂山氏啊涂山氏,我不该瞒着你。可你也不能这么想不开呀。你肚子里还有我的儿子呢,你变成了大石头,我没有儿子,谁来接替我治水呀?”大禹闷闷的坐在巨石边,絮絮叨叨的说着。

突然,轰隆一声,巨石裂开了,在巨石裂开的地方,跳出来一个小孩。大禹一看,急忙把孩子抱在怀里。后来,这孩子长大了,大禹就给他取名字叫“启”。

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禹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时也是奴隶社会的创建者。

大禹治水,这里的水就是指黄河水。据传黄河水泛滥跟黄河水神河伯有一定的关系。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坎坎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在黄河上转悠。转眼过了九十九天,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

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ya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刚当黄河河神时,起初为了报一己之仇,不管天帝的嘱托,在黄河河底随意铺垫,随便堵截河道,他想把黄河驯服,让河水随着自己的意愿流,结果是越治越糟,后来到了他自己快控制不了的局势了。这时候他已经是到了中老年了,也想认认真真治水,替人民办点儿好事了。可他从来没有做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又听说治不好河水自己要受罚,这时候他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回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幅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幅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搭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后羿,射箭百发百中。但曾经河伯因为贪恋后羿的妻子嫦娥的美貌而把嫦娥逼上了月宫,弄的人家夫妻分离,后羿对河伯是恨之入骨,所以无论后老汉如何讲,后羿都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这时正是尧在位的时候,他看见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于是尧就派鲧去治理河水。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但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后来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的治水效果不大,这时候鲧也已经心力憔悴,老态龙钟,治不了水了,于是舜就让鲧告老还乡,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识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心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河伯你害得我的妻子独守月宫,害得我们夫妻分离,害得我的老父淹死在黄河水里,我跟你的仇不共戴天。”后羿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只给他留下两样东西——斧子和一根针,据传这就是后来的开山神斧和定水神针。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开始治理黄河水道。大禹后来就用河伯送的三件宝物——治河图、开山神斧和定水神针治理好了黄河水道。从此以后,黄河再也没有泛滥过。后来大禹因为治水有功,继承舜的皇位成了皇帝,大禹就是夏朝的第一位皇帝。

话说神箭手后羿射死了天上的九个太阳,为老百姓除了大害,全天下的老百姓都对后羿。

感恩。

戴德。天上的王母娘娘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对后羿感到很好奇,要下凡亲自看看后羿是何许人也。

一天晚上,后羿正带着他的大猎狗黑耳在深山里围猎老虎。王母娘娘在仙女们的陪伴下,驾着万朵祥云,静悄悄的落在山头看着。看了一会儿,王母娘娘觉得后羿真是个人才,就命令仙女把后羿喊过来,从身旁红衣仙女的手中拿过一个光彩夺目非常漂亮的小盒子,从里面取出两颗灵药,一根人参交给后羿,并叮嘱后羿说:“回家后用人参汤吞服这两颗灵药即可成仙。”

后羿欢天喜地地接过灵药,谢过王母娘娘后,就带着他的猎狗,背着打到的猎物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后羿为人忠厚善良,他暗自想:“妻子嫦娥跟自己是结发夫妻,如果她同吃了这灵药,跟我一块儿升天该多好啊。”

他回到家,向嫦娥交代了碰到王母娘娘和灵药的事,然后说:“父老乡亲们向来都待我们不错,这次打到的猎物就分给大家吧。我这就把猎物给大家送去。”出门后,后羿捋了捋他的猎狗黑耳的毛说:“老伙计,你也跟着我跑了一天了,也很累了,你就别跟着了,在家好好休息休息,顺便帮我看看门,我一会儿就回来了。”黑耳懂事地摇摇尾巴,就回院子里去了。

再说嫦娥听了后羿的话后非常高兴,她连忙按照后羿的嘱托,把仙药在人参汤里煮熟了,等后羿回来一起吃。嫦娥想:自己是个凡俗女子,托丈夫的洪福也可以升天做神仙了,得穿戴得好点儿,别到了天上给自己的丈夫丢脸。她仔细的梳好一头五尺多长的浓黑的头发,把平时舍不得戴的首饰都戴上,然后找出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穿上。打扮妥当之后,她无事坐在锅的旁边等丈夫后羿回来。这时候锅里的灵药已经熬好了,一股股的香味飘出来。

