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学好历史范文范本(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0:12:07 页码:14
最新学好历史范文范本(汇总15篇)
2023-11-12 20:12:07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高。在总结中,可以采用一些例子和案例来支持你的观点和结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各类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学好历史范文范本篇一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从中吸取智慧和经验,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了解人类的过去,预测人类的未来。学好历史不仅仅是学习过程,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在我的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魅力,以下将从理论修养、价值观塑造、人文情怀、跨文化交流以及现实应用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好历史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历史是一门涉及广泛并且复杂的学科,需要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例如,通过学习历史,我了解到“封建制度”的由来和发展,明白了“天下为公”的理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这些理论知识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其次,学好历史还能够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历史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与伟大事件,在给我们启迪和警示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观。例如,我通过学习近代历史,深刻认识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重要性,进而树立起了爱国主义的观念。我认为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接受历史的教训,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第三,学好历史能够培养人文情怀。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文情怀则是指对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的认同和追求。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荣辱得失,了解他们的理想追求和人生态度,从而培养起对人类的关怀和同情心。在我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感染,开始注重与他人的共情能力和理解力,争取在行为上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第四,学好历史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历史是丰富多元的,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都有自己的历史,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这不仅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更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和谐发展。例如,通过学习丝绸之路的历史,我对中国和中亚各国的文化和经济交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可以借鉴历史上的经验,推动现代“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

最后,学好历史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历史的学习不是为了纸上谈兵,而是为了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历史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范例和经验,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例如,通过学习历史上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人际关系、处理家庭矛盾甚至是领导人管理国家的能力。历史知识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全面、更有修养和高素质的人。

总之,学好历史是一项深入、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到历史对于我们的重要性,理论修养、价值观培养、人文情怀、跨文化交流以及现实应用都是学好历史的关键。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与追求,我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且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学好历史范文范本篇二

历史上,有许多事件是在同年甚至是同月发生的,我们只须记住一个事件的时间,就记住了其它几个事件的时间。还有许多历史事件的时间,看起来很相似,在记忆时容易混淆。如果把这些相似的时间放在一起,在比较、区别中记忆,就能提高记忆的效率。

1.在1861年发生了下列历史事件:1861年清政府设总理衙门、曾国藩创安庆军械所、那拉氏发动宫廷政变、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意大利王国成立。又如在1804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1海地宣布独立。2.拿破仑加冕称帝。

这些都是在相同的时间(同年)发生的不同历史事件。我们把它们归纳在一起,就能轻而易举地记住这些历史事件的时间。

2.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646年,日本大化改新。这两个时间很相似,只是中间的数字不同。

3.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并通过《人权宣言》;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这三个时间也很相似,只是第二个数字不同。

4.孙中山的一些主要的革命活动,比如:1911年领导的辛亥革命;1913年领导的二次革命;1915年领导的护国运动;1917年领导的护法运动。从时间上有个规律是1、3、5、7。

5.中国共产党前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间上也有这个规律,党的一大是在1921年7月,地点是上海;党的二大是在1922年7月,地点也是上海;党的三大是在1923年,地点在广州。这样把相关的事件和时间放在一起来记忆,就是一个很容易的事了。

6.1640年和1840年这两个时间具有相同的意义,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它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近代历史时期。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要晚于西方国家整整二百年。这不得不让我们对此产生更深入的思考。这两大事件虽然相差二百年,但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再经过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当时世界上工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也许我们可以简单地以一句话来概括这个结果,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初二历史巧记方法之推导式记忆法。

根据记住的历史年代,经过推导而记准另一个或几个历史年代。只要有一基本数,通过人物、事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就可推出历史年代来。可从基点数向前推,向后推,同时向前推,也可互相推。

1前推法:从基点数向前推导。例如知道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军入关,均在第一年。

2后推法:以基点数向后推导。例如知道1818年马克思诞生,思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即1820年诞生;列宁又比恩格斯小50,即1870年诞生。

3双推法:从基点数向前后推导。如记住了抗日战争开始于1937年,往前推,十年内战开始于1927年,往后推,八年抗战结束于1945年。

4互推法:几个密切相关的年代可以互相推导,如三国的建立年代,依次相差一年,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可推导出另外两个。

5干支推导法:用天干地支纪年推算出公元前代。我国古代人一般使用甲子纪年法。近代史上也经常使用,甲子法表示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丑条约是倒转十个天干地支,应是1901年;庚子赔款接着倒转一个天干地支,应是1900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好历史范文范本篇三

