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文明健康获奖范文(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7:06:22 页码:10
最新文明健康获奖范文(大全9篇)
2023-11-21 17:06:22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为个人发展规划方向。写总结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以使总结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文明健康获奖篇一

生命是唯一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才能对生命有保障。

“红灯停,绿灯行,黄等见了等一等。”这句话我已经倒背如流了。我不但能背过,还能照章办事。前几天,我和爸爸妈妈出去玩,刚走的马路边,呀!灯变红了。这时,道路上没有车辆,爸爸妈妈拉着我往前走。我一看是红灯,心想:不能闯红灯!使劲往后拉,但他们觉得我是捣乱,还在向前走,这时,我从一个小羊羔变成一只大牛犊,把妈妈和爸爸生生拽了过来,妈妈问我“你这孩子,路上没有车,怎么不过去呀?我生气地说“红灯停绿灯行,现在是红灯。妈妈一听,不禁笑了,夸我说:你真是一个守交通规则的标兵。

还有一次,爸爸带我开车回老家,到了红绿灯路口,正好变成了黄灯,可是丝毫没有停车的意思。我连忙说:“黄灯亮了,快停!”爸爸却说:“黄灯既不罚分,又不罚钱,没事,而且,你不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

名言。

嘛。”我坚持地说:“不行,黄灯见了等一等。”爸爸一看我这么守规,便停了下来。

珍爱生命。

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负责,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前几天,齐鲁台的《拉呱》节目里面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开着摩托车在小镇的路上飞驰,差点撞到一个老奶奶身上。但他的脸上不但没有丝毫悔意,反而露出“胜利”的光芒。这时,又一个小伙子开着摩托车赶来,一边大喊着:“我一定要比你快!”但就在这时,突然冒出来一辆大卡车,前面的小伙子顿时人仰马翻,倒在了大卡车底下,他虽然带着头盔,但头上的血带着脑浆喷了出来,当场死亡,这个男孩闭上了眼睛,但留给他的父母又是什么呢?我边看电视边对妈妈说:“这回你知道闯红灯的后果了吗!”

文明健康获奖篇二

我很荣幸获得“诚信之星”称号,诚信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没有了诚信,人与人之间就失去了彼此信任的基础,我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诚信之人。

服务之星。

这次我获得了“服务之星”的称号,我十分荣幸,这也是我第一次获得“八星”的称号,这也是班上同学对我的信任。我从不否定自己,相信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的用处与价值,所以,我一直努力着。我在一个十分优秀的班集体里,担当着宣传委员,我一直将它当做对我的考验,我将坚持为班级与同学服务。

纪律之星。

在六班我是个平凡普通的人,因为六班的每一个人都是非常优秀的,在这个充满温暖的集体中,我是幸福的。因为这个集体就像家一样,充满着温馨,使我能够自在的追求我想要的。在这个家里我们有一位总为我们着想,和蔼可亲的家长,是他带领着我们这些曾经并不非常优秀的弟子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我们是一个富有战斗力的集体,我们一直坚信我们是初二年级中最棒的班级,我们会书写淮中的奇迹,六班,最棒!

互助之星。

这次获得“互助之星”称号,对我而言是个肯定也是鼓励,首先肯定了我在期中复习期间,将自己的学习资料借给大家,并带领第十小组组员一起复习,一起克服学习上困难的互助精神,也鼓励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无私地与大家互助共进,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劳动之星。

感谢班主任吴老师和各位同学对我的信任,

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会更加努力。我一直认为“劳动创造了人类”。美好生活的源泉就是劳动,劳动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只有勤于劳动才会热爱劳动,才会热爱生活。劳动靠自觉,每个人都自觉地去劳动,地球上就又会多一片净土,我们生活的家园就会更加美丽,进一步说,我们的学习环境不也更好了吗?所以,我们热爱劳动。希望下一次的“劳动之星”将不再是我。各位同学,加油吧!

