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甘肃省永登县低保申请书通用 兰州市永登县民政局(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3:51:52 页码:11
甘肃省永登县低保申请书通用 兰州市永登县民政局(六篇)
2023-01-11 13:51:52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关于甘肃省永登县低保申请书通用一

大家好!

很高兴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在麦积山。我是本次旅行的导游小潘,希望我们一行游览快乐。

麦积山地处甘肃天水东南约50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景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难度之大,智慧之高,这在我国的石窟中是非常罕见的。下来,咱们就去看一看吧。

进了景区,大家现在看麦积山像什么呢?对,像一个麦垛。麦积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高80米,这里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被誉为我国四大石窟。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大家步入栈道一定注意安全,不要拥挤。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凭崖而凿的一组雕刻造像。中间一座佛,高达15米,左右两尊菩萨侍立,喜笑颜开,迎送来往游客。这也是麦积山最大的佛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最壮丽的4号窟上七佛阁。7间佛龛里有42尊菩萨塑像,神态庄严可亲,华美而不俗。

现在大家来到西崖石窟,这里以133号和127号石窟为最大。133号碑洞,是麦积山最特殊的一个洞窟。洞中不仅有许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块石碑,有几块碑面密列贤动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称“万佛堂”。其中10号、11号、16号为众碑之精华。127号窟更为精彩,这座雕像,不要说在麦积山,就是在世界佛教艺术中,都是稀有珍品。

麦积山的主景区我们先观赏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对小潘工作的支持!欢迎大家再次光临甘肃、光临麦积山!

谢谢大家!

关于甘肃省永登县低保申请书通用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天水伏羲庙。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成纪、秦州,有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哺育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开创了博精深的伏羲文化。

伏羲在我国历史上位居三皇之首,代表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一个历史阶段-----伏羲时代。伏羲的传说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尚书》和《易经》等书,都对伏羲事迹、功德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奠定了伏羲在在中国古史中的首席地位。

根据我国古史记载,伏羲又称庖牺、宓(mi)羲、炮牺等多种称呼,它们均有“伏化牺牲”的意思。因此,我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伏羲是我国原始社会渔猎畜牧经济时代的杰出代表。

有关伏羲的出生有一段非常美妙而神奇的传说。相传他的母亲华胥氏,感孕一个巨的足印,20xx年后在天水生下了伏羲。古人以20xx年为一纪,伏羲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感孕神话,反映了我国母系氏族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社会阶段。

相传伏羲的外表奇特,“蛇身人首”。早在40年代,闻一多先生考证,“蛇身人首”实际上是我国远古时期龙图腾的遗迹,因此伏羲是中华民族龙的祖先。考古发掘证实,天水是龙图腾的起源地,天水史前文化曾发现我国最早的人首蛇形图案,被认为是伏羲的化身。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由野蛮向文明时期过渡的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仰观天象,俯查地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总结,创画了八卦,来教导人们趋吉避凶,表现万物的变化法则,对人类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伏羲创造了书契,取代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后来促成中国文字的产生。伏羲制定了男婚女嫁的婚姻礼制,确立了文明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基础。伏羲发明了渔猎生产工具网和罟(gu),极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我国原始渔猎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除此之外,伏羲还用八卦易经的原理治理社会;作历度,定节气,总结了24节气;钻木取货,教民熟食改善先民们的生活质量;尝百药,制九针,创立医学;制琴瑟,作乐曲,开创了中国最古老的音乐艺术。他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多方面贡献,不愧为伟的中华文化英雄。

根据量的史籍文献和现代考古成果证实,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因此,天水自古以来被称为“羲皇故里”,历来是人们朝圣祭祖的圣地。明代在天水专立伏羲庙祭祀,成为展示伏羲文化的物质载体。1992年8月,视察天水期间,欣然挥毫,题写了“羲皇故里”,充分肯定了天水作为羲皇故里的历史地位。

天水伏羲庙,又称“太昊宫”,当地百姓俗称“人祖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庙内碑刻记载,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明清曾九次重修扩建,终于形成了这样一座整肃宏伟、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

大门前的这座“开天明道”牌坊,是明嘉靖二年,也就是公元1520xx年建造的。当初匾额上本来是“太昊宫”三个字,后来遗失了。到了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西宁道杨应琚进京觐见后返回路过天水,天水知州李鋐请他书写“开天明道”匾额,补了空缺,这块牌坊檐楼三架庑殿顶,依旧保持着明代的风格。牌坊下各立一石,刻有铭文,告诫过往行人:骑马者下马,乘轿者下轿,以表示对伏羲的尊敬。一会路过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虔诚哦。