嫦娥也一天没吃东西了,也有点儿嘴馋。她揭开锅,扑鼻而来的香气让她本来就饿的肚子更加难受,她忍不住了,用勺子舀出一粒仙药,放在嘴里一尝,呀,香味四溢,满口芳香,肚子里也暖烘烘的,格外舒服。吃完一粒,她顿时觉得神清气爽,格外舒服。她还想吃,突然想到丈夫还没吃呢,她赶紧打了自己一下说:“你个馋嘴,品品味儿,怎么还想吃。”过了一会儿,后羿还没回来,嫦娥忍不住了。她转念一想:“自己的丈夫是个能人,他能从王母娘娘那里要来靓丽仙药,总还能再要个十几粒。再说他射日有功,要成仙那是早晚的事,我干脆把剩下的这一粒也吃了,成仙后到天上等他。”想到这儿,嫦娥从锅里舀出最后一粒仙药,一口一口慢慢吃完了。吃完仙药,丈夫还没有回来,她又舀出人参,也一块儿吃了。吃完后,她觉得自己身体轻飘飘的,走路也轻飘飘的,累了一天的疲劳感一点儿也不见了。

天已经完全黑了,嫦娥见丈夫还没回来,就想到门口等他。谁知她刚一出门,一迈脚,她觉得自己脚下的感觉不一样,低头一看,哎呀,自己的双脚离开了地面,身子随着凉风飞起来啦。

嫦娥这时候后悔了,她泪流满面,后悔自己不该嘴馋把灵药都给吃了,抛下了丈夫。

门口的猎狗黑耳,看见嫦娥轻飘飘的要飞起来了,突然想到灵药在嫦娥那儿,就赶紧到屋里查看。这一看不要紧,看见锅里的灵药和人参都没了,只剩下汤,它顿时火冒三丈,一爪扒翻了锅,喝干了锅里的人参汤,也飞上天追嫦娥去了。

嫦娥听到身后黑耳的叫声,又惊又怕,慌慌张张,一头扎进月亮里去了。黑耳竖起浑身的狗毛,身子越长越大,一下子扑上去,连嫦娥带月亮一块儿吞了下去。

王母娘娘这时候正在蟠桃园里赏月呢,一转眼,月亮没了,忙派一个小神出来看看。

夜游神跑来禀告说是一条大黑狗把月亮吃掉了。王母娘娘命令天兵天将去捉拿大黑狗。捉来黑狗,王母娘娘一看,嘿,是后羿的猎狗黑耳。她又听了黑耳的话,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王母娘娘大发慈悲,封黑耳为天狗,让他守护南天门。但天上不能没有月亮呀,王母就命令黑耳把月亮吐出来,然后惩罚嫦娥永世独居月宫。