在历史测试的四种题型中,无一不涉及到比较能力,因此,学会科学的比较方法,掌握一定的比较技能,尤为必要。

1.把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人物事件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背景、特点、作用或实质等。如两次世界大战、三次科技革命,各有其背景和特点;再如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作用,从政治上看主要有三类,一是“推翻”,如秦末农民战争,西汉绿林赤眉起义,元末、明末农民战争;二是“瓦解”,如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唐末黄巢起义;三是“打击”,如太平天国运动。

2.把性质相同但分布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比较,理清发展线索。如对中国近现代史上几次大的革命运动进行分析比较,既可以认识其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又可以系统地把握中国革命史的全过程。

3.把同类历史事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进行比较。如资本主义的侵略扩张,在工业革命前后就具有不同的特点。

4.把某些表现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认清其不同实质。如唐代手工作坊和明代手工工场,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同现阶段我国向资本主义国家贷款等问题。

学好历史范文范本篇四

只有在平时博览群书,善于思考,才能在考场上信手拈来,有较为开阔的思路,较为全面的分析,较为流畅的表达;只有广泛涉猎,才能有较为坚实的人文素养。那种对生命的终级关怀,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对社会的无私奉献,构成了一个大写的人。事实上我国著名学者如钱钟书,季羡林等无一不是学贯中西的大儒。身处物欲横流的年代能够静心读书也不失为一种幸福,希望同学们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摒弃那种浮躁的心理,多读书,读好书,用读书支撑起自己的精神生命!

2、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历史现象纷繁复杂,粗看并无头绪而言。从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到中国的四大发明,从明治维新到戊戌变法,从哥特式建筑到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似乎很难找到规律,历史唯物主义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掌握一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在学习中不断揣摩,不断思考,你会有一种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感觉,对知识的把握也会更加深刻。

3、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任何一科的学习都要既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只有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会持续更长的时间。每个历史概念(如文艺复兴),历史事件(如新航路的开辟),历史文献(如《独立宣言》),历史人物(如哥伦布),你都要全面而清晰的加以把握,把历史要素掌握清楚。当前高考试题强调活学活用,如果你只会死记硬背是不行的,但是不背又是万万不行的,正如俗话说的的“巧媳妇难作无米之炊”,只有有着坚实的知识积累,你才有可能谈到运用自如。当然记忆有具体的方法,比如“提高回头率法”,“尝试回忆法”等,自己要多加体会、琢磨。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知识复述下来,实际上目的也是让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学好历史范文范本篇五

对于“现在小学生作文不如民国小学生作文好”这种观点,既是游府西街小学6年级语文老师,又是3年级小学生家长的李万青也不赞同。“这两篇作文并没有可比性,首先是因为两个时期的文字系统并不同,不能用文言文眼光去审视现在的白话文;其次是没有横向比较,那篇‘民国时期小学生作文’有没有套用固定模式,是不是真情真景,我们不得而知,而且那篇‘现在小学生作文’,也并不能代表现在小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

李万青拿自己儿子的作文来“反驳”:“他的春游作文就选取春天的典型画面来展现自己对春的观察,比如‘远处,那金灿灿的迎春花一串一串地盛开了,每一根枝条都像是一条金色的腰带,在春风中摇曳。我不禁想起了赵师侠写迎春花的一首词:乞于黄金腰带,压持红紫纷纷。站在这一丛迎春花旁,我也被它那热烈的气氛感染了,赶紧跟它合影留念。春天,就带着灿烂的阳光,映在了我的眼睛里。路边,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盛开着二月兰。那紫色的花朵就像一个个小喇叭,点缀在绿叶丛中。一只只白色的蝴蝶被吸引过来了,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也忍不住把鼻子凑到它的跟前,使劲儿吸了一下。春天,就带着淡淡的`香味,钻进了我的鼻子里’。”

以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辅导自家孩子作文的经历来看,培养孩子的习作兴趣至关重要。“没有切身感受,这时又强迫孩子必须写作文,孩子不乐意写、不知道写什么,为了完成任务,只好去套用模式,写假大空的话。”李万青说,“为了让儿子喜欢写作文,我创造了很多机会。每逢周末天气好的时候,我和儿子就骑上自行车去郊游,欣赏玄武湖风景,触摸明城墙文化,我们一边骑,一边聊,回家后分别写骑行日记,然后交流。为了让孩子描写花,我们一起种了一盆郁金香;为了让他描述人的外貌,我们先从看图说话开始,一起读‘小猪闹闹’绘本,描写小猪闹闹的外貌;为了让他写班上的同学,我就拿了一张空白奖状给他,说如果评‘热劳动’奖,你会把这个奖发给你们班上的谁,他就有话说了。”