礼仪之星。

我很荣幸能获得“礼仪之星”这个称号,我要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是你们给了我机会。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还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愿大家都做个文明人。

勤俭之星。

能够获得这项荣誉,我很荣幸。感谢同学和老师对我的支持和信任。其实勤俭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就是能做到以下三点:学会合理用钱,不铺张浪费,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做到了的话,也就算勤俭了。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同学与老师的信任。以身作则。

学习之星。

这次获得“学习之星”的称号,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更加使我坚信那句话“有付出终有回报”,也让我体会到了帮助同学的快乐,我一定会再接再厉,向着另一座高峰前进,永不满足。

文明健康获奖篇三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从孔子的“仁爱”到墨子的“兼爱”都说明了爱的重要。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中,还存在着不少有关“爱”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学生接受了爱,却并未感受到爱,更想不到付出爱;又如学生很爱自己,却没有想到去关爱身边的人、自己所处的集体。对这一点,我在刚接任0710a班的班主任时深有体会。

接手0710a的教学最初使我很焦虑。当我听到这个班以前的所有老师教学测评时几乎都是教学事故时我有点害怕,也很清楚这不只是老师的问题。据我分析,如果一个人对他周围所有人都不接受时说明这个人的心理需要调试。而一个不容易接受别人的人恰恰是最希望别人能够接受他的人。换句话说,他之所以不接受别人是因为他在某些方面不能被别人接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消极的处世观。而纠其根本,这个人很可能缺乏的还是爱。

微笑、宽容、细致、关爱、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老师成为爱的使者。

我每天一走进教室,都会微笑地扫视一圈学生,当看到学生精神不振时会和蔼地问问“没休息好吗”身体不舒服吗?;当看到有的学生情绪不对时,尽量避免在课上和他发生正面冲突,而是利用下课时间找他单独聊天,帮助他揭开思想谜团;当遇到学生无礼顶撞我时,我也会微笑地对他说,“哦,今天心情不好吧,脾气好大呀,下课咱们再聊可以吗?”每天学生的作业我都会非常细致的批阅,我想敬业的老师是让学生尊重的基础;在上课的时候我尽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爱,有着迷人的风采;爱,有着神奇的力量;而教师则更应是一道美丽的爱的风景线!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就曾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教师对学生付出爱,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必然会乐于接近教师,更乐于接受教师的爱的教育。而教师这种爱的态度和行为也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陶冶作用,从而更懂得如何为人、待人,懂得真诚与合作的价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的教育。

文明健康获奖篇四

春节即将来临,普天祥和,每个人都在兴奋和忙碌中期待着幸福快乐的节日。但是今冬连续雾霾天气已为我们叩响了警钟,空气质量状况越来越差,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已是刻不容缓,是直接关乎到我们生命质量和安全的头等大事。

春节期间,建议大家尽量少燃放烟花爆竹!鞭炮声声浓烈了年味,烟花美丽绚烂了喜庆,却也造成了空气的严重污染。近年燃放烟花爆竹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和碳粒等颗粒物,是春节空气质量差的“罪魁祸首”,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每逢除夕鞭炮炸响,硝烟弥漫,空气刺鼻,全国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垃圾竟达数万吨,还常有房屋起火、人员受伤的事件发生。为了我们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也不焚烧垃圾、鞭炮纸屑、塑料、树叶等。以减少空气污染,降低pm2.5,提高生命生活质量。希望大家选择电子爆竹、喜庆音乐、鲜花等新颖安全的庆祝方式;选购安全低污染的环保爆竹;自觉少买一串鞭炮、少放一枚礼炮。积极营造文明安全洁净宜居的生活环境!

为了我们的碧水蓝天,为了我们能呼吸到干净新鲜的空气,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健康,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同呼吸,共奋斗,共建美丽家园!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地球更美好!