传统神话篇十二

古时候,祝家庄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聪明又美丽,不但会绣花剪凤,还喜欢写字读书。她长到十五六岁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学馆里去读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可是怎么办呢?英台灵机一动和丫鬟商量出一个好主意:假扮成男孩子的模样去求学。于是祝英台打扮成一个公子模样,丫鬟打扮成书童,俩人互相看了看,还挺像的,不禁高兴地笑起来。她俩走进厅堂,正在喝茶的父亲居然没有认出他们来,祝英台一看连父亲也瞒过了,别提多高兴了,于是卸装露出真相,使父亲大为惊讶,嗔怪女儿调皮没有规矩。祝英台趁机向父亲说了要外出求学的想法。父亲说:“自古以来哪有女子外出求学的?即使是假扮成男的,在外生活也有许多不方便。”可是祝英台坚决要去,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假扮成男子,样子十分英俊潇洒,丫鬟扮作书童挑着书箱,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她们走了一程,觉着热了,就来到路旁小亭子里休息。这时,路上走来一个书生和一个书童,也到亭子来歇脚,他们互相问候,祝英台才知道这位书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学馆求学的。祝英台和梁山伯谈得十分投机,两人在亭子里就结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两岁,于是祝英台称梁山伯为兄,梁山伯称祝英台为弟,随后高高兴兴一同上路了。祝英台和梁山伯来到学馆,拜见了老师。老师见到这两位聪明英俊的少年来求学,很是高兴。老师把他俩安排在同一张课桌上学习。梁山伯对祝英台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十分关心爱护,两个人从早到晚在一起,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祝英台和梁山伯同住一个房间,祝英台为了不让梁山伯发现她是女的,她就把两个书箱隔在俩人的床位中间,书箱上还放上满满一盆水,她告诉梁山伯睡觉时要老实,要是乱滚乱动,把盆里的水弄洒了,她可要告诉老师重重地罚他。所以梁山伯总是规规矩矩,从不乱动,一直没有发现祝英台是个女孩子。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梁山伯为人诚恳热情,学习勤奋,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祝英台将启程回家的时候,梁山伯一定要亲自送她。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随,总是不愿意分手。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爱情,又不便直说,只好打着许多比方来启发梁山伯。他们看到河里有一对鹅,祝英台就唱道:前面来到一条河,河里游着一对鹅,公鹅就在前面游,母鹅后面叫哥哥。老实厚道的梁山伯没有听懂她的意思,继续往前走。祝英台又唱了好几首比喻男女爱情的歌,梁山伯还是没有明白。祝英台开玩笑说:“你真是一只呆头鹅!”祝英台又指着池塘里的一对鸳鸯唱道: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英台若是红妆女,梁兄啊,你愿不愿意“配鸳鸯”?梁山伯叹了一口气说:“可惜你不是女红妆啊!”祝英台见梁山伯还是不明白,便说:“我家有个九妹,我和她是双胞胎,长得和我一模一样,我愿做媒,让九妹和你结为夫妻,你愿意吗?”梁山伯本来很爱祝英台的才貌,一听说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样,就高兴地答应了。梁山伯送了祝英台好远,二人才恋恋不舍地分手,临别的时候,祝英台和梁山伯约定在七月七日到祝家提亲。

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听了这个消息后,又是吃惊,又是难过,心都碎了,俩人就抱头痛哭起来,他们互相发誓,无论谁也不能破坏他们之间深厚的爱情,两个人要永远在一起。他们的哭声被祝英台的父亲听见了,祝员外怒气冲冲地跑上楼来,把梁山伯赶出家门,将祝英台严加看管起来。

梁山伯回到家后,伤心极了,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觉得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临死之前,他告诉家里的人,他死后要把他埋在从祝家通往马家去的路边。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花轿抬到半路上,忽然来了一阵大风,吹得抬轿人走不动了。这时丫鬟告诉祝英台,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坟墓,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电闪雷鸣,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忽然裂开一条大缝,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只见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后来人们都说,这对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变的,至今人们还把这种黑花纹、翠绿斑点、尾翼上有两根长长飘带的大蛱蝶,叫做梁山伯祝英台呢。

传统神话篇十三

在嵩山脚下,矗立着一块几丈高的巨石,这块巨石中间开裂,这就是启母石。相传这就是夏禹的妻子涂山氏变的。因为涂山氏的儿子叫“启”,所以这块石头就叫“启母石”。在启母石不远的地方,立着两根由大块方石头垒成的门柱,相传这曾经是夏禹的家门口,就叫“启母阙”。

相传夏禹治水的时候,他治水来到了萼岭口附近,看到这儿地势险恶,但是不开凿又不能疏通水路。于是他为了能尽快凿开河道,在凿山时就变成一只巨大的熊,这样一来,大禹不论翻山越岭,挖土掘石,引水导洪,都非常方便有力。

大禹每天忙着开凿石头,没有时间回家吃饭,就叫他的妻子涂山氏给他送饭。他因为妻子怀孕,怕吓着妻子,就把自己变熊的事儿瞒着她。他跟妻子约定:只要听见他敲鼓的声音,就去给他送饭。涂山氏知道丈夫治水辛苦,就按照他的嘱托办事,每天她听到咚咚的鼓声时,就赶紧撑着筏子,把饭送到大禹开山的地方去。这样,夫妻两人虽说辛苦,但心里很快活。