大门又称门坊,现在有5间,上面“与天地准”的匾额,是明代甘肃著名学者胡缵宗的手笔。重头戏来了。伏羲庙的主体在中院。中院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主体建筑就是庄严雄伟的先天殿了。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通高26、7米,纵深13、5米,面宽7间,通长26、7米。这里可是供奉伏羲的地方哦。先天殿里的伏羲泥塑彩绘像,浓眉长胡子,树叶为衣,手托八卦,赤膊跃足,俨然原始部族首领的形象,可是他的神情聪慧凝重,目光如炬,灵气逼人,又名副其实的“开天明道”“人文始祖”的化身。这个塑像是全国最大也是最精彩的。大殿雄踞在宽阔的露台之上,庄严雄伟,重檐歇山大顶,龙吻屋脊。上有雕花天公宝刹,显得高贵典雅,气度非凡。虽几经重修,却依旧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大殿顶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配合装饰,井口天花是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图,正中的藻井绘画着河图和伏羲先天八卦图,即是装饰,又颂扬了伏羲的业绩。大殿里面,右边有个浑身有鳞,长着翅膀的龙马,是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物。它本是龙,但有个马达形状,从黄河中走来,鳞片下藏着图,就是藻井上画着的河图,也就是八卦。左边呢,还有一对叠在一起的磨盘,上面刻画着河图洛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伏羲时代,天降洪水,人类大部分都被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幸免遇难。为了使人类得以繁衍,他们决定结为夫妇。但这样做不和伦常,两人很为难。最后两个人各自上了昆仑山的南北两山,背着各自所带动磨盘,一起从山顶往下滚。他们发誓:如果两石结合,就表示上天同意他们结为连理。结果大家猜怎么着?天随人愿啊。磨盘滚到山脚居然合二为一。于是二人成婚,繁衍了我们的民族。那个磨盘啊,人们都说,已成婚的人摸了,夫妻会永远和睦。大家可要抓紧机会啦。

为了弘扬伏羲文化这一民族瑰宝,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相传是龙的生日,天水市政府都会隆重举办国家级的节庆活动“伏羲文化旅游节”,在这里祭伏伏羲,表演各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节目。海内外华夏子孙纷纷来到天水朝圣祭祖,观光旅游。伏羲庙已经成为全国祭伏伏羲氏的中心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关于甘肃省永登县低保申请书通用三

兰州位于我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市区南北群峰对峙,滔滔黄河穿城东流,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带状盆地城市。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中心,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和商埠重镇,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繁荣兴旺的商贸城,欣欣向荣的科技城,饮誉全国的瓜果城。市辖皋兰、榆中、永登三县和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总面积13085.6平方公里;20xx年人口普查,全市户籍人口292.95万人。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 四区构成兰州市区、城市面积1112.20平方公里,总人口314万人。城市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截上20xx年底,建成区面积153.7平方公里。

西固是兰州市的西大门,总面积385平方公里,总人口30.9万人,黄河横贯全境,是古丝绸之路著名的商埠重镇。

交通通讯便利—境内兰新、兰青、包兰、陇海铁路,西兰、兰新、甘青、兰包公路交汇为商品大集散的理想之地。有高速公路直达机场,航空线路已开辟50余条。邮电通讯设备齐全,总装机量3.7万门,可直拨国内20xx多个城市和世界230多个国家、地区。

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水能富集,设施配套。区内火电厂、水电厂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还有待开发河口峡、柴家峡电站。已建成粮食、蔬菜、瓜果、蛋奶、药材、渔业等十大基地。有近4万亩的十大坪台,均通电上水。

区内产驰名国内外的软儿梨、百合、红枣、山楂、草莓、洋葱等,种植面积达7000亩。传统的甜醅、酿皮、灰豆、牛肉拉面等饮食文化令人回味无穷。

工业发达——西固是个大型石化工业基地,素有“西北高原化工城”美誉,已形成石油、化工、机械、冶金四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电力、化学、冶炼、建材、仪表、轻纺、建材、制药、核能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区内有中央和省、市属大、中型企业146家。

兰化、兰炼为国家大型企业,高品位产品和先进技术已辐射到全国各省市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力量雄厚。西固为全国20个星火技术密集区之一,有10多个科研机构,拥有科技人才2万多名。全区科技意识浓厚,地企合作密切,科研成果转化快。

西固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来这里作客,搞投资开发,把西固建成繁荣、富裕、文明、开放的新型现代化城市。西固,必将像一颗璀璨的新星在大西北升起。

兰州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东经102.30-104.30,北纬35.51-38之间。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2℃,年均降水量327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比较理想的人居和创业之地。

关于甘肃省永登县低保申请书通用四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到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来旅游观光。鸣沙山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千米处,占地面积3.12万平方千米,包括鸣沙山,东西长40余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主峰海拔1715米。