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倡议人:xuexila。

日期:20xx月xx日

文明健康获奖篇五

开学已经有两周时间了,在这两周里,大多数同学能自觉遵守学校制度,克服了假期中散漫的学习作风,调整好了自己的学习生活规律,在老师的教导下,很快地投入到新学年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中去。学习生活(起床——早自习——上午学习——中餐——午休——下午学习——课外活动——晚餐——晚自习——就寝休息)井然有序,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就在这幅美丽的学习图景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上下楼梯追逐打闹,乱扔乱叫;乱买零食,四处就餐;不按时午休,不按时如厕,个别同学至今还没养成午休的习惯;自习课交头接耳、四处张望……。针对这些现状,给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希望,即要求同学们“学会走路、学会吃饭、学会睡觉、学会礼仪、学会上课、学会锻炼。”

一、学会走路:

希望同学们无论是平时走路,还是上下楼梯,都要靠右行,轻声慢步,互相礼让。不追逐打闹,不推推搡搡,不践踏草坪和广场周围的花圃。升旗不走动,行注目礼,集会不喧哗、迅速整齐。

二、学会吃饭。

希望同学们按规定、按时间、按顺序排队打饭,在餐厅就餐,不边走边吃。吃多少打多少,不挑食、不剩饭、不剩菜、不乱扔乱倒,及时回放餐具。真正做到:排队买饭、安静就餐、回放餐具、清理餐盘。

三、学会睡觉。

希望同学们严格按作息时间休息,做到按时起床、按时就寝,不在作息时间内如厕,不在楼道内跑跳喧哗,不串宿舍,关好门窗,保持卫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四、学会礼仪:

要求同学们要主动向师长问好;回家要向自己的父母问好,要向自己的左邻右舍的人问好;在校遇见来宾,要主动问好。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任何场合都不要大喊大叫;穿校服、留短发;不携带手机,不佩戴首饰。

五、学会上课。

上课时注意老师讲解提示的每一个细小的问题,作业时看清楚题目的每一个要求,分析时关注隐含的每一个条件,解答时准确书写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根据要求完整写完每一个步骤,实验时观察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操作时严格按照规范,回答时准确到位,讨论时不放过每一个灵感。上自习时不交头接耳,不讨论问题,要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六、学会锻炼。

希望同学们在体育课上认真学习体育知识和健康知识,掌握一项体育技巧;课间操做到静、齐、快,下操后在指定区域跳绳或踢毽子;只有学会锻炼身体,才会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才能好好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同学们,既然你们选择了卧龙学校,在新的学年里,就应当向一切陋习告别,牢记学校提出的“学会走路、学会吃饭、学会睡觉、学会礼仪、学会学习、学会锻炼”,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名文明健康的卧龙学子。

文明健康获奖篇六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四年级的同学们举着少先队队旗步行来到了吴中交巡警大队,听有关“文明交通”的讲座。

虽然,交通安全我们都已经了解了很多,但通过听这次讲座,我更深一步了解了很多交通知识。下面,就让我来讲一讲吧。

“红绿灯”——它是马路上必不可少的信号灯。轰动亮时车辆应在指定的区域内等候;当绿灯亮时,车辆都可以通行。如果黄灯亮时,你已经超出指定的区域的可以继续通行。

“汽车盲区”——人越矮就越容易进入。如果你在汽车后面看不见驾驶员和反光镜时,那么你就进入了汽车盲区。同学们在看到汽车调头时一定要远离它们,这样才能避免发生事故。

还有的是,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了,未满12周岁是不可以骑自行车上路的,就算你已经很熟练了,也不能上路,因为12周岁的儿童还没有上路的经验,所以很容易出事故。

我们在过马路时一定要走斑马线,一但违反了交通法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前几天,我在《社会传真》就看到这样一条新闻: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一位男子要过马路,但他没有走斑马线,而且又闯了红灯,正在这时一辆正常行驶的汽车开过来,当场就把这为男子的生命夺走了。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通过这次交通安全的讲座,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文明交通的重要性,让文明交通永远陪伴在我们的身边。

文明健康获奖篇七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其实上网并不是一件坏事,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只要我们不沉迷在网络里,不贪心,因为这可能是坏人制造的陷阱,坏人会盗取你的钱财或者个人信息卖给别人,更严重的是你从网络上刚认识的朋友,他有可能是个骗子,他会诱惑你,让你跟他一起去什么地方创业,,然后想办法把你的所有积蓄都骗走。所以在网络上认识的朋友,或者得到的什么信息,一定不能轻易相信,因为你不知道在网络的那头是什么人在操作这件事,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

当然网络也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比如我们能通过网络看到好多好的作文,能知道中国最近发生的事情和周边国家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了!我们还能通过网络和那些不常见面的朋友和家人视频聊天,不管他们身在何处,只要有网络,感觉我们的距离就不是很远!现在每年过年过节大家都习惯了用网络给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发去节日祝福,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所以我们要正确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好帮手,让我们行动起来,弘扬网络文明,支持绿色上网!