但纸包不住火。有一天,大禹在山坡上行走时,一不小心,脚下踩的几块石头从山上滚下来,正好砸在鼓面上,发出“咚咚”的声音。大禹因为走的急,也没在意,只管上山去了。涂山氏一听到鼓声,心里纳闷:今天为什么丈夫吃饭早了呢?大概是今天特别累的原因吧,我还是赶紧送饭去吧。于是,她赶紧把饭装好,急急忙忙撑着筏子给大禹送饭去了。

谁知道,她来到山坡前,左等右等,也不见大禹回来,就往山上爬去。她来到山上往下一看,只见有一头大黑熊正在山下用力的凿石推土,开挖河道。

涂山氏看见,大吃一惊,心想:自己的丈夫大禹,怎么会变成大黑熊了呢?平时自己怎么没发现呢?一时间,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就提起饭篮赶紧往家跑。一路上,她又怕又气,当她快到家门口时,心里难过的不行,实在走不了了,她就勉强支撑住,站在门口想着心事。渐渐的,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涂山氏就变成了一块大石头。

再说大禹,快到晌午了,也忙活了一上午,又累又饿,他来到山下,敲起大鼓。可是,他敲了好一会儿,也不见涂山氏给他送饭来。他想:肯定家里出事了,就赶紧往家里跑。

他回到家里,哪儿都不见妻子的影子,只见家门口的山坡上,多了一块巨大的石头,旁边还放着涂山氏的饭篮子。大禹突然猛地想到:妻子肯定知道自己变熊的事儿了,受不了打击,变成岩石了。大禹后悔不已,对着大石头说:“涂山氏啊涂山氏,我不该瞒着你。可你也不能这么想不开呀。你肚子里还有我的儿子呢,你变成了大石头,我没有儿子,谁来接替我治水呀?”大禹闷闷的坐在巨石边,絮絮叨叨的说着。

突然,轰隆一声,巨石裂开了,在巨石裂开的地方,跳出来一个小孩。大禹一看,急忙把孩子抱在怀里。后来,这孩子长大了,大禹就给他取名字叫“启”。

传统神话篇十四

相传女娲炼石补天的时候,有一块石头从炉里滚出来,落到了峨眉山上。这块石头又高又大,直通玉皇大帝的南天门。也就是说,有了这块天门石,天宫里的那些仙女仙童要到人间来可就便当多了,只要顺着这块石头向下走,不一会儿就到了峨眉山脚下。

“既然这么方便,我们何不下去玩玩?”看守蟠桃园的两位仙女动了凡心,趁着王母娘娘做寿之时偷偷溜了下来。啊!人间真美啊!两位仙女正陶醉在美不胜收的峨眉山山水间时,忽然听见一声大喝:“你们竟敢私下凡间!我奉王母娘娘之命前来,定将你们捉回天庭!”原来是巨灵神奉旨来捉她们了!两位仙女灵机一动,化为了两只枯叶蝶趴在林中的落叶上。巨灵神左看右看,怎么眼睛一花,这两个仙女就不见了?只得这样回去禀告王母娘娘。王母娘娘说:“既然这样,我命你斩断那块天门石,让她们两个永远也回不了天宫!”从此,天门石就分开成了两块,高高地屹立在了峨眉山上。

炎帝的四女儿是姐妹群里最美艳最时髦最多情的,她好憧憬,好做花季少女粉红色的梦,几度梦中,英俊的王子已经骑着白马来接她了,却屡屡被灵鹊儿惊醒。常言道天嫉红颜,佳人薄命,四姑娘无端地竟缠绵床塌,患起那无名的绝症,花园里、小河边,再也听不到她银铃也似的笑声。炎帝虽是医药之神,但药能医病,不能医命,姑娘终于香消玉殒。她的尸身葬在花团锦簇的姑瑶山上,香魂化作芬芳的茎草。茎草花色嫩黄,叶子双生,结的果实似菟丝。女子若服食了茎草果,便会变得明艳漂亮,惹人喜欢。