化学教学的“五字”读书法

“读、想、问、写、记”的“五字”读书法:读:一节课文,一般要求学生课前提纲挈领地粗读一次,掌握内容整体和重点。课内在教师指导下精读,主要是对重点部分要有几次反复地阅读,用不同符号标出重点、疑点。想:课文读完之后,不要马上丢下干别的,要掩卷而思,回忆一番,想想课文中说了些什么?要通过思维的分析综合,理出一个头绪,并分清主次,抓住中心和本质。另外,还要想想遇到的疑难问题。问:对所读所想中产生的疑问,要及时问同学问老师,或在小组讨论时提出来大家议论。写:把所读所想归纳一番,写出阅读笔记。记:不是把课文一字不漏地全部装在脑子里,而要有所取舍,并运用各种记忆技巧,牢固地记住必须掌握的内容,且还需定期复习。在学生的自学阅读中,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情况,如概念或理论、具体物质知识、计算或实验等,逐一辅导,分别提出不同要求,使学生在这些不同内容的阅读实践中掌握具体方法,形成较成熟的思路。

如对具体物质,书中总要罗列其存在、结构、性质、用途、鉴别等许多方面,阅读时就要抓住结构和性质两项而把其它各项按因果关系串连起来,变罗列体系为逻辑推理体系,以便于理解、记忆和运用。用实验开路,是化学自学的特点。中学化学的许多内容,都是从实验导出或者用实验加以验证的。这些化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直接经验有较大的距离。学生在自学中如果只读实验,就缺少生动的直观感性经验,难以形成准确深刻的化学概念,从而挫伤自学的积极性。因此,学生在自学的同时,要完成有关化学实验,有时还包括观察模型标本。对于较复杂的实验,则在学生自学的适当时机,让学生观看演示。

这种学生边阅读边实验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学效果,是有很大作用的。善于使用化学工具书,是自学中必须学会的方法和具备的能力。教师除了辅导学生查阅教科书所提供的各种图表数据之外,还应收集一些章节中使学生感到困难的词语障碍,编写成化学自学小辞典,贴到教室里,供学生们利用。自学能力是一综合性的能力,是学生各种能力的集中表现。自学能力的获得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对学生的自学也应该有一个分阶段由低到高要求的恰当安排。根据现在高一新生自学能力较低的情况,三年的自学计划是:高一年级:着重培养对化学教材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学生自学一般要在教师的具体安排和指导下进行。阅读方式由课内的先讲后读、边讲边读到先读后讲、再到课外阅读。另外,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进行一次普遍的培训,逐步开展边阅读边实验的自学活动。高二年级:要强调学生较独立地对自学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高三年级:综合训练构成自学能力的各个方面,把自学贯穿到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讲究自学的效率,鼓励自学中发表新见解。

学好历史范文范本篇六

首先,还是要做好预习、听讲、复习这三个环节,虽是老生常谈,但做好这三步,确是至关重要的。课前认真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要讲到的历史事件、人物等有一个简单了解。另外,学生可以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老师讲课时获得解答或者向老师提问。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这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课上应勤于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很多同学开始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因害羞或胆怯而不能积极举手,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习惯,惰于思考和回答了。在听讲时还应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除了老师的板书以外,还要培养对一些重点内容作记录,如老师多次重复的内容,课本中一些思考题的答案等等。“温故而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所以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要持之以恒。

其次,使学生养成浓厚的学习的兴趣。杨振宁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自学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新的历史学习内容满足了孩子们的兴趣追求,增加了孩子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内容。教学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多彩,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学生对历史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再有,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等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记忆来完成的,这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对历史知识的牢固记忆,理解和运用就无从谈起。这里所说的记忆并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在学习历史,背诵记忆课本上的知识时,应首先弄懂它的意思,然后再去背诵记忆,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记忆复杂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时可以尝试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但仅仅死记硬背史实是远远不够的,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帮助学生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前因后果,这对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学好历史范文范本篇七

一、顺序记忆法:

就是按照事件本身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这种记忆法最为普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19,萨拉热窝事件;马恩河战役。2、19,意大利参战。3、19,凡尔登、索姆河战役。4、19,美中参战;俄国革命。5、19,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1、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2、建军: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3、建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6、和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二、归纳记忆法:

一方面,可以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进行归纳。如:近代前期西方列强连续发动的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5次事变、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4次重大远航、二战中同盟国首脑召开的4次国际会议、中国工农红军5次反“围剿”、中国共产党召开的15次代表大会,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如: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大钊被害、“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宁汉合流”、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广州起义。

三、规律记忆法: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来记忆。如: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英国、法国、美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是:反动的政治统治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起来推翻反动的政治统治。而三国的革命,又都有导火线、爆发标志、主要领导人、文件的颁布等。在发展资本主义方式上,俄国和日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完成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则是通过完成国家统一来进行的。

四、比较记忆法:

将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如: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德、意统一的相同与不同的比较。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影响等进行比较,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

五、图表记忆法:

一些历史知识可以通过画图表的方式进行记忆,效果较好。比如:秦、唐、元、明、清的疆域四至,可画直角坐标系。隋朝大运河图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过程图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图示。世界三大宗教知识一览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知识摘要一览表。第一、二、三国际一览表。德、意统一内容一览表。等等。

六、联想记忆法:

就是由眼前的人、事、物,想到已知的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如:看到书本,自然而然想到蔡伦的造纸和毕昇的活字印刷。学到意大利资本主义的萌芽,想到中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学了英国工业革命,想到中国的鸦片战争。看到菊花,想起陶渊明;看到电灯,想起爱迪生;看到火车,想起史蒂芬孙;看到飞机,想起莱特兄弟。

七、顺口溜记忆法:

把一些繁多的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很容易记忆。比如:我把康熙大帝的主要事迹编成:智擒鳌拜,平定三藩;册封**,统一台湾;抗击沙俄,亲征噶尔丹。再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九·一八”,日侵华;瓦窑堡,定方针。“一二·九”,掀高潮;西安事变,初步建。卢沟桥,小日本,等着瞧,国共合作决不饶!

学好历史范文范本篇八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时间:1914~19。

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

(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例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

(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

(2)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

(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

(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

(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赋税制度的演变可整理为:

(1)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2)西汉的“编户制度”。

(3)北魏的租调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调制。

(5)唐后期的两税法。

(6)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7)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再如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有关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的内容散见于第二册和第三册部分章节中。时,我按时间的先后把它整理为:(1)领导新文化运动;(2)领导“五四”运动;(3)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4)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义。

四、歌诀记忆法。

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则可编制成歌诀的形式。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再如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名称则可编为:

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上后。

十国:南、北、汉、闽、楚、吴,

南唐南平前后蜀,

还有吴越毋疏忽。

五、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可提高记忆效果。例如我讲巨鹿之战时,就简略补充“破釜沉舟”成语典故。讲楚汉战争时补充“背水一战”、“四面楚歌”等典故。在讲赤壁之战时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讲商鞅变法告诉学生用“欠三壶酒”的谐音来记前359年这一时间,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有人讲,历史就是现实。也就是说历史上发生过的事,现在还在继续发生,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变化,而现实中的很多事都有历史的影子。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我们现在的改革,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现在世界各国的争端和战争,回顾历史,和中国的战国时代、三国时代、欧洲和西亚的帝国时代,多么相似,历史上的悲欢离合的悲剧、喜剧,我们的现实不也在一幕幕重复上演吗。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要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要以现实去理解历史,以历史来关照现实,那你就会学出乐趣了,那么对历史就会有深入的体会,对现实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仿佛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学好历史范文范本篇九

普及人脑记忆的科学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主要利用历史第二课堂,开设高中历史复习记忆微型讲座,邀请在记忆心理学方面有专长的老师讲解人脑记忆的科学知识,也适时地让少数在这方面学有心得的学生现身说法。当然,记忆心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指望通过几次讲座就能让学生谙熟其规律是不现实的。为了能够让学生持久关注这一问题,课题组成员还分工编印了名为“探究人脑记忆奥秘,改善历史记忆效能”的小册子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一步学习和消化。

二、杜绝满目地背诵。

高中历史课外书看得太多太杂溶剂记不住,甚至混乱你原本已经记住额高中历史知识,这个现象在我们当时的班上的一些女生身上我感觉特别严重,这是个误区。

三、调动各种感官。

实践告诉我们,记忆时若只有一种感官单通道地记忆,效果远不如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好。高中历史复习有效复习所以在记忆高中历史知识时,除了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外,还应多动口、多动手,以增强记忆效果。当然,历史记忆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有在今后的教研实践中充分调动广大师生,不断挖掘校本资源,才能把“如何改善历史记忆效率”这一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为实现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p