文明健康获奖篇八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或隐性干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目前,很多中学成立了心理辅导中心等专业机构,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进行跟踪、干预、治疗,但为数有限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师通常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已产生严重心理危机的应激个体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调适上。事实上,中学生的心理危机普遍处于心理危机的产生阶段,若这一占有相当比例的群体成为心理防护的“真空地带”,必将使得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学校建立以非心理辅导教师为运作主体的隐性心理干预体系势在必行。

研究表明,心理危机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产生心理问题、形成心理疾病、出现极端行为;对应各阶段所采取的危机干预的种类分为预防性干预、治疗性干预和补救性干预[1],其中后两种危机干预是目前中学心理咨询机构开展的主要干预方式。治疗性干预和补救性干预中,心理辅导教师直接面向已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应激个体采取专业心理分析和建议、心理测试等专业的显性干预手段,形成了以心理辅导教师为核心的心理危机显性干预体系。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建立以非心理辅导教师为运作主体的,主要面对普遍处于心理问题产生阶段的中学生群体的心理干预体系,即采取群体辅导、心理防护等具备危机预警、危机防护(含心理互助调节、团体心理辅导等)、应激事件的前期处理等功能的方式进行干预,形成预防性的心理危机隐性干预体系。

心理危机隐性干预体系具备以下特点:(1)面向学生群体,而非学生个体;(2)主要发挥预防和保护性干预作用,而非专业治疗;(3)干预形式具有隐蔽性,潜移默化中提高受干预者的心理调节能力;(4)作为显性干预的辅助和支持体系,必要时也可作为专业心理咨询的补充。

一、构建中学生心理危机隐性干预体系。

在中学建立心理危机隐性干预体系,需要由与学生群体密切联系的教师群体组成干预网络。网络中的干预方须掌握基本的干预手段,了解中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并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或通过组织符合某一或多数学生群体心理特点的群体性活动进行心理隐性干预,从而使处于心理危机产生阶段的学生能在一种相对轻松、和谐的氛围里改善心理状况,完成心理调节。

(一)组建隐性干预网络:以学生心理委员为主体。

1.层级隐性干预网络的构成。

笔者在实践中,安排各班级设立男女生各一人的心理委员制度,通过自愿报名和选拔相结合的方式选出班级心理委员。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对他们开展培训使其明确责任,掌握方法,提升自我管理、服务他人的意识。另外,心理委员要每周填写“班级心理健康晴雨表”,及时反馈和传达各种真实的声音和信息,让心理辅导教师心中有数。这样便将学生日常服务工作网络与心理危机干预结合起来,心理教师、心理委员和学生,三者之间建立起两两互动的层级干预网络。

事实上,学生个体在遭遇心理冲突时,通常会有本能的心理防护,如果其在中学起始年级接受过心理行为调适的训练,则能选择正确的方式应对和宣泄;反之,则会产生轻度的心理危机。此时就需要其所在班级的心理委员能及时了解和关注其思想变化,及时向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反馈相关信息和异常情况。针对此,相关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群体间无代沟、互动性大等优势,帮助其完成心理调节或让班主任推荐问题学生参加心理咨询。层级隐性干预网络的联动过程,帮助学生心理委员及时掌握学生整体和个体的思想动态,能改变过去工作落实不到人的被动局面。