据说,茎草儿在姑瑶山上,昼吸日精,夜纳月华,若干年后,修炼成巫山神女,芳名瑶姬。大禹治水,一路凿山挖河,来至巫山脚下,准备修渠泄洪。陡然间,飓风暴起,直刮得暗无天日,地动山摇,飞沙走石,层层迭迭的洪峰,像连绵的山峦扑面而来。禹措手不及,撤离江岸,去向巫山神女瑶姬求助。瑶姬敬佩禹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精神,哀怜背井离乡、倾家荡产的灾民,当下传授给禹差神役鬼的法术、防风治水的天书,帮助他止住了飓风;又派遣侍臣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鸟木田,祭起法宝雷火珠、电蛇鞭,将巫山炸开一条峡道,令洪水经巫峡从巴蜀境内流出,涌入大江。饱受洪灾之苦的巴蜀人民,因而得到了拯救。

千年又千年,时至战国,楚怀王赴云梦泽畋猎,小憩于高唐馆,朦胧中,见一女子袅袅娉娉,款款行来,自言:“我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曰灵芝。”楚王见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情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惊艳不已,爱慕心生,遂留下了一段风流佳话。楚王恍然梦醒,芳影无踪,遗香犹存。王不能忘情于瑶姬,寻至巫山,但见峰峦秀丽,云蒸霞蔚,乡闾相传,此云乃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苍松,美若娇姬。王慨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之四》),在巫山临江侧修筑楼阁,号为“朝云”,以示怀念。

传统神话篇十五

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禹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时也是奴隶社会的创建者。

大禹治水,这里的水就是指黄河水。据传黄河水泛滥跟黄河水神河伯有一定的关系。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坎坎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在黄河上转悠。转眼过了九十九天,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

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ya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刚当黄河河神时,起初为了报一己之仇,不管天帝的嘱托,在黄河河底随意铺垫,随便堵截河道,他想把黄河驯服,让河水随着自己的意愿流,结果是越治越糟,后来到了他自己快控制不了的局势了。这时候他已经是到了中老年了,也想认认真真治水,替人民办点儿好事了。可他从来没有做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又听说治不好河水自己要受罚,这时候他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回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幅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幅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搭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后羿,射箭百发百中。但曾经河伯因为贪恋后羿的妻子嫦娥的美貌而把嫦娥逼上了月宫,弄的人家夫妻分离,后羿对河伯是恨之入骨,所以无论后老汉如何讲,后羿都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这时正是尧在位的时候,他看见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于是尧就派鲧去治理河水。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但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后来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的治水效果不大,这时候鲧也已经心力憔悴,老态龙钟,治不了水了,于是舜就让鲧告老还乡,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识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心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河伯你害得我的妻子独守月宫,害得我们夫妻分离,害得我的老父淹死在黄河水里,我跟你的仇不共戴天。”后羿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只给他留下两样东西——斧子和一根针,据传这就是后来的开山神斧和定水神针。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开始治理黄河水道。大禹后来就用河伯送的三件宝物——治河图、开山神斧和定水神针治理好了黄河水道。从此以后,黄河再也没有泛滥过。后来大禹因为治水有功,继承舜的皇位成了皇帝,大禹就是夏朝的第一位皇帝。

传统神话篇十六

话说神箭手后羿射死了天上的九个太阳,为老百姓除了大害,全天下的老百姓都对后羿感恩戴德。天上的王母娘娘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对后羿感到很好奇,要下凡亲自看看后羿是何许人也。

一天晚上,后羿正带着他的大猎狗黑耳在深山里围猎老虎。王母娘娘在仙女们的陪伴下,驾着万朵祥云,静悄悄的落在山头看着。看了一会儿,王母娘娘觉得后羿真是个人才,就命令仙女把后羿喊过来,从身旁红衣仙女的手中拿过一个光彩夺目非常漂亮的小盒子,从里面取出两颗灵药,一根人参交给后羿,并叮嘱后羿说:“回家后用人参汤吞服这两颗灵药即可成仙。”