主要景点有月牙泉、鸣沙山。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鸣沙山因沙动成响而得名。鸣沙山为流沙积成,分红、黄、绿、白、黑五色。

敦煌鸣沙山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鸣沙山并称为“中国的四大鸣沙”。1994年,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xx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鸣沙山,古称“沙角山”“神沙山”。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千米,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

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鸣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虹龙蜿峨”,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的月牙泉,由于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月牙泉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关于月牙泉、鸣沙山的形成,当地有一个传说故事。

从前,这里没有鸣沙山也没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烧香敬佛,顶礼膜拜。

当佛事活动进行到“洒圣水”时,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传圣水,放在寺庙门前,忽听一位外道术士大声挑战,要与住持方丈斗法比高低。

只见术士挥剑作法,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黄沙铺天盖地而来,把雷音寺埋在沙底。

然而,奇怪的是寺庙门前那碗圣水却安然无恙,还放在原地,术士又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但任凭妖术多大,碗内始终不进一颗沙粒。

直至碗周围形成一座沙山,圣水碗还是安然如故,术士无奈,只好悻悻离去。刚走了几步,忽听轰隆j声,那碗圣水半边倾斜变换成一弯清泉,术士变成一颗黑色顽石。

原来这碗圣水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传,专为人们消病除灾的,故称“圣水”。由于外道术士作孽残害生灵,佛祖便显灵惩罚,使碗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

关于甘肃省永登县低保申请书通用五

欢迎来到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天水。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与陕西省接壤,为陇东南门户,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多万。天水是丝绸之路南线东段陇关道和秦陇南道的交汇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是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那么来到天水,您不能不去参观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伏羲庙。我们每个中国人一直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并为此自豪。龙,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徽标和崇高象征。要说到龙的来历,不能不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三皇是伏羲、神农、黄帝,伏羲为三皇之首,被人们奉为神话传说中的“人文始祖”。《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蛇首人身,有圣德。”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关于伏羲的出生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有一次在一个叫做雷泽的地方踩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20xx年后,便生下了伏羲氏,古人以20xx年为一纪,伏羲氏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这是我国最早的感孕神话,说明在中国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现象。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伏羲庙。伏羲庙始建于明弘治三年,也就是公元1490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伏羲庙原称太昊宫,俗称人宗庙,整个庙宇坐北向南,现存建筑为两门三进,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大家可以看到,伏羲庙大门前有三座牌坊,呈品字形鼎立,给人一种庄严崇高的感觉。牌坊上的匾依次写的是“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开天明道”。

那么大家现在站的这个地方便是伏羲庙的前院,走过仪门我们将进入伏羲庙的中院,伏羲庙按照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形式布局建造,它坐北朝南,占地1.8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依照南北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和太极殿、钟亭、鼓楼沿轴线东西相对,整个建筑群采用均衡对称的格局,总体布局沿南北中轴线纵向延伸,有主有次,前呼后应,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我们继续前行,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大殿便是先天殿了,这里是整个伏羲庙的中心,是建筑群的主体部分,在大殿两旁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柏树,这些树基本上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原来纵八行,横八列,共有64棵古柏,是按照八卦里64卦方位排植的。

现在,我们进到大殿里面看看。大家现在看到的大殿正中央神龛内的塑像就是伏羲的像,它是我国保存最大的明代塑像。伏羲身披树叶,目光炯炯。大家可以看到他手中拿有一个盘状物,那这个盘状物又是什么呢?这就是“先天八卦太极盘”。相传是伏羲创造绘制的,伏羲画卦的基础是以阴爻和阳爻象征阴阳,伏羲发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和“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因素组成的,于是发明了八卦,用阴阳相互结合的八种符号:乾、坤、震、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种自然现象,成为世界的物质基础,伏羲创造的易称为“先天易”,其图称为“先天图”,其卦称为“先天卦”。

大家现在再来看一下这匹浑身有麟,长着翅膀的马,这匹马就是龙马,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样一座雕像呢?根据古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伏羲氏受到龙马负图的启示创画了八卦。

那么伏羲是在哪里看到龙马的呢?据说龙马出于天水北道三阳川卦台山下的渭河,这里流传着伏羲画卦的神奇传说。在卦台山下,渭河中心有一块巨石,高出水面3米多,呈圆形,中空外实,形似太极。相传有一天,伏羲画卦是忽然看见从渭河北岸上的一个洞中飞出了一匹龙马,伏羲看到了龙马身上的图案,受到阴阳变化的启发,创画了八卦。