2.层级隐性干预网络的运作。

层级隐性干预网络要做到良好运作,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委员在干预网络中的核心和主体的作用。首先,学生心理委员之间要加强联系,定期交换情况和意见,共同处理和解决好各项事务。其次,坚持以学生心理档案为主体的筛选办法。学校要和学生的家庭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和生活背景。学生心理委员通过建立和完善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定期汇总和登记各方面的信息,动态筛查出具有两种或多种迹象心理危机的高危群体予以重点关注[2]。尤其,学期初、末两个时期是学生心理危机高发时期,应对相关群体学生进行重点排查,早发现,早预防。再次,严格层级隐性干预网络运作的保密性特征。中学生是一个敏感的群体,隐性干预网络的运作务必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去直接触及学生的隐私。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或电话让学生在不露面的情况下反映其不便启齿的心理隐私问题,并指导其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针对性调适。

3.强化针对特殊群体的层级隐性干预网络。

该特殊群体通常包括学困生、贫困生、情困生以及性格怪异生、离异家庭子女等。以学生心理委员为主体的层级隐性干预网络,首先要利用相关信息摸清相关群体人员。其次要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处理该群体成员的心理问题,创造宽松的环境,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建立和完善联动关爱支持体系。例如,对于学困生,在认可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的前提下,可以让学习优秀的同学帮助其纠正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或修正学习方法,并对其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举措。对于贫困生等家庭特殊学生,在干预过程中要准确掌握其真实情况,向其提供生活关怀和心理支持,并引导其正视现实,建立乐观向上、自尊自强的人生态度。另外,对于属于特殊群体的学生必要时可以主动为其提供个别心理咨询服务,如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等隐性干预手段来帮助其正视所面临的问题[3]。

(二)实施隐性干预措施:注意群体性和多样化。

心理隐性干预重在心理危机的预防和预警,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具有价值导向、目标引导、行为定向、精神感染、陶冶情操等功能。比如开展群体性、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主题实践教育,营造体验式教育氛围,传递导向性的人生态度、正确的心理认知,形成主动的互助心理干预氛围,潜移默化地推进心理危机的化解和消除,进而达到隐性干预的目的。

1.开展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为核心的各种主题教育。

中学生的心理危机多是由于对所处的环境存在消极心态或认知上的偏差而产生,那么学校有必要组织开展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为核心的各种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正视现实,正视挫折,了解和认识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人和事,例如客观地评价自我,抛弃无谓的自卑和否定情绪,增强自信;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为自我营造良好的心理认知环境和氛围。

2.开展群体性的体验式教育活动。

团体辅导与咨询、情境体验式活动,是两种常用的心理危机隐性干预的体验式手段和主要的活动组织形式。团体辅导与咨询是一种在团体环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由心理咨询员根据求询者问题的相似性或求询者自发组成小组,通过双方以及成员间的共同商讨、训练、引导,实现心理辅导、心智发展与成长。该方式可用于广泛全体,也可用于一些特殊群体,比如离异家庭子女的团体辅导和咨询。而情境体验毋庸置疑是最为直观的引导方式,该方式下学生亲历问题情境,自发地体验、感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心理调适、心理认知和改善,可谓心理危机隐性干预于无声。

(三)培训隐性干预知识:全校教师参与。

要在最短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苗头,杜绝危机事件的发生,这就要求全校师生在各个环节能及时反映信息、迅速甄别各种可能性、快速启动应对方案,要求各环节各层次通力配合,沟通顺畅。要达到这一效果,必须要对全校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培训,讲解一些基本的危机干预技术辅导[4]。例如,如何主动倾听并热情关注;如何鼓励学生表达情绪以及给予怎样的理解和支持;如何辨别他人的心理变化和危机信号。尤其对班主任要加以全面培训,包括情绪表征的识别、事后情绪宣泄的技巧、干预过程的语言行为规范以及基本救助方法等。

二、构建心理危机隐性干预体系的实践思考。

心理危机隐性干预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与烦恼,掌握科学有效的心理保健常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环境。但笔者在实践中,也发现了干预之后适得其反的个例,不免带给我们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或者说值得提醒注意的方面。