学好历史范文范本篇十

1)通读两遍课文,对于那些不认识的字一定查字典,除了要注音,还要明白这些字在课文中的含义。

2)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比较详细的提纲。提纲的格式可以模仿老师上课时的板书。但必须体现出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名称、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3)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以及把自己要提的问题也写出来,以便在老师讲课时获得解答或者向老师提问。

2.上课认真听课、思考、笔记。

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注意自己的理解哪些地方与老师的讲解不一样,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没有预习到,自己预习时存在的问题老师是否讲了答案,如果讲到了要立刻记录下来。老师讲完后,自己要详细回忆一遍老师讲的所有内容,想一想,还发现了哪些新问题。如果有,还要在课后向老师提问,获得答案。

3.课后复习、巩固。

1)再读一遍课文,再看一遍预习提纲,根据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修改提纲。

2)完成课后作业。做作业时,不要照书抄,要尽量根据自己的记忆写出答案,确实写不出来,再看看书,记一记,然后写出来。作业不能拖,要及时完成。还要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3)不要忘了,过三天,要把学过的内容再快速读一遍,以便及时巩固。

4.阅读课外书籍或做课外练习,扩充知识面。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籍或做课外资料上的一些练习题,这不仅可以扩充知识面,而且所学的知识更不会忘记。

学好历史范文范本篇十一

一旦拿起课本,就要人到、心到。看历史书,不能单纯地读故事,而要多加思考。做习题是巩固知识的最佳途径,做错的练习要及时解决,弄不懂就要发问。“问”的范围很广,可以与同学讨论,可以与老师讨论。

二、勤于记忆。

记忆不等于背诵。若把背诵认为记忆,是不能牢牢记住知识点的。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采用以下记忆方法:

(1)阅读目录,以获得一个总的概要。阅读并识记每一章节的标题,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

(2)用有颜色的记号笔将重点的地方划出,或作重点标注。

(3)要学会归纳总结,把同类型的历史事件放到一起,学会比较记忆。

(4)经常回忆,重复检验记忆效果。

p

学好历史范文范本篇十二

一本好的笔记可以让你在复习的时候不需要课本而达到更高的效率。做笔记其实就是一个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过程,自己写过一遍的知识点能记得更加牢固,更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当然这是需要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的,如果没这么多时间,就在书上做笔记。上课或者预习的时候勾画重点并标注序号,政治和历史答题一般需要多方面分析写答案,理清这部分知识点脉络,在旁边画知识点结构图等,一定要记下老师补充的经验之谈。当然一个专有的笔记本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归纳考试题型,复习起来更加具有针对性。

错题本也是相当重要的啊。所有重要的,经典的题,还有做错的题都可以贴到这个本子上,并且分章节分知识点归类粘贴题目和答案。复习的时候可以背一背那些看着不熟的答案,但是错题本存在的最大价值,是把自己对答案【思路】的总结记录下来。考前看错题本,最重要的是看自己在一旁提炼出来的答题思路,因为这个思路往往能推广到n多题上适用,而那些答案和题却很少考重样。

学好历史范文范本篇十三

对任何历史问题的分析,都必须以理论为根据,否则就无法保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必须系统地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注重运用理论分析历史问题。例如分析拿破仑的有关历史问题,就可以运用不同的史学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可以运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分析拿破仑在政治舞台上的出现;运用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分析拿破仑帝国的政权性质;运用质量互变原理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性质的变化等等。只有坚持运用史学理论分析问题,史学理论水平、分析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平时要选择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试题,进行史论结论合训练。有目的、经常性的练习,必然会促使灵活运用理论的能力不断提高。

学好历史范文范本篇十四

学好历史,就得勤奋一些,把需要背的都背一下。还应该读一些课外书籍,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达到提高历史成绩的目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历史如何学好,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一、读史可以明智。兴趣是第一老师,真的不错。一定要设法培养自己的兴趣。

二、纵横比较,我觉得这个方法不错。比方说孔子是生活在公元前551——479,那么谁和他是同时代的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了什么?翻开课本看一下。又比如说华佗,他是医学家,他生活在东汉末年,那么你再想想,在别的朝代,各有哪些医学家,他们有什么成就。列一个表格,免的遗漏。总之,就是要突破历史书上这一课、那一课的限制,要系统的分析,还要对每个朝代做个总结。