看完了龙马塑,我们再来看看神龛左侧的这两个相互叠合的石盘,这就是著名的河图洛书石盘。相传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灭绝了人类,只有善良的伏羲、女娲受到雷公的启示,钻进了一个大葫芦内才幸免于难。洪水退后,兄妹俩历经千辛万苦,承担起重建家园的神圣职责。为了繁衍后代,伏羲和女娲必须结亲,但他们是兄妹,不能结亲,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两个人约好分别面对面站在天水南北两山上,将两个石盘滚下山,如果石盘刚好重合在一起,那么就说明上天同意他们结合。结果石盘滚下来后结合在一起,人类才得以繁衍生存。这里的当地人相信已成婚的人摸一下伏羲庙中的磨盘,夫妻便会永远和睦。

为了弘扬伏羲文化这一民族文化瑰宝,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相传是龙的生日,这里会举办节庆活动“伏羲文化旅游节”,海内外华夏子孙纷纷来到天水朝圣祭祖,观光旅游。

好,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请大家自由参观。谢谢。

关于甘肃省永登县低保申请书通用六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嘉峪关关城讲解员张敏,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巍巍雄关耀中华。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这里,流传过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动人故事。巍巍雄关耀中华,古老的嘉峪关,就象一位历史老人,六百多年来,离合悲欢的往事,沧海桑田的巨变,映在它古老的青砖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墙里。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关西的大草滩,黄草平沙,地域开阔,素为古战场,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紧靠关东南坡下,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早在汉代,就在距关城北七里的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依山凭险,设共防守,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这里一直是"有关无城"。

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时间。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首筑土城,周长220丈,高2丈许,就是现在的内城夯筑部分,当时只是有关无楼。明弘冶八年(公元148年),肃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罗城嘉峪关正门项修建嘉峪关关楼,也就是说,嘉峪关关楼是关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书上记载说:"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又过了20xx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1520xx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规格修建了内城光化楼和柔远楼,同时,还修建了官厅、仓库等附属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尚书翟銮视察河西防务,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务,于是大兴土木加固关城,在关城上增修敌楼、角楼等,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等。至此,一座规模浩大,建筑宏伟的古雄关挺立在戈壁岩岗之上,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两山之间、伸出双臂,牢牢地守卫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1873年当时的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新疆伊犁时速经嘉峪关,面对雄伟壮观、气势磅榜的关城,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清末因禁烟而被贬赴伊犁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于 1842年10月11日途经嘉峪关时,面对巍巍雄关和大漠风光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出嘉峪关感赋)其中一首写道: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入驻马蹄。

飞阁造连秦树直,综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 瀚海苍茫人望迷。

谁道堵函千古险,目看只见一九泥。

一生酷爱古诗词和书法艺术的毛泽东同志曾手书过这首著名的诗篇。

雄关关城布局十分合理,建筑也很得法,适合战争防御的需要,关城有三重城廊,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如果敌兵来犯,可确保万无一夫。

嘉峪关建关六百多年以来,由于风雨侵蚀,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尤其是在1986年,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响应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伟大号召,倡导各界人士捐款集资,恢复关城。当时,嘉峪关按照国家文物局杨烈等同志指示"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经过多方努力,嘉峪关楼终于又屹立于雄伟的关城之上,站在嘉峪关楼上看着关外,由于岁月侵蚀而变的沧桑的丝路古道,诸多感慨涌上。回头,曾有这样一幅对联记载关楼的沧桑历史:

历明清经民国毁于风雨岁月空留遗址、静观世事沧桑:

爱中华修长城建在升平年代恢复原貌、再睹华夏春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城学专家罗哲文老先生也诗兴大发;口占七绝一首:

嘉峪山前起煤城,墙台高峙气萧森

雄关天下今谁主,游客登楼话古今。

是的,雄关本身的防御意义早已成为了过去,而今登上这座气宇轩昂的关城,人们不仅为它的气势、它的雄壮、为祖辈们的智慧所折服,更多的是在思索和寻找。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使这座关城焕发出无比的生命力,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己吹绿了关城内外。大开发的春风为关城的建设推波助澜。使机遇与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是固守着祖辈留给我们的这笔财富而满足于现状,还是积极探索、寻找差距、开拓进取?事实是最好的口答;关城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当之无愧地被授予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九九六年被授予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天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中,雄关又在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中找差距、定措施,这些都意味着关城人正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赋予关城以新的意义。

嘉峪关人更是信心百倍,在市委、市政府的超常发展战略指引下,为关城未来的发展设计了新的蓝图,在这个新的定位中,创新是灵魂、墨守成规意味着被淘汰,关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吸引海内外人士的磁石,要让这颗磁石闪烁出耀眼的光芒,让关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更加雄伟的风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巍巍雄关耀中华。登临长城,凭吊嘉峪关曾经的繁华,我们将继承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团结向上的优秀传统,以饱满的精神风貌,开拓未来,创造明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