后羿欢天喜地地接过灵药,谢过王母娘娘后,就带着他的猎狗,背着打到的猎物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后羿为人忠厚善良,他暗自想:“妻子嫦娥跟自己是结发夫妻,如果她同吃了这灵药,跟我一块儿升天该多好啊。”

他回到家,向嫦娥交代了碰到王母娘娘和灵药的事,然后说:“父老乡亲们向来都待我们不错,这次打到的猎物就分给大家吧。我这就把猎物给大家送去。”出门后,后羿捋了捋他的猎狗黑耳的毛说:“老伙计,你也跟着我跑了一天了,也很累了,你就别跟着了,在家好好休息休息,顺便帮我看看门,我一会儿就回来了。”黑耳懂事地摇摇尾巴,就回院子里去了。

再说嫦娥听了后羿的话后非常高兴,她连忙按照后羿的嘱托,把仙药在人参汤里煮熟了,等后羿回来一起吃。嫦娥想:自己是个凡俗女子,托丈夫的洪福也可以升天做神仙了,得穿戴得好点儿,别到了天上给自己的丈夫丢脸。她仔细的梳好一头五尺多长的浓黑的头发,把平时舍不得戴的首饰都戴上,然后找出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穿上。打扮妥当之后,她无事坐在锅的旁边等丈夫后羿回来。这时候锅里的灵药已经熬好了,一股股的香味飘出来。

嫦娥也一天没吃东西了,也有点儿嘴馋。她揭开锅,扑鼻而来的香气让她本来就饿的肚子更加难受,她忍不住了,用勺子舀出一粒仙药,放在嘴里一尝,呀,香味四溢,满口芳香,肚子里也暖烘烘的,格外舒服。吃完一粒,她顿时觉得神清气爽,格外舒服。她还想吃,突然想到丈夫还没吃呢,她赶紧打了自己一下说:“你个馋嘴,品品味儿,怎么还想吃。”过了一会儿,后羿还没回来,嫦娥忍不住了。她转念一想:“自己的丈夫是个能人,他能从王母娘娘那里要来靓丽仙药,总还能再要个十几粒。再说他射日有功,要成仙那是早晚的事,我干脆把剩下的这一粒也吃了,成仙后到天上等他。”想到这儿,嫦娥从锅里舀出最后一粒仙药,一口一口慢慢吃完了。吃完仙药,丈夫还没有回来,她又舀出人参,也一块儿吃了。吃完后,她觉得自己身体轻飘飘的,走路也轻飘飘的,累了一天的疲劳感一点儿也不见了。

天已经完全黑了,嫦娥见丈夫还没回来,就想到门口等他。谁知她刚一出门,一迈脚,她觉得自己脚下的感觉不一样,低头一看,哎呀,自己的双脚离开了地面,身子随着凉风飞起来啦。

嫦娥这时候后悔了,她泪流满面,后悔自己不该嘴馋把灵药都给吃了,抛下了丈夫。

门口的猎狗黑耳,看见嫦娥轻飘飘的要飞起来了,突然想到灵药在嫦娥那儿,就赶紧到屋里查看。这一看不要紧,看见锅里的灵药和人参都没了,只剩下汤,它顿时火冒三丈,一爪扒翻了锅,喝干了锅里的人参汤,也飞上天追嫦娥去了。

嫦娥听到身后黑耳的叫声,又惊又怕,慌慌张张,一头扎进月亮里去了。黑耳竖起浑身的狗毛,身子越长越大,一下子扑上去,连嫦娥带月亮一块儿吞了下去。

王母娘娘这时候正在蟠桃园里赏月呢,一转眼,月亮没了,忙派一个小神出来看看。

夜游神跑来禀告说是一条大黑狗把月亮吃掉了。王母娘娘命令天兵天将去捉拿大黑狗。捉来黑狗,王母娘娘一看,嘿,是后羿的猎狗黑耳。她又听了黑耳的话,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王母娘娘大发慈悲,封黑耳为天狗,让他守护南天门。但天上不能没有月亮呀,王母就命令黑耳把月亮吐出来,然后惩罚嫦娥永世独居月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