三、还有就是把学历史当成看故事,经常看一些历史方面的书或电视剧,在故事中就把历史记住了,比方说,你看武则天的电视剧,里面有长孙无忌、储遂良,你就知道他们是同时代的人,再一看,储遂良还是个书法家。

四、还有,就是每一科都通用的,脑子放电影。就是,每当你闲下来的时候,比方说睡觉前,想一想,看看能想起什么,什么东西你懂了么?没记住的,没懂的,第二天,赶紧看一下。到了第二天,再放电影,相信你记不住的,不懂的就会少很多。如果还有,那么起来之后,赶紧再看。

一、单项选择题:。

2、阅读选择题的选项,理解选项的意思。

3、先选出错误答案。最后保留一个正确答案。因为有的答案也对只是范围大。或者有的题是最佳选择。判断型选择要先采用“一票否决法”即凡是含有错误的选项的题肢均给予否决,降低难度,最后再验证一下。

4、选择完成后,把题目和答案连起来读一读或想一想,看看选择的答案是否正确。

5、每个选择题的答案基本限制在30秒钟之内。

6、如果出现不会答的选择题,最后还有时间,或自己非常清楚这个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的位置,可以在30秒钟内查到,可以查书或资料。

7、单项选择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8、选项的序号a、b、c、d一定要写清楚,决不能连笔,既象b,又象d。

二、材料题1、快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大意。仔细(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和答题角度。(每个关键词可能就是一个答题角度)。

2、带着问题继续细读材料。彻底理解材料的意思。

3、找出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继续增加答题的角度。

4、根据问题所给的分数,确定答案的多少和条数。如1——2分答一条。3——4分答两条。5——6分答三条。7——8分答四条等。

5、如果你所确定的答案角度多,所答题给的分数又少,你就要选择最能说明本题内容的答案写在最前面。或者把几个方面的答案,融合在一起,(不是机械的堆集)概括性地去作出答案。

1、首先要勤奋刻苦,历史是文科科目,几乎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记忆,因此高三文科生想要学好历史,就得勤奋,把需要背的都背一背。

除了历史背的东西多以外,政治、语文、英语也要大量的背知识点,所以文科生应该早起,充分利用最佳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提升课堂效率,课堂听课非常重要,要集中精力认真听课,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把自己理解的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大致构建出来,充分去领会书上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框题是为了说明什么。然后在听课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听课笔记,课后再与参考书上的知识重点、知识框架进行对比补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首先,先看书,之后要背书。看的时候要看全面,背是重点的背。这一点非常简单,它符合人自身大脑的记忆规律。所有的知识都背下来是不可能,而看书,是缘由于“熟悉”对于事物记忆的帮助。并且很多的事情没有特别的去记忆,但是却能够终生不忘,就在于,它是你所熟悉的。

其次,看书后,不划重点的去做题。重点不是不需要划,而是,要看是谁来划,如果是老师,是其他同学给你划,那你便是一个被动的去接受的地位,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会遇到在看书的时候没注意的问题,人们就会出现书中找出来,划上重点,长此以往,这个就是自己的重点。你会发现,无形中,你已经对那些要背的重点了如指掌了,何须再背。

第三,学生们要熟练记忆采分点词汇。学生们都做过考试的题目,考试都是按点得分的。一般一个题的标准答案通常只有几个要点,答出就会得分,答不出哪怕写再多也没分。我们要知道答题的要点都是很简洁、干净,教材上的内容多数只需要一个词或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词一句话就是要点。不过很多同学都不放心,大段大段地背课文,并且会要求自己背的一字不差。这么做,既难以记住又占用大脑空间。

第四,学生们应该要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要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增加你的记忆。只有你知道怎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书里的话了,才可以掌握它的内涵。考试时,你才能够想起书里的采分点。

学好历史范文范本篇十五

要想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要掌握评价的尺度、角度和信度。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1.立场正确。要站在正确的阶级立场(人民的、爱国的立场)和社会立场(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国际主义和改革探索等)上看问题。

2.观点鲜明。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时势造英雄”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两个基本观点。

3.方法得当、客观公正。要全面而准确地分析和评价,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区分不同的阶段,要运用辩证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全面而综合的分析,切忌简单化、片面性和绝对化,要注意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局部和全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