(一)正确认识心理危机隐性干预的价值。

过去很多人都把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误认为交流谈心,等同于一般的思想工作,其实它的价值是其他任何工作所不能代替的,更是不同于常规的教育工作。心理辅导或干预注重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强调团体互动过程中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支持和无条件接纳,倡导的是引导而不是指导,说服而不是压服。一次有效的心理辅导或干预完全可能送给学生的是“心灵鸡汤”和心结顿释。心理危机隐性干预的整个工作过程一般没有指责、训斥、说教,更没有压服,有的是师生间、生生间心灵的交融,情感的共鸣。

(二)心理危机隐性干预应更具人性化。

症状缓减、自我封闭、信任困难和客观困难是存在心理障碍的中学生不接受显性干预的四种典型原因。这就要求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更具有人性化和注重“隐私”度,比如尽量做到时间安排不冲突,心理访谈室地点设置合理,增加网络咨询途径等。

(三)心理危机隐性干预需提供多种心理知识教育途径。

比如宣传橱窗、校园bbs等,做到让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碍中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得心理知识与化解技能,提高他们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增进中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了解,让有心理障碍的中学生认识到并愿意走出自我封闭的心门去接受心理咨询。

(四)心理危机隐性干预需增强应急性。

心理危机隐性干预一定要满足学生当下最迫切的心理需求,及时解决学生当下最重要的心理困扰。特别是当学生遭受重大挫折后,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产生焦虑、冲动、绝望等强烈情绪体验。这些消极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调节,往往会给未来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因此,心理危机干预不能完全拘泥于原先预定方案,而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应急性。

中学生心理危机隐性干预体系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多方的支持配合,主动出击,及时化解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各种因素,真正发挥辅助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从而实现在学校心理危机显性干预体系与隐性干预体系的共同作用下,让学生的心理充满阳光,各种心理危机能够有效化解。

文明健康获奖篇九

为了了解“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于5月对白城市第一中学一分校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最后抽取每个班级排名后5名的150名“学困生”开展“学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本文采用湖北省教委设计的“心理健康六维度自评量表”。此表共六个项目,运用五级单向计分,分值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比。通过调查显示出150名“学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呈正态分布。多数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学习动机明确,有一定自控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没有“心理不健康”者。但“可疑”者却占20.8%,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具体表现为:学习动机较低,情绪不稳,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由此产生自卑感、孤独感、失落感、畏惧感、焦虑感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不仅影响“学困生”的学习与生活,而且会给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学困生”的年龄大约在12—20岁左右,处在青春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为突出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课题时,心理冲突时有发生,而这一时期的心理失衡易导致步入社会后的心理畸变。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困生”脱困。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助于更新传统的德育观念和固有的德育模式。

传统的德育观念是将学生当做被动的接受器,依据刺激——强化模式达到道德的内化。在德育过程中,往往只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忽视学生的切身感受;只注意学生的知识学习,忽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只注意严厉的道德说教,忽视学生心理变化时的行为表现;只注意对外在事物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内在心理的评价等。在这样的'以管教为主的德育模式下,学生的需要得不到重视与满足,即使教育工作者有良好的愿望,付出辛勤的劳动,讲授大道理,学生也不会买账,当然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历内化与外化交替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其过程简示如下:社会道德规定——原有道德观念——个人心理矛盾——个人心道德观念——个人道德行为——个人道德信念。发展不平衡是客观的、必然的,而学生是作为道德行为的主体参与德育过程的,外界教育只有通过心理调节教育,帮助学生才能纳入学生道德系统,一旦淡漠学生的主体性,便是相互作用的终结。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人,做德育工作的主体,更新德育观念,改变固有的德育模式,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发挥德育的时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完善的人格。完善的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个性特点而又稳定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一个人品德的心理基础,从人格的外在行为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个性心理健康,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就必须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学困生”人格偏差或人格失范问题不可低估,从前面的调查中反映出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却又常常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忽视。一些“学困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中处于被轻视的地位,他们看不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失去周围人的尊重和重视,容易出现人格偏差行为。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在完善人格、培养品质高尚的一代人师方面有独特